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课文精选(四年级上)

合集下载

沪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册)课文原文

沪教版四年级上(第七册)课文原文

四年级上*第七册1 、《老师领进门》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学校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

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有人家,家家炊烟袅袅。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

妈妈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2 、《孔子和学生》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

小学四年级上册精读课文说课稿(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精读课文说课稿(人教版)

目录《观潮》《鸟的天堂》《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白鹅》《猫》《长城》《颐和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

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三篇

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三篇

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三篇元旦已经过去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加油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册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一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交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研究发现式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二、课前准备1、在课前教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节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准备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彩笔、纸。

三、导引目标与内容师: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我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南山路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四、提出目标点拨指导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五、学生研究发现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六、合作成功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1先是关于教材的把握,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就是深入了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其次就是我对学情的理解,挖好地基就应该填满牢固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爬山虎的图像进行讲解加以学生的理解。

说完了教材以及学情,就可以着手处理好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上好一堂课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就是囫囵吞枣。

因此结合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理解,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②通过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③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教学目标,那么设计好本堂课的重难点就简单多了,重难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内容,也是支撑起整堂课的顶梁柱,因此,我将本堂课的重点设置为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而难点则是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标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学生作为主体,所以不能将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上这一堂课,我选择通过以“读”为核心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批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3篇

【导语】《观潮》是⼀篇写景的课⽂。

记叙的是⼀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闻⽬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潮由远⽽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读来令⼈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观潮》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篇讲读课⽂。

这篇精读课⽂写的是作者⽿闻⽬睹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潮这⼀壮丽的“天下奇观”,从⽽激发学⽣热爱祖国⼤好河⼭感情。

在这篇课⽂中,作者运⽤⽣动细腻的词语、⽣动的⽐喻紧紧地抓住⼤潮的声⾳、景象两个⽅描写,逼真的再现了⼤潮那雄奇壮阔、动⼈⼼魄的⽓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要引导学⽣根据课⽂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潮的特点—声⾳⼤、⽓势壮,抓住声⾳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标 依照教学⼤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标。

(1)理解课⽂内容,使学⽣了解钱塘江⼤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热爱⼤⾃然、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学⽣留⼼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第三、四⾃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了录⾳机、投影⽚、录像等教学教具,⽬的是充分⽤电化教学⼿段,帮助学⽣⼊情⼊境,理解课⽂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教学质量和效率。

⼆、说教法 教学中采⽤情境教学法,运⽤多媒体教学⼿段,把学⽣带到⼀个钱塘江⼤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学⽣⾝临其境,情寓其中,从⽽感受到⼤⾃然的伟⼤⼒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法来学⽣,即引导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看,仔细听,在阅读⽂章时要⼀边读、⼀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采⽤听、看、读、思、品的⽅法学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彩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彩池

课题名:《五彩池》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江玉霞【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选读课文《五彩池》【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思路】:《五彩池》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五彩池神奇的景象”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因其是一篇选读课文,与课文第一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上我从第一单元入手,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复习旧知,感受美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在教学课文时,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去教学。

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自己的感受,找出文章的题眼——神奇,而后引导学生品读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想一想等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质疑法、比较阅读法、想象教学法、情境朗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准备:1、五彩池图片2、大自然美景风景片3、课文的有关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师生问好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有你喜欢的地方吗?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师:有你们喜欢的地方吗?你喜欢哪?为什么呢?【设计意图: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既回顾了旧知,又延伸到课外。

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开课做铺垫。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1、师:同学们,欣赏完图片,我们惊叹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桂林山水的秀美。

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和震撼。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暮、瑟”等7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朗读古诗,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自学本课生字。

要求会写的字要会组词,会认的字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3)熟读这三首古诗,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弄懂诗歌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暮江吟》课时目标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篇一1、巧用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进行填空,反复琢磨,再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

这一设计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

2、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

”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我让学生们先找出有关的动词,重点突出这些动词,再让他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一条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另一只手的手掌当墙面,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最后指名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

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便显而易见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篇二整堂课我的教学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感到很不满意。

我想在这里固然有学生的一些因素,可是我的因素还是占主要比重的。

学生在这堂课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比平时低了一些,在开始让他们“读生字”的环节中只有四个同学举手表示要试一下,这让我很心寒,应该说预习了的学生对于生字没有什么问题的。

课后从学生那里得知来了几位听课老师有点害怕,所以才不举手的。

这让我感到我平时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让学生知道他们才是课堂的的主人,而不要对听课的老师有所顾忌。

