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运用教材
力的概念、重力课件教科版
力的概念、重力课件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力的概念和重力”。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工具、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测量力的工具,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严谨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气球、细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气球、弹簧测力计等,提问:“什么是力?力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4)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以及重力的方向。
4. 实验探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物的重力,引导学生观察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4.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 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为什么说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本物理书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概念、重力课件教科版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学会了测量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作用点。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力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的理解。
3.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重力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测力计、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扔球、拉扯绳子等,引出力的概念。
3.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重力:概念、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解释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①扔球;②拉扯绳子。
(2)简述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
2.答案:
(1)①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②力改变了绳子的形状。
(2)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知识。
4.情境导入和例题讲解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5.作业设计是否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部分,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互动环节。
7.板书设计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记笔记和复习。
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单位是牛顿(N)。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初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基础概念
初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基础概念一、引言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础概念,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掌握力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世界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建立正确的力的认知,并通过实例和互动活动来巩固他们对力的理解。
二、认识力2.1 力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用力推”、“用力拉”等说法,但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什么是力呢?简单来说,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其运动状态的原因。
2.2 力的表现形式理论上,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力分为推力和拉力两种基本形式。
推力是以向前方向作用于物体上导致其移动或加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而拉力则是以向后方向作用于物体上导致其减速或反向运动。
三、如何计量和表示力3.1 力量与测量单位为了描述和比较不同对象之间施加在其上面的相对大小,科学家引入了国际单位制(SI)中关于测量和表示物理量的标准方式。
根据国际标准,力的测量单位是牛顿(N),以功率的形式表示。
3.2 称量实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与其概念之间的联系,本课将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称量实验进行教学互动。
首先,每个同学会拿到一个玩具小汽车,并且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饼干。
同学们被要求想尽办法使用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移动小汽车,直到它碰到饼干并停止。
他们将记录在过程中所用到的不同力,并计算其大小并记录下来。
四、依据牛顿第一定律和二、三定律理解力4.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物体惯性定律。
它表明一个物体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不动,除非有外部力作用于它。
4.2 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换句话说,F = m*a(F代表合外力,m代表物体质量,a代表加速度)。
4.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着一个等量而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F1 在另一个物体上,那么这个物体也会以同样大小的反向力 F2 作用于他自己。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基本认识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基本认识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力对我们的影响,比如说我们走路、跑步时需要脚用力推动我们的身体向前,我们举起重物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我们打篮球、踢足球时需要施加力才能让球飞向目标。
而力的基本认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力的基本知识。
一、力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力呢?我们可以将力定义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态、改变方向和速度等状态的原因。
力是矢量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二、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记作 N。
在国际单位制中,1牛顿定义为在1秒内,物体速度由1m/s增加到2m/s所需施加的力。
我们常用的力还有千克力和克力,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用到。
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有很多种,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几种力的作用。
1.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最基本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当物体质量相同时,重力大小也相同。
2.弹性力弹性力是指物体在发生形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力,在弹性形变过程中,物体内部的分子和原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会导致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大小。
3.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微观的不平整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有关。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他们的合效应可以用向量的合成法求出。
分解法则就是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相互独立的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到外力作用,他将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六、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又叫做"运动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初中物理《力》完整课件
初中物理《力》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物理教材《力》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合成与分解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图示板、挂图等。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
(2)分解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计算合力。
(2)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分解图。
5. 小组讨论(10分钟)(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如何测量力的大小?(3)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3. 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合力的大小。
(2)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分解图。
