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心得

合集下载

中特心得体会

中特心得体会

中特理论心得体会从入学到现在,从开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来,我通过读本以及指导书学习以来,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往往不是从工作中和生活中可以学是到的知识,从中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视眼。

也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说说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到的内容:一、学习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特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也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特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所以,对于发展对象来说,深刻理解并掌握中特理论体系,意义重大。

这不仅是因为以上几个方面说的,更是因为:我们党在吸收新成员的时候,必须全面把握和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所以,做为发展对象,学习并掌握中特理论体系也是你从思想和行动上向党靠拢的第一步。

第一步都走不好走不对的各位,以后的路你怎么走?二、理解历史(1)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并列。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我觉得给我很深刻记忆是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现在结合所看的内容,再结合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谈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回顾历史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后,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政权领导的国家诞生了。

苏联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

与苏联常常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名词叫苏联模式。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有其严重的弊端的,渗透了俄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军事封建主义因素。

是被扭曲和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其一些方面是与马克思主义严重背离的,这种种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一方面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另一方面却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对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不够科学,没有随着时代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理论建设,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然而,这是高度集中和高度专权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

因为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经历的挫折和失败的同时,社会主义中国以及越南等国通过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建设推上了新的高潮。

二、领悟与理解苏联模式本身的弊病加上各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深刻,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低谷。

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在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都处在低潮的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视科学指导思想的建设和完善,中国有着来自长期革命实践的,并不断完善发展的革命理论指导。

实践证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革命和变革,迟早都会失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草率采取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盲目西化,自由化的变革也宣告失败。

而中国人民在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错误,在不断完善的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崛起,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听课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听课心得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对白鹿洞书院学规和辛普森案的相关内容印象深刻且十分感兴趣。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白鹿洞书院学规是朱熹为了培养人才而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守则,集儒家经典语句而成。

我从中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要通过不断学习,修身养性,完备自身,完善人格,使学生在明确道理后,还能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自我约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之序”在于“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修身之要”在于“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修身的要领,是言论忠诚信实,做事勤勉认真,惩戒忿愤,抑制情欲,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处事之要”在于“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处事的要领,是使正义得以伸张,不谋求利益;使真理得以彰明,不计较功劳。

“接物之要”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接物的要领,是自己所厌恶的事,不施加于他人;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学习不仅仅是学专业知识,更要读书穷理,修己治人,成为“诚、勤、信、行”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于辛普森刑事上判无罪,我认为最大原因不是他有没有杀人,而是警方取证程序出错,导致强力证据失效,而剩下的有效证据又不足以指证其有罪。

在辛普森案的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和把罪犯绳之于法。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拥有巨大权利的政府滥用手中的权力任意陷害公民。

陪审团制度是防止司法腐败。

大家都知道,没有完美的法律,有时抄家、刑讯逼供或许更有助于及时破案,伸张正义,但这样的做法只是饮鸠止渴,虽然可能得益一时,却助长政府和警察滥用权力和胡作非为,最终受害的却是每一个普通公民。

美国的制度更具生命力在于,它在不断反省、学习,并修正。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本学期作为研究生的必须课程,我参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在学习中我感到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下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感受。

一、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市委党校常务校长王观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作的授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一次很好的普及,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的阐述,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现阶段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

所以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认识到在党员思想教育活动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要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群众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一种的主观能动行为。

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现实和未来,绝不放弃共产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扩大开放,加强改革,保护环境,打造共建共享的新经济社会,全面推进国家富裕。

3、坚持既有国家利益最重大,也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要坚持以实际行动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被实现。

二、实践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促进国家建设发展。

在国家建设发展中,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清醒认识改革新形势,看到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能够提高国家全面发展能力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3、坚持全面从严治国,打造中国方案。

从严治国关键在于要把有助于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的法治执行到位。

要秉持公正和人性,把有效施行到位,用这种方式打造中国方案,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感悟1、要加强团结合作,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实现,离不开团结合作,要坚持共享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满意观为指导,在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中迈向共同富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旋律,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和主张,所以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3、缔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团结合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缔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一、观点的变化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前,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认识较为肤浅。

我认为这一理论只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持其执政地位而进行的宣传,是一种完全脱离实际的理论。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观点发生了转变。

首先,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实践经验提出的一种科学社会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就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最后,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理论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与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不断走上一条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二、心得体会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五篇)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五篇)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五篇)第一篇: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收获在学习了王老师所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后,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做科研,同时也要加强对政治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做一名与时政俱进的有思想的在校学生。

就课堂知识而言,我对我们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该门课程的第一堂课,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让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领导人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人民生活与发展,国家繁荣与富强,而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发展与进步的独一无二的理论制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和其制度的“优”,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其道路、理论、制度上的三位一体,这有效的实现了实践的路径、行动指南与制度保障的内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还讲解了我国仍是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对于判断战略机遇期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我有了新的认知。

要判断我国是否还处于战略机遇期,不是看它取得了多少的伟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所带给国家的发展上的帮助等,而是要看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变化与否,世界的国际环境是否允许,我国的内部环境是否足够稳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动力存在与否。

只有准确把握好这四个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战略机遇期不是沉迷于所取得的成就而停止不前,也不是被所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吓倒,而是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后,使我原本存在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错误观点得到了解决。

首先,在我以前的理解中,要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之处那么就是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分析它的特点。

谈谈在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这些方面所呈现的境况,这就是中国国情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

(完整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完整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本学期学校安排了为时9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虽不长,且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节课都会讨论时事话题,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使我收获颇丰。

