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7c1b59844769eae109ed00.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c7608a336c1eb91b375d79.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化危机的科学,其原则是: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观点,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昂性,基因的多样性。
【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
】●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个空间内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
●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物种: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林奈的分类系统: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灵长目)、科(人科)、属(人属)、种(智人)->人●物种形式存在的意义:1.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2.物种间的不连续抵消了有性生殖带来的遗传的不稳定性;3.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食物链●小进化: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基本单位:无性繁殖系或种群遗传组成的变化。
●大进化: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
基本单位:物种。
●生态系统各成员间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彼此连成一个整体。
●物种丰度:一个地区物种的数量。
●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种:是指它们的消失或削弱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旗舰物种:代表某个物种对一般大众具有特别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促进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
●伞护种:是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
●指示种:是指其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可表征其他物种生长环境或环境状况的生物种。
●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和Simpson index(D)。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题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d4690933687e21af45a9ef.png)
保护生物学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1).遗传变异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2).自然选择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光及其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
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
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
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
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素的形成。
(2).温度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
保护生物学复习纲要
![保护生物学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a072c15804d2b160b4ec07f.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远交衰退、生态灭绝、野生灭绝、集群灭绝、阿雷效应、适应、可持续利用、最大持续产量、基因流、遗传漂变、遗传覆没、小种群、集合种群、生境走廊、自然保护区网、自然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地、栖息地保护区、物种保护区、陆地和海洋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个体增援、物种再引入、迁地保护、生境走廊、进化重要单元、生物入侵、外来种、入侵种二、简答1、被入侵生态系统有何特点?2、导致“xx效应”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法则”。
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的“物种-面积”关系。
5、简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及动植物区系特征。
6、如何判断外来种是入侵种?7、生境片段化后,在群落水平上会出现哪些生物学后果?8、生境破碎化后,残余的生境碎片会产生不同于原有生境的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9、生境走廊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10、生境走廊在保护物种方面有何作用?11、野生生物廊道存在哪些潜在的坏处?12、生物多样性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3、实施迁地保护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4、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在自然保护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应用?15、物种再引入的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6、相对于大种群而言,小种群的灭绝概率之所以增加,是由哪些因子造成的?17、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途径有哪些?18、遗传效应导致小种群灭绝概率增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9、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集合种群生物学理论有何观点?20、在景观尺度上的自然保护方面,景观生态学有哪些观点与岛屿生物地理学存在差异?21、种群变小后,个体的存活能力与产生后代的能力都会下降,其原因是什么?22、自然保护区具备哪些功能?23、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域划定的原则是什么?三、问答1、试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动态平衡理论,并指出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指导物种保护的局限性。
保护生物学复习(整理)
![保护生物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296469a45177232f60a207.png)
迁地保护:在人类控制的人为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美国技术评估局,1987 )景观:由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有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的陆地区域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即被认为灭绝了。
生境片断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的微量气体。
它们对太阳是透明的,允许阳光通过大气并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些气体和水汽(以云的形式存在)吸收地球以热方式释放的能量,并减慢地球上热量释放的速度并把它们反射到空间。
胎生苗: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
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幼苗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
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生物入侵: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里,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仅仅由于机率也会发生变化。
在小种群中当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那么它在各世代中丧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遗传多样性: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个基本单位,以种群的方式存在,占有一定的生境,同一物种个体的形态基本一致,如有差别,其差异在遗传上是连续的,个体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能育的后代,它们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与其他物种之间由生殖隔离分隔开。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1e6a1df78a6529647d53fe.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1、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从保护生物有机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目的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措施和技术等。
3、《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截止2004年2月,该公约的签字国有188个。
4、生物多样性公约有3个主要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5、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类群、生命与非生命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和所产生的各类生态现象。
