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合集下载

幼儿发热处置流程总结

幼儿发热处置流程总结

幼儿发热处置流程总结幼儿发热可真是让家长和老师们特别揪心的事儿呢。

这就跟小火苗在小宝贝身体里乱窜似的,得赶紧想办法把这火苗给降下去。

一、发热判断。

咱得先知道啥是发热呀。

一般来说呢,如果用体温计给宝宝量体温,腋下温度超过37.5℃,那可能就是发热啦。

不过呢,有时候宝宝刚运动完呀,或者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实了,体温也可能会稍微高一点。

这时候呢,就先让宝宝安静一会儿,把厚衣服脱一脱,再量一次,要是还是高,那可就得重视起来喽。

二、初步处理。

要是确定宝宝发热了,先别慌。

第一步就是让宝宝感觉舒服点。

如果宝宝穿得很厚,就给脱几件衣服,别让宝宝捂得跟个小粽子似的。

室内的温度也很重要哦,如果太热了,就把空调温度调合适点,一般22 - 24℃就挺舒服的。

然后呢,给宝宝多喝点水。

水就像消防员一样,可以把宝宝身体里的小火苗浇灭一点。

宝宝要是不爱喝白开水,稍微加点果汁也可以,但别加太多糖哦。

三、体温监测。

接下来呀,就得时刻盯着宝宝的体温啦。

隔个一个小时左右就再量一次体温。

要是体温在38.5℃以下呢,就继续咱们前面的初步处理,让宝宝好好休息,多喝水,陪着宝宝玩一玩,让宝宝放松放松。

不过要是体温超过38.5℃了,这可就比较危险啦,就像小火苗变大了一样。

四、药物处理。

这时候就得考虑给宝宝吃退烧药啦。

但是呢,给宝宝吃药可不能乱喂呀。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来,或者听医生的话。

不同的退烧药有不同的吃法和适用年龄。

像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就是比较常用的退烧药。

给宝宝喂药的时候可费劲啦,宝宝可能会不配合。

这时候呢,就得有点小技巧啦。

可以把药混在一点点果汁或者水里,然后用小勺子或者注射器(去掉针头的哦)慢慢喂给宝宝。

五、就医情况。

要是宝宝吃了退烧药之后,体温还是降不下来,或者宝宝精神特别不好,老是哭个不停,或者还有其他的症状,像咳嗽得很厉害、呼吸急促、身上出疹子啥的,那可别犹豫,赶紧抱着宝宝去医院。

去医院的时候呢,把宝宝之前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体温最高到多少、吃了什么药之类的,都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能更快地给宝宝诊断和治疗啦。

发热幼儿应急处置方案

发热幼儿应急处置方案

发热幼儿应急处置方案背景幼儿园作为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场所,由于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感染,因此传染病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发热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面对发热幼儿,幼儿园需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应急处置方案考虑到发热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幼儿园应急处置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尽早识别并隔离患病儿童,同时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防止疾病感染的扩散。

预防措施1.每日体温检测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儿童的体温和基本情况。

幼儿园护士或专门的工作人员应每日对所有幼儿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5度的幼儿应尽快隔离并向家长报告情况。

2.宣传保健知识幼儿园应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向家长普及常见病症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鼓励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建议家长注意开展家庭卫生保健工作。

3.消毒环境对于常接触幼儿的场所和物品,如幼儿园床铺、玩具、桌椅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应急处置流程1.识别发热儿童如发现幼儿体温高于37.5度,工作人员应将其隔离至安静的房间或儿童医疗室。

幼儿的体温应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2.家长联系和引导工作人员应及时通知幼儿的父母或监护人,向其通报幼儿的情况,并引导家长前往医院就诊。

在家长到达之前,工作人员应尽量安抚幼儿的情绪,并阻止其与其他幼儿接触。

3.给予简单护理如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给予必要的护理。

同时,注意观察幼儿的状况,如有需要及时报警求助。

4.后续处置如患病儿童经过医疗治疗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隔离期观察,以确保疾病已经彻底治愈。

总结发热幼儿是幼儿园应急处置常见场景之一,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保障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通过加强预防和保健措施,为幼儿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切实保护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婴儿发热应急处理预案

