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2课时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合集下载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课件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课件

A
B C D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示意图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粮食需求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 B.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C.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加剧, 水土流失加剧 D.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 土地肥力下降, 土地肥力下降
第七章
黄土高原
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1、什么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
2、水土流失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1、土地肥力下降,使农作物产量降低 2、河流含沙量剧增,给河道治理和防洪造 成巨大困难 3、旱涝灾害频繁 4、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5、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 受流水侵蚀。 自然因素 黄土层受水浸湿后,强度降低, 极易塌陷。 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 雨 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 人为因素
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的破坏 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建设措施 、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 建设的措施? 建设的措施?
一个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同步
想一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人地矛盾突出。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治理黄土高原,改变目前这种人地关 系恶性循环的状况?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 理水土流失。如:植树、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 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什么? 退耕之后农民的生活问 题如何解决?

教案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1.1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国地理上的重要性。

掌握黄土高原的分布范围和主要地理特征。

1.2 黄土高原的土壤和气候理解黄土高原的土壤形成和特点。

学习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包括降水、温度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2.1 水土流失问题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

探讨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威胁。

2.2 生态环境恶化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3.1 植被恢复与保护学习植被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探讨植被恢复和保护的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

3.2 土地管理与规划理解土地管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的重要性。

学习土地规划与利用的措施,如退耕还林、合理利用土地等。

第四章:黄土高原的农业开发4.1 适应性农业发展探讨黄土高原适应性农业的发展,如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

学习农业技术改进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

4.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黄土高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探讨调整措施,如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化农业布局等。

第五章:黄土高原的综合开发5.1 资源开发与保护理解黄土高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5.2 旅游开发与社区参与探讨黄土高原旅游开发的潜力与意义。

学习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模式和经验。

第六章: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6.1 经济发展概况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

分析黄土高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挑战。

6.2 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如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

第七章:黄土高原的文化与民俗7.1 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理解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学习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7.2 民俗特色与文化遗产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民俗特色,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临盘中学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授课人班级时间10年月日课题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教学目标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治理难点黄土高原的开发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手段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板书设计一、水土流失的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二、综合治理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三、煤炭基地的建设课时计划(1)达标检测必做题1.填空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增多、扩大、加深。

从而导致减少;还向输送大量泥沙,给和造成巨大困难。

(2)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气候,夏季,冬季;降水集中在季节。

2.简答题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哪些?选做题学生达标情况分析教学反思课时计划(2)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让学生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板书:二、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承转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

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更深刻,让学生做38页活动“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总结。

帮助学生画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然后让学生读71页阅读材料“石灰岩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认识人类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程中起的负面作用,并且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三、煤炭基地的建设1、煤炭基地建设的原因2、煤炭的特点3、煤炭基地建成的困难与好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第2课_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第2课_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综合治理
要实现黄土高 原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建设,改善 环境。
根据黄土高原 形成的原因,你 认为如何进行黄 土高原的治理?
措 施
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 措施与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 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 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杜绝过度放牧。
P39 活动
退耕还林荒草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 请你参加下面有关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协调黄土高原的人地关 系,保护黄土高原的生 态环境,是黄土高原是 想可持续发展。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返 回
煤炭基地的建设
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 源。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特点:煤炭 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
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标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 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80%,占全 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8.8%。 危害: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 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 灾害频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 因
自 然 原 因
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
P40 读图
1.黄土高原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
煤、铁
2.读图说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大同、阳泉、晋城、 神府、太原、靖远、 韩城、铜川。
P41 阅读
黄土高原煤炭储量和产 量均占全国第一。
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 炭基地。
全国的“锅炉房”
煤炭资源的开发 与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同步进行。
本课小结
黄 土 高 原 的 治 理 和 开 发
黄土层受水浸湿后,强度降低,极 易塌陷;
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知道其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2.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必要性3.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4. 环保意识教育5. 实践操作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2. 教学难点:治理与开发方法的运用,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设计治理与开发方案。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主要措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设计治理与开发方案,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环保意识,进行小组讨论。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设计的治理与开发方案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治理与开发案例等。

2. 视频素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纪录片、成功案例介绍等。

3. 教材:相关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教材、参考书。

4. 网络资源:关于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新闻、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治理与开发的必要性。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1.1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其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性。

1.2 黄土高原的地质与地貌学习黄土高原的地质形成过程,了解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如黄土丘陵、沟壑等。

1.3 黄土高原的气候与水资源认识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2.1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探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原因和影响,了解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威胁。

2.2 生态环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认识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3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探讨解决办法。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治理策略3.1 植被恢复与植树造林学习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了解植树造林的技术和要求。

