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第一章至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知识总结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知识总结复习课件

指数分别相等.
解:
mn=+25,=3,解得
m=-2, n=2.
所以 mn=(-2)2=4.
针对训练
3、若5x2 y与x m yn是同类项,则m=2( ) ,n=1( ) 若5x2 y与x m yn的和是单项式,则m=2( ) , n=1( )
只有同类项才 能合并成一项
考点三 去括号
例3 已知A=x3+2y3-xy2,B=-y3+x3+2xy2, 求:(1)A+B;(2)2B-2A. 【解析】 把A,B所指的式子分别代入计算. 解:(1)A+B=(x3+2y3-xy2)+(-y3+x3+2xy2)
5.绝对值 (1)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例4 若A是一个三次多项式,B是一个四次多项式,
则A+B一定是( B )
A.三次多项式 B.四次多项式或单项式
C.七次多项式
D.四次七项式
【解析】A+B的最高次项一定是四次项,至于是否含 有其它低次项不得而知,所以A+B只可能是四次多项式或 单项式.故选B.
你能举出对应 的例子吗?
针对训练
5.若A是一个四次多项式,B是一个二次多项式, 则A-B( ) C
第一章 有理数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要点梳理
一、正数和负数 1.小学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 需要层次论的倡导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2.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学流派:A精神动力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 B自我实现 C交往与尊重 D认知与审美5.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被称为: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6.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心理学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7.“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A.曹操的奸诈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C.士兵的士气高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8.促进前科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心理学B.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D.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9.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都是:A.异常行为的原因B.身心关系C.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D.人的行为的原因1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1.心理学学科性质有:A自然科学的性质 B社会科学的性质 C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D综合交叉的性质2.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性原则3.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把人的灵魂分为哪几部分:A植物灵魂 B动物灵魂 C上天灵魂 D理性灵魂4.十九世纪三位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为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A达尔文 B缪勒 C笛卡儿 D洛克 E赫尔姆霍兹 F费希纳5.下列那些理论属于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A潜意识理论 B人的两个带有两极性的本能 C人格理论 D梦的解释E泛性论6.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发起人为 :A.马斯洛B.阿吉里斯C.罗杰斯D.麦格雷戈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A.生理需要B.缺失需要C.心理需要D.生长需要8.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相比,突出表现在 :A.强调对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与探索B.强调对人的主观经验报告的研究C.强调人已有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D.强调理性与认识的作用9.下列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的有 :A.巴甫洛夫B.托尔曼C.华生D.斯金纳10.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曾对下面哪些做过研究 :A.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B.生理和心理状态对行为的影响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人的已有经验对行为的影响1.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管理运筹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运筹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运筹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运筹学概念一、填空题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

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

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

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

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

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18. 1940年8月,英国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11人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简称为OR。

二、单选题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2.我们可以通过(C)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A数量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D )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A 连续性B 整体性C 阶段性D 再生性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现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学生版)

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 C )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D )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D )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B )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 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 √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节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节综合复习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节综合复习题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节综合复习题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 的两个物体A 、B 放在水平地面上相距9m ,它们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使它们分别以大小v A =6m/s 和v B =2m/s 的初速度同时相向滑行,不计物体的大小,取g=10m/s 2.则( ) A . 它们经过2s 相遇 B . 它们经过4s 相遇 C . 它们在距离物体A 出发点8m 处相遇 D . 它们在距离物体A 出发点6m 处相遇 【答案】AC 【解析】对物体A 受力分析,均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 a ,故加速度为:a 1=-μg=-2m/s 2;同理物体B 的加速度为:a 2=-μg=-2m/s 2;B 物体初速度较小,首先停止运动,故其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1=0−v Ba 2=1s ;该段时间内物体A 的位移为:x A1=v A t 1+12a 1t 12=5m ;物体B 的位移为:x B =v B t 1+12a 2t 12=1m ;故此时开始,物体B 不动,物体A 继续做匀减速运动,直到相遇;即在离A 物体8m 处相遇,1s 末A 的速度为:v A1=v A +a 1t 1=4m/s ;物体A 继续做匀减速运动过程,有:x A2=v A1t 2+12a 2t 22=1m ;解得:t 2=1s ;故从出发到相遇的总时间为:t=t 1+t 2=2s ,故AC 正确。

