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合集下载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代福利”思想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 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 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 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 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 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 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 人开展合作。
新剑桥学派



二战后流行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的两个分支之一, 以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出发点解决社会 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代 表人物:罗宾逊等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新自由主义




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派别 兴起于20世纪60-70 年代,兴盛于80年代 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强调国民个人的自 助精神,并认为每个国民都需要确立自我保障意识, 家庭也要对其成员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社会保 障制度的改革就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动 政府削减社会保障事业并将其转归民间组织来管理和 经营;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并由补充保险等其他手段来 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和投资越来越向私营部门 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第五章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第五章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背景: 世纪初 德国属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世纪初, 背景:19世纪初,德国属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为 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 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保护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 生,以对抗英法等发达国家推行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 政策。 政策。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认识
1.概述 概述 代表人物:施穆勒、 代表人物: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 认识: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是公务机关。 认识:国家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是公务机关。在进步 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 的文明社会中,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 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 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理应有国 家实现。 家实现。 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 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 来调整劳资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 来调整劳资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 救济法等, 救济法等,这些主张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 据。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庇古的认识 庇古的认识 ①以边际效应价值论为基础,将福利分为两类: 以边际效应价值论为基础,将福利分为两类: 广义的福利——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产生的满足,涉及到 广义的福利 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产生的满足, 包括对财产的占有产生的满足 “自由”、“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 自由” 家庭幸福” 精神愉快” 友谊” “正义”等内容,但这些是难以计算的。 正义”等内容,但这些是难以计算的。 狭义的福利——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学所 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狭义的福利 经济福利 要研究的就是这部分福利。 要研究的就是这部分福利。这部分福利虽然只是总福利的 一部分,但却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部分,但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社会状况。 社会状况。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

社会保障学--重点笔记

社会保障学1.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补充保障3.社会保障的特点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保障性公平性4.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5.支撑这种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大。

二是高度发达的经济。

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是支撑“三高”政策的根本。

三是高素质的国民。

当然,北欧能够实行“三高”政策,还有一些其他条件。

如长期没有战争,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国防开支少等,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财富积累。

北欧能实行“三高”政策,高税负支付高福利,高福利培育高素质,高素质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还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政府官员的廉洁;(法制健全完善)二是医疗教育体制的优良高效,能把税负资源有效的使用。

6.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体系:在城市,建立起以国家保险为主体、以单位福利为补充的制度;在农村,则建立起以社会救济为主体、以集体福利为补充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B、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C、农村社队集体保障D、社会救济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7.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第一,高度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统包统配,不单是劳动保险,还包括公费住房、免费教育。

✧第二,平均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三,以单位身份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

单位制是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典型特征。

✧第四,城乡二元结构化的制度设计。

1956 年以后,中国开始限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居民自由流动,出台了户籍制度,对于城乡两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严格的户籍身份管理。

8.对改革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工劳保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对所采取的试行部
第三阶段(1998-2000年),社会保障逐渐成为我国一
分医药费与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给予肯定。1984年 保障制度建设(21世纪以来)
10月20日,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 第一阶段(2000-2009年)。21世纪前十年,相继出台
发 展 阶 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英国的《贝弗里 奇报告》的提出与被采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保障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贝弗里奇报告》的提出与被采纳,对于 战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发挥了极 其重要的作用,使社会保障待遇首先被作 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以确立,较为完 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轮廓得到 开创性的界定,它不仅为英国战后重建社 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决策的基础,而且也成 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发展与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模式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保障制度 日趋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成 熟 阶 段
改革调整阶段
调整内容
(1)修订社会保障规章制度,削减社会保障总支出。 (2)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份 (4)调整保障项目收支结构,注重个人和企业负担,减轻政府压力 (5)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国家、企业、个人多方 参与的综合体系
1957年,三大改造任务完成,国家转入有计划的社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51年2月26日,
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1962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
政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
《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等法规。
例》,具体规定了职工在疾病、伤残、死亡、生育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庇古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第二,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第三,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1)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 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 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3)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一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二 信息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三 “第三条道路”及其政策主张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 (一)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负所得 税方案。
• (二)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非再分配 性、非强制性和非政府性。
• (三)供给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加重贫 困,造成自愿失业。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三)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主张国家干预,但它又有别于 社会主义的国家统制。社会市场经济所要的是国家有限干 预下的自由竞争,通过国家的积极、适当、有效的干预来 维持正常的竞争秩序,以自由竞争来实现全民的繁荣富裕。
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
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
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
补充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30~70年代)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国家干预论的影响, 一方面,自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福利法》 之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先后建立起社 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全球化。 另一方面,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含新福利经 济学、凯恩斯主义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思 想。