(3)简述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合力 = 15N(2)分解图见附图(3)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如:拉力器、剪刀、杠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测量和合成分解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其他相关知识,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并研究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和作用方式的讲解;2. 力的测量方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及其应用;4.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5. 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指导。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2.熟练运用力的计算公式;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力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与作用;2.力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力的作用;2.力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重力、推力和拉力的概念,让学生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这些力的例子。
2.概念讲解(15分钟)a.请一名学生站在地面上,然后让另一名学生施加推力使其前进。
解释推力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表示推力。
b.请一名学生举起一本书,解释重力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表示重力。
c.请一名学生拉一个抽屉,解释拉力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能够表示拉力。
d.引导学生总结重力、推力和拉力的共同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三种力都是力的表现。
3.实验探究(25分钟)a.准备一个玩具汽车和一个施加力的力计,让学生观察玩具汽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b.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并归纳出力的计算公式。
c.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力的作用规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练习与巩固(30分钟)a.学生分小组进行力的计算练习,并互相核对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b.整理力的计算公式和常见力的单位,让学生进行记忆。
c.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解决一些力的计算问题。
5.拓展(1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与力相关的现象,如摩擦力、浮力等。
b.了解力学原理的应用领域,如建筑、交通工具等。
6.总结与评价(5分钟)学生总结当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写一篇短文讲述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并能熟练运用力的计算公式。
《力》的说课稿
《力》的说课稿引言概述:《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量。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干发生运动或者形变。
本文将从力的定义、分类、作用、计算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力的定义1.1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运动、形变或者状态改变的原因。
1.2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二、力的分类2.1 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磨擦力、弹力等。
2.2 场力:是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2.3 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受到挤压或者拉伸时产生的力。
三、力的作用3.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形变或者状态改变。
3.2 力的平衡:当做用在物体上的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3.3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力的计算4.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零。
4.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4.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力的应用5.1 运动学:通过力的作用,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5.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规律。
5.3 工程应用:力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造结构设计、机械运动等。
总结: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力的定义、分类、作用、计算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力的相关知识。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5.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 难点:力的相互性及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6.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
8. 总结本节课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9. 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再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知识。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避免产生误解。
力的基本概念PPT教学课件
质量为3.0kg的空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 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N时,木箱静 止;当拉力F2=10.3N木箱做匀速运动,求: (1)木箱在8.0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 大小
(2)木箱在12.0N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 大小
F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 ,向右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同一个水 平面上),试问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怎样变化? (1)当F突然增大时 (2)从撤去F到物体静止前的过程中
静摩擦力与外加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随着外加动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存在一个最大 值——最大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的 μ叫动摩擦因数,它只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注意跟接触面积无关;N为正压力。
➢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 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 摩擦力可作为动力也可作为阻力。
的惯性比运动时大 F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
行驶的火车中,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 说明火车正在 减速 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 火车正在 左拐弯 。
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 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 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中,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
(C)
A
B
C
D
一个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m/s的速度竖直上升,在 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 物体( D )(不计空气阻力) A 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 立即匀速下落 C 由于惯性,物体以1m/s的速度上升 D 先减速上升再加速下落
F
如图所示,重100N的物块A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拉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若不 改变水平拉力的大小,在A上再放一个100N的B物 块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1怎样认识力ppt课件(35页)-(八年级物理)AlqMAP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 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
人推车 人用了力 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 人用了力 弹簧受到了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 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 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 开.
A
B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
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
易于把螺母拧紧.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 的作用点有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力的三 要素
AF
力的作用效果 跟力的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有关 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 三要素
你同学感觉到疼了吗?
想一想:坐在小船上用力推
另一个小船,能肥另一个船推 开你的小船不动吗?
你会感到疼的时候你的同学也会感到疼。推开另 一个船的同时你的小船也会往后退。这说明了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实 1、用力敲桌子
验 2、小车的作用 3、站在滑板上推墙
例子:划船、溜冰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注意:
力的三要素中一个要素改变时, 力的作用效果随之改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动画演示:力的三要 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小组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划船时,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 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 而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体会:抻手打你同学一下,你的手感觉到疼了吗?
