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1.2.2 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暂时性禁食、禁水,注意胃肠减压。此外,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抗炎,同时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当患者胃肠道减4 h后,如果胃液量低于50 mL/h时,通过胃管给予液体石蜡注入患者胃内,剂量为100 mL,同时夹管2 h。当患者无呕吐、腹胀等临床表现后,给予番泻叶水泡液50 mL,再次夹管2 h。上述治疗一般每天进行3次。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呕吐、腹泻等表现。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无呕吐、腹泻,肛门排便、排气功能正常,肠鸣音恢复;(2)有效:呕吐、腹泻等表现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肛门排便、排气功能逐步正常,肠鸣音较前明显增多;(3)无效:呕吐、腹泻等表现仍然存在,肛门排便、排气不畅,肠鸣音仍然较少。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n=34)27(79.41)6(17.65)1(2.94)33(97.06)*

对照组(n=32)18(56.25)7(21.88)7(21.88)25(78.1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一般疗效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一般疗效情况的比较(x±s) d

组别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n=34) 1.76±0.59* 1.96±0.68* 4.01±1.79*

对照组(n=32) 3.65±1.29 3.88±1.61 8.03±2.67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组的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的比较(x±s) d

组别排水样便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

观察组(n=34) 3.77±1.21* 3.79±0.91*

对照组(n=32) 4.71±1.00 4.60±0.92

*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

目前,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占手术总数的30%左右[7]。当前有研究认为,粘连属于腹膜损伤修复中必然发生的现象,因此,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上,存在较为复杂的方式、方案[8]。现代研究表明,腹膜、浆膜细胞一旦受到刺激,就能够产生纤维素,并且会出现渗出血,这些因素是造成术后粘连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由于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操作与刺激,加上局部的缺血,可以导致新生毛细血管生长旺盛,从而加重腹膜与浆膜面粘连的发生[9]。虽然腹膜粘连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一般较少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只有当粘连情况严重,使得肠道扭转、成团或者因粘连形成内疝,才能够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肠出动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肠内物质运行部分或完全受阻,出现临床粘连性肠梗阻[10-11]。

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最多见的两组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两种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局限性[12-13]。传统的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开腹,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特别是两次手术后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均不容小视。而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偏低,且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忍受较大的痛苦,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14-15]。本院对传统手术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医用透明质酸钠的使用,发现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保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7.06%,较对照组的78.13%明显提高,提示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未出现意外情况,亦说明改进后的手术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2)肠鸣音、排气恢复、症状消失时间:由于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可以迅速逆转粘连性肠梗阻。所以,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排气恢复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于对照组(P<0.05)。(3)症状缓解指标:排水样便、胃液变清亮属于肠梗阻表现缓解时最初见到的表现,由于患者肠道恢复通畅后,肠道内积聚的肠液大量排出,所以大部分患者在梗阻缓解后解水样便,体检时可见胃液明显减少、变清。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排水样便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