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关键意义。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自己以及社会情境。

其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常见的现象。

首因效应指的是在最初接触到信息时形成的印象对后续判断产生较大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最近获得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起更大作用。

例如,在面试中,最初的表现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首因效应,而结束时的精彩回答可能产生近因效应。

归因理论也是社会认知的重要部分。

我们常常试图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归因(个人性格、能力等)和外部归因(环境、运气等)。

然而,这种归因往往存在偏差,比如基本归因错误,即我们倾向于高估个人特质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

比如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争吵,我们可能会首先认为是这个人脾气不好,而忽略了可能是当时的环境压力导致。

另外,图式和刻板印象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认知。

图式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过滤和错误判断。

刻板印象则是对某一群体的过于简化和概括的看法,容易引发偏见和歧视。

二、社会影响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

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比如在街头看到一群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我们可能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跑。

顺从是在他人直接请求下做出的行为改变。

例如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产品,通过各种策略促使你购买。

服从则是在权威命令下做出的行为。

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就揭示了人们在权威面前服从的程度可能超出想象。

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也值得关注。

在他人在场时,有时我们的表现会更好,这是社会促进;有时则会更差,这是社会抑制。

比如在运动会上观众的加油可能让运动员跑得更快,但在考试时旁边有人注视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紧张而发挥失常。

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的因素众多,包括相似性、互补性、熟悉度、外貌等。

相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往往能促进彼此的吸引;而在某些方面的互补,如性格、能力,也可能让关系更加稳固。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思维1.自我(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及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志向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志向自我和反思自我。

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样性:说明阅历;确定期盼。

(4)自我的形成及发展: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终到心理自我。

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仿照(玩耍), 嬉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5)及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关联效应;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加(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卫性归因,自我设障)。

2.归因(1)归因的定义:个体依据有关信息, 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缘由进行推想及推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解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3)归因的理论:①海德的朴实心理学:个体行为缘由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解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属性相一样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断。

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须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及非听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

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 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

在具体归因时,须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分性信息, 一样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说明;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日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也许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简单记忆得多。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思考、感觉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
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和处理社会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记忆、推理和判断等认知过程。

2.社会认知偏见:社会认知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偏见,如刻板印象、归因错误等。

这些偏见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3.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它包括喜欢、厌恶、同情等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4.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

它研究人们如何参与合作、竞争、合群等社会行为。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言语、行为或态度产生的影响。

它包括从伦理、权威、群体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6.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人们如何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7.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家庭、团队、社群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团体内部的互动、决策和合作等过程。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人,既指个体也包括群体。

社会心理和社会犯罪行为则所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队源自于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建议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锥果和表征反应。

变量: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效度:是指所测结果符合该测量的目的的程度,或说在测量被测对象时所具有的真确度。

信度:指一个测量所测出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为测出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研究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被试者偏向: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希望可以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并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整体表现,从而并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操作性定义***实验室实验法***二、简述题:1、详述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和有关关系a两个变量间的两种关系b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其为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其为负相关。

c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d有时有关关系中存有着因果关系,但有关关系并不必然就存有因果关系。

2、详述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差异a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b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的归纳程度。

归纳程度低,则外在效度低。

c一般来讲,实验室研究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现场实验则恰好相反。

3、比较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的好坏㈠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优点:一就是实验者可以最小程度地掌控毫无关系变量的影响;二就是随机精心安排被试消解被试间差异的影响,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背诵版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影响他人,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己以及社会关系的认知过程。

这包括对他人性格、意图、动机的判断,以及对社会情境的理解。

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往往会根据最初的短暂接触形成对他人的初步看法,这种看法可能会影响后续的交往和判断,并且往往很难改变。

2、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个体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

归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能力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环境、运气等外部因素)。

3、认知偏差常见的认知偏差有:(1)刻板印象:对某个群体的一般性、概括性的看法,可能导致对个体的不准确判断。

(2)晕轮效应:如果一个人的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那么其他方面也可能被赋予积极的评价;反之亦然。

(3)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或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1、从众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从众可能是由于信息性影响(为了获取准确信息而从众)或规范性影响(为了获得他人认可或避免惩罚而从众)。

