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工作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我们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确立了大方向。
因此,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准确把握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积极引导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就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社会功能是指某一社会子系统或社会现象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行方面所具有的影响力。
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到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必须对宗教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有全面的认识。
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标准神圣化,进而到达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予以约束。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标准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
宗教五大功能的具体作用宗教主要具有世界观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协调稳定功能、道德规范功能、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特别在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转轨的阵痛和传统利益格局的被打破。
当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和改变自然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适人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庇护和寄托。
因此,宗教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具有世界观的功能。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在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后,宗教活动恢复为公开、合法的活动,宗教的组织功能又有所恢复和加强。
例如在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宗教界一呼百应,踊跃行动,发挥积极的组织功能和作用。
宗教协调功能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宗教的重要功能之一。
就是说,在人们不能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时,宗教要求人们以百倍的虔诚,全身心的皈依,使人和天交相感应,以达“成事”,从而调适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
又如宗教宣扬“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普渡众生”、“荣神益人”、“两世吉庆”、“爱一切人”、“敬畏上帝、尊敬君主”,调适人与社会的关系,宗教通过人们对于其命运和幸福的“来世”的向往和祈祷,为人们提供一种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通过宗教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教堂的功能
教堂的功能教堂作为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具有多种功能。
它不仅是信徒们集会礼拜、祈祷的地方,还承载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和教育功能。
以下是教堂的几个主要功能。
首先,教堂是信徒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在这里,信徒们可以集会参与礼拜、领受圣餐、受洗等。
教堂内部通常有专门的祭坛和圣器,用于进行各种仪式和庆典。
信徒们在教堂中能够与上帝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敬意。
其次,教堂也是社区活动的中心。
教堂往往会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慈善义演、音乐会、舞蹈表演等。
这些活动能够促进社区内的互动和交流,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教堂中,人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积极向上的活动平台,体验到互相关心和支持的温暖。
第三,教堂还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在欧洲等地,许多古老的教堂都是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的杰作,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教堂的建筑风格、壁画、镶嵌画等都是当地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教堂,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此外,教堂还承载着教育功能。
许多教堂都设有学校或教育机构,为当地孩子提供基础教育。
教堂也是培养信徒和传播宗教知识的场所,经常组织圣经学习、神学讲座等活动,帮助信徒提升信仰修养和宗教知识。
最后,教堂还具有心灵庇护的作用。
在这个喧嚣和忙碌的世界中,教堂是人们寻求安宁和宁静的避风港。
教堂提供一个能够远离喧嚣和纷扰的空间,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
无论是信徒还是不信仰者,教堂都给予人们一个反思和寻找内心平和的机会。
总之,教堂作为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具有多种功能。
它不仅是信徒们参与宗教仪式的地方,还是社区活动、文化传承、教育和心灵庇护的核心。
教堂的存在和功能对于信徒和社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信仰、活动、学习和寄托情感的重要场所。
关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宗教活动场所是信仰者进行宗教仪式、祈祷和传教的场所。
宗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深远,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宗教的核心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宗教活动场所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调研目标与方法1. 调研目标:了解宗教活动场所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情况。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研结果1. 宗教活动场所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分为寺庙、教堂、清真寺和道观等。
它们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各个宗教信仰群体中普遍存在。
这些场所不仅有普通民众的宗教活动,还有宗教组织的例会和祭祀等活动。
2. 宗教活动场所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宗教活动场所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宗教文化传承的载体。
调研结果显示,这些场所在大多数时候被信仰者用于祈祷、礼拜和参加宗教仪式。
在特定的宗教节日或重大事件中,它们还会被用作商业活动、社交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场所。
此外,宗教活动场所还承载了许多与宗教相关的教育和慈善事业。
3.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与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组织负责管理,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管理和协助。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主要包括场地的安排和维护、人员的管理和安全保障等。
同时,它们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装修,以确保场所的良好状态。
四、讨论与分析1. 宗教活动场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宗教活动场所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宗教和道德秩序。
其次,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重要场所,宗教活动集结了大量的信徒并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最后,宗教活动场所还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宗教节日和重大活动中,能够带动旅游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2. 宗教活动场所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宗教活动场所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局部战争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宗教的功能和作用,倾听宗教界得声音。
那么接下来我要论述一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从其产生直至消亡,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曲折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宗教的社会功能侧重指宗教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能力。
