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有序异质”理论
文莱奇等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是一 个“有序的异质体”。这一理论认 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系统,而 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 “有序异质”的核心是“有序”。 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变异,杂 乱而无序,呈随机分布。
方言
分类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 现在,语言学界通常把方言分为两种:
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 语言和方言的区分标准 关于社会方言的一般结论
同质理论 要求
语言同质理论要求齐整性、对称性和规律性, 害怕语言的变异性,因为变异会破坏结构的 系统性。 比如,索绪尔虽然承认语言共时状态中存在 着变异,但认为变化很小,不重要,因而可 以忽略不计。 又比如,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的核心是替换, 它想用替换的原则,即分布,来控制语言的 变异,使之以变体的面目出现。但语言中的 变异有多种形式,替换的原则无法分析各种 变异。
语言传播
分类:自然传播;有意传播。 语言的自然传播 含义 事实与影响 有意识的传播 语言扩张 语言竞争 传播理论 谱系树模型 “波浪”说 “物种分布”说
语言的自然传播 含义
一个社会为了实现特定的 交际功能而采用某种语言 或语言变体,随着时间的 推移,使用这种语言或语 言变体的规模得以扩大, 这种现象就是语言的传播。
同质理论 实质
“同质说”只着眼于语言 的共时状态,绝对排除历 时的干扰。“同质说”不 能帮助我们找到语言从一 个共时态过渡到另一个共 时态的原因。
同质理论 问题
按照同质理论,语言只能 是一个僵化的系统,缺乏 交际中运转着的语言活生 生的具体内容。 这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
同质理论 出路
只有把语言的各种变异引入 语言研究的领域,从中考察 语言发展的机制和历史上已 经发生变化的特点,才能在 共时状态中找出引起变化的 原因和演变的途径,才能把 共时和历时联系起来。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语言学为语言教育课程设置和教 材编写提供理论指导,确保教学内容 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师培训与教学评估
社会语言学有助于教师培训和教学评 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评估能力 。
06
社会语言学的未来展望
语言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器对人类语言的自动识别、理解和生 成,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准确性。
语言规划实施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规划的实施过程, 分析实施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促进 语言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识别
社会语言学帮助人们识别不同文化间的语言 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交际能力培养
社会语言学强调培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使 用得体、文化适应等,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 果。
语言教育
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
关注个体和群体如何通过语言 表达和建构身份认同。
语言与文化研究
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 系,包括文化传承、文化交流 和文化冲突等方面。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关注政府和机构如何制定和实 施语言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
社会的影响。
03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 容
社会语境中的语言使用
语言使用与社会环境
社会语言学的起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 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增加,语 言接触和变异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社会语言学的起源也与语言学、社会学、人类 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关,这些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
社会语言学兴起,研究重点在于语言变异和 语言接触。
语言变化研究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随时间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变化,包括语音、词 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探究这些变化的动因和规律。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与话语分析
专业的社会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运用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探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语言使用者的活动、语言习惯和社会身份等因素的研究,揭示出语言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与之密切相关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对话语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和社会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社会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社会方言学、社会差异和语言的变异等。
社会方言学研究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比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社会阶层等人群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变异。
而社会差异则探讨的是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使用语言的不同方式,这可以包括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用差异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等。
此外,语言变异研究的是语言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变化,这可以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理论框架方面,社会语言学主要依赖于语言变体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支持。
其中,语言变体学主要用于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异。
社会学则关注语言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研究,揭示语言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差异和语言行为的规律性。
人类学则通过对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研究,分析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方式和社会意义。
二、话语分析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对话语进行深入解读,揭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和社会意义。