2、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下,个体做出原本不愿意做的行为。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揭示了在特定情境下,人们服从权威的程度可能超出想象。

3、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社会促进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表现更好;社会抑制则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表现更差。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联系。

1、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外貌吸引力、邻近性等。

2、爱情爱情有多种类型,如激情之爱、伴侣之爱等。

爱情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3、人际沟通有效的人际沟通包括清晰的表达、积极的倾听和正确的理解对方的意思。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第一节概述1、研究对象和范围1、定义:1)心理学:FH奥尔波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GW奥尔波特:个体心理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2)社会学: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3)综合: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公式: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体,E代表情境。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定义:社会刺激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2、社会心理学简史三期:哲学思辨(启蒙)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对人性的争论经验描述(形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观察基础上客观描述分析实证分析(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实证、定量、应用3、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

(经典的条件反射)2、社会交换论:1)霍曼斯: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人在交换中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

共有五个命题:2)布劳: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人们自愿活动。

3、符号互动论:詹姆斯、米德: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形成社会关系。

符号:语言、文字、记号等。

4、精神分析论:1)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力比多”。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生本能、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荣格:集体无意识。

3)霍妮:文化因素论。

4)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1、社会化1、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

2、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4、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复杂的神经系统)。

社 会心理学基础知识

社 会心理学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试图理解人们如何思考、感受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心理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基础知识。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自己以及社会情境。

这包括对他人性格、动机和意图的判断,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我们常常通过第一印象来快速判断一个人,但这种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第一印象可能会受到外貌、穿着、语言等表面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更深入的内在品质。

例如,看到一个穿着整洁、举止优雅的人,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他是一个有教养、值得信赖的人,但这可能只是一种偏见。

此外,我们在认知他人时还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一般性、概括性的看法。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刻板印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判断,但更多时候,它会导致我们对个体的误解和不公平对待。

比如,认为所有女性都感性、所有男性都理性,这种刻板印象显然是片面的。

在社会认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归因。

归因是指我们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

我们通常会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性格、能力)或外部因素(如环境、运气)。

然而,这种归因往往会受到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即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对他人则相反。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的存在、行为或言语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例如,在一个团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个观点是正确的,即使你内心有所怀疑,也可能会选择从众,以免被视为异类。

服从则是在权威的命令下,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

著名的米尔格伦实验就展示了服从的力量。

实验中,参与者在权威的指示下,对无辜的“受害者”施加了高强度的电击,尽管他们内心可能并不愿意这样做。

另外,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也是社会影响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是如何被社会环境塑造和影响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本文将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看法。

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例如,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评价自己的优劣。

此外,自我认同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程度。

二、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研究了个体在面对冲突和不一致的认知时的心理反应。

认知失调会给人们带来不适感,个体通常会尝试通过调节认知或改变行为来减轻这种不适感。

例如,当个体在行为上做出了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选择时,会出现认知失调。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或寻找认知一致的情境来消除认知失调。

三、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个体一起参与决策的过程。

群体决策的结果受到集体智慧和群体思维的影响。

集体智慧指的是群体在某些问题上的决策表现往往优于个体。

然而,群体思维也可能导致群体成员过度一致和忽视非主流观点。

因此,在群体决策中,正确地管理和引导群体思维至关重要。

四、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研究人们在解释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所使用的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可以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

内在归因是指将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归因于个体固有的性格特质和能力等因素,而外在归因则将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和情境因素。

归因理论对于理解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其中,社会规范是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社会中被认为正确和适宜的行为。

社会规范可以通过社会压力和信息传递来影响个体行为。

此外,社会影响力还包括社会认同、社会依赖和社会比较等方面。

六、群体互动群体互动是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与团体心理社会交互作用与人际交往侵犯和利他行为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从众和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与社会心理学关系密切的三门学科:社会学、人格心理学和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霍兰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和实验分析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历史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科学上的三大发现: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理论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19世纪末期的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①哲学方法论②一般科学方法论③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①社会学②人类文化学③心理学如何开展一项研究:研究设想→研究假设→变量界定和测量→选择被试→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实施研究→统计分析→报告结果→修正和重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观察法:类型:按照观察的控制程度: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按观察这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实验法调查法。

