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及概论

合集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概要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概要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一、概论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

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控制的主要环节。

质量管理题库

质量管理题库

《质量管理学》综合习题(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直尺、2B铅笔和橡皮,以便于计算和作图)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名词解释1、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即课本P21)2、控制状态——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

(即课本P39)二、填空题1、从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过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要素是产品质量、交货质量、成本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四个方面。

3、邮电通信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具备迅速性、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四个特性。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服务过程。

6、跨入21世纪,现代质量管理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再进一步,则向全球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三、选择题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DA、朱兰B、帕累托C、石川馨D、费根堡姆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管理全面性。

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和D质量管理。

A、用户第一的B、预防为主的C、用数据说话的D、综合性的四、简答题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答: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的全面性,即它是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⑴质量第一的观点;⑵用户至上的观点;⑶重视设计制造过程的观点;⑷用数据说话的观点;⑸重视人的积极因素的观点。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什么内容?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⑴标准化工作;⑵统计计量工作;⑶质量信息工作;⑷质量教育工作;⑸质量责任制;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2)坚持不断地改进。 坚持不断地改进。 • 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 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 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 非常好” 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 没有最好, 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 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 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 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 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 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 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 应顾客的投诉、 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 务等都有关系。 务等都有关系。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 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 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 过程、辅助过程、 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
制造过程
(5)向员工授权。 向员工授权。 • 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 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 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 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 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 决问题。 决问题。
TQM的目标 的目标
• 在于促使公司能符合甚至超越顾客期望, 务使顾客欣悦。了解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是 赢取新顾客和现有顾客存续的必要因素。
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8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 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 方针是组织在较长时期中经营活动和质量 活动的指导原则及行动指南。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 的作业技术和活动(ISO8402:1994) 质量改进:是指“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 提供更多的收益,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 旨在提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 施。
21
(2)TQM的指导思想
a、一切使用户满意。顾客至上。把“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作为座右铭,将企业内各部门、各工序 间的关系也视为供方与顾客的关系。真正好的质量 应是用户完全满意的质量,“用户就是上帝” 在TQM中,还必须把一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扩大 到生产过程中去,各道工序应确立“下道工序就是 用户”,从而增强每个生产者的责任心,密切上下工 序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协调,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15
Taylor提倡在企业中进行科学管理,他 的一套管理理论与方法可查阅他的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1911),它的主要思想之 一是将企业中的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职能 部门)分开,对产品质量来说,他提倡自检 与专职检查相结合,设置专职检验人员与 部门,这样,产品质量有了更大的保 障,Taylor提倡的这套管理制度至今被绝大 多数工业部门沿用,只是各职能部门的性质 与作用有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13
二、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 术与生产的发展,总括起来可分成三个阶段: 1) 质量检验(Quality Inspection)20世纪 初—40年代初 ,产品的质量基本依靠操作者 个人的技艺和经验来保证。 2) 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 40年代—60年代初 ,人 们开始研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 的应用。把以前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 变成实现控制,预防为主。。 3)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 60年代初— 14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质量管理的历程
工业革命前 1875年 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 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 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 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1924年 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 运用数理统计 原理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 质量的"6σ"法. 1929年 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 样检查法》论文,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7 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作为评价质 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手段 8 突出了"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 重要手段 9 概念明确,语言通俗,易于理解,翻译和使用,用概念图 形式表达术语间的逻辑关系 10 对文件化的要求更加灵活,强调文件应能够为过程带来 增值,记录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11 强调ISO9001作为要求性标准和ISO9004作为指南性标 准的一致性,有利于组织业绩的持续改进 12 提高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987年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管理标准问世. 1994年 ISO9000系列标准改版-新的ISO9000标准更加完善, 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普遍开展.朱兰 博士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90年代末 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 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 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 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 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 竞争能力.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初级)新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初级)新
(2)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 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其由 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 (3)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分为四种类 别: 服务、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 依产品的存在形式:产品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7
(4)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5)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 素。 (6)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 关的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 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产品、过程 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 者)不是它们的质量特性。
26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顾客(和 其它相关 方) 资源管理
管理职责
顾客(和 其他相关 方) 测量、分 析和改进
满意
要求
输入
产品 实现
输出 产品
质量管理体系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27
(七)顾客满意 1. 顾客与顾客要求
(1)顾客
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 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
33
① 特定的输出或“真实的瞬间” ② 描述单个性能规范或因素 ③ 使用可观察和/或可测量的因素来表达
④ 建立“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的标 准。 ⑤ 要详细但简洁
34
(3)顾客之声(VOC)
有六种主要的方式 ① 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 ② 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 ③ 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
41
可见标准是一种特殊文件。特殊性表现:
(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 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 (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质量管理概论简介

