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作者:代瑞云,刘佩霞,代淑洪
[摘要]通过对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行综述,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了解老年人的睡眠特点,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我国老年人口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11%,成为名符其实的老龄化国家。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速度快,程度高,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维护老年群体健康,延缓衰老,实现健康的老龄化变得日趋重要[1]。而老年人随着生理上的衰老,全身功能逐渐减退,很容易并发各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加之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2],因此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睡眠障碍,或使现有的较差睡眠状况加重。虽然睡眠障碍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却可造成焦虑、激惹、情绪不稳、烦躁不安、精神疲乏,影响患者病情恢复[3]。因此,给予针对性护理,满足住院老年患者休息与睡眠的要求,改善睡眠障碍,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1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
1.1 睡眠的电生理机制睡眠和觉醒是脑的两个周期性的相互转化的主动生理过程,在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
而睡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包括两种相互交替的睡眠状态。一种是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又称慢波睡眠;另一种称之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又称快波睡眠。睡眠首先进入NREM,然后进入REM,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大约每隔70~90 min交替一次,一夜之间交替5~6次。在正常成人的一夜睡眠中,NREM第一期约占5%~10%,第二期约占50%,第三期及第四期约占20%,REM约占20%[5]。
1.2 老年人的睡眠特点(1)老年人睡眠时间不是随着增龄减少而是增加[6]。60~70岁每天需睡眠9 h左右,70~90岁每天10 h左右,90岁以上每天需睡10~12 h,只是睡眠的生理节律分布发生了变化,睡眠在昼夜之间进行重新分布,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睡眠时间增多。(2)从睡眠结构上看,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REMS时间减少,潜伏期缩短。因此,夜间睡眠浅,易惊醒,睡眠中有多次短暂的觉醒(3~15 s),在NREMS期缺乏深睡,夜间有效睡眠时间减少。(3)有些老人出现主要睡眠时相提前,表现早醒。(4)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因此对睡眠―觉醒各阶段转变的耐受力较差,如跨时区高速飞行后睡眠―觉醒节律需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新时区的昼夜时间[7]。
2 常见老年睡眠障碍的类型
大多数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影响正常的睡眠过程,常常出现维持睡眠困难,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觉醒增加,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等[8],因此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根据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将睡眠障碍分为以下类型。
2.1 入睡困难老年人睡眠潜伏期长,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长达30~60 min,而一旦入睡可获较深的睡眠。
2.2 不能熟睡老年人因浅睡眠比例增多,深睡眠比例减少,因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轻微刺激就会使老人惊醒,一夜睡眠中,醒来达3次以上。
2.3 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1 h以上,并且醒来后不能再入睡。
2.4 睡眠时间缩短患者虽有充分的睡眠时间,但整夜累计睡眠的总时数<5 h。
2.5 多梦整夜均在做梦,醒来后自觉夜间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未能熟睡,全身乏力,大脑不能保证充分休息。
3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睡眠的常见因素
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9]。因老年人入睡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10]。(1)环境陌生:老年患者多年来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加之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很难马上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2)噪音:病房噪音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监护仪、治疗仪、呼叫器发出的声音,护士夜间操作、开关门,同病室患者走动、打鼾声,卫生间的洗漱、冲刷厕所声等。(3)光线:夜间做治疗时要开灯,有的患者有看书入睡的习惯,监护仪发出的光亮,楼道照明灯光等,使病室无法暗化。(4)其他:病室的温度、湿度、整洁度、空气污浊,床铺的软硬,枕头的高低、软硬等。
3.2 心理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1]。住院后心情复杂,对各种检查、治疗心存顾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12]。(1)不适应角色转换:老年患者住院前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由于疾病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角色发生了变化,但很难马上适应新角色,因此出现心理负担,表现出焦虑、紧张。如过去在家中担任重要角色,住院后对家中的大事小事放心不下,还有些老人住院前在单位担任重要职位,住院后无法工作,表现出严重的失落感。(2)担心疾病:担心所患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遗留残疾、面临死亡等。(3)经济因素: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住院花费又太多,自认为已年逾古稀,会给儿女带来太多的负担,于心不忍。
3.3 不良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中养成了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晚餐过多或过少、睡前喝大量水引起夜尿次数增加,睡前喝浓茶、饮咖啡类饮料、看刺激性电视、服用兴奋类药物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睡眠。
3.4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折磨,无法保证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皮肤瘙痒、被动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
4 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对策
4.1 加强基础护理,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13](1)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适宜的温、湿度,一般冬季在16 ℃~20 ℃,夏季在25 ℃~28 ℃,湿度在50%~60%。(2)选择有一定弹性又适宜
身体曲度的床垫。枕头软硬适中,枕心可以用中药成分的物质填充,如夜明砂、菊花、成桑叶等更利于睡眠。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衣服床单。(3)主动热情的接待新患者,耐心细致地为其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病室的病友,以便尽快熟悉新环境,减少陌生感。(4)避免干扰,减少噪音来源。根据个体的生物节律安排睡眠时间,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必须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穿插于患者的自然觉醒时进行。护士做各种操作时做到“四轻”。将监护仪、信号灯等的报警音量调低。(5)根据患者的听力、病情、性格安排病室和床位。治疗车车轮要定期上油。设法清除厕所和洗手间的流水声。(6)暗化病室,夜晚进行操作时尽量使用壁灯,手电光线不要直接照到患者颈部以上,病房楼道夜间用地灯照明。 4.2 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做好心理护理和行为治疗(1)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的讲解睡眠卫生知识,介绍成功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稳定情绪。(2)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内心的痛苦、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设法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使患者有依赖感和安全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3)与家属及朋友共同努力,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4)行为治疗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使警觉水平下降,诱导睡眠的发生[14]。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的关系,病房的环境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