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必看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腔肠动物可分为水螅纲(Hydrozoa)、钵水母纲 (Scyphozoa)、珊瑚纲(Anthozoa)等。
形态特征
体型
腔肠动物体型多样,从 微小的水螅体到巨大的
珊瑚礁群体不等。
体壁
消化腔
神经系统
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 两层细胞构成,中间为
胶状物质。
具有一个原始的消化腔, 称为肠腔,与口相通。
03
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 的现象和数据,如动物的形态 结构特征、运动方式等。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形 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异同点。
结合实验数据和相关知识,对 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加 深对两类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06 知识拓展与思考题
相关知识点回顾总结
扁形动物生活习性
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动物体内或体表,以吸取寄主的营养为生。少数自由生活的种类生活 在土壤或水中。
特点分析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属于比较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的身体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器官 系统。腔肠动物的体壁只有两层细胞构成,而扁形动物的体壁则是由三层细胞构成。此外 ,它们的消化系统也比较简单,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消化和吸收。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1. 观察腔肠动物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注意其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 胞。
用解剖针轻轻挑起水螅,观察其口部和触手,注意触手呈环状排列。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2. 观察扁形动物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外部形态,注意其身体扁平,呈两侧对称。
观察涡虫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了解其如何感知外界环境和进行运动。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3. 制作临时装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到三节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其中无脊椎动物约占95%,脊椎动物约占5%。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2、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触细胞大多分布在口和触手),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意义)3、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和胶状物质),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4、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扁形动物1、涡虫背面呈褐色。
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
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感光)2、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3、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4、大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
蛔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营自由生活的.5、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涡虫身材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运动能力较弱较强相同点有口无肛门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感化。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器官发财,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2、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3、若何防备蛔虫病?洗手;其次,要办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环节动物1、蚯蚓的活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共同使身材活动,身材分节可以增强活动的灵动性。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蚯蚓前端到环带一共13节,环带可辨别蚯蚓的前后端,具有生殖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 常见种类:腔肠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水螅。
2. 结构特点:水螅的身体结构由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
内胚层围成的空间被称为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此进入消化腔,而残渣仍经口排出。
刺细胞是其特有的防御和攻击机制,主要分布在触手部位。
3. 主要特征:这类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具有刺细胞,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4. 涡虫特性:涡虫的口位于腹面,内部具有管状的咽。
当咽伸出时,可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生物。
食物在肠道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此类生物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5. 对称性: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也被称为两侧对称,意味着经过其身体仅有一个切面能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6. 生活习性:除了自由生活的涡虫外,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的,生活在人和动物的体内,例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
7. 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口部而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线形动物是一种小型动物,体呈细长状,通常在土壤、淡水和海洋中生活。
常见的线形动物有钩虫、蛔虫等。
1. 形态结构:线形动物的体壁由三层组成,最外层是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中层为肌肉细胞,使身体能灵活运动;内层是细胞膜和消化管。
2. 消化系统:线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和肠道,肠道通常呈管状,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运动方式:线形动物通常通过身体的弯曲和伸展来移动,有些种类还能通过粘附在其他物体上来移动。
4. 繁殖方式:线形动物通常通过分裂或产卵来繁殖后代,有些种类还能通过与其他生物共生来繁殖。
5. 生活环境:线形动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淡水和海洋等。
其中,钩虫和蛔虫等常见于人体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二、环节动物环节动物是一种多细胞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中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除。
12.蚯蚓的运动: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13.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1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等。
15.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六、鸟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
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4、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七、哺乳动物1.哺乳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主要特点:(1)体表被毛(2)胎生哺乳(3)牙齿分化(4)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3.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作为食物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皮毛具有特有的经济价值(4)人类的得力助手(5)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生物八年级(上)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完整版)第1节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知识点
第1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
茂的清洁淡水中)等。
腔肠动物大多生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3.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
4.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捕食,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角处尤其
多。
5.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6.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负扁平,有口无肛门
7.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有:生活在清澈溪流中可自由运动的涡虫,寄生的华枝睾吸虫,
日本血吸虫,绦虫等。
8.日本血吸虫的寄主有-----钉螺(中间寄主)和人
9.生殖方式:卵生
10.与人类关系:利——如:海蛰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不仅
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可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弊——如:我国南方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八年级(上)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常见种类:常见的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二.扁形动物4.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5.涡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经过身体只有一个切面将其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6.除涡虫自由生活外,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7.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8.蛔虫是线形动物。
它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
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9.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绝大多数线形动物是寄生的,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
10.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1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蚯蚓的前端。
12.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13.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蛭、沙蚕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件
B.协助运动
C.感光
D.感知水流
4.关于水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体形为辐射对称 B.刺细胞有攻击、防备作用 C.内胚层细胞具有消化功能 D.有口有肛门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 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花”。然而,它们却 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 的呢?
学习目标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 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
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 ②体表有刺细胞
③有口无肛
二、扁形动物
1.代表生物 独立生活:涡虫
寄生生活:血吸虫、绦虫
2.涡虫的结构:眼点、口、咽、肠
3.扁形动物的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 ②背腹扁平 ③有口无肛
当堂检测
1.如图是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请注明各部分名称:
① __外__胚__层___
②__内_胚__层___ ③__消_化__腔___
④____芽__体___
⑤___触_手____
⑥____口____
当堂检测
2.腔肠动物是一类低等的_多__细胞动物,常见的有_珊_瑚_虫_、 _海_葵__、_水_螅_、__海_蜇_等。
3.水螅刺丝的重要作用是 ( A)
A.射出毒液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讲授新课
一、腔肠动物
现生的腔肠动物约11000种,除少数淡水生活外,其余皆 海产且多数为浅海种类
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1、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学习提纲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单元知识梳理1、腔肠动物:①主要类群: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②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①主要类群: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②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知识重点详解知识点一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和珊瑚虫等;也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代表动物——水螅(1)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水螅生活在缓流而富有水草的河渠中,以水蚤等小动物为食。
它的身体修长,身体几乎透明。
身体的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2)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3)水螅的内部结构观察水螅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到,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拓展水螅的生殖方式水螅的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在营养条件良好、水温适宜时,水螅进行出芽生殖:先在母体的体壁上形成芽体,芽体长大后离开母体,形成独立的新个体。
在食物较少、水温较低时,水螅进行有性生殖:在外胚层上形成卵巢和精巢,一个水螅的精子从精巢中出来,在水中游到另一个水螅的卵巢里,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一个新的水螅。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腔肠动物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群集而成的群体,由于珊瑚虫在进行出芽生殖时,芽体并不脱离母体,就逐渐形成了这种相互连接、共同生活的群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生物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
P8-9图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②体表有角质层。
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1、体形:呈长圆筒形;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P12图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二、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
P15图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鱼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我国的海洋鱼有2000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
P20-22图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
(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
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
P25图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
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鸟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
3、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
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哺乳动物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1、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P38图(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
(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2、关节的组成: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滑夜减少摩擦、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关节囊(牢固)3、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P44图4、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实例: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动作(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6、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完成各种动作,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这样有利于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7、动物的运动方式千差万别:水螅固着在水草上,很少移动身体;蜗牛靠肉质足缓慢爬行;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只能缓慢蠕动;蝗虫有肌肉和外骨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能跳跃和飞行;家鸽与飞行的肌肉发达,有轻而坚固的骨骼,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分成:(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探究: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