201x-201x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的初步认识讲义 新人教版
力的初步认识知识互联网漫画释义模块一力的概念及性质1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发生改变.(1) 理想状态: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直到有外力去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说明:1.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 即运动状态不改变.2. 明确系统或整体的概念, 即系统内部的作用力不会改变系统的状态, 如: 甲同学骑自行车带着乙同学, 乙同学想帮忙使自行车加快速度, 这时坐在后座上用力推甲同学的后背, 不能起到使自行车加速的效果(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各个要素都直接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导航力的大小不同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1)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 也可以用终点表示; (4) 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 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画力的图示的要领: (1) 画出受力物体;(2) 确定标准长度, 根据力的大小选定合适的标度.此标度必须为力的整数分之一. (3) 确定物体的受力作用点;(4) 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按几倍于标度的长度画出一线段,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5) 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6) 将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附近.【例1】 力是物体间的 ; 人推车前进, 施力物体是 , 受力物体是 . 【答案】 相互作用; 人; 车【例2】 力的作用效果有: (1) ; (2)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 、 三个因素有关, 即力的三要素.夯实基础力的方向不同 力的作用点不同【答案】(1) 使物体发生形变. (2)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大小、方向、作用点【例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既可以改变运动的,又可以改变运动的.【答案】快慢; 方向【例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为, 符号为, 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N.【答案】牛顿; 牛; N; 1【例5】实验探究: 某同学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利用开门和关门进行比较, 通过一些现象发现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1) 用适当的力在A点推门时, 发现门被打开了; 而用同样的力在A点拉门时, 发现门被关上了. 由此, 他得出了结论: 力的不同时, 力的作用效果不同.(2) 用较大的力在A点推门时, 发现门迅速被推开了, 用稍小的力在A点推门时, 发现门慢慢被推开了, 由此, 他得出结论:力的不同时, 力的作用效果不同.(3) 用适当的力在A点推门时, 发现门被推开了; 而用同样的力在B点推门时, 发现门没有被推开. 由此, 他得出结论: 力的不同时, 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最后, 他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得出了结论; 力的、、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答案】(1) 方向(2) 大小(3) 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例6】如图所示的活动过程中, 其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 它是( )能力提升A. 力使静止的物体运动B. 力使运动的物体停止C. 力使物体改变形状D. 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答案】C【解析】A. 球在人的作用力下, 由静止变为运动,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B. 足球受到人的作用力, 由运动变为静止,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C. 在拉力作用下, 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力使弓发生形变;D. 铁球受到磁铁力的作用, 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几种常见的力产生条件大小方向作用点补充说明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mg竖直向下重心①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面附近所受重力的大小是9.8N.②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重心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不在物体上.③形状不规则薄木板可以使用悬挂法、支点法找重心.④重心越低越稳定, 自然状态下, 寻求重心最低状态.弹力①接触②有挤压①如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电灯受到绳的拉力等从力的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弹力.②支持力与压力垂直于接触面, 各自指向被支持和被压物体; 支持力与压力互为相互作用力.③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 1122()F xF k xF x∆==∆∆模块二弹力与重力知识导航夯实基础【例7】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有些物体, 例如橡皮泥,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答案】弹性; 塑性【例8】我们在压尺子、拉皮筋、拉弹簧时, 感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这种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答案】弹力; 弹性形变【例9】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 首先要看清它的, 在测量时不能超过, 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答案】量程☆教师补充题目:测量时, 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应与一致, 避免由于弹簧伸缩时与外壳摩擦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应先将挂钩拉伸几下, 检查摩擦情况.【答案】所测力的方向【例10】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 现在的拉力是_______.【答案】0~5N; 3.8N【例11】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叫做.【答案】重力【例12】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计算重力的公式. 重力的方向为.【答案】G=mg; 竖直向下【例13】g=9.8N/kg, 物理意义为.【答案】质量为1kg的物体, 受到重力9.8N【例14】请你在图中画出足球被运动员踢出后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答案】如图所示.【例15】估算题:① 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N.② 一个鸡蛋约为N.【答案】500; 0.5【例16】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 重物的重力1NG , 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 1N 0NB. 0N 1NC. 0.5N 0.5ND. 1N 1N【答案】D【解析】将右图等效看成左图的结构【例17】关于重力,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 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答案】D【解析】A.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所产生的, 但重力并不是吸引力.能力提升B. 空中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 即有重力C.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D. 正确伽利略实验实验过程: 光滑滑轨, 小球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 最终会滑到相同高度.推论:运动的物体, 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导轨水平), 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研究“力和运动”的实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滑入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能滑行的距离越远.推论:若水平面阻力为零, 小车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叫牛顿第一定律, 也称为惯性定律.模块三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导航惯性①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叫惯性.② 惯性是一种性质, 不是力;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 教师选讲: 哪位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运动物体如果不与其他物体作用, 就会沿直线匀速地一直运动下去( )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 阿基米德【答案】B【例18】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三次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1) 为了得出科学结论, 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等”), 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处由静止释放.(2) 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就会越,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的速度变化的越.(3) 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 它夯实基础将.【答案】(1) 相等同一高度; (2) 远小慢; (3)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室虽然是不能做出来的, 但是可以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 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例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例20】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答案】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例21】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 物体具有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答案】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质量【例2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体中, 其中惯性最大的是( )A. 奔驰的骏马B. 漂浮的热气球C. 树枝上的小鸟D. 缓慢进站的动车【答案】D【例23】如图(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 所示。
