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问题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1. 引言1.1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还会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加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贫困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贫富差距问题也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影响消费结构,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贫困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对政府财政造成一定压力。
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只有通过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贫富差距过大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社会凝聚力减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贫困人口的增加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衡,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
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造成社会的人才流失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国家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现状。
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较低。
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是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个体层面上,一些人群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不足等原因,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位置,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之中。
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演讲稿
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人类社会的贫富差距这一严峻的问题。
贫富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贫富差距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贫富差距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在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中,富人越来越富,贫困人口却越来越多。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贫困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无法享受到基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这将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贫富差距也会导致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巨大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教育、医疗和公平的就业机会。
其次,政府需要出台更加公平的税收政策,减
少富人的财富积累,增加对贫困人口的帮助。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
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
他们脱贫致富。
最后,我想说的是,贫富差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
个社会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贫困人口的处境,为他们提供
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正义的待遇,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和稳定。
让我们一起努力,改变贫富差距,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战争后的社会贫困问题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
战争后的社会贫困问题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战争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
在战争过后,人们需要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
本文将探讨战争后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的策略。
一、战争后社会贫困问题的原因1. 经济基础受损:战争造成房屋、基础设施、工厂和农田的严重破坏,导致生产力大幅下降。
人们失去了就业机会,生活来源被剥夺,陷入贫困困境。
2. 资源匮乏:战争期间,资源的消耗大大加剧,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然而,由于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战后社会往往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困问题。
3. 人口流离失所:战争会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
这些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所,因此往往很难脱离贫困状态。
二、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的策略1. 重建经济基础:战后的重建是消除贫困与不平等现象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产业扶持,以恢复经济活力,提供就业机会,为人们创造财富的机会。
2. 教育优先:教育是消除贫困与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也是帮助贫困人口提升能力、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至关重要。
政府应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救助措施,确保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福利,缩小贫富差距。
4. 促进平等就业机会:为了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政府应推动就业机会的平等分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脱离贫困。
5. 国际合作与援助: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现象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享经验,互相援助,共同应对贫困问题。
国际援助组织也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战争后国家重建社会经济。
贫富差距的思考演讲稿
贫富差距的思考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不应该袖手旁观,而是应该积极思考和行动起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贫富差距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贫富差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不平等,更是一种社会上的不公平。
在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里,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却越来越贫。
这种不平等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还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犯罪率上升、社会矛盾加剧等。
而且,贫富差距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帮助那些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财富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财富的过度集中,确保财富的合理分配。
在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关心贫困地区的人民,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解决贫富差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懈奋斗。
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谢谢大家!。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社会不平等与人权意识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社会不平等与人权意识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社会不平等与人权意识贫穷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个话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贫穷背后的本质,并思考了社会不平等与人权意识对贫穷问题的影响。