(一)在这堂课中让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

这可能是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缘故,在课堂上我表现得很紧张(虽然别人可能不觉得),所以在学生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时,我的激情也降低了,这是很不应该的,无论怎么样,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四、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五、教法和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doc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目录【人教版新课标】
单元课目课目课目第一单元1 观潮[42] 2 * 雅鲁藏布大峡谷[12] 3 鸟的天堂[79] 4 * 火烧云[43] ◎语文园地一[1]
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2] [6] [5] 6 爬山虎的脚[30] 7 蟋蟀的住宅[17] 8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2] ◎语文园地二[3]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第三单元9 巨人的花园[18] 10 * 幸福是什么[8] 11 去年的树[17] 12 小木偶的故事[10] ◎语文园地三[1]
第四单元13 白鹅[14] 14 * 白公鹅[6] 15 猫[32] 16 * 母鸡[6] ◎语文园地四[1]
第五单元17 长城[19] 18 颐和园[14] 19 秦兵马俑[12] ◎语文园地五[1]
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5] [11] [10] 21 搭石[22]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 23 * 卡罗纳[14] 24 * 给予是快乐的[13] ◎语文园地六[4]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第七单元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3]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0] 27 * 乌塔[19] 28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5] ◎语文园地七[2]
第八单元29 呼风唤雨的世纪[11] 30 * 电脑住宅[4]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5]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6] ◎语文园地八[5]
选学课文 1 五彩池[42] 2 小青石[9] 3 麻雀[27] 4 迷人的张家界[15] 5 仰望布达拉[1] 6 一个苹果[10] 7 幻想家[0] 8 人造发光植物[1]。

教科版第七册《古诗两首》电子课文

教科版第七册《古诗两首》电子课文

教科版第七册《古诗两首》电子课文
教科版第七册《古诗两首》电子课文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电子课文
寒山寺与乌衣巷历尽风风雨雨,承载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悠悠情思啊!今天细细品来,也会使人感慨万千。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枫桥:原名封桥,因为这首诗而改名枫桥,在苏州市阊(chāng)门外。

泊:船靠岸,停船。

泊,b。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光。

愁:chu。

眠:min。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个寺院,因唐代名僧寒山曾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锡:_ī。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在乌衣巷附近。

王谢:王导和谢安,东晋的两大豪门贵族,当时都住在乌衣巷。

认泊愁眠。

四年级上《观潮》说课课件

四年级上《观潮》说课课件

教学反思


• •

上完《观潮》这一课后,结合课上情况我进行了认真反思,确有许多遗憾 之处。我想这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有新的突破。 一、“课堂上我喜欢看见学生迫切求知的眼神,喜欢听富有稚气的表达。因 此,在导入时,我设计了与学生的简短对话,以商量语气激发学生当“小记 者”,学生信心十足表示赞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 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愿意与作者去观潮。从学生的神情和学习状态,我认为 他们自认是“小记者”的身份表述的语言是自豪的,愿学的情感是真诚的。 二、我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习得”,不是老师教会的,在教 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一起去钱塘江大堤上去观潮,让每一位学生都有 参与的兴趣,然后图文并茂,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印象最深的 是部分学生总不敢举起小手,这一细微处老师不能忽视,我用风趣的“摸瞎” 游戏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惊奇中自主地举起了小手,调动学生积极 性。 三、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 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 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 之美。
5、升华提高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 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 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整堂课的教学 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 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后作业
• 请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 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九色鹿》课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九色鹿》课件
,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 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 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搜集诚实守信的名言两句,写在文中的插 搜集诚实守信的名言两句, 图旁。 图旁。
落水人名叫调达,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 鹿叩( ) 感激地说: 鹿叩(kòu)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 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 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 你的驱使……” 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 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 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 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 ,就算是知恩图报 了。”
调达郑重起誓,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 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 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 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 她突发奇想: 鹿。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 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 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 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 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 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读一读这些词语,并选词填空。 读一读这些词语,并选词填空。
恩将仇报 千恩万谢 救命之恩 见利忘义 知恩图报 背信弃义
九色鹿救了调达,对调达有( ),调达应该( ) ,但是调 达竟然 ( )( )( ),真是个灵魂肮脏的小人。
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 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文中体现 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丑的句子, 美的句子 ,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丑的句子 , 在句子的旁边写 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 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 览小鸟天堂时即兴而作
鸟: 多 欢快
牛背鹭
白鹭
昨天是我的眼睛 骗了我,“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两个“鸟的天堂是
”一样的意思吗?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 正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 里繁衍栖息,过着幸福的生 活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 到的景色与第一次为什么不同?
第一次:
(傍晚)

大 茂盛
第二次: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从
文中哪句话读到的?
愉悦
画出描写榕树特点 的句子。写出了榕 树的什么特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 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 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 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卧在我有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 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 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 树卧在水面上。 这美丽的南国树。
(早晨)

多 欢快
赞 美
什么原因使这棵榕 树成为“鸟的天 堂”?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 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 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 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 榕树长得更加的繁茂。
鸟的天堂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灿烂: 陆续: 展示: 留恋: 不禁: 南国: 不可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