而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指宗教以其自身的功能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其源于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
其功能有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生产力还没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还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其需要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试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上的庇护和寄托。
故有世界观的功能。
2、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如基督教、佛教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定的组织体系、教条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的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如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等等。
3、宗教的协调稳定功能:其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人们不能够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简单的说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人们感到恐慌和绝望时,通过宗教的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摘要】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承载着多重社会功能。
庙会文化通过举办庙会等活动,促进了社会的融合与交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拓展了社会网络。
庙会也成为了民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庙会文化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的举办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娱乐活动,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在现代社会,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仍然凸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庙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庙会文化、社会功能、历史渊源、社会融合、经济功能、文化传承、娱乐功能、现代意义、未来发展、社会重要性1. 引言1.1 庙会文化的定义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组织的一种传统盛会。
庙会通常是在神祠、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周围举办,因此得名。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享受传统文化表演、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
庙会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信仰。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人们交流互动、传承文化的平台。
庙会文化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成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放松心情、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社会活动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2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信仰、传统和文化的情感和追求。
通过庙会这一传统仪式和活动,人们得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播古老的民俗习俗,增进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姓名:牛健学号:41001005 专业:社会学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市区湘子庙、青龙寺、卧龙寺、碑林博物馆、天主教北堂、藏传佛教广仁寺等的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信徒的交流,结合社区导论这一学科有关内容,着重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关键词:社会控制整合心理调适文化交流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人们特殊需要的功能,论及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要对宗教及其功能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首先,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的教义、教规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一是客观现实方面的,如物质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活动场所等客观存在。
宗教是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宗教的功能应当是指作为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存在的统一体的宗教功能,而不是宗教系统的某一个要素或者某几个要素的功能。
如,宗教场所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具有审美的功能,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宗教具有审美功能。
其次, 宗教的功能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却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的问题。
论者各执一端,各认为其理论即为真理。
西方宗教学者往往从社会学或心理学出发,把宗教视为人的普遍需要,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之物相关联的价值系统和意义形式。
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则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 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仅仅从认识论、唯物主义,社会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出发, 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的。
不能准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 也就无法把握宗教的功能。
要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就不能只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角度出发, 必须考虑到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的社会作用。
忽视了宗教的这一方面, 就失去了准确把握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前提。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作为社会实体的特殊性:不仅有其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并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这些功能不仅在宗教经济中运转,而且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响。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政治和宗教文化等功能性作用的发挥,都要以宗教实体的经济实力为基础。
宗教组织体系的构建、宗教意识的传播、宗教设施建设、宗教事务活动等都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
宗教经济是宗教活动的基础。
一切宗教都会因其经济的兴旺而发展,因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削弱,因其经济力量的丧失而消亡。
宗教发展的历史本身就证实了这一点。
世界三大宗教所具有的国际性社会实力与它们所具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分不开。
宗教的经济基础通过宗教的经济集资和积累来实现。
它以崇尚上帝和神明的神圣事业作为集资的动力标记,从而与一般社会集资方式完全不同。
宗教经济的集资方式多种多样: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资助和捐赠、教徒的布施和奉献、宗教的课税和募捐、宗教服务集资和宗教投资经营等。
其中,政权机构和社会集团的经济资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政治性。
政权机构的资助主要着眼于运用宗教的认同功能和整合功能来维持和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社会集团的资助主要着眼于扩大和增强其集团的社会影响和实力。
这两种资助是宗教实体最为稳定和可靠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种情况在神权制、国教制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最为突出。
宗教经济的消费功能。
宗教经济的集资和积累只是宗教社会实力的静态量度标记;其动态实力通过宗教经济的消费来实现。
宗教经济的消费包括:宗教机构开支、宗教事务活动开支、宗教社会服务开支。
宗教机构开支。
宗教机构是宗教群体及其一切宗教活动有序化的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
其完备性必然带来巨大的消费面,与经济消费功能的发挥有密切关系。
天主教罗马教廷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宗教组织系统和指挥系统,就在于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付其庞大的消费开支以组建自身。