书中第一章引起了我的关注,它揭示了贫穷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
贫穷并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了教育、健康、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
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展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贫困差异,这使我认识到贫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解决。
另外,书中揭示出了贫穷的一些根本原因。
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不合理的收入分配都是导致贫穷存在的主要因素。
这让我开始思考社会不平等对贫困问题的影响。
在一个社会中,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贫穷的人更加难以逃脱贫困的困境。
而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到人权意识。
人权意识在解决贫穷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书中的案例中,一些国家通过提供教育机会、医疗保障和就业机会等措施,成功地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权意识,包括对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的关注,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阅读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贫穷的认知和态度。
过去我常常把贫穷视为被贫困者的个人问题,而忽视了社会不平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我更加意识到,贫穷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提高人权意识,努力消除社会不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人权。
同时,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并帮助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们。
通过阅读《贫穷的本质》,我认识到贫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社会不平等对贫困问题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消除这种不平等,贫穷问题才能得到根治。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贫困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贫困是指人们生活在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环境中,缺乏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基本资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贫困线标准,大约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条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成功脱贫了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
然而,仍然有大约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
其次,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城乡差距以及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引起的。
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低工资、无稳定工作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城市贫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和机会。
对于城市贫困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此外,政府还推进了户籍制度,放宽了城市落户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腐败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等。
此外,贫困问题也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有关,需要通过和调整来解决。
总之,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仍然存在,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改进扶贫政策的执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和调整来解决贫困问题所根源的社会结构问题。
性别与贫困探讨中国男女贫困面临的不平等与扶贫策略
性别与贫困探讨中国男女贫困面临的不平等与扶贫策略性别与贫困探讨:中国男女贫困面临的不平等与扶贫策略近年来,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贫困群体中,性别不平等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加剧。
尤其在中国,男女贫困之间的差距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男女贫困面临的不平等,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别贫困的扶贫策略。
首先,性别不平等是导致男女贫困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女性依然面临着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和机会的限制。
由于传统的社会观念,女性通常在家庭中被赋予照顾家庭和照料子女的角色。
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贫困的影响。
此外,工资差距也是造成性别贫困的重要因素。
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许多法规,保护女性的权益,但在实际工资支付中,女性仍然普遍收入低于男性。
其次,教育不平等也是性别贫困的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女童仍然面临着接受基本教育的难题。
由于贫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女孩被迫辍学或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这种教育不平等导致女性缺乏技能和机会,使其难以摆脱贫困的循环。
为了减少性别贫困的不平等,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女性创业和就业机会的发展。
通过鼓励女性进入公共职位和提供培训、融资支持等服务,可以促进女性的自主性和经济发展。
此外,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打击性别歧视现象,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减少性别贫困的存在。
另一个有效的措施是提供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均等分配。
通过优先考虑女童的教育需求,提供免费教育和减免学费的政策,可以改善女性的教育状况。
此外,也可以提供奖学金和培训机会,激发女性在职业发展中的潜力。
除了政府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性别贫困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非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贫困妇女和女童提供庇护所、培训课程和职业辅导等项目。
同时,大众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人们对性别贫困问题的认识。
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演讲稿
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解决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社会不平等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难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置若罔闻。
我们需要
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教育公平。
教育是人才的摇篮,是实现社
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地区、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导
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
的教育投入,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良
好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
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实中,社会保障体系依然存在着
不公平的现象。
我们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确保每个人
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利,不因为贫困而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法律保障,打击各种形式的不平等现象。
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不平等