质量管理概论简介

经营问题
顾客
如何认识质量
质量目标体现在
劣质成本 质量的评价主要 基于 改进是用于提高
购买产品的顾客
所有有关人员,无论 内部还是外部
基于职能部门
基于普遍适用的三部 曲原理*
工厂的各项指标 公司经营计划承诺和

社会责任
与不合格的制造 无缺陷使成本总和最品有关低源自符 标合 准规











部门业绩
2.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3.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
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包括:方针目标的制 定、展开、动态管理、考评四个环节。
方针目标的制订
1.制订要求
(1)企业方针目标是由总方针、目标和措 施构成的有机整体;
(2)选择重点、关键项目作为目标; (3)目标应有挑战性; (4)指导思想三并重:长远目标与当前目 标,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发展生产与提高福 利。
质量管理概论简介
第一节 质量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的概念 1.质量的概念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关于“固有特性” 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 物的特性 感官的特性 行为的特性 时间的特性 人体工效的特性 功能的特性
① 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 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对象可涉及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 程和产品及其他方面。
(2)注意识别需改进的项目和关键质量要求。 (3)考虑改进所需的过程。
三、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回顾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事后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电子版

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电子版

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电子版本书第四版是一本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材,适用于企业的班组长、质量管理小组长、中高级技术和工人进行技术理论教育,也适用于企业的领导干部、各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研究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入门课本,还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第四版是为适应“九五”计划的需要而修订的,比较系统地介绍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全书分三篇,包括概论、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概论篇章结构和内容有较大的变动与充实,内容包括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质量的概念、提高质量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等。

现场质量管理篇介绍了现场质量管理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任务、具体内容,以及班组长和生产工人在现场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

其中,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质量检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小组等是重点内容。

本书第四版还介绍了用于数字资料的工具和技术、用于非数字资料的工具和技术,这些工具和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经常使用。

总之,本书第四版是一本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材,适用于各类人员进行研究和教育。

其中,概论、现场质量管理和常用工具和技术是重点内容。

第八章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是指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验的特定位置。

通过设置质量控制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需要考虑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关键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监控和检验的方法。

步骤包括确定控制点、制定监控和检验方案、确定监控和检验频次、设置记录和反馈机制等。

实施质量控制点需要操作工人和检验员的共同配合。

操作工人需要按照监控和检验方案进行操作,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检验员需要根据监控和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服务质量控制点是指在服务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验的特定位置。

服务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需要考虑服务过程的特点、关键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监控和检验的方法。

质量管理概论(1)

质量管理概论(1)

1994版ISO9000族标准
1990年ISO/TC176开始对1987版系列标准进行修订 1994年完成了对标准第一阶段(有限修改)的修订工作。
ISO发布了1994年版ISO8402、ISO9000-1、ISO9001、 ISO9002、ISO9003、ISO9004-1标准,并陆续制定发布了10 项指南性国际标准,统称为1994年版ISO9000族标准 随后,ISO/TC176又启动了修订战略第二阶段——“彻底修 改”的工作。在广泛征求标准使用者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 修订的要求,比较多种修订方案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 项原则,作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设计思想;同时,根 据广大标准使用者的要求,研究了ISO9000族标准和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问题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 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 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
美国企业家赖利·弗瑞尔(Larrg.C.Farrell)在其新著“重寻 企业精神”中讲,企业的使命是“制造使人们愉悦的产品” 。
四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
● “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开 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方向,寻找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质量中求生存,求 发展已成为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 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质量管理详述(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管理详述(Quality Management)

过程(工序)能力分析(简称CP Capability Process Analysis)