它通过对话语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话语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关系、权力结构和文化习俗等。
在话语分析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序列分析、转向分析和话语行为分析等。
序列分析主要关注对话语中的顺序和上下文关系的分析。
通过观察话语的先后次序以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现象,可以揭示出话语之间的关联性和信息传递的方式。
转向分析则关注对话语中的转向和转移的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对话参与者的话语行为,可以揭示话语中的权力关系和信息交流的模式。
社会语言学期末重点总结
社会语言学期末重点总结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涵盖了语言的结构、习得、变异以及语用等方面,旨在理解语言使用的社会背景和语言变化的社会条件。
本文将总结社会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和理论,以及一些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社会角色和语言使用: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
例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语言选择和风格产生影响。
2.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语言变异是指语言系统内部的差异,而语言变化则指的是语言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社会语言学研究这些变异和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例如社会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等。
3. 社会网络和语言:社会网络是指由个体之间的联系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社会网络中的语言交互和信息传递,揭示语言使用的社会特点和规律。
4. 社会变量和语言变异:社会变量是指与个体的社会身份、背景和关系相关的因素。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社会变量与语言变异的关系,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和变异现象。
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语言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向受访者提供一系列问题,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和态度等。
2. 语料库研究:语料库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真实语言数据,揭示语言使用的统计规律和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变异和变化的社会因素。
3. 访谈和观察:访谈和观察是社会语言学中直接获取语言数据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受访者交谈和观察他们的语言使用来了解社会语言现象。
4. 社群参与:社群参与是指研究者深入社会群体中,与其共处一段时间,并参与其中的语言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语言现象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三、社会语言学的应用领域1. 语言教育:社会语言学在语言教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者可以通过了解学习者的社会身份和背景,设计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社会语言学》课程教案
社会语言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指导语言教学
社会语言学可以指导语言教学,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语言 习得过程,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语言学,学生可以更加自觉地关注语言的使用和变化, 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包括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教育规划、语言传播规划、语言 服务规划等。
包括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宣传推广、实施评估等。
语言规划的评价标准与意义
评价标准
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效果性等。
意义
对于促进语言发展、维护语言多样性、提高语言交流效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06 社会语言学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语言使用的场合与功能
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在正式场合使用正式语言,在非正式 场合使用非正式语言。
语言的功能
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如交际功能、表达功能、认知功能等。人们在不同的场合 使用语言时,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功能。
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词汇选择
男性和女性在词汇选择上可能存 在差异,如女性可能更倾向于使
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语言规划、语言教育、跨文化交际等领 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社会语言学也促进了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创 新和发展。
03 语言变异与语言使用
语言变异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形式或使用上的差异。
社会语言学4
第
一 概 述
节
概述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单位, 是指具有共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 使用某一些语言项目的人。 社会语言学用“变体”这个概念来描写语 言的变异性特点。 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 的社会变体
概 述
殊的表达方式。社交称谓中的 通称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中国,亲属称谓复杂而严 而变迁。如“小姐”一词命运 格。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 汉语的社交称谓中还流 的变迁,跟社会文化直接相关。 疏有别,内外有别,系统分明, 行表职称谓,一般结构是 层次清楚。西方的称谓则不甚 严格。如“姨母、婶母、伯母、 “姓+职务”,如张局长、 汉语的称谓中尤其在文化层次 姑母、舅母”用一个词aunt。 李主任等。 相对较低的人那里,还流行泛亲属 称谓,即用亲属称谓来泛称非亲属。 农村还有一种比照孩子的泛亲属称 本部分结束 谓。
“死”这个词是人们最为忌讳的 词,因而从古至今有很多相关 “死”的词都选用了同义的委 婉语。如:病故、去世、诀别、 百年等。
上海的新娘子忌吃瓜,因为 “瓜”和“寡”谐音,一些 地方对“药”也忌讳,因为 “药”总是跟生病有关,一 些地方就把吃药说成喝好茶、 喝细茶等。
吉祥语被认为具有逢凶化吉、富贵降生的神秘 莫测的力量,这也是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大部 分吉祥语是通过实物名称跟语言里表示吉祥喜庆 的字眼谐音构成的。同音或谐音是构成吉祥语的 主要手段。
商业上:盘点、热卖、促销、清仓、甩 卖、跳楼价、特卖 股市上:牛市、熊市、大盘、割肉、套 牢、解套、垃圾股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行业用语通常与特定的行业组织和专业领域相 联系。现代行业用语主要是专业术语。如语言 学领域的“音位、元音”等。
社会语言学
• 语言发展规律 • 语言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 别语言发展规律,一类是普通语言发展规 律。 • 普通语言发展规律又包括两个特点:渐变 性和参差性。 • 这两个特点存在于一切既稳定又发展的语 言之中。