婴儿发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保障婴儿健康,提高婴儿发热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发热对婴儿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婴儿发热的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场所。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热症状发现(1)家长或幼儿园教师发现婴儿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7.5℃)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给予婴儿适当的休息和降温。

(2)同时,通知保健医生进行体温复测,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

2. 体温复测(1)保健医生或家长使用体温计对婴儿进行体温复测。

(2)如体温继续升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降温措施(1)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2)如体温过高,可适当使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通知医疗机构(1)如婴儿体温持续升高,精神状态不佳,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通知附近医疗机构。

(2)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婴儿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5. 医疗机构就诊(1)医疗机构接诊后,对婴儿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发热原因。

(2)根据医生建议,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6. 体温恢复正常(1)婴儿体温恢复正常后,家长或监护人应继续关注婴儿的身体状况,确保其健康。

(2)如婴儿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应急预案实施要求1. 家长、幼儿园教师及保健医生应熟悉本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流程。

2. 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发热症状发现后,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婴儿得到及时救治。

4. 各单位应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婴儿发热事件。

五、附则1. 本预案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小学生发热发烧应急预案

小学生发热发烧应急预案

小学生发热发烧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学校对小学生发热发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小学生发热发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应急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由校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卫生保健老师等为成员,负责组织、指挥发热发烧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由班主任、保健老师、后勤人员等组成,负责现场处置、转运、观察等工作。

四、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发热发烧症状(1)学生自我监测:学生在早晨到校前、课间休息时自行监测体温,发现发热(体温≥37.3℃)或发烧症状时,应立即报告班主任。

(2)班主任监测:班主任每天早晨、课间休息时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发现发热发烧症状的学生,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初步处置(1)班主任将发热发烧学生隔离于教室一角,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

(2)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穿戴防护用品,对发热发烧学生进行询问、观察,了解病情。

(3)卫生保健老师对学生进行初步检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 转运(1)如初步判断病情较轻,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将学生转运至校内隔离室观察。

(2)如初步判断病情较重,联系校医或拨打120,将学生转运至医疗机构就诊。

4. 观察与治疗(1)校内隔离室观察: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病情观察,如有必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2)医疗机构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对学生进行治疗。

如确诊为新冠肺炎,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置。

5. 信息上报(1)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将发热发烧学生的情况报告给学生家长。

(2)如有必要,向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报告。

6. 后续处置(1)对发热发烧学生所在班级进行消毒、通风。

(2)加强学生晨午检,密切关注发热发烧学生病情。

(3)组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五、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发热发烧事件的能力。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儿科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发热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感染所导致,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

对于儿童的发热,处理原则如下:1.观察并评估病情:在处理儿科发热时,首先应观察并评估儿童的病情。

这包括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体温、有无其他症状以及热度的高低。

同时,还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免疫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情况。

2.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发热时,儿童的代谢率提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来应对身体的需要。

因此,保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3.护理措施: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如脱掉多余的衣物、让儿童休息、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等。

在低热或中低热的情况下,可以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的方法来帮助退热。

4.应用退热药: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38.5℃,或者有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来控制体温。

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但应按照儿科专家或医生的建议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滥用。

此外,年龄在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宜使用退热药物。

5.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对于儿科发热,如果儿童出现高热、持续性发热、呕吐或腹泻、严重的咳嗽或呼吸困难、昏迷或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治疗。

6.根据原因进行治疗:儿科发热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根据具体的原因,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等。

7.注意预防传染:儿科发热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在处理儿童发热时,要注意预防传染。

如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接触等。

综上所述,儿科发热的处理原则包括观察并评估病情、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护理措施、应用退热药、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根据原因进行治疗以及注意预防传染。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能够尽快康复。

