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指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与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评估工作而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管理四个方面,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建设指标:包括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完整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合理性等方面。
2.教学团队建设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构成、专业背景、学历学位、教学能力等方面。
3.教学资源指标:包括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室条件、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
4.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教学效果、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二、科学研究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水平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影响力等方面。
2.科研团队建设指标:包括团队规模、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等方面。
3.科研经费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的充足性、使用情况等方面。
4.科研机构建设指标: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平台等方面。
三、社会服务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实训指标: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质量、合作机构等方面。
2.实践教育指标: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3.社会服务活动指标:包括与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合作项目数量、质量等方面。
4.社会影响力指标:包括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学科成果的应用等方面。
四、管理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管理指标:包括学科建设领导机构、人员与资源配置等方面。
2.质量管理指标:包括教师及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等方面。
3.资金管理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
4.信息化管理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信息化水平、数据管理等方面。
以上是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标体系的制定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部第4次学科评级
教育部第4次学科评级摘要:一、教育部学科评级简介1.教育部学科评级背景2.教育部学科评级的目的和意义二、第4次学科评级具体情况1.评级范围和时间2.评级方法和标准3.评级结果概述三、各学科评级表现1.优秀学科领域2.一般学科领域3.需要加强的学科领域四、学科评级对高校和学生的启示1.对高校的指导意义2.对学生的择校择专业建议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展望1.优化学科布局2.提高教育质量3.培养创新型人才正文:一、教育部学科评级简介教育部学科评级是我国对高校学科实力的一种权威评估,旨在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信息,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4次学科评级是近年来的一次全面评估,对各高校的学科实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排名。
二、第4次学科评级具体情况1.评级范围和时间:本次学科评级涵盖了全国范围内具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共有1300多个一级学科参评,最终于2021年完成了评级工作。
2.评级方法和标准:本次评级采用教育部制定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共计12项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三级指标。
通过对各高校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进行评估,最终得出各学科的排名。
3.评级结果概述: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许多学科领域表现优秀,尤其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部分高校的学科实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科领域表现一般,甚至需要加强建设。
三、各学科评级表现1.优秀学科领域:在本次评级中,许多高校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表现突出,部分高校的学科实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一般学科领域:相较于优秀学科领域,一些人文社科、管理类的学科领域表现相对较弱,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
3.需要加强的学科领域:部分高校的学科领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四、学科评级对高校和学生的启示1.对高校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可以根据学科评级的结果,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A.师资队伍与资源B.人材培养质量C.科学研究水平(含教师和学生)D.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二级指标A1.师资质量A2.师资数量B1. 培养过程质量B2. 在校生质量B3. 毕业生质量C1.科研成果C2.科研获奖C3.科研项目D1. 社会服务贡献D2.学科声誉三级指标S1.师资队伍质量▲S2.专任教师数S3.课程教学质量S4.导师指导质量▲S5.学生国际交流S6.学位论文质量S7.优秀在校生▲S8.授予学位数S9.优秀毕业生▲S10.用人单位评价▲S11.学术论文质量△S12. 出版专著S13. 出版教材S14.科研获奖S15.科研项目(含人均情况)S16.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S17.学科声誉▲三级指标说明提供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经历等基本情况;提供20 名骨干教师(其中青年教师不少于 6 名)情况(年龄、学科方向、学术头衔、学术兼职等情况)和团队情况。
本学科专任教师总数。
本指标设置上限。
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省级及军队教学成果奖;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
对在校生问卷调查,考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①赴境外学习交留连续超过90 天的学生;②来华学习交留连续超过90 天的境外学生(含授予学位学生);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质量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列举15 名优秀在校学生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在学成果(如参加竞赛获奖、参加重要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获得科研奖励或者其他荣誉称号等)。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
本指标设置上限。
提供近四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 并列举20 名近十五年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
提供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位中心对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
①在A 类期刊 (清单见附件2-1)上发表的论文;②其他20 篇高水平论文(国内期刊不少于8 篇,每位教师最多填写5 篇)近四年出版的学术专著 (包括著、译著、编著) ;入选国家社科文库或者被翻译为外文的专著加分近四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①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②省级科研奖(清单见附件2-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国家清史篡修工程项目;②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 (限填30 项)提供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宏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用等。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对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水平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评估工作。