现象的打击,让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之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在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各界、个人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在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上,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何不同?
在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上,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何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另一个国家,这些问题更加突显。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一、贫困问题1.1 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根据官方统计,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七千五百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
另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重要位置。
然而,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此外,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1.2 另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相比之下,另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要严重得多。
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远不如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较为滞后。
而且,该国受到政治和经济制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数量庞大,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该国政府在扶贫方面还需要加强措施和投入,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中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社会不平等加剧的主要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明显缩小,但由于来自城乡、地区和人力资源的差异以及垄断和寡头政策的存在,中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城市,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财富分配不公已成为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加强全民教育,实施更加公正合理的税收政策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2.2 另一个国家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相对于中国,另一个国家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
该国的富裕阶层不仅富有,而且比贫困的群体拥有更多的权力和政治优势,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更加深刻。
此外,另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潜在缺陷也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现象尤为严重。
城市贫困是指城市地区中的人口生活困境,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贫困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1.收入不平等:中国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因为教育水平低和技能欠缺,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导致他们陷入贫困。
2.就业困难: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城市贫困的发展。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但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低收入岗位占据了大部分就业市场,缺乏稳定职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部分农民工和下岗职工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威胁。
3.社会福利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中,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完善。
城市居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获得医疗和养老保障。
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常常无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援助。
4.教育资源不均: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城市贫困人口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培训费用,限制了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潜力。
三、解决中国城市贫困的对策1.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提供培训机会。
此外,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2.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援助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3.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增加投入,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教育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要加强教育公平监管,防止学校以各种方式实施随堂收费,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真正的免费教育。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策略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与扶贫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然而,在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并分析中国扶贫策略的有效性。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1.土地问题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土地问题。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土地贫瘠,难以种植出高产的农作物,导致农民的收入微薄。
另外,土地的不平等分配也是贫困问题的原因之一。
2.教育问题教育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础设施欠缺,学校条件差,导致了农村居民教育水平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3.就业问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的失业和低工资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
4.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在面对意外灾害和疾病时,贫困家庭更加容易陷入贫困。
二、扶贫策略的有效性1.土地政策改革中国政府通过土地政策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土地流转使得农民能够将自己的土地出租或者流转给大规模的农业企业,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教育扶贫为了解决教育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
3.产业扶贫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产业扶贫政策。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培训和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此外,政府还鼓励发展农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社会保障改革中国政府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给农民。
这些举措有效地减轻了贫困家庭因意外灾害和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
总结: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是通过政府的努力和扶贫策略的实施,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解决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从环境到经济,从教育到健康。
