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

ZA = ZC −T
4-6
HA = HC −T sinα1
终点 B 的桩号及设计高程为
ZB = ZA +L
4-7
HB = HC +T sinα2
设过变坡点的铅垂线与圆弧的交点为 D,则 D 点的桩
号与设计高程为
ZD
=
ZA
+
L 2
mE
sinδ
4-8
HD = HC mE sec δ
式 4-8 中的“ m”,竖曲线为凸形时取“-”,为凹形 时取“+”。
1-2 y′p=(yp-y0)cosα-( xp- x0)sinα
3.面积计算
日常测量常会遇到面积的计算,测量过程手算
又较为不便,下面介绍按多边形角点坐标计算多边
形面积的方法和公式。如图 2 中 J1、J2、J3、J4 为多
边形角点,Ji 点的平面坐标为 xi,yi。多边形的每一 条边和坐标轴、坐标投影线(图中虚线)组成一个个
HZ
说明: lS 为缓和曲线长度, li 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 至 ZH 或 HZ 点的长度,式 7-2 中的li 为圆曲线上任一点 至圆曲线起点的长度, R 为曲线半径, βi 为缓和曲线上 任一点的切线与过缓和曲线起点 ZH 或 HZ 点的切线的夹
角,ϕi 为圆曲线上任一点至缓和曲线起点 ZH 或 HZ 点的
一致,便于设计、计算与施工放样。建筑坐标系与
城市或国家坐标系(总称大地坐标系)需要进行联
测,即测定建筑坐标系原点的大地坐标(x0,y0), 以及建筑坐标系纵轴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方位角
(α),据此可以进行坐标换算。设 XOY 为大地坐标
系的坐标轴,X′O′Y′为建筑坐标系的坐标轴,如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一、长度测量公式:
1.直线长度公式:
直线长度=,x2-x1
2.曲线长度公式:
曲线长度= ∫(a,b) √(1 + (dy/dx)^2) dx 3.圆周的长度:
圆周的长度=2πr
二、面积测量公式:
1.矩形面积公式:
矩形面积=长×宽
2.圆形面积公式:
圆形面积=πr^2
3.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边长×高)/2
三、体积测量公式:
1.立方体体积公式:
立方体体积=边长^3
2.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体积=πr^2×高
3.球体积公式:
球体积=(4/3)πr^3
四、力测量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
力=质量×加速度
2.压力公式:
压力=力/面积
3.弹簧力公式:
弹簧力=弹性系数×变形距离
五、速度测量公式:
1.平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2.瞬时速度公式:
瞬时速度 = dx/dt
六、功率计算公式:
1.功率公式:
功率=功/时间
2.电功率公式:
电功率=电压×电流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实际上,不同领域的测量计算公式还有很多。

它们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统计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使用测量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各种物理量,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用于确定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标高、线路、面积、体积等参数。

在测量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各种计算公式来求解测量结果。

下面是一些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公式。

1.勾股定理: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勾股定理的公式为:c²=a²+b²其中,a、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为斜边。

2.直线距离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为:d=√[(x2-x1)²+(y2-y1)²]其中,(x1,y1)和(x2,y2)为两点的坐标,d为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3.高程差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高程差计算公式为:Δh=h2-h1其中,h1和h2为两点的高程,Δh为两点之间的高程差。

4.面积计算公式:用于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面积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S=1/2*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高。

-矩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其中,a和b为矩形的两条边长。

-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5.体积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体积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³其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V=π*r²*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V=1/3*π*r²*h其中,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h为圆锥的高度。

6.坡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坡度或坡角。

坡度计算公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坡度计算公式:m=(h/l)*100%其中,h为垂直高度差,l为水平距离。

- 坡角计算公式:α = arctan(h / l)其中,α为坡角,h为垂直高度差,l为水平距离。

以上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工程类型还会涉及到其他的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常用计算公式
测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测量和计算工作。

以下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
1.距离测量:
-直角三角形定理:a^2+b^2=c^2(勾股定理),其中a和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c是斜边的长度。

-视差公式:d=(hxb)/H,其中d是距离,h是测量点的高度差,b是视差(即测量点到目标的水平距离),H是测量点的仰角。

2.面积测量:
-自由多边形面积计算:根据测得的各个角点坐标,使用边积法或三角形面积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圆形地块面积计算:A=πr^2,其中A是圆形地块的面积,r是圆的半径。