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力”。
力是物理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力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力学、热学、电学等其他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力”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基本属性,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学会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力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力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
2.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力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示意图:学会用箭头和线条来表示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难点:1. 力的物质性和矢量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力的物质性和矢量性,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加以说明。
2. 力的相互性:学生容易忽略力的相互性,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3. 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力的作用效果,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提高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加深对力的认识。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力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是描述物体受到的推动、拉动或阻碍运动的作用的量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由力的测量所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系。
力的方向是一个矢量量,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力的作用点是力所施加的物体上的一个具体点。
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的速度改变、使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等。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甚至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
二、力的作用1. 推力和拉力:当物体受到推动或拉动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称为推力或拉力。
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拉动有关。
2.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所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重量相等。
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方向,即由上向下。
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大小为9.8牛顿/千克。
3. 弹力:当物体受到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时,弹性体会产生一种恢复原状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压缩或拉伸量有关。
4.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会出现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受力物体的压力有关。
5.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浸没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三、力的实际应用1. 汽车行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产生推力,推动汽车前进。
引擎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轮产生推力,使汽车沿着道路前进。
2. 桥梁建设:建设大型桥梁时,需要考虑桥梁的承重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计算桥墩和桥梁结构的重力,确保桥梁能够稳定地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3. 电梯运行:电梯的运行依赖于电机产生的驱动力。
当电梯在上升或下降时,电机会施加恰当的力使电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以便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电梯。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53220ppt课件
的 大呢?两个物体
关 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
力存在怎样的关 系呢?
.
公理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二、小实验
• 二个同学,做以下实验: • 两个弹簧称分别做以下实验: • 1)、A主动拉B • 2)、B主动拉A • 3)、A、B对拉 • 思考: • 1、哪一个弹簧称先出现读数? • 2、哪一个弹簧称先出现读数? • 3、两个弹簧称受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
请分析
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1=5N
F2=5N
F1=3N
F2=5N
A
B
F1=5N
F2=5N
F2=5N
F1=5N
C
D
.
• 一降落伞重为50N,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
匀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和伞受
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750N ,则运动员重
力为( C )
A、750N
B、800N
C、700N
• 1、力的三要素 • 2、什么是公理 •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
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二力 平衡公理) •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
课后思考:讨论与交流
有人认力,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可能分出胜 负。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
作业:
• 机械基础练习册: • P7 一、二、2—7、 2—10
.
.
力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
引入:初识“力”
• 活动:
• 1、拔河 • 2、挤汽球
• 结论: “力”
.
一、力的基本知识
• 1、力的定义
初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初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初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掌握力和运动的概念。
2. 理解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了解常见力的种类。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力和运动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力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力的概念。
2. 掌握各种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所学的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提问:“当我们推动一个停在桌上的书包,为什么书包会移动?”“当我们用力踢足球时,为什么足球会飞出去?”二、呈现(10分钟)1. 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力和运动的定义。
强调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不同类型的力,并解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力和运动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包括作用力、力的方向与大小等。
2. 给出实际例子,解释力是如何使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
四、探究(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力和运动相关问题。
2. 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不同力的大小。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理解力的大小与作用的关系。
五、整理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将学生的总结内容整理在电子白板上,供学生后续复习使用。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出示一些力和运动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不同类型的力,如摩擦力、重力等,并解释其作用。
七、练习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别进行练习题,巩固力和运动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澄清疑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认识力》课件
一、认识力:
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
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 力的作用
凡是讨论力现象,总会涉及到两个物体
运动员
举
大象
压
推土机
推
杠铃
跷跷板 土
施力 物体
作用
受力 物体
归纳: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带电橡胶棒吸引纸屑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结论:
受力物体
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
力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 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产生力的条件: 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不一定要接触。
讨论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 释吗?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简称 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 冰鞋站在墙边用力推墙,会发生什么现象?