《社会保障》第2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第2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四)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或者说社会共同责任思想,在
社会保障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内涵 为:社会保障在自助的前提下,强调社会共同 连带责任。用通俗语言表述,可以称之为“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就其产生的根源 来说,除了高尚的“利他”动机外,也有自己 遭遇困难时希望他人给予帮助的“利己”动机。 这种社会连带思想,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中 随处可见。
“赈济”,即是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 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 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
“养恤”是指灾后有国家政府安置灾民 的一种制度。一般包括提供栖身场所和 施给粥食,发放寒衣、医药等内容。
“蠲缓”是一种国家减免灾民赋税的一 种政策。即灾害发生后,国家为了让百 姓尽快恢复生产,所采取的对灾区农民 免征徭役的政策。
.
第2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学说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19世纪末,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 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社会改良 思潮兴起,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一些学者主张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 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现存 统治。
(1) 大同社会在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 贤任能。
(2) 在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共 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
(3) 在生产上则是人人尽力劳动,所有的 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
大同理想的社会保障内容如此之丰富和翔实, 恰好说明了人类一直将人人有保障的社会作为 理想在苦苦追求着。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1、宗教思想。西方的宗教都主张慈爱、向善,又被 称为慈善之母。许多宗教团体还直接设立了一些慈 善机构,从事慈善事业。这些思想和实践表达了平 等、博爱、互助的精神,为后来的社会保障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空想社会主义论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学、社会学、 政治学。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经济学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理论与 实践、甚至社会保障的各种具体措施都会产生 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 障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
• (1)旧派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的主观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任何物品带给人的 效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国家应该积极进行干预,调节生产 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以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 (2)新派福利经济学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 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纳、萨谬尔森等人所倡导。
1、概念: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寻求社会经济福利、增 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6
2、内容: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效 率、如何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进行 集体选择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福利等等。 3、学派:一般分为旧派福利经济学和新派福利经济学两个派 别。
12
(一)自由意志论
自由意志论者提倡给予市场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政府则应严 格控制,他们认为政府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财富的分配模式, 必然会越来越向极权主义体制靠近,这样的政体不可能使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
(二)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首先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比其它体制更为有效 的运行体制,它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自 然权利的主要目的就是社会公正,而政府是弥补市场不足、维 护社会公正的首要力量。自由主义者支持福利国家的制度。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1〕功利主义学说与思想早期的资产阶级福利思想产生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之中。

他认为,追求幸福或福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而所谓的福利就是功利。

“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给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害或不幸;如果利益有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在边沁看来,无论是个人、共同体还是国家,只要他们的活动“倾向于增大个人快乐的总和〞,或者“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就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测量对错的尺度。

’判断政策的好坏只能依据他们是增加共同体的快乐还是减少这种快乐的倾向来定。

〞可见,功利原则不仅是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也是立法上的优劣标准。

社会成员只能在整体的利益中获得自己的福利。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坚持并发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首先,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

不过,作为幸福的标准,不是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的幸福,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关心他人幸福,改善人类,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快乐的源泉。