3.2 草地改良与畜牧业调整探究草地改良和畜牧业调整对黄土高原治理的作用,学习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3.3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如建设水库、节水灌溉等,以改善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状况。

第四章:黄土高原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1 农业发展与扶贫政策了解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学习扶贫政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

4.2 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探究旅游业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4.3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五章:案例研究——典型治理与开发项目5.1 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学习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对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和经验,了解其推广的意义。

5.2 综合治理示范区案例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案例,了解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5.3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学习黄土高原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成功的案例,如红枣、核桃等产业,了解其对地区经济的贡献。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会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的选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

2.准备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3.划分学习小组,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然后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结合实例思考治理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治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之处,加深对治理措施的理解。

【地理课件】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地理课件】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人畜增多
人------地
地力有限
矛盾尖锐
材料三
尖锐的人地矛盾
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山西和陕西等省,快速 增长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吃饭问题一直 是一件头等大事。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 生产方式,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且农民又少 有其他经济来源,垦殖草地的现象随处可见, 造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2000年上述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千分之 十一、千分之七点六、千分之十点一,位居全 国之首。 (1)读材料并将下面的选项分别填入图中框内。 (2)分析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就如何解 决这种恶性循环提出一些“金点子”。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多孔 隙,遇水易塌陷
自 然 因 素
缺少植被保护, 夏季多暴雨
滥垦乱伐、 过度放牧
人 为 因 素
人多地少, 生产方式 落后
修路、采矿 破坏地表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黄土 高原的80%,占全国的38.8%。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
人口增 长
水土流失 加剧生态 环境恶化
开垦荒地砍 人均耕地减 扩大荒 土地肥力 伐森林,破 少,粮食需 地开垦 下降,农 •(2)分析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就如 坏植被 作物产量 求增加 面积 何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出一些“金点子”。
综合治理前后的黄土高原
综合治理措施
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筑梯田、 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 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 害频繁等问题。
材料一
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说说黄河 泥沙主要来自哪一个河段?与黄土高原有 什么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下册第六章第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共25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下册第六章第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共25张PPT)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 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 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 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 力,深受人们喜爱
风吹来的黄土
阅读材料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 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 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 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 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 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第二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 文明的摇篮 2 风吹来的黄土 3 严重的水土流失 4 水土保持
导学提纲: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如何? (2)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4)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
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
四、水土保持:1. 水土保持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生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
2. 生态建设成果: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收入
世界巩最大固的练黄土习堆积区——黄土高原
1.位置和范围 东起A_太__行__山___,西至B乌__鞘__岭____,南连C__秦__岭____,北 抵长城,跨①__山__西____、②陕__西______、③甘__肃______、④ ___宁__夏___等省区。 2.孕育了中华文明 (1)孕育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2)传统民居:__窑__洞______。 (3)特色民歌:_信__天__游_____。

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点
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难点
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习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问题导学:
要求:查(课本、工具书、地图)、划(标出重难点)、写(写下自己的疑问)、记(记下有价值的问题)。
学习内容
第2课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主备:姜林坤
课时:1课时
类型:综合解决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脆弱的生态环境。
4.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5.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分析问题。
5.探究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等的开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预习口诀:
查、划、写
记、练、思
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2.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
3.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辩论: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
4.读图7.7“黄土高原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找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2.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3. 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2.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

2. 讲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治理的必要性。

3. 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并讲解其意义。

4.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成果。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措施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

2. 互联网资源,如相关新闻、论文、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治理必要性。

2. 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3. 第三课时:展示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案例,讨论治理成果。

4. 第四课时:探讨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PPT精品课件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PPT精品课件
3 当代治理模式与效果
21世纪初,黄土高原治理工作引入现代科技和理念,通过生态修复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恢复成效。
黄土高原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现状
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水土流失 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区域仍面临复杂挑战。
经济社会影响评估
治理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 衡仍需探索。
1
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调节与水土保持
2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有助于改善当地气候,增加降水,促 进水土保持,对华北平原等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促进
地区经济增长点
通过科学治理,黄土高原可转变为农业生产基地和新能 源开发基地,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
生态安全屏障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对阻挡和减缓沙尘暴等自然 灾害,维护北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
三 黄土高原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黄土高原治理的发展沿革
早期的土地利用与问题
黄土高原上古时期居民以农耕为生,长期的无序耕作导致严重的
1
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2 治理工作的起始与进展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水 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逐步扩大治理规模和深度。
水资源短缺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 ,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资源进一步减 少,制约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 境建设。
社会经济挑战
经济发展滞后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与东部沿
1
海及其他地区相比较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课件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2课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课件 商务星球版