分类按调查被试取样方式可分: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按调查方式可分:问卷法和访谈法(“走出去”和“请进来”)第二章社会化社会化概念: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或者说,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社会化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观点:人格是由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组成的。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由这三个部分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埃里克森的观点: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和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互动的心理学分支。

2.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个体如何理解、记忆、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相互作用的方式。

3.社会影响:指他人的存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心理、服从、群体极端化、社会刻板印象等。

4.社会行为:指在社会环境中,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时的外在行为表现,包括合作、竞争、侵犯、助人等。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认知失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会努力寻求认知的平衡,当认知出现失调时,会引发心理压力和不适感,进而产生动机去减轻这种不适感。

2.社会认同理论:由Tajfel和Turner提出,认为个体通过将自己归属于某一社会类别来获得自尊和自我肯定,这种归属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3.社会学习理论:由Bandura提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来获得的,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4.社会比较理论:由Festinger提出,认为个体希望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水准上,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获得自我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应用1.组织管理:通过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促进团队协作等。

2.社会服务:社会心理学可以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如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

3.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高营销效果,如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广告设计等。

4.人际关系:应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如人际沟通、亲密关系、人际冲突等。

5.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心理辅导等。

四、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跨文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要。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
感的科学。

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
为和决策,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1. 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信息。

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2. 社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相互影响和受到影响。


括社会规范、社会比较、社会压力等。

3.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自我认同、自尊、自我效能等。

4. 社会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包括族群认同、性别认同、社会角色认同等。

5. 社会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关系。

包括亲密关系、合
作与竞争、集体行动等。

6. 社会接触:个体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和效果。

包括偏见
与歧视、群体间冲突、社会支持等。

7.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包括社会化、文化间差异、社会运动等。

8.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包括实验设计、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原理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和心理过程,促进社会互动的和谐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知识点只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深入学习和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精髓。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用如何。

2、麦独孤、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之父),及奠基的几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因果分析(P33-P42)2、期待效应p27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主试对试验产生影响3、霍桑效应p27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行为的改变与被试所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一种心理效应。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知觉、思维和记忆。

它包括对他人的感知和评价、社会情境的解释和社会信息的处理。

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知觉,指个体对他人的观察和理解。

2.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个体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知或判断。

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信息加工偏差、归因错误、社会比较、自我感知和偏见等。

3.互惠原则:互惠原则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期望得到回报,或愿意回报他人的行为。

它是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共存的基础。

4.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群体对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社会规范分为明示规范(如法律)和非明示规范(如道德)。

个体在社交互动中需要遵守社会规范,否则可能面临社会制裁。

5.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

集体行为可能受到群体动力、社会影响和传染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集体行为还涉及社会作用、分工合作和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6.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是个体对特定群体或个人的负面评价和行为。

偏见和歧视有时源自个体的认知偏差和社会化经验,也可能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7.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常见的群体效应有启蒙效应、集体行为效应、议论效应和归属感等。

群体效应能够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8.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信息传递、社会规范和社会比较等方式发生。

社会影响还可以分为顺应、取信和抵制等不同形式。

10.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群体在进行决策时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群体决策可能受到信息加工偏差、社会影响和群体动力的影响,导致决策结果的偏差。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对于理解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交互关系、揭示社会心理现象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2)分类
①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②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3)访谈过程与技巧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1)特点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 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分类 ①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②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职业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心理学:
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 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 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 科。”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 围。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既要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 释力,使研究结论一般化,也要注意不要任意夸大研究结 论的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是经验研究的总结,是概括化和一般化的经验。 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目的是描述现象、 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 践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 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它试图解释人们如何思考、感受和相互影响,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生活。

以下是一些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断。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如性格、能力)或外在情境(如环境、压力)。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考试中表现不佳,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他不够努力(内在特质),或者是考试难度太大(外在情境)。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过度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而低估了外在情境的影响。

比如,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摔倒,我们可能会认为他笨手笨脚,而忽略了地面湿滑的因素。

而自利归因偏差则是指我们在解释自己的成功时倾向于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将失败归因于外在情境。

