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2章

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2章
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2章

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设计与实现

动作捕捉技术在电影特效制作、电脑动画制作、游戏制作、运动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动作捕捉系统存在价格昂贵、穿戴复杂、实时性差、对环境要求高等问题,很难被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创新,微软推出了无标记动作捕捉设备Kinect,该设备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先进的骨骼跟踪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普遍存在着运动数据抖动、骨骼数据关节缺失、动作数据无法复用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优化Kinect骨骼动作数据;将优化后的动作数据重定向到三维人物模型,驱动模型模仿真人的动作;录制并保存动作脚本。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

首先,本文概述了动作捕捉技术与动作重定向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各种动作捕捉系统的优缺点,分析了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Kinect 的动作捕捉系统的总体方案。根据MVC设计模式,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交互中间件、数据处理层和UI界面层,其中数据处理层是系统的关键部分,包括骨骼数据优化模块、动作重定向模块和动作录制模块。

然后,针对目前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对人体单关节修复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丢失关节修复算法,以解决连续丢失多个关节点的问题;提出骨骼动作平滑处理算法,以解决肢体末端关节抖动问题;使用基于正向运动学重定向算法,以解决模型驱动问题;研究DAE模型结构,为录制动作脚本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本文详细设计并实现了系统功能,包括用户界面、Kinect数据获取模块、骨骼数据优化模块、动作重定向模块、可视化模块和运动录制模块。

最后,为验证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对本文所做工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做工作符合预期目标。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动作捕捉技术诞生前,在传统的三维动画、电影特效及游戏制作过程中,角色模型的动作效果基本都是由人工手动调整来完成[1]。手工调整模型对动画师的熟练要求高、效率低、实时性差,影响制作周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和动作捕捉技术的诞生,动作捕捉系统普遍应用到多媒体领域。动作捕捉系统不仅在电影特效和三维动画制作中被广泛应用,它在游戏界的优势也逐渐扩大。为了使游戏人物模型的动作更加贴近真人的动作,使用动作捕捉系统提取真人的动作数据,并驱动游戏人物模型运动,能让用户感觉到身临其境,增加了游戏的沉浸感。

从技术角度可将动作捕捉系统分为两类,即光学式和非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根据标记点能否主动发光,可将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非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又细为分电磁式、机械式以及惯性动作捕捉系统。上述这些动作捕捉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动作表演者重要关节处需要布满标记点,这些标记点可以是光源或者传感器,表演示者在光线较好的场地进行动作表演,通过标记点来记录人体的运动数据[2]。目前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在商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对服装、场地、光线严格的要求让许多中小型电影公司无法承担。另外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操作和调试复杂,并且每个光源标记点没有特定标号,在表演者运动过程中,肢体相互遮挡会造成光源点不能被识别,导致标记点错位,最终会导致模型的运动失真。这种情况需要后期进行修复,导致工作量大幅增加。

最近几年,微软推出了无标记动作捕捉设备Kinect,该设备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先进的骨骼跟踪算法让很多基于Kinect的动作捕捉系统应运而生,表演者不用配带任何传感器即可完成动作捕捉过程。此外,Kinect对服装、场景以及光线没有严格要求。Kinect革命性的操作方式颠覆了传统,受到了用户和开发者的追捧。随着微软发布了开发工具包Kinect SDK For Windows,Kinect吸引了更多的开发者。虽

然Kinect的空间定位性能仅适用于小成本电影制作、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以及运动分析等领域中[3],但Kinect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骨骼跟踪算法让基于Kinect 的动作捕捉系统在开发成本、运行效果以及开发效率上达到平衡。本课题研究如何使用成本和精度较低的Kinect设备来进行动作捕捉系统的开发。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动作捕捉系统主要完成两个功能,即捕捉动作数据和使用动作数据驱动模型。实现这两个功能需要用到动作捕捉技术和动作重定向技术,本节将概述这两个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作捕捉技术

在国外,动作捕捉技术最早可追溯到Fleischer于1915年发明的“Rotoscope”技术。该技术原理是连续拍摄一段真人的动作照片,将此照片作为动画的底样,动画师按照底样逐帧绘出动画底片[4],《格列佛游记》和《超人》等早期的动画片均通过该方法制作而成。到了19世界70年代,动画制作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随后衍生出各种动作捕捉技术[5],如光学式、机械式、电磁式动作捕捉技术。光学捕捉技术在电影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为《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制作特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升,目前好莱坞大片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技术来做动作特效,效果非常逼真。图1.1是《猩球崛起》使用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制作特效的场景。

