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生物高考全国卷(2015-2019)
2019高考全国3卷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1).蛋白质(2).核酸(3).叶绿素(4).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三、非选择题
7.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高考真题】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 全国卷二(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9•新课标Ⅱ)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 D.DNA、蛋白质2.(6分)(2019•新课标Ⅱ)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6分)(2019•新课标Ⅱ)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 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 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6分)(2019•新课标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6分)(2019•新课标Ⅱ)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高考生物复习《构建热点主题微网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高考生物复习《构建热点主题微网,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热点主题微网全国卷近五年考情生物分类微网2018全国卷ⅠT2,2018全国卷ⅡT5,2016全国卷ⅠT1 ……动物激素微网2019全国卷ⅠT4,2019全国卷ⅡT30,2018全国卷ⅡT2、T3、T29,2017全国卷ⅠT1,2017全国卷ⅡT5,2017全国卷ⅢT2 ……基因微网2019全国卷ⅠT2,2018全国卷ⅠT2,2018全国卷ⅢT31,2017全国卷ⅢT2,2016全国卷ⅠT6 ……生物膜系统微网2018全国卷ⅠT1,2018全国卷ⅢT2,2016全国卷ⅠT1,2016全国卷ⅢT1 ……信息传递微网2019全国卷ⅠT31,2017全国卷ⅠT1,2014全国卷ⅡT1,2015全国卷ⅡT4 ……生物变异微网2018全国卷ⅢT30,2016全国卷ⅢT32,2015全国卷ⅡT6 ………………引言:考前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广度,如何帮助学生迅速进行知识迁移?小切口的微网是经过广泛调研,被绝大多数老师认可的方式,也是生物学科中一种常用、高效的思维方法。
这种微网以某核心概念、常考点为中心主题,展开相关知识点、考点,以微型网络图牵动,构建联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部分限于篇幅等,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这种学科思维,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并总结类似的主题微网络,形成良好的习惯。
微网1生物膜系统与囊泡运输【例1】(2019·广东广州市综合测试)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蓝藻等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但它们没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液泡膜等生物膜所含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C.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的嵴和叶绿体的类囊体都为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位点D.核膜呈双层磷脂分子结构,能更好地保护核内DNA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解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原核生物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生物膜所含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B正确;叶绿体的类囊体和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嵴,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酶,C正确;核膜是双层膜,把细胞核和细胞质分隔开,但核内DNA的复制需要的原料、酶、能量等都来自于细胞质,D错误。
高考生物真题2019年(6套)
[文件名]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解析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原卷版).doc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doc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201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原卷版).doc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文件总数= 12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 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 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 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 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卷Ⅲ) Word版含解析
全国卷Ⅲ1.(2019·全国卷Ⅲ·T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选D。
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蓝藻为原核细胞,没有这三种细胞器;高尔基体既不含有DNA,也不能合成ATP。
这三种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所以只有D项正确。
2.(2019·全国卷Ⅲ·T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解析】选B。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项正确;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项错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项正确;细胞核内DNA的复制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项正确。
【易错警示】容易混淆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对于原核细胞来说,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都在细胞质中;对于真核细胞来说,遗传信息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3.(2019·全国卷Ⅲ·T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解析】选A。
在寒冷条件下,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可以产生大量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项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通过血管向外辐射的热量增加,有利于人体散热,B项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汗液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热量,有利于人体散热,C项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酒精容易挥发,有利于人体散热,D项不符合题意。
4.(2019·全国卷Ⅲ·T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
高考生物遗传题总汇真题
高考生物遗传题总汇真题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遗传题在高考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考察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历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1. 2019年全国卷Ⅰ某地曾发生某种人群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病。
对该地质量进行遗传学分析,发现积存两个基因突变的杂合子代或纯合子代均有该病的表现,并推测罹患病的人群较少。
正确判断的是( )A. 该病呈唯一等位基因形式B. 该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C. 该地只有少数人有患软D. 该病是由生成 "法唯一突变频率决定的解析:根据题意及生物学知识可知,该病是由两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积存两个基因突变的杂合子代或纯合子代均有该病的表现),而艾的形式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
因此,正确判断为B。
选项A错误是因为唯一等位基因形式的疾病,如GB病。
选项C错误是因为“罹患病的人群较少”并不能说明患病的人数少(或离群),而是说明突变基因的突变频率低。
选项D错误,突变的频率低并不能说明是由生成”)"的唯一突变频率所确定。
2. 2011年北京卷下列各句①②③④中,不包含遗传信息的是( )A. 细胞核与质体含有DNAB. 磷酸二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C. 从AABB双闭合子代中选取配子;D. 自交结合实验证明了孟德尔的基因动力学假说解析:A项包含遗传信息,因为DNA是遗传物质;B和D项均包含遗传信息,因为都和遗传物质有关。
C项已提到配子来源于“双闭合子”(ABAB),不是遗传信息。
3. 2011年江苏卷若生物遗传过程中仅有①染色体组合与数量变异,②染色体突变,③亲代基因重组称遗传变异,则正常受精卵的遗传变异是( )A. ①B. ①和②C. ①②和③D. ②和③解析:正常受精卵的遗传变异是由亲代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故答案为C。
4. 2015年全国卷Ⅰ某地区罕见遗传病风湿热,通过研究得知,表现型正常人与患病人的遗传RNA之间的区别在于( ).A. 结构RNA的碱基含量与排列顺序B. 未翻译RNA的碱基含量与排列顺序C. 转运RNA的碱基含量与排列顺序D. m者的碱基含量与排列顺序解析:由题意可知风湿热是一种遗传病,故表现型正常人与患病人的遗传RNA之间的区别应为未翻译RNA的碱基含量与排列顺序。
高考生物全国I II III卷2013-2019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0
高考生物全国I II III卷2013-2019高考真题汇编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1.(2015年全国I卷,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2019·全国Ⅲ卷,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 ·····································································B. 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B. 250、500、250C. 500、250、0D. 750、250、03.(2016·全国课标卷Ⅱ,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4.(2019·全国Ⅰ卷,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 (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 光、矿质元素和水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5.(2015年全国II卷,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2019年高考全国卷1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卷1生物试题解析版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 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2015-2019年生物全国卷真题(14套)考点分布统计分析
7变异(2选1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主;基因重组;
8.进化(1选2填):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计算;共同进化;
