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cc45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b.png)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一三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 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c68e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c.png)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通用8篇〕《登岳阳楼》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才能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织,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乱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照应。
三、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交融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3875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6.png)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
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照片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并讨论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一段进行情景模拟,展现诗中的意境。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并整理杜甫的其他诗作,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登岳阳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132a098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9.png)
登岳阳楼教案大班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教案、PPT、素材图片、讲解稿、教学录音、学生评价表。
2. 学生:学习笔记、素描工具、彩色画笔、纸张。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描绘岳阳楼的画作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于登岳阳楼的好奇心。
Step 2 了解岳阳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包括岳阳楼的建造时期、建筑特点和与屈原的相关故事等。
Step 3 学习素描技巧(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等。
Step 4 观察岳阳楼(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图书馆附近的高楼,观察并记录岳阳楼的外观、细节和周边环境。
Step 5 创作素描画(4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岳阳楼的形象,运用所学的素描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和题材。
Step 6 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素描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进行评价,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Step 7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来创作岳阳楼的画作。
2. 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并进行展示。
评价方式:1. 学生的素描作品。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学习笔记。
3. 学生的合作参与和团队意识。
4.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将抽象的历史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观察和创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挫折。
为此,可以适当增加观察和创作的时间,并提供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指导。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b7f6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c.png)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9cb7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4.png)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6e32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4.png)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杜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甫及其代表作品《登岳阳楼》的背景和意境。
2.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诗意和技巧。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诗意。
2.分析《登岳阳楼》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登岳阳楼》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蕴。
2.培养学生细腻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意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全唐诗》等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5分钟)1.请学生回顾一下杜甫的生平和代表作有哪些。
2.请学生切身体验一下杜甫《登岳阳楼》的精神境界。
二、学习阅读(约20分钟)1.请学生朗读《登岳阳楼》全文,并找出诗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2.询问学生对《登岳阳楼》的情感感受和诗意理解。
三、分析讨论(约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意和意境。
2.解读《登岳阳楼》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整体感受(约15分钟)1.请学生就《登岳阳楼》写一篇读后感。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回顾(约15分钟)请学生总结《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诗意,回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蕴。
【教学延伸】1.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以《登岳阳楼》为主题,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2.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登岳阳楼》相关的音乐和影视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
【教学反馈】1.教师可以分发作业,检查学生对于《登岳阳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学拓展】1.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杜甫的名篇,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创作。
2.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加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欣赏。
【板书设计】《登岳阳楼》一万仞天峰出,孤云绕岭飞。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似要相与还不隔,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3b5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6.png)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内容。
(3)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歌形式、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岳阳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和意境。
2. 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
3. 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的情况。
2. 学生对《登岳阳楼》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阐述。
5. 学生推荐诗歌的质量和对其背景和特点的介绍。
七、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独特之处。
4.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6篇)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2cdae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6.png)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的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
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f315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4.png)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理解和情感体会。
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6.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背诵情况、心得体会写作等。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安排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等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3daf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8.png)
登岳阳楼教案(4篇)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解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5f3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6.png)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10篇)《登岳阳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句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岳阳楼记》朗读磁带。
[预习要求]1.查找与作者及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而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篇散文。
那么它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循着文章的记述一览洞庭风光,并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
由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可稍作补充。
1.简介岳阳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洞庭湖自古就以湖光山色引人,是楚文化的摇篮,与岳阳楼一同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幻灯片投影图片)2.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世称“范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
考取进土后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的进犯。
后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ff82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0.png)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岳阳楼》,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旅游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2. 诗歌语言的品味3. 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品味语言。
3. 情感体验: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品味语言。
4. 情感体验: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其他描写岳阳楼的诗文,如《岳阳楼记》,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对岳阳楼的描写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邀请学生以岳阳楼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图片,如岳阳楼的立面图、平面图、景观图等,用于课堂展示。
2. 音乐素材:挑选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如古筝、笛子演奏等,营造氛围。
3. 参考资料:整理与《登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0984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7.png)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下》VCD。
[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
2.朗读并背诵本诗。
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整理归纳,播放PPT,学生再对预习作业进行简要补充。
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0ed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1.png)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提供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5篇
![《登岳阳楼》优秀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be2de0066f5335b812121.png)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餟脯……”(白居易《与元九书》)
(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皑月”都是偏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③波澜不惊……
分析:《课文》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用“至”等于“至若”的如:“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1957年第6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句上文说的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就用“至若”来连接。
(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壁”,“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一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下句写水下之影。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影静壁”,“静影沉壁”实在是错综形式。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2d1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1.png)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历史的忧虑和关切。
(2)理解诗人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把握。
(3)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意象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古诗词等,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及《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诗歌学习,进行一次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读后感质量和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的组织情况。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15903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0.png)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XXX《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教书人生《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教学时间:第九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及作品:XXX(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XXX。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XXX三载(744)在洛阳与XXX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XXX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XXX,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XXX还京,寻出为华州XXX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XXX。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XXX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XXX。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XXX所编,有删节)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XXX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XXX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
XXX之,命待制XXX。
XXX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从军。
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XXX。
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
XXX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
疏救XXX,上怒,招三司推问。
宰相XXX救之,获免。
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
十月,上还XXX(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
六月,出为华州司功。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74b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9.png)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字词的解释与翻译。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3. 欣赏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
五、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登岳阳楼》的背景。
2. 诗歌字词讲解: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昔闻”“今上”“吴楚东南坼”等。
3. 诗歌翻译: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歌主题思想分析: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等。
5. 诗歌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登岳阳楼》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字词: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昔闻”“今上”“吴楚东南坼”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翻译诗句: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等。
6. 分析艺术特色:讲解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分析并评价诗歌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自己对杜甫其他诗歌的了解,分享学习心得。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推荐一些杜甫或其他诗人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0eb1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2.png)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中的意境;2. 分析和总结诗中的主题;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冷峻意境和深远主题;2. 分析并总结诗中的意象;3.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登岳阳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品读诗歌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请学生试着解释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Step 4:课文赏析(10分钟)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Step 5:主题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诗中的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远主题和意义。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其他优秀的山水诗,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登岳阳楼》的赞美或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和感受,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三、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
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
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 ì )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 à n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四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五布置作业: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
听完,特别想感谢那些出现在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朋友,感谢这一路上你们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此生何其幸运,能成为彼此的亲密挚友。
除了家人,最熟悉我的还有你……
童年,一起玩耍嬉戏;少年,一起努力学习;青年,互相聆听各自的小秘密;愿中年的彼此,都能好好保重自己;愿我们老的时候还能一起喝茶、一起聊聊不太完美的却又共同参与过的往昔。
人生能有三五知己,懂得自己,足矣!
佛说,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修行。
想必爱情更是如此。
于风雨兼程的人生里,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谁是谁的月下客,谁是谁的心上人,谁与谁会一见倾心,谁与谁能相伴到岁末晚景,凭的就是一份缘。
感谢即将成为自己人生中最亲爱的你,相遇是缘,相恋是爱,相守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