图1.1 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在《猩球崛起》中的应用

随着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完善,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在欧美市场逐渐商业化[6],美国的3Dsuit与荷兰的MVN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商用惯性动作捕捉系统。3Dsuit通过传感器来定位人体关节位置,并逐帧记录运动数据,记录完成后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并绑定到模型相应的骨骼关节上[7]。MVN使用蓝牙直接将传感器标定的人体关节的实时位置数据返回到计算机,可以做到在无摄像机的情况下实时驱动模型[8]。最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自由式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出现了。使用了该技术的代表有美国的LeapMotion和Kinect,LeapMotion用于手势捕捉,其原理是利用了两个高帧率灰度摄像头、三个红外发射器以及手势跟踪算法来获取手势。Kinect则用于人体骨骼跟踪,其原理是通过深度传感器来获取深度图像信息,再利用骨骼跟踪技术来追踪骨骼运动数据。

在国内,中科院吴健康教授,浙江大学金文光副教授等人在研究人体动作捕捉相关技术。其中吴健康团队在国内最先推出惯性捕捉系统,并将其商业化[9]。吴健康团队研发的产品叫MMocap动作捕捉系统,并在三维动画《水浒传》中首次使用,MMocap使用16个传感器来采集人体关节点信息,并通过蓝牙将数据返回到计算机中,利用贝叶斯网络算法和人体三维模型骨骼结构特点计算每个关节点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并结合生物力学模型来驱动人物模型。金文光团队所研发的动作捕捉系统和吴教授产品类似,但系统利用了自主研发的姿态算法来驱动模型[10],其传感器设备使用了加速度计和磁强计,成本有所降低,但是精准度和鲁棒性不强。

1.2.2 动作重定向技术

动作重定向是利用运动数据来驱动三维模型的一种技术。在电影或动画制作过程中,无法直接呈现的高难度动作或效果可以由动作重定向技术来完成,且效果逼真。如何将一个模型的运动轨迹映射到目标模型上,同时保证目标模型运动的逼真性和动作一致性是动作重定向要解决的问题[11]。

在国外,Thalman从人物三维模型建模入手,并结合模型特定动作的研究,提出使用虚拟网络来模拟人物模型来实现重定向[12]。Badler等人将关键帧技术参数化来完成模型底部的控制,并同时提出给人物模型添加骨骼来减少计算复杂度的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日期:2011-4-13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温度控制仪,可以在四联数码管上显示测得的温度。主要分四部份电路:OP07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部分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文氏电桥电路,得到温度与电压的关系,通过控制电阻值改变温度。利用单片机将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同时实现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切换。 关键词放大电路转换电路控制电路显示

目录 1 引言 (4) 1.1 系统设计 (4) 1.1.1 设计思路 (4) 1.1.2 总体方案设计 (4) 2 单元模块设计 (5) 2.1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5) 2.1.1 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设计 (5) 2.1.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5) 2.1.3 A/D采集电路的设计 (5) 2.1.4 单片机电路 (6) 2.1.5 键盘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6) 2.1.6 输出控制电路的设计 (6) 2.2元器件的选择 (6) 2.3特殊器件的介绍 (7) 2.3.1 OP07A (7) 2.3.2 ADC0809 (7) 2.3.3 ULN2003 (9) 2.3.4 四联数码管(共阴) (9) 2.4各单元模块的联接 (10) 3.1开发工具及设计平台 (11) 3.1.1 Proteus特点 (11) 3.1.2 Keil特点 (11) 3.1.3 部分按键 (12) 4 系统测试 (17) 5 小结和体会 (20) 6 参考文献 (21)

1 引言 电子系统设计要求注重可行性、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使用方便和易维护性等。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由技术指标将系统功能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形成若干单元功能模块。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尽量采用熟悉的电路,注重开发利用新电路、新器件。要求电路简单,工作可靠,经济实用。 1.1 系统设计 1.1.1 设计思路 本次实验基于P89L51RD2FN 的温控仪设计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1.1.2 总体方案设计 热敏电阻测温调理电路 设计要求 1.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 -20℃ --100℃; 2.系统可设定温度值; 3.设定温度值与测量温度值可实时显示; 4.控温精度:±0.5℃。 设定输入 单片机 LED 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控硅 继电器 控制 对象 风扇 信号调 理电路 A/D 采集 电路 加热丝 传