此次评估是为了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科建设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以下是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个人观点。
首先,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细化。
相比于前几轮的学科评估,第四轮的评估范围更广,评估的标准更为细致。
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建设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等硬件条件,还注重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育成果的转化。
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科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第四轮学科评估注重国际化与创新性。
在评估指标与方法上,教育部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采用了一些国际通用标准和评价体系。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引进优秀的国际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同时,评估也注重学科的创新性,鼓励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对高校的激励作用更大。
评估的结果将与高校的信誉和声誉直接挂钩,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激励和压力的双重作用。
高校借此机会可以通过学科评估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升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科评估的结果也可以提供给社会公众和学生作为选择学校的参考依据,从而鼓励高校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办学质量。
最后,第四轮学科评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指导。
评估结果的公开透明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同时,对于评估结果不理想的学校,教育部需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学校改进问题,提高学科水平。
此外,教育部还可以组织评估经验交流和学科建设经验的分享,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综上所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改进。
评估的全面性和国际化与创新性的相结合,为学科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和发展方向。
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
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中央政府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旨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升。
评价体系是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基础,其设计与完善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公正性。
本文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体系进行介绍与解析,并探讨其优势与难点。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三大层次构成,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7个,包括: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度、高水平学科特色与优势、国际合作交流跨度和层次、学科服务和社会服务质量。
二级指标包括1-3个一级指标下的子项,共19个。
具体评价指标则是对二级指标下的子项的具体细化和量化,共59个。
二、评价体系的优势1、体现全面性与科学性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价体系设置了全面性和科学性指标,其中既包括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水平等传统指标,也包括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支撑度、国际合作交流跨度和层次等新兴指标。
这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全面衡量和深度分析学科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评价科学性和准确性。
2、强调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中设置的具体评价指标,不仅考虑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重视社会效益和实际应用的转化能力,强化了学科建设及其服务的实效性。
这种基于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念,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根本要求。
3、支持学科发展战略评价体系构建更加注重学科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作用,贯穿全过程,旨在帮助高校和学科,深入掌握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瓶颈和难点等关键信息,合理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和目标,加强学科建设和优化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和综合实力提升。
1、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指标的设计直接决定了评估结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以往评估体系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作出分析和总结,在设立指标前需要专家建议相互比对、多次修正等多种手段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思考近几年,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大学评估活动也逐渐引起社会瞩目。
2014年,教育部全面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活动,30个学科进入评估,同时细化了评估指标体系,加入社会贡献类指标,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首先,要认清第四轮学科评估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宗旨是引导学科建设实现全面质量精进,促进高等学校和学科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来衡量高校的学科特色、办学质量、教学水平等,进而实现质量提升。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科学研究指标和对社会服务指标。
其中,在科学研究指标方面,可以从国内外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力,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等方面考虑,考核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水平。
另外,在对社会服务指标方面,可以根据该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和实际发展状况,考察学科的社会贡献等因素,如推动发展、扩大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等。
另外,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上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要考虑到高校的实际特点,七区分相对特殊、发展水平不一的高校,针对不同区域的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
其次,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高校可以采用信息化的评估技术来提高可靠性。
最后,要注意平衡学科的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及时调整指标结构,使学科能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是当前评估活动的重要参考,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等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要研究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以保持优良建设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如何参考学科排名或评估结果
想要知道一所大学的排名,我们可以直接参考众多大学排行榜,而想要知道一个专业的实力,我们往往需要参考学科排名或评估结果。
那么,如何参考学科排名或评估结首先,我们要知道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我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专业包含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即我们说的研究方向)三个层次。
按学科门类授予学位,按第二个层次——一级学科完成培养。