下面将探讨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1.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废弃物排放进入土壤和水域,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导致气候变化。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健康。
2. 贫困与不平等贫富分化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并面临食品安全、基本卫生条件和教育机会有限等困难。
同时,在许多国家内部也存在显著收入差距,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
3. 教育不足教育被认为是解决其他所有问题的基础。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社会阶层中,教育机会不平等。
有些地方缺乏基本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导致了人们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和社会不平等。
4. 健康问题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仍然面临健康问题。
由于贫困、营养不良、医疗资源不足以及疾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解决方案尽管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挑战,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1. 环境保护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并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改善工业生产过程以减少废弃物产生,并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
促进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是关键所在。
此外,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重要的一环。
2. 打击贫困与不平等为了消除全球范围内的贫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提供经济援助,特别是在基本卫生、食品和教育方面。
同时,推动公正的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政策,以实现收入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富的不均。
3. 提高教育水平为了解决教育不足和不平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
对中国扶贫攻坚与反贫困问题的思考
对中国扶贫攻坚与反贫困问题的思考陈永芝(中共商洛市委党校726000)内容提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扶贫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容易脱贫的地方大部分解决了温饱,有的走上了小康之路。
剩下尚未脱贫的地区脱贫难度大,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战,反贫困成为目前的重要工作和任务之一。
本文总结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进展程度,分析了扶贫攻坚和反贫困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摆脱贫困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扶贫攻坚贫困二元经济结构村民自治一、中国扶贫与反贫困工作的基本进展所谓贫困,是指这样一种涵义:(1)缺乏必要的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
从世界银行的标准看,绝对贫困为每日消费不足1美元,相对贫困指每日消费不足2美元;(2)他们在疾病、经济动荡和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并且还经常遭受国家和社会的不公正待遇;(3)在一切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他们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基于这一指标概念的界定,我国的扶贫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1978——1985年的大规模减少贫困阶段,也是政府有组织的扶贫工作的开始阶段。
当时划定国定贫困县的标准是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的县(老革命根据地县和少数民族县则是200元),或者是1984——1996年3年平均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的牧区旗(县)或低于200元的半牧区旗(县)。
当时一共确定了330个国定贫困县。
这一时期,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农村贫困人口从最初的2.5亿减少到1.25亿,年均脱贫人口1786万,年均脱贫率7%。
二是1986——1993年的稳定减少贫困阶段,也可称为“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在全国范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扶贫开发,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贫困人口1993年减少到8000万,年均脱贫人口减少562.5万,年均脱贫率4.5%。
这个标准是1992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或者是原国定贫困县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00元的县,当时一共确定了592个国定贫困县。
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演讲稿
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
社会公平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而贫困则是我们所要消除的障碍。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贫困问题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奋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社会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幸福和成功。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
一些人天生就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另一些人却生活在贫困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种不公平不仅是对个人的不公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公平。
因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时,社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贫困问题。
贫困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贫困,更是指教育、医疗、就业等多方面的贫困。
贫困不仅给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消除贫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利。
再次,我们要加强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
最后,我们要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打击各种不公平现象,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消除贫困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消除贫困而奋斗。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贫困中,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平均贫困线低28%。
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人口的17%。
他们加在一起占有着不到0.3%的全球产品。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令人不安。
联合国发展项目组织估计,大约有8.31亿人长期营养不良;11.97亿人没有可保障的水资源;27.47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10亿人为遮风避雨之所而奔忙;20亿人不能充分享有电力带来的光明。
大约8.76亿的成人是文盲,2.5亿5到14岁之间的儿童在家庭之外从事有偿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比如从军、沦为妓女或家奴,从事农业,建筑业和地毯纺织业。
由于贫困,他们经常遭受社会排挤,他们无法有力地坚守自己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他们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最贫困的人总是缺乏有力的工具来反抗或者犒赏政府官员,因而后者就有可能粗暴地统治他们,而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比如说那些可以与官员进行互惠的国内买办或国外的商贾。
无论穷人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所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几乎总是得不到保证。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
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
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
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