6、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及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8、遗传多样性的产生:(1)突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2)重组----使基因型数量增加:基因重组或染色体易位9、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遗传漂变和基因流10、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11、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2)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3)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2、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化。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e53729af45b307e8719790.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科学。
2.保护生物学原则:进化的眼光;动态和综合的观点;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分析、解决(缓解)矛盾。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他们的遗传多样性、他们所属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物多样性说的是生物及本身,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4.物种:一群或几群能互相交配的个体,他们和其他这样的群体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5.种群:一个地区内相同个体的集合,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6.生态系统:一个空间中所有生物和其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如改善环境、提供产品等。
8.景观: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9.生物分类系统: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10.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人科,人属,智人种。
11.物种丰度: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物种丰度是保护生物学中作为生物多样性的衡量指标。
12.物种多度:即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多度可用数量或生物量来测量。
13.物种多样性:如果根据丰度、生产力或数量等某种重要性来衡量物种,就是在谈论物种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指数(species diversity index)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表示生物群落的种类和个数量的数值,用以评价环境质量。
15.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种群的个数16.种群动态: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有多少(数量和密度);哪里多那里少(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17.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98fc6f0b1c59eef8c7b4c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盖娅”假说:由英国学者根据生物圈中生物区系(包括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微生物区系)和其环境组成一个自调控的反馈系统,提出的假说:地球表面的温度、大气的气体构成、地表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势和pH受地球上所有生长和发育的生物总体的控制,特别是细菌的作用,使之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地球的大气组成、地表温度、pH和海水含盐量等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条件干扰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物和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能对抗不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详见《进化生物学》250页)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3.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4.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物种。
【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
】5.旗舰种: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的物种。
【一个物种毁灭,固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不良影响,但不致导致它的崩溃。
旗舰种的作用是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
】6.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
【PV A 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7.物种松弛: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这种现象称为物种松弛species relaxation。
8.SLOSS之争: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的争论。
【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SLOSS)的问题曾经是70 年代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保护区可以包含有更多的物种。
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fa1e2e915f804d2b16c13a.png)
绪论和第一章1. 珍稀植物:即珍贵稀有植物:是在学术上或人类经济活动上具有特殊重要价值,而其分布有一定局限性,种群数量又很少的植物。
2. 特有植物:(中国的真特有属),是指分布范围有一定限制地区的属种。
它对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组成、环境变迁和植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两者概念不同,但它们往往又有一定联系的。
有的特有植物就是珍稀植物,如银杉、水杉和珙桐等。
3. 在―中国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following IUCN对植物受威胁程度的分类定义)(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流行分类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胁分类定义和保护分级的定性标准,采用―濒危‖(endangered)、―稀有‖(rare)、―渐危‖(vulnerable)三个等级。
4. 濒危/临危种:是指那些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处于有绝灭危险中的分类单位。
这些物种通常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存在于典型地方和常常出现在有限的、脆弱的生境中。
它们走向绝灭的危险,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很弱,其数量减少到快要绝灭的临界水平;或是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被剧烈地改变或已经退化到不能适宜它们的生长;或者由于过度开发、病虫害或其他还不清楚的原因所致。
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就会导致灭绝。
如荷叶铁线蕨、巴东木莲和小勾儿茶等。
5.稀有(罕见)种:指那些并不是立即有绝灭危险、中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表种类,但在它们分布区内只有很少的群体,或是由于存在于非常有限的地区内,可能很快地消失;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有零星存在着的种类。
如银杏、水杉、金钱松等。
6.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所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它们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部分很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
如桫椤、龙眼、荔枝等。
濒危、稀有和渐危通常用来描述珍稀植物的生存现状和濒危程度。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
![保护生物学考试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c4c0ef48d7c1c709a1452c.png)
保护生物学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 ):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过程: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拯救濒危物种,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提出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持续、合理地利用的科学方案。
)2、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容第一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其次是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主要关注到6个方面:物种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弟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1、生物进化有哪些原因?(1).遗传变异遗传——保守性;变异——先进性(2).自然选择在自然界里,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光及其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能量的源泉。