比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会觉得是自己聪明努力,成绩差就怪题目太难。

二、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中的信息。

首因效应指的是我们在与他人初次交往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

比如,第一次见面时对方表现得很有礼貌,我们就可能认为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更大。

比如,长期相处的朋友最近做了一件让你不满的事,你可能会暂时对他产生不好的看法。

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群体的概括性、固定的看法。

虽然有时刻板印象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他人,但也容易导致偏见和歧视。

三、态度与态度改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倾向。

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对事物的看法)、情感成分(对事物的感受)和行为成分(对事物的反应倾向)。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信息传播,如果新的信息具有说服力并且来源可靠,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态度。

另外,角色扮演也能改变态度,当我们扮演某个角色时,可能会对相关问题产生新的看法。

四、从众与服从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比如在一个小组讨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个方案好,即使你最初有不同意见,可能也会选择从众。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一、概述二、社会化与自我三、社会知觉与归因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五、态度六、沟通与人际关系七、社会影响八、爱情、婚姻与家庭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Myers, 2002)主要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人、群体或社会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G. W. Allport, 1954)个人他人社会群体第一节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二发展简史三研究方法四主要理论流派本节共计9个问题(重点7个):1.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理学和社会学。

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B=f(P, E)(勒温)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可分为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即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7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伦理原则。

8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调查法(访谈、问卷法)和档案法(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9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个人(individual)心理学(阿德勒)、分析心理学(荣格)、“文化因素论”(霍妮等)、自我(ego)心理学(埃里克森)、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hip)学派(沙利文)、自体(self)心理学(Kohut,1972)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自我、身份与自尊本节共计19个问题(重点15个):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全)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第1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知识点: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要点:社会行为(领会)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知识点:社会心理3.宏观的社会层面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情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知识点: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知识点:哲学思辨阶段知识点:经验描述阶段知识点: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要点:伦理原则1.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2.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3.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4.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5.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6.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

社 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社 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态度和偏见等等。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的整理。

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他人以及社会情境。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断的过程。

有两种主要的归因方式:内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的性格、态度等内部因素)和外部归因(将行为归因于环境、情境等外部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人考试成绩不好,我们可能会认为是他不够努力(内部归因),或者是考试太难了(外部归因)。

2、认知偏差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偏差,如首因效应(第一次留下的印象更重要)、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更有影响力)、晕轮效应(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对其具体特征的评价)等。

比如,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人长得好看而认为他性格也好。

3、社会图式这是我们头脑中关于社会世界的已有知识和概念框架。

比如,我们对“老师”“医生”等角色都有一定的图式,会影响我们对这些人的期望和理解。

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1、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人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互补性(在某些方面互补的人也能相互吸引)、熟悉度(接触越多越可能产生好感)和外貌吸引力(虽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仍有一定影响)。

2、人际沟通有效的人际沟通包括清晰的表达、积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

非言语沟通,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也在传递信息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亲密关系包括爱情、友情和家庭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信任、支持和共同的价值观是维持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影响1、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例如,在一群人都选择某种产品时,我们可能也会跟着选择。

2、服从指个体在权威的命令下,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第一节概述1、研究对象和范围1、定义:1)心理学:FH奥尔波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GW奥尔波特:个体心理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

2)社会学: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3)综合: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2、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公式: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体,E代表情境。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定义:社会刺激和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2、社会心理学简史三期:哲学思辨(启蒙)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对人性的争论经验描述(形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观察基础上客观描述分析实证分析(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实证、定量、应用3、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

(经典的条件反射)2、社会交换论:1)霍曼斯: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人在交换中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

共有五个命题:2)布劳: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人们自愿活动。

3、符号互动论:詹姆斯、米德: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形成社会关系。

符号:语言、文字、记号等。

4、精神分析论:1)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力比多”。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生本能、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荣格:集体无意识。

3)霍妮:文化因素论。

4)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1、社会化1、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

2、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4、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复杂的神经系统)。

5、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6、社会化的分类:语言的社会化是前提。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性—生物,性别—人格,性别角色—社会。