故选AC 。

2.如下图(a )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移s 的关系如图(b )所示(g =10 m/s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0 N/m C . 物体的质量为2 kg D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答案】CD 【解析】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恢复原长,故A 错误;刚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弹力二力平衡,有:mg=k x ;拉力F 1为10N 时,弹簧弹力和重力平衡,合力等于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1+k x -mg=m a ;物体与弹簧分离后,拉力F 2为30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2-mg=m a ;代入数据解得:m=2kg ;k=500N/m=5N/cm ;a =5m/s 2;故B 错误,C D 正确;故选CD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6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指出下列平面图形各是什么几何体的展开图.【答案】(1)圆柱;(2)圆锥;(3)三棱柱;(4)三棱锥;(5)长方体.【解析】【分析】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1)是圆柱的展开图;(2)是圆锥的展开图;(3)是三棱柱的展开图;(4)是三棱锥的展开图;(5)是长方体的展开图.【详解】(1)圆柱;(2)圆锥;(3)三棱柱;(4)三棱锥;(5)长方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展开图的知识点,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6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外表面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是面C,面D在后面,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答案】(1)面F.(2)面C.(3)面A.【解析】【分析】利用长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A”与面“F”相对,面“B”与面“D”相对,“C”与面“E”相对.【详解】由图可知,“C”与面“E”相对.则(1)∵面“A”与面“F”相对,∴A面是长方体的底部时,F面在上面;(2)由图可知,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那么“E”面在下面,∵面“C”与面“E”相对,∴C面会在上面;(3)由图可知,如果C面在右面,D面在后面,那么“F”面在下面,∵面“A”与面“F”相对,∴A面在上面.A面会在上面.【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解题关键是注意长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3.两位同学画的小动物如图所示,哪个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哪些立体图形?哪个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哪些平面图形?【答案】左边的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右边的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解析】【分析】左图是由立体图形组成的,右图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仔细识图即可作答.【详解】左边的图形是用立体图形组成的,用了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右边的图形是用平面图形组成的,用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解题关键是熟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定义.64.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举例:如图,左框中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请在右框中画出与之不同的一个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物,画一幅图画,再说出它像什么就可以.【详解】答案不唯一,如:【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与思考,结合实际有利于培养想象能力.65.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观察图②和表中对应数值,探究计数的方法并解答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每个图各有多少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成多少区域,将结果填入下表:(2)根据表中的数值,写出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关系;(3)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求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答案】(1)见表格解析;(2)V+F=E+1;(3)30.【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四个平面图形数出其顶点数、边数、区域数得出结果;(2)根据表(1)数据总结出归律;(3)根据题(2)的公式把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代入即可得平面图形的边数.【详解】(1)结和图形我们可以得出:图①有4个顶点、6条边、这些边围成3个区域;图②有7个顶点、9条边、这些边围成3个区域;图③有8个顶点、12条边、这些边围成5个区域;图④有10个顶点、15条边、这些边围成6区域.(2)根据以上数据,顶点用V表示,边数用E表示,区域用F表示,他们的关系可表示为:V+F=E+1;(3)把V=20,F=11代入上式得:E=V+F﹣1=20+11﹣1=30.故如果平面图形有20个顶点和11个区域,那么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66.一个正方体6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列摆放的三种情况,那么每个数对面上的数是几?【答案】1对4,2对5,3对6;或1对5,2对4,3对6.【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征知,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所以面“1”与面“4”相对,面“2”与面“5”相对,“3”与面“6”相对;或面“1”与面“5”相对,面“2”与面“4”相对,“3”与面“6”相对.【详解】根据正方体的特征知,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所以面“1”与面“4”相对,面“2”与面“5”相对,“3”与面“6”相对;或面“1”与面“5”相对,面“2”与面“4”相对,“3”与面“6”相对.故答案为1对4,2对5,3对6;或1对5,2对4,3对6.【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面F在正方体的底部,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2)如果面B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C,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到面D,面E在后面,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答案】(1)面B;(2)面D;(3)面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将多面体的展开图动手折一下,观察每个面的对面,进行转动,再找到其对面.【详解】将多面体的展开图再动手折一下,得到:A和D相对,B和F相对,C和E 相对.故(1)如果面F在正方体的底部,那么面B会在上面;(2)如果面B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C,那么面D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到面D,面E在后面,那么面F会在上面.【点睛】本题考查了灵活运用正方体的相对面解答问题,立意新颖,是一道不错的题.68.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1)这个几何体是____;(2)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π取3.14)【答案】(1)圆柱;(2)1570cm3【解析】【分析】(1)根据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可得几何体;(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1)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几何体是圆柱.故答案为圆柱;(2)由图可知: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20cm,故圆柱的体积=3.14×(10÷2)2×20=1570cm3.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570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是矩形,两底面是圆形的几何体是圆柱.69.如图,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明用17个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为a,高为b的小长方体达成了一个几何体,然后他请王亮用尽可能少的同样的长方体在旁边再搭一个几何体,使王亮所搭的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的几何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即拼大长方体时将其中一个几何体翻转,且假定组成每个几何体的小长方体粘合在一起).(1)王亮至少还需要个小长方体;(2)请画出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左视图,并计算它的表面积(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3)请计算(1)条件下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19(2),23418.ab a(3)2+ab a3216.【解析】【分析】(1)确定张明所搭几何体所需的正方体的个数,然后确定两人共搭建几何体所需小立方体的数量,求差即可.(2)根据图形,画出左视图,计算表面积即可.(3)画出王亮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即可求出表面积.【详解】(1)∵王亮所搭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几何体拼成一个无缝隙的大长方体,∴该长方体需要小立方体2⨯=个,4336∵张明用17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几何体,∴王亮至少还需36−17=19个小立方体.(2)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左视图有三列,第一列有4个长方形,第二列有2个长方形,第三列有1个长方形:表面积为:()()22+++++=+ab a ab a101077993418.(3)王亮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代表该列小正方体的个数.故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22+++++=+9977883216.ab a ab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能够根据题意确定出两人所搭几何体的形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0.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展开图,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式子的值相等,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求27x的值;(2)求32x﹣y的值.【答案】(1)8;(2)1【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确定出相对面,然后根据幂的乘方的性质和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分别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3x”与“2”是相对面,“3y”与“4”是相对面,∵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式子的值相等,∴3x=2,3y=4,(1)27x=(3x)3=23=8;(2)32x﹣y=32x÷3y=(3x)2÷3y=22÷4=4÷4=1.【点睛】考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根据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确定向对面是解题的关键.三、填空题。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