教学系统设计第五章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教学评价包括_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__和_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_两部分。 2、学业评价的三种形式是:__诊断性评价__、_形成性评价___、__总结性评价。 3、标准参照测验的“标准”来源于_教学目标中所描述的学生学习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能被接受的程度_。 4、对言语信息、良构问题的测量可以选择采用_标准参照测验_。 5、对动作技能、非良构问题的测量要使用_评价量规_。 6、对态度目标的测量,一方面要考虑测量时间的_周期__,测量环境的__自然性___。所以需要使用__频率统计图__。 7、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可以使用__电子档案_______。 8、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有六种形式:_自我评价___、___专家评议___、_一对一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实地试验__、__进行中的评价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 答:它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方案以及教学实施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两个方面。2、教学设计成果 答: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计算机课件,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如:网络课程等,这些设计成果一般在推广使用之前,要在小范围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即进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实质就是从结果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设计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 三、简答题 1、标准参照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试题编制的原则2、确定试题的类型 3、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 4、编制测验试题 2、如何评价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_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作用 本次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熟悉已给题目,然后设计系统方案、画原理图及PCB、软件编程,并做出课程设计报告。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各个设计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逐步掌握系统开发的以下相关技术: (1)熟悉系统设计概念; (2)利用所学数电、模拟电路知识,设计电路图; (3)利用PROTEL软件画原理图及PCB; (4)熟悉系统项目设计报告填写知识; (5)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环节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就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和思考能力,全面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全面提高系统及电路设计、原理图及PCB 绘画等硬件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体现出电子系统设计的真谛。下面是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 1.系统方案认识 根据所设定的题目,能够给出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题目:信号发生器产生电路,请设计一个能产生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电路,并制作原理图,然后阐述其原理。 基本原理: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框图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CPU、D/A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电流/电 压转换电路、按键和波形指示电路、电源等电路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当分别按下四个按键中的任一个按键就会分别出现方波、锯齿 波、三角波、正弦波,并且有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作为不同的波形指示灯。2、各部分电路原理 (1)DAC0832芯片原理 ①管脚功能介绍(如图5所示) 图5 DAC0832管脚图 1) DI7~DI0:8位的数据输入端,DI7为最高位。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doc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4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 1、工程概述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位于长兴岛西北侧的中央沙、青草沙区域的沙体上,是上海市的水源地工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环库大堤、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下游水闸、输水泵闸和调度中心。 取水泵闸由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组成,位于青草沙水库西北侧,临长江口的北港侧。下游水闸设在青草沙水库库尾。输水泵闸有岛屿输水闸和长兴输水支线的输水泵站组成,位于水库东南侧岸边,靠长兴岛侧。 取水泵闸采用35kV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二回35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配2台容量为20MVA主变。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带分段开关。全站共设6台站用变压器。0.4kV站用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取水泵站设6台同步电机。 输水泵闸采用两个10kV电源供电,同时运行,互为备用。二回10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分别配2台容量为1600kVA的干式变压器,0.4kV采用单母线分段开关的电气接线。 下游水闸一回10kV电源引自输水泵闸10kV母线,设1台160kVA变压器。应急备用电源采用1套75kW EPS电源装臵。 电力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设在中心的主站监控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及数据传输通道三部分组成(以太网通道由通信专

业提供),形成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度指挥监控系统,实施对全线变电所供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运行状态的监控,完成对供电系统的调度管理、事故分析和维修管理。系统结构形式为1:N结构形式。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功能,同时遵循模块化和冗余设计的原则。 2、工程范围及内容 2.1安装工程 本项工程招标包括上游取水泵闸变电所、下游水闸变电所、输水泵闸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测试,变电所间及所内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敷设、接头、试验,电缆桥架安装。 安装工程具体包括柜排列、设备平面布臵、设备预埋件工程、设备安装、设备接地、电缆敷设、二次控制保护及全线监控系统工程等内容。 2.2供货内容 我方采购设备材料为:35kV空气绝缘开关柜、35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6kVGIS气 体绝缘开关柜、10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35kV油浸式变压器(含有载分接开关)、35kV 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屏、交直流屏、变电站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设备、软启动柜、变频柜、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所内电缆桥架、有机防火堵料等。 2.3工程服务 2.3.1我方将在工程全过程对甲供设备实施工程管理,包括协调、安排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复习题2008级(已整理+补充)