3.高程测量:
- 水平线测量高程变化:h = d x tan(α),其中h是高程变化,d 是水平距离,α是斜度角。

- 三角高程测量:H = D x tan(θ),其中H是高程变化,D是水平距离,θ是俯角。

4.坐标转换:
-大地平面坐标转高斯投影坐标:X=X0+N+ΔX,Y=Y0+N+ΔY,其中X 和Y是高斯投影坐标,X0和Y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N是正算的纵向坐标增量,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高斯投影坐标转大地平面坐标:N=Y-Y0-ΔY,E=X-X0-ΔX,其中N 和E是大地平面坐标,Y0和X0是中央子午线的投影坐标,ΔX和ΔY是由于地球椭球体引起的坐标改正数。

以上仅是一些测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的示例,在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可能还会使用其他公式和方法。

同时,注意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条件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正和适用性验证。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坐标:X ′=U+Tcos(A+180°)Y ′=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坐标:X ″=U+T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 -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 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 -P)cos(A+180°) Y m =V+(C -P)sin(A+18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 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A+180°)+G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 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 Y b =Y m +Bsin(O+MW+90°) 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MW+90°) Y b =Y m +Bsin(A+MD -MW+90°) 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 -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

测量计算公式范文测量计算是指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定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测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的实例分析。

1.长度测量计算对于直线段的长度测量,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长度=常数×读数其中常数是由测量仪器的刻度决定的,读数是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直接读取的数值。

例如,一把刻度为0.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出的长度为5.8厘米,则:长度=0.1厘米×58=5.8厘米2.面积测量计算对于矩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面积=长度×宽度其中,长度和宽度是直角边的测量值。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度为3.4米,宽度为2.5米,则它的面积为:面积=3.4米×2.5米=8.5平方米3.体积测量计算对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长度×宽度×高度其中,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测量得到的数值。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度为2.5米,宽度为1.8米,高度为1.2米,则它的体积为:体积=2.5米×1.8米×1.2米=5.4立方米4.重量测量计算对于物体的重量测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重量=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其中,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物体的自由下落加速度。

例如,一个物体的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体积为10立方厘米,则它的重量为:重量=7.8克/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9.8米/平方秒=764.4克(约等于0.764千克)5.温度测量计算对于温度的测量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32)/1.8其中,℃表示摄氏度,℉表示华氏度。

例如,将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如果给定的华氏度为77℉,那么摄氏度为:℃=(77-32)/1.8≈25℃总结:测量计算是物体大小、形状、重量、温度等物理量确定的过程,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温度等的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模型在现代科学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获取精确和可重复的数据。

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是基于科学定律和实验结果制定的,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1.长度测量:-直尺法:通过使用传统的直尺或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公式为L=厘米数。

-卷尺法:通过使用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公式为L=卷尺读数。

2.面积测量:-长方形面积:通过测量长和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公式为A=长×宽。

-正方形面积: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为A=边长×边长。

-圆形面积:通过测量圆的半径或直径来计算圆的面积。

公式为A=πr²或A=π(d/2)²。

3.体积测量:-长方体体积:通过测量长、宽和高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为V=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公式为V=边长×边长×边长。

-圆柱体积:通过测量底面半径和高度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公式为V=πr²h或V=π(d/2)²h。

4.时间测量:-秒数计算:通过将分钟数转换为秒数并加上秒数来计算总秒数。

公式为T=分钟数×60+秒数。

-年龄计算:通过当前日期和出生日期来计算年龄。

公式为年龄=当前年份-出生年份。

5.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公式为v=位移/时间。

-距离速度时间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来计算位移。

公式为位移=速度×时间。

6.质量测量:-地心吸力计算: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地心吸力。

公式为F=m×g,其中F是地心吸力,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测量计算公式和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测量和计算中。

这些公式和模型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据的分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终审稿)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终审稿)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常用测量计算公式: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 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

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大全1. 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是测量中常见的需求之一。

当我们知道两个点的坐标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d = √((x2 - x1)^2 + (y2 - y1)^2)其中,(x1, y1) 和 (x2, y2) 分别表示两个点的坐标,d 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2. 垂直距离计算公式垂直距离通常用于计算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给定一个点 P(x, y) 和一条直线 Ax + By + C = 0,垂直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 = |Ax + By + C| / √(A^2 + B^2)其中,x 和 y 表示点 P 的坐标,A、B 和 C 表示直线的系数。