2019年儿童发热的处理.ppt

2019年儿童发热的处理.ppt

24小时内复查要点
如果所有培养阴性: 体温正常,无毒性外表, 继续仔细随访观察 如果血培养阴性:无毒性外表而继续发热,可 以仔细随访观察,考虑再次给头孢曲松 如果血培养阳性:收住院,全套婴儿感染系统 诊治,全疗程静脉抗生素治疗 如果尿培养阳性:如患儿继续发热,收住院, 全套婴儿感染系统诊治,静脉抗生素。如患儿 体温正常,无毒性外表,抗生素院外治疗
儿童发热处理原则
徐志信,医学研究博士,新生儿围产医学专业博
士后,美国儿科医学学会专家考试认证
1982年贵阳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5年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免疫学专业,获 硕士学位。 1986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新生儿专业博士 学位,成为中国新生儿专业鼻祖金汉珍教授 首位博士研究生 198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联合 培养博士学位。 1989年起受聘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任主治 医师。
儿科发热的诊治指南
出生-28天 (新生儿期) 29-90天
B族链球菌 肠道杆菌 李斯特菌 B族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流脑双球菌 肠道杆菌 肺炎链球菌 流脑双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氨卞青 + 庆大霉素 (或头孢噻肟)
氨卞青 + 头孢噻肟
3月-36月
头孢噻肟或头孢 曲松 + 万古霉素
出生-28天(新生儿期)
29-90天婴儿发热
大部分儿童发热是自限性病毒感染或
可明确来源的细菌感染 患儿发热≥39°C 细菌性占 3-11%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70% – 15% 11%
嗜血性流感杆菌
非细菌性(病毒?)占≥
89%
29-90天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热 (≥38°C)的处理
处理:

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2019年儿童发热的规范化处置
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3月龄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血常规、 CRP或PCT)阳性推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新生儿 状态好
细菌性脑膜炎汇总发生 3.9
0.6
率(%)
1-3月 状态不好或实验 室阳性
16.1
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
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 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急性发热儿童(1D)
因为: 1)PCT较CRP和WBC检测费用高 2)CRP和WBC作为常规筛查已能查出部分严重细菌感染患儿 3)除非医生在早期高度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否则不作为早期的常规 筛查。
PCT CRP WBC 中性粒细胞
AUC 0.97(95% CI :0.94-0.99) 0.76 (95% CI: 0.70–0.81) 0.54 (95% CI: 0.47–0.60) 0.67 (95% CI: 0.61–0.72)
体温测量:
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
推荐测量工具:电子体温计 推荐测量部位:腋温(比较准确)
水银体温计 肛温(金标准)
Yalçın SS, 2010,56(1):53-59; Schreiber S,2013, 29(2): 197-199.
体温测量:
新生儿 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2C) 平均差异0.08℃
在检查时应注意发热持续的时间,时间短,可能是假阴 性。
Bressan S,2010, 29(3): 227-232
急性发热儿童外周血WBC(中性粒 细胞)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临床意义
小于3岁的发热儿童 WBC<临界值15X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 计数<临界值10x109/L 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1B)

发热儿童应急处置流程

发热儿童应急处置流程

发热儿童应急处置流程概述这份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发热儿童应急处置流程,以帮助工作人员和家长迅速、有效地处理发热儿童的情况。

以下是应急处置的一般步骤和建议。

请注意,本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进行。

步骤一:观察和评估1. 当发现孩子有发热症状时,首先要观察和评估孩子的整体情况。

2. 检查体温,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孩子的体温。

3. 注视孩子的表情、行为和一般状况,注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步骤二:采取措施1. 如果孩子体温未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为37.5°C),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清水和适量的营养饮食。

- 确保孩子休息充足,避免过度活动。

-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

- 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注意伴随症状的发展。

2.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向孩子提供清凉的水或饮用液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用湿毛巾或海绵轻轻擦拭孩子的身体,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 避免使用冷水浸泡孩子的全身,以免引起寒战。

- 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使用退热药。

步骤三:与医疗人员联系1.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上升或出现严重的症状(如持续呕吐、意识丧失等),请立即与紧急医疗服务联系。

2. 向医疗人员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便他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3. 按照医疗人员的指示和安排,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注意事项- 永远不要给孩子使用处方药物或非法药物,除非得到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

- 避免接触其他弱免疫力人群,如婴儿或老人等。

- 在处理发热儿童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正确的手部卫生惯。

- 定期与儿科医生进行联络,以获取发热儿童处置方面的最新建议。

以上是发热儿童应急处置流程的一般步骤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牢记,具体的应急处理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进行。

【学前教育】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

【学前教育】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

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1️⃣ 初步评估与观察在发现幼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或监护人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

首先,使用电子体温计或传统水银体温计准确测量幼儿的体温,确保读数准确。

一般情况下,幼儿腋下体温超过37.5°C被定义为发热。

同时,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皮肤颜色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腹泻等,这些都能为后续的处置提供重要线索。