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 推他, 他自己也后退.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乙
物体对甲物体也_施_力____,也就是 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相_互__的,物体
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同时成对同时出现.
讨论:
用浆划船前进时,使船前进的力是哪 个物体给的?
A、水 C、人
B、 浆 D、船
分析:浆划船时,浆对水有一个作用力。力 之间是相互的浆同时也受到水的反作用力。 故选A。
三、力的作用效果
看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运用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应该确定_________,并把_________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_________,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_________,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_________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4)只分析研究对象_________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_________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_________情况也不同.(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____.(只填序号)观点正方反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3.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人受到的力有_________.4.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己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5.如图所示.是某广场上空静止的氢气球.用细绳系于地面上.此时氢气球受到的力有浮力、_________、重力、_________.6.人挑担时,扁担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施力者是谁?如果研究的受力物体是挑担子的人,人受哪些力的作用,各力的施力者又是哪些物体?7.(2014•松北区二模)人类模仿鸟翼翅膀设计了滑翔机之后,又发明制造了直升飞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飞机就能起飞,请你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直升飞机能起飞的原因_________.8.(2013•吴中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工作过程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的同时,瓶飞向高空.(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_________知识来解释.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水火箭的动能是由_________能转化来的.(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你认为影响因素还有_________.(写出一点)(3)实验小组通过试验发现,瓶塞插入深度不同,瓶塞被冲出前用气筒充气次数不同(设充一次气气量相同),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2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瓶塞塞入深度浅深更深高度/m 2 5 12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_________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4)实验小组经过讨论思考发现,瓶塞插入瓶口的深度的加深,其实是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_________力,从而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摩擦力,使瓶塞不易压出,实现了增大瓶内气压的目的,请你帮助实验小组再想一个增大摩擦力的方法._________.9.(2011•澄海区模拟)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相信很多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词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歌词中涉及的物理问题:(1)船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停止划水,运动的船会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说明船具有_________.“小船儿推开波浪”说明小船具有_________能.(2)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_________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_________力.(3)倒映的白塔是光的_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4)吹来的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_________.10.(2010•泉州)足球运动是大家喜爱的运动,它包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踢球时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踢出球后,球继续运动,这是由于_________的原因;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_________;停在草地上的球受到平衡力是地对球的支持力和_________.11.(2011•嘉定区一模)如图所示,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同时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此外,网拍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12.如图所示,两个小组正在进行“拔河”比赛,比赛的结果是甲小组取得了胜利,在比赛的过程中,甲、乙两队对绳子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则F1_________F2,甲、乙两个小组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是F3和F4,则F3_________F4.(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2013年12月2日,总质量近3.8吨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a所示),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落月后,15日与“玉兔号”巡视器成功分离.(1)如图a火箭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嫦娥三号”腾空的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有: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2)“嫦娥三号”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圆轨道,飞行4天后,从环月圆轨道变轨至椭圆轨道(如图b),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机械能_________,势能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嫦娥三号”着陆器抵月留下深深的“足迹”如图c所示,“嫦娥三号”四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目的是_________.(4)“玉兔”抵月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d),“倩影”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5)从地球到月球,“嫦娥三号”的质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玉兔号”巡视器俗称月球车.月球车为什么不使用减震性能更好的充气橡胶轮胎?(请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14.在进行龙舟赛时,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的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_________.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把下列物理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填到空格处.(1)用手使劲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是因为_________(2)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是因为_________(3)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得越长越费力,是因为_________(4)汽车刹车后还能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_________.16.(2014•乐山模拟)如图1表示小铁球受磁铁吸引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图2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17.(2012•黄陂区模拟)(1)图1甲中,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靠近磁铁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图1乙中,小钢球从轨道滑下后:如果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以上实验说明力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改变.