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骼解剖
简述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
简述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
下颌骨(mandible)是人体中的唯一可运动的头颅骨骼。
它具有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对于咀嚼、言语、面部表情和牙齿的支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下颌骨的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
1.体部(body):下颌骨的水平部分,呈弧形,由两个下颌
骨体部组成。
它们通过中线处的腭骨嵴连接在一起,形成
下颌骨的中央鞍部。
2.枝部(ramus):下颌骨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两个枝部,构成
了下颌骨的侧面。
枝部具有一个垂直凸出的角部(angle),上部连接着下颌骨头部。
3.头部(head):下颌骨头部位于下颌骨枝部内部,是下颌
骨与颅骨关节的连接点。
它具有与颅骨颞骨中的颞下颌关
节相结合的关节突。
4.凸耳(coronoid process):位于下颌骨头部的前上方,是
一个突起的结构,用于咬合和咀嚼肌肉的附着。
5.脚(condyle):下颌骨头部的后部有两个脚突出,与颞下
颌关节的关节窝相对应,形成下颌骨与颅骨的运动连接。
6.牙槽(alveolar process):下颌骨体部内侧具有一系列牙槽
突起,用于在下颌骨中支撑和固定牙齿。
这些解剖结构使下颌骨具有支撑牙齿、咀嚼食物、进行咬合、言语和面部表情等功能。
此外,下颌骨还与咬合关系、颞下颌
关节、扁桃体和舌骨等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协调完成各项功能。
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牙科和面部重建等医学领域非常重要。
口腔专业颌面解剖-面浅层PPT课件
颌面解剖学为口腔颌面部手术提供了 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手术的 精准度和安全性。
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对颌面解剖学的学习,口腔专业 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颌面部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颌面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颌面解剖学
古代的医学家和解剖学家对颌面部结构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描述,为后来的颌面解剖 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浅层肌肉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
面浅层肌肉主要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大肌、颧小肌、上唇方肌、 下唇方肌等。
特点
面浅层肌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面浅层肌肉与口腔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额肌
额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可以控制 眉毛上提和下压,影响眼睛的睁 开和闭合。在口腔专业中,额肌 的功能对于面部表情和美容具有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因此了解面浅层淋巴 的结构和特点对于口腔专业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需要注意保护面浅层淋巴管和淋巴结,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骨骼还是钙、磷等矿物质的储 存场所。
面浅层骨骼的组成和特点
面浅层骨骼主要包括 上颌骨、下颌骨和颧 骨等。
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 构成面中部的前缘。
上颌骨和下颌骨是面 部的主要骨骼,支撑 面部轮廓并保护口腔。
面浅层骨骼与口腔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对 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有重要影响。
神经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的 各种活动。
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为身体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 代谢废物。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
(四)咬he关系、he与牙弓关系:临床上, 常以正中he作为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 基准。在正中he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 于同一矢状面上;上颌牙超出下牙颌的外侧, 即上前牙覆盖于下前牙的唇侧,覆盖度不超 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于下后牙的颊 侧。牙弓关系的异常可表现为:he 关系的 异常,如反he、开he、深覆he 。
专业课程设置: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 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 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 腔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 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材料学.
临床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 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牙 病);口腔正畸科;口腔修复科;
口腔医学教育:
国外:1839年美国巴尔第摩牙医学院—招生2人. 国内:1917年:华西协和医科大学牙医学院—川医.
1934年:上海震旦大学牙医学院,1952与上海 牙医专科学校合并—上二医.
1935年: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四医大. 1943年: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北医.
现状: 36个口腔医学院系,42个卫校设有口 腔系.
