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研究
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2008年6月 第29卷 第3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r na l of Capita lMedical U niversity Jun .2008Vol .29 No .3临床研究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刘方竹 张晓芳3 樊立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检测过颈动脉超声的患者192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109例)和非斑块组(83例)2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 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 L )、空腹血糖水平(FBG ),记录患者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及饮酒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间单因素比较显示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两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值1.10,P 值0.002)、高血压病(OR 值2.81,P 值0.031)、糖代谢异常(OR 值2.74,P 值0.028)进入回归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高龄、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因素;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 R 543.5C li n i ca l Ana lysis on the R isk Fa ctor s Rel a ted to the For m a t i on of theCa r otid Ather oscler oti c P l aqueL iu Fangzhu,Zhang Xiaofang 3,Fan Lijie(Chi na Rehabilitation Resea rch Center,Beij ing B o 2a i Hospita l ,Capita lM edica l U niv ersity)【ABSTRAC T 】 O b jec ti ve T o inv e stig a te the ris k fac t ors rela t ed to the for ma tion of t he carotid athe ros c lerotic plaque s o as t o p revent and trea t the ca rdi ovascular or cerebrova scula r disea ses evidentially as early a s possible .M ethods A t ota l of 192inpa tients ad m itted t othe M edicine Depa rt ment fro m Ju l y 2006t o Jul y 2007were included .Theywere a ll exam ined wit h the ca r otid col our Doppler flo w i maging ,and were grouped as p l aque grou p (n =109)and non p l aque gr oup (n =83)according t o the re sults of dup lex col or Dopp ler flo w i m aging .Pati ents of the t w o groups we re compa red statistically in the lev e l of so me possi ble risk fac t ors inc l uding ag e ,sex,drinking,s moki ng,hy pe rtension,gl yco me tab o lis m abn o r ma lity,b l ood glucose (B G),blood cholesterin(CHOL)and triglyceride (T C),hig h density li poprotein (HDL)and l ow den sity li pop rot e in(L DL).Logistic regre ssion model wa s applied in the screening of risk fac t ors .Re sults The mean age,mean t otal chole sterol,m ean trigly ce ri de,incidences of hy pe rt ensi on and abnor ma l glyco m etabolis m were significantl y highe r in pa tients with ca r otid plaques than in pa tients without by single 2fac t or ana l ysis .No signi ficant difference of sex,drinking,s moki ng,the mean value of lo w 2densit y lipoprotein,high 2den sity li po p rotein and glucose was found bet ween t w o group s .Logistic multi 2fact or regre ssion ana lysis s howed tha t age (OR =1.10,P =0.002),hy pertension (OR =2.81,P =0.031)and abnor ma l gly co me tab olis m (OR =2.74,P =0.028)were i nv olved in t he regre ssi on equa tion st a tistica lly .C o n clu si on The for m ati on of the carotid athe roscleroti c plaque is int e racti ona l re sult of multi p licate fac t or .High t ota l ch o l e ste r ol and hi gh triglyce ri de a re the re late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p laque.Age,hypertension and abn orma l glyco m etabolis m are the po ssible i ndep endent r isk fact ors for carotid p l aque .【KEY WO RD S 】 ca rotid;atheroscleroti c p l aque;liability;independent ris k fac t ors ;ca rdi ovascular or cerebrova s cula r dis ea ses3,2f q @6 颈动脉斑块是预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2],因而寻找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及早干预、减少斑块的形成,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摘要】目的通过对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运用多普勒超声对113例颈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超声分型:脂质沉积,粥样斑块,斑块合并狭窄。
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最大流速(vp)并收集资料,了解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危险因素。
结论 imt随颈动脉硬化增厚,颈动脉硬化随斑块形成而加重,管腔变窄,狭窄处阻力指数增加,流道变细流速加快。
提出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可作为老年人筛选预测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12-03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s diagnosed by sonography and related factorsshen mei zheng, yang chen[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s and related factors,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carotid artery sonography. methods 113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clerosis were divided by doppler sonography : fat sediment,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laques with stenosis. imt, ri, vp were measured and materials were collect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artery sclerosis and related factors point th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s imt became thicker with carotid artery sclerosis, and the latter became more serious when plaques formed, the vessels became narrower , ri and vp became higher. carotid artery sonography and investigations on risk factors should be the method of screening and forcasting cerebral diseases without injury for elder people.key words sonography carotid atery plaque related factor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颈动脉斑块常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脑栓塞。
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 吸烟
年龄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2
症状1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血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2 (2):78-84
颈动脉超声1
3
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策略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式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他汀治疗是颈动脉斑块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一环
推荐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 获得与高剂量相同的疗效
颈动脉斑块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 化的“窗口”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管腔狭窄加重 或闭塞
不稳定斑块破 裂脱落,形成 微栓子
血流进行性下降,颅内灌 注压不足,末梢低灌注
栓子随血液到达颅内, 颅内血管栓塞
缺血性卒中
1. 2012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2;51(5): 410-414 2. 张星玥, 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7;4(4): 243-246