(2)如图2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_______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_发生改变.18.(2007•越秀区一模)(1)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以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是F1=F3=F4>F2,那么,观察薄钢条发生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_________图;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_________图.(2)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D.脚踏板凹凸不平E.刹车时用力捏闸F.车轴处装有滚珠G.车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19.(2007•临沂模拟)“百步穿杨”涉及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20.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2)如图甲中,气球在双手之间静止,说明左右两手对气球的作用力互为_________;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右手所指处,气球凹陷得深,原因是_________.(3)如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_(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_.21.(1)一个重为9N的物体A,静止放在如图1所示的斜面上,请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小女孩用80N的力将水桶提起(如图2甲所示),请在图2乙中画出女孩提桶力的示意图.22.(2014•宜宾)如图,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23.(2014•青海)如图所示,在斜面上静置一个烧杯,一个小球悬浮在杯内的水中,请在图上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24.(2014•广州)如图是手臂的简化图,手托住重物时,肌肉对前臂的拉力沿图中ab线.(1)在图中画出重物对手的压力;(2)画出肌肉对前臂的拉力方向;(3)画出拉力的力臂;(4)根据公式_________判断肌肉对前臂的拉力_________重物对手的拉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5.(2014•汕尾)图中的小球受到了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墙壁的支持力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26.(2014•阜新)如图,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7.(2014•扬州)按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画出被投出去的篮球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2)如图乙,杠杆OA在图示位置静止,画出阻力臂l2及最小动力F1.(3)如图丙,标出磁感线方向和条形磁体的N极.28.(2014•雅安)如图物体随水平传送带向右匀速移动,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9.(2014•滨湖区模拟)如图所示气球在空中沿虚线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气球的受力示意图.30.(2013•乌鲁木齐)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请画出这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隔离出来.(2)要养成按一步骤分析的习惯,以免漏分析某个力,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的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4)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加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也不同.(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考点:力的概念;物理学方法.专题:整体思想;分割思想.分析:我们把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的所以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相关联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时的顺序:一般是遵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画受力图时,一般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2)若某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以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分析物体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确定其方向.(3)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注意分析受到的力,而施加的力是不分析的.解答: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并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2)研究力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先研究重力,然后再研究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先找施力物体;(4)受力分析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的力;(5)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6)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7)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就是不同的.(8)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故答案为:(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2)重力;接触的物体;(3)施力;(4)受到的;施加;(7)受力.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受力分析是我们研究力学的基础.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2、4、5、7.(只填序号)观点正方反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解答: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紧靠竖直的墙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不存在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所以2、4是正确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所以5是正确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所以7是正确的;故答案为:2、4、5、7.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的种类等力学的基本理论,考查的方式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3.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人受到的力有重力和支持力.考点:力的概念.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的作用,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对受力物体进行分析.解答:解:因为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此二力为平衡力.故答案为:重力和支持力.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能力,注意牢记重力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4.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己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考点:力的概念.专题:简答题.分析:从力的作用形成的条件来看,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没有外力的作用,运动员是不能将自己举高在空中的.解答:解:不能,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没有其它的力或物体来做支撑,举重运动员不可能将自己举高而停在空中.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不能脱离开受力物体而存在,同时,受力物体也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而存在.5.如图所示.是某广场上空静止的氢气球.用细绳系于地面上.此时氢气球受到的力有浮力、推力、重力、拉力.考点:力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种力:浮力、拉力、推力等.解答:解:对于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与任何物体一样,都要受地球的引力即重力作用;气球在空气中要受向上的浮力作用,同时受风的推力,气球不会上升,是因为气球还受绳的拉力作用.故答案为:推力;拉力.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力的名称及方向的掌握,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6.人挑担时,扁担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施力者是谁?如果研究的受力物体是挑担子的人,人受哪些力的作用,各力的施力者又是哪些物体?考点:力的概念.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解答:答:人挑担时,扁担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施力物体是绳子;支持力﹣﹣施力物体是肩膀;挑担子的人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压力﹣﹣施力物体是扁担;支持力﹣﹣施力物体是地面.