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业名单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简称“学位网”)中的“学科、专业目录”,如下表。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部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旅游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业经济管理120302林业经济管理120401行政管理如何参考学科排名或评估结果●·填报工具箱·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
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评估指标体系包含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部分):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201 理论经济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39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
参评高校共计90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A+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246 复旦大学B+10003 清华大学10034 中央财经大学10183 吉林大学10272 上海财经大学10384 厦门大学10422 山东大学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558 中山大学10651 西南财经大学A 10001 北京大学 10055 南开大学A-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10335 浙江大学10486 武汉大学10697 西北大学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源自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部门的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数据系统,2017年开始计算学科综合排名并对外公开发布。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二、评估模式
继续坚持“自主开展、非行政性、 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等基本原则
三、指标体系
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为 基本导向
四、数据来源
加强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和有关部门密 切合作,加大公共数据使用力度
五、体系设计
保持原有“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 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声誉”四个一级指标基本框
1. 科学设置参评规则 2. 完善成果归属原则 3. 创新结果发布方式 4. 强化后期数据服务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1.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 “毕业生质量” 三维度评价模式
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在校生质量考察指标; 首次试点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跟踪学生在学质量和毕业后“职业发展 质量”,将评价学生质量的话语权扩展到“系统外”。
反映不同地区、类型学科特色,从导向上克服学科“同质化”倾向,强化了学科特色、
社会贡献。地方高校、中央高校、部委高校分别用四个案列来反映各自学科特色贡献。
三、学科评估的改革创新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十大创新举措 指标体系方面“六大”举 措
6.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分类,强化分类评估
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分列,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分列。指标体系由第三轮时 的7类拓展到9类,以体现学科特色。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 生教育发展中心
二、学科评估的发展历程
策划论证
• • • •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政府重视教育质量评价 社会多样需求 负责任的、有公信力的 第三方评估 2000 2002 2004 • • • • 第二轮 学科评估 331个单位,2369个学科 参评单位交口称赞 媒体评价总体良好 收到部分专家质疑 2006 2008 2009 2012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发布了!这是一份关于中国高校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榜单,它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份榜单的内容和背后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份榜单的评选依据和标准。
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以“学科建设指标体系”为基础,将学科评估分为学科骨干学科、重点学科和普通学科三个层次。
评估重点主要包括学科人才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评估结果根据学科整体发展和综合实力来确定学科的层次和排名。
榜单的发布对于高校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为高校提供了确定自身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通过榜单的排名,高校可以了解到自己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措施。
其次,榜单的发布也有利于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学科合作。
高校可以通过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学科建设水平。
同时,学科合作也可以加强高校之间的互补优势,提升整体学科实力。
这份榜单的发布也对于学科建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榜单,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中国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同时,榜单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科建设中的不正当竞争和评价主观性的问题。
公正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全国学科发展的均衡。
这份榜单的发布也对于促进高校和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限于国内范围,更加需要面向国际。
通过榜单,高校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国际上的学科地位和优势,发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同时,通过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学术资源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结来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是一份重要的学科评价工具,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依据,还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学科合作和经验交流。
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
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
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科发展的新特点,并将其纳入评估体系。
它着重评估培育学科人才、开展教学科研、建设学科资源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能力,以确保该评估对学科的真正实现有利。
一、人才培养能力:要求学科须有健全的培养体系,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要求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以及良好的培养环境及资源条件。
二、科研实力:要求学科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实施规范的科研管理,并具有自主科研能力。
要求学科能够担负科研任务,在学科领域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加强学科技术合作,增强与学科相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水平。
三、资源建设:要求学科有完整的仪器设施,有较为完备的求学资料,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环境,以及充实的实验条件。
四、发展能力:要求学科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够及时响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促进学科发展,深入参与学术国际交流,回应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需求。
综上所述,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从客观可衡量的方面探讨了学科的培养能力、科研实力、资源建设以及发展能力,从而综合评价学科现有的发展状态,实现学科发展的长远发展。
全国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2020