人解上学期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三章运动系统]【单项选择题】1.有关骨的构造的正确的说法是: EA.骨干由松质构成B.骨骺由密质构成C.骨膜有血管无神经D.骨髓有神经无血管 E.以上全不对2.有关红骨髓正确的是: CA.成人存在于髓腔内 B.胎儿期造血,成年期不造血 C.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D.以上全不对.3.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B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D.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E.以上全不对4.黄骨髓存在于:CA.所有骨的内部B.幼儿长骨骨干内部C.成人长骨骨干内部D.幼儿长骨骨骺内部E.成人扁骨内部5.指出下列骨不属于脑颅骨者: BA.蝶骨 B.颧骨 C.额骨 D.筛骨 E.颞骨6.颅中窝的孔裂有: AA.视神经孔 B.内耳门 C.筛孔 D.舌下神经管 E.颈静脉孔7 .关节的辅助结构是:AA.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B.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盘C.关节囊、囊内韧带、囊外韧带 D.关节软骨、关节盘、关节唇E.无上述情况8 .关节的基本结构是:DA.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韧带B.关节面、关节囊、关节内软骨C.关节腔、关节囊、关节内软骨D.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E.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9 .关于脊柱正确的是:CA.共由24块椎骨连结而成 B.椎间盘的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2 C.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 D.由于胸部椎间盘较薄,故该处运动幅度较大10 .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EA.颈曲凸向后B胸曲凸向前C腰曲凸向后D骶曲凸向前E胸曲是胎生时就有的【填空题】1.骨髓有______和________,其中人的_________一生都存在的骨髓,有________功能。

2.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类。

3.骨的化学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二者结合使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外科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外科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外科学各章节复习题及答案外科学各章节复题及部分试题答案第一章无菌术一、名词解释1.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2.灭菌法:预先用物理方法(高温等)把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3.抗菌法:应用化学方法杀灭某些手术器械、手术人员手臂和病人术野皮肤以及手术室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1.需要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_40X30X30CM_。

