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考前冲刺新题练专练22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22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9·全国卷Ⅱ,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1.D 2.B 3.A

解析:本题组以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协调发展为情境,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知识;利用区域城市分布及等级差异,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的能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位置差异和相互合作,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利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区域合作的态度分析实际问题。第1题,从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I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该区域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上述城市只有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项错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南京、苏州、上海,B、C项错误。第2题,图中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从长三角城市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群的外围,即边缘地区,故B项正确;同时可看出,Ⅳ型城市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分散性和零乱性的特点,则A、C、D项错误。第3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多与上海邻近,有利于上海产业的扩散,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B、C项错误;同时,这几个城市产业部门各异,如苏州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舟山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D项错误。

[2019·天津卷,8~9]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4~5题。

4.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5.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答案:4.B 5.D

解析:本题组以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相关知识;从2004年与201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图中获取和解读有用信息;通过分析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对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思考,彰显了人地协调观。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与2004年相比,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工业功能增强,A项错误;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项正确;乙河以东的地区,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C项错误;乙河以东的地区,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D项错误。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沿河地区工业用地比重没有明显增加,不一定会加大河水污染,A项错误;职住分离明显,

工业用地范围扩大,会增加交通压力,为了便于职工上下班,应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 项正确;工业用地面积增大,表明工业发展较快,就业岗位可能增多,B项错误;居住区集中分布在甲河和乙河沿岸的城市中部地区,C项错误。

[2019·石家庄质检]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下图所示),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完成6~8题。

6.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7.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8.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A.交通枢纽 B.绿地公园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答案:6.A 7.C 8.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说明其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故选A。第7题,由材料可知,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