1、过程能力(简称CP) 在制造业中,过程能力称为工序能力,是指工序中人、 机、料、法、测、环(5M1E)诸因素均处于规定的 条件下,操作呈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用6б 表示。 根据统计学理论,若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则质 量特征值落入6倍的标准偏差s内,其概率为99.73%。 2、过程能力指数(简称CPK) (1)过程(工序)能力指数(简称CPK Capability Process Key) 过程(工序)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工序)能力满足 公差范围要求程度的量值。 过程能力指数是公差范围(T)和过程(工序)能力 (6б)的比值。一般用符号CP表示。
全面质量管理(TQM)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 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 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 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 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2.领导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大原则是领导的作用。一个企 业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 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 导。这样才能够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 理之中。 3.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大原则就是强调全员参与。在 70年代,日本的QC小组达到了70万个,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注册 的QC小组已经超过了1500万个,这些QC小组的活动每年给我国 带来的收益超过2500亿人民币。因此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 想的核心。 4.过程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第四大原则是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 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 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 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精选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精选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
l 寿命
l 可靠性
l 安全性
l 经济性
3、服务的质量特性
功能性——服务的效能和作用时间性——时间上满足需要的能力安全性——不受伤害和损失经济性——费用的合理程度舒适性——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文明性——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4、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
三、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包括:市场调研 产品设计开发
采购 工艺准备 生产制造
检验试验 包装储存 销售
发运 售后服务 用后处置
四、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
1、 质量职能——是指为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须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社会监督政府监管
四、质量和效益
据统计,在制造业低质量的成本占企业销售额的10%—30%
劣质成本包括检验试验活动,废品、返工返修和顾客投诉处理等成本。
系统持续地改进流程和管理系统,可以在无须进一步投资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质量经济分析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1、实施应遵循的原则领导重视并参与抓住思想、目标、体系、技术四个要领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组织协调、综合治理技术经济相统一
明确实现目标所须的活动并分配职能配备必要的资源确保活动的实施协调关系、相互配合
2、质量职责——是指对各部门及各类人员质量义务、责任、权限的规定
目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制定质量目标建立、实施质量体系
五、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质量策划——明确目标、确定过程
质量控制——采取措施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提高质量
第三章 全面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l通过检验来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 l事后把关

质量管理概论(1)

质量管理概论(1)

质量管理概论(1)第⼀章质量管理概论1.分析产品的固有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某产品(硬件产品或流程性产品)三种以上固有特性。

固有特性-硬件产品性能/功能---安全性--经济---适应性--美观性--可信性功能。

物质的作⽤或产品的⽤途性能。

物质功能的优劣,实现产品功能的程度和持久性的度量。

可信性。

可⽤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

评判可靠性的指标:可⽤性,即能够正常使⽤的产品个数的⽐率;或者⽆故障⼯作时间、故障间隔时间。

维修性。

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

安全性。

即产品在流通和使⽤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

即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包括⽣产成本和使⽤成本两个⽅⾯。

适应性:对环境的适应能⼒。

2.分析服务的固有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某种服务(如乘⽕车、购物,医疗服务)三种以上固有特性。

功能性:组织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作⽤和效能的特性,是服务质量特性中最基本的⼀个。

经济性:指被服务者为得到⼀定的服务所需要的费⽤是否合理。

安全性:是指组织保证服务过程中顾客、⽤户的⽣命不受危害,健康和精神不受到伤害,货物不受到损失。

时间性:为了说明服务⼯作在时间上能否满⾜被服务者的需求,时间性包含了及时、准时和省时三个⽅⾯。

舒适性⽂明性:属于服务过程中为满⾜精神需求的质量特性。

被服务者期望得到⼀个⾃由、亲切、受尊重、友好、⾃然和谅解的⽓氛,有⼀个和谐的⼈际关系。

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满⾜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就是⽂明性。

2.什么是质量管理?包含哪些内容?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针、⽬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管理可包括制定质量⽅针和质量⽬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实现这些质量⽬标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导语: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概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

发展至今,已经被许多制造业企业用来指导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在现代制造业已经不再陌生,许多人也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是由于商品竞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发展的,是同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从工业发达国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技术预防方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图示: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全面质量管理之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普遍采用手工作坊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和检查质量没有合理的分工,生产工人既是加工者又是检验者,这阶段的管理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因此,在20世纪前质量管理还没有形成科学理论。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根据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管理经验与实践,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了“泰勒制度”。