2.煮沸灭菌法适用于一般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的灭菌。

在水中煮沸至_100℃后,持续_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杀灭,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煮沸_60分钟才能被杀灭。

三、问答题1.药物浸泡消毒法适用于哪些器械?其注意事项是什么?2.病人手术区的筹办其目的是甚么?若腹部手术区曾用胶布粘贴过,应如何用消毒?第二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名词解释1.高渗性脱水:又称原发性脱水。

体液丢失水比钠丢失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2.反常性酸性尿:在低钾血症时,由于远曲肾小管Na、K 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使肾排H增加。

虽然体内为低钾性碱中毒,可是尿液却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3.酸碱均衡:在机体新陈代谢进程中,不断摄取和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机体依赖体内的缓冲系统、肺和肾调治,使体内的酸碱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称为机体的酸碱均衡。

1二、填空题1.轻度缺钠后,病人觉疲惫、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明,尿中Na+_减少_,血清Na+在_135mmol/L_以下,每千克体重缺氯化钠_0.5_g。

+--2.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_Na_,主要阴离子是_CI_,_HCO3_,和__蛋白质_。

3.机体主要通过__神经—内分泌调节__来维持体液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三、问答题1.补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根据。

第三章输血一、名词解释1.冷沉淀:是新鲜冷冻血浆(FFP)在4℃下融解时不融的沉淀物,2.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陈正伟 2012-5-20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核算 p3经济领土 p13常住单位 p13机构单位 p15基层单位 p17经济流量 p20经济存量 p20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 p44综合生产观 p35中间产品 p42最终产品 p42生产者价格 p45购买者价格 p45基本价格 45增加值 p54工厂法 p49产品法p50第四章资金流量 p135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国民总收入 p149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经常转移 p151资本转移 p151实物社会转移 p154储蓄 pp156第五章金融交易 p179金融资产 p175货币黄金p176通货 p176净金融投资 p179第六章经济资产p198积累核算 p218永续盘存法 p208重估价核算 p221名义持有损益 p224中性持有损益 p224实际持有损益p225第七章对外经济核算 p237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经常帐户 p243离岸价格 p246到岸价格 p246二、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P15-17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P29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

见笔记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

见笔记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第四章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

人工智能导论复习

人工智能导论复习

⼈⼯智能导论复习⼈⼯智能导论复习题⼈⼯智能导论复习题第⼀章绪论1.智能是()和()的总和。

正确答案:(1) 知识,智⼒2.()是⼀切智能⾏为的基础正确答案:(1) 知识3.()是获取知识并应⽤知识求解问题的能⼒。

正确答案:(1) 智⼒4.智能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1) 具有感知能⼒(2) 具有记忆与思维能⼒(3) 具有学习能⼒(4) 具有⾏为能⼒5.(填空题)⼈⼯智能的长期⽬标是()正确答案:(1) 实现⼈类⽔平的机器智能6.⼈⼯智能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正确答案:(1) 知识表⽰(2) 机器感知(3) 机器思维(4) 机器学习(5) 机器⾏为7.⼈⼯智能的定义是什么?正确答案:⼈⼯智能主要研究⽤⼈⼯的⽅法和技术,模拟、延伸和扩展⼈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

8.简述“图灵测试”?正确答案:让⼈与机器分别在两个房间⾥,两者之间可以通话,但彼此看不到对⽅,如果通过对话,⼈的⼀⽅不能分辨对⽅是⼈还是机器,那么就可以认为对⽅的那台机器达到了⼈类智能的⽔平。

第⼆章知识表⽰与知识图谱1.造成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正确答案:随机性模糊性经验不完全性2.知识的特性有()、()、()。

正确答案:(1) 相对正确性(2) 不确定性(3) 可表⽰性与可利⽤性3.在⼈⼯智能领域内显式的知识表⽰⽅法主要有()、()、()、()。

正确答案:(1) ⼀阶谓词逻辑表⽰法(2) 产⽣式表⽰法(3) 语义⽹络表⽰法(4) 框架表⽰法4.谓词的⼀般形式是()。

(1) P(x1,x2,...,xn)5.⼀个产⽣式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正确答案:(1) 规则库(2) 推理机(3) 综合数据库6.位于量词后⾯的单个谓词或者⽤括弧括起来的谓词公式称为量词的(),域内与量词中同名的变元称为(),不受约束的变元称为()。

