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室中水质微生物的检测与管理
实验室中水质微生物的检测与管理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所以确保水质安全是异常重要的。
我国对对水质微生物样品检测要求也不断加深,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对微生物实验室样品检测与管理的流程及相关环节。
关键词:水质;微生物;检测;样品采集;1、样品的采集一般情况下,为保证水样采集,采集的水质监测样品必须有代表性,同一水源、统一时间采集几类检测指标的水样时,应先采集供微生物学指标检测的水样。
采样时应直接采集,不得用水样涮洗已灭菌的采样瓶,并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的沾污。
首先水质监测微生物实验室先备齐采集微生物样品的无菌采样玻璃瓶,通常情况下采样瓶需经过180℃高温干热灭菌两小时的灭菌消毒处理。
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水源水采样点通常应选择汲水处。
表层水采集应该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
采样时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若采集湖泊、水库等具有一定深度的水样时,可用直立式采样器。
出厂水的采集点应设在出厂进入输送管道以前处。
管网水的采集应注意采样时间。
夜间可能析出可沉渍于管道的附着物,取样时应打开水龙头放水数分钟,排出沉积物。
采集用于微生物学指标检验的样品前应对水龙头进行消毒。
不同的生物检测项目,需要不同的采样方法。
二次供水的采集应包括水箱(或蓄水池)进水、出水以及末梢水。
采集出厂水、管网水水样时, 250 ml采样瓶内应提前加0·5 gNa2S2O3灭菌。
自来水采样应采用无菌操作的取样,方法为用火焰在龙头表面烧灼片刻(3~5 s)或用75%酒精对其表面进行擦拭消毒,然后放水5~10 min,无菌操作采集自来水(手不要接触到无菌瓶口和瓶塞)。
井水采样也需要无菌操作来取样,方法为将取水桶洗干净放入井中数分钟(3-5 min),尽量不取表面水,提水后将水灌入无菌瓶中(手不要接触到无菌瓶口和瓶塞,新井要3个月后采样送检)。
采样完成后应填好现场采样记录表,注明水样编号、采样者、日期、时间及地点等相关信息。
水质微生物检测
第二节饮用水种类及卫生微生物指标
一、饮用水分类 1、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2、包装饮用水: • 饮用天然矿泉水 • 饮用天然泉水 • 其他天然饮用水 • 饮用纯净水 • 饮用矿物质水 • 其他包装饮用水
二、饮用水介绍
(一)、生活饮用水 • 新发布的产品标准 GB5749-2006 • 标准检验方法为 GB/T5750-2006 • 水质检验项目由原35项增加至106项,旧标准微生
0 MPN/100mL
0 CFU//250mL 0 CFU//250mL 0 CFU//50mL
各类水质的微生物指标要求(续)
瓶 装 饮 用 纯 净 GB17324 - 水卫生标准 1998
菌落总数 ≤ 大肠菌群 ≤
霉菌和酵母 ≤
致病菌(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
瓶(桶)装饮用 GB19298 - 水卫生标准 2003
• PH:水中微生物适宜范围是pH6.5~8.5,这与一般自然水 的pH值范围相适应。 海水的pH7.5~8.5,海水中多数微生 物生长的最适pH7.2~7.6;
• 化学物质:有机物,无机物:氨、硝酸盐、磷酸盐、硫酸 盐、碳酸盐,金属离子:汞、铜;
• 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营养贫乏时,微生物倾向吸附颗 粒。
第三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
一、水样中微生物项目检测方法 GB/T 5750.12
1 菌落总数
1 平皿计数法
2 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
1 多管发酵法
2 滤膜法
4大肠埃希氏菌
二、水微生物的种类
• 水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病毒、藻 类和原生动物;
• 水中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异养微生物,它能利用水 中有机物质生长,另一类为自养微生物,它只需 无机物质就能合成新的细胞。
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有哪些处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都对自然环境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极高重视,饮用水安全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这就凸显出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工作重要性以及紧迫性。
饮用水作为广大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提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对饮用水水源质量造成的了极大影响,鉴于演变为Ⅴ类的水质,更不能当作饮用水继续使用。
分析饮用水水质污染问题,主要就是水质中存在大量微生物造成的。
科学技术带动下行业内持续推出现代化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对提高水源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饮用水水质中主要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分析为合理利用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前提需要明确具体微生物类型,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所应用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接下来将对饮用水水质微生物类型加以分析。
1.细菌针对饮用水水质中常见病原微生物,其中主要以细菌最为严重。
通过行业人士多年以来的研究观察,军团菌是细菌病原微生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部分,鉴于自然条件下的军团菌,不仅表现出了自由选择环境的特点,而且也能够存活较长周期,像区域内有着丰富水资源的环境,都是军团菌优先考虑的生存地,在对群众健康构成巨大影响的基础上,着重集中在肺部位置。
居民大量饮用含有军团菌的饮用水,长此以往,会加剧肺炎病症出现几率与严重性;另外还有大肠杆菌。
体现出病原特性的大肠杆菌水中致病菌,会造成饮用者不同程度腹泻现象,更会造成少量群众死亡。
目前来看,行业人士在开展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测时,主要以容易检测的大肠杆菌为主,也是评价水质是否安全的重点指标之一;在饮用水水质中还存在着鸟分枝杆菌,依托于复合群存在的细菌会严重影响个体肺部健康,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还会造成其他身体部位遭受感染。
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在管道壁上的鸟分枝杆菌群落,构成一层生物膜的基础上,会对饮用水管道构成反复污染的现象。
2.病毒涵盖肠道病毒、肠炎病毒等在内的病毒微生物,其中分析常见的肠道病素,通常以自然水源作为居住场所,虽然当前社会上推出了一系列现代化水处理设备,但是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很多肠道细菌;面对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水源,当受到生物粪便污染后就会形成肠炎病毒,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群体,极易受到其威胁;作为有着较大分布范围的轮状病毒,针对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婴幼儿群体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也是构成死亡危险的根本原因。
平板菌落计数法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2、由于细菌易吸附玻璃器皿表面,菌液加入后应 尽快倒培养基,立即摇匀;