3. 线段的中点坐标计算公式线段的中点是线段上两个端点的平均位置。

当我们知道线段的两个端点坐标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线段的中点坐标:xm = (x1 + x2) / 2 ym = (y1 + y2) / 2其中,(x1, y1) 和 (x2, y2) 分别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xm, ym) 表示线段的中点坐标。

4. 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计算公式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是指将点 P(x, y) 沿 x 轴或 y 轴进行对称得到的点。

对称点的计算公式如下:•关于 x 轴对称点:P’(x, -y)•关于 y 轴对称点:P’(-x, y)其中,(x, y) 表示原始点的坐标,P’ 表示对称点的坐标。

5. 三角形重心坐标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中线是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当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重心坐标:xg = (x1 + x2 + x3) / 3 yg = (y1 + y2 + y3) / 3其中,(x1, y1),(x2, y2) 和 (x3, y3)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xg, yg) 表示三角形的重心坐标。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1.长度测量:- 直线距离:通过两点坐标的勾股定理计算,公式为:d = sqrt((x2 - x1)^2 + (y2 - y1)^2);-弧长:弧长计算公式为:L=r*θ,其中r为半径,θ为弧度;-弧度和角度之间的转换:θ=π*(角度/180)。

2.面积测量:-矩形面积:矩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长*宽;-圆面积:圆面积计算公式为:A=π*r^2;-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A=(底边长*高)/23.体积测量:-立方体体积: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长*宽*高;-圆柱体体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π*r^2*高;-球体体积:球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34.时间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其中距离和时间的单位需要保持一致;-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频率=1/周期。

5.力学测量:-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压强计算:压强计算公式为:P=F/A,其中F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A为力作用的面积。

6.能量和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功率计算公式为:P=W/t,其中W为能量,t为时间;-动能计算:动能计算公式为:K=(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电能计算:电能计算公式为:E=P*t,其中P为功率,t为时间。

7.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转华氏度:华氏度=摄氏度*9/5+32;-华氏度转摄氏度:摄氏度=(华氏度-32)*5/98.摩尔质量和摩尔浓度计算:-摩尔质量计算:摩尔质量=质量/摩尔数,其中质量单位为克,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摩尔浓度计算:摩尔浓度=物质的摩尔数/溶液体积,其中摩尔数单位为摩尔,溶液体积单位为升。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测量和计算公式,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所有的计算公式作为测量员,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最终的测量数据。

因此,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对于测量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员需要掌握的计算公式有很多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帮助测量员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1. 长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长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线段长度计算公式,线段长度=√((x2-x1)²+(y2-y1)²)。

弧长计算公式,弧长=半径×弧度。

圆周长计算公式,圆周长=2×π×半径。

2. 面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面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矩形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长×宽。

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圆形面积=π×半径²。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

3. 体积计算公式。

在测量体积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立方体体积=长×宽×高。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π×半径²×高。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1/3×π×半径²×高。

4. 角度计算公式。

在测量角度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弧度与角度的转换公式,弧度=角度×π/180。

弧度与正弦、余弦、正切的关系公式,sinθ=opposite/hypotenuse,cosθ=adjacent/hypotenuse,tanθ=opposite/adjacent。

5. 斜率计算公式。

在测量斜率时,常用的计算公式有:斜率计算公式,斜率=(y2-y1)/(x2-x1)。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当然在实际测量中还会有更多的计算公式。

测量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同时,测量员还需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除了掌握各种计算公式,测量员还需要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常用测量计算公式: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cv = S/x(均值)×100%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 x 100%绝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 = | 示值 - 标准值 |/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另外还有: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