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重要表现1-2
泡沫 细胞1
脂质条 纹1
内膜损伤1
动脉粥样 纤维斑 硬化形成1 块1
复杂病变/斑块 破裂1
1. Pepine CJ. Am J Cardiol. 1998;82:23S-27S 2. Jacobson TA, et al. J Clin Lipidol. 2014 Sep-Oct;8(5):473-88.
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一种有创检查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血组.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7.2 (2):78-84
颈动脉超声是评估颈动脉斑块 的常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汇总
,angiogenesis and symptomatic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2011.88:945 —950.
,Loftus IM ,Thompson M M ,et a1.Angiogen esis an d
.J Clin Invest.2O00.1O5:1687一l695.
,Griewing B et a1.Three-dknensional powel-mode
.J NeuroL 2000.247:106一l11.
,Hooker Spilker M,et a1.Quantit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201l,32:25l6—2521.
Ⅱ0ne F.Prontera C.Pini B,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ireuhtion.2001.1O4:92l一927.
武剑,王拥军,李慎茂,等.3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MRA和DSA对比
2000,2:35—38.
,Nordin-Fredriksson G,Shah PK et at Pravastatin
,
.and cell death。 human carotid
:knplicatinns for plaque
.Cireukition.2011 .103:926 -933.
,Fayad Fuster etat Effects of lipid—lowering by sim -
.Oncogene,2009,18:3017—3033.
.ng anaJys of nenvascuhture vokun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进展性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块 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 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 而鹿 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能预 测脑 卒中的发生发展 。 【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 中; 不稳定颈动脉粥样 斑块 l 同型半胱 氨酸
【 图分 类 号】 R 4 . 中 7 33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1O 2 l ) 40 0 —3 文 6 35 1 (O 1 2—0 40
I 5 1 55 .0 I0 — 8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稳 定 性 与 进 展 性 卒 中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
燕 燕 白树 风 △
洛阳 4 1 0 703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毗 一 c ¨
m口 池出
非 进 展 组 ( 8 7 )进 展 组 以不 稳定 斑 块 为 主 (5 8 )发 生 率 也 远 高 于 非 进 展 组 (5 9 ) 在 进 展 组 中 , 5 . , 8 . , 2 . ; 同侧 颈 动 脉 不 稳 定 粥 样斑 块 合 并 重 度 颈 动 脉 狭 窄 中 多 发 病 灶 发 生 率 为 8 . ( W I 像 ) 进 展 组 、 进 展 组 与 对 照 组 血 浆 同型 半 胱 氨 酸 分别 为 07 D 成 ; 非 ( 94 5 1 mo/ ( 3 7 . )t lL (, 士 1 7 m lL, 间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1 . 士 . )“ lL、1 . ±4 1  ̄ / 8 3 . ) ̄ o/ 3组 mo P<O 0 ) . 5 。结 论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Rea in h p b t e h tblt fc r td a tr lq ea d p o rsiec r b a n a cin Y n Y h a lto s i ewe n t esa ii o a o i re y pa u n r g esv ee r lif r t a a ,B i y o
影响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
块、 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 并对 以上因素做 出针对性
搏等症 的主要原 因 。有研究 表 明, 在高血 压 、 高 血脂 、
高血糖人群 中 , 老年人 发病率 高于年 轻人 。所 以有 专家提醒 , 男性 在 5 0岁 以后 , 女性在 绝经期 后应该 到
1 . 2 . 1 动脉超声检 查
仪器使用飞利浦公 司 I E 3 3型
彩色多普 勒超 声 显 像仪 , 探 头 频率 7 . 5~1 0 . 0 MH z 。 常规检查颈总动脉 、 颈 内动脉 、 颈外动 脉。检测 指标 : ( 1 ) 血管 内径 、 颈动 脉 内中膜 厚度 ( I M T ) ; ( 2 ) 附壁 斑 块的部位 、 大小 、 形态 、 数量 、 回声特点及彩色血 流信号 有无充盈缺损 , 测量血管狭窄率。颈动脉 斑块标准 : 颈 动脉 I MT为 管腔 内膜界 面与 中层外膜 界 面之 间的距
1 . 2 方 法
脑血管 , 是老年人 的常见 疾病 。重度 的动 脉硬化 会 使大脑血液供应减少 , 出现头晕 、 头痛和记忆力减退 等
症状 , 如果这时活 动颈部 , 很 可能加 重脑缺 血 , 从而 使 脑部缺血症状更加严重 , 甚至发 生缺血性 脑卒 中 , 是
造成 脑出血 、 脑 血栓 、 心肌 梗死 、 心 绞痛 、 心力衰 竭、 早
・
2 5 1 4・
广 东医学
2 0 1 3年 8月 第 3 4卷第 1 6期 G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A u g .2 0 1 3, V o 1 .3 4 ,N o .1 6
影 响颈 动 脉 硬化 及 斑 块形 成 的相 关 因素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在颈动脉斑块患者中,HRMR-VWI 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及讨论,以期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之一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分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HRMR-VWI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成分,为研究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HRMR-VWI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记录。
同时,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基本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1.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我们根据HRMR-VWI图像,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斑块。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斑块的稳定性、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大小等特征。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我们统计了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时间、部位及严重程度。
3.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四、结果1.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在所有患者中,软斑块占比最高,其次为混合斑块和硬斑块。
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的斑块稳定性较差。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在研究期间,共有XX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
其中,软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高,硬斑块患者相对较低。
纤维帽薄、脂质核心大的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进展
生血管形成 , 从而可 以评价斑块易损性 。F is i 首先报 e tn ne 道了用超声 造影显示 颈动脉硬化斑块 内的新生血管 , 他们在 用超声造影检查 颈动脉时在 部分患者 中发现 了增生 的动脉 外膜的滋养血管及斑块内的新 生血管 , 从而使超声造影成 为
外周 A S的严 重 程 度 相一 致 。h— R s P的 升 高 对 于 A C S的预 测 有很 大 价 值 J 。 L L是 重 要 的 内皮 损 伤 因 素 , 被 巨噬 细 胞 摄 取 形 成 泡 D 可 沫 细 胞 , 且 氧 化修 饰 后 的 L L即 oL L除 可 损 伤 内 皮 细 胞 而 D xD
