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例谈
新干县界埠中心小学徐军辉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应用,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是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下面,笔者愿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与各位老师探讨交流。
一、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堂真正“生态化”的课堂教学,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一:《商不变性质》教学片断
创建分发练习本的教学情境,学生列式:
6÷2=3(本)12÷4=3(本)36÷12=3(本)
师:在这些除法运算中,你的发现了什么?
生1:商不变。
生2: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没有变。
师:那你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
生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是增加了一个数。
生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减少了一个数。
生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几倍。
生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缩小几倍。
师: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谁能举出其他的例子验证自己的说法吗?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下面是生3同学说法的交流过程)
生1: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如:12÷4=3,而(12×3)÷(4×3)=3。
生2:我不赞同,你扩大的都是3倍,如果不是一样的话,就不一定了。
生3:是这样的,你们看,18÷2=9,而(18×4)÷(2×2)=18,结果变了。
生4:我认为也是不全对,如果不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就不能保证商不变。
生5:我赞同你的看法,只要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商才不会变。
生6:那也不一定……
生2:那你举出一个反例看。
生7:我想到了,如果同时乘一个0,任何数乘0结果都为0,难道还能说商不变吗?
生3:我认为还有问题,你看,20÷2=10,而(20×2)÷(2÷2)=40
生6:你这里是除了,一个扩大,一个缩小,不行。
生3:所以像刚才那样说还是不对的,我认为应该是“同时扩大”。
生5: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说法不完全对,应该这样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数。
生2:“0”还要除外。
师:不错,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一下。
……
“生态化”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学生。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案例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片断
……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请同学们说明一下,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1: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要找出或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2: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要找出或测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师:你认为计算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结果的单位名称要用面积单位,不能写成了长度单位。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两组练习题,请同学们自主选择其中一组习题做(也可两组都做)。接着教师出示习题:
第一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义教版)79页第2、3小题。
第二组: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0页第8小题。
2、一根24米长的铁丝,你能做成怎样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周长分别是多少米?面积又分别是多少平方米?试完成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
生:独立完成或与同伴合作完成。
师、生反馈与评价:
(1)、自主评价:独立完成且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2)、同伴评价:谁能做成不同的长方形且数据准确。
(3)、教师评价:规律发现,表达完整。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应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二、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
生态课堂是“情境”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生态课堂中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要以学生能否产生想探究知识本身为基础,从而达到以问题情境为纽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必要性。)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
案例三:《面积单位》教学片断
教学伊始,师首先双手各举一张长方形纸,而且大小明显不同。
师:同学们,请观察说明老师手中两张纸表面的大小
生:表面大的那张纸大。(指着大的那张纸)
师:将表面小的纸换成了与表面大的那张纸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现在呢?
(生:猜测不一)
师:看不出来了吧?那怎么办呢?
生:让我来比一比。(学生有了比一比的需求。)
(争论:这怎么比呀,这边长了些,那边却短了些……)
师:表面大小相近的两张纸比也比不出来,怎么办呢?(引出学生量一量的需求。)
生:用一个图形量一量。
师:你准备用一个怎样的图形来量一量呢?为什么?
本片段的教学,尊重学生的起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提出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力争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了身边常见物体设置了问题情境,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学生可以轻易判断孰大孰小,但当它转变成两张大小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