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既不能漏掉力,也不能杜撰不存在的力.7.(2014•松北区二模)人类模仿鸟翼翅膀设计了滑翔机之后,又发明制造了直升飞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飞机就能起飞,请你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直升飞机能起飞的原因螺旋桨旋转对空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空气对螺旋桨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向上的反作用力,当这个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就能起飞.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飞机就能起飞,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据此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时,螺旋桨旋转对空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空气对螺旋桨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向上的反作用力,当这个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就能起飞,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故答案为:螺旋桨旋转对空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空气对螺旋桨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向上的反作用力,当这个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就能起飞.点评:直升飞机的起飞,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不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要注意区分.8.(2013•吴中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工作过程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的同时,瓶飞向高空.(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来解释.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水火箭的动能是由内能转化来的.(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你认为影响因素还有瓶塞气嘴口径的大小.(写出一点)(3)实验小组通过试验发现,瓶塞插入深度不同,瓶塞被冲出前用气筒充气次数不同(设充一次气气量相同),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2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瓶塞塞入深度浅深更深高度/m 2 5 12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瓶塞塞入的深度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4)实验小组经过讨论思考发现,瓶塞插入瓶口的深度的加深,其实是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压力,从而增大了瓶塞与瓶口的摩擦力,使瓶塞不易压出,实现了增大瓶内气压的目的,请你帮助实验小组再想一个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换用软木塞做瓶塞,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理学方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实验题;压轴题.分析:(1)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压气体膨胀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水和橡皮塞的机械能(动能);(2)根据水火箭升空的原理,水火箭上升高度可能与受到阻力有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从表中内容看出,瓶塞塞入深度越深,水火箭上升高度越高,改变塞子插入的深度影响了水火箭上升的高度,据此判断;(4)根据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高压气体给水和橡皮塞一向下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橡皮塞给瓶向上的力使瓶升空;在此过程中,将高压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2)根据水火箭升空的原理,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中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可猜想水火箭上升高度会与瓶塞气嘴口径的大小有关;(3)从表中数据可知,瓶塞塞入深度越深,水火箭上升高度越高,由此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塞子的插入深度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4)加深瓶塞插入瓶口的深度,是通过增大瓶塞与瓶口之间的压力来增大瓶塞与瓶口的摩擦了的;是接触面变得粗糙也可以增大摩擦力,因此换用接触面粗糙的瓶塞也可以增大摩擦力.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内;(2)瓶塞气嘴口径的大小;(3)瓶塞塞入的深度;(4)压,换用软木塞做瓶塞,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量的转化以及增大摩擦的方法,涉及到探究实验的猜想、设计实验等环节,属于难题.9.(2011•澄海区模拟)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相信很多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词中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歌词中涉及的物理问题:(1)船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停止划水,运动的船会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说明船具有惯性.“小船儿推开波浪”说明小船具有动能.(2)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浮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3)倒映的白塔是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选填“虚”或“实”).(4)吹来的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平衡力的辨别;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分析:应用下列物理知识具体分析: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②物体具有的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③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所成像为虚像;⑤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汽化需要吸热;⑥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物体由于运功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解答:解:(1)船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向前运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停止划水,船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运动的船具有动能;(2)小船在水面上,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因为船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3)倒映的白塔是白塔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4)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爽.故答案为:(1)相互,惯性,动;(2)浮力,平衡;(3)反射,虚;(4)蒸发.点评:结合歌词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非常新颖,同学们要多拓展,在诗词、谚语等中,也蕴含有大量的物理知识,多分析、多积累,提高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0.(2010•泉州)足球运动是大家喜爱的运动,它包含有许多物理知识:踢球时脚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踢出球后,球继续运动,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飞行中的球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重力;停在草地上的球受到平衡力是地对球的支持力和重力.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力的辨别;重力.专题:简答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平衡力的辨别.解答:解:踢球时,脚会对球一个力的作用,同时脚感到疼,表明脚也受到了球对它的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踢出球后,球不再受到脚的作用力,而球还能继续运动,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飞行中的球始终受到地球的重力,所以最终会落向地面;停在草地上的球受到平衡力是地对球的支持力和重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球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答案为相互,惯性,重力,重力.点评:本题用一个足球就综合考查了力学方面的几个知识点,考查的内容都是考试时常考的知识点,本题是一道典型题,是一道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