据 回声 强 度决 定 斑 块 的性 质 , 认 为 是诊 断斑 块 稳 定性 的 “ 被 金
作 者 单位 :00 0 首 都 医科 大学 附属 北 京 天 坛 医 院 超声 科 10 5
标 准” 。传统 IU V S检测斑块破裂 的敏感 度仅为 3 % 7
, 而
通 讯作者 : 文, ma :e e 18 ou cr 何 E i hw n6 @sh .o l n
、
易损性斑块 的病理特点
A 是一种炎症反应 , S 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 、 水化合物 碳
和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 , 滑 肌细胞增 生及胶原 纤维增 多 , 平
伴有坏死及钙化等多种病理变化过程 , 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
的疾 病 。 易损 斑块 , 即不 稳 定 斑 块 , 指 易 发 生 破 裂 , 生 血 是 产 栓并快速进展为致病 的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易损斑 块主要
绿 相 间 。虽 然 超 声 弹 性 成 像 技 术 可 反 映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软 硬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分型:粥样板脂质沉积和斑块合并狭窄,监测患者的内膜和中层厚度、最大流速、阻力指数等,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并总结其危险因素。
结果: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颈动脉硬化随着斑块的形成而逐渐加重,且管腔狭窄,阻力指数增加,流速加快。
结论: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能够预测和筛检老年患者的脑血管疾病。
标签: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58-02颈动脉斑块常会导致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脑血栓,而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病症的病理基础,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到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十分重要。
随着医疗结束的逐渐进步和超声检查技术的日臻成熟,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患者25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68.23±2.63)岁;其中45例患者具有高血壓症病史,病程7.2-30年,平均(12.14±1.08)年,其中35例高血压患者合并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疾病,13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1.2方法选择迈瑞M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临床检查,探头频率为7.5Mz[1]。
取患者仰卧位,头稍侧,检查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将颈动脉和分叉厚壁的内-种膜后度进行统一测量后,避开斑块部位,测量其厚处和颈动脉的其实部位;最大流速;阻力指数;斑块(大小、形态、回声);采用标准公式[2]计算官腔直径狭窄的百分比。
颈动脉超声检查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1848氧血症、高碳酸血症、c反应蛋白异常的比较,结果显示,H bA,。
>7%组白细胞异常、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C R P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 bA,。
4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病原分布情况血糖控制达标组痰培养阳性结果9例,阳性率50%,合并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例,占33.33%。
血糖不达标组痰培养阳性结果22例,阳性率57.98%,合并两种以上细菌感染1l例,占50%。
总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2。
2.3H bA。
47.O%组与H bA,。
>7%组进行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转归的比较H bA,。
>7%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人数均较H bA。
≤7.0%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l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阳性率比较[n(%)】T abl e1C om par i s on o f s om e i nd exes bet w een t w o gr o ups表2糖尿病肺部感染痰培养药敏结果分析T abl e2D i abetes drug susc ept i bi l i t y re sul t s of pul m onar y i nfe c t i on of spu r um c u l t u r e表3两组抗生索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转归比较T abl e3C om par i s on of s om e i nd exes be t w ee l l t w o gr o ups3讨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而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在糖尿病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
据报导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约为32.7%一90.5%,肺部感染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45%,其病死率可达41%u1,本研究与此基本相符,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捧1。
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费世早;陈观保;庞洪波;葛艺东【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血管中内膜厚度,并检测血脂、血小板、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观察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有所缩小,且中内膜厚度变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CRP、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与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小板的水平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能稳定、逆转斑块.%Objective:To examine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carotid plague formation and its sizes and the outcomes of medication. Methods: We performe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all patients for detecting carotid plague condition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examined the blood fat, platelets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for changes of theae levels after medication of atorvastatin. Results: After atorvastatin therapy, the carotid plague was reduced and IMT became thinner(P<0.05). The levels of CRP,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and platele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pre-and post-medic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P<0.01). Conclusion: Carotid plague formation and its diameter appears associated with levels of CHF, LDL, HDL and platelets. Atorvastatin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 plague and even produce reverse effects.【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2【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内膜厚度;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阿托伐他汀【作者】费世早;陈观保;庞洪波;葛艺东【作者单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颈动脉斑块营养干预的文章
颈动脉斑块营养干预的文章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营养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治疗,营养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从营养干预的角度探讨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治疗。