D、人类活动只能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
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 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 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阅读课本P40文字部分,思考:
1、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下面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主要
分布的省区有哪些? 煤炭和有色金属 晋、陕、内蒙古
2、这里的煤炭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3、黄土高原的煤炭主要通过哪一种交通方式 运送?
铁路运输
如果铁路运力不足怎么办?
转化为煤气通过管道运送出去或:转化为电 力输送出去
我的收获: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遇水易塌陷, 夏季多暴雨。
2、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人多地 少,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开发影响。
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 (1)读材料并将下面的选项分别填入图中框内。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说课稿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说课稿含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说课稿含反思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对黄土高原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认识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2.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的适应和改造。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案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一些地区植被少
采矿污染
修路污染 污水排放 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了破坏。
2000年,甘肃、陕西和山西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7.6%, 10.1%,居全国前列。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返 回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侵蚀 黄土层受水浸湿后,强度降低极易坍陷 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
煤炭基地的建设:黄土高原的煤炭品种多、储量 大,质量好。
练习
练 习
谈谈你对实现黄土高原可持续发 展上应采取的措施的认识
1.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是(A)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雨相说 D.雨相说 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D )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 3.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B ) A.泥石流 B.旱涝 C.滑坡 D.塌陷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 D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增加
开垦荒地,破 坏植被 水土流失加 剧生态环境 恶化
人口增长
扩大开垦面积, 劳力需求增加 土地肥力下降, 农作物产量降 低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地形破碎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自然原因:
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人为原因: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山西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 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 之一。山西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埋藏较浅,便于开采。
晋煤煤种齐全,品质优良,有 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 的特点。
现代化采煤作业
2、制约A市成为全国百强县市的因素主 要有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经济结构单 一,可持续发展性差。
3、A市的例子的启示: 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 进行,同时调整好产业结构,使经济建设能 够持续发展。
本课小结
黄 土 高 原 的 治 理 和 开 发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肥力下降、 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 频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综合治理: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 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黄土高原的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主要)
综合治理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陕北经济落后, 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 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 是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 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 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请听下面反映旧社会黄土高 原上的人们悲惨的生活写照:
1、建设措施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 建设的措施?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 问题: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迁移、
注意环保、政策支持。
控 制 人 口 增 长, 减 轻 人 口 对 土 地 的 压 力。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返 回
黄土高原治理关系总图
综合治理前后黄土高原面貌的变化
第六单元 第三节黄土高原
第2课时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煤炭基地的建设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 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提高大家读图、分 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 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 步培养训练大家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根据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的形成原因,你认为如何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
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筑梯田、修 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逐步退耕还林 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结 束
全国煤炭能源基地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 设同步进行。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兴衰历史证明,先污 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 活动:读教材42页上的三个材料,准备 回答下面的问题。
1、A市经济腾飞的基础是丰富的煤炭资 源。经济增长给当地人民带来的不只是财富, 同进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河北秦皇岛港煤码头,是山西煤炭外运的专用码头。
晋煤外运
全国煤炭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 中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陕西的神府 煤田、长庆油田也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组 成部分。
矿产资源的开发给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优势条件, 带来了财富。
但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 剥离表土,排弃矿石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土地
揽工调
嗨哟—— 揽工人儿难嗨哟—— 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就十二月里满 受的是牛马苦 吃 的是猪狗饭 六月里黄河冰不化 扭住我成亲 是我爸 五谷里数不过碗豆圆 人里头数不过 女儿可怜女儿可怜女儿哟——
旧社会,中国战乱不断,当时的政府没有精力 也不可能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对国土资源的调查 研究,并对不同区域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理。 黄土高原的治理成为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 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的破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 的危害:
1、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 成巨大困难。 4、村庄的搬迁,影响人 们的正常生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很多,但 归根结底人为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 口的不断增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压力日 益加大,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自然灾 害越来越频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田家沟沟道治理成果
黄土高原梯田治理
利用世行贷款对黄土高原的治理
治理后的美丽家园
煤炭基地的建设
加快煤炭基地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是确保 退耕还林还草,响应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前提。
黄土高原的煤炭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可 供露天开采的煤矿储量达200亿吨。全国探明储量 的特大煤田,约有一半分布在这里。
导入
黄河—母亲河(位于兰州)
返 回
导入
黄河
返 回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黄土高原面积的80%, 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8.8%。水土流失导致土地 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频繁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黄土高原放牧
有的地区乱垦滥伐、过度放牧破坏了地表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