9.内环境与稳态(6选4填):内环境和水盐平衡为主;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10.神经调节(4选3填)、体液调节(4选5填)、免疫调节(含过敏)(2选2填)、植物激素调节(3选3填)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体温调节
植物激素、水的功能(课本原文描述)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基因表达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与原因及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动物激素调节(主要是特点)
免疫调节
31
种群数量特征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11.种群与群落(7选6填):种群数量变化和特征为主;种群密度(样方法);种间关系;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
12.生态系统(5选7填):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能量流动为主;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3.实验(4选13填):遗传实验设计为主;光合作用相关实验设计或分析;遗传物质确定实验设计;酶活性影响实验分析;植物激素实验分析;教材实验识记、分析;
免疫、胞吞胞吐的特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验探究分析)
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
内环境稳态
种群数量、特征(概念描述)、种间关系
血糖调节
水平衡调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种群数量特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种间关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种群数量变化
32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生物(含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生物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保持一贯的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在考查内容、试题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综合和灵活多变的特点,便于更好地发挥高考区分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
■高考新动向1.试题注重回归教材,引导考生关注基础知识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对主干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第30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考查了教材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就要求考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能够准确运用教材语言进行规范答题。
2.试题综合性增强,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与以往的高考生物试题相比,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一道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所增加,章节间的跨度增大,且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如第31题以生态系统作为主线进行考查,题中还涉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强调知识模块间的组合,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
3.联系生活实际与生产实践,倡导学以致用试题更加注重引导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第2题以马铃薯块茎的储藏为背景,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第4题从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人体失水问题切入,考查内环境稳态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4.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如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培养、分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新变化在今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中,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内质网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内环境稳态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杂交实验、生态系统等知识;非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净光合作用、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选修部分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植物组织培养。
今年高考对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加大了考查力度,减弱了对图表类试题的考查,题干信息趋向简单化,考查目的更加明确。
高考生物全国I II III卷2013-2019高考真题汇编2
高考生物全国I II III卷2013-2019高考真题汇编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1.(2015年全国I卷,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2.(2018全国III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3.(2014年全国I卷,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4.(2018全国II卷,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分解,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5.(2018全国I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6.(2015年全国II卷,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近五年生物高考全国卷(2015-2019)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真题(高中生物选修一)1、2015年全国卷Ⅱ(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盐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2、2016年全国卷Ⅱ(15分)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 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3、2017年全国卷Ⅱ(15分)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布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生物试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 三者都含有DNA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而高尔基体消耗A 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皮肤血管舒张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 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完整版)高三生物双向细目表
2015全国卷Ⅰ,6
选择题
抗维生素D佝偻病、色盲及白 化病的遗传特点
2016全国卷Ⅰ,6
选择题
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2017全国卷Ⅱ,32
Ⅱ卷
遗传系谱图的画法及相关概率计算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2014全国卷Ⅰ,32
Ⅱ卷
孟德尔定律的演绎推理过程及
杂交育种应用实例
2017全国卷Ⅲ,29
Ⅱ卷
染色体变异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高三生物双向细目表(三)
考纲内容
五年全国高考真题
题型
考查内容
命题启示
生 物 的 进 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选择题
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型推导
2017全国卷Ⅰ,32
Ⅱ卷
分离定律的应用
2017全国卷Ⅱ,6
选择题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2017全国卷Ⅲ,6
选择题
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2014全国卷Ⅱ,32
Ⅱ卷
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了伴性遗
传特点及相关基因型推导
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Ⅱ)
2015全国卷Ⅱ,32
(3)结合育种实践考查生物变异在 实践中的应用。
2013全国卷Ⅰ,31
Ⅱ卷
基因型推导与基因突变的实验确认
2016全国卷Ⅲ,32(3)
Ⅱ卷
基因突变及其确认
基因重组及意义(Ⅱ)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生物试题(试卷版+详解版)
2019年全国卷Ⅱ生物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试题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 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 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9.(8分)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真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
1、2015年全国卷Ⅱ(15分)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盐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2、2016年全国卷Ⅱ(15分)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 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
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3、2017年全国卷Ⅱ(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布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时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4、2018年全国卷Ⅱ(15分)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 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
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 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 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___。
5、2019年全国卷Ⅱ(15分)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
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
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 的酶(酶E)。
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
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
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
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