正确答案:(1) 辖域(2) 约束变元(3) ⾃由变元7.在谓词公式中,连接词的优先级别从⾼到低排列是(),(),(),(),()。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短周期元素M 的原子核外有n 个电子层上排布了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有M 的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 .M 是非金属元素B .M 的气态氢化物不一定是电解质C .M 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D .M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2.原子序数为x 的元素E 在周期表中位于A ,B ,C ,D 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则A ,B ,C ,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A .4xB .4x+6C .4x+10D .4x+14 3.下列不能用于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试剂是 A .酸化的碘化钾溶液和淀粉 B .酸化的FeCl 2溶液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 .硝酸银溶液 4.12C 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 可使它转变为12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4C 和14N 互为同位素B .12C 与C 60互为同素异形体C .人体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也存在12CD .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2C 不断衰变的原理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2+-332HCO + Ba + OH = BaCO +H O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2-223CO +H O+2ClO =2HClO+COC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32242Al +4NH H O=AlO +4NH +2H OD .向2FeI 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3+-222Fe +2I +2Cl =I +2Fe +4Cl6.短周期主族元素R 、X 、Y 和Z 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已知这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等于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简单阴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Y >ZB .常温常压下,R 单质呈气态C .Z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是强酸D.Y和Z组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7.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Z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C.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Y的单质8.X、Y、Z 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元素,X b+、Y b−、Z(b+1)−三种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 > Y > XB.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Y b− > Z(b+1)− > X b+C.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X>Y>Z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 > H b Y9.W、X、Y、Z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氧化物较多,其中一种为红棕色气体,X 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元素,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写出下图中几何体的名称,并按锥体和柱体把它们分类.【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结合学过的常见几何体写出各几何体的名称.长方体、圆柱和棱柱都是柱体,圆锥是椎体,据此将它们按锥体和柱体进行分类.详解:(1)长方体;(2)圆锥;(3)六棱柱;(4)圆柱;(1)(3)(4)是一类,都是柱体;(2)是锥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分类,需结合柱体和锥体的特征进行解答.三、填空题72.如图它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C面的对面是________面.【答案】F【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据此作答.【详解】解:对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一定相隔一个小正方形,由图形可知,与“C”字相对的字是“F”.故填F.【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73.如图,将图中的图形剪去一个正方形,使剩余的部分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则剪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3【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根据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知,故应剪去我或喜或学,共3种.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74.在高邮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进行“四城同创”,即“历史文化名城”、“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小红同学制作的一个正方体玩具,其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与“化”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的字应是________.【答案】历【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历”与“化”是相对面,“文”与“名”是相对面,“史”与“城”是相对面.故答案为:历.【点睛】本题考点:正方体的展开图.75.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涂满了同种颜色,按如图所示将它切成27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块.设其中仅有i 个面()1,2,3涂有颜色的小立方块的个数为i x ,则1x 、2x 、3x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答案】1232x x x -+=【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别找出3个面,2个面,1个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即可.【详解】解:由题图可知:在原正方体的8个顶点处的8个小正方体上,有3个面涂有颜色;2个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1个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则123-+=6﹣12+8=2.x x x故答案为:1232-+=.x x 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立体几何图形,根据已知得出涂有颜色不同的小立方体的个数是解题关键.76.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正方体上与“心”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________.【答案】过【解析】【分析】可通过立体想象,也可通过用纸手动还原来解答.【详解】解:由题意可知,“过”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心”,“个”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寒”,“开”字相对面上的字是“假”.故答案为:过.【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通过立体想象进行还原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纸张手动进行还原,这样的正确率也更高.77.侧面积与上、下底面积之和为144的圆柱,高和底面半径的比是7:2,则圆柱的高为________.【答案】π【解析】【分析】首先设出圆柱的高为7x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x ,利用侧面积与上、下底面积之和为144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的比是7:2,∴设圆柱的高为7x ,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x ,∴4πx ×7x+2π(2x )2=144,解得:则圆柱的高为7×π=π;故答案为:π.【点睛】此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是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计算公式,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78.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________.【答案】6【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以及题意解题,把“6”作为正方体的底面,然后把平面展开图折成正方体,然后看“2”相对面.【详解】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2”与面“6”相对,所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出2的相对面.79.10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果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上下三层,那么该物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依图中摆放方法类推,继续添加相同的正方体,如果该物体摆放了上下100层,那么该物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630300【解析】【分析】由题中图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等六个方向直视的平面图相同,根据每个方向上均有6个等面积的小正方形.进而得出每个方向上均有(1+2+3+…+100)个等面积的小正方形,再分别求出其表面积即可.【详解】解:①6×(1+2+3)=36.故该物体的表面积为36;②6×(1+2+3+…+100)=30300.故该物体的表面积为30300.故答案为36;30300.【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几何体表面积公式.80.如图,将图形沿虚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它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形.【答案】圆柱长方【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个长方形沿虚线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详解】解:结合图形特征可知,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它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故答案填:圆柱,长方.【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其展开图.。

