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俗文化一

合集下载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

旅游民俗文化范文旅游民俗文化是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艺术表达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旅游民俗文化。

首先是中国的京剧。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腔、表演和化妆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京剧中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元素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皇家文化和宫廷生活。

人们可以通过欣赏京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的艺术美。

其次是日本的茶道。

茶道是一种日本特有的文化活动,它追求的是从内而外的美感,注重仪式感和精神寄托。

参与者在准备茶具、烹制茶水和品尝茶水的过程中,体验到平和、宁静的氛围,感受到艺术和自然的融合。

茶道的传统仪式一般在茶室中进行,这个小巧精致的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日本人精细、细致的文化追求。

再次是巴西的桑巴舞。

桑巴舞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也是巴西最大的狂欢节巴西狂欢节的核心节目之一、这种舞蹈充满了热情、活力和性感,通过活跃的音乐、动感的舞步和盛装打扮等元素,展现了巴西人民的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年巴西狂欢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们会聚集在一起,穿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跳着桑巴舞,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放松。

最后是摩洛哥的露天市集。

摩洛哥的露天市集是一个充满异域情调和各种商品的热闹场所。

市集中的店铺摆满了有各种颜色、风格和形状的陶器、地毯、香料、服装等商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体现了摩洛哥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观念。

在市集中漫步,人们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的食物、了解摩洛哥的传统手工艺品,还可以和当地人民交流,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好。

旅游民俗文化

旅游民俗文化

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习俗、艺术和文化遗产等。

旅游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并承载了人民生活的智慧和传承。

在旅游民俗文化中,人们通过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体验当地文化,不仅是旅游休闲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热爱和推广。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逐渐完善,旅游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认可。

从传统民俗活动到现代游艺项目,从特色饮食到手工艺品、乐器演奏等,都能看到旅游民俗文化的影子。

多彩的庙会、丰富的特色美食,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化商品,都成为了旅游和民俗文化的佳点,更是旅游观光者的亲身体验,不同的旅游活动能够带给游客全方位的生活体验,让游客从外表看似平凡便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旅游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中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如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艾叶香囊和粽子、春节的灯笼、年画、剪纸等。

此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间传说、神话、怪谈等,厚重而神秘的民间故事更是吸引着游客自寻奇趣和探究未知的世界。

游客们可以跳进传统的舞蹈、参加文艺汇演、看戏听曲,感受更深刻且更具有文化熏陶性的乡村之旅,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感受。

旅游民俗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游业是当前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而旅游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更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在旅游贡献不断增加的同时,还将把当地文化和习俗的特色充分展现在游客面前,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地方文化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旅游民俗文化虽然在发展中,但许多地方仍然面临着文化传承不足的问题。

在旅游对文化侵害和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在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弘扬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也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规划和管理,营造合法健康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行业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

旅游文化-民俗文化1. 引言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独特的习俗、传统、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它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积淀,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中,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与人文景观。

本文将重点探讨旅游文化中的民俗文化,包括定义、特点、意义、保护等方面。

2. 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特有的人们长期遵循的习俗、传统和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它包括民间传说、婚嫁习俗、祭祀活动、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民俗文化有以下特点:•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传承性:民俗文化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代代相传,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文的积淀。

•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在形式、内容和意义上存在差异。

•生活性:民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贴近生活,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道德观念和审美取向。

3. 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意义民俗文化在旅游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益处:3.1 吸引游客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工艺展示等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魅力。

3.2 丰富旅游产品民俗文化为旅游产品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与民俗表演、体验民俗游戏、品尝传统美食等活动,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提升旅游体验的品质。

3.3 促进文化交流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交流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游客可以通过与当地人民密切接触,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习俗,增进文化认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4.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2024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具体包括: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和典型实例;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难点:旅游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旅游民俗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以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为例,分析其代表性和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旅游民俗文化概念:……特点:……分类:……代表性实例:……作用:……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地域特色理解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当地的民俗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景点,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内容解析1. 旅游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这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让学生准确理解。

其中,旅游民俗文化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表演性和商品性等特点。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