2️⃣ 物理降温措施若幼儿体温未超过38.5°C,且精神状态尚佳,可优先考虑采取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使用温水(约32️⃣34°C)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幼儿的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有助于散热。

调整室温:保持室内通风,适当降低室温,避免幼儿穿着过多或盖被过厚,以免阻碍散热。

适量饮水:鼓励幼儿多喝水,以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同时促进体内循环,有助于降温。

3 药物治疗与就医建议药物选择:当幼儿体温持续高于38.5°C,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适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或布洛芬。

务必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剂量给药,避免过量。

就医指征:若幼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就医:体温持续不退或反复升高;精神状态明显变差,如嗜睡、烦躁不安;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皮疹、抽搐等严重症状;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咽喉疼痛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任何家长认为需要专业评估的情况。

就医准备:就医前,家长应准备好幼儿的病历资料、近期体温记录、已使用的药物信息等,以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是一个综合观察、物理降温、适时药物治疗与及时就医的过程。

家长应保持冷静,科学应对,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或不必要的药物,以免对幼儿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同时,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发热等常见疾病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

【学前教育】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

发热幼儿的处置流程1️⃣ 初步评估与紧急措施面对发热的幼儿,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

这包括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测量体温(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确保读数准确)、检查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若幼儿体温高于38.5°C,或虽然体温未达此标准但精神状态明显不佳,应立即采取紧急降温措施,如解开衣物散热、使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酒精,以防过敏或中毒)等,并准备就医。

2️⃣ 家庭护理与物理降温在等待就医或医生建议居家观察期间,家长需密切关注幼儿状况,实施有效的家庭护理措施。

这包括:保持室内通风:确保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以防幼儿着凉。

适量补充水分:鼓励幼儿多喝水或稀释果汁,以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

物理降温:继续采用温水擦浴或冷敷额头、颈部大动脉处的方法,帮助降低体温。

注意,冷敷时应使用柔软的布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加重肠胃负担。

3 就医指导与后续护理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持续高热不退,超过24小时。

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

出现惊厥、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呕吐频繁等症状。

就医时,家长应详细向医生描述幼儿的发热过程、已采取的降温措施及效果、伴随症状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医生可能会开具退烧药物,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在幼儿病情稳定后,家长仍需继续观察其体温变化,注意保暖与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进行复查,确保幼儿完全康复。

总之,面对发热的幼儿,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流程,既要迅速响应,又要细心护理,确保幼儿能够安全、有效地度过发热期,恢复健康。

小学发热病人处置方案

小学发热病人处置方案

小学发热病人处置方案
背景
小学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易感染疾病,其中包括发热病。

对于小学发热病人,学校需要有相应的处置方案,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处置方案
发现病人
学校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于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病情评估
发现病人后,应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1.确认发热情况,测量体温并记录;
2.了解病人症状,如头痛、咳嗽、流鼻涕等;
3.询问病人旅游史、接触史,了解其是否接触过可能感染疾病的人或场
所。

隔离病人
发现病人后,应立即隔离病人,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
1.将病人带到特定的隔离区域,要与其他学生的活动区域分开;
2.保持隔离区域的通风;
3.爱护病人,特别注意照顾病人的心理需求,减轻病人的紧张感。

通知家长
发现病人后,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告知家长病人的症状和处理措施。

此外,学校还要向家长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建议如何防止疾病传播。

处理场所
病人离开后,需要对进行过处置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结论
针对小学发热病人,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病人发现、病情评估、隔离病人、通知家长和处理场所等措施,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儿童发热怎么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怎么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怎么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热就需要及时处理。

那么,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家长要及时测量孩子的体温。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红外线额温枪来测量孩子的体温。

通常,正常的体温在36.5℃到37.2℃之间。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7.2℃,就属于发热了。

其次,要让孩子休息。

发热时,孩子的身体需要休息来应对疾病。

家长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降低体温。

另外,可以给孩子擦身。

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手臂和小腿,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冰水或者酒精来擦拭孩子的身体,这样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刺激。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升高,家长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

但是在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药物。

此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孩子的其他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呕吐、
腹泻、嗜睡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