2019断层解剖复习题

2019断层解剖复习题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颅脑部和颌面部一、选择题1.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白质区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视辐射 E.听辐射2.形成Y形硬脑膜的结构A.大脑镰 B.小脑幕 C.小脑镰 D.大脑镰和小脑幕 E.小脑幕和小脑镰3.海马位于侧脑室下角的A.上壁 B.下壁 C.前壁 D.后壁 E.下内侧壁7.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出入内耳门时所经过的脑池A.小脑延髓池 B.环池 C.小脑上池 D.桥池 E.脑桥小脑角池8.五角形鞍上池的两侧脑组织A.直回 B.海马旁回 C.脑桥 D.钩 E.大脑脚底9.胼胝体压部两侧的腔隙为侧脑室的A.前角 B.中央部 C.三角区 D.后角 E.下角11.在横断层面上,识别距状沟前部的标志性结构A.禽距 B.侧副隆起 C.侧副沟 D.海马 E.海马旁回12.显示基底核区的最佳横断层面A.胼胝体干 B.胼胝体压部 C.松果体 D.前连合 E.后连合16.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第五脑室 E.第六脑室17.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A.胼胝体嘴 B.胼胝体膝 C.胼胝体干 D.海马 E.海马旁回18.内囊横断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体 E.背侧丘脑20.鞍上池横断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交叉池 B.大脑纵裂池 C.小脑上池 D.环池 E.大脑外侧窝池24.基底核区的横断层面上最先出现A.背侧丘脑 B.尾状核 C.豆状核 D.屏状核 E.杏仁体25.横断层面上的侧脑室最先出现A.前角 B.中央部 C.三角区 D.后角 E.下角27.冠状层面上的基底核区最先出现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体 E.背侧丘脑28.冠状层面上的胼胝体最先出现A.嘴 B.膝 C.干 D.压部 E.体部29.冠状层面上的侧脑室最先出现A.前角 B.中央部 C.三角区 D.后角 E.下角30.尾状核头和尾状核体在冠状层面上位于侧脑室的A.内上壁 B.外上壁 C.下壁 D.内侧壁 E.外侧壁31.胼胝体膝以前的冠状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扣带沟 B.扣带回 C.直回 D.眶回 E.侧脑室前角34.胼胝体干冠状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内囊 B.杏仁体 C.侧脑室下角 D.中央前回 E.侧脑室三角区35.中央前回下部冠状层面上的结构不包括A.内囊前肢 B.内囊膝 C.内囊后肢 D.中央沟 E.中央后回37.在冠状层面上,侧脑室下角内下壁上的弯曲结构A.海马旁回B.海马结构 C.海马D.钩 E.海马沟39.在冠状层面上,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的隆起A.侧副隆起 B.侧副三角 C.钩 D.毯 E.禽距40.在冠状层面上,人字形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的腔隙A.上矢状窦 B.下矢状窦 C.直窦 D.大脑大静脉 E.窦汇45.颅脑部正中矢状面上的脑池不包括A.脚间池 B.桥池 C.延池 D.小脑延髓池 E.脑桥小脑角池47.颅脑部正中矢状面上的脑室不包括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第四脑室 D.第五脑室 E.第六脑室59.在横断层面上,穿行于腮腺内的结构A.颈内动脉 B.颈内静脉C.颈外动脉 D.颈总动脉 E.迷走神经64.同时显示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和咬肌间隙的最佳断层影像方位A.横断层面 B.矢状层面C.冠状层面 D.斜冠状层面 E.斜矢状层面65.在冠状层面和矢状层面上,分隔鼻腔与口腔的主要结构A.硬腭 B.软腭 C.上颌骨 D.上颌窦 E.腭骨67.在CT影像上,呈现相对较高密度影A.基底核 B.脑髓质 C.内囊 D.脑室 E.脑池68.在MRI影像上,T1和T2均呈高信号影A.脑皮质 B.脑髓质 C.脑脊液D.脂肪组织 E.钙化灶二、填空题1.池、池和池围绕于中脑周围,并勾画出了其轮廓。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绪论思考题:2,3,6作业题:3,4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思考题:2,6作业题:5,6第二章供求分析和需求估计思考题:1作业题:3,7,9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思考题:1,5,6,7作业题:7, 10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作业题:3,5第六章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思考题:1作业题:1,6,12补充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D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C.消费者收入的减少D.生产成本的上升2、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 A )。