(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
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
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在当代社会中,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教育机会、社会福利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平等,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经济发展1.1 问题描述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财富不断积累。
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贫困问题突出。
1.2 解决方法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
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建立更加公平的税收制度,增加富人的税负,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机会2.1 问题描述教育机会不均等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
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匮乏。
2.2 解决方法为了消除贫富差距,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一方面,增加对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
同时,引导优秀的教师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三、社会福利3.1 问题描述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很多贫困人口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
3.2 解决方法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一方面,建立普惠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加强养老保障,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四、公平法治4.1 问题描述不公平的法治环境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富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而贫困人口往往面临法律保障不足的问题。
4.2 解决方法为了建立公平的法治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反腐败斗争,严厉打击贪污行为,保护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
对贫困现象的探究及扶贫的政治学反思论文
对贫困现象的探究及扶贫的政治学反思[摘要]贫困是一个多学科都涉入研究的“经久不衰”的论题,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着手浅谈对贫困现象的界定、产生的原因、特征及扶贫意义的政治学理解。
贫困现象的存在与恶化是非正义的,其本身就是源于阶级差异性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加之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排斥和漠视,最终使部分人因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而无法享有自己的权利和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被排斥到社会的边缘。
既然贫困现象是非正义的、反发展的,那么国家就有义务来扶助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消灭贫困现象。
[关键词] 贫困;贫困现象;扶贫;阶级性;贫富分化贫困,是一个多学科都涉入研究的“经久不衰”的论题,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社会科学领域都对这一现象给予了不同的阐述和解释。
正是由于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所以要对贫困现象给予理论分析有很大的难度,若想面面俱到地论述其结果必然容易沦为泛泛之谈。
所以,本文想从政治学的角度来浅谈对贫困现象的界定、产生的原因、特征及扶贫的意义。
一、贫困的界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贫困”一词可理解为“贫穷”和“困窘”两词的合义词。
西方对贫困现象最为基本和普遍的划分方法是将之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标准想要明确的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物质资料,而相对贫困标准想要明确的是相对中等社会生活水平而言的贫困。
”[1]笔者认为,贫困实际上仅指的是绝对贫困,而不包括相对贫困,因为相对贫困最多仅属于“贫穷”现象。
将二者混淆,会使人有一种“贫穷”现象就是“贫困”现象的假象,其实二者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中所采用的“贫困”概念所指的就是绝对贫困。
由于贫困现象的多元性、复杂性及多领域性,各研究领域的学者都从其研究领域出发给贫困下了很多定义,譬如:“贫困是指生活必需品的缺乏。
”“贫困是指收入较少而无力供养自身及家庭的一种低落的生活程度。
”“贫困是相对收入较少的一种状态。
”“贫困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等等。
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演讲稿
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社会公平与贫困问题。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公平面临着严峻挑战。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而努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贫困问题。
在现代社会,贫困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是指缺乏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在贫困地区,孩子们可能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人可能因为缺乏就业机会而陷入绝望。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们,让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够在不受歧视的情况下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社会公平并不普遍存在。
一些人由于出身、性别、种族等原因,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这种不公平,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我们应该努力消除这种不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减轻贫困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就业和医疗资源,让贫困地区的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
而我们每个普通人,也应该多关注身边的贫困现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减轻贫困问题而努力。
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生活。
谢谢大家!。
社会不平等与贫困的根源与解决方案
社会不平等与贫困的根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在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世界上,贫富差距愈发明显,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陷越深。
那么,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社会不平等与贫困的根源之一是教育不公平。
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视为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贫困家庭的子女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难以脱离贫困的循环。
而相对富裕的家庭则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子女,进一步巩固了贫富差距。
因此,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我们应该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打破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壁垒。
其次,财富集中是社会不平等的另一个根源。
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导致少数富人掌握大部分资源,而广大穷人却面临经济困境。
这种财富集中不仅导致贫困扩大,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通过税收制度来调节财富分配。
对于高收入人群,应推行渐进税制,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以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穷人的福利补贴和救济力度,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此外,就业机会的不公平也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就业是人们获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关键。
