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第一节概述
1、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定义:
1)心理学:
FH奥尔波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
GW奥尔波特:个体心理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2)社会学: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3)综合: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公式:B=f(P,E)
B代表行为,
P代表个体,
E代表情境。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定义:社会刺激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2、社会心理学简史
三期:
哲学思辨(启蒙)
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
对人性的争论
经验描述(形成)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观察基础上客观描述分析
实证分析(确立期)
20世纪20年代
实证、定量、应用
3、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经典的条件反射)
2、社会交换论:
1)霍曼斯: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人在交换中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共有五个命题:
2)布劳:
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人们自愿活动。
3、符号互动论:
詹姆斯、米德: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符号:语言、文字、记号等。
4、精神分析论:
1)弗洛伊德: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力比多”。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生本能、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荣格:集体无意识。
3)霍妮:文化因素论。
4)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1、社会化
1、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
2、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4、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复杂的神经系统)。
5、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6、社会化的分类:
语言的社会化是前提。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性—生物,性别—人格,性别角色—社会。
7、道德、政治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及理论
1、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社会角色的分类:
获得方式:先赋、成就;
角色规范:规定、开放;
功能:功利、表现;
心理状态:自觉、不自觉。
3、角色扮演三要素:
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4、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最严重)。
3、自我身份与自尊
1、自我概念(古老课题)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观察者;
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
镜我: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2、自我结构:
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2、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3、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是心理自我。
4、身份的概念: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5、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7、自尊需要:对成就、优势、自信等的欲望。
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8、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9、影响自尊的因素:
亲子关系,即慈爱、要求一致、尊重、给予自由等;成功行为的反馈;选择优势活动,所长避短;和相近似的人比较。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1、社会知觉
1、概念: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即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的作用: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2、印象形成与管理
1、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机制。不熟悉或者很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
2、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起作用的。
又叫晕轮效应。
5、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人或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具有社会适应意义;
简化社会知觉过程;
有限经验的刻板印象有消极作用。
5、总体印象:人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情感和逻辑的一致性形成的印象。总体印象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6、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四点。
3、归因
1、概念: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即归纳行为的原因。
2、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
稳定性与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与不可控性原因;
(可控——变化的预测,
不可控——准确的预测)。
3、控制点理论:
罗特:内控者、外控者,内控者的态度和行为是符合社会期待的。4、归因原则:
不变性、折扣、协变原则。
5、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
自我价值保护,
观察位置,
时间因素。
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