文中:橘黄色字体的资料是我补充的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复习题 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 1、电子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电子系统主要是指多个电子源器件或功能模块组成,能实现较复杂的应用功能的客观实体2、什么是Top-Down设计,有何优点(P2)? 自顶向下设计,由系统级设计开始,根据系统所描述的该系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在根据子系统功能划分各部件,完成部件设计后,最后才是单元电路和元件级设计。(系统—>子系统—>部件—>元件) 优点:避开具体细节,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1、数字电位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P16)? 一般有数字控制电路,存储器,和RDAC电路组成,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控制RDAC,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控制信号和电位器的抽头位置。RDAC是一种特殊的DA 转的是电阻值,电阻越多,分辨率越高,电阻的两端分别姐模拟开关的一端,二模拟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构成数字电位器的输出端,由译码器输出端控制模拟开关的通断实现活动抽头位置的变化,模拟开关数为电阻数加1. 4、画出实际电容器的高频 等效电路图,为何PCB去耦

电容要用大小电容组合的结构(第2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_2 P5)? 百度文库:PCB板去耦电容合理配置 电容的容值越大它的谐振频率就越低。所以一般,我们在PCB的电 源分配处使用10uF~100uF的大容值的电解电容,来滤除20Mhz以上 高频噪声。而在集成电路芯片IC处放0.01uF的小容值的陶瓷电容, 使IC稳定工作在7Mhz下。 6、表贴电阻0805、1206、1210各表示什么含义(教材P55)? 贴片元件的尺寸大小,单位英寸1英寸=25.4mm 例:表贴电阻0805 表示:长0.08英寸宽0.05英寸 0805 :长:2 宽:1.25 高:1.25 1206 :长:3.2 宽:1.6 高:1.25 7、画出光电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教材P61)。 工作原理:光电耦合输入端加电信号是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 电流的大小,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因光电效应产生了光电 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点光电的特性转换。 应用:传输开关信号和二次测晶体管工作于截止和饱和两种状态;用于晶 闸输出的设计,还有输入端(一次侧)设计 8、画出普通继电器接成自锁的电路原理图,举例说明其应用(补充)。 什么是继电器的自锁电路: 继电器的线圈是接在辅助电路中的.继电器 的副触头(常开)要和给线圈通电的启动开关 并联.当开关按下时,线圈通电,常开闭合,常 闭断开.当你松开启动开关的时候,由于电流 从与开关并联的副触头进入线圈,使得线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 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何克抗,2002) 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 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瑞格卢斯,1994) 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教材观点: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设计模式(P19)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学科性质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方案设计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方案设计

1引言 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YWK-CT温度控制器采用智能PID控制,当通过热电偶(热电阻)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YWK-CT温度控制器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比率,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控制器还具有上、下限温度告警和继电器输出功能,性价比高,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注塑、包装、食品等企业。此次设计温控仪主要想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温度,在数码管上显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的单片机应用能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说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让自己对电子设计有更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让所学与实际相结合。 2 系统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温控仪电路原理图

2.1.3总体电路图 2.1.4温控仪设计文字说明 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阻值,经信号调理电路得到电压值,再经AD转换电路实现数模转换。由单片机控制显示管输出。除此,可设置预置温度,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用按键控制预置温度。当实际温度高于预置温度,红灯亮,蜂鸣器响;低于时,则绿灯亮。 A/D采集电路: 启动、等待、采集数据。单片机电路:最小系统。键盘及显示电路:键盘数据输入和温度显示。输出控制电路:I/O驱动、继电器、指示灯、负载。 2.2总体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1)温度范围为:-20 ℃~ +100℃, 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 1℃; (2)温度采样时间:500ms ~1min (可调);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电子系统设计复习题级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复习题 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 1、电子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电子系统主要是指多个电子源器件或功能模块组成,能实现较复杂的应用功能的客观实体2、什么是Top-Down设计,有何优点(P2)? 自顶向下设计,由系统级设计开始,根据系统所描述的该系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在根据子系统功能划分各部件,完成部件设计后,最后才是单元电路和元件级设计。(系统—>子系统—>部件—>元件) 优点:避开具体细节,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1、数字电位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P16)? 总的来讲,它是通过计数值来控制电阻值的。输入端有加/减计数端、片选,内部有7位计数器及其计数存储器、解码器,输出端是受模拟开关控制其通断的电阻阵列。电阻阵列是通过解码器中移除的码来控制其通断的,因此就有的每个计数值都有与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通状况,也就有了不同的电阻值。 2、交流衰减器的输入输出关系推导。说明“欠”、“过”、“最佳”补偿的波形特点。举例说明此电路的一个典型应用,说明示波器探头的补偿原理(教材P20)。

