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缺陷与调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1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2No.21

收稿日期:2011-09-13,修回日期:2012-06-08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10E169);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建设关中—天

水经济区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2011KRM10);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研究”(11JK0149)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1.016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缺陷与调适

杨忠泰

(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存在着区域科技资源丰裕、但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但地方经济发展相当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组织形式和体系完备、但运行效率低下的非均衡二元结构缺陷。陕西要在切实克服认识误区,提高高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效益的同时,以建设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全面提高科技资源的可利用效率,并依托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工业技术研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关键词: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缺陷;对策中图分类号:F276.44;F40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1-0070-06

Defects and Adaptation of High -tech Industry Innovation System in Shaanxi

YANG Zhongta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China )

Abstract :Shaanxi high -tech industry innovation system has dual structure of non -equilibrium defects ,such as abundant resources and intern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developed high -tech industries and underdeveloped local economic ,com-pleted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of high -tech industry and low efficiency.It should overcome the misunderstanding ,in-crease ability and benefit of innovation.At the same time ,as an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overal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reform model base ,it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nd foster high -tech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bas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Key words :Shaanxi ;high -tech industy innovation system ;defects ;measures

陕西作为我国内陆和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国家的长期支持下,具有良好的科技基础和丰裕的科技、教育资源,其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对此,陕西历届政府的认识是清醒和一贯的,从“九五”的“1851”重大科技产业行动到“十五”的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再到“十一五”的“13115”科技创新工程,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放到突出的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举全省之力,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但一直收效不大。高新技术产业并未发展壮大,成为陕西支柱产业,相反,就全国而言,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升反降。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不大,其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由1996年的第7位下降到2006

年的第13位,下降了6位[1]

,成为全国排位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对此,我们试从陕西高

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角度作一分析,揭示其体系的内在缺陷,并给出相应的调适对策。1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缺陷

产业创新体系(系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子系统,目前对其概念和内涵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其“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政策调控为导向,以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为保障,以创新性技术供给为核心,以实现特定产业创新为目标的网络

体系”[2]

这一网络体系的结点是产业生产链上的相关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中介结构和顾客等;其强调的不仅是各行为主体的创新绩效,更重视各创新要素及企业与非企业组织之间的互动作用和运行机构及结合方式,突出综合系统性。按照这一要求,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矛盾和缺陷。

杨忠泰: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缺陷与调适

1.1区域科技资源丰裕,但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

丰裕的科技智力资源是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陕西作为我国内陆的战略要地,经过国家“一五”、“二五”、“三线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以来的持续支持,其区域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一直在全国处领先地位。省内科技人力资源雄厚,现有100多万科技人才,其中“两院”院士55人;科研机构较多,研究设备精良,共有1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有100多个优势学科,其中国家重点学科65个;高校科技实力很强,全省有普通高校76所,军事院校9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分别有8所和3所,拥有15个博士授权单位和29个硕士授权单位,为全国高校最为密集、科技实力最强的四大地区之一,科技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一直很强,2001-2008年,在全国31省市区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中,陕西分别列全国的第11、10、11、15、11、10、11、12位[3]。

但陕西丰裕的区域高科技资源内部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首先是科技资源中央与地方所属的不平衡,呈现出“中央强、地方弱”的显著特征。陕西作为我国内陆的战略要地,其区域科技是“嵌入式”的,是国家基于战略总体布局长期支持培育形成的,而非陕西经济、科技自身发展的结果。其科技先进实质是由中央属科研院所、重点高校支撑的国家科技先进,地方科技资源和研究实力仍相当滞后。2008年,陕西关中地区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中,中央单位仅占全省16.6%,但其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经费筹集额、R&D经费内部支出额分别占到全省的86.2%、60.3%、72.2%[4];中央属科研机构所拥有的仪器设备总值占比也高达84.2%。在西安,其8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都分布在部属单位。以高校为例,陕西省高校7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近90%的政府资金集中在6所部属高校,同时,部属高校也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科技成果(专著和学术论文数)和70%以上的技术转让量(签定合同数)[5]。

同时,军民科技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科技资源高度聚集。2008年,在关中地区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数中,军工科研机构仅占3.3%,却分别拥有21.9%的科技活动人员数、32.2%的科技经费筹集额、54.9%的R&D经费内部支出额,以及当地仪器设备总价的55.5%[6]。

由于科技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受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部门与条块的严重分割限制,致使丰裕的科技资源流动、共享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障碍重重,效率低下。据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33.83%,远远低于全国50.43%的平均水平,在全国位列第23位。

其次是科技资源布局的空间不均衡,西安中心城市科技力量高度聚集,其它城市科技力量弱小。科技力量及其创新能力具有空间聚集性特征。其科技创新极一般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形成,这在国内外都是如此。但陕西科技区位分布不均衡在全国最为突出,呈现显著的“关中大、陕南陕北小”的格局。关中地区拥有全省80%以上的科技力量,3个国家级高新区全部集中在关中,全省76所高校,陕北、陕南仅有5所。以科技创新人才为例,2007年关中占居全省科技人才总量的93.43%,而陕南、陕北分别仅为4.23%、2.34 %。关中地区的科技资源又集中布局在西安。2008年,西安高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全省的76.3%,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占全省的87.3%;独立科研机构占关中地区的90.6%的科研院所均布局在西安。这与东部一些经济科技发达省份如江苏科技力量城市布局相对均衡形成明显反差[8]。由于西安以外的宝鸡、铜川、渭南、安康、延安、榆林等市科技力量弱小,致使这些地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明显科技智力支撑乏力。其三是研发费和投入内部结构不平衡。统计分析表明,陕西R&D经费投入一直较高,位居全国前列。R&D经费占GDP的比重更高,2007年为2.7%,仅低于北京,还高于广东、上海、江苏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达到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强度。但高投入的R&D经费主要是中央政府资助的结果,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关中地区政府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所占比重高于企业7.2个百分点,而全国企业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所占比重反而大大高于政府48.9个百分点[9]。另一方面,从研发经费内部结构看,2007年陕西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者经费支出比为1: 5.16: 1.02,而同期全国比例为1: 2.28:17.84[9]。基础研究经费相对偏高,而与生产直接联系的试验发展经费太低,致使高新技术成果不太成熟,本地难以直接吸纳。1.2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但地方经济发展相当滞后

区域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并非一定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和协调发展关系。与全国其它区域相比较,可明显看出,陕西依托发达的科技教育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而区域经济发展却相当滞后,两者呈全国最典型的不协调的发展态势。据以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效率和创新等为主要指标对全国31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2006年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13位[10],比较靠前,而同年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