(4)牙髓(pulp):牙髓是位于牙髓腔内
的一种疏松结缔组织,除根尖孔外,其周围 被牙本质所包围,牙髓包含有细胞、纤维 和基质。
牙髓腔:位于牙体的中部,是一个与牙 体外形相似但又显著缩小的空腔。腔的 周围为牙本质覆盖,腔内被牙髓组织充 满,髓腔朝向根颈及牙冠的一端扩大成 室称为髓室,朝向牙根的一端缩小成管 称为根管,又名髓管,根管末端开口处, 称为根尖孔,此孔为牙髓至牙周间隙的 通道。
(2)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 体,在牙本质中央髓腔内充满牙髓组织。 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 比骨组织稍高。牙本质含的无机物约为重 量的70%,有机物为20%,水为10%。 牙本质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 小管中有来自造牙本质细胞的细胞突,通 过此进行营养代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02
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牙合关系异常,如反牙合 (地包天)、开牙合 (前牙无接触)、锁牙合 (后牙咬合关系异常)等。
(四)咬合关系、牙合 与牙弓关系
壹
具有味觉功能,能协调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言语、咀嚼、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
贰
舌前2/3为舌体部,活动度大,其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后1/3为舌根部,活动度小。
鼻根至两侧口角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区”。颌面部的感染可向颅内扩散,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感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02
咀嚼:主要由口腔内的牙协同作用来完成
03
吞咽:经吞咽反射运动使食物进入食管和胃
04
感受味觉:舌背上的味蕾可感受酸、甜、苦、辣、咸等
05
表情:表情肌完成,面神经支配
06
辅助言语:唇、舌、牙、腭等参与发音
07
呼吸:口腔不属于呼吸系统但有呼吸功能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01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四周为钙化的牙本质形成的腔壁所包围。
功能:营养牙体组织,形成继发牙本质。
特点:牙髓神经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剧烈疼痛,而无定位能力。牙髓血管由窄的根尖孔进出,一旦发炎,髓腔内的压力增高,易造成血循环障碍,牙髓逐渐坏死。
牙髓
牙槽骨:颌骨包围牙根的部分,是支持牙的重要组织。牙槽窝;牙槽中隔;牙槽嵴。
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口腔的组织器官:唇;颊;牙;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舌;腭;口底
乳牙与恒牙及其替换
1
2
3
第二节 口腔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一、面部的解剖结构1. 面部的骨骼结构面部的骨骼结构主要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和颞骨等。
其中,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构成面部的主要骨骼结构,在面部轮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颧骨、鼻骨和颞骨则在面部的轮廓和表情的塑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面部的软组织结构面部的软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等。
这些软组织结构紧密地贴合在面部的骨骼结构上,共同组成了面部的外貌和表情。
此外,面部软组织的丰富血管和神经丛也使面部成为了丰富的感觉和血液供应区域。
3. 面部的表情肌面部的表情肌主要包括眼周肌、眉肌、颊肌、嘴唇肌等。
这些表情肌负责着面部表情的变化,使得我们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表情。
面部的表情肌还与面部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面部解剖结构。
二、面部的血管和神经结构1. 面部的血管结构面部的血管主要包括面颈部的动脉和静脉。
面部的动脉主要由颞浅动脉、面颊动脉、上唇动脉、眼周动脉等组成,这些动脉为面部的皮肤和软组织提供血液供应。
面部的静脉则主要由面颊静脉、筋膜下静脉等组成,起着血液回流和引流的作用。
2. 面部的神经结构面部的主要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其中,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神经传导,而面神经则主要负责面部的运动神经传导。
这些神经与面部的肌肉、血管和组织紧密相连,构成了复杂的面部神经网络。
三、面部的器官结构1. 面部的眼睛结构面部的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
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眼球、睑板、结膜、角膜、晶状体、虹膜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眼睛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视觉感知和表情展现。
2. 面部的鼻子结构面部的鼻子是我们呼吸和嗅觉感知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也非常复杂。
鼻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鼻孔、鼻腔、鼻中隔、鼻甲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鼻子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空气的进出和气味的感知。
颌面部骨骼解剖
•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 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 (4)下颌体下缘 .
18
.