全国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2020摘要:1.2020 年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概述2.第四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标准3.各高校在第四轮评估中的表现4.评估结果对高校和学科发展的影响正文:2020 年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概述2020 年,我国教育部公布了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
此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和科学评价我国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推动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评估涉及92 个一级学科,覆盖了全国32 个省份的555 所高校。
第四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第四轮评估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五个方面展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贡献等。
评估标准则依据学科特点和评估目标制定,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各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
各高校在第四轮评估中的表现在此次评估中,各高校表现不一。
一些高校在多个学科中表现优异,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众多学科中名列前茅。
同时,一些地方高校和特色学科高校也在评估中脱颖而出,表现出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
然而,也有部分高校在评估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科布局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
评估结果对高校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对高校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排名靠前的高校,评估结果肯定了他们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对于排名较低的高校,评估结果则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有助于他们明确学科建设的短板,加强整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同时,评估结果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参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书
附件2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学科评估是按我国 2011 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
学位中心于2014 年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与指标体系完善工作。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国高校对新一轮评估的改进思路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现说明如下:一、指标体系调研论证过程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认真落实有关领导指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
一是委托课题开展研究。
学位中心2013 年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设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重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
在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调研提纲》。
二是广泛深入一线调研。
先后在 16 个省市地区召开了18 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会,参会高校 200 余所(其中包含985 高校、211 高校、地方院校、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涉及综合、理工、师范、艺术、体育等各类型院校),共涉及 800 余位高校代表和40余位省市教育厅代表,广泛征求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集中开展专项调研。
召开了特色突出的医学类指标、艺术类指标、农林类指标、国防特色指标、毕业生质量指标、师资队伍评价指标等专题研讨会,听取了 100 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评估方法改进调研。
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CSSCI 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方法;面向全国万余名博导及有关学科评议组进行全面调研和投票,形成“A 类期刊”清单;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研讨探讨学科对社会服务贡献的评价方式;面向全国 400 多所高校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根据绝大多数单位的意见,形成新的“绑定参评规则”。
五是认真吸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
认真梳理、研究和吸收了今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们关于一流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的意见或建议。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是指中国教育部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的跨学科、全面、高质量的评估。
评估目的是为了真实、全面、客观地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
下面将从评估指标、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等方面介绍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主要考察高校学科建设的硬件条件、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
评估指标包括学科组织与管理、学科发展与规划、教师队伍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学科特色等五个方面。
评估指标科学合理、明确具体,旨在全面细致地反映高校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便全面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评估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相关文件的制定、评估组的组建、评估方案的制定等;实施阶段包括高校学科自评报告的编写、专家组的评估、现场巡视等;总结阶段包括评估结果的公布、意见的反馈、评估报告的编写等。
评估过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评估结果是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的重要成果,对高校学科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评估结果主要包括学科整体发展、学科特色与优势、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价。
评估结果以等级制度表示,包括A+、A、B+、B、C五个等级,A+为最高等级,C为最低等级。
评估结果反映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水平和问题,为高校学科建设改进提供了参考。
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次综合性评估,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改进和提高。
评估结果对于高校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
希望通过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学科评估是评估一个学科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通过学科评估,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个学科的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基于前三轮学科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科评估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学科队伍的建设和学科成果的产出。
下面将对每个层次的指标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评估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可以了解政策、经费、科研平台等方面对于学科发展的支持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1.政策环境:评估学科所属领域的相关政策,包括学科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政策文件等。
2.经费支持:评估学科所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情况,包括资助项目、引进人才、重点实验室等。
3.科研平台:评估学科所拥有的科研平台,包括实验室、设备、数据资源等。
二、学科队伍的建设学科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学科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