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民俗活动有哪些在广袤的世界中,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着独特而迷人的特色民俗活动,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探寻。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当地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各地的民俗活动各具特色。

在四川,有热闹非凡的火龙舞。

每逢重大节日,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龙具,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舞动着燃烧的火龙。

火龙在夜空中翻腾,火星四溅,场面壮观而震撼,象征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灾。

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无疑是一大盛事。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拿着水盆或水枪,相互泼水祝福。

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洗去过去一年的疲惫和不顺,迎接新的开始。

这不仅是一场欢乐的水战,更是一种团结友爱、相互祝福的表达方式。

来到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绝对不容错过。

这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集体育、娱乐、经贸于一体。

在大会上,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马、摔跤和射箭比赛。

骑手们在草原上驰骋,摔跤手们展示着力量与技巧,射箭手们则展现出精准的技艺,让人充分感受到蒙古族的勇敢和豪爽。

而在国外,也有许多令人神往的特色民俗活动。

在西班牙,每年 3 月 19 日左右举行的瓦伦西亚法雅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街道上摆满了精美的巨型人偶,这些人偶由纸浆和木材制成,造型各异,有的是神话人物,有的是现实中的名人。

在节日的最后一天,这些人偶会被点燃,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象征着除旧迎新。

泰国的水灯节同样令人陶醉。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的水灯,烛光闪烁,与天上的繁星相互辉映,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美景。

印度的洒红节则是一场色彩的狂欢。

人们相互投掷彩色粉末,欢歌笑语,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这一活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代表着正义战胜邪恶。

日本的夏日祭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人们身着传统的浴衣,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如街头游行、烟花表演等。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传统节日民俗”,第三节“民间艺术与旅游”,第四节“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及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图片,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2)介绍传统节日民俗,分析其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3. 例题讲解:(1)以端午节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民俗,并分析其地域特点。

(2)让学生谈谈对民俗旅游的看法,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2. 板书内容:(1)民俗文化概述(2)传统节日民俗(3)民间艺术与旅游(4)民俗旅游的发展与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以一个传统节日为例,分析其民俗活动及地域特点。

(3)谈谈你对民俗旅游的认识,如何实现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平衡?2. 答案:(1)民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民间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现象。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难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民俗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讲解新课(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结合实例讲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

(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分析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舞龙、四川的变脸等。

(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一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我国两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认识。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以及第三节“旅游中的民俗体验”。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掌握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特色,学会在旅游中尊重并体验当地民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在旅游中尊重并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地域特色。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旅游活动中,提高旅游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旅游中的作用。

(2)介绍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民俗活动为例,让学生分析该活动的背景、意义及如何在旅游中体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民俗文化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或亲身经历的民俗活动,增强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民俗文化概述定义分类作用2. 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3. 旅游中的民俗体验尊重当地民俗参与民俗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定义及分类。

(2)举例说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民俗活动,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在旅游中如何尊重并体验当地民俗。

2. 答案(1)民俗文化:指在一定地域、民族、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性、传承性、变异性的民间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旅游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

因为人类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各个族群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着各自的发展印迹,其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我国自古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

《礼记》中记载“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民俗。

他说“所谓民俗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

那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民俗是行为文化的重要成份,它属于文化的表层结构。

我们认为,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一定区域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并世代传承、发展并具有民族和区域独特性的文化事象。

旅游是有人类以来的一种古老的行为方式。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旅游应该是一种通过地理位置上的转移,对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遗迹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旅游就是在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内容的旅游活动。

是以本民族、本地区有独自特色的生活习惯、民间文化艺术、礼仪习俗、村寨民居、巫摊歌舞、神灵信仰、服饰装束等在内的传统民俗事象作为一种对旅游客体的吸引和感召,并使旅游客体产生一定的共鸣和互动的休闲娱乐活动。

一个地区的民俗其民族特征越鲜明,原始风格越纯,历史氛围越浓,地方差异越大,生活气息越足,就越有可能成为特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分类。

1、山水风光民俗游。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可见壮丽的山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本身就是极佳的旅游资源。