然而,因为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部分人群面临着就业歧视和剥夺机会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制定更加公平的招聘和录用政策,维护每个人的平等权利。
同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教育,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找到好工作的机会。
最后,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广大公民的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努力。
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保持关注,呼吁改善现状。
社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解决。
牛棚杂记读后感
牛棚杂记读后感《牛棚杂记》是中国作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展现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该书以鲁迅在上海的旧居“牛棚”为背景,通过描写这个贫民窟中的人物和事情,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读完《牛棚杂记》,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以其真实而残酷的描写方式,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贫穷和不公平现象。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读后感。
首先,鲁迅通过《牛棚杂记》展现了贫民窟里的人物形象。
他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群生活在牛棚里的穷苦人们。
他们的生活极其艰辛,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其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典型的贫民窟居民,他的形象鲜明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无助和无奈。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鲁迅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们的世界,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无助。
其次,这本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通过对贫民窟中的人物和事情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腐败。
他通过对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等社会阶层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固化和剥削现象。
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揭示,鲁迅用尖锐的笔触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反思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再次,鲁迅的写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简练而有力,用词准确而生动。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人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他的语言直接而尖锐,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问题。
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让人们思考社会的本质。
鲁迅的写作风格让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当时社会的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读完《牛棚杂记》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让我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也让我意识到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让我更加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益。
读完《牛棚杂记》,我决定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为改善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问题大卫·皮亚肖德光明观察刊发时间:2006-1-11《中国的社会政策改革:国内外的不同观点》(Social Policy Reform in China :Viewsfrom Home and Abroad,edited by Catherine Jones Finer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03)一书是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举行的关于中国社会政策的研讨会的论文集。
我们从中选取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大卫·皮亚肖德所写的《反思中国的不平等与贫困》一文,该文作为对中国学者提出的相关论点的回应,对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认为中国在经济政策上过于关注效率,而将公平问题完全交付给社会福利政策的做法需要改正。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与英国有许多共同点。
至少在某种不完全的意义上,两国政府在其目标上都是提倡社会主义的。
在过去的20年里,两个国家一直都在进行实质性的经济自由化。
两国都长期而持续地关注不平等与贫困问题。
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与英国形成了巨大反差。
英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人。
中国仍然还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占主导,而英国已经城市化和工业化,其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比制造业和农业要多,而后者在提供就业和产量方面只占了小部分。
随着1997年新的工党政府的上台,对于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关心一直在不断恢复和加强。
无情的经济自由主义是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所主张的,这一分裂的时期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对社会公正的关注以及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机会。
最特别的是,布莱尔首相确立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除儿童贫困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也在制定过程中。
人们的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都获得了提高,就业的好处的提高已经促进人们从依赖社会福利转变为为薪水而工作。
那些造成长期贫困的问题,如少女怀孕和低水平的教育,也一直在得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对贫困与不平等问题不断加强的关注有着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特点。
第一,很清楚,贫困是相对地根据其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某一比例而被界定的,最常用的界定标准就是平均收入的一半或者中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第二,对长期贫困的发生机制的关注日益增加。
持续的贫困比起短期内的低收入应得到更严重的关注。
第三,人们不断认识到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贫困是与低水平的教育、不良的健康状况、无工作、糟糕的物质环境以及其他许多社会不利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低水平的教育、不良的健康状况、无工作也会导致贫困。
因此,改善发展环境并不是一件只需一种政策手段的简单事情,它需要覆盖很多领域的改变。
第四,人们认可有必要增加社会性投入,并认为这应该优先于减少税收。
这与撤切尔夫人执政的时期形成了对比,当时公共福利事业的规模被视为一个主要问题。
第五,出现了一种从强调削减贫困到努力预防贫困的转变。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既是削减贫困,又是预防贫困,因为儿童时的贫困经历极有可能会导致其稍后在成年时期的贫困。
当然,尽管政策提议数目很大,但关于这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仍有相当多的疑惑。
贫困在多大程度上优先于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其目标是要提高收入的平等还是要提高机会的平等?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一致的答案。
英国的政策制订者和政策分析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本质上(如果在规模上不同的话)是与在中国产生的问题相似的。
文章的下面部分将围绕关信平在其重要而富有启发性的文章《适合于解决中国社会不平等与贫困问题的政策》*中所提出的论证、讨论与政策议题而进行。
反贫困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反贫困的计划旨在提高地区性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去直接地帮助单个的贫困家庭;旨在加强经济生产能力,而不只是提供社会救济。
