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例谈

合集下载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与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数学素养的环境。

本文将以数学生态课堂和教学方式转变为主题,通过实践例谈来探讨数学教学的新趋势。

一、数学生态课堂的概念与特点数学生态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学生思维与实践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

数学生态课堂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融入生活,以及在探究和实践中感知数学的美丽。

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主体性。

数学生态课堂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2. 多样性。

数学生态课堂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学习、游戏式教学等,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3. 情境化。

数学生态课堂是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为背景,结合实际问题与情境,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4. 教师角色转变。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权威教师,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数学生态课堂的理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实践例谈,介绍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转变。

1. 提倡探究式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在数学生态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提倡探究式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和引导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深奥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一个生态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当前教育界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课程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二、教师角度:做好课前准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为了构建一个生态化的数学课堂,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可以通过准备数学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或者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学生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在学生角度上,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中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四、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课程设计是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数学生态课堂”概念的提出。

它倡导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参与的、独立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例,并探讨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这种新的教育理念。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是老师所授予的知识。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他们成为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老师。

教师不得不采取更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找出答案、自己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让学生参与构建模型并探究它的性质。

2. 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传统教学中,数学往往被视为一门抽象的科学。

但是,在生活中却随处可见数学的应用。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图形、面积、周长等。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饼图、调配汽油、比较价格等应用来体验分数的实用性。

3. 借助新的教育技术借助新的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使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获取知识,通过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通过使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应该是有效学习方式的提供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住公式和定理。

可以通过讨论、调查、实验等方式激发学习动力,并通过布置小组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总之,数学生态课堂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生代学生的需求。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一、数学生态课堂的基本概念数学生态课堂是指通过创设宽松、多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数学生态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引导、建构、合作、探究”转变。

二、数学生态课堂的特点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数学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生态课堂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助提问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3.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生态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例谈实例一:在教学《四边形》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

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四边形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四边形的性质和定理。

在合作中,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实例二: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和游戏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先引入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一元二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个数学游戏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获得游戏胜利。

在游戏中,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了各个情境问题,不仅深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数学生态课堂的效果评价通过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克服困难,提高了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构建一个生态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并探索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并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教育游戏等方式,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外出实地考察、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引入生活化、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场景中进行数学测量、数据收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三、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该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策略。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分享和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班级板报进行数学作品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探讨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探讨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探讨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时,如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寻找更好的出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生态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事物,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实就是教学时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友好地进行交流,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变成一个轻松的、有趣的求知海洋。

这样一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那种死寂、沉默的教学氛围将被打破,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包袱将被卸下,学习负担将大大减轻。

但就现阶段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仍然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单向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的“洗礼”,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几乎不存在,如果这种情况再不加以改变,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生态课堂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

没有兴趣,人们将难以有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更强,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除了常见的设置情境之外,教师也可以适当设置一定的疑问,进行“反向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一、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1. 教室环境的改造传统的数学教室往往是单一的板书和讲述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而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室环境被重新建构,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教室内增加了交互式的数字化黑板和投影设备,它可以方便教师绘制图表并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方便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互动操作,共同探讨数学问题。

教室内还增加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工具和装饰,比如各种几何模型、数学拼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习资源的多元化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学习资源的多元化也非常重要。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作业本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数学教学资源,比如数学游戏、实物模型、数学实验等。

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生态课堂还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学知识,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1. 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证明,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培养。

而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比如数学在自然界的规律、数学在技术和工程中的应用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教师不再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他们注重通过情境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途径。

三、实践案例分析学校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师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设计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生态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来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生态课堂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室环境相对封闭,学生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学习。

而生态课堂则可以将学习环境拓展到自然环境中,例如学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数学游戏,或者在校园的花坛中观察和研究数学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生态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生态课堂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探究中。

在园内布置数学寻宝活动,学生们通过找到隐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数学题目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生态课堂,学生们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生态课堂中,教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创意和更具实践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生态课堂”是指将自然环境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具体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生态课堂”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通过“生态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是通过抽象的符号和公式来介绍和描述数学概念,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抽象而难以理解。

而在“生态课堂”中,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来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花坛、操场等场所,让他们用手、脚测量和比较不同地方的面积大小,通过这种实地测量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生态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但传统教学方法往往缺乏相关的实践环节。