19
• 2.下颌支
• (1)喙突(coronoid process)(颞肌咬肌)
• (2)髁突(condylar process)
• 喙突与髁突之间为下颌切迹,又称乙状切迹 (mandibular notch)。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
3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4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
30
The End
.
31
• (3)内面(骨性标志)
➢下颌孔:孔前方有锐薄的小骨片,为下颌小舌(蝶下颌韧 带)。
➢翼肌粗隆(翼内肌)
• (4)外面
.
20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
21
•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 1.正中联合 • 2.颏孔区 • 3.下颌角 • 4.髁突颈部
.
22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2
一、上颌骨(maxilla) 主要构成颜面中1/3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 (一)外形 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1)前外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二、咀嚼肌
颞肌
三、颈部肌
颈阔肌
四、腭咽部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
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这个肌 链像括约肌样,它和舌肌组成一对互相 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 和牙合的形成.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标志
(二)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 4,粘膜下层 5,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唇的动脉、静脉 2,唇的淋巴
A 上唇及下唇外侧的淋巴注 入下 颌下淋巴结;
B 上唇的淋巴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
C 下唇中部注入颏下淋巴结、中线或近 中线的可交叉注入对侧下颌下淋巴结、 下唇 外1/3还可经颏孔进入下颌骨。
五、牙龈
牙龈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 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下区、外与牙槽 粘膜相连。牙龈的边缘称为龈缘,呈波 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或 牙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层切 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在口腔内行 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人口腔前庭沟粘 膜下层内,而不应注人牙龈深部,以免 引起疼痛或牙龈撕裂。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重医大解剖教研室 彭大才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
(一)外形 外形不规则,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眶下孔及方向尖牙窝
(2)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节 (3)上面:眶下沟眶下管; (4)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 2.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
2,层次
A 粘膜
B 粘膜下层,含较多粘液腺、在腭垂 腭舌腭咽弓处松易水肿。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上颌骨表面解剖标志
上颌骨表面解剖标志上颌骨是人类面部骨骼中最大的一个,它位于颅底和面部之间,由两个对称的上颌骨组成。
上颌骨表面解剖标志是指在上颌骨表面上可以观察到的一些突起、凹陷、孔洞等特征结构,这些结构对于口腔外科手术、牙科治疗等临床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上颌骨表面解剖标志。
一、外观解剖标志1. 颧弓(Zygomatic arch)颧弓是由颧骨和上颌骨组成的梁状结构,它位于眼眶下方和耳垂前方。
在外观上,颧弓是人类面部轮廓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2. 颧隆起(Zygomatic prominence)颧隆起是位于颧弓前端的圆形隆起物,也称为“苹果肌隆起”或“苹果肌峰”。
在外观上,它是人类脸部轮廓中最为突出的凸起之一。
3.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眶下裂是位于眼眶下方的一个裂隙,它由上颌骨和筛骨组成。
在外观上,眶下裂是一个较小的孔洞,通常被覆盖着软组织。
4. 颧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颧上孔是位于眉弓下缘的一个圆形孔洞,它由颧骨和额骨组成。
在外观上,颧上孔是一个较小的凹陷,通常被覆盖着软组织。
5. 上颌突起(Maxillary tuberosity)上颌突起是位于上颌骨后部的一段凸起物,它与第二磨牙有关。
在外观上,上颌突起是一个较大的隆起物,可以通过口腔内部触摸到。
二、口腔解剖标志1. 上颌突(Maxillary eminence)上颌突是位于牙槽嵴后方的一段凸起物,它与第一磨牙有关。
在口腔内部触摸到时,可以感受到它的硬度和坚实度。
2. 上颌前庭(Maxillary vestibule)上颌前庭是位于口腔内侧牙槽嵴和唇腭沟之间的一段凹陷区域,它是口腔内部的开口。