这种从重视削减贫困到重视预防贫困的转变是很值得称赞的,也是许多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改革所具有的特点。
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一般性转变就是这种变化的迹象之一。
同样的迹象就是人们认识到社会地位,尤其是那些最贫困的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经济状况。
与由不断增加的就业和工资所导致的额外收入相比,可用于社会救济的钱在数量上是很少的。
中国目前10年(2001—2010年)的反贫困行动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最贫困的省和县;第二,主要帮助集体和家庭提高生产;第三,更加重视社会工程。
这样一个计划比起更一般的贫困救济来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但是英国的经验也表明,可能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确定合适的“援助目标”方面可能会出现困难,而准确地确定援助目标所必需的材料收集与分析肯定需要付出成本。
其次,援助目标的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刺激:如果省份、集体或者家庭为自己做得更多,它就会失去国家的支持。
最后,在选择社会工程时,下面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要确定那些能够支持下去而又将有助于发展、而不只是满足当前需要的(尽管它们可能是紧迫的)工程。
由于资源有限,那些疾病缠身或贫困的人的需要是急迫而诚恳的,但这些需要必须与发展社会基础设施和促进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下权衡,尽管后者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紧迫并且不可能产生直接的利益。
经济改革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现在也关注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经济效率获得了优先权。
从经济改革的一开始,就像关信平所说的:“经济效率应该优先于公平现在成为了官方决策的原则。
”最近50年来,大多数的西方新古典经济学著述一直在强调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
它们论证说,效率与公平是相互冲突的,所以政府必须在综合考虑政治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基础上来决定要在这两个目标之间达到什么样的平衡。
但是,这种冲突的不可避免性现在受到了质疑。
现在人们并不怀疑某种程度上的不平等对于在经济发展中保持某些恰当的激励作用是必需的,同样,人们也并不怀疑某些收入上的不平等是公正的,因为它们是对更困难的工作或者更长的工作时间的补偿。
但是,从另外一些方面来看,不平等可能会危害到效率,而减少不平等则可能会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一个能保证为所有人提供基础教育的更加平等的教育体系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的,一个公平的医疗卫生体系将能增加劳动力的效率。
而且,就像提高公平能够增加效率一样,那些提高效率的政策也能促进公平。
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将使穷人和富人同样地受益。
通常的情况是,正是那些受较差的社会公共服务与受公共产品损害的穷人在事实上增加了不平等。
在维持收入与预防贫困方面,可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就业。
这是英国政府提出的“为所有能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这一目标的基础。
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对于消除贫困是关键性的条件。
因此英国过去的充分就业政策曾经是一项有效的反贫困战略。
如果社会保险救济金设置在较高的水平,那么失业并不必然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但是在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国家里,失业的增加导致了贫困的增加。
在中国,充分就业政策的结束可能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它有造成更严重的贫困的危险。
由于市场竞争,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让一些工人下岗。
然而,这些下岗工人仍旧保有某些从原来的用人单位领取救济金的权利。
与此不同,那些官方承认的失业者则得以进入到失业保险计划中。
对于经济效率和贫困来说,下岗工人都是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经济效率,企业必须减少它们的用人。
而为了预防贫困,这些下岗工人必须能够得到足够的收入直到他们能够找到新的工作为止。
这就要求为所有的事实上的失业者提供收入保障,与此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能有助于他们将来就业的再培训或工作计划。
就未来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而言,似乎没有什么改变比减少由城市户籍制施加的控制更重要。
关信平说:“毫无疑问,这一改变将有助于减少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巨大差异。
”然而,这样一种改变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一些人受益,另一些人则受损。
人口流动应该会有助于那些流动的人。
在城市,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供给会导致城市工资的降低。
在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会导致工资上涨。
这样一来,不平等在原则上应该是减少了。
但是,这一分析忽略了人口流动可能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大量经过较好教育和最富进取心的年轻人从农村流动到了城市(就像随着自由流动经常发生的那样),这可能会推进城市的发展,而减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样,其长期的影响将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不平等。
经济发展对不平等产生的影响决定性地取决于发展的模式。
关信平描述了一种双轨发展模式:“一个方向将是在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竞争。
这实际上是一场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的竞争,这就涉及为这些人提供比一般水平要高的收入。
这样,它就参与了一场‘向顶点的赛跑’。
而另一场竞争则将在国际市场中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其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国际投资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获得更大的贸易额。
为了赢得这场竞争,无论是中国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其国际竞争者,都会努力保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因此,这将是一场‘向底线的赛跑’。
”关信平总结道,“除非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保障措施得到实施”,否则“社会不平等的增加看来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其他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必须提出质疑的一点是,为了消除原初收入中不断增加的不平等,各种社会保障手段在实际中是否够用。
高科技部分(该部分的薪金至少会部分地受到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国际劳动力市场包括拥有最高技能和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企业家)与劳动密集型部分(该部分为了拥有最低的劳动力成本而在国际上层开竞争)的共存将产生一个“高度不平等的社会”。
然而,这样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它也是不受欢迎的。
它不仅意味着一种对社会稳定的威胁,而且它作为一种获得经济效率与发展的道路也是令人质疑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既有反映了有形资本相对稀缺的“适当的技术”,也有反映着经济发展状况的“适当的人力资本”。
不顾一切地追求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并不总是一种明智的经济措施。
这一方面的例子就是英国和法国所主持的超音速协和式客机的生产。
这一生产无疑是高科技的,但从任何方面来估算,它都不是一项明智的经济投资——大量的税收被用来资助那些极富的飞机乘客。
进行那些只可能让少数富人受益的技术的培训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不平等和人才外流,这是让穷国付出代价而让富国获利。
给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若干建议关信平说到:“虽然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一直被当作政府的国内事务,但它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方面的介入。
这种介入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思想观念的介入;一是国际上对经济市场中‘公平竞争’的关注。
”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介入这一点看起来确实是极有可能的。
然而,这种影响究竟来自何方并不清晰。
就意识形态来讲,美国主导的“自由”经济观点受到了主流很大的关注。
但是,还有一些在欧洲大陆和许多东亚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形态,这些思想观念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作用的限制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