总的来说,当孩子发热时,家长首先要冷静,然后及时测量体温,让孩子休息,适当擦身,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留意其他症状。

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发热问题,保护好
孩子的健康。

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婴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婴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婴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婴幼儿发热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
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婴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首先,当发现婴幼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们不必过分紧张,
应该先使用体温计测量婴幼儿的体温。

正常的婴幼儿体温在
36.5℃-37.5℃之间,超过37.5℃即可被认为是发热。

如果体温超
过38℃,家长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对于轻度发热的婴幼儿,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
如给宝宝擦身体、用温水擦浴或者让宝宝多喝水来帮助降温。

同时,家长们还可以给宝宝穿上透气性好的衣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
宝宝保持舒适的状态。

如果婴幼儿的发热症状较为严重,体温超过39℃,家长们应该
及时就医。

在就医之前,可以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但一定要按照医
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剂量来使用,切忌滥用药物。

此外,家长们还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比如是否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等症状。

如果伴随有其他症状,家长们应该及
时就医,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

在婴幼儿发热期间,家长们还需要注意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让
宝宝接触烟尘和有害气体。

总之,婴幼儿发热是常见的现象,但家长们不必过分紧张。


确的处理方法是及时测量体温,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观察宝宝的
其他症状,并在必要时就医。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
是帮助宝宝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
更好地处理婴幼儿发热问题,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儿童发热处理方法儿童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6~37.5),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手足口病等。

对于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我们需要先分析发热的原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儿童发热处理方法。

1. 观察和监测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和监测儿童的体温变化。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定期记录体温变化,以了解发热的程度和趋势。

监测体温的频率取决于发热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 解除穿戴过多衣物如果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以考虑解除穿戴过多衣物,降低体温。

但是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不要让儿童感到过冷。

3. 冷敷冷敷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

可以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儿童的前额、腋下、腹部和大腿内侧等区域,每次敷约15-20分钟,每3-4小时敷一次。

但是要避免过度冷敷,以免引起寒冷,而导致体温反弹上升。

4. 补充水分儿童发热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所以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给儿童喝温水、盐水或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以保持水分平衡。

5. 休息和保持通风热度不高的儿童可以适度活动,帮助散发体热。

但是当儿童体温较高时,应让其休息,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促进体温的散发。

6. 注意饮食在儿童发热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

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7. 药物治疗如果儿童发热且伴有不适症状,例如头痛、肌肉酸痛等,可以考虑给予退热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适剂量,避免滥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处理方法仅为一般建议,具体的处理方法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谨慎对待,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以减少儿童发热的发生。

2019-6岁孩子发烧39度的解决方法-word范文 (4页)

2019-6岁孩子发烧39度的解决方法-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6岁孩子发烧39度的解决方法6岁小孩发烧39度已经是高烧了,应及时就医,如果不能马上去医院,则需要观察小孩发烧的状况如有没有反应迟钝、痉挛以及没有其他异常反应等。

家长要可服用退烧药物,并在家里先做一些物理降温。

具体的我们马上就来看一下。

一、6岁孩子发烧39度的治疗方法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

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

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1、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

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2、服用退烧药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时,医生会考虑使用口服剂或肛门塞剂来为宝宝退烧。

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降温。

3、通风散热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保证水分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脱掉过多的衣服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6、保证睡眠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

但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同样要慎重哦。

不过,很多家长认为,发烧时就应该尽快帮宝宝退烧才安全。

事实上,若是轻微疾病,发烧会出现2-3天左右,而且面对发烧的正常态度是找出发烧背后的病因,强行降温是不科学的。

儿童发烧应急预案

儿童发烧应急预案

一、引言儿童发烧是常见的健康问题,通常由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提高应对发烧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儿童发烧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发烧儿童进行初步诊断、治疗和转诊。

(2)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保障。

(3)宣传教育组:负责普及儿童发烧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及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

(4)应急联络组:负责与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家长发现儿童发烧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2)给予儿童充足的水分,避免脱水。

(3)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冷湿敷、温水擦拭等。

2. 家长根据以下情况决定是否就医:(1)儿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

(2)儿童精神状态不佳,出现嗜睡、呕吐、腹泻等症状。

(3)儿童发烧伴有其他并发症,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3. 家长将儿童送往医疗机构,并配合医生进行以下工作:(1)提供儿童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