而在“生态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进行数学探究。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室内外环境的观察,让他们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和不同地方出现的分数现象,如花坛上的花朵有多少是盛开的,树上有多少只鸟在啼鸣等。

通过这种观察和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生态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常常需要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而这些情境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来解决。

在“生态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学习数据统计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收集各种数据,然后按照角色分工,合作解决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

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生态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和无趣感。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韩正江张寨中心小学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韩正江片段(1)、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往往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完成,自己许多“经典的练习”还没有的到落实,教师又得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精疲力竭。

片段(2)、某教师在执教一节公开课——孩子正在“享受”着老师为其挖掘的空间,有的挖掘了许多德育因素、乡土因素、思维因素,考虑到了各种方式,然后又精心设计了一层又一层的大量的新知和练习,整堂课的环节刚开始游戏,紧接着操作,马上又比赛,有的学生第一个活动的规则尚不清楚,就迷迷糊糊到了第二次活动,……片段(3)、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

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相信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不难见到这样的事情,这些材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的课表面上看起来很是热闹,可实质上孩子觉得非常累。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过于饱和!过度的开发导致的不仅是疲惫!有的课看起来看起来循规蹈矩可却没有实用性。

有的老师为了分数、学生的成绩、为了自己的权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人性的举动。

忘了孩子是有生命的个体,忘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

正如民间教育工作者张文质先生所说,我们教育最大的缺陷也就在于我们遗忘了生命,遗忘了具体的人,遗忘了日常生活里生命幸福与否的现实状态。

生态的教学必然是所有的行为有助于成全生命,满足生命的各种需要,满足生命的某些特殊的需要,特殊的人获得特殊的关爱和尊重,或者是特殊的帮助。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孩子的人生并不应该我们来设计,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下,让他自由成长,逐渐发现他的天赋,然后才有的放矢的施肥灌溉,所谓“无为在行,有为在心”,极力倡导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成为了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并尝试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概念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符合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环境。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去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一个可以趣味无穷的学科,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素质之一,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不仅仅是模仿和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创造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1.营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营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教室里不仅仅是书桌和椅子,还有各种教学工具、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2.开展实践探究的活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开展各种实践探究的活动,比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去发现、去感受、去理解数学知识。

3.注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注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展示等形式,去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一个生态化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在构建数学生态课堂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室内测量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地板面积等实际活动,体验面积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探讨平面图形时,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喜欢通过实践来探究世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分数游戏,让学生通过分数游戏来感受分数的大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分数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向其他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深度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深度。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这个案例发生在一所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但是这次,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老师采用了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不再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并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在这个课堂上,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是60度,AB的长度为6厘米,如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们迅速组成了小组,开始合作探究。

他们讨论了各自的想法,并开始用尺子测量AB的长度。

然后,他们用直角三角形定理来计算出三角形的高度,并利用面积公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讨论,最终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学生态课堂的几个重要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学习者,他们有选择的权力,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个案例也说明了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所以,老师在数学生态课堂中起到了辅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和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生态课堂”是指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生态资源纳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当中,通过实地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建构知识、体验成果、感受乐趣的教育活动。

利用“生态课堂”教学法,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1. 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内容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而生态课堂教学法则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自然现象,探究数学规律,这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实践能力生态课堂教学法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而是将学习活动拓展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数学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自然保护观念生态课堂教学法将生态环境融入到数学学科之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自然环境,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保护自然、珍爱生态的观念,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实践当中。

4. 增强数学知识的综合性生态课堂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融入到真实的环境当中,使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会涉及到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数学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5.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态课堂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探索、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利用户外活动进行实地教学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可以利用户外环境进行实地教学,如数学散步、寻找几何图形等。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课时:1 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环境的概念、保护环境的意义;学生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生态环境(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中的各种元素
及其相互关系。

3. 分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及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4.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文章,鼓励学生积极传播环保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将环保知识融入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的行动。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许多学校开始尝试数学生态课堂和教学方式转变。

以下是一些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学生将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在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具体的实践,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生态课堂和教学方式转变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推动数学生态课堂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机会。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

数学生态课堂与教学方式转变实践例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因此,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真正需求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教育范畴内,生态学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生命的互动、开放和微妙之处。

借鉴这些思想,数学生态课堂可以理解成一个自然而然、可持续发展、协调与和谐的数学教育环境。

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主动的身份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并且积极探索各种数学现象和规律。