3、倾注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冷却至45℃左右。 4、计数时,30―300个菌落的稀释度计算每毫升
的菌数最为合适 5、同一稀释度的三个重复的菌数不能相差很悬殊
菌落计数方法及原则:
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范围 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2)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 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 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 或等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 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 倍数报告之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平板菌落计数法
一、细菌总数测定的意义
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 正相关,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重要指标之一
细菌总数: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mL水样 所含菌落的总数。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规定,细 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ml
含细菌10-100个/ml的水体为极清洁
代表性:多采几个部位,液体样品需经过震摇,以 获得均匀稀释液。
2 水样的10倍稀释
第一步 稀释 水样 第二步: 接种平板
注意:稀释 度的选择
平板混合分离法: 将菌液分离样品摇匀,用无菌移液管取1 ml的
菌液移至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将融化,凉至45℃ 左右的培养基,在每个培养皿内各倒入约15 ml, 摇匀,凝固,制成平板。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以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之
水质微生物检测
调味水,不经调色,增加各种香精风味。
三、与水质相关的各类标准和检验方法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T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 GB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8.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①首选30~300之间进行计算,若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 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将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 1实例1); ②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 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 (见表1实例2),若大于或等于2则报告其中稀释度较小的 菌落数(见表1实例3、4);
第二节饮用水种类及卫生微生物指标
一、饮用水分类 1、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2、包装饮用水: • 饮用天然矿泉水 • 饮用天然泉水 • 其他天然饮用水 • 饮用纯净水 • 饮用矿物质水 • 其他包装饮用水
二、饮用水介绍
(一)、生活饮用水
• 新发布的产品标准 GB5749-2006
• 标准检验方法为 GB/T5750-2006
⑧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 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在两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 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 数来表示。
表1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实例
10-1 1 2 3 4 5 6 7 8 1365 2760 2890 150 多不可计 27 多不可计 0
养殖水环境微生物检测实验收获
养殖水环境微生物检测实验收获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水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成为了重要的环境监测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养殖水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并分享实验的收获和发现。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水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藻类、真菌等,它们在水体中的存在和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水质的状况。
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及早发现并处理水体污染问题,保证养殖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收集了来自不同养殖场的水样。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包括不同类型的养殖场和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样本。
通过采集样本,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养殖水环境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培养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水样放置在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来培养水中微生物的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培养基上的微生物菌落。
通过对菌落的形状、颜色和数量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的状况。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场的水样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一些水质较好的样本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丰富的微生物菌落,包括了好氧菌、厌氧菌等。
这些微生物对水体的分解和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而在一些水质较差的样本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一些有害微生物,如致病菌等。
这些有害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并对养殖生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养殖水环境微生物检测相关的重要问题。
首先,检测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
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检测到所有的微生物种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其次,样本的收集和处理也需要注意。
样本的采集要具有代表性,避免因为采样不当导致结果的偏差。
水质微生物的检测