一、颈动脉斑块的营养干预1.低脂饮食脂肪是颈动脉斑块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低脂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措施之一。
低脂饮食的原则是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具体来说,应该减少肉类、奶油、黄油、蛋黄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鱼类、豆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的摄入。
2.高纤维饮食高纤维饮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高纤维饮食的原则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此外,高纤维饮食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3.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多种维生素对于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都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维生素C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少斑块的形成;维生素E可以抗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斑块的形成;维生素B6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减少斑块的形成。
因此,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
4.适量饮酒适量饮酒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斑块的形成。
但是,过量饮酒会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加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因此,适量饮酒是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
二、颈动脉斑块的营养治疗1.鱼油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此外,鱼油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的破裂和出血。
因此,鱼油是颈动脉斑块的营养治疗之一。
2.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的破裂和出血。
因此,大豆异黄酮是颈动脉斑块的营养治疗之一。
老年人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520203962021402[摘要]目的探讨≥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疗养的684例老年人。
所有入选者随访前后行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随访2年后最大斑块面积较基线测量>10mm 2为斑块面积进展截点,分为斑块进展组(167例)及斑块未进展组(517例)。
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C 反应蛋白、尿酸、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他汀用药史。
比较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以斑块面积进展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的影响因素。
结果颈动脉斑块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r =0.239,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他汀治疗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 =0.456,P <0.01)。
年龄(OR =1.030,P <0.05)、高血压病史(OR =1.563,P <0.05)、糖化血红蛋白(OR =1.353,P <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 =1.565,P <0.01)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是≥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危险因素,他汀治疗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斑块面积影响因素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in the elderly WU Du,ZHU Minglei,LUO Le,JIANGShan,ZHANG Rui,CHEN Lehui.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Hangzhou Wuyunshan Hospital,Hangzhou 310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U Minglei,E-mai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plaque inelderly ≥65years of age.MethodsIt wa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From March 2017to October 2019,684elderly patientsin WuyunshanhospitalHangzhou were enrolled.The baseline area of the largest carotid plaque of each patient was measured with vascular ultrasound,compared with the area after two-year follow-up by the same methods.An increased of 10mm2was defined as cut-off point,through which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laque progressive group(>10mm 2,167cases)and the non-progressive group(≤10mm 2,517cases).Basic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general information,past medical history,labresults (body mass index,blood pressure,lipid profile,fasting glucose level,HbA 1c,complete blood count,C-reactive protein,uric acid,serum creatinine,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history of statin medication.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increaseof plaque area was take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and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in the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taken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plaque.ResultsThe carotid plaque area increased withage (r =0.239,P <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tatin medication was an independent protective factor for carotid plaque progression(OR =0.456,P <0.01).However,age(OR =1.030,P <0.05),history of hypertension(OR =1.563,P <0.05),HbA 1c (OR =1.353,P <0.05),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OR =1.565,P <0.0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arotid plaque progression.ConclusionAge,history of hypertension,NLR and HbA 1c,are risk factorsfor carotid plaque prog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65,and statin may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carotid plaque.老年人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吴都朱鸣雷骆乐姜珊张锐陈乐辉DOI :10.12124/j.issn.2095-3933.2021.2.2020-4081基金项目: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一般项目(20201203B196)作者单位:310008杭州市五云山医院(杭州市健康促进研究院)内科(吴都、骆乐、张锐、陈乐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朱鸣雷、姜珊)通信作者:朱鸣雷,E-mail :166··5 2020396 2021402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种与机体免疫相关脂质驱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2024年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特征,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的相关性。