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常用测量公式

常用测量公式

常用测量公式举报1.切线长:T=R*tga/22.曲线长:举报1.切线长:T=R*tga/22.曲线长:L=a/180*n*R=0.017453292*R*a 3.外矢距:E=R/cosa/2-R4.直角坐标法:Y=R- V R2-X25.延长弦线法:Y= V (402-(40*sinA-X)2)-40*cosA 注:R=40,A:转角(水平转角).Y=R- V (R2-(S/2)2)——弦线支距法Sina=y/r=对边/斜边Cosa=x/r=邻边/斜边Tga=y/x=对边/邻边Ctga=x/y=邻边/对边视距测量1. 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视距测量: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D=K*L计算高差的公式:h=I-v2. 望远镜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测量:D=Klcos2ah=1/2Klsin2a+I-v当i=v时:D=Klcos2ah=1/2Klsin2a坐标反算公式:t g a AB=Y B-Y A/X B-X AD AB=Y B-Y A/sina AB=X B-X A/cosa AB△X=D*cosaAB△Y=D*sinaAB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差的完整公式: h=D*tga+I-v+ff=0.43*D 2/R注:f----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影响读数的总误差. 根据地形图确定直线的长度和方位: D AB =7(X B -X A )2+(Y B -Y A )2t g a AB =Y B -Y A /X B -X A圆曲线计算公式: 1. 弧长二圆心角*0.017453292*半径2. 弦长二弧长/半径/0.017453292/2的(sin )*半径*2 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L=n*n *R/180^0.017453292nR3. 圆心角二弧长/半径/0.01745329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1° =n /180R 0.017453292 弧度1 弧度=180/n ^57° 17' 44.8^^57.3°斜三角形的解法: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它们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即:a/sinA=b/sinB=c/sinC=2R式中:R---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其角余弦乘积的两倍,既: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C面积周长计算公式:1.长方形:周长=长*2+宽*2面积=长*宽2.正方形:周长二边长*4面积二边长23.三角形:面积=1/2*底*高面积=1/2*a*b*sinC面积=V [L(L-a)(L-b)(L-c)]式中:L=1/2(a+b+c)4.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5.梯形:面积=1/2(上底+下底)*高6.圆:面积=圆周率*半径2周长=2*圆周率*半径7.扇型:面积=n° /360*n *R2n°——圆心角R------------- 半径又因为,扇型的弧长L=n° *n *R/180,而扇型面积n° *n R2/360可以写成1/2*n n R/180*R,所以又得到:面积=1/2*L*R体积公式1.长方体: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体积=(棱长)3或V=a33.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4.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5.圆球;体积=4/3* n *(球半径)3测距仪计算高程、桩号、偏距1.高程:Z=斜距(D’)*sina (竖百角)+仪器高-切尺桩号=斜距(D’)*cosa(竖百角)*水平角cosa+架站点桩号。

测量计算公式

测量计算公式

测量计算公式测量是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物体的尺寸、质量、容积、温度等进行准确的量度和判定。

在科学、工程、建筑、制造、医学等领域,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不同的测量任务会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得到准确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

1.长度测量公式-直尺测量:直尺距离的测量公式为d=√((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

-弹簧测量:弹簧长度的测量公式为l=(F/k)-l0,其中F为施加在弹簧上的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0为弹簧的原始长度。

2.面积测量公式-正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a^2,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

-矩形面积: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l*w,其中l为矩形的长度,w为矩形的宽度。

-圆形面积: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r^2,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圆的半径。

3.体积测量公式-正方体体积: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a^3,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长方体体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l*w*h,其中l为长方体的长度,w为长方体的宽度,h为长方体的高度。

-圆柱体体积: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π*r^2*h,其中π为圆周率,r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体的高度。

4.质量测量公式- 总质量:如果要计算一些系统的总质量,可以使用公式M = Σmi,其中mi为系统中每个物体的质量。

-均质物体质量:均质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其体积和密度来计算,即m=ρV,其中ρ为物体的密度,V为物体的体积。

5.温度测量公式-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华氏度F和摄氏度C之间的转换公式为F=(9/5)*C+32,C=(5/9)*(F-32)。

-摄氏度和开尔文的转换:开尔文K和摄氏度C之间的转换公式为K=C+273.15,C=K-273.15这些是一些常见的测量计算公式,可以在不同的测量任务中使用。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的测量计算公式,具体的公式会根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要测量的对象而有所差异。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

工程测量计算公式总结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测量仪器仪表对施工位置、尺寸、形状、高程、坐标以及土壤、岩石等物理和力学性质等进行测量和计算的一项工作。

工程测量涉及到很多计算公式,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进行总结。

1.直线测量直线测量是测量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测量方式,其中包括距离和角度的测量。

(1)间接测距公式:L=ExK其中,L为实际测定的距离值,E为仪器测得的读数,K为仪器常数。

(2)斜距计算公式:L = sqrt (ar^2 + hp^2)其中,L为斜距,ar为水平投影,hp为垂直投影。

(3)曲线长度计算公式:其中,L为曲线长度,a为切差,b为中线长,θ为转角。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指对地面或其他物体的高度进行测量的过程。