评估学科队伍的建设,可以了解学科队伍的规模和结构,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情况。
评估指标包括:1.骨干人才:评估学科拥有的骨干人才数量和结构,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2.人才培养:评估学科的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等。
3.人才引进:评估学科的人才引进情况,包括引进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
三、学科成果的产出学科成果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评估学科成果的产出可以了解学科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
评估指标包括:。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评估概览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至今已完成四轮,平均四年开展一次。
学科评估属于水平评估,有别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重点关注成效和质量。
学科评估结果受到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普遍认可和重视。
二、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使用“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每个一级学科设置不同的权重。
具体说明如下:1.师资队伍与资源: 包括“师资队伍”与“支撑平台”两部分。
“师资质量”采用“代表性骨干教师”和“师资队伍结构”相结合的方法,专家综合评价由队伍水平、结构及国际影响程度等构成的师资队伍质量。
“专任教师数”主要体现师资充分性,具体评价时,通过设置上限(达到上限值不再加分)方式克服唯数量倾向。
“支撑平台”反映学科的“积累质量”,主要统计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数。
根据专家意见,本轮评估人文社会学科不再单列“支撑平台”定量指标,但可在学科简介中予以充分体现。
2.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本轮学科评估建立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过程质量”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生国际交流”,其中“导师指导质量”通过对大规模学生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在校生质量”主要包括“学位论文质量”、“优秀在校生”情况等;“毕业生质量”主要包括“总体就业情况”、“优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附件2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学科评估是按我国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
学位中心于2014年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与指标体系完善工作。
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国高校对新一轮评估的改进思路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现说明如下:一、指标体系调研论证过程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认真落实有关领导指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
一是委托课题开展研究。
学位中心2013年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设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重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
在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调研提纲》。
二是广泛深入一线调研。
先后在16个省市地区召开了18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会,参会高校200余所(其中包含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院校、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涉及综合、理工、师范、艺术、体育等各类型院校),共涉及800余位高校代表和40余位省市教育厅代表,广泛征求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集中开展专项调研。
召开了特色突出的医学类指标、艺术类指标、农林类指标、国防特色指标、毕业生质量指标、师资队伍评价指标等专题研讨会,听取了100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评估方法改进调研。
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CSSCI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方法;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研讨探讨学科对社会服务贡献的评价方式;面向全国400多所高校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根据绝大多数单位的意见,形成新的“绑定参评规则”。
五是认真吸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
认真梳理、研究和吸收了今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们关于一流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的意见或建议。
二、指标体系改进达成共识通过调研,各单位普遍认可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同时建议进一步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理念,对第四轮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
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摘要:一、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概述1.教育部学科评级榜背景2.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意义3.评估对象与范围二、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具体内容1.评级标准与方法2.各学科排名情况3.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三、学科评级榜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2.对学生择校择专业的参考价值3.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作用四、展望未来学科评级榜的发展1.学科评级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2.对高校与学生的新挑战与机遇3.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正文: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是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学科实力的一次全面评估,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生择校择专业提供参考。
本篇文章将从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的概述、具体内容、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概述教育部学科评级榜始于2002年,每五年进行一次。
第四轮学科评级榜于2019年启动,经过严格的评估程序,于2021年公布了最终结果。
此次评级榜涵盖了我国高校的95个一级学科,基本覆盖了所有学科领域。
二、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具体内容1.评级标准与方法:第四轮学科评级榜采用了教育部制定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
评估方法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各学科的客观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评议意见,综合得出评估结果。
2.各学科排名情况:在第四轮学科评级榜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多个学科中名列前茅。
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新兴交叉学科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3.我国高校在各学科的表现:第四轮学科评级榜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大部分学科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
三、学科评级榜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学科评级榜为高校提供了了解自身学科建设水平的镜子,有利于高校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与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
2.对学生择校择专业的参考价值:学科评级榜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各高校学科实力的直观信息,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做出更明智的择校择专业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说明
数据来源
A.