通过对一系列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斑块的性质和形态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介绍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颈动脉斑块的特征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为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一定数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群,对他们的颈动脉进行了HRMR-VWI检查。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参与者的颈动脉进行扫描,获取斑块的相关数据。
包括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性质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三、颈动脉斑块的HRMR-VWI特征1. 斑块位置与大小HRMR-VWI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和大小。
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多位于血管弯曲、分叉等处,且斑块体积较大。
这些位置和大小的斑块更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2. 斑块形态与性质HRMR-VWI还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
研究表明,不稳定的斑块(如溃疡性、出血性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不稳定的斑块容易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探讨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探讨近年来,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威胁他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本文将重点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由蛋氨酸经酶催化作用在体内合成。
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通过甲基转移产生甲硫胺(methionine)或转化为半胱氨酸。
当体内同型半胱氨酸降解代谢途径异常或酶活性受损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升高。
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促进动脉硬化。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被认为是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呈正相关关系。
同样,一些动物实验研究也支持了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导致内皮功能损害,使血管壁易于发生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血清脂质代谢,导致血液脂质异常积累,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氧化应激反应、凝血系统活性等多种机制的紊乱有关,这些因素也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常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服用降同型半胱氨酸药物,如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原因的研究进展
在 , 剂 量依 赖性 。高 He 血 症 导 致 颈 动 脉 硬 化 的 机 制 可 能 呈 y
化 因素 。关 于 其 形 成 原 因 的 研 究 , 目前 认 为 与 以下 因 素 有
关: 1 形成 机 制为 理 化 因素
为[ ① 促使氧 自由基和过氧化氢 生成 , 8 1 : 损伤血管 内皮细胞 ;
叶 酸 还 原 酶 ( tye eerh dooae rd cae MT R) Meh ln tt y rflt e u ts , HF 的 a
11 与 年 龄 、 别 、 烟 、 传 因 素 、 胖 及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性 吸 遗 肥
有 关 颈 动 脉 内一 中膜 的 厚 度 和 年 龄 是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实 用 医药 杂 志 2 o O 9年 0 2月第 2 6卷 第 O 2期 P a d& P ar. o 2 . 0 — 2 N . rcJMe h r V l 62 9 0 o 2 n o 0
・
6 - 7
综述 与 讲座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原 因的研究进展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 、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措施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破裂和脱落、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均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各种手段早期发现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正常内膜→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结构,定义为局部浸润动脉管腔 0.5 mm 以上或局灶性内膜内侧增厚大于周围区域 50%,或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大于1.5mm。
因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最易被累及,临床上常通过测量 IMT 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1.0 mm 为正常;IMT 在1.0~1.5mm 为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IMT>1.5mm 为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多种学说,目前主流学说是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学说。
动脉硬化早期,在各类危险因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刺激下,大量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不断摄取 oxLDL 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大量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聚集形成脂纹,随着病程进展,脂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并在斑块表面出现胶原纤维的沉积,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纤维帽。
纤维帽下的泡沫细胞、胆固醇、细胞外脂质等成分,构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斑块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
后者主要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而传统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稳定性心绞痛和慢性肾病。
《2024年改良FSRP与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瓣钙化关系的研究》范文
《改良FSRP与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瓣钙化关系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钙化是常见的血管疾病表现。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改良频率谱共振技术(FSRP)与颈动脉斑块、主动脉瓣钙化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FSRP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FSRP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近年来,改良后的FSRP技术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研究显示,改良FSRP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评估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钙化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FSRP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钙化进行诊断,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对比改良FSRP技术与传统诊断方法的结果,评估改良FSRP 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和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四、结果与讨论1. 颈动脉斑块与改良FSRP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改良FSRP技术能够准确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与传统的超声诊断方法相比,改良FSRP技术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此外,改良FSRP技术还能评估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改良FSRP 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主动脉瓣钙化与改良FSRP的关系研究发现,改良FSRP技术能够准确评估主动脉瓣钙化的程度和范围。