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宗教知识讲座○□樊化江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意识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有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控制的整合社会的机制和体系。
因此对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家、宗教学家十分重视的课题。
在研究中,有的称“社会功能”为“社会作用”或“社会影响”。
有的认为“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其涵义相差无几,甚至二者就是一回事。
笔者仔细揣摸,认为二者并不完全一样。
宗教的社会功能似乎是由宗教性质所决定或宗教自身运动显现出来的能力,而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宗教与社会各领域发生关系时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提法和区分是否准确,也请读者予以指正。
一、宗教的社会功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对宗教社会功能的阐述很多,归纳起来,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
宗教成了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向人们指出可期望达到的救赎的目标和途径。
(2)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调节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以取得平衡,有利于社会控制。
(3)整合功能。
宗教为共享的价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并且经常通过仪式周而复始地来巩固共同的感情,从而使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定。
从宗教史的事实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各有侧重。
在有的历史时期,宗教的控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欧洲中世纪。
有时,宗教的凝聚功能又十分突出,如在当今的一些伊期兰教国家。
有时宗教的调适功能又很显著。
应当指出,某些历史时期宗教发挥的功能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潮流的,因此,可以称为正功能或积极功能。
有时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此,称负功能或消极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区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其标准不在宗教自身,而在于宗教的根源———社会。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利益、社会观、价值观不同,对于什么是宗教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看法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分析宗教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作用与功能的定义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扮演着各种作用与功能。
作用是指宗教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功能则指宗教为个人、社会和文化提供的服务和效益。
本文将重点探讨宗教在以下方面的作用与功能:个人心理、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文化传承与创造等。
1. 个人心理•宗教提供信仰和心灵寄托,满足人们对于神秘、超自然力量的渴望。
•宗教提供对生活意义、困境和死亡的解释,帮助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提供心灵支持与慰藉。
•宗教仪式、祈祷和冥想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
2. 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宗教信仰可以成为社会的凝聚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团结和互助合作。
•宗教共同体提供了一个身份认同的基础,使个体在宗教中具有集体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
•宗教可以在社会中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减少犯罪和争斗。
3. 道德规范与道德教育•宗教提供了一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教导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宗教通过宗教仪式、圣典、神职人员等途径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
4. 社会控制与秩序维持•宗教信仰可以作为社会的控制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
•宗教有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降低社会矛盾和运动的激烈性。
•宗教通过祈祷等方式调整个人心态,从而减少个体的不满和冲突。
5. 文化传承与创造•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传承和保护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仪式。
•宗教可以促进艺术与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化得以创造和创新。
•宗教的文化象征和符号深深影响了艺术、建筑和文学等领域的创作。
结论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和文化层面具有广泛的作用与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需求,提供心灵寄托与慰藉;在社会中,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身份认同,维持道德规范与秩序;在文化领域,宗教传承和创新着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创作。
浅谈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助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其载体是众多信徒及其构成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又反作用于社会,在当前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前提下,宗教作用的发挥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全面认识宗教的作用,规避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消极作用,有效发挥宗教的正面作用,是当前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发挥宗教的整合功能,促进宗教社会效益最大化。
宗教将不同的个人、群体、社会势力等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通过信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组织形式、共同教义和共同礼仪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存在的价值整合,增强和促进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和一致,同时宗教通过自律与他律的方式,对社会个体进行行为的整合,实现了成员的一体化,形成凝聚力。
当这种整合功能发生在宗教共同体与民族或国家共同体相一致的条件下时,他就能够体现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正功能,发挥出特有的社会效益,这样的先例在5.12地震灾害的赈灾、重建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二、发挥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增进各种社会关系的调和与平衡。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尤其是当今社会高速、快节奏的生存状态,宗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等个人痛苦因素。
“和谐社会”包括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3个方面。
首先,宗教可以通过对神灵、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彼岸世界的追求,消除人对自然的恐惧感,增强心理安全感,从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宗教可以使人适当、适时在适度的前提下,暂时超越现实的自我情节,得到心理解脱,从而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第三,宗教的“泛爱”主张,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爱的渴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四,宗教主张的“无我”“克己”,可以促进人们对理想与现实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从而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宗教工作论述研讨
宗教工作论述研讨材料一、引言宗教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维护与传承。
本文将探讨宗教工作的意义、职责和方法,以促进宗教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宗教工作的意义1. 维护社会稳定: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通过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可以防止因宗教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冲突。