一、总体印象通过学习这门课,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是原创性和再创性的统一,完整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体现了理论的原创性和再创性的统一。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它们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原创性,毛泽东思想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上的再创,邓小平理论是在毛泽东思想上的再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三者之上的再创。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基础性的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框架结构。

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在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有实事求是这一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之中的思想路线,而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开放,因而充满生机。

实践的深入推动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又指导实践的深入。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收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收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五个方向的学习收获和认识。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主题和重要特征。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

如何走出诸如“增长中的贫困”、“增长中的烦恼”一类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或瓶颈。

这就为新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材料。

科学发展必须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这种科学发展就是一种创新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和非依附型性发展。

转型是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

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中国的经济增长出口占很大比例,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出口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

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

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经济体制是改革的对象。

这一范畴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中介形式,又是处于具体层次上生产关系的发展形式。

这就决定了经济体制的下述特征: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方向和发展趋势,但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一是体制性属性与基本制度性质有很大区别,体制可以游离和独立于社会基本制度之外;二是体制层面的变化和创新必然要求和诱发制度的变革。

中特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学习心得体会

中特学习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中特这门课程在本科阶段已经学习过,现在研究生阶段再次学习该课程,细细品来仍然感觉到受益匪浅。

首先,以前上诸如此类的政治课时我都觉得书本上的冗长的文字让人乏味,但这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王老师每次课的互动讨论和教导我们如何思考问题让我受益良多。

我觉得这门课开设不仅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让我学会了去思考问题。

再次,我在本科时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只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且好多东西都随时间的消逝渐渐地淡忘了。

所以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解决了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现在也有部分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又与之不同呢?下面就是我学完这门课后的一些体会。

一、使我清楚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过程,也了解了其大致内容,明确了其历史地位让我清楚地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经历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让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历史地位等等。

总而言之,学习了这些内容让我懂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现阶段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听课心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姓名:在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里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给我的感触最深,我最喜欢听。

石老师的讲课风格与本科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要》等课程的老师讲课风格大不一样。

以前上这种类型的课都感觉有点儿枯燥,缺乏趣味性,而石老师的课不拘一格,好像和我们谈心一般,在体会上课乐趣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哲学知识。

每次上课,石老师从来不用PPT,只要开始上课,老师就结合自身的经历在讲台上给我们娓娓道来,毫无枯燥感,犹如接受传统文化洗礼一般。

第一次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石老师结合自己读研究生时的经历向我们阐释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石老师当初在读研究生时,与老师的关系不太融洽,感觉没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可是石老师后来反省,如果自己当初主动点儿,从自身出发,找出问题所在,说不定会和老师关系融洽许多,并且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也告诫我们,当我们做事情不顺利或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出现紧张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反省自己,不能一开始就把责任和过错归结到旁人身上。

石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重要思想,即“历事练心”。

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儿,有些事儿令我们高兴的,兴奋的,激动的,我们打心底里愿意去体味,去经历。

而有些是令我们彷徨的,生气的,尴尬的,无奈的,我们不愿意去经历,去提及,总是去逃避,不敢去面对,去经历。

听过石老师向我们传达了“历史炼心”的思想后,我们对于在自己人生中遭遇的事儿,无论好事坏事,我们应该敢于直面,然后尽自己的力气去体味,经历,在经历这件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滋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心境。

经历好事儿让我们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经历坏事儿让我们感到自己是多麽的坚强。

这些历事后的体味和经验总结帮助我们去经历、解决在余生中碰到的其他事,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院:某某研究院专业:洁净能源科学姓名:某某某学号:11202241000000指导老师:某某某2022年11月26日本学期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第一学期,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是研究生的必修政治课。

听完了尹老师精彩的讲解后,我受益匪浅,作为理科生的我虽然本科时也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都只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且好多东西都随时间的消逝渐渐地淡忘了。

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解决了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现在也有部分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又与之不同呢?以前上诸如此类的政治课时我都觉得书本上的冗长的文字让人乏味,但这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老师启发性的生动的授课方式,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每节课我都从头听到尾。

我觉得这门课开设不仅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让我学会了去思考问题。

下面就是我学完这门课后的一些体会。

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还得立足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抓紧眼前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紧迫的需求、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果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

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

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

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

中特心得体会

中特心得体会

中特理论心得体会从入学到现在,从开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来,我通过读本以及指导书学习以来,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往往不是从工作中和生活中可以学是到的知识,从中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开阔了视眼。

也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说说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到的内容:一、学习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特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也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特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所以,对于发展对象来说,深刻理解并掌握中特理论体系,意义重大。

这不仅是因为以上几个方面说的,更是因为:我们党在吸收新成员的时候,必须全面把握和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所以,做为发展对象,学习并掌握中特理论体系也是你从思想和行动上向党靠拢的第一步。

第一步都走不好走不对的各位,以后的路你怎么走?二、理解历史(1)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并列。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被中国共产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这门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全书内容分为八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

该课程的教学并未局限于书本,而是结合了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新内容,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自早期的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通过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
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他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我们必须抓紧21世纪头20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反思苏联的倒塌,根本上来讲是忽略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点导致民心丧失,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的正确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特别是加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能重蹈苏共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覆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的改革之路,是成功之路,是光明之路,具有强大的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同时,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环境会发生迁移与变化,中国特色改革道路必然要不断丰富其内涵,使其更能反映时代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

过去35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解决业已积累的矛盾,还是要靠改革;保持未来健康持续发展,依然要靠改革。

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历史赋予了中国未来改革更加丰富的内涵。

诚然,经济体制改革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但是,总揽全局,统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阶段,则是新时代赋予党的神圣使命。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理论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改革道路的内涵,构建了未来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未来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大举措,对于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后,向诸位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您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