其次,约翰·穆勒认为,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

国家应采取*些干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把不容无视的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限制遗产继承,开展合作社,增加对全民的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国家的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平安,而不是干预经济。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 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此消彼长—— 历史分析
可编辑ppt
6
• 福利经济学思想
– 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旧福利经济学
• 边沁的功利主义:个人的理性活动是寻求快乐避免痛 苦,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可以实
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 庇古《福利经济学》,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 穷人会使满足增大”——旧福利经济学
–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古希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 财产公有,分工协作、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 中世纪后期
– 莫尔《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 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 财产公有,分配公平、按需分配,团结互助
– 康帕内拉《太阳城》 • 政治民主、贫富差别消失、按需分配、无阶级差别
– 中国近代大同思想
• 康有为《大同书》
– 建养老院、兴办教育福利、医疗福利
•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 天下为公 – 兴办公立教育、保障充分就业、实行全民公费医疗
可编辑ppt
3
• 国家干预主义
–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 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 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
– 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 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并宣布实行“新政”, 从多方面推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国家干预主义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 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较好的发展。
可编辑ppt
4
• 自由主义
– 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 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希望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越少 越好,主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应该由个人自由的选择, 也就是市场的力量。小政府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都 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式。如弗里德曼自由主义、洛克 的“看不见的手”理论都主张国家作为守夜人而存在。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世界)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 庇古认为,为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增加经济福利,就 必须解决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如何配置的问题 。如果这种配置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各生产部门生产 出来的国民收入也就能达到最大的数量。
• 这里的最适宜的程度是指,要使生产者个人从他所生 产的产品中获得的利益恰恰等于整个社会从这种产品 中获得的利益。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往往是 不相等的,这就要求国家通过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手段 进行合理调节,使两者相等。政府通过这种调节作用 ,增加国民收入的数量,从而增加经济福利。
• 在工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中得到体现。工 党为拉选票,将社会保障作为竞选纲领之一。
• 是贝弗里奇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 影响英国社会保障政策长达30多年时间。
(二)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后得 到很大发展的学说。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达维 逊(Davd Davidson)、古斯塔夫·卡塞尔( Gustau Cassel)、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伊里克·林达尔(ErikLindahl)、 阿萨·林德伯克(Assar Lindbeck)等。主要观 点及主张:
•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 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
•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在批判和吸 收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 济学,即就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实践影响 • 英国作为福利国家,是福利经济理论在现实经 济领域的重要实践。
• 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建立 。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一、国家干预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新历史学派
• 新历史学派,又叫讲坛社会主义,是德国19世纪70年代开 始流行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 • 新历史学派极力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 预经济生活。 •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一批经济学教授瓦格勒、施穆勒、桑特 巴、布伦坦诺等,在大学讲坛上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可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 下逐步实行社会主义。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雇佣劳动双方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2、非雇佣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国民保险费 3、按利润水平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4、非就业人员自愿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四)国民保险费的征收方式
• • • •
1、自我雇佣者和非从业人员的固定数额缴费直接交给社会保
障部门
2、自我雇佣者的利润缴费由税务部门征收; 3、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有税务部门代收; 4、雇员缴费由雇主支付工资时代扣代缴。
• 5、英国高龄老人福利——即非缴费性养老金待遇。
• 6、英国军人福利——伤残军人抚恤金(年金);军人遗属抚恤 金(每周支付);死亡军人遗孤和父母抚恤金。 • 7、英国社会服务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真有 特殊困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重要针对失 去工作能力者、精神病患者、儿童、老年人和有困难的家庭。
(八)因病、生育、工伤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待遇
• 在英国国民保险提供收入支持,由国民保健服务承担医疗方面的
需求。
• 疾病保险待遇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是病假工资;
• 二是从国民保险中得到的疾病收入补贴。
• ◇ 生育保险待遇
• 1、生育津贴,从1982年开始,享受生育待遇的资格条件不再限
于国民保险的受保人,任何产妇都可享受,从而成为受益人数最
• 2、由定额养老金制度到结构性养老金制度; • 3、由结构性养老金到基本制度与补充制度的结合。
• 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 • 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主办的、实行现收现付,
是强制性缴费制度,由国家、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 第二支柱——职业年金(工薪年金),由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 个人年金帐户构成,由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 督。 •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个人自愿性的商业养老保 险。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套公共福利体系,旨在保障社会公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扶助和保护。

这套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共福利项目来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变迁使失业率上升、工作环境恶化,导致大量工人生活困难。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分摊的讨论。

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家,如托马斯·潘恩和威廉·布莱克等,认为政府应该为公众福利负责,并提倡社会和谐与平等。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真正开始形成要归功于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之后。

二战后,欧洲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包括瑞典和英国,开始逐渐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些福利制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等福利项目,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总体而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和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强调社会平等和公正,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程度的福利。

这意味着通过福利制度,政府将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扶助弱势群体,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社会责任。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即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整个社会福祉的责任。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收取公民的税款,然后用于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养老金等福利项目。

这种社会责任的理念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减少社会不平等。

再次,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主张福利制度应该普惠于全体公民,并且能够持续为公众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福利项目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同时还应该具备经济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提供福利服务,不致耗尽国家财政。