A. P=60,Q=10B. P=10,Q=6C. P=40,Q=6D. P=20,Q=203、对劣等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E是( C )。

A. E<1B. E=0C. E<0D. E>04、生产函数表示( C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5、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C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总产量曲线6、等产量曲线( A )。

A.说明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C.表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7、假定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60单位产品,4个人一天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 B )。

A.AVC是下降的B.AVC是上升的C.MP L>AP LD.MP L是40单位8、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能通过何种手段来获得非正常利润( C )。

A.制定一个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B.制定一个等于竞争对手的价格C.进行技术创新D.使其产品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9、如果一个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弹性很小,它将( B )。

第四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专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第四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专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期末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专题一、习题解析2.1.光源(共1小题)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2.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共1小题)2.人们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立竿见影B.树荫下的光斑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2.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共3小题)3.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4.如图所示。

用自制的小孔成像装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有()A.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更明亮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拉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5.日食现象可以用知识解释,是月亮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挡住射向地球的光线所形成的。

如图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用图中字母表示)区时会看到日全食。

2.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共1小题)6.光在中传播最快.传播速度是m/s,太阳距地球1.5×1011m,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s才能到达地球。

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2.56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m。

2.5.光线(共1小题)7.关于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可以表示光的明暗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D.光线是很细的光束,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2.6.光的反射现象(共1小题)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坐井观天B.海市蜃楼C.波光粼粼D.一叶障目2.7.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1小题)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B射到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射出的光线为CD.若将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将()A.增加5°B.减少5°C.增加10°D.减少10°2.8.镜面反射(共1小题)10.生活处处有物理,雨后夜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反射,月光照到水面上,发生反射(以上均填“镜面”或“漫”)。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习题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习题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约A.680米B.6×107米C.1360米D. 1.2×108米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图中发生的反射叫漫反射B.(b)图中发生的反射叫镜面反射C.放电影时电影屏幕上发生的反射与(a)图所示情景相似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b)图所示的反射3.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

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4.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B.C.D.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C.水中捞月,徒劳无功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6.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A.B.C.D.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C.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D.我们所看到的“红花绿叶”,那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8.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9.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实际中为了节约空间,常按图2所示的方式,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让被测者识别视力表在平面镜里的像,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应是A.2 mB.3 mC.4 mD.5 m10.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D.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11.平面镜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率v移向点光源S,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则S在镜中的像S 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A.以速度v水平向左移动B.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动C.以速度2v水平向左移动D.以速度2v水平向右移动1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B.C.D.13.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s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3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14.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B.在研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记录数据,应该选较大的冰块来做实验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D.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

基础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又被称为,简称。

2.人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但一般可以把它分为和两大类。

3.心理过程包括、和三个方面。

4.人的认识过程是由、、、和组成的。

5.德国心理学家于年在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

8.个性心理包括、、。

9.个性倾向性包括、、、、、等。

10.实验法可以分为和两种。

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三、判断1.心理现象是异常复杂的,因而也是神秘莫测的。

()2.用观察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实质上就是通过视觉系统去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4.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紧密联系,因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而认识心理的本质和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则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6.问卷法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所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个性心理及其规律C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心理学基本原理D心理过程及其规律2、()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A费希纳B赫尔巴特C韦伯D培因3、()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A亚里士多德B笛卡尔C冯特D赫尔巴特4、()的《医林改错》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

A王充 B王清任 C李时珍 D陈大齐五、简答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什么?六、问答1.试结合实际谈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填空1.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神经元与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元传导功能的实现是靠来完成的。

