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案例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的教育案例精选

成功的教育案例篇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

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

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

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

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

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

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

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

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

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陈鹤琴因此得出结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此,他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

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比的是晚饭后的家庭

音乐会。

陈家居住在上海寓所时,每天晚饭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是一家人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时候,七个孩子和爸爸妈妈聚在一间

屋子里。妈妈和大女儿秀霞弹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国歌曲,也

唱外国民歌。一首唱罢一首又起,歌声琴声,汇成了一种和谐欢快

的气氛。有时候,孩子们要求爸爸表演。陈鹤琴就弹起那把从美国

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超在英国曾同黑人一起弹唱过的民歌。孩子们

或托腮静听,或轻轻哼唱。陈鹤琴的嗓子并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陈鹤琴说:“家庭中有了歌声,

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完晚饭后,父母子女团聚一室,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于

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没

有乐歌。”

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今天,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启智力、促进孩子全

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压抑限制孩子对音乐的欲望和需要,

以及不顾幼儿身心特点、揠苗助长、扼杀兴趣的做法也还是屡见不

鲜的。愿陈鹤琴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能够带给我们思考和启迪。愿

更多的家长能顺应和发展儿童的天性,让音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

成功的教育案例篇2

善于发现,艰难供学。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

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

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

生活艰难。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建议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

水书研读。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

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

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

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

他感到儿子是自己的希望:苏家振兴有望了!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

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苏步青7岁那年,一

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

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心

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

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

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

含辛茹苦,决不放弃。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苏步青,

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

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来是自己

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

知道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

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

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么可治病?油条怎

么一点点面可以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

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

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

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

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可以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入学时教国文的谢先生看到一篇作文,不相信出自于小小的苏步青之手,这种怀疑伤害了苏步青的心。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学校

来了一位地理老师陈玉峰。老师告诉他在宇宙中地球不过像粒沙子。他惊奇极了,迷上了地理课。老师耐心地回答他没完没了的提问,

使苏步青与陈老师越来越接近。老师还给他讲了同样是农家孩子同

样被同学看不起的牛顿的故事。苏步青从此奋发,立志向牛顿学习,此后年年头榜。陈老师也成为他永志难忘的恩师。1931年,他从日

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回乡探亲,他在人群中看到陈老师,立刻恭恭

敬敬将老师请到上座:“没恩师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老

师笑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一生。”最后苏步青雇了小轿,随行30里,将老师送回家。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苏步青

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提

供了很大的帮助。一直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

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