泰勒的主张之一就是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于是检查产品质量的职责由工人转移到工长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工长的质量管理”。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发展,工长已无承担质量检查与质量管理的职责,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职检验人员和部门,并直属经理(或厂长)领导,由他们来承担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负责全厂各生产部门的产品(零部件)管理工作,形成了计划设计、执行操作、质量检查三方面都各有专人负责的职能管理体系,那时的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即依靠检验手段挑出不合格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而已,管理的作用非常薄弱。

产品质量检验阶段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来控制产品质量,并根据预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2)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2)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要点一、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

管理学定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1、管理职能1、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职能按发生先后的逻辑顺序: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计划是前提,组织是保证,领导是关键,控制是手段。

习题习题: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中计划是( a )的活动。

——05年考题a.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b.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

c.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

d.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织的资源。

习题习题:管理的职能按其发生顺序,应为(a )。

a.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组织—计划—领导—控制c.计划—领导—组织—控制d.计划—组织—控制—领导2、管理层次和技能☆ 2、管理层次和技能1)管理幅度: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属的数量。

2)管理层次:最高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所划分的层次。

在管理幅度给定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大小成正比;在组织规模给定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3)组织层次的扁平化与虚拟扁平化当企业规模扩大时,传统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管理层次,当今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管理幅度。

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形式被“压缩”成扁平状。

组织层次扁平化得以实现的原因是组织层次扁平化得以实现的原因是:1)分权管理特别是事业部制成为发展趋势;2)组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虚拟扁平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办公)实现扁平化。

习题习题:当组织规模扩大时,组织结构可采取的措施是( abd )。

p7 a.管理幅度不变,增加管理层次。

b.组织形式扁平化。

c.管理幅度不变,减少管理层次。

d.事业部分权管理习题习题:组织管理层次“扁平化”发展的背景是( abd )(05年考题)a.分权管理成为一种趋势b.企业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c.企业管理幅度变小d.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职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职责不同管理层所从事的组织活动以及在管理职能上所占的比重3、管理技能☆3、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习题习题:组织活动有三种:战略计划活动、战术活动和作业活动。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体系概论知识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体系概论知识

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体系概论知识管理体系的起源(1)管理体系起源于近代产生的质量管理的概念。

(2)质量管理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①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的缺陷:事后把关、检验成本高、质量扯皮;抽样检验及破坏性检验等。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6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

—美国人道奇和罗米格又提出了抽样检验法,并设计了可实际使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在应用中的问题。

—四种计量型控制图、四种计数型控制图。

—美军在二战期间,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即AWSZ1.1-1941《质量管理指南》、A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

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是质量管理开始进入统计质量的标志。

—戴明“十四法”。

—1958年,美国军方制定了ML-Q-8958A 等系列军用质量管理标准,并在标准中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概念。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理论,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很快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日本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解为:“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管理。

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不仅用于解决生产过程、进厂原材料管理以及新产品设计管理等问题,而且当上层管理人员决定公司方针时,也用它来进行业务分析,检查上层管理的方针的实施情况,解决销售活动、人事劳动管理以及办事机构的管理问题。

”管理体系的发展(1)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 在总结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第一节质量和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及意义有没有同学没有听过“质量”一词?想必是没有的。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如此轻易地使用“质量”一词,以至于人们在专业领域之外很少深入地去探究“质量”一词的含义。

然而,不对质量的含义进行深入探讨和准确界定,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一般而言,质量被用来描述“产品或者服务的好坏、优劣程度”.也常常加入一些限制词,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建筑质量和教育质量等等,或更加具体的如“空调质量”、“衣服质量”、乃至“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生活质量”等,以使得质量的指向更为明确,意义表达更为具体。

由此可见,质量是一个具有十分丰富内涵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产品、经营过程,经济增长,管理机制)进行审视并达到深层的理解。

质量有一个重要特性值得注意,即质量的含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质量的含义将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调整表述而具有时代气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乎总包含着质量及其控制和管理的内容。