不仅如此,多数江河山岳往往同时又有美丽的传说或历史典故渗入其间。

如杭州的西湖,由于山湖相映、塔寺相连、风景秀美,同时又流传着许仙与白娘子、范蠡与西施的传说或故事,给美丽的西湖增添了一道神奇的色彩。

第七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七章 旅游民俗文化

第七章旅游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蕴涵和多彩的表象,它体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内含民族精神的延续和时代精神的认同。

它孕生于民间,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

在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姿态万千的民俗文化日趋成为旅游观赏的重要对象,以参与体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更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头戏”,显示了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民俗文化概述一、民俗文化释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事象。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惯、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先秦典籍中“俗”、“风”、“风俗”等词已很通用,并在《礼记·缁衣》中出现了“民俗”一词。

但作为学术术语使用,则始于“五四”运动时期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

至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才成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称。

在国际上,19世纪中期以前,对民俗有种种称呼,如“民间古俗”、“贱民古俗”、“残存文化”、“民间迷信”等。

至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创造“Folklore”(“民众的知识或智慧”)一词后,它才逐渐成了国际通行的学科术语。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些还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部分。

民俗文化曾在各民族长期生活中发挥广泛而巨大的作用。

但是,民族文化要大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只是民族文化的大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国家的民俗学家们对民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方面,他们的目光大多关注文化比较落后的人群,尤其是所谓野蛮民族、农民和边民。

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传统节日

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传统节日
屈原、伍子胥
第一节 端午节
曹娥
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 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 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 而死。 —— 《会稽典录》
第一节 端午节
艾叶和菖蒲 “五月五日,采艾以为 人,悬门户上以禳毒 气。” ——《荆楚岁时记》 “端午日,用菖蒲插于门 旁,以禳不祥。” ——《燕京岁时记》
• 源于古代秋拜土地神的遗俗:每年八月中 旬,要进行秋祀,不仅要拜土地神,而且 要拜月神。
第一节 中秋节 第二节 中秋节
二、祭月、赏月与拜月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 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东京梦华录》
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 人立;陈瓜果 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北京岁华记》
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
第一节 春 节
第二节 中秋节 第三节 端午节
第一节 春节
一、春节的起源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 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北魏 先 汉 隋 明 朝晋 秦 代 唐 清

萌 芽 阶 段
定 型
强 化
裂 变
转 型
第一节 春节 第一节 春节
第一节 端午节
粽子
史书中的记载始于东汉,称为“角黍”,作用是在夏至 时祭祀祖先和神灵。后又成祭祀屈原的祭品。
第二节 中秋节
三、吃月饼 “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 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 梦梁录》 和周密《武林旧事》。 四、兔爷儿 关于月宫的玉兔,最早见于屈原的《天 问》:厥利为何,而顾菟在腹?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

详细内容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认识各地特色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详细解读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二、各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三、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四、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针对如何正确对待与保护民俗文化,提出你的建议。

2. 答案:(1)答案要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2)答案要点:民俗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拓展等方面的作用。

(3)答案要点:加强立法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合理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俗文化现象,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的第六章——旅游民俗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各地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活动。

重点分析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主要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特色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教学重点:主要节日的习俗、民间艺术和民间体育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俗文化。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六章内容,分析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活动。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其起源、习俗及地域差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其他节日的习俗,并分析其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旅游民俗文化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民间艺术:剪纸、泥塑、戏曲等民间体育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等3. 地域差异:南方与北方的春节习俗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春节的起源及主要习俗。

(2)分析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3)举例说明民间艺术在旅游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地域差异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活动。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深度及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地域差异的理解和实地考察的开展。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我国丰富多样民俗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庆习俗起源和演变、民间艺术种类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我国饮食文化地域特色、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第四章内容,包括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民俗文化。

4. 例题讲解:以“春节”为例,讲解节庆习俗起源、演变和地域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我国各地特色饮食,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节庆习俗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某一种民间艺术特点和传承现状。

作业答案:1. 答案示例:我国剪纸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寓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

传承现状:面临失传,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南方饮食文化:口味清淡,注重食材原汁原味;北方饮食文化:口味较重,喜欢用调料提升口感。