精心整理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首页食品资讯政策法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检验技术仪器设备食品标准资料中心食品图库食品人才食品安全食品课堂专业英语食品专题食品网刊食品网址食品百科个人空间食品论坛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
在某些情况下,水体中的细菌总数也可指示水体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况。
这里的细菌总数其实是指营养琼脂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总数。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
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
二、水质微生物检验方法GB575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37℃生长时能度,120.1ml接种10三、说明:1100个,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进行培养。
2.培养时间。
与食品中菌落计数不同,测定水中细菌总数,培养时间采用24h。
3.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由于饮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种量,检数表也不相同。
4.当接种量超过1毫升时,一般采用多倍浓度培养液。
如配制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0mL,加入100mL 水样后,总体积为150mL,培养液恢复到正常浓度。
5.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一般在检测较大量低浊度水样时采用,大量水样滤过滤膜后,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细菌均截留在滤膜上。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简析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简析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证水质安全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是评价水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帮助监测水质,及时掌握水质情况,保障饮用水和环境水的安全。
本文将对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微生物是水体中的生物污染指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对水质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反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情况,也直接影响了水的卫生水平。
在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可以预测水的富营养化程度、生物降解程度、水中病原微生物等情况,对于科学评估水质状况、掌握水环境变化、制定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检测方法1. 常规培养法:常规培养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适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其原理是将水样涂布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观察和计数菌落形成来确定水中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且对于某些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无法有效检测。
2. 荧光显微镜法:荧光显微镜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染色后观察水样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荧光显微镜可以将微生物在荧光染料作用下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测定。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观察出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 PCR法: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来检测水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数量极少的微生物。
由于PCR法需要设备复杂,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往往只能检测特定的微生物,因此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以上几种微生物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选取合适的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在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进行检测,以达到全面、准确地评价水质的目的。
水质微生物检测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10-2 164 295 271 30 1650 11 305 0 10-3 20 46 60 8 513 5 12 0
两个稀释度 菌落数之比
—— 1.6 2.2 2 —— —— —— ——
菌落总数/ (CFU/mL)
16400 37750 27100 1500 513000 270 30500 < l×l0
第十二章 水质微生物检测
第一节 水中微生物
一、水生境的特征 影响水中微生物分布类群的主要因素: 温度 静水压 光照 溶解氧 氢离子强度 化学物质 营养物质
• 光照:日光中紫外线射入水中强度明显减弱,具有光合作 用的微生物和藻类主要分布在水的表层; • 溶解氧:水中的需氧微生物利用溶解氧,水体表层主要是 需氧和兼性需氧微生物,深层和水底以厌氧微生物为主; • PH:水中微生物适宜范围是pH6.5~8.5,这与一般自然 水的pH值范围相适应。 海水的pH7.5~8.5,海水中多数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7.2~7.6; • 化学物质:有机物,无机物:氨、硝酸盐、磷酸盐、硫酸 盐、碳酸盐,金属离子:汞、铜; • 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营养贫乏时,微生物倾向吸附颗 粒。
50 cfu/mL 3 MPN/100mL 10 cfu/mL 10 cfu/mL 不得检出
10000 个/L 2000 个/L
第三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
一、水样中微生物项目检测方法 GB/T 5750.12
1 菌落总数 2 总大肠菌群
1 平皿计数法 1 多管发酵法 2 滤膜法
3 酶底物法
3 耐热大肠菌群 4大肠埃希氏菌
四、各类水质的微生物指标要求