生态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开放性、主体性、合作性和多样性。

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育主体学生为中心的,倡导自学、自评、自我改善,通过交流互助达到共同提高。

透过学生视角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些特点和实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阐释,以期更好的理解与应用。

举例来说,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影片、图片、教具、游戏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式的探究式学习,在提供某一道题的标准解法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求解,探寻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技巧,以提问、讨论、答辩等形式实现活跃课堂氛围。

中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分组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由探究与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不同的题型与难度,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互相探究与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在分组实践中学会协作、讨论、交流甚至合作解决难题,从而掌握作用于问题的一些数学性质与优化方法,提高数学质量。

总之,数学生态课堂可以形成一个端集学生、教师和知识的有机联系体,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探讨与交流,让学生以主体自主性的方式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真正实现对数学的爱好和掌握。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探讨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教育领域中也就出现了以生态为主题的课程,其中就包括小学数学生态课程。

小学数学生态课程是一种以生态为主题的交叉学科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探究来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生物种群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推进生态教育的关键,本文将从策略角度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以生态为主题小学数学生态课程的主题应该紧密围绕生态环境,强调即生态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促进其行动,注重生态问题的学习和解决。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可以以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为主题,通过生态地理知识、生物多样性、自然界的规律及其数学表征技巧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作用关系,感受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设计合理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生态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仍然是学生对环境及生态问题的认识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教材时,应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背景,选取小五、小六有关自然数、分数、立体图形、数据统计等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感悟;在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利用图书、自然环境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如课件、视频等适合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外活动丰富生态课堂内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都应该贯穿生态主题。

内部活动可以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数据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周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的动植物及其种群分布情况;在数学中,学生可以运用获得的调查数据绘制图表、统计图形,从中得到相应的结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表象和规律。

外部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参观、科技游览等形式的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行为,强调小学数学生态教育的深度和可行性。

四、实施“生态课堂早餐”生态课堂早餐是一种在上课之前进行的小组合作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例谈新干县界埠中心小学徐军辉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是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

“生态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应用,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是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

下面,笔者愿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与各位老师探讨交流。

一、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堂真正“生态化”的课堂教学,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一:《商不变性质》教学片断创建分发练习本的教学情境,学生列式:6÷2=3(本)12÷4=3(本)36÷12=3(本)师:在这些除法运算中,你的发现了什么?生1:商不变。

生2: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没有变。

师:那你们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商才不变?生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可能是增加了一个数。

生2: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减少了一个数。

生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几倍。

生4: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有可能是缩小几倍。

师: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谁能举出其他的例子验证自己的说法吗?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下面是生3同学说法的交流过程)生1: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如:12÷4=3,而(12×3)÷(4×3)=3。

生2:我不赞同,你扩大的都是3倍,如果不是一样的话,就不一定了。

生3:是这样的,你们看,18÷2=9,而(18×4)÷(2×2)=18,结果变了。

生4:我认为也是不全对,如果不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就不能保证商不变。

生5:我赞同你的看法,只要是扩大一个相同的数,商才不会变。

生6:那也不一定……生2:那你举出一个反例看。

生7:我想到了,如果同时乘一个0,任何数乘0结果都为0,难道还能说商不变吗?生3:我认为还有问题,你看,20÷2=10,而(20×2)÷(2÷2)=40生6:你这里是除了,一个扩大,一个缩小,不行。

生3:所以像刚才那样说还是不对的,我认为应该是“同时扩大”。

生5: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说法不完全对,应该这样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扩大一个相同的数。

生2:“0”还要除外。

师:不错,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一下。

……“生态化”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学生。

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案例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请同学们说明一下,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分别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1: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要找出或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2: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要找出或测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师:你认为计算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生:结果的单位名称要用面积单位,不能写成了长度单位。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两组练习题,请同学们自主选择其中一组习题做(也可两组都做)。

接着教师出示习题:第一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义教版)79页第2、3小题。

第二组: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0页第8小题。

2、一根24米长的铁丝,你能做成怎样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周长分别是多少米?面积又分别是多少平方米?试完成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独立完成或与同伴合作完成。

师、生反馈与评价:(1)、自主评价:独立完成且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2)、同伴评价:谁能做成不同的长方形且数据准确。

(3)、教师评价:规律发现,表达完整。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

应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二、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生态课堂是“情境”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生态课堂中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要以学生能否产生想探究知识本身为基础,从而达到以问题情境为纽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必要性。