2. 促进文化多样:宗教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同宗教的文化传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3. 服务人类精神需求: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提供心理辅导、慈善救助等社会服务,可以体现宗教工作的社会价值。
三、宗教工作的职责1.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宗教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防止和打击极端宗教思想渗透和邪教组织滋生蔓延。
2. 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关注信教群众的权益保障问题,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加强宗教界人士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发挥他们在促进宗教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 推动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发展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中国特色基督教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宗教事务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对我国宗教政策的了解和认识,提升我国在国际宗教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方法与路径1.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教职人员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
2. 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完善信访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等。
3. 加强宗教界人士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待遇保障等。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社会关系的重要职能。
一般来说,它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宗教团体除了致力于传播教义和信仰外,还关注
社会的救渡事业,如帮助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残障人士等,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2、文化建设:宗教团体也致力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如发展和改
善宗教的教育文化,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和当地传统节日。
3、政治活动:宗教团体也可以参与政治活动,通过发表声明、
组织抗议活动等,以影响政策制定、影响国家决策,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
4、精神支持:宗教团体也可以为受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比如
为他们提供精神安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宗教团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特殊的职能,为人们提供社会服务和精神支持。
宗教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与贡献
宗教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与贡献宗教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宗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宗教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一、宗教为社会提供信仰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信仰和敬畏的对象,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力量和支持。
在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问题,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减轻这些无形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种向上的动力,使得人们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二、宗教传承文化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宗教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无论是东方的佛教、儒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这些文化传统并不仅仅在宗教内部承袭和继承,它们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举例来说,基督教艺术和建筑风格对于现代的文化和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佛教的禅修和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个东方文化的发展,伊斯兰教的文化和艺术作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三、宗教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在推动社会和谐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可倡导爱与关怀、同情和资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培育着一种平等、协助、合作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建设。
例如,基督教的“互助”和“社会包容性”思想,伊斯兰教的“仁慈”和“爱心”等,这些都是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推动和谐和共同进步的思想概念。
另外,宗教教育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的仁爱、包容和体谅,为未来社会建设增添新的希望和信心。
四、宗教保护生态环境现代社会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生产效益,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然而,宗教的教义却常常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尊重大自然和生态环境。
例如,佛教思想强调生态平衡和生态科技的发展;伊斯兰教鼓励人们善待和保护动植物,促进生态平衡;基督教也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既有资源。
这些宗教的思想使得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提供了环保方面的启示和思路。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认为宗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由社会、历史和经济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宗教不是主要的社会动力,也不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相反,它是一种表征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形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作用观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宗教实现了对非物质层面的支配。
马克思认为,教会有一种强大的控制力量,可以通过控制信仰和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施加影响,来塑造社会的精神世界。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和法律制度相对较为薄弱,宗教就成了对社会治理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
例如,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宗教在国家政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伊斯兰法规定了国家的各种机构和政策。
在美国,宗教群体强大,它们经常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激进主张,如堕胎和同性恋等议题。
其次,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生活中找到慰藉的方式。
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很难通过法律等手段得到正义和公正,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痛苦时,往往只能寻求宗教的帮助。
宗教可以为人们和团体提供切实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面对不幸和挫折。
例如,在疫情期间,世界各地的教会组织都开展了宗教仪式,以安抚人民的心灵和情绪。
第三,宗教可以加深社会团结。
社会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而这种团结可以通过宗教来达成。
许多宗教在历史上都被用来塑造团体和社会。
例如,天主教会的教皇可以代表整个基督教界,伊斯兰教中也有专门的宗教领袖和神职人员等。
宗教信仰可以成为团结和协作的枢纽,凝聚人们的共同意愿和福音。
第四,宗教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教会和其他宗教机构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例如派发食物和衣物等物品,为疾病或残疾的人士提供照顾。
在某些地区,宗教机构还为社区提供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服务,促进社区的协作和发展。
最后,宗教可以作为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尽管宗教通常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宗教运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个人研讨材料