师资队伍
与资源
A1.师资质量
S1.师资队伍质量▲
提供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经历等基本情况;提供20名骨干教师(其中青年教师不少于6名)情况(年龄、学科方向、学术头衔、学术兼职等情况)和团队情况。
学校填报
A2.师资数量
S2.专任教师数
本学科专任教师总数。本指标设置上限。
学校填报
B.
人才培养
质量
B1.培养过程质量
S3.课程教学质量
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省级及军队教学成果奖;
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
公共数据
S4.导师指导质量▲
对在校生问卷调查,考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问卷调查
S5.学生国际交流
①赴境外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学生;
②来华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境外学生(含授予学位学生);
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质量
学校填报
B2.在校生质量
S6.学位论文质量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公共数据
S7.优秀在校生▲
列举15名优秀在校学生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在学成果(如参加竞赛获奖、参加重要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获得科研奖励或其他荣誉称号等)。
②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限填30项)
学校填报
D.
社会服务与
学科声誉
D1.社会服务贡献
S16.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
提供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纳等。
学校填报
S13.出版教材
近四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公共数据
C2.科研获奖
S14.科研获奖
①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
②省级科研奖(清单见附件2-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
公共数据
C3.科研项目
S15.科研项目
(含人均情况)
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国家清史篡修工程项目;
②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限填30项)
学校填报
D.
社会服务与
学科声誉
D1.社会服务贡献
S16.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
提供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纳等。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一)(哲学、文学、历史学门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说明
数据来源
A.
师资队伍
与资源
A1.师资质量
S1.师资队伍质量▲
提供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经历等基本情况;提供20名骨干教师(其中青年教师不少于6名)情况(年龄、学科方向、学术头衔、学术兼职等情况)和团队情况。
学校填报
S8.授予学位数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本指标设置上限。
公共数据
B3.毕业生质量
S9.优秀毕业生▲
提供近四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并列举20名近十五年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
学校填报
S10.用人单位评价▲
提供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位中心对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
学校填报
D2.学科声誉
S17.学科声誉▲
同行和行业专家参考《学科简介》(包括本学科的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等),对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等进行评价
专家调查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二)(经济学、法学、教育学门类)
学校填报
A2.师资数量
S2.专任教师数
本学科专任教师总数。本指标设置上限。
学校填报
B.
人才培养
质量
B1.培养过程质量
S3.课程教学质量
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省级及军队教学成果奖;
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
公共数据
S4.导师指导质量▲
对在校生问卷调查,考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问卷调查
S5.学生国际交流
①赴境外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学生;
②来华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境外学生(含授予学位学生);
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质量
学校填报
B2.在校生质量
S6.学位论文质量
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公共数据
S7.优秀在校生▲
列举15名优秀在校学生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在学成果(如参加竞赛获奖、参加重要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获得科研奖励或其他荣誉称号等)。
问卷调查
C.
科学研究水平
(含教师和学生)
C1.科研成果
S11.学术论文质量△
①在A类期刊(清单见附件2-1)上发表的论文;
②其他20篇高水平论文(国内期刊不少于8篇,每位教师最多填写5篇)
公共数据
学校填报
S12.出版专著
近四年出版的学术专著(仅统计著的情况,译著
S13.出版教材
近四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公共数据
C2.科研获奖
S14.科研获奖
①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
②省级科研奖(清单见附件2-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公共数据
C3.科研项目
S15.科研项目
(含人均情况)
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问卷调查
C.
科学研究水平
(含教师和学生)
C1.科研成果
S11.学术论文质量△
①在A类期刊(清单见附件2-1)上发表的论文;
②其他20篇高水平论文(国内期刊不少于8篇,每位教师最多填写5篇)
公共数据
学校填报
S12.出版专著
近四年出版的学术
S8.授予学位数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本指标设置上限。
公共数据
B3.毕业生质量
S9.优秀毕业生▲
提供近四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并列举20名近十五年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
学校填报
S10.用人单位评价▲
提供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位中心对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