)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

案例三:《面积单位》教学片断教学伊始,师首先双手各举一张长方形纸,而且大小明显不同。

师:同学们,请观察说明老师手中两张纸表面的大小生:表面大的那张纸大。

(指着大的那张纸)师:将表面小的纸换成了与表面大的那张纸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现在呢?(生:猜测不一)师:看不出来了吧?那怎么办呢?生:让我来比一比。

(学生有了比一比的需求。

)(争论:这怎么比呀,这边长了些,那边却短了些……)师:表面大小相近的两张纸比也比不出来,怎么办呢?(引出学生量一量的需求。

)生:用一个图形量一量。

师:你准备用一个怎样的图形来量一量呢?为什么?本片段的教学,尊重学生的起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提出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力争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了身边常见物体设置了问题情境,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学生可以轻易判断孰大孰小,但当它转变成两张大小几乎一样的纸时学生便自发地产生了比一比、量一量的需求。

于是接下来就是需求带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到了对于物体的面积是需要实际来比比感受的,是需要用某个图形作标准来量一量判断的。

这是一个慢慢渗入的过程,顺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出现了面积单位的知识,让整个导入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案例四:刘德武老师执教《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的“棱”,下面请同学们用身边的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模型。

(出示长方体框架的教具,学生先观察后独立操作或与同伴合作操作。

)……师:看着自己制成的“长方体”,你能提出或想提出什么问题?生1: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生2:这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规律?师:“谢谢!”,谁能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生3:主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数出棱的数量(转动作品数,时而停顿。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不转动框架快速地数出来吗?生4:我觉得这样数比较好(边操作边说明):先数这样长横的有4条,再数这样短横的也有4条,最后数这样竖的还有4条,一共是12条。

生5:我觉得这样分组数比较好(边操作边说明):先数这样四条最长的一组,接着数这样四条稍微短一些的一组,最后数这样四条最短的一组,一共也是12条。

师:同学们同意这两个同学的数法吗?你能也这样数数吗?生:相互间数给同伴看……师:继续观察,每一组中四条棱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每一组中四条棱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生5:每一组中四条棱是相对的。

生6:每一组中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生7:我发现在长方体中,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师:“谢谢”并返身板书(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应像案例中一样,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多创造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三、注重学用结合——“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生态化”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案例五:刘德武老师执教《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师:前面我们一起研究认识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物体,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出示教具如下图),它是不是我们刚认识的长方体?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或独立观察思考或同伴小声讨论交流……)生1:我认为这个物体不是长方体,因为它前后的面不是长方形而是梯形。

生2:我也认为这个物体不是长方体,因为它上下相对的面不是相等的长方形。

生3:左右相对的面也不是相等的长方形。

生4:大家看,这个物体上下相对的棱的长度不相等,所以它不是长方体。

生5:它左右相对的棱的长度也不相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能根据长方体的面与棱的特点进行判断,道理也说得非常清楚。

不错,不错,真不错!不过,你们能把它改造成一个长方体吗?请上讲台演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或独立思考比划或三两一起交流探讨或……)生1:我认为可以这样改造,在前后面自上而下垂直地切割开来,去掉右边三角形状部分便成了一个长方体了。

(笔者附示意图)生2:还可以这样改造,在这个物体的右上角补上一个右边三角形状部分一样的三角形状,就成了一个长方体了。

(笔者附示意图)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真佩服你们,这么快就把它改造成了一个长方体。

不过,这样改造的长方体与原来的物体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第一种改法,把原来的物体变小了。

生2:第二种改法又把原来的物体变大了。

师:也就是说,我们这样去改造,改变了原来物体的大小,你们说是吗?(是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办法,不改变原来物体的大小也能改造成一个长方体呢?请上讲台演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或独立思考比划或三两一起合作探讨、交流想法或抓抓头发不好意思地笑笑……教室里沉寂下来了)……生1:我这样改造,大家看行不行:沿着右边的三角形状部分的中间垂直切割下一个小的三角形状,然后倒着补在右上角。

生2;我看行,不过切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右边的三角形状部分中间垂直地切才行。

生3:就是这样的,没有改变原来物体的大小也能改造成长方体。

(笔者附示意图)师:哇!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竖起大拇指)老师不得不佩服你们了。

来,为同学们的聪明鼓掌!……“生态化”课堂中,教师应象案例中的刘德武老师一样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