一、概述宗教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精神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特别是国际社会上,宗教工作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研讨材料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开展宗教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二、宗教工作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1. 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宗教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直接影响。
良好的宗教工作可以促进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水平。
2. 宗教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宗教工作不仅能够提供精神慰藉,更能够对民生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许多宗教机构都开展了公益慈善事业,为一些困难裙体提供帮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水平的提高。
三、宗教工作在今天社会的重要地位1. 宗教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宗教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国家的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宗教团体的合作,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更好地制定政策,使得国家的治理更加科学和民主,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宗教对国际合作的促进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宗教对于国际合作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国的宗教领袖和宗教团体可以通过对话交流,促进国际社会的友好合作,有利于维护全球和平和发展。
四、开展宗教工作的有效途径1.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在开展宗教工作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和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同时也要维护好秩序和法律,保障宗教团体的正当权益。
2. 加强宗教组织建设宗教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稳固的组织作为支撑。
加强宗教组织的建设,培养宗教人才,提高宗教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信教裙众。
3. 加强宗教与社会的对话交流宗教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对话交流是促进宗教和社会和谐共处的重要途径。
宗教团体和信众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各界开展对话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和宗教事业的融合。
五、结语宗教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浅谈宗教的作用
浅谈宗教的作用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信仰和慰藉,传授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发展等等。
本文将对宗教的作用进行探讨。
提供信仰和慰藉宗教可以为人们提供信仰和慰藉。
信仰是人类心灵的寄托,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感和牵挂。
在人们面临生命和死亡、疾病和痛苦等重要关头时,信仰可以给予人们勇气和坚定。
而慰藉则是宗教在人们身临困境时提供的安慰。
许多宗教仪式和仪轨,如祷告、坐禅、念经等,都是为了使人们从内心得到宁静和平安。
传授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宗教也是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宗教倡导仁爱、助人、宽容等美德,教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以此来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类幸福的目的。
宗教也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渠道,通过宗教文化,可以传承和继承一种文明的精髓。
促进社会发展宗教信仰和文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宗教教义中有许多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规范,它们的确立和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宗教的普及和传播也会促进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天主教会依托其在欧洲历史长河中对知识普及的贡献,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
缺陷和限制然而宗教也有其缺陷和限制。
宗教信仰和实践往往以个人感知和体验为主,具有个体化和主观性;其次宗教在开放、包容、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一些宗教信仰有时会被滥用、误解或恶意扭曲,导致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限制,但从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来看,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宗教在传播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并理性地评估其作用。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宗教在这样大的环境中起着什么作用呢?以下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一、道德指引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道德指引。
宗教中往往包含着旨在让人们感到高尚和正义的原则和规则。
这些道德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困境和难题,更好地应对弱者和最需要关心帮助的人群。
与此同时,通过宗教的思想贯彻,人们还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反思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凝聚力宗教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社会凝聚力。
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形成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各个群体。
宗教团体中,人们会因为信仰而产生共鸣和互动,从而形成一种高度凝聚的情感,共同面对生命的悲欢离合和困境。
与此同时,宗教体系内的道义道德也能够激励人们与祖国、民族、家庭、社区等各个群体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三、心理慰藉宗教在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心理慰藉。
在人们遭遇不幸或困顿的时候,宗教信仰往往可以为人们带来一份心灵的慰藉和信心。
宗教教义可以让人们深信,自己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无助的,总会得到应有的待遇。
无论是精神世界的慰藉还是物质生活的安稳,都可以在宗教信仰中得到满足。
而这些幸福感,也进一步鼓舞着人们为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关怀。
四、传统文化保护宗教信仰还可以起到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
宗教系统内往往崇尚着一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
这些特定的符号、文化和习惯,往往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宗教信仰往往是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者,它们不断通过祈祷和祭品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信仰背后的文化价值,促进一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强盛。
以上是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主要作用,它们未必是排斥性的,也未必是相互矛盾或者完全吻合的。
当一个社会通过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来实现更多有价值的目标,它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有力地抵御所有可能的危机挑战。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塑造社会结构、规范行为准则以及影响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旨在深入理解宗教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宗教对社会结构的塑造宗教在社会中通过建立信仰体系、传播教义和贡献道德准则等方式,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首先,宗教通常会建立神职制度,从而确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架构,如教堂、寺庙等。
这些宗教组织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成为社区、城市的文化中心,为社会提供了集会、研究和慈善等活动的场所。
其次,宗教还会建立教义,规范信徒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的教义,教导人们关爱他人,建立了广泛的慈善机构,积极帮助弱势群体。