• 语言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果
• (一)语言的分化 •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 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 • 1.方言,如我国八大方言 • 2.亲属语言,汉藏语系、印欧语系等 • (二)语言的整化 • 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几种语言因素逐渐接近和 统一起来的现象叫语言的整化。 • 1.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 • 2.民族交际语 原苏联的俄语 • 3.国际交际语 联合国工作语言
• •
•
应用社会语言学
• 语言与政治: 从政治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语言问题(语言霸权主义 linguistic imperialism) 语言与经济: 国际通用语,语言产业,语言的市场价值 双语教育: 多民族、多语言国家 双语教育方针 双语教育模式 双语教育的标准、方法和途径 法律事务: 审理诉讼案件
(一)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共核 • ①双语与多语现象: 社会双语或多语现象及个人双语或多语现象、多语社团中各语言的地位 与声誉等研究。 • ②双言(或双语体)现象: 高等语体与低等语体的功能分类、声誉、儿童对双语体的习得等研究。 • ③语言态度: 语言社团内部及外部人们对语言本身的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态度以及 对语言变异的态度等。 • ④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的形式、语言接触的结果等。 • ⑤语言传播: 导致语言传播的诸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语言传播的形式、 语言传播的过程等。 • ⑥洋径洪语言及克里奥尔语言: 洋径洪语言和克里奥尔语言的分类、特点、功能等宏观研究,又对具体 洋径洪和克里奥尔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微观研究。 • ⑦语言规划: 制订有关的语言政策和确定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或标准语所应考虑的诸 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感情及具体语言状况等; 国家的少数民族语 言政策等。 • ⑧语言标准化: 标准化过程、标准的选定、描述、加工以及语言发展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等。 • 此外,世界各国语言规划的典型实例(成功的与失败的)分析及研究、语言冲突 与政治、语言冲突与民族矛盾、语言维持与语言死亡、国际辅助语言等课题, 均属宏观社会语言学共核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语言学概论》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社会语言学概论》祝畹瑾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67页ISBN 7-5355-1467-6/G·1471祝畹瑾教授研究社会语言学始于70年代末。
她进行过“同志”和“师傅”的用法调查并发表了研究论文(Scotton & Zhu,1983,1984; 祝畹瑾,1984)。
1985年出版她主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及时补充了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资料的不足(许国璋,1985)。
几年来她不断研究、探索社会语言学,著述颇丰。
特别是近年来发表的论述语言的市场价值的文章(Zhu & Chen,1991),伍铁平教授认为“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对制定我国的经济、语文政策都有重大的参考阶值”(通信)。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祝畹瑾教授编写了《社会语言学概沦》一书,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社会语言学概论》正文250页,分为7章。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语言学”勾画了社会语言学的轮廓。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简单地说,它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
正因此,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包括从社会学科(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的各个角度研究和考察语言(据陈原、许国璋、王宗炎,1988)。
作者把社会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重点提炼成5条纲要(8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按种族、民族、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属性划分的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 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话、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 交谈的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 社会和不同社会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应。
· 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等。
[外语教学,语言学,视角]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探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探析一、引言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
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差异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主要是注重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首先注重跨学科的实际应用的动态性,其次,侧重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表现。
它着重从语言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和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为更好地进行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崭新领域。
同时,给外语教学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语言的核心结构体系,而是语言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
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考查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现象,并且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的各种变化。
那么,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语言学大致可以被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两大类。
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与全局相关的整体性问题,比如,语言规划的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等等。
而微观社会语言学是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的语言变异,比如,民族或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等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对各种变体的态度及评价、各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和社会功能等等。
