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行业品牌建设的困惑(2011-01-17 13:07:03)转载
标签:杂谈
中国银行企业因为大都处于国家垄断地位,没有经过真正的市场考验,存在着许多“生态”危机,特别是品牌建设更是它的软肋,笔者曾为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进行过项目服务,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银行业的品牌缺失,它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欢迎大家讨论:
困惑一:缺失品牌战略规划。
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少系统性可操作的品牌战略规划,造成愿景不清晰,无法全面、系统地描述出企业发展的愿景,给人一种空洞感,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清晰的品牌原动力。由于没有品牌核心价值的统领,使品牌延伸没有章法,在许多银行推出新产品广告宣传时,由于缺少同品牌核心价值的有机结合,造成品牌传播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品牌管理又大都停留在视觉设计、广告宣传的层面,没有同品牌战略相互结合起来,利用品牌的“差异化”来规避“同质化”经营,除了LOGO之外,其它产品基本雷同,让消费者无法分辨优劣,更谈不上品牌的忠诚度了。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品牌诉求“建设现代生活”,这种空洞化口号,在中国银行业十分普遍,建设银行的品牌核心是什么呢?是“建设现代生活”吗?显然不是,而“现代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是“自由的、无忧的、幸福的、、、、、、”?在建设银行的产品品牌中,都没有“XX 生活”的体现,很明显没有整体的品牌战略规划,更谈不上系统性了,一般来说,在品牌建设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相配套策略,包括广告诉求等,建设银行的品牌诉求,根本没有考虑到品牌处在什么阶段,而当前的中国银行业,仍是品牌建设的产品阶段,但建设银行的“建设现代生活”的口号,显然是文化层面的,同现阶段的品牌建设完全不相符,是一种“拍脑袋”、不专业的做法,对建设银行来说,很难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了。
困惑二:整合传播没有章法。
目前中国银行业打造品牌的宣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利用电视广告、路牌、店面、互联网等途径,在品牌广度上进行传播,而在公益活动、事件营销等品牌深度方面很难见到踪影,并且许多广告诉求大而全,空洞无物,很难深入人心,然而,好的广告是建立在洞察消费者内心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拨动消费者的心弦,如果没有深入研究,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特定的通路、方式及内容等去进行整合传播,将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招商银行的品牌口号“因您而变”,它的品牌核心其实就是“创新”,但它的广告诉求中,几乎看不到这些,在最新的电视广告中,它请来了钢琴家郎朗作为招行的形象代言人,看到画面后,让人很难同招行的品牌核心价值扯上很大关系,郎朗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呢?是音乐的享受,给人欢乐,难道招行诉求的是给客户的快乐?从“您思固我变”的解说词来看,显然不是,它想通过名人,提高招行的品牌形象,而郎朗却不是“创新”的代表人物,只不过弹钢琴很出众罢了,虽然他有一定的知度,但是这种没有同品牌DNA相互结合起来的广告,是很难打动目标消费群的,可以说这种不痛不痒的诉求,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实,如公益活动、事件营销等,是提升银行品牌感召力的有效手段,并增强品牌传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品牌形象变的“有血有肉、勃勃生机”。再比如,招商银行每年邀请自己的金葵花客户参加“植树育林活动”,还将这片林命名为“百年招银林”,大大提升了招商银行的公众信任力,而中国银行业类似的公益活动太少了,这是银行业品牌传播的薄弱环节。
当然,中国银行业品牌的薄弱之处还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品牌管理混乱、危机处理太慢、VI形象不统一、营销混乱等现象,如果中国银行业要想提升自己品牌,实现高层次的跨越,必须邀请专业人士,好好建设自己品牌,特别在整合传播方面要有计划性、专业性和
系统性。
困惑三:缺乏品牌个性。
中国银行企业的品牌普遍缺乏鲜明独特的个性,由于品牌没有核心价值,它就很难体现了一个品牌的内涵和个性,更体现不了品牌的差异性,比如,瑞士银行以“安全、稳妥”的品牌个性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世界各地资金聚集的安全港,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保险箱。
纵观中国的银行业,由于缺乏核心价值的品牌个性,很难找到“差异化”,自然不利于品牌的传播记忆。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房贷产品的口号“要买房,找建行”,当着企业的广告语大力地宣传,很显然是不利于建行其它新业务开展的,而后来它推出的“建设现代生活”的广告语,又太过空洞化,很难使消费者共鸣,同时,交通银行的“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又同建设银行的广告语十分雷同,两者的个性不鲜明;再比如中国银行的“全球服务”,而全球服务的银行很多,同国外的银行相比,中国银行还差的远呢!显然体现不了品牌个性,虽然中国银行在外汇结算方面有优势,但是它的“全球服务”还是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塑造品牌个性呢?在此,笔者简单地阐述一下:
首先,做好品牌定位。因为银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做好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特别是目标人群的定位,而品牌个性是品牌的人性化表现,它具有品牌人格化的独特性,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人性化的含义与象征,那么这个品牌就会失去了个性,因而,品牌的个性特征是由人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同时,谙熟这些特征及定位,才有利于品牌个性的塑造。
其次,建立好的品牌形象。金融产品品牌一旦在客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将会大大提高银行业品牌的附加价值,这对银行业整体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一种金融产品品牌得到推广以后,品牌就成为一种有效的广告,会在客户心目中产生一种联想效应,有助于银行业按不同细分金融市场的要求开展特色的金融服务。
第三,进行品牌细分,给予某细分品牌人格化,并得到消费者心智认同,从而建立品牌个性。比如招商银行“因您而变”的品牌定位,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为招行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特别在零售业务方面,进行了品牌整合,笔者曾为招商银行策划的“伙伴一生”金融计划项目,就是很好地从消费者的年龄来细分,分为“炫彩、浪漫、和美、丰硕、悠然”人生的五个阶段,真正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财力多少和实际需求,去对照自己消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更好地体现了招行的人性化及“伙伴一生”的关爱,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使消费者共鸣的,有利于建立招行的“自信、创新、成功”的品牌个性,很可惜招商银行没有在品牌深度方面持续地推广,只是在品牌广度上如广告方面推广罢了。
困惑四:陷入“经营同质化”困境。
如今中国银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强势品牌如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弱势品牌如各中小商业银行,都处于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之中,同时,银行业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使某些业务领域处于饱和,竞争十分激烈,陷入了“经营同质化困境”,要想突围将变得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赢利模式同质化。
当前,各银行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差不多,主要经营存款及贷款业务,主营收入也都依靠存贷的利差,来实现赢利的,造成了许多银行重视对公和VIP业务,而零售业务比较薄弱,并且流程繁琐,比如,长期以来,银行营业厅排队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同银行赢利模式有着很大关系。
2、市场定位同质化。
许多银行企业在行业、客户的选择上,十分同质化,往往局限于一些“热门行业”、“集团企业”或“VIP”客户,在与客户业务交往中,往往被动地和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不但给予优惠措施、赠品等,而且难以实现综合性营销,很难提升品牌价值。
3、营销模式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