在口腔内部观察时,可以看到上颌前庭的形态和大小。
3. 上颌突间隙(Maxillary tuberosity gap)上颌突间隙是位于上颌突起和牙槽嵴之间的一个小孔洞,它是上颌突起与牙槽嵴之间的分界线。
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
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上下颌骨是人类头颅骨骼中最重要的两个骨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咀嚼、说话、呼吸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
一、上颌骨1.1 骨头位置及名称上颌骨位于面部正中央,是面部最大的一个骨头。
它由两个对称的半部分组成,每个半部分包括眶突、额突、腭突、翼突和牙槽突等五个突起。
1.2 骨头结构及功能上颌骨由致密的外壳和松质的内部组成,内部有多个空腔。
这些空腔与上颌窦相通,是呼吸系统中空气流通的通道之一。
上颌骨在口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支撑着牙床,并且负责咀嚼食物。
此外,它还起到了保护眼睛和脑部组织等作用。
二、下颌骨2.1 骨头位置及名称下颌骨是人体中唯一可以活动的骨头,位于面部下方。
它由一个U形的骨头组成,包括下颌支、下颌角和下颌体等三个部分。
2.2 骨头结构及功能下颌骨是人体中最强壮的骨头之一,它由致密的外壳和松质的内部组成。
在口腔中,下颌骨负责支撑着牙齿,并且参与咀嚼食物。
此外,下颌骨还起到了保护脑部和牙齿等作用。
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口腔和喉咙之间的通道大小,这对于呼吸、说话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三、上下颌骨间关系3.1 牙槽突上颌骨和下颌骨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就是牙槽突。
上颌骨中有多个牙槽突,它们与下颌骨中的牙床相连。
这样,在咀嚼食物时,上下牙床可以协同工作。
3.2 关节上下颌骨之间的关节非常特殊,它被称为颞下颌关节。
这个关节可以让下颌骨进行前后、左右和旋转等多种运动。
这对于说话、咀嚼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四、结语上下颌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个骨头之一,它们在口腔和呼吸系统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它们的解剖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颌面部骨骼解剖
1.尖牙支柱 (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
力。
2.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四)薄弱部位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N )。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位臵及方向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
二、下颌骨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下颌体 (1)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外斜线(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颏孔(mental foramen)(颏神经)
(2)内面
骨性标志: 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 内斜线(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 内斜线上方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有下颌下腺窝和二
翼肌粗隆(翼内肌)
(4)外面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
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1. 介绍上下颌骨是人体口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咀嚼、咬合和发音的功能,同时也对面部的外形和轮廓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上下颌骨的主要解剖特点。
2. 上颌骨2.1 解剖位置上颌骨是位于颅骨下部的骨骼结构,包含了上颌窦和上颌骨嵴等重要特点。
2.2 主要骨结构上颌骨由两部分组成,即左右两侧。
它们之间通过上颌中隔分割,上颌骨嵴位于上颌骨的前部。
2.3 上颌窦上颌骨内部有两个上颌窦,分别位于左右上颌骨之中。
上颌窦的大小和形状因人而异,但一般呈三角形。
上颌窦与鼻腔相连,通过鼻窦引流道排出分泌物。
2.4 牙槽突和牙槽嵴上颌骨的前缘是牙槽突,它是上颌骨向前突出的部分。
牙槽突上有牙槽嵴,通过牙槽嵴与根部使牙齿牢固地固定在上颌骨上。
3. 下颌骨3.1 解剖位置下颌骨是位于口腔底部的骨骼结构,它是唯一一个可活动的颌骨。
下颌骨包括下颌体和下颌支等主要特点。
3.2 主要骨结构下颌骨由下颌体和两个下颌支组成。
下颌体位于下颌骨的前部,它是下颌骨最大和最强壮的部分。
下颌支是位于下颌骨的两侧,它们向后延伸并与颞骨关节相连。
3.3 颞下关节颞下关节位于颞骨和下颌骨之间,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
它具有滑膜和纤软的韧带,使得下颌骨可以以多种方式运动,如张合、前后移动和侧向移动。
3.4 下颌骨的运动下颌骨的运动由颞下关节控制。
这种运动包括张嘴、咬合、咀嚼和说话等。
下颌骨的运动与咬合力度、张开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对比上下颌骨4.1 大小和形状上下颌骨的大小和形状有所差异。
上颌骨相对较大,具有较深的突起和突出的牙槽嵴。
下颌骨相对较小,呈弧形,并具有牙槽支持表面。