三、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而言,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注意力用在学习和讲解词汇及语法上,却不注重语言应用功能在文化特征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探究。
因此,使得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整体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外语进行有效而流利的跨文化交际,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播出去。
目前,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首先,外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
人类的语言语文教案
人类的语言语文教案第一章: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人类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3. 认识到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起源:从原始社会的肢体语言到有声语言的演变。
2. 人类语言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
3. 语言的分类: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4. 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交流、思维、文化传承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特点和分类。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语言的作用和文化传承。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实例,理解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起源。
2. 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结合历史和考古知识,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
3. 分析人类语言的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的基本概念。
4. 介绍语言的分类:讲解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区别和特点。
5. 探讨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在交流、思维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种自然语言和一种人工语言,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章:语言与思维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 掌握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和思维对语言的反作用。
3. 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影响语言的发展。
2.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思维方式、认知发展等。
3. 思维对语言的反作用: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4.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影响和相互作用。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语言与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言实例,理解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 讲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结合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知识,讲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que
(3)社会对语言的影响:
这里讲的社会是广义的社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对于语言的影响很明显,它深刻影响语言的构成(比如爱斯基摩人由于生活环境跟雪密不可分,因此用于描述雪的词汇的数量就很大;丹麦瑞典荷兰这些国家由于经常使用驯鹿,因此这些语言里就有丰富的关于鹿的词汇;阿拉伯人由于生活在沙漠中,骆驼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就有很多骆驼的词汇;中国以及很多亚洲国家习惯以米饭为主食,因此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关于米饭的词汇就要比欧洲国家丰富)。
)
社会方言和地区方言相互之间的关系:社会上层它的地区方言的差别就比较小,社会下层它的地区方言的差别就比较大。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社会上层普遍知识文化水平较高,其方言的标准化程度就越高;而越到底层,其口语化或地方色彩就越浓。
区分语言与方言
传统语言学把语言看成是具有划一的语音、语法、词汇规则的符号系统,而方言则是语言的分支。其实在许多地方,语言与方言之间的界限并非依据语言系统的结构来划分的。
可是世界上的语言现象和使用语言的人干差万别、纷繁以极。如果不抽象出一些特征,不勾划出一个范围来,研究者简直无从下手去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本章第一节所讨论的语言变体就是分析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而对群体的语言使用者进行分析所采用的基本单位就是言语共同体。
社会语言学原理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4)持久性(vitality),指具有稳定的操该种语言的言语共同
语言与性别
调查方法
社会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语言观的差异,
在社会语言学之前无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还是结构主义语言学,都更专注于语言内部结构的探索和研究,忽视语言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忽视社会因素对于语言的巨大影响)
2015年《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2015年《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
变素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变异因此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2、语言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的成员所说的话。
这一定义简明扼要;缺点是:不好界定。
因为:1)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2)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
3、语言和社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1)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行为);2)语言结构(行为)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3)语言和社会相互影响;4)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关系1)分支说: ①人物:英国郝德森。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就是“社会+语言学”。
2)“两属”说: ①人物:前苏联德舍里耶夫。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不仅仅属于语言科学的范围,它诞生于其他学科之间,是一门学科际的学科”。
3)“语用”说: ①人物:美国佐伊基。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who says what to whom on which occasion(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4)“应用”说: ①人物:陈建民、陈章太。