光能(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化学键的键能。
它除了维持植物自身生活以外,还是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首要环节。
光无论对于生物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在:1)红外线——能使生物或非生物的温度上升,促进种子和幼叶的萌发,使茎加速伸长。
2)可见光——对于生物而言,可见光犹如生物钟的一种信号,绝大多数生物都是随一天中光线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出有节律的应答。
如对植物而言进行光合作用、昼行性及夜行性动物。
3)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可使细胞致畸、致癌或致死,在自然条件下紫外线可抑制或减缓茎的生长,提高植物向光的敏感性,促进花青素以及各种红色色素的形成。
(2).温度适当的温度是维系生命过程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通常从零上低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微生物、植物和变温动物的代谢水平与生命活动逐渐增强,直到每种生物的最适温区为止。
保护生物学复习材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a3022587c24028915fc343.png)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本章重点: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学的起源与诞生。
本章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层次,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经历。
1. 概念: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或缩写为biodiversity):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 保护生物学有哪些特点?⑴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
即面临的问题具有紧迫性、信息不充分、依靠现有的知识、依靠良好的直觉和创造力、提出目前解决问题的办法。
⑵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
自然界是极其复杂的,对于保护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单一的答案.只能在一定概率水平上给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答案。
这才是更加科学的态度.⑶保护生物学是一门价值取向、使命取向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为了保护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
⑷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
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
⑸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整体性学科。
3. 生物多样性包括几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可包含三个不同层次: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4.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①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②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需要③保护生物学的历史和宗教渊源:在世界不同的宗教中都强调对物种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
(二)保护生物学的发展诞生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1978年,美国召开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1982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成立自然保护生物学中心。
1985年,第二界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自然保护生物学学会(The Society of Conservation Biology)“自然保护生物学——关于稀有性和多样性的科学”从1990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专业。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4874d9b9f3f90f76c61b51.png)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4、简要说明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况。
目前人类活动实际上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大约1/4的地球陆地表层已经转变为垦殖系统,而且在1950年之后的30年中,转变为农田的土地面积比1700—1850年这150年间转变的总和还要多;②全球大多数的重要流域,由于水资源利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以及由于养分、沉积物、盐分及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已经显著地破坏了河流、湖泊和盐水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物多样性;③旱区系统存在着水资源匮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树木等问题,生态状况尤其令人担忧;④栖息地的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开发、污染以及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滨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⑤不可持续的农业开发模式,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e6c5f3551810a6f4248607.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27934ed0be1e650e53ea9924.png)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屮,空问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村互联系在-•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I'可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O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界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 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 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db250be453610661fd9f424.png)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 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关键种,旗舰种,伞护种,指示种,重要经济物种,生物多样性公约,UNEP, IUCN, CITES,生态灭绝,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生态灭绝,连锁效应,协同效应,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地球峰会,碳交易,自然Z友,怒江水电Z争,生态补偿,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全球碳循环,化石燃料,IPCC, UNFCCC,京都议定书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口标与基本原则。
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Z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结合实例理解这一点。
4、现在已经被描述的物种情况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生命进化简史),当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请对照下面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图)6、历史上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7、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8、三江源地区为什么重要且值得保护?9、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1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捉岀及其发展丿力程?1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Z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Z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环保小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d0102beff9aef8951e0610.png)
名词解释:1、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即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或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
2、.孑遗物种:所谓孑遗物种是在较为古老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非常繁盛,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
例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和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等就属于孑(jié)遗物种。