4.2 牙齿数量和排列上下颌骨的牙齿数量和排列方式也不同。
上颌骨上的齿槽较为宽广,可容纳较多的牙齿。
下颌骨上的牙槽相对较窄,只能容纳下颌骨上的牙齿。
4.3 运动方式上下颌骨在运动方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上颌骨相对不活动,只能进行微小的上下移动。
口腔颌面部解剖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 颞浅动脉等 静脉:颌面部静脉系统较复杂且有 变异。常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 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四、淋巴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二)面神经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 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六、涎腺
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 支穿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 膜上
(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传 导外力(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 突支柱) (2)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 骨折后愈合较快 (3)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骨 折线易形成一定的规律
(二)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是颌面部唯
上下颌骨的概念
上下颌骨的概念上下颌骨是人类头颅骨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两部分。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支撑面部结构、咀嚼食物和参与语言表达。
以下将从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上下颌骨的概念和特点。
一、解剖结构: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由两块对称的骨组成,中间通过鼻骨相连。
上颌骨内部有上颌窦,该窦腔内有多个孔道与眼眶、鼻腔相通。
上颌骨的前部形成上颌骨骨突,与下颌骨的关节形成上颌下颌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的功能。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是人体唯一可活动的面部骨骼。
下颌骨由单个骨组成,前部是下颌骨骨突,后部是下颌骨角,两者通过颧下窝相连。
下颌骨骨突内有下颌骨髁突,两者形成下颌关节,使下颌骨可以上下、左右摆动。
二、生理功能:1. 支撑面部结构:上下颌骨作为面部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面部结构的功能。
它们支持着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使面部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2. 咀嚼食物: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关节结构使得下颌骨可以上下、左右运动,从而实现咀嚼食物的功能。
咀嚼过程中,上下颌骨的协同运动使牙齿能够有效地磨碎食物,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
3. 参与语言表达:上下颌骨的运动还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
喉咙和舌头通过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协同运动,完成了发音的过程。
不同的牙齿和舌头位置会产生不同的语音。
三、临床意义:1. 颌面部畸形:上下颌骨发育不正常可能导致颌面部畸形。
例如,上下颌骨过长或过短会导致牙齿的咬合问题,进而影响咀嚼和语音功能。
此外,上颌骨发育不良还可能使得上颌窦发育异常,引起鼻窦炎等疾病。
2. 下颌关节疾病:下颌关节疾病是指下颌骨的关节结构发生异常,引起下颌运动受限、疼痛和咬合不正等症状。
常见的下颌关节疾病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软骨炎和关节强硬等。
3. 正畸治疗:上下颌骨畸形可以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矫正。
正畸治疗包括矫正牙齿位置、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等,以达到正常的咀嚼功能和美观的面容效果。
4. 口腔种植和义齿修复:上下颌骨的结构和稳定性对于牙齿种植和义齿修复至关重要。
简述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
简述下颌骨重要的解剖结构下颌骨是人体面部的骨骼之一,它是构成下颌部的主要骨骼,也是牙齿的支撑结构。
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包括骨体、下颌突、髁突、颞关节、牙槽等。
1. 骨体:下颌骨的骨体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弓形骨骼,连接在前方形成下巴部分。
骨体具有结构坚实而轻巧的特点。
它由两个下颌骨体、下颌峡部和下颌小翼组成。
2. 下颌突:下颌突是下颌骨的前方突起部分,也称为下颌角。
它是下颌骨最宽的部分,两侧下颌突的突起角度可因个体而异。
下颌突是人脸轮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和形状对个人的面貌也有一定影响。
3. 髁突:髁突是下颌骨后部的一个关节突起,与颅底的颞骨关节窝相匹配,形成下颌的运动和咀嚼功能。
髁突的形状和位置对下颌运动和咬合具有重要影响。