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
5)“边缘”说: ①人物:陈原②观点:“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看来,它不只是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接合部之一。
……边缘学科是富有生命力的,社会语言学也不例外”。
4、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有学者将“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相当于“语言社会学”。
●一方面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前者侧重于联系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侧重于联系语言联系社会。
但两方面的研究需要互补,不可画地为牢,这样才构成完整的“社会—语言”学。
●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小群体的言语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及其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的三、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和客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研究主观的社会诸因素(如社会态度、社会价值等)在语言活动中的反映。
第二章: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同质体(homogeneous system)
20世纪西方语言学界的主流语言学 派——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总 是把语言作为一个同质体来研究,在研 究中追求齐整性、对称性和规律性,害 怕语言中出现什么“杂质”,害怕语言 中的“变异”。
精品课件
有序异质体
orderly heterogeneous system
精品课件
所谓“语域”
“语域”是指语言社群在一定的言 语交际场景(特别是职业生活领域)中 使用的具有群体特征和场景特色的语言 变体,如教师在授课、教导学生时使用 的教师语言,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活动中 使用的法律语言,新闻语言等。
精品课件
语体与语域的区别
语体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言语活动而言的,比 如两个人见面的招呼语,“幸会,幸会”是正式 语体,用在庄重的场合,而“高兴死我啦,你怎 么才到”表明两个人关系亲密,这是非常随便的 语体。语域则属于社会语言的变异现象,是与一 定的语言社群相联系的,并且总是出现在特定的 交际场景中,如教师语言要在课堂上使用,法律 语言多在法庭上和别的司法语境中使用。
精品课件
语言变异
指不同社会群体或个人在语音、词 汇、语法、语段特征、叙述语体的组织 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差异。
精品课件
同质和异质
• 任何学科的初级阶段都需要把所研究的对象限定 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使研究对象有一个稳定的、 静态的、没有变异的、易于观察的基础,这就是 研究的同质化。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对语言所作的 研究称为同质语言研究。索绪尔三次净化就是排 除异质,只进行同质研究。
• 所谓异质研究,就是将语言和言语、内部和外部、 历时和共时结合起来研究。
语法:配价语法、格语法、生成语义学、语义特征 分析。语用:系统功能语法。音系:有序异质模 型。
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化与社会语言学
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化与社会语言学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它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反映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演变。
在语言学领域中,研究语言变化和社会语言学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化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因素。
一、语言变化的概念及形式语言变化是指语言系统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发生的变化。
它是语言的内在属性,与时代变迁和社会演进密切相关。
语言变化形式多样,包括音位变异、词义拓展、语法结构改变等。
音位变异是最常见的语音变化形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的发音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英语中的“knight”一词的发音从/m/发展为/n/。
词义拓展则指词汇的意义扩展,如英语中的“nice”本来的意思是“愚蠢的”,现在则表示“好的”或“友好的”。
语法结构改变则是指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的演变。
例如英语中的“you was”曾是合理的用法,现在则被标准语法视为错误。
二、语言变化的理论解释为了解释语言变化的原因和机制,语言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
其中,社会角度的理论尤为重要,代表性的理论有社会认知语言学、变异语音学和族群接触理论。
社会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变化是与社会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关注语言使用者对话码的认知和心理过程,认为语言变化是因为人们对语言规则的认知和理解发生了变化。
变异语音学则研究个体语音变异与社会变异之间的关系。
根据该理论,语音变化是通过社会因素在社群中传递和演变的。
族群接触理论则探讨族群之间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当不同语言社群之间发生接触,语言交流和语言借用现象将促进语言变化。
三、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社会语言学是对语言和社会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它关注语言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群认同等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化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方言学、言语社会学和语言政策与规划。
社会方言学研究不同社群内语言使用差异和变体。
方言是一种特定社群内的语言变体,它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社会语言学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构 的年龄变异
2.语言选择 的年龄差异
语言的年龄变异指 不同年龄段的语言 使用者在学习和使 用语言时表现出来
的差别。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 构的年龄
变异
总体上说,老年人常用一些旧词语,而年轻人则 更容易接受新词语。同是年轻人,也还有年龄级差的 不同特点。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最早出现在年轻人的 言语中,如“很绅士”“很中国”“十分现代”“非 常逻辑”。这种一度被认为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新形式, 现在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
一般体现在语言结构、 言语表达风格的变异等方面。
一.语言与性别、年龄变异(续) 1、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语音 差异
词汇 差异
语法 差异
语音的性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音质 上。北京有些青 年女性常把j、q、 x发成z、c、s, 形成所谓“女国 音”。
词汇性别差异表现 为男女选用词语的 不同。我国封建社 会男性可用通用词 语“我、吾”,女 性则只能用“妾、 奴、奴家”等专用 词语自称。
第一部分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什 么 是 社 会 语 言 学 ?