伊斯兰教鼓励清真饮食、捐赠和施舍,从而推动信徒们过上纯洁、慷慨的生活。
这些教义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中的道德标准,对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宗教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塑造也是它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宗教信仰能够提供人们一种生命意义和归属感,给予人们安慰和希望,从而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人们通过对神或超越的信仰,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力量,畅通了精神之路。
宗教还通过向个人灌输一套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他们面对困境,区分善恶,奉献爱心。
一个健康的宗教信仰可以使个人具备正直、包容、宽容、公正等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例如,佛教教导人们追求慈悲和无私,培养心灵平和的状态,提倡互助互爱,为社会营造了温馨、友善的氛围。
宗教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影响宗教在社会中还对道德和法律起着一定的影响。
宗教律法一直以来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伊斯兰教的教法伊斯兰法典(Sharia)对穆斯林社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各种法律制度、道德准则和习俗。
基督教的十诫也被广泛运用于法律体系中。
此外,宗教对社会中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宗教教育和神职人员的榜样作用,能够影响信徒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发言
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发言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信仰的弘扬和传承之地,也是人们实践信仰、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权利,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宗教自由权利。
宗教自由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赋予了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
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公民在宗教活动场所的信仰与实践不受限制和干扰。
例如,对宗教场所的开放、关闭、修缮等操作进行严格的管理,能够保证公民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宗教活动,享受宗教自由权利。
其次,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和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石,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公众场所,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规范化管理能够防止一些极端宗教组织的滋生和传播,保证宗教活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同时,规范化管理还能够减少宗教活动中的纷争和冲突,促进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
最后,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和传统。
宗教活动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价值,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对宗教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可以保持其原始的风貌和历史价值。
另外,规范化管理还有助于传承宗教仪式和习俗,促进宗教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在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要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洁卫生、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防范等方面。
再次,要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
最后,要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和惩处。
总之,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是维护公民宗教自由权利、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和传统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才能保障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
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伊斯兰教清真寺约3.5万处,佛教寺院约3.3万处,道教宫观约9000处,天主教教堂、会所约6000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为落实这一精神,就要充分认识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并充分利用宗教活动场所的平台,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文化教育、城市化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对于开展健康的宗教活动,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体制,以及与之相协调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爱国宗教团体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宗教活动场所社会功能和作用的特殊性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和进行相关活动的地点,具有传播宗教文化,渲染宗教气氛,陶冶宗教感情和净化人心、美化环境等综合性的社会功能,同时还具有道德教化、心灵抚慰、稳定团结、慈善公益、对外交流等作用。
1、宗教活动场所是一种形式相对松散,凝聚力较强的社会组织,是信众寄托和表达宗教情感的精神家园,对信教群众有着很大的感召力。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是宗教教职人员修持、生活、传教的处所,宗教氛围浓厚,不少宗教活动场所往往还是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风景名胜,在信教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信教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遇到的问题,诸如规范行为道德、化解失意和挫折、和睦家庭及邻里等问题,往往能够在宗教活动场所及其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改善,因此,健康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发挥积极因素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宗教活动场所与信教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宗教活动场所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宗教的和睦,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在信教群众中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关系到良好道德风尚的建立,关系到信教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
2、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实现宗教与文化和社会相结合的活动中心。
宗教活动场所还是群众举行公众集会和村落、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所,在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中可发挥独特的作用。
纵观历史,宗教历来注重社会公益事业。
从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宗教来看,宗教通过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关心贫困家庭,达到了实践宗教教义的目的。
从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来看,宗教活动场所往往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慈善、福利等紧密结合为一体。
这些年来,各宗教活动场所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优势,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积极组织和参与捐资助学、修桥补路、助残敬老、保护环境、施医赠药、社会扶助、文化普及、排解纠纷等公益活动,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支教、义诊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作出了不少贡献,树立了新时期宗教界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是聚集和传达正能量,增强全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3、宗教活动场所是党领导宗教事务的依托,也是宣传政策法规的平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地创造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积极调动广大信教群众地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很多宗教活动场所位于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地区,群众对党的政策,对国家大政方针不了解不熟悉,因此,宗教活动场所客观上就成了党和政府落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重要手段和途径。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本质,是教育广大信教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事务。