标准名称 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 标准号 GB5749-2006 细菌学项目 菌落总数 总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粪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产气荚膜梭菌 限量 100cfu/ml 不得检出, MPN/100mL; cfu/100mL 不得检出, MPN/100mL; cfu/100mL 不得检出, MPN/100mL; cfu/100mL <1 (个/10L) <1 (个/10L) 100(cfu/ml) 每 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 每 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 0 MPN/100mL 0 CFU//250mL 0 CFU//250mL 0 CFU//50mL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简析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简析【摘要】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常见的检测方法、PCR技术的应用、浊度法原理和生物传感器技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水质监测提供了更准确、快速的手段,其中PCR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水环境微生物检测将趋向于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水环境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保护水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环境,微生物检测,原理,重要性,方法,PCR技术,浊度法,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方向1. 引言1.1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原理简析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和繁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不同微生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
常见的水环境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PCR技术、浊度法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PCR技术在水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而浊度法则是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来间接反映水中微生物的情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元件对特定微生物反应,实现对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水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朝着更加智能、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 正文2.1 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微生物在水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中微生物可以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反映水体的生态状况和污染程度。
通过监测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和潜在的污染源,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方法水质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指标微生物,其存在表明水体可能受到了粪便或污水的污染。
因此,对于饮用水、游泳水、工业用水等不同用途的水体,检测水质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质大肠杆菌检测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基法。
培养基法是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水样在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大肠杆菌的生长。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得到结果。
此外,培养基法对于大肠杆菌的特异性较差,可能会同时检测出其他肠道菌群。
二、膜过滤法。
膜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微生物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将水样通过微孔膜过滤,然后将膜放置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通过计数膜上的大肠杆菌落,可以得到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而且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大肠杆菌。
但是,膜过滤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被应用于水质大肠杆菌检测中。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样中的大肠杆菌。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还可以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子鉴定和基因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相对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昂贵的设备,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水质大肠杆菌的检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培养基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于一般的水质监测;膜过滤法准确性高,可以检测低浓度的大肠杆菌;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合于对水质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保障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水质微生物检测
免疫学方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快速、 连续的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自动化与智能化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可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
针对不同水质和微生物种类,研发新型的检 测方法。
水质微生物检测
目录
• 水质微生物检测概述 • 水质微生物检测技术 • 水质微生物检测标准与法规 • 水质微生物检测实践与应用 • 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01
水质微生物检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水质微生物检测是对水体中微生 物的数量、种类和活性进行检测 的过程。
目的
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预防和控制水传播疾病,保障公 众健康。
检测方法
培养法、荧光原位杂交技 术、PCR-DGGE等。
工业废水微生物检测
检测目的
监控工业废水处理效果,确保达标排放。
检测项目
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氨氮等。
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在线监测技术等。
05
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挑战 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微生物多样性
水质中的微生物种类繁 多,包括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等,检测难度
质量控制与保证
加强水质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确 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水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多指标综合评价