“欠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反应欠灵敏,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的变化跟不上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不管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测试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幅度的变化都是迟缓平滑的。“过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反应过灵敏,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的变化跟超前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不管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测试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幅度的变化都是斗直尖锐的。“最佳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的反应是同步的,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变化都同步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陈丹 学号:1004012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日期:2013-4-2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1 引言 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YWK-CT温度控制器采用智能PID控制,当通过热电偶(热电阻)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YWK-CT温度控制器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比率,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控制器还具有上、下限温度告警和继电器输出功能,性价比高,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注塑、包装、食品等企业。此次设计温控仪主要想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温度,在数码管上显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的单片机应用能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说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让自己对电子设计有更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让所学与实际相结合。

2 系统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2.1.1总体设计流程 2.1.2温控仪原理图 开始 理解课题技术指标 子系统设计 单元电路设计 元器件选择 仿真、安装调试 正式样机设计 结束 调整 是否合格 N Y 设定输入 单片机 LED 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继电器 控制 风扇 信号调 A/D 采集 加热丝 传感器

机械系统设计-第一章.doc

《机械系统设计》 习题选集 机械设计教研室

第一章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点。 3.机械系统的特性。 4.从流的观点出发,机械系统的组成。 5.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 6.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7.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1.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形成的基本技术文件。 2.设计任务的类型。 3.设计任务的来源。 4.试拟定播种、施肥机的设计任务书。 5.画出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构成图。 6.试建立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树。 7.形态学矩阵的概念。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 20 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已知: 1)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 )、可靠性(B2 )、使用方便性(B3 )、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 0.7,0.5,0.3,0.1; 2)评价指标 B1、B2、B3、B4、B5 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 3)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

11.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2.总体布置的基本形式。 13.试分析手扶拖拉机的总体布置方案。 14.机械系统常用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类型。

第三章 1. 2. 3. 4. 5. 6. 7. 8. 物料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物料流设计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简述常用存储子系统。 简述常用输送、搬运子系统。 简述六点定位规则。 夹紧装置的组成。 试结合生产实习中所见的一种物料系统,分析制造系统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某物料流系统设计时,要把工件从 A 工位送至B 工位,请提出你 9. 自己的设计方案。 注意:1)工件输送过程中姿态要求保持不变; E 工位 第四章

机械系统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 第一章 一、系统: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系统的一些特性: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三、机械系统的组成: 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 四、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 计划、外部系统设计、内部系统设计、制造销售 五、系统分解(了解)P17 第二章 一、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构思实现功能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工艺原理、确定技术过程、引进技术系统、分析结构布局、拟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方案评价、确定能实现预定设计目标的最佳方案 二、黑箱: 指仅知输入量和输出量而不知其内部结构的表述设计任务的一种模式。黑箱明确表示了设计任务的基本功能要求和主要约束条件 三、工艺原理: 指各种物理效应(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定律、原理及效应)的具体应用。 四、系统的功能结构:P22 五、方案评价的目的: 是通过对可行的候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定,提出方案的评价意见,为决策者最后确定设计方案提供信息和依据。 六、方案的评价原则: 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七、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总体布置设计、确定总体主要参数、绘制总体设计图样、编写总体设计报告书计技术说明书等 八、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1)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 (2)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 (3)保证精度、刚体,提高抗振性及热稳定性 (4)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 (5)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6)操作、维修、调整方便 (7)外形美观 九、传动系统的布置 (1)简化传动链:在保证运动要求的前提下,传动链愈简短,零件数就愈少,材

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 1.1要点介绍 (1) 1.2课后习题 (2)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 2.1要点介绍 (4) 2.1课后习题 (5) 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 3.1要点介绍 (7) 教学策略 (7) 先行组织者 (8) 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 4.1要点介绍 (8) 4.2课后习题 (11) 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 5.1要点介绍 (11) 5.2课后习题 (12)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 6.1要点介绍 (13) 6.2课后习题 (14)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 7.1要点介绍 (14) 7.2课后习题 (14)