3.基因流: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包括致使基因从一个居群到另一个居群或从一个亚居群到另一个亚居群成功运动的所有机制。
基因流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某分类群存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居群或亚居群;2)不同的居群或亚居群间有基因交流的机会。
4、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s drift)。
5、基因型频率:指某一特定型(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的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广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大至海洋中的群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森林中的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湖泊可以看成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可以认为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
换句话说,只要是边界明显的生态系统,都可看作是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
例如,林中的沼泽;被沙漠围绕的高山;被农田包围的林地等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7fa6ddf6f1aff00bed51ee9.png)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及填空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2、遗传多样性:①广义: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狭义:指种内不同群体间及单个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3、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4、物种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8、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年加入该公约。
9、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150万种,但是相当于这个数字至少两倍的物种还没被描述,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500-1000万种之间。
10、物种: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互相交配且产生能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但这群个体不能与其他类群的个体交配产生能育后代。
11、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1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
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13、局部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
14、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15、生境片段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16、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保护生物学 复习
![保护生物学 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dd87ac15fbfc77da269b138.png)
保护生物学填空题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坏、生境干扰、对资源的过度开发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形成1、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结构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1、物种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物种的分布格局,环境异质性和环境隔离2、繁育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3、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海洋很少受气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从上层水中落下来的食物颗粒似乎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在阳光可透射的海面附近,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4、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自然因素气候、散布能力、时间、生境类型5、生境破坏的后果1、残余生境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最大2、平均而言,碎片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3、平均而言,每块碎片都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碎片6、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7、物种的定义物种定义:物种是彼此间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生物个体的集群,而集群间的基因交换却因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机制而受阻。
选择题1、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将空间看成是由栖息地斑块构成的网络,探讨这些板块网络中的各局域种群间的灭绝与再定殖的动态变化。
2、小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3、物种衰落的概念4、迁地保护的目标1、把对物种的再引入当作自然保护的首要目标2、从长远的观点看,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并不能认为就是自然保护。
5、遗传覆没概念判断题1、野生廊道作用野生生物廊道(概念):将生境中原有的各个斑块连接在一起的渗透性较高的带状区域。
(作用)减少生境中的斑块隔离程度:增强基因在生境各个斑块之间的流动;使因领域行为而被赶出生境碎片的个体,增加其找到其他适宜生境的概率,从而减少个体的死亡,特别是幼年时期的死亡。
2、物种的稀有性与濒危性3、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管理明确监测的目的。
监测不是要准确地知道监测对象的种群数量,而是要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选择监测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及填空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2、遗传多样性:①广义:泛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狭义:指种内不同群体间及单个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3、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4、物种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5、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
7、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上的多样性。
8、生物性公约又称为《里约热内卢公约》,是1992年在巴西签定的,中国在1992年加入该公约。
9、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命名的物种约150万种,但是相当于这个数字至少两倍的物种还没被描述,预计世界上现存物种数500-1000万种之间。
10、物种: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互相交配且产生能育后代的一群个体,但这群个体不能与其他类群的个体交配产生能育后代。
11、灭绝:当一个物种不再有活着的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时。
12、野外灭绝:如果一个物种仅有的个体在圈养或其它人类控制的条件下存活。
具备上诉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的物种即被认为是全球灭绝。
13、局部灭绝:若一个物种在其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再也没有被发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仍有发现。
14、生态灭绝:如果一个物种虽然存在,但其数量已经减少到其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15、生境片段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16、本地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17、外来种: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殖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18、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19、生物入侵: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20、生物安全:就是生物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21、最小动态区(MDA):维持MVP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
22、最小生存种群(MVP):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
23、50/500法则:孤立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更好则需要500个个体才能维持其遗传变异性。
24、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25、灭绝旋窝:种群变得越小,越容易受统计变化、环境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