它是上、下颌骨间复杂而稳定的连接点,同时也是面部受伤时最容易受损的部位之一。
4. 颞关节:下颌骨与颅底的颞骨关节窝形成了颞下颌关节。
这是一个复杂的滑动关节,使下颌骨能够以三个不同的运动方式移动:开口、闭口和侧移。
颞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对于咀嚼、发音和面部表情等日常生活活动至关重要。
5. 牙槽:牙槽是下颌骨的一部分,位于骨体上下方。
它由一系列的牙槽骨壁组成,牙齿嵌入其中。
牙齿通过牙根与牙槽骨相连接,通过咬合力在牙槽骨中稳定地固定下来。
牙槽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定和正常咀嚼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颌骨在面部及咀嚼系统中的重要性。
理解下颌骨的结构可以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牙槽种植手术以及正畸治疗等提供指导,并有助于考虑面部整形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 Nayyar N, Gill AS, Sharma B. Anatomy, Head and Neck, Mandible. [Updated 2022 Jul 3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books/NBK518986/2. Standring S, ed.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41 ed. London: Elsevier Limited; 2015.3. Newman MI, McCarthy JG. Plastic Surgery. Volume 3: Craniofacial, Head and Neck Surgery and Pediatric Plastic Surgery. 4th ed. Elsevier; 2018.。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五、淋巴组织
颈浅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 颈深上淋巴结 ←
↓ 颈深下淋巴结
↓ 颈淋巴干
颌上淋巴结 ↓
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六、神经 (一)三叉神经(感觉神经) 1. 眼支(眶上裂) 2. 上颌支(圆孔)
①蝶腭N: a. 鼻腭N:切牙孔:321|123 腭侧 b. 腭前N:腭大孔:8-4|4-8 c. 腭中N、腭后N:腭小孔、软腭
第一节 口 腔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一)唇(lip)
唇分上唇和下唇。两游离缘间称口裂,两侧联合处 形成口角, 上唇上面与鼻底相连,两侧以鼻唇沟为界。唇部组织分皮肤、肌和 粘膜三层,故外伤或手术时应分层缝合,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才 不致影响其外貌和功能。
二 、口腔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
(二)颊(cheek)
八、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是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 滑动两种功能。 组 成 : 下颌髁状突+颞骨关节凹与关节结节 +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
在开口运动时牵引下颌骨前伸和
侧向运动。
(二)表情肌:面神经支配,可分为口、耳、
眶、鼻、头皮五群。
四、 血管 (一)动 脉 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 ;
① 甲状腺上动脉: ② 舌动脉:舌,口底,牙龈 ③ 颌外动脉:唇,颏,颊,内眦 ④ 枕动脉: ⑤ 耳后动脉: ⑥ 颌内动脉:上下颌骨及咀嚼肌 ⑦ 颞浅动脉:额颞部头皮 ⑧ 咽升动脉:
1. 颞面干 ①颞支:额纹消失 ②颧支:眼睑不能闭合 ③上颊支: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
2. 颈面干 ①下颊支: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 ②下颌缘支:下唇瘫痪 ③颈支
功能:主要为运动神经,还有听觉和分泌神经。
七、 涎腺 包括三对大腺体和遍布于唇、颊、腭、舌等处粘膜的小粘
第四章颌面部骨
我们其实是一个哦!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 筛状板:骨面上有小孔 硬板:骨质致密,白色线状影像 同一部位
支柱
尖牙支柱(canine buttress) 尖牙区 眶内缘 额骨 颧突支柱(zygomatic buttress) 眶外缘 额骨 颧骨
第一磨牙 颧牙槽嵴 颧弓 颅底
翼突支柱(pterygoid buttress) 磨牙区 蝶骨翼突 上颌 牙槽突后端
支架
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 特点:拱门结构,坚固; 富有支持力,不易骨折; 若骨折:邻骨损伤,至颅底。
※下颌孔毗邻关系: 前方→下颌小舌(mandibular lingua),为蝶下颌韧带附着。 后方→下颌N 沟,下牙槽N、血管经此入下颌孔。 前上方→下颌隆突,此处由前向后有颊N、舌N、下牙槽N 越过。 下方→下颌舌骨沟(mylohyoid groove)沟内有下颌舌骨N,血管经过 前下方→通入下颌管。
1.外面 a.正中联合(symphysis): 胚胎时期左右两侧下颌 骨借纤维软骨融合处, 在出生一年左右形成骨 性联合。 b.颏结节(mental tubercle):正中联合两 旁近下颌骨下缘处,左 右各有一隆起。
外斜线