(1)高差计算公式:ΔH=H1-H2其中,ΔH为高程差,H1为较高点的高程,H2为较低点的高程。

(2)三等水准测量公式:ΔH=Hi-Hn=L1+L2+...+Ln其中,ΔH为起点和终点的高差,Hi为每个高差的累加,L为每个边长。

3.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

(1)方位角计算公式:Z = arctan ( Y / X ) + 360°其中,Z为方位角,Y为北向坐标差值,X为东向坐标差值。

(2)三角高程计算公式:H = D x sin(θ)其中,H为高程值,D为斜距,θ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面积和体积计算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工程测量中常见的计算任务。

(1)矩形面积计算公式:A=LxW其中,A为面积,L为长度,W为宽度。

(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A=0.5xBxH其中,A为面积,B为底边长,H为高。

(3)平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A=1/2x(X1Y2+X2Y3+...+XnY1-Y1X2-Y2X3-...-YnX1)其中,A为面积,Xi为顶点的x坐标,Yi为顶点的y坐标,n为顶点数量。

(4)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LxWxH其中,V为体积,L为长度,W为宽度,H为高度。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手段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工作。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测量相关公式:- 直线距离计算公式:d=sqrt((x2-x1)^2+(y2-y1)^2),其中(x1,y1)和(x2,y2)分别为直线两个点的坐标。

- 准线距离计算公式:d=(s/n)*sqrt((m1)^2+(m2)^2+...+(mn)^2),其中s为总长度,n为总测次数,m1、m2、..、mn分别为各测次的测量值。

- 斜距计算公式:d=sqrt((HC+ΔH)^2-(n1-n2)^2),其中HC为水平视距,ΔH为高差,n1和n2分别为测站的高程。

2.角度测量相关公式:- 三角测量公式:tanA=(a/b),其中A为角度,a为A边长,b为B边长。

-方位角计算公式:Az=At+Δ,其中Az为目标点的方位角,At为测站的方位角,Δ为目标点相对测站的方位角修正数。

- 高程角计算公式:V=(100/π)*atan((n2-n1)/d),其中V为高程角,n1和n2分别为测站和目标点的高程,d为水平距离。

3.面积和体积测量相关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S=(1/2)*(x1y2+x2y3+...+xn-1yn+xny1-x2y1-x3y2-...-xn-yn-1-x1yn),其中(x1,y1)到(xn,yn)为多边形边界点的坐标。

-体积计算公式:V=S*H,其中V为体积,S为横截面面积,H为高度。

4.坐标转换公式:- 平面坐标转换公式:X=x0+R*sin(A),Y=y0+R*cos(A),其中(x0,y0)为原点坐标,R为距离,A为方位角。

-大地坐标转换公式:B=B0+ΔB,L=L0+ΔL,其中(B0,L0)为基准点的大地坐标,ΔB和ΔL分别为相对于基准点的纬度和经度差值。

这些计算公式只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进行更多的计算和推导。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计算公式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用于计算和分析数据。

在各种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金融投资等领域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涉及面积、体积、速度、力、功率等方面。

1.面积计算公式:-矩形面积:A=长×宽-正方形面积:A=边长²-圆面积:A=π×半径²-梯形面积:A=(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A=底边×高÷22.体积计算公式:-直方体体积:V=长×宽×高-正方体体积:V=边长³-圆柱体体积:V=圆面积×高-圆锥体体积:V=圆锥底面积×高÷3-球体体积:V=4/3×π×半径³3.速度计算公式:-平均速度:v=总位移÷总时间-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位移÷时间间隔-加速度:a=速度变化量÷时间间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初始速度+加速度×时间-速度与距离的关系:v²=初始速度²+2×加速度×位移4.力计算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弹性力:F=k×ΔL,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性系数,ΔL为变形长度-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₁和m₂为物体质量,r为物体间距离5.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定义: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机械功率:P=F×v,其中P为功率,F为力,v为速度-电功率:P=U×I,其中P为电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P = U × I × cosθ,其中θ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无功功率:Q = U × I × sinθ,其中θ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这些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被使用,能够提供便捷的计算方法和准确的结果。

测绘简单计算公式

测绘简单计算公式

测绘简单计算公式测绘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特征,为地图制图和空间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在测绘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计算,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中常用的简单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绘工作中的数学原理和方法。

1. 距离计算。

在测绘中,常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这可以通过两点的经纬度坐标来实现。

假设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lat1, lon1)和(lat2, lon2),则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istance = R arccos(sin(lat1) sin(lat2) + cos(lat1) cos(lat2) cos(lon1 lon2))。