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窝效应。
26、IUCN(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区域(如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剖面和重要的自然遗迹及人文遗迹等)以及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区域的总称。
27、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28、生态恢复:有意识地改造一个地点,建成一个确定的、本土的、历史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竭力仿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和动态。
29、生境廊道:动物交配、繁殖、取食、运动时使用的通道或在集合种群中个体在不同种群间的迁进迁出通道。
30、《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为《华盛顿公约》,在美国签定的,中国在1980年加入该公约。
二、简答论述★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因素:1.人口数量的集聚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1)人口的增加需要薪炭材、野生肉类、野生植物、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因此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低效率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另一个原因;(3)发达国家居民的过度消耗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2.生境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下降最大的威胁是生境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手段是保护生物的生境。
生境破坏主要表现如:1)随着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大量生产木材和薪炭材,热带雨林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虽然热带雨林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7%,但拥有世界上50%的物种,因此随着热带雨林的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而且热带雨林仍然继续受到人类的威胁。
2)位于中美洲的一些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砍伐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干旱林;3)由于污染、排水、造田、修渠道、引水、筑坝、发电等原因,使各国湿润地和水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4)由于开发种植业和养殖也使东南亚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5)因为过度放牧和开垦农田等活动造成质量下降、面积减少。
6)由于开发农业、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草地、灌丛和森林退化,造成世界上大面积的土地(900万km2)沙漠化。
3.生境片段化:大面积的生境被道路、农田、城镇及其他的人类活动场所分割成小块称为生境片段化。
片段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陆地“岛屿”。
生境岛屿与原生生境有较大区别如:片段化的生境具有面积更大的边缘;片段化后生境中心距生境边缘的距离更接近;片段化后的生境阻止了物种在生境间的流动性。
主要表现为物种在片段化的生境中扩散和建立新种群的机会减少,使动物搜寻食物和栖息地的能力下降,并影响动物的求偶、交配和繁殖,最终导致加速种群数量下降和灭绝;片段化后的生境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
表现为光照加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差加大,喜光动植物入侵占据优势,原生物种组成破坏。
片段化后小生境中风力加大带来:植物直接受到损害,林内和土壤的湿度降低,火灾更加频繁、加剧、外来种的入侵、捕食者的竞争者增加,生物多样性下降。
4.生境的退化和污染:即使一个生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片段化影响,人类的干扰还可能带来生境的退化和污染,使生境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生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
其中农药污染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许多有益生物;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造成残留、改变环境的性质和生境的适宜性;稳定的杀虫剂有富集作用、间接地杀死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家畜和人类;杀虫剂使许多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
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因是河流和湖泊成了工业废水和居民排污的场所,常见的污染物有:杀虫剂、杀草剂、原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等。
水体污染的结果是直接杀死水生生物;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富集,从而杀死取食水生生物的动物;造成“营养富集培养”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由于煤、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结果是形成酸雨、臭氧层破坏、低空臭氧浓度增加、有毒金属泛滥,最终导致植物、动物等直接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改变土壤和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间接杀死动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垃圾燃烧、有机燃料燃烧等生产许多CO2和CH4气体,这些气体的浓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预计在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6℃。
温度升高将导致温带地区北移、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热带地区飓风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使处于沿海、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一些动植物和一些浅水生物死亡。
5.外来物种的引入、病害和资源过度开发:外来种的引入如殖民引入、园艺和农业引种以及偶然输入等,在世界各地引入了大量的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新品系,这些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引入一方面占据了原有生物的生态位,与本地植物发生竞争,成为本地原有生物的捕食者或天敌,加上新引入的种类没有有效的天敌与其竞争,造成新引进的种类大量繁衍,占据生态系统,使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病原微生物是另一类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
他们被带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的动物、植物对它们几乎没有抗性,于是便引起了病害流行。
疫病流行的原因还有:高频率的人类交流和接触;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无意识地增加了致病生物的密度;高敏感性的寄主种群或处于不良生理条件下的寄主;高密度的寄主种群。
过度开发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获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发达国家高生活水准带来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交通运输、包藏和通讯业的发展使人类从环境中收获、猎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2、迁地保护实施的原则及意义:原则:1)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2)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3)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恶化时;(4)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 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手段。
虽然这些物种仍有许多个体,但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实施迁地保护。
意义:1.在动物学、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中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2.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3.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背基因库4.为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生存机会 5.为在新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 6.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3、哪些物种是比较脆弱的物种(容易灭绝的物种):地理分布区狭窄的物种;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的物种;种群规模小的物种;种群密度低的物种;需要较大生活空间的物种;个体较大的物种;种群个体增长速率低的物种;不能有效扩散的物种;迁移性物种;遗传变异性很小的种类;需要特殊生态位的物种;以稳定的生态环境为栖息地的物种;长期或暂时群集的物种;被人类猎取或收获的种类。
★4、迁地保护的局限性:1.种群规模小2.适应性差3.学习技能机会少4.遗传变异性低5.持续性不良6.易受灾害攻击。
★5、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
潜在应用价值包括:(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