c.外斜线(external oblique line):颏结节经颏孔下方延向 后上与下颌支前缘相连的骨嵴。 肌肉附着:上方(降下唇肌及降口角肌), 下方(颈阔肌)。 d.颏孔(mental foremen):在外斜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 牙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略 偏上方处;孔内有颏N,血管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内面 骨性标志: ➢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 ➢内斜线(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 ➢内斜线上方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有下颌下腺窝和二 腹肌窝。 (3)牙槽突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板 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4)下颌体下缘
为下颌骨最致密处。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成腭正中缝,参与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
骨性标志: ➢切牙孔(incisive canal):位于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正中
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
.
(4)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为上颌骨包围牙根周围
的突起部分,厚而质松,其前部较簿,后部较厚。
骨性标志: ➢牙槽窝: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为牙槽窝。 ➢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为牙槽嵴。 ➢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为牙槽间隔。 ➢牙根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根间隔。 ➢腭大孔:由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位于
.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
.
其他骨 腭骨、蝶骨、颞骨、舌骨
腭骨:为一对L形骨板,位于 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 骨翼突之间,分为水平 与垂直两部分。
.
.
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包括体部、小翼、大翼 和翼突四部分
.
颞骨:成对,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 为颞鳞、. 乳突、岩部和鼓板四部分。
.
.
.
The End
.
颌面部骨骼解剖
.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一、上颌骨(maxilla) 主要构成颜面中1/3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 (一)外形 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1)前外面.下颌支 (1)喙突(coronoid process)(颞肌咬肌) (2)髁突(condylar process)
喙突与髁突之间为下颌切迹,又称乙状切迹 (mandibular notch)。 (3)内面(骨性标志) ➢下颌孔:孔前方有锐薄的小骨片,为下颌小舌(蝶下颌韧 带)。 ➢翼肌粗隆(翼内肌) (4)外面
.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N )。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位置及方向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
➢翼腭管:腭神经、腭降动脉
上齿槽中N 上齿槽前N
眶下N
.
.
2.四突
(1)额突(frontal process):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 (2)颧突(zygomatic process):伸向外上方与颧骨连接。 (3)腭突(palatine process):两侧腭突在正中线相连,形
.
.
(三)上颌骨的支柱结构 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的部 位,骨质比较厚,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 槽突,上达颅底。 1.尖牙支柱 (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 力。 2.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
.
(四)薄弱部位
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的中点上。
.
切牙孔(鼻腭神经)
腭大孔(腭前神经)
.
(二)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
1.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底壁由前向后盖 过上颌第二双尖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 牙根尖之间隔以较薄的骨质,甚至无骨质而仅覆以 黏膜。 2.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 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
二、下颌骨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下颌体 (1)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外斜线(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颏孔(mental foramen)(颏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