这既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体现,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宣传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也往往需要通过宗教活动场所加以实施。
例如,近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宗教秩序,实践证明,运用法制方式,才能有效的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党和政府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宗教活动场所既是落实这些精神的重要途径,又是向广大信教群众进行宣传的主要渠道。
二、如何发挥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宗教活动场所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各宗教的自身建设和合法权益,关系到宗教活动能否正常,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发挥好宗教活动场所的作用,对于加强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增强社会主义各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1、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发挥宗教活动场所的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的必然要求。
宗教活动场所的任务和宗旨,除了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外,还要根据宗教本身的内在要求,遵照本宗教的教制和仪规如法如律地开展宗教活动。
提高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要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行政领导下和宗教团体的教务领导与帮助指导下,主要通过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财务制度的公开,形成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补充,依靠制度管人管场所的自我教育制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场所管理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自行管理好场所的行政、宗教活动、人事、财务、防火、生活秩序等事项。
2、明确新形势新任务,探讨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共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为数众多的有着不同信仰的信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共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结合;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遵纪守法相结合;与开展科技、教育、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使单一为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服务的场所,成为发挥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平台。
要充分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信教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丰富信教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高增收致富本领,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宗教和睦,维护稳定大局。
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得好的地方,往往讲求文明健康新生活的多了,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讲政策守法律的多了,闹纠纷搞磨擦的少了;讲团结讲公道的多了,无理取闹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赌博闲聊天的少了。
3、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素质。
专职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是宗教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宗教活动场所能否成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开展宗教工作的得力助手的关键。
宗教教职人员素质决定着宗教活动场所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信教群众的整体素质,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和谐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要求,开辟培养培训工作的新渠道、新模式,加大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培养工作力度。
在日常宗教活动中宣讲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文明,反对愚昧。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1、宗教活动场所娱乐化,商业化,世俗化。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活动场所和广大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因其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客观上也为发展旅游事业做出了贡献。
但是,宗教活动场所是满足信教群众宗教需要的场所,旅游和经济不是其主要社会功能。
目前,由于这些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没有正确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宗教界权益之间的关系。
一些地方、企业和个人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借口,乱建寺观和各种借教敛财;违规设置功德箱,收取宗教性捐献,甚至威逼利诱信众和游客,骗取钱财,以教牟利;一些经依法登记的寺观尤其是处在风景名胜区的寺观,或被投资经营,或搞“股份制”、“租赁承包”、“分红提成”,或存在强拉、诱导游客和信教群众花高价烧高香、从事抽签卜卦等现象。
2、宗教教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非正法的泛宗教活动,影响了正统宗教。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宗教教职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目前,相当一部分宗教教职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在教义教规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方面不够精通或了解,不能满足更深层次的教义教规的宣讲,容易滑向邪教与边缘。
甚至一些非宗教活动场所雇用假僧假道,非法从事宗教活动。
3、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不到位。
宗教活动场所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要了解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历史文化,重视和保护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
旅游业的兴起,对现存地面资源(如古建筑、壁画、古树、雕像、碑刻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时有发生,缺乏有力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执法手段。
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政府加强管理,主要还应该从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教育入手,不断探索宗教场所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是宗教队伍要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树立形象,加强对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百年奋斗史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的学习,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熟悉教规教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政府部门也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宗教界爱国人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把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作为重点,加强对宗教院校的建设和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宗教教职队伍,解决爱国宗教力量青黄不接问题。
严格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推动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管理的规范化。
引导和教育宗教教职人员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宗教政策法规;自觉接受政府的依法管理,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