什
二. 研究对象
么 是
社
1 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如行业、阶层、环境
会
语
2 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
言
学
3 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现象
?
4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
➢ 在语言社团中,有一类群体,即人们通过频繁的社会交 往而形成的、在运用语言方面自成体系的、具备与其他 群体有明显区别的语言标记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称为语 言社群。
社会语言学
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语言学的定义(掌握)2、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掌握)3、社会语言学的分类(理解)4、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二、第二章语言变异1、语言变异的定义及与语言变异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语言变项、语言变式、语言变体、语言社团(重点掌握)2、性别变异的含义、表现形式、性别变异的原因(重点掌握)3、年龄变异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中的变化(重点掌握)4、阶层变异的含义、表现(掌握)5、行业变异的含义、行话的定义、行话的分类,秘密语及其构成手段(掌握)6、语域的含义,制约语域的因素(重点掌握)三、第三章社会语言学研究程序及调查方法1、语言调查的目的、类型、程序(理解)2、定性、定量研究的含义和区别(掌握)3、抽样的含义、抽样的要求(掌握)4、随机抽样的含义和类型(重点掌握)5、非随机抽样的含义和类型(掌握)6、调查问卷的设计(重点掌握)四、第四章语言的接触1、语言接触的含义及其产生的结果(重点掌握)2、语言的借用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词汇的借用;(掌握)3字母词的定义、字母词的分类、字母词产生的原因、字母词的使用(重点掌握)4、语码的定义;语码的混合的定义及类型;语码转用含义及类型;语码混用的含义及原因(重点掌握)5、语言转移的类型;语言转移的表现和模式;语言转移的原因(重点掌握)6、双语双方言现象的定义、双语者与双言者的定义;中国境内的双语、双方言的类型(掌握)7、语言态度的定义、组成因素;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语言态度对语言能力、语言行为的影响;语言态度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态度调查的内容(重点掌握)「社会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言语社区各语言变体、各变体的功能和各变体的使用者及其特点。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陈原《社会语言学》的结构梳理
陈原《社会语言学》的结构梳理陈原的《社会语言学》是一本系统介绍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著作。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若干章节,下面对这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梳理。
第一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历史发展。
该部分共包含两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
陈原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社会语言学的历史发展。
陈原从社会语言学的萌芽期、社会语言学与结构主义的结合、社会语言学的分化和多元化等方面综述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该部分共包含四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陈原从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和反映、语言是社会文化符号体系、语言是社会意识的物质载体等方面论述了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
陈原从地理、社会群体和言语交际情境等方面分析了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语言变体的形成。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语言变迁与语言变化。
陈原从语言的历史发展、语言的语法结构、社会变迁和文化观念转变等方面分析了语言变迁与语言变化的关系。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方法与技术。
陈原分别介绍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语料库研究和实验方法等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第三部分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该部分共包含五章。
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
陈原从语言变异、语言变迁、语言规范、社会身份与语言、言语行为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第八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陈原分别从社会群体、地域差异、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不同对象和方法。
第九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陈原从社会语言学的文化内涵、语言行为、言语行为的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十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陈原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望了社会语言学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问:语言de定义(一)