概述 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要点介绍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 ①系统的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其目标是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 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③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④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 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⑥应用和推广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概要设计,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四个环节:选择、定序、综合、总结 七条测略:

第1节 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主要受以下两个技术的推动:?微电子技术——使得硅片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 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EDA技术的发展。?(2) 集成电路设计都是从器件的物理版图设计入手 EDA技术发展的推动 ?(3) 出现集成电路单元库,集成电路设计进入逻辑级,极大地推动IC产业的发展。?电子系统是IC之间通过PCB板等技术进行互联来构成的。PCB板上IC芯片之间连线的延时、PCB板的可靠性、PCB板的尺寸等因素,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造成很大的限制。 由IC互联构成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4) IC互联构成的系统 (设计和工艺EDA技术) SOC——片上系统 SOC是指将一个完整产品的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或芯片组上。 SOC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以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核为基础,以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手段,借助于以计算机为平台的EDA工具进行开发。由于SOC设计能够综合、全盘考虑整个系统的情况,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SOC的出现是电子系统设计领域内的一场革命,其影响将是深远和广泛的。 由SOC构成嵌入式系统设计:

IC:集成电路。?ASIC:专用集成电路。 通用集成电路:FPGA、CPLD等。 SOC:属于专用集成电路。 (1)SOC: 它是指将一个完整产品的各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可以包括有CPU、存储器、硬件加速单元(AV处理器、DSP、浮点协处理器等)、通用I/O(GPIO)、UART接口和模数混合电路(放大器、比较器、A/D、D/A、射频电路、锁相环等),甚至延伸到传感器、微机电和微光电单元。(如果把CPU看成是大脑,则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 SOC系统的构建一个重要特性: 使用可重用的IP来构建系统。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的复杂度。可重复利用的IP包括元件库、宏及特殊的专用IP等,如通信接口IP、输入输出接口IP;各家开发商开发的微处理器IP,如ARM公司的RISC架构的ARM核。SOC嵌入式系统就是微处理器的IP再加上一些外围IP整合而成的。SOC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集软、硬件于一体,并追求最高的集成度,是电子系统设计追求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是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最佳方案。SOC是一种系统集成芯片,其系统功能可以完全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协同完成。目前的SOC主要指后者。 SOC存在的问题: SoC初衷很好,但现实中却缺乏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是基于ASIC实现SoC系统,设计周期长、费用高昂、成功率不高而且产品不能修改显得系统的灵活性差,往往使得学术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但是SoC以系统为中心、基于IP核的多层次、高度复用,可实现软硬件的无缝结合,综合性高。?(2)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Systemona Programmable Chip) ?SoPC是一种灵活、高效的SoC解决方案。它将处理器、存储器、I/O口、LVDS等系统需要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PLD器件上,构成一

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学习辅导一: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内容提要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对教学设计者的要求。 1.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般来说,“设计”是指人们在创造某种具有实效性的新事物或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之前,所进行的探究性的系统计划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设计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即设计着重对计划的对象进行分析,明确相关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有着比较具体的操作程序,它是以现代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经验、个性风格,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为达到预期的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的要素 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阐述、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学背景和环境的分析,“教和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为:(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 3.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是学术性的综合理论体系,是指导设计者判断自己结论的合理性和设想的科学性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能够帮助设计者提高自己一种历史的洞察力,帮助设计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研究领域,有效地确定教学设计的方向。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也可以用于解释教学设计者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假设、选择和决策。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体系对现代教学设计的形成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即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 ⑴系统理论。一般系统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对现代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使用了系统论的观点(或思想)、方法。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理念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要以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系统内各个部分和系统整体的运行过程,系统趋向目标的行为是通过信息反馈的有规律的控制过程,系统一般具有多级阶梯结构和不同层次目标,系统通过其各个组成部分变化而得到发展等等。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

教学系统设计练习册

《教学系统设计》练习册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教学设计分的不同层次为____________ 。 A、以“产品”为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学校”为中心 D、以“系统”为中心 2.教学设计理论是属于___________ 。 A、描述性的 B、指示性的 C、规定性的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___ 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或_________ 、_______ 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 。 2.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 _________ 与__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 、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 .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 ________ , ___ , ___ , ___ , _____ , ____ 。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 __ , ____ , ____ , ____ 。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二、名词解释: 1 .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