最后,个人责任和自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重要的社会保险法律。

(1)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 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二)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2)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3)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 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而且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 (4)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5)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 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30~70年代)
• 一、新福利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 二、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及政策主张 •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新福利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一)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勒讷(A.A.Lerner)、卡尔多 (Kaldor)、希克斯(Hicks)、伯格森(A.Bergson)、 萨缪尔森(Samuelson) 1.“帕累托最适度”与“补偿原理” 2.“社会福利函数”论 3.“相对福利”论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四、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主张
• (一)亚当· 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 (二)亚当·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否定社 会救济作用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本章小结
• 从本质上讲,社会福利的理论演变和实践探索主要是围绕 再分配领域的两个问题展开:如何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责任、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前者基本上以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为主线进行讨 论,分别论及古典经济学派、德国新历史学派、新旧福利 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新自由 主义、供给学派、信息经济学、“第三条道路”等体现的 社会福利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主张。 •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两大经济思潮与社会福利的理论演变 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尽然。 • 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福利问题上,任何一个政府既不可 能袖手旁观,又不可能全部介入,政府与市场的适度结合、 公平与效率的合理兼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 (二)信息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弥补商业保险市场缺陷
三、“第三条道路”及其政策主张
• (一)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 (二)当代美国“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
“克林顿经济学”: 克林顿采取的政策措施涉及到社会福利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短期内增加政府开支以缓解失业。 (2)长期内增税减支以削减财政赤字。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 福利思想:社会公平、社会安全
和社会自治
值得注意的 通过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名义工资的 两点: (1)反 提高,以及低而稳定的物价来实现大众 对“公平分配” 福利。 的提法; (2) 反对福利国家 路德维希· 艾哈德 的口号。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受“滞胀”的影 响,新自由主义打着所谓“新古典复兴”的 旗号兴盛起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与 繁荣,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日 益突出,信息经济学随之产生;许多国家的 社会政策开始走向“第三条道路”。
[1] 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199
接上一页
• 斯密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 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但是,斯密反对国家干预 并不是绝对的。他认为对“危害社会的安宁”的自 由,任何政府都要予以“法律的约束”,国家干涉 是必不可少的。主张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 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斯密认为国 家的职能“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 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1];第二“为保护 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到其他人的欺辱与压迫, 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2]; 第三“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3]。
接上一页
• 从斯密的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 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以及对早期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和 政策的深恶痛绝,但他并不反对国 家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和管理,以及 对有害于社会自由的必要干涉。
返回
(二)亚当· 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否定社会救济作用
•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可 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反对政府对经济社会 的任何干预,反对进行收入再分配。在他们看来, 市场分配结果是最合理的,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才 使分配出现不合理现象。因此,他们反对进行社会 救济。 • 英国1601年颁布的旧《济贫法》是世界首次出现国 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与中世纪宗教机构提供 的福利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虽然在教区范围内实 施,宗教机构在其中仍然保持着其传统的影响,国 家没有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也没有直接设立管理机 构,但是,立法统一了各教区的济贫制度,并由国 家督促各教区实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三)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
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市场经济,一方面主张国家干预,但它又有别于 社会主义的国家统制。社会市场经济所要的是国家有限干 预下的自由竞争,通过国家的积极、适当、有效的干预来 维持正常的竞争秩序,以自由竞争来实现全民的繁荣富裕。
二、信息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 (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理论出发点是“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全”。
信息搜寻理论: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 J. Stigler) 提出 柠檬理论与信号理论: 1970年阿克洛夫(G. Akerlof)提出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委托——代理理论:由维克里(W. Vickrey)和莫里斯(J. Mirrlees)创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史的演变
• 第一节 建立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30年代以前)
(20世纪30~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第一节 建立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30年代以前)
一、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主张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
(一)新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1)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 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
(2)国家观,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
职责。

1883年德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并随之颁布实施了一系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1.经济思想渊源 2.“社会福利”思想渊源 3.哲学思想渊源
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把福利分为两 类:即“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
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 看作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 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 (1)国民收入的大小, (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庇古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第二,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第三,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三)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实施社会福利,实现收入均等
(1)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 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 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3)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
第二节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20世纪30~70年代)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国家干预论的影响, 一方面,自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福利法》 之后,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先后建立起社 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全球化。 另一方面,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发展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含新福利经 济学、凯恩斯主义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思 想。
第三节 改革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信息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第三条道路”及其政策主张
一、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 (一)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负所得 税方案。 • (二)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非再分配 性、非强制性和非政府性。 • (三)供给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加重贫 困,造成自愿失业。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
二、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有效需求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主要因素,能否达到充 分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在市场经济现实中,经常存 在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和严重失业的根本原因。 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则 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所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 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第五章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史的演变

• 从经济和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基 本理论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相关 问题,与此关联的是公平和效率问题。 我们按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建 立——发展——改革)来讨论各期思想 家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会看到相关的 理论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 革的实践起着深刻的作用。
①增税计划; ②减支计划; ③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