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展示课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自主学习,找出要学习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要素,并能口头表述。
清楚大战的进程和阶段。
2.能透过历史现象看清历史事件的本质;培养读图、识图,图说历史的能力;培养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而实现“人人说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各小组成员对本主题重点知识的把握及知识结构的构建。
教学难点⑴本主题涉及三篇课文,知识量较大,要精心才能构建出本主题的知识结构;⑵理解本主题的重大事件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⑶挑战老师给出的探究性问题。
教学设计(1)语言描述法(2)信息再现法(3)情感体验法(4)合作探究(5)问题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卓越课堂思路本主题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根据本主题的特点,把本主题分为2课时。
第1课时为大预习课,即以四人小组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解答,然后小组内讨论本主题的知识结构,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也可请别组的成员参加讨论,也可请老师一起参与讨论;第2课时为大展示、大反馈课,即各小组对所掌握的本主题重点知识进行提问解答,老师仔细斟酌,对学生提到的符合课标要求的问题给以肯定,对学生提出的更加仔细的问题和更多的问题,要进行鼓励,鼓励同学们对教材阅读的仔细和对教材内容的认真分析(因为只有仔细认真地对教材进行阅读和分析,才能提出更多更细的问题)。
通过这种由一个同学提问,全体同学回答的方式,既展示了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也对本主题的基础作业进行了反馈。
在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老师预设了一些拓展性的题型,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活学活用练习,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去那种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理解记忆历史知识的好处与轻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达到最大规模的主要事件;2、分析二战初期德军迅速占据北欧和西欧许多国家的原因;3、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4、知道诺曼底登陆和雅尔塔会议,认识各国之间的协调作战使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5、了解欧洲战事结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6、明确促使战争结束的主要事件。
二、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国轴心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轴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以后,相互勾结,疯狂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和平再一次面临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越来越迫近了。
由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进程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可以通过绘制图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日本和德国在亚洲和欧洲战场的主要进程;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可以从“联合”及“转折”两方面讲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历史作用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地位;对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可从雅尔塔会议的背景、内容两方面讲述,对战争结束这一知识点,从标志性事件及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意义两方面讲述。
【导入新课】教师幻灯片出示漫画:这幅漫画的名字是《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请回答:(1)希特勒是何时上台的?在德国建立了怎样的统治?(2)希特勒在“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前已经作了怎样的准备?(3)“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体现了希特勒怎样的野心?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1933年。
法西斯专政。
(2)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3)重新分割世界。
教师讲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英、法极力粉饰太平的背后,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伴随着他的行动已经昭然若揭。
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战的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教师设问: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战后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例,展示二战的悲惨和残酷;3.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4.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和平与和谐社会的珍贵。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将会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1.准备一份详细的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具体内容、重难点等;2.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以展示二战期间的历史场景;3.确定讲课的方法、讲课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导入教师首先应该在黑板上写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字,并组织学生讨论该事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讨论中推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单讲解二战的起因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第二部分:展示历史事件教师将会展示一些二战期间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浏览和分析,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实景。
第三部分:理解历史事件教师将会针对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例如︰日德意大战的发起和结束、珍珠港事件、纳粹的集中营、原子弹爆炸等等。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战的悲惨和残酷,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事件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深远意义。
第四部分:共同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邀请学生对这次课堂学习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提问的方式、写出课程感悟的方式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顾和总结这次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所得。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授课,我深刻意识到:1.在选择素材和图文资料时,应该避免引导学生过度感性化,而是应该用客观、科学、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去引导他们。
2.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和逻辑思考能力,而不是仅让他们记忆某些知识点和特定事件。
3.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从中领悟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4)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亮点:知识点脉络清晰,分类学习
不足:内容量大,不够精炼。
为了更好
的教学,提
高教学水
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后检测】
1、【2019•四川成都中考2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轴心国集团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2019•湖南株洲中考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第一篇: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课堂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珠事件。
难点:绥靖政策,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过哪些侵略活动? 2.导入新课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由于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得到英法美等国的纵容,法西斯国家,尤其是德国的侵略愈发嚣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
(一)、慕尼黑阴谋问:对于希特勒试图侵占苏台德区的行动并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目的,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盟友的英法采取了什么态度?他们继续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主义政策,即向德国妥协讨好,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了解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和进行历史分析的能力,以及应对现实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和基本事件。
2.深入思考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后果和启示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事件?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进而反思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世界大战期间的照片,要求学生描述照片中人物和事物的具体情境,以此引起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和兴趣。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询问学生对这场战争有哪些了解和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感受。
二、学习活动1、历史大事追踪: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人物、事件、国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追踪和记录重要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2、图表分析:让学生分析二战期间各国的实力、战争损失和战争后的重建情况等,形成图表和条形图,多角度呈现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3、讨论和评价:教师分别以国际关系、战略指挥、武器装备、人民生活和和平后遗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思。
三、课堂练习1.问答环节。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及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答题技能。
2.文章分析。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章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总结文章的要点,并在活动结束后展开讨论。
四、教学总结1.温故知新。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建立知识链条。
2.思考总结。
让学生思考战争的教育意义、和平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探讨二战的起因、发展、结局、影响以及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和平观,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部编版教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和结局。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主要战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以及战争胜利等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重大战役等可能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进程、主要战役及结局;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及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及其意义。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人物,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卡片等物品。