(2)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护理等。

4. 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以下工作:(1)对发烧儿童进行初步诊断,判断病因。

(2)给予相应治疗,如退烧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3)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宣传教育及预防措施1. 加强儿童发烧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

2. 注重儿童日常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

3. 避免儿童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4. 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

五、应急物资储备1. 医疗救护组:备齐退烧药物、抗感染药物、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2. 后勤保障组:储备充足的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应对儿童发烧的能力,确保儿童的健康安全。

儿童发烧应急预案

儿童发烧应急预案

一、前言儿童发烧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季节交替时更为多见。

为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应对儿童发烧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整个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医生、护士、家长等。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烧初期(1)家长首先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如精神尚可,可先在家中采取以下措施: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在25-27℃之间;②适当减少衣物,让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有助于散热;③用温水擦拭宝宝全身,特别是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促进散热;④鼓励宝宝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

(2)如发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8.5℃,应立即就医。

2. 发烧持续期(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在25-27℃之间;(2)适当减少衣物,让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有助于散热;(3)使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4)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5)如发烧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8.5℃,可适量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3. 发烧后期(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房间温度在25-27℃之间;(2)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宝宝受凉;(3)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4)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如精神好转,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四、注意事项1. 避免捂汗:传统观念认为发烧时要捂汗,但事实上,捂汗会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加重病情。

2. 注意保暖:发烧期间,宝宝容易受凉,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加重。

3.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4. 避免自行用药:家长不可自行给宝宝用药,应遵医嘱。

五、应急物资准备1. 温湿度计;2. 退热贴;3. 退烧药;4. 温水;5. 毛巾;6. 纱布;7. 其他生活用品。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家长应对儿童发烧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儿童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确保宝宝尽快康复。

儿科发热应急预案

儿科发热应急预案

一、背景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时可能引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

为提高儿科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儿科发热应急处理小组,由儿科主任担任组长,儿科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药房等相关人员组成。

2.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发热应急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流程1.接诊(1)接诊护士详细询问患儿病情,记录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如患儿体温超过38℃,立即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评估(1)应急处理小组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

(2)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CRP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X光、脑电图等检查。

3.治疗(1)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高热惊厥患儿,立即给予镇静、止惊药物治疗。

(3)加强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4.护理(1)给予患儿充足的水分,防止脱水。

(2)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3)定期为患儿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

5.沟通(1)与患儿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家属正确处理发热症状。

6.转诊(1)如患儿病情严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

(2)转诊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病历、药品、检查结果等。

四、应急物资储备1.退热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止惊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3.其他常用药物:抗生素、止咳药、抗病毒药物等。

4.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检查设备。

5.急救包、氧气袋等急救用品。

五、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小组的应对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接诊、评估、治疗、护理、沟通、转诊等环节。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六、应急保障1.加强应急处理小组培训,提高成员的业务水平。

2.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理流程的规范、高效。

3.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发热患儿。

4.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热幼儿应急处置预案

发热幼儿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幼儿园内幼儿及教职工的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疫情扩散,特制定本预案。

通过迅速、规范、有序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发热幼儿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现发热症状的幼儿。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症状(1)教师发现幼儿发热症状时,应立即为幼儿佩戴儿童口罩,并通知保健医生进行体温复测。

(2)保健医生复测体温后,如确认幼儿体温超过37.3℃,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2. 初步处置(1)将发热幼儿带至隔离室,进行初步观察和隔离。

(2)通知家长,告知幼儿发热情况,并要求家长尽快带幼儿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3)保健医生将发热幼儿信息上报园长,同时向上级防控中心和属地教育局报告。

3. 流程跟进(1)园长根据发热幼儿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如启动应急预案,园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保健医生负责收集整理发热幼儿信息,并上报相关部门。

4. 消毒防疫(1)对发热幼儿所在班级及隔离室进行彻底消毒。

(2)通知全园教职工开展防疫知识培训,提高防疫意识。

5. 病情追踪(1)密切关注发热幼儿病情,及时与家长沟通。

(2)对发热幼儿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信息登记。

6. 结束处置(1)发热幼儿痊愈后,需持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和隔离期限取消确认后,方可来园。