与传统的X线检查相比,改良FSRP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
主动脉瓣钙化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糖等因素导致瓣膜组织损伤和钙质沉积所致。
改良FSRP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更详细的瓣膜结构信息,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对高危病患开展早期干预,防治血管并发疾病。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组,其中,有颈动脉斑块的组为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的组为对照组,对两组开展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检测,并随之探讨上述因素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的整体年龄较对照组大,观察组中,有糖尿病史、脂肪肝、高血压史的患者,越容易患颈动脉斑块;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病患,出现颈动脉斑块较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颈动脉斑块与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既往病史及生活习惯与老年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相关,干预该类病患的脂肪肝、血压、血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地减少其预期的血管并发疾病。
标签: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
在临床上通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检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来明确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如今,普遍认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正常数值<1.0mm,中层厚度若在1.0~1.3mm之间,则表明内膜变厚,1.3~1.5mm之间为颈动脉斑块产生,中层厚度>1.4mm便是颈动脉狭窄。
若体检报告中提示颈动脉斑块产生或者内膜厚度的增加,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已产生。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会加速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周围血管病症[1]。
基于此,及时明确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调整,是防范该疾病的关键。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根据体检的一系列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状况,探究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参加体检的老年职工1400例,其中,男性820例,女性580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8.2±
2.4)岁,随机地将全体职工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将有颈动脉斑块症状的职工纳入到观察组,本组800例,男性480例,女性320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1.2±2.3)岁,有糖尿病史393例,脂肪肝病史131例,高血压病史523例,有吸烟习惯的职工435例,喝酒习惯的职工300例;将无颈动脉斑块的职工纳入到对照组,本组600例,男性340例,女性260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8.2±2.9)岁,有糖尿病史359例,脂肪肝病史93例,高血壓病史290例,有吸烟习惯的职工252例,喝酒习惯的职工157例[2]。
两组职工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全部职工糖尿病的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加以测定,其余运用免疫法予以测定;选用美国产飞利浦(iU22)智能化彩超诊断系统,依照检查结果判定是否存在脂肪肝、颈动脉斑块;对高血压的检测运用日本产日立7170A
全自动生成分析仪器。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颈动脉IMT的发生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全部指标均为正态分布,运用(x±s)表示,组间的对比运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职工体检检测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左、右两端颈动脉IMT的人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据一般资料显示,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职工,观察组人数多于对照组。
2.2相关性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年龄、高血压病史、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左、右颈动脉IMT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与性别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采用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IMT已被广泛地运用在临床领域,颈动脉IMT的变厚表明已诱发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
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相关性好、无侵入性、成本低廉等优势特征[4]。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年龄比对照组高3.8岁,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的出现率便会随之提升。
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史与颈动脉斑块的出现相关,对于血糖维持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并未显著降低。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及所产生的高血压、血脂高等并发疾病同样是导致心血管病情严重的危险要素。
研究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产生同脂肪肝具有相关性,内脏性肥胖、胰岛素的有效抵抗及脂肪肝的状态下所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依然是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中心环节,并会加速其发作。
本次结果还证实,观察组中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职工,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年龄、既往病史及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与性别等因素无关。
需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临床干预和治疗,减少血管并发疾病,维护身体机能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余寿芬,李焰生.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13(04):178-182.
[2]吕芳,马维青,司玮,等.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
制,2012,12(02):192-193.
[3]费世早,陈观保,庞洪波,等.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20(02):116-119.
[4]马立宇,邹菱.影响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J].广东医学,2013,23(16):2514-2516.
[5]朱雄超,柳扬,郑旭宁,等.颈动脉斑块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相关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8(01):58-60.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