7、道德、政治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及理论1、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社会角色的分类:获得方式:先赋、成就;角色规范:规定、开放;功能:功利、表现;心理状态:自觉、不自觉。

3、角色扮演三要素: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4、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最严重)。

3、自我身份与自尊1、自我概念(古老课题)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观察者;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

镜我: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2、自我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2、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3、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是心理自我。

4、身份的概念: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5、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7、自尊需要:对成就、优势、自信等的欲望。

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8、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9、影响自尊的因素:亲子关系,即慈爱、要求一致、尊重、给予自由等;成功行为的反馈;选择优势活动,所长避短;和相近似的人比较。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1、社会知觉1、概念: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2、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式即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的作用: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

2、印象形成与管理1、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机制。

不熟悉或者很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

2、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起作用的。

又叫晕轮效应。

5、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人或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简化社会知觉过程;有限经验的刻板印象有消极作用。

5、总体印象:人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情感和逻辑的一致性形成的印象。

总体印象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6、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四点。

3、归因1、概念: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即归纳行为的原因。

2、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稳定性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与不可控性原因;(可控——变化的预测,不可控——准确的预测)。

3、控制点理论:罗特:内控者、外控者,内控者的态度和行为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4、归因原则:不变性、折扣、协变原则。

5、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致性、共同性、特异性三高:刺激客体归因;一致性高:主体归因;特异性高:情境归因。

第四节社会动机社交情绪1、主要的社会动机1、亲和:越恐惧越亲和,越焦虑越不亲和;长子女更容易合群。

2、成就: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3、权力:引发因素:社会控制的需要、对无能的恐惧。

4、侵犯:1)侵犯的构成: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2)侵犯的原因:侵犯是一种本能,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是习得的。

5、利他:他人在场对利他有负面影响。

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境、内疚、人格、利他技能。

2、社交情绪1、社会焦虑: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

2、妒忌: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的情绪。

妒忌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3、羞耻:个体因为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思想行为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

4、内疚:个体因为自己对实际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

羞耻、内疚指向自己;妒忌指向他人。

第五节态度1、态度的形成1、态度: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3、态度成分:A情感成分(主导地位)B行为倾向C认知成分。

4、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5、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6、态度的形成:美国,凯尔曼:服从、认同、内化。

2、态度的转变霍夫兰德态度转变模型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或目标、情境。

1、传递者:威信(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效果越好);立场(传递者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会让人怀疑其说服动机);意图(如打官腔者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转变态度);吸引力(高吸引力的传递者容易说服别人)。

2、沟通信息:信息差异(差异越大,越不容易转变);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信息倾向性(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好;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好);信息的提供方式(口头比书面好,面对面效果较好)。

3、接受者或目标: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内化了的态度,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的态度不易转变);人格因素(依赖性较强、低自尊、低自我评价者,以及社会赞许动机强时容易被改变)。

个体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和自我防卫策略【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会使其拒绝他人的影响)。

预先警告(有双重作用。

如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预先警告可促进其态度改变;但预告也可能抵制说服的作用。

)分心(有双重作用。

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他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得不到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

重复: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形曲线。

三、三种理论1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态度改变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平衡状态:即POX都是肯定;或其中一种肯定,两种否定。

2认知失调论:当各种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造成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3社会交换论:态度是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代数和。

第六节沟通和人际关系1、沟通的结构与功能1、概念: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

2、沟通的结构: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3、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全信息式。

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

2、体语沟通1、目光:眼睛是最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但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人的态度、情绪、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2、面部表情:目光和面部表情是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经过训练,人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肌,因而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状态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3、身体运动和触摸: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4、姿势和装饰: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的姿态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

5、人际距离:可分为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3、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社会影响1、人际关系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

2、人际吸引:亲和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性、外貌、人格品质(真诚是人际吸引最重要的品质)。

4、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合作与竞争。

5、从众: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

6、从众类型:真、权宜、反从众。

7、从众行为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8、社会促进:他人在场,提高绩效,反之称为社会抑制。

9、社会懈怠(社会逍遥):群体完成任务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

10、模仿:指在没有外丰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依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意义:模仿是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11、塔尔德的模仿律: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

12、暗示:指在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