(2)对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进行归档,总结经验教训。

四、应急小组及职责1. 组长:园长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副组长:保健医生职责:负责发热幼儿的初步处置、病情追踪及信息上报等工作。

3. 成员:班主任、保育员、食堂人员、安保人员等职责:协助保健医生进行发热幼儿的隔离观察、消毒防疫、信息登记等工作。

五、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修订预案。

儿童发热应急预案

儿童发热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应对儿童发热事件,确保儿童生命安全,降低发热引起的风险,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儿童聚集场所,针对儿童发热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儿童发热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医疗救治组:负责发热儿童的医疗救治工作。

(2)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调配和保障。

(3)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整理、报送发热事件相关信息。

(4)宣传教育组:负责普及发热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家长防范意识。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热儿童发现(1)发现发热儿童后,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应急处置小组。

(2)应急处置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对发热儿童进行初步检查。

2. 初步检查与诊断(1)医疗救治组对发热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如体温超过38.5℃,可初步判断为发热。

(2)对发热儿童进行症状询问,了解其病史、接触史等。

(3)根据初步检查和诊断结果,确定发热原因。

3. 应急处置措施(1)针对感染性疾病,如细菌、病毒等,给予抗感染治疗。

(2)针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过敏、中暑等,给予相应治疗。

(3)对发热儿童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拭等。

(4)密切关注发热儿童病情变化,必要时送往医院就诊。

4. 信息报送与宣传(1)信息报送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发热事件相关信息。

(2)宣传教育组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发热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家长防范意识。

5. 后续处理(1)对发热儿童进行跟踪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2)对发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体温计、消毒液、口罩、防护服等。