A.交际工具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语言是通过任意产生的符号体系来传递思想、感情 和愿望的一个纯粹人类的和非本能的方法。 ——萨丕尔《语言论》
使用“变体”的好处(二)
其次,“变体”这一概念的抽象性有 助于研究的理论性和准确性。在现实世界 的错综复杂的变异现象面前,应用这一概 念使得研究者可以有效地限定范围,谨慎 准确地做出结论。
使用“变体”的好处(二)
我们可以讲某一个“女性语言变体”,指某 一社区中女成员常用的一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 “变体”这一术语,在界定有关的语言现象时将 会碰到很多困难和不便。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使 用该变体的女性并不是只在一个完全女性的社区 中交际,“女性变体”作为一个语言体系,也不 仅仅包含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故称之为“女 性语言”并不合适;但是有关语言现象确实是语 言和社会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研究,当然就 需要有适当的标记。
天问:语言de定义(二)
B.结构系统类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 ——同上 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语言事实,它是 潜性的,是一种集体的契约,是社会化的制度。 ——同上
天问:语言de定义(三)
C.能力、行为和活动类
语言是说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能力。 ——乔姆斯基 语言是真正意义下的理论理智的行为,因为语言就是 理论理智行为的外部表现。 ——黑格尔 语言是以传达思想和感情为目的的人类活动。 ——叶斯帕森
社会语言学之语言定义
社会语言学家沃德霍比照其 “社会”的定义而把“语言”定 义为:“语言是一个特定的社会 的成员所说的话。” 由于社会语言学“优先考虑 的是言语而不是语言,是功能而 不是结构”,是主要研究语言在 社会中的变异的,所以这一定义 对社会上的“方言”仅指语言的地域变体。例 如,一般认为汉语分为七大方言体系:北方话、吴语、 湘语、赣语、闽语、粤语和客家话,这些地域变体构 成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语言变体——汉语。 对于中国的方言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新的方言 分支以及各种次方言、次次方言的重新划分等等都在 不断地提出,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变体”这一中性 概念对于下结论前指称研究对象时和进行多层次的描 写时都会比较方便。现在,语言学界通常把方言分为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也即语言的地域变体和社 会变体。
同质体(homogeneous system)
20世纪西方语言学界的主流语言学 派——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总 是把语言作为一个同质体来研究,在研 究中追求齐整性、对称性和规律性,害 怕语言中出现什么“杂质”,害怕语言 中的“变异”。
有序异质体
orderly heterogeneous system
使用“变体”的好处(三)
第三,使用“变体”可以避开争 议。有的时候,研究的目标就是要解 决一个变体到底是“方言”还是“语 言”的地位问题,在做出结论前,既 然该变体是“方言”还是“语言”是 有争论的,那么“变体”作为标记单 位自然是避开这些争论的好办法。
变体和语码
变体有时候可能会被误解 为是从属于某种更标准的语言 的一个变种,所以有人认为它 也不能算是完全中性的。因此 许多社会语言学家又采用语言 代码(code)—简称语码—这 一纯粹中立的术语,与语言变 体替换使用。
三种变体
社会语言学家把跟地域有关的 变体称为地域变体;把跟说话人的 身份(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 职业等等)有关的变体称为社会变 体;把跟使用语言的场合和行业领 域有关的变体称为功能变体。功能 变体可分为两类,即语体(style) 和语域(register)。
所谓“语体”
“语体”又叫风格或语体风格,是指 说话者由于交际方式和交际场合的不同而 发生的语言变异现象。语体根据交际方式 的不同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题,根 据交际场合不同可以区分为亲近语体、随 便语体、一般语体、正式语体和礼仪语体 等。
使用“变体”的好处(一)
首先,使用“变体”这一术语可以避免使用像 语言、方言、地方话、土话等等先入为主地具有价 值判断的名称。这些名称不但缺乏准确的定义,而 且在具体的使用场合往往还包含着世俗的偏见。语 言、方言、地方话、土话等对社会语言学来说,没 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社会语言学家要能够客观地 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 他们的出发点要尽量不受非科学的流行观念的影响。 “变体”这一中性词有利于社会语言学家保持其客 观的立场。
扬雄的《方言》
它的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 况。如第一卷第一条:“党、晓、哲,知也。楚谓 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对所 记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 某地之间语”、“转语”等。“通语”即当时通行 的语言,“某地语”即当时某个地方的方言,“某 地某地之间语”即通行区域比通语小而比某地语大 的方言,“转语”则是由于时间和地域上的不同而 语音发生变化的词。《方言》对所记词汇大都说明 通行区域,可从中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的轮廓。
语言变异
指不同社会群体或个人在语音、词 汇、语法、语段特征、叙述语体的组织
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差异。
同质和异质