实例:南方代表菜肴——白切鸡;北方代表菜肴——红烧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俗文化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讲解节庆习俗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

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

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旅游是一种融合了休闲、文化交流和探索的活动,而在旅行的过程中,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往往是一种难忘的经历。

通过了解并参与当地的民俗文化,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旅游中的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对旅行经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体验和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的影响旅游地的民俗文化是指由特定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

这些民俗文化可以表现在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在旅游中,了解并体验民俗文化可以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民俗文化能够丰富旅行的内容。

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民歌舞蹈表演、传统婚礼等,不仅能够为旅行增添趣味,还能够提供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

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旅行者可以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其次,民俗文化是不同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特定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

在旅游中,我们有机会探索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地区的传统习俗、信仰和社会方式。

这有助于打破地域间的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最后,民俗文化也是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许多地方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提升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元宵节和西安的古城墙灯光秀等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这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不仅激发了旅游市场的活力,还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

二、如何体验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在旅行中,要更好地体验民俗文化与传统习俗,我们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提前做好调研。

在出发前,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

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或者向旅行社、导游咨询相关信息。

了解当地的重要节日、庆典和特色手工艺,以及习俗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对于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民俗文化有很大帮助。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一)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一)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一)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1. 民俗节日的传承与演变•例子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通过民俗旅游,人们可以亲自参与到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中,比如贴福字、贴对联、燃放爆竹等。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春节的传统习俗,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推动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例子2: 水灯节–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水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

它以制作和点亮水灯为主要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民俗旅游,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作水灯的过程,并参与到点亮水灯的仪式中。

这种形式的旅游不仅可以传承水灯节的民俗文化,还能够带动当地手工艺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 民俗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例子1: 古镇–古镇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民俗旅游,人们可以参观和研究古镇中的各种建筑,比如传统的宅院、庙宇、桥梁等。

同时,一些古镇也会利用建筑资源开设各种主题博物馆,展示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和传统产业。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古镇的民俗建筑,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增加新的亮点。

•例子2: 土楼–土楼是中国土家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也是它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民俗旅游,游客可以参观和探索土楼的独特魅力,了解土家族和侗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同时,土楼旅游还带动了当地的民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民众的收入来源。