4.学生分组名单、小组活动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简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优质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
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
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设问:观察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
提示:德国突袭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
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
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
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____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
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
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反思篇二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
4.15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战争过程中,世界各国逐渐走向联合对抗法西斯,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损失,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冷战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教学总结:
今天我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感觉整体教学效果还不错。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战争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图片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起因和过程,使学生对战争的细节和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细节和战略意义,使学生对战争的细节和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合作与外交策略,使学生对战争中的合作与外交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对战争影响的总结,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方式不够吸引学生、地图解读不够准确、案例分析不够深入、小组讨论效果不理想、小组总结不够全面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书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战争的艺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分析》等。
(2)纪录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决战中途岛》、《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3)学术论文:可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查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研究论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战争中的科技进步”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开始,我利用诙谐的漫画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时间轴引领学生走进“二战”,构建二战的基本进程。
采用主题式教学,以“正义的胜利”为主题,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敌势猖狂,疯狂扩张”“正义联盟,克敌制胜”“痛定思痛,畅想未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地图、漫画及史料,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全景化;辅以材料题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
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
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
总之,在教学中我以激情的教态,生动的语言,缓解了借班上课的陌生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本课课堂容量大,是旧教材两个课时的内容,在材料的取舍方面还比较欠缺,还有课堂节奏的把控上不到位,造成前松后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
今后我要深入研究“双减下”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分配更多时间用于当堂训练、当堂巩固只是,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让减负成为可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经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重点战役和事件掌握不全面。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战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战争的结束。
2.难点:战争背景、战争过程以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真实面貌。
4.课堂讲授:结合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纪录片、图片、论文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课件。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分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讨论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2.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3.理解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国轴心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轴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以后,相互勾结,疯狂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和平再一次面临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越来越迫近了。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间: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国突袭波兰2.德国进攻苏联时间:1941年6月地点: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500多千米的战线上。
方式:分三路突袭苏联影响:“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结果: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陷。
(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故事,指出:这次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告终,它粉碎了法西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击败法西斯军队的信心和决心。
)3.日本偷袭珍珠港①日本与英、美矛盾激化②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法西斯遭到致命打击,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4.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军队:以美、英为主的盟军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本节课的主题。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全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对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电影、小说等媒体作品,对战争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战争,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了解其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战役和事件的因果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战争的影响。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4.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包括重大战役和事件。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现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分析其因果关系。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初期,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英、法两国纵容侵略,结果遭到了德国的进攻。
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陷人两面夹击的境地。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未来世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释:了解《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家国情怀: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追根溯源】回顾所学,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教师活动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学生活动①欧洲西线战场:欧洲大陆基本沦陷。
②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占领大片苏联国土。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③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
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
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设问:观察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
提示:德国突袭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之中;波兰与德国接壤,是英、法的盟国,而且实力较弱。
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消除东面的威胁,再解决英、法;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归纳总结:德国成功突袭波兰是因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阅读教材,了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扩大)
提示: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言》,它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完结了。
(1)材料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材料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因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诺曼底登陆》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三)千岛群须交予苏联。
……
三强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说说该事件的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
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出卖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了依据。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归纳总结:(1)法西斯投降
①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
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由于德、日、意三国结成了法西斯同盟,轴心国形成,加上法西斯蓄意发动战争,准备充分,通过“闪电战”“偷袭战”等方式,在二战初期,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
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促使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从此,反法西斯国家协调作战、相互联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
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条理比较清晰,从七七事变、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开始讲解战争的爆发,到德军进攻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是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