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手工业产品的工程技术规格、制作方法、技术要求以及质量管理的方法。

例如《考工记》开始就写道:“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审曲面势”就是对当地手工业品类型和规格的设计;“以饬五材”即在设计后确定所用原材料的成分比例;“以辨民器”就是对生产的手工业品,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合格、可以使用.这就是当时人们对质量形成过程的记录,融入了他们对质量及其保证手段的理解。

再如,中东古代史上,一块呗发掘的泥土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429年,巴比伦阿尔坦尔西王朝一世第35年,对给皇室生产戒指的工场要求:金戒指所镶嵌的翡翠要保证20年不会脱落,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1、质量的定义ISO9000:2000族标准中给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所谓的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①固有特性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如相机快门使用的次数.②赋予特性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主要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特点3、现场全面质量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发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第二阶段:工长质量管理第三阶段:检验员质量管理第四阶段:统计质量管理第五阶段:全面质量管理(TQM)若将前三个阶段统称为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发展又可分为:传统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1、质量管理的特定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源于美国,费根堡姆博士于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中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新学科是60年代以后,日本大力推选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明显效果,更加引起世界各国瞩目,形成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学科。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深化,必须使TQM与ISO9000及ISO14000标准相结合第二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及特点一、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1、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定义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创始人费根堡姆博士定义全面质量管理(TQC)——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应包括:(1)具有先进的系统管理思想(2)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3)其目的在于用户和社会受益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1、质量环的控制ISO8402定义:质量环——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费根堡姆博士基于上述考虑,把生产活动循环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营销:评价顾客想要而又买得起的质量水平;(2)策划工程:通过质量职能展开,把营销评价的结果转化为产品的质量标准;(3)采购:选择零件和材料的供应商,同供应商保持联系;(4)制造工程:选择工装夹具和生产工序;(5)加工控制和现场作业:在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中实施控制;(6)机械检验和功能试验:检验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程序;(7)装运:影响到包装质量和运输质量;(8)安装衣物售后服务:正确安装,做好售后服务,保证正常运转。

2、系统工程为基础实践证明,系统工程或系统管理的系统技术可以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有利条件:(1)系统工程可为质量管理部门和工程师提供基本的管理设计技术;(2)系统管理可成为质量部门和经理的管理指南;(3)系统经济可为总经理提供经营管理的控制重点,特别是质量成本核算。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全员的质量管理保证全员质量管理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质量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2)明确职责和职权(3)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4)奖惩分明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范围的质量管理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应用和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科学方法时,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客观事实和数据(2)采用科学技术新成果(3)注重实效,录活运用四、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比较主要差异:(1)强调系统管理(2)强调预防为主(3)强调不断改进(4)强调满足顾客需求第三节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一、现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指产品质量实现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全部质量活动。

二、现场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2、具体部门、专业和活动的管理3、过程控制文件化4、作业环境要求保证质量5、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6、强调运用统计技术和工具三、现场全面质量管理要素控制1、生产准备2、过程控制3、环境控制第四节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标准一、ISO9000标准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基础2、理论基础3、实践基础4、客观要求5、现实要求二、ISO9000系列标准简介三、2000版ISO9000标准简介1、ISO9000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2、2000版ISO9000标准结构四项基本标准: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2)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ISO100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3、2000版9000标准特点(1)2000版ISO9001标准是94版ISO9001、ISO9002和ISO9003标准的合并(2)2000版ISO9001和ISO9004将作为一对标准来考虑(3)2000版ISO9000标准所有杉的基本过程结构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所采用的PDCA循环相一致(4)强调了顾客的重要性(5)强调持续改进(6)ISO8402质量术语合并到ISO9000 标准中,共87条4、2000版ISO9000标准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系统管理方法;(6)持续改进;(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8)互利的供方关系四、TQM与ISO9000标准比较与相结合1、相同之处●质量宗旨是为了顾客满意●质量目标十分明确●强调建立完整的质量体系●强调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强调培训教育●注重预防为主,不断改进●强调领导重视●强调过程控制●强调应用统计技术工具2、不同点●TQM强调广义质量ISO9000是仅与产品有关的质量●TQM是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ISO9000是以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TQM追求超过用户期望ISO9000要求符合标准●TQM重在信誉ISO9000重在证据●TQM强调经营哲理ISO9000是固定的质量体系模式●TQM注重激励创造性●ISO9000要求遵守程序文件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为ISO9000标准产生奠定了基础。