其中,R为地球半径,一般取平均值6371km。

这个公式基于球面三角学的原理,可以精确地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 面积计算。

测绘中常常需要计算地物的面积,比如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湖泊的水域面积等。

面积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假设一个多边形有n个顶点,其顶点坐标依次为(x1, y1)、(x2, y2)、……、(xn, yn),则该多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rea = 0.5 (x1y2 + x2y3 + … + xn-1yn + xny1 x2y1 x3y2 … xnyn-1)。

这个公式基于向量叉乘的原理,可以精确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3. 方位角计算。

在测绘中,方位角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方向,通常用正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计算。

假设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lat1, lon1)和(lat2, lon2),则点1指向点2的方位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zimuth = arctan2(sin(lon2 lon1) cos(lat2), cos(lat1) sin(lat2) sin(lat1) cos(lat2)cos(lon2 lo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 超高计算公式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 标准差计算公式
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
2. 计算公式:
()()212212y y x x S -+-=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x x y y arctg
--=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
21
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
21
2180x x y y arctg
--+︒=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
2. 计算公式:
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
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 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
Y ′=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
Y ″=V+Tsin(A+D)
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
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T :曲线的切线长,23
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
s s -+⎪⎪⎭
⎫ ⎝⎛+=
I=C -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
s L DR
J H -+
=180
π:圆缓桩号
K=H+L :缓直桩号
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
中桩坐标:X m =U+(C -P)cos(A+180°) Y m =V+(C -P)sin(A+18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
2)当I<P<J 时
()s
2
30RL I P M
A O π-︒+= ()()2
3
90R I P I P G ---=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A+180°)+GsinO
()s
2
90RL I P W π-︒=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
3)当J<P<H 时
()()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
=⎪⎭

⎝⎛-︒+︒+=909090 ()R
J P R G π-︒=90sin
2
中桩坐标:
()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
s m cos 30cos 90180cos 2
3
+⎪⎭⎫ ⎝⎛︒+⎪⎪⎭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
s m sin 30sin 90180sin 2
3
+⎪⎭⎫ ⎝⎛︒+⎪⎪⎭
⎫ ⎝
⎛-+︒++=π ()R
J P W π-︒=
9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 Y b =Y m +Bsin(O+MW+90°)
4)当H<P<K 时
()s
RL K P M
MD A O π2
30180-︒-︒++= ()2
3
90R P K P K G ---=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
()s
2
90RL K P W π-︒=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MW+90°) Y b =Y m +Bsin(A+MD -MW+90°)
5)当P>K 时
中桩坐标:X m =U+(T+P -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
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
“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五、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R :曲线半径
i 1:ZY ~JD 方向的坡度 i 2:JD ~YZ 方向的坡度 T :曲线的切线长 E :外失距
x :竖曲线上的点到直圆或圆直的距离 y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值
2. 计算公式:
212
i i R
T -=
R T E 22
=
R
x y 22
= 六、 超高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i 0:路拱坡度
i b :超高坡度 L s :缓和曲线长
b 1:所求点~路中线距离
x 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C---C x :所求点~直缓或缓直的距离 h b :超高值
×i b
b 1HY(YH)
ZH(HZ)
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
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
X0=2×i0/(i0+ib)×Ls
X≤x0
hb=b1×(i0+ib)×X/Ls-b1×i0
hb=-(b1+bx)×i0
X≥x0
hb=-(b1+bx)×X/LS×ib
2. 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
()
b s
i i L
i x +=000
2 1)当x ≤x 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行车道内侧边缘:()01i b b h x b +-= 2)当x ≥x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行车道内侧边缘:()b s
x b i L x
b b h +-=
1 3. 计算公式(公式2):
行车道外侧边缘:()100b L x i i i h s
b b ⎪⎪


⎝⎛
++
-= 行车道内侧边缘:()100b L x i i i h s
b b ⎪⎪


⎝⎛--
-= 七、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N :锤击数 M :地基承载力
2. 计算公式(公式1):(绕中线旋转)
()100
2785.0-⨯=
N M
注:贯入深度为30cm ,单位为MPa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样本平均值
S:样本标准差
2. 计算公式:
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差:
()
2
2
1
2
1
2
n
X
X
n
n
X
X
S
n
i
i n
i
i∑

∑⎪




-
=
-
==
=
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差:
()
()1
1
2
1
2
1
2
-





-
=
-
-
=
∑∑

=
=
n
n
X
X
n
n
X
X
S
n
i
i n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