2.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处置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具有泌尿 系统感染的高风险
≤1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进行 尿常规检查(2D)
因为发生率高,平均危险性增加2.2倍
女婴比男婴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高3.8倍
Hoberman A, 1993,系统感染 的检查方法选择
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发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 险
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1D) 1-3月龄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2D) 3月龄-3岁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2D)
新生儿 1-3月 3月-3岁
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率(%) 0.8~2.4 0.9~1.6 0.2~2.7
总发生率(%) 0.6 1.8 0.8
44%(95%CI:35-54)
特异度
75%(95%CI:73-76) 84%(95%CI:83-85)
95%(95%CI:93-96)
急性发热儿童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指征 和时间
虽然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查较CRP和WBC诊断严重细菌 感染价值更大,但不推荐作为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常规筛查 (2C)
推荐意见 常规 必要时
不常规做
原因: 新生儿感染局限能力差,菌血症病死率、致残率高,
利弊关系强 小婴儿与新生儿在生长发育既有延续也有一定差别,
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后果亦严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 3月龄-3岁儿童生理成熟度明显较新生儿和小婴儿好,
加之抽血为有创性检查
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颅内感染高风险
发热定义:
健康人体温在生理情况下,随昼夜、环境温度、性别、年龄、 情绪、进食等影响有所波动;
不同个体的基础体温有差异; 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在同一个体同一部位测量结果不同,使用同
一测量工具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测量结果也不同。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定义发热。 为临床实际方便,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发热。
儿童发热的非药物治疗与补液
儿童发热处置建议(第二版) 台湾儿科医学会
发热与其他急性病症常伴随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分泌增加的现象,给予过多水分可能有导致严 重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之虞。
进食不良、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反复发热与退热而导致大量 流汗等情形引起脱水时,会使病人排汗与散热能力降低,可能 影响退热药的退热效果,也可能因为严重脱水导致体温过高, 此时应注意适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取CRP 20mg/L为临界值
敏感度
特异度
12 h前 48.0% (95%CI:30.3– 66.5) 93.2% (95%CI:85.1–97.1)
12 h后 100.0% (95%CI:56.6–100.0) 96.2% (95%CI:87.2–99.0)
Bressan S, 2010, 29(3): 227-232
Uslu 2011,57(6):418-423. S,
体温测量:
儿童 电子体温计测腋温比玻璃水银体温计测肛温低约0.2℃(1C) 电子体温计测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肛温低约0.5℃(2D)
体温测量: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1B) 玻璃体温计缺点: (1)玻璃碎片损伤 (2)汞暴露
• 对于3月龄至3岁的一般状况良好的急性发热儿童,如果已经接种 过肺炎疫苗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几率就很低了 • PVC接种前隐匿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汇总发生率1.9%,
PVC接种后隐匿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汇总发生率0.4% 。
Waddle E, 2009, 94(2): 144-147;Hernandez‐Bou S, 2015, 104(2): e76-e81;Wilkinson M, 2009, 16(3): 220-225; Mintegi S, 2009, 16(4): 199-205;Benito-Fernández J, 2007, 26(8): 667-67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 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年(以问题形 式)
指南特点 人群:0-5岁儿童
适用范围:指发热时间在7天内(急性发热) 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仍不明确病因的
一类的发热,多见门诊初次就诊儿童(病因不明发热)
目的:对于这类患儿,临床医生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 29%(95%CI:25-34)
特异度 89%(95%CI:87-90) 95%(95%CI:94-96)
急性发热儿童疫苗接种与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风 险 一般状况良好的急性发热儿童,接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 其隐匿性菌血症(肺炎球菌)的发生率比未接种过PVC的儿童发生 率低(1A)。
无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和体征(鼻翼 煽动、三凹征、肺部干啰音、湿啰音、哮鸣音、局部呼吸音降 低) X线胸片阳性率2.7%,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体征者 20.6%。
Patterson R J, 1990, 155(4): 833-835;Cao AMY,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3, 2
Bleeker S E,2001, 90(11): 1226-1231;Goh P L, 2006, 47(4): 276-280
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与 严重疾病相关性
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的反应好与不 好,不能用于预测是否存在严重细菌感染 的发生风险(1D)
研究中影响因素多,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
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3月龄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血常规、 CRP或PCT)阳性推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1D)
新生儿 状态好
细菌性脑膜炎汇总发生 3.9
0.6
率(%)
1-3月 状态不好或实验 室阳性
16.1
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
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 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急性发热儿童(1D)
2 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点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发热的临床过程、特点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增强免疫 反应
有益1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不利2
增加 不适症状
1. The Commission for Thermal Physi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UPS Thermal Commission). Glossary of terms for thermal physiology: third edition [J]. JPN J Physiol, 2001,51(2):245-280.
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和尿试纸筛查诊断泌 尿系统感染均好(1B)
<3月龄病因不明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测 (WBC>10/HP或细菌数>1个/HP)
Glissmeyer E W, 2014, 133(5): e1121-e1127
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的指 征和时间
新生儿 一般情况良好的急性发热推荐发热12 h之后进行CRP检查诊 断严重细菌感染(1D)
Luaces-Cubells C, 2012, 31(6): 645-647
急性发热儿童PCT值的高低对诊断严重细菌感 染的临床意义
小于3岁急性发热儿童 PCT>临界值1ng/m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PCT>临界值2ng/ml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1B)
ng/ml
敏感度
1 69%(95%CI:61-77)
体温测量:
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
推荐测量工具:电子体温计 推荐测量部位:腋温(比较准确)
水银体温计 肛温(金标准)
Yalçın SS, 2010,56(1):53-59; Schreiber S,2013, 29(2): 197-199.
体温测量:
新生儿 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2C) 平均差异0.08℃
Mazur LJ, 1994, 12(4):403–406
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查的指征或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良好的新生儿推荐发热12 h之后进行白细胞计 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查(1D)。
外周血WBC≥临界值15X109/L或<临界值5X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临界值10X109/L;
2. Launey Y, Nesseler N, Mallédant Y, et al. Clinical review: fever in septic ICU patients--friend or foe [J]? Crit Care, 2011,15(3): 222-228.
儿童发热的非药物治疗与补液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 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解读及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2017年3月
内容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 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解读
2
发热患儿规范化处置建议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 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解读
指南特点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 理指南》-2008年版(描述性)
体温测量:
红外线体温计测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肛温的差 异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1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Zhen C, 2014, 53(12):1158–1165
发热持续时间与严重疾病相关性
<3岁的儿童中,发热时间≥2天,泌尿系统感染 的风险较高(1C)。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加2. 3倍
因为: 1)PCT较CRP和WBC检测费用高 2)CRP和WBC作为常规筛查已能查出部分严重细菌感染患儿 3)除非医生在早期高度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否则不作为早期的常规 筛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