• 任何学科的初级阶段都需要把所研究的对象限定 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使研究对象有一个稳定的、 静态的、没有变异的、易于观察的基础,这就是 研究的同质化。在同质化的基础上对语言所作的 研究称为同质语言研究。索绪尔三次净化就是排 除异质,只进行同质研究。 • 所谓异质研究,就是将语言和言语、内部和外部、 历时和共时结合起来研究。 语法:配价语法、格语法、生成语义学、语义特征 分析。语用:系统功能语法。音系:有序异质模 型。
第二章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本 章 简 介
第一节 变异、变体、变项、变式
第二节 语言与方言 第三节 语标 第四节 言语社区
第五节 言语交际能力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并掌握变体和语码的异同 2.掌握语言和方言的定义及方言的分类 3.了解语标的定义,培养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4.掌握言语社区的定义 5.理解言语交际能力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变异、变体、变项
变异与变化
一般认为变异是共时的,属社会语言学;变化是历 时的,属历史语言学。语言学家过去曾经认为语言变化 是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的,只有对比一种语言不同历史 时期的两种状态之后才能发现哪些部分产生了变化。现 在社会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变异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历 时变化就产生并体现在语言的共时变异之中。所以,以 拉波夫为先驱,语言学家开始把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结 合起来,即研究“进行中的变化” 。
天问:语言de定义(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能力和习得机制,一 套声音符号系统和文字符号系统,逻辑符号系统和规 则符号系统;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认知的工 具,文化的载体和信息的载体;是具有普遍性与多样 性、有限性与生成性、任意性与约定性、稳定性与变 异性、经济性与规范性、开放性与发展性、人文性与 自组织性的社会化的复杂系统。 ——蔡富有
以拉波夫的老师威因里希为首的社会语言学家 提出语言是一个有序异质体。“有序异质”,核心 是“有序”。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变异,比方 说,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发元音a 决 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河南人说普通话,也决不 会跟上海人一个样子。但语言的这种表面上的混乱 蕴含着深刻的有序性,形式上的不规则现象实际上 对应着社会行为的某种规则现象。对有序之变异的 研究是研究的一种更高境界。
郝德森谈“变体”(上)
如果人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包括世界上
所有语言的现象,那么,语言变体这一术语可用 以指它的不同表现形式,这就像人们可以把“音 乐”视为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区别开不同的“音 乐变体”一样。使某种语言变体区别于另一语言 变体的因素,就是它所包括的语言项目。
郝德森谈“变体”(下)
因此,我们可以把语言变体定义为:具 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这一定 义允许我们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称做“语 言变体”:英语、法语、伦敦英语、足球解 说所用的英语、亚马逊河西北部地区某一特 殊长形房屋的成员使用的语言、由特定人使 用的那种语言或那些语言。
天问:语言de定义(四)
D.综合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 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 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 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 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许国璋
天问:语言de定义(四)
作为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 的语言,是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和非 体系特征的,处在不断地从无序运动过程 之中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相结 合的复杂符号体系。 ——王希杰
所谓“语域”
“语域”是指语言社群在一定的言 语交际场景(特别是职业生活领域)中 使用的具有群体特征和场景特色的语言 变体,如教师在授课、教导学生时使用 的教师语言,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活动中 使用的法律语言,新闻语言等。
语体与语域的区别
语体主要是针对个人的言语活动而言的,比 如两个人见面的招呼语,“幸会,幸会”是正式 语体,用在庄重的场合,而“高兴死我啦,你怎 么才到”表明两个人关系亲密,这是非常随便的 语体。语域则属于社会语言的变异现象,是与一 定的语言社群相联系的,并且总是出现在特定的 交际场景中,如教师语言要在课堂上使用,法律 语言多在法庭上和别的司法语境中使用。
新闻标题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二)
标题:胡锦涛握手艾滋病人 正文:慰问时,胡锦涛主动同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 (2004年12月1日《大河报》) 标题:中国开渔节,放生海龟感恩大海 正文:在盛大的开幕式暨祭海仪式上,象山渔民放 生海龟,表达对大海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004年9月15日《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