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水质状况和微生物污染情况。
谢谢观看
水质检测微生物指标
2011年 农村饮用水水质微生物
表1 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总数报告方式
实例
1 2 3 4 5 6 7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10-1
10-2
10-3
1365
164
20
2760
295
46
2890
271
60
150
30
8
多不可计
1650
513
27
11
5
多不可计
305
12
两个稀释度 菌落总数/ 菌落数之比 (CFU/mL)
报告方式 /(CFU/mL)
❖ 3.主要培养基:营养琼脂 ❖ 4.主要仪器:培养箱36 ℃+1 ℃等
5.检验步骤
❖ 生活饮用水
1mL水样+15mL45℃左右琼脂
摇匀,
做平行样和空白对照。冷却后,翻转平板, 36 ℃+1 ℃培养48h后计数。
❖ 水源水
先制成1:10,1:100等稀释液,再按生 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进行检验。
注意事项
❖ 3.主要培养基:EC培养基和伊红美兰琼脂 ❖ 4.主要仪器:恒温水浴培养箱
5.检验步骤
自总大肠菌群乳糖发酵试验中的阳性管(产 酸产气)中取1滴转钟于EC培养基中,置 44.5 ℃水浴箱或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内(水浴 箱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培养液面),培养24 h+2h后,如所有管均不产气,则可报告为阴 性,如有产气者,则转钟于伊红美兰琼脂平 板上,置44.5 ℃培养18h~24h,凡平板上有 典型菌落者,则证实为耐热大肠菌群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微生物的检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水质微生物
一、水质微生物及指示菌
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以及人类的动物的排泄物及污染。
水体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
一般认为,水中微生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有较大优势。
与其他水体相比,河水及溪水中革兰氏阳性菌相对较多,这是因为陆地微生物冲洗污染的缘故。
水体中的致病性微生物一般并不是水中原有微生物,大部分是从外界环境污染而来,特别是人和其它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
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主要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在实际控制中,对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是无法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而一般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了解水体是否受到过人畜粪便的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从而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认为大肠菌群是指示水质受粪便污染较好的指示菌。
我国水质控制也采用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
在某些情况下,水体中的细菌总数也可指示水体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情况。
这里的细菌总数其实是指营养琼脂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总数。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质量,除采用大肠菌群等指标外,一般还采用细菌总数这个指标。
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
二、水质微生物检验方法
GB5750-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提供了水质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总数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对生活饮用水,直接吸取1ml水样于平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后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对水源水,根据情况对样品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适宜稀释液1ml,加注平皿,营养琼脂混匀,37℃培养24h,进行计数。
按照规定格式报告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
(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国家标准中,利用总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总大肠菌群是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
国家标准提供了多管发酵法及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多管发酵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分为三步: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证实试验。
初发酵试验,采用乳糖蛋白胨培养液37℃培养24h,观察产酸产气情况。
对阳性管培养物,接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观察菌落特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
对典型和可疑菌落,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液,进行复发酵证实试验,并根据标准所附检数表报告结果。
其中,对生活饮用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300ml,即100ml接种2管,10ml接种10管,采用两个稀释度,12支发酵管。
对水源水,初发酵试验接种水样总量55.5ml,即10ml接种5管,1ml接种5管,0.1ml接种10管,共采用三个稀释度,15支发酵管。
两种接种方法,所用的检数表是不同的。
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就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帖放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如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经培养和证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总大肠菌群数。
三、说明:
1.菌落总数测定中,应选择合适的稀释度进行。
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因此可以直接吸取1毫升到平板进行培养。
2.培养时间。
与食品中菌落计数不同,测定水中细菌总数,培养时间采用24h。
3.总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由于饮用水和水源水可能的污染程度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接种量,检数表也不相同。
4.当接种量超过1毫升时,一般采用多倍浓度培养液。
如配制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0mL,
加入100mL水样后,总体积为150mL,培养液恢复到正常浓度。
5.滤膜法检测总大肠菌群,一般在检测较大量低浊度水样时采用,大量水样滤过滤膜后,水中所含有的所有细菌均截留在滤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