3. 影视作品的传承与弘扬•例子1: 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经典人物形象。

通过民俗旅游,游客可以参观并欣赏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遗址和景点,如扬州的贾府、苏州的蘅芜苑等。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还能够推动相关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例子2: 电影《卧虎藏龙》–《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民俗旅游,观众可以亲身体验电影中出现的武侠场景,如多次出现的古代宅院、山水画般的自然风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 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 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
❖ 邦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妇女 必备的装饰品,邦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 素雅娴静。
毡帽
狐皮帽
狐皮帽
羔皮帽
“格桑丝尤”或“丝热”的箕形帽
藏靴
❖ 松巴梯呢玛
民们尊崇和厚爱的首饰用材。
绿松石
❖ 藏族历来有喜爱蓝色的传统,在苯教的教义中将天 空的色彩蓝色作为最神圣的色彩,所以,具有着蓝 色特有的神秘感和威严感的绿松石成为藏族人服饰 品上必用的神圣的装饰材质。据说绿松石里面存在 着藏族人的灵魂,古代的藏王就禁止人们将绿松石 丢弃,以免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肉体就会死亡。 绿松石与其他藏族人常用的装饰材质如珊瑚、蜜赌、 贝壳等等一起被装饰在人们的戒指、手镯、腰带、 项链等等各种服饰品和日常用品上。
旅游民俗文化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四、生产民俗 五、服饰民俗 六、婚姻民俗 七、丧葬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 传承于民间的思想和行为,是传统文化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 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 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8层牛皮鞋底
嘎咯靴
❖ 嘎咯靴以牛皮制底,靴帮由3层氆氇缝制而 成,其黑色呢在下约33厘米,彩条毛呢在 上约3厘米,花纹竖立。靴跟与靴尖缝上黑 色牛皮,靴面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线镶边, 结实美观。靴帮开15厘米竖口,口边分别 用染红羊皮加固,便于拉携。这种靴的特点 是靴尖朝上翘起,看上去威武大方。
藏族服饰的常用图案与表征
四、生产民俗
大体上有四种形态:狩猎、捕捞、畜牧和农村农耕民俗。
1、农耕
➢ 稻作 风俗
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几千年的历史 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题的稻作风俗。
四、生产民俗
1、种植与养殖民俗
立春(打春): 鞭牛 吃春饼 挂春牛图
从先秦时期就有了“出土牛”的习俗,后来有了“打春”的习俗。 “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打春正是催春的时节。
天珠
蜜蜡
❖ 藏族饰品中最典型的装饰色彩就是蜜錯的黄 色、珊瑚的红色和绿松石的蓝色,大多数地 区的服饰品上都有蜜蜡的身影,妇女的头饰、 背饰、腰饰和首饰上面都镶嵌有各种形状和 大小的蜜。
珊瑚
❖ 红色的珊瑚被视为是如来佛的化身,防止灾 祸,增智慧,结佛缘。
❖ 大喇嘛和活佛大都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 ❖ 珊瑚象征沉着、聪敏、平安、吉祥,成为藏
嘎乌
❖ 大胆亮丽的用色、大气雄浑的样式、繁杂奢 华的饰品、神秘深意的图案。
❖ 选一个你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详细介绍这个 民族的服饰文化。
不同的地理位置,不 同的气候条件,决定 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 思维习惯。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3、传承性与播布性
传承性使民俗影响到每个人;播布性使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和 融合,从而具有共性和特性。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4、稳定性与变异性
因为具有传承性,所以有稳定性;社 会结构越稳定,民俗也就越稳定;为 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民俗 会变异,如演变和干预,后者如春节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四、生产民俗 五、服饰民俗 六、婚姻民俗 七、丧葬民俗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性
民俗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创造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 的是群体的心态、言语和行为,如春节吃饺子。
2、地域性 乡土性,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各地风俗也 出现不同特点。
用品:佩刀、腰刀、挎包等。
2、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是指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的作用下, 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 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相沿承袭的一 种具有文化特质的服饰特征。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 一、藏族 ❖ 自然气候——生产生活方式:肥腰、长袖、
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筒靴、 编发精致、喜佩各种金银玉珠打造的饰品。 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
"卐"字纹
❖ 出现在佛祖胸前象征永恒与轮回。 ❖ 头饰、衣襟、靴子等等地方都有不同表现形
式的图案,有单独使用的,也有交叠或连续 使用的,多以二方连续纹样形式出现,表示 长寿幸福延绵不绝,永世吉祥。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 在藏族服饰中,六字真言随处可见,尤其是 在饰品上,单独出现和组合使用的形式都很 常见,通常是以雕刻、编织、绘画、印染等 各种形式出现在嘎乌、戒指、手镯、衣物和 其他服饰品上。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四、生产民俗 五、服饰民俗 六、婚姻民俗 七、丧葬民俗
1、服饰的概念
❖ 服饰是指服装和饰物的总称,包括: ❖ 1、服装:衣、袍、裤、裙、鞋、袜等。 ❖ 2、饰物:头饰、耳饰、颈饰、胸腰饰。 ❖ 3、体饰:发式、画眉、描唇、纹身。 ❖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
四、生产民俗
2、狩猎与捕鱼
➢捕猎方法: 狗围、下夹子、➢捕鱼民俗 贵州捕鱼.RMVB 出海日逢双不逢单 救险风俗 船忌(倒、翻、搁) 渔家宝——鱼鹰
四、生产民俗
3、采集民俗
➢采集民俗——长白山采参 孙良、张禄(走丢)
长白山挖参视频(远方的家)
燃放烟花爆竹。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四、生产民俗 五、服饰民俗 六、婚姻民俗 七、丧葬民俗
三、民俗与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 求知”的心理需求。
❖民俗是旅游资源的重头戏之一。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四、生产民俗 五、服饰民俗 六、婚姻民俗 七、丧葬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