同时,ISO9000标准又是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基础。

TQM与ISO9000标准是互为基础,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不断深化的关系。

1、基本原理一致2、质量目标一致3、质量体系一致4、质量改进技术和方法一致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主要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及内涵2、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3、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4、质量体系的审核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及内涵一、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1、质量管理2、质量体系要素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及内涵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个有机有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凭及质量审核。

1、质量方针2、质量目标3、质量管理体系4、质量策划5、质量成本6、质量改进7、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使企业全员在哲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及思想作风等方面都形成以质量价值为主体的一种氛围。

8、质量审核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质量文件和质量审核8个基本要素。

1、要素之间具有相关性2、要素之间具有独立性第二节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一、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认识二、建立质量体系要求1、强调系统优化(1)系统工程方法(2)整体优化(3)文件编制、协调要素和活动接口都必须优化2、强调预防为主3、强调满足顾客要求4、强调过程管理5、强调质量与效益统一三、质量体系策划与设计程序1、培训教育统一认识2、组织落实制定计划3、制定质量方针,确定目标4、现状调查和分析5、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四、质量体系的总体设计1、质量体系总体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质量体系总体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首先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必须分析、明确质量环的特点3)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的要求4)应该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2、质量体系总体设计的内容1)制定质量方针2)明确质量环3)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与展开4)质量活动的确定5)确定质量体系结构五、质量职能分配原则1、质量职能服从质量方针和目标1)质量职能设计从企业质量目标出发;2)分配后考验是否有助于实现质量目标。

2、满足质量体系要素要求1)要素的完整性决定了体系的完整性2)质量职能的完整性应满足要素的完整性3、明确主要负责部门及与其他部门关系4、界面清晰层次分明5、应有利于质量的闭环管理六、质量职能分配实施程序1、组织落实2、确定质量体系要素3、细化质量职能活动4、矩阵图分配职能5、协调报批试运行第三节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一、有关定义1、质量手册: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2、程序: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3、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4、记录: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5、质量管理手册:阐述一个组织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仅在内部使用的文件。

6、质量保证手册:阐述一个组织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用于外部保证的文件。

二、质量体系的文件化1、质量体系文件分类:可分为通用性文件和专用性文件通用性文件可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表格等。

文件内容:按规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质量手册适用的ISO9000系列标准描述(层次A)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程序描述为实施质量体系要素所(层次B)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活动质量文件(表格、报告、作业指导书等)详细的作业文件(层次C)注:其中任何层次的文件部可分开(利用相互引用的条目)也可以合并典型的质量体系文件层次2、质量方针和程序:组织应针对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以质量方针和程序的形式有系统、有条理地形成文件,并能为全体职工所理解。

3、质量体系文件4、质量计划5、质量记录三、质量手册的编写1、编写质量手册的要求1)应包括或涉及书面的质量体系程序2)应覆盖组织所要求的质量体系所适用的要素3)应足够详细地阐明有关质量体系程序的控制内容4)专利性信息的内容组织自行处理2、质量手册的内容:概述,包括:①标题、范围和适用领域;②目次;③前言;④质量方针和目标;⑤机构、职责和权限(说明);⑥质量体系要素的描述和质量体系程序的引用;⑦定义;⑧质量手册使用指南;⑨支持性资料的附录3、编制质量手册的过程(1)编制职责:应采用下列步骤:●列出现行适用的质量体系方针、目标和程序,或列出对此的编制计划●决定与所选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相对应的质量体系要素●从有关方面(如现有用户)收集涉及质量体系的资料●散发并整理对现行作法的调查表●从业务部门收集、补充原始文件或参考资料●确定待编手册的格式和结构●根据预定的格式和结构将现有文件分类●使用适于本组织的任何其他办法完成质量手册的草案(2)标准及文件的应用(3)准确性和完整性4、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和控制过程(1)最终评审和批准(2)手册的发放(3)更改的协调(4)发行和更改控制(5)非受控的文本四、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写1、程序文件的概念: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