3.大脑皮层的分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单位膜: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的三层结构,即、外两层亲水极与中间层疏水极,称之为单位膜。

质膜、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窦为单位膜。

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质网功能:粗面质网参与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质网除作为细胞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

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

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 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

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细胞质称肌浆,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

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3种类型。

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5. 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有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期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

第二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 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全身的骨通过骨连接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连接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

椎骨又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他们通过骨连接构成脊柱。

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接构成胸廓。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可分为上(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

上、下肢带骨分别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全身骨的结构特点是与人类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

2. 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全身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全身肌肉的配布与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密切相关。

为适应直立姿势和劳动,颈后、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面的肌特别发达;上肢为适应劳动,屈肌比伸肌发达,运动手指的肌也比较其他动物分化的程度高;下肢肌粗壮。

为适应表达感情和语言,口周围肌和表情肌发达。

3. 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特征如何?骨骼肌的收缩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机械变化包括等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等。

肌肉收缩时也发生一系列的能量代,包括无氧代和有氧代两种形式。

持久的活动可引起肌肉的疲劳。

第三章神经系统名词解释:反馈:为中枢常见的一种反射协调方式,中枢某些中间神经元形成环状的突触联系即为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

称为阈刺激。

极化:对于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代,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细胞膜外存在电位差的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平衡电位:当k+的扩散造成膜两侧的电势剃度足以对抗由于浓度剃度所引起的k+的进一步扩散时,离子的移动就达到了平衡,这时,k+的净流量,k+跨膜流动到达平衡,膜对k+的跨膜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稳定于某一相对恒定水平。

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受体:是指能与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复合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事故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它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样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但他却是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

量子释放:对每一个囊泡来说,Ach的释放是整个囊泡容物的一次性释放,这种方式称为量子释放。

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和: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动(时间总和),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空间总和)至同一神经中枢,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起来,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动,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总和。

交互抑制:当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引起屈肌中枢发生兴奋时,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

结果屈肌收缩,与其伸肌舒,这种现象成为交互抑制。

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使其产生冲动,传至大脑皮质,能激发大脑发质某一特定区域产生较局限的电位变化。

这个电位称为诱发电位。

牵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的收缩。

肌紧: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性收缩,是牵反射的一种类型——紧性牵反射。

肌紧的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对这些抽象信号刺激发生反映的大脑皮层称第二信号系统。

去同步化:当传入信息增多时,将引起大脑皮质中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一致,则出现高频率、低幅度的波形,称为去同步化。

问答题:1. 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兴奋通过神经元的环状联系,则由于这些神经元的性质不同,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

如果环式结构各个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这是一种正反馈作用;如果环式结构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同其返回联系的胞体形成抑制性突触,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信号被减弱或停止,这是一种负反馈作用。

2. 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 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

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

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

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4. 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可兴奋组织受到两次以上的阈下刺激时,能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阈下总和,给予细胞一次阈刺激,细胞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兴奋性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绝对不应期,细胞对第二次刺激将不发生任何反应。

可兴奋组织不应期的存在表明,单位时间组织只能产生一定次数的兴奋。

5. 试述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可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者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与突触后膜与特殊受体想结合,由此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因Na+进入较多而膜电位减少,出现局部的去极化,这种短暂的局部去极化可呈电紧扩布,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它通过总和作用可使膜电位减少至阈电位,从而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沿神经轴突传导,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如下: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者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电位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它可降低后膜的兴奋性,阻止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扩布性兴奋,因而呈现抑制效应。

6. 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神经传向肌肉并引起肌肉的收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电—化学—电的相互转换,同时伴随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起全部过程的主要事件总结如下:(1)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末,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Ca2+从细胞外进入突触前膜中。

(2)在Ca2+的促发作用下,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

(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启动肌膜上Na+、K+通道开放,Na+、K+沿肌膜离子通道流动,产生终板电位,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4)当终板电位达到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时,引发肌膜产生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并沿肌膜迅速向整个肌细胞扩布;(5)肌动作电位传入肌膜系统,引起肌膜系统终池中的Ca2+进入肌丝处;(6)Ca2+与肌钙蛋白复合体结合,使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作用点结合,粗细肌丝相对滑动,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

肌膜上的电信号,转换成肌肉的机械收缩。

7. 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肌肉收缩时在形态上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缩短,但在肌细胞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和整条肌肉长度的缩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