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背景,认识该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在历史学习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本章节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意识,使他们在探讨历史事件中,形成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国共两党合作与矛盾以及胜利的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
3.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与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民族自信。
2.增强学生对和平的珍视,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灾难,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分析其对战争胜利的影响。
4.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弘扬民族精神。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5、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5、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兴趣方面,学生对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对抗战英雄事迹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挑战方面,由于抗日战争涉及的事件、人物众多,学生可能在史实掌握、事件关联性理解上存在困难。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c.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了哪些影响?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作业内容要注重分析、思考,力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黑白照片,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重大事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这段历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照片的了解,以及对抗日战争的初步印象。
3.教师提出问题:“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场战争为何被称为全民族浴血奋战?”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2.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国共合作对于抗战胜利的关键作用。
3.重点: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战斗及抗战英雄事迹。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二)表格梳理正面战场的战争教师:向学生展示表格内应填写的内容,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与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对(三)探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国民政府告全体上海同胞书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

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

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一)过渡到敌后战场教师:请学生看教材150页“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向学生讲解战争形式的变化,解释何为“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击日军的相关史实(二)通过解读左权的家书认识敌后战场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左权致夫人刘志兰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1.“左权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生存条件为什么会这么艰难?(是谁造成的)”3.“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4.“这封家书体现了左权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学生回答并给出答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相关图片、地图及文字史料(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具体的抗战史实及日军的残酷暴行(唯物史观) ; 通过自主思考及合作探究,客观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两个战场的历史地位及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时, 通过国际视角的分析,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最终,通过对本课的整体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悟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进而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并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奋斗(家国情怀)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科书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有十个单元,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下的一课。

《中外历史纲要》的单元划分体现了多元史观,直接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新概念和新说法,“学术观点”一栏,贴近学术,切合高中教学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1、本课程教授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2、知识储备:初中时学过抗日战争一课,了解抗日战争的原因和结果,但是过程不清晰。

3、学习能力:记忆里,观察力,想象力有所提升,思维活跃,能区分主要和次要。

注意力能够集中。

需要帮助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习兴趣:好奇心强,对于历史中的具体事件的经过感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了解抗日战争一系列史实,知道全面抗战路线。

2、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通过史实学习与分析,真正理解抗日战争为何“伟大”?五、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选择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深入了解其事迹,下节课向同学分享;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抗战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画作、播放歌曲、再现历史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1.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展示相关图片等手段,营造紧张而庄重的课堂氛围;
2.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战场;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亲身体验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抗日战争的历史。具体包括: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抗战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引导学生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使学生明白历史的重要性,懂得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景,如战场图片、视频片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2.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军事战略等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探讨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强调全民族抗战对于民族精神、国家命运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使学生深刻体会抗战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话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分析其对全民族抗战的贡献。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提炼本节课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胜利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他们的行为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探讨抗日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心得,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完成抗日战争主题的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分析全民族抗战的形成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通过分析重大战役,了解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4.运用历史知识,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2.运用抗战地图,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3.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5、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形势以及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

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展开,本课主线为抗日战争的进程。

第一部分全面抗战到相持阶段的主要状况。

第二部分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

第三部分介绍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第四部分介绍了抗战后期史实以及抗战胜利的影响。

本课内容较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

二、教学立意通过了解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势力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浴血奋战的史实,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地位,激发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具备一定史实基础,具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但思维较为抽象,无法运用辩证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问题,学生可能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地位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对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存在理解偏差。

四、教学目标1填表整理正面战场抗战进程。

感受到抗战官兵为国奉献、英勇不屈的精神。

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不畏艰辛、英勇不屈的精神。

2.知道中共在敌后战场积极抗战的基本史实,了解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共消极抗战的史实,认识到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局限性3.知道同一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事件,从空间上感受到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理解为何中国战场为东方主战场。

4.列时间轴整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抗日与国民党抗日的相关史实,小组讨论抗战中国共两党各自发挥的作用,认识到共产党才是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总结归纳抗战后期中国的重大事件,认识抗战胜利对中国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文字、图片(地图)、视频等史料,了解敌后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

2.学会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客观评价敌后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人民的抗战。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堂导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收藏的一面绣有“子弟兵的母亲”字样的大红色锦旗。

利用实物照片、纪录片片段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节微课的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是人民的抗战。

教师讲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位村民都是战士。

1937年8月,根据洛川会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教师展示历史图片,带领学生梳理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包括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水上游击战等,并讲解百战大战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多用历史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突破本节微课的难点,突出重点。

教师讲解:前方的八路军战士作战十分英勇,后方人民的支援也是热情高涨:他们割断电话线,拆除铁路,并袭击小股日军,夺取武器,他们为部队输送军粮,成为八路军战士坚强依靠。

教师借助真实历史照片,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政治经济建设:“投豆选举”、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

教师归纳: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使抗日战争真正成为人民战争。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能够巍然屹立于敌后、制胜杀敌的秘诀,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说的,“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人民战争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升华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到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問題,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设定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4.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应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2.分析全民族抗战的形成的史实和意义,介绍国共合作抗日的历程,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增强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弘扬全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弘扬全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6.课后实践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采访身边的抗战老英雄,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深化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生普遍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具体过程、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提升。
4.学生在合作交流、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教师应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精神风貌。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战绩。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论持久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制度、皖南事变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4、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导入本节课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点。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展示PPT,让学生读书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阶段1、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忻口会战,特点: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特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特点: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5、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内容及意义。

(三)相持阶段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案例背景以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在全民族抗战中的英勇斗争。通过分析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军队的抗战成果。同时,案例背景还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
在案例中,我以时间为线索,将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局部抗战、全面抗战和反攻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事件的阐述,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此外,案例还重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4.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为了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和方法:
1.情景模拟: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和音乐,营造抗日战争时期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得非常详细且有序。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这种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我会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例如,针对台儿庄战役,学生可以探讨战役的指挥策略、战斗过程以及战役对整个抗日战争的影响。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24课,相较于第23课而言,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于后一课而言,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基础。

本课共分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个子目,时间跨度上从1938年8月一直到1945年10月。

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

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地位,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本课内容与初中内容存在相似性,主要包括在初中课本第六单元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四节课内容,第十九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之淞沪会战的内容,以及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新增了东方主战场,此内容仅在初中课本的知识拓展中进行介绍。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应该有一个提升,把中国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背景下来认识,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凸显国际视野,更加突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此外论持久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内容在初中仅是知识拓展,而高中属于正文内容。

在敌后战场和抗战部分高中教材新增了陕甘宁边区的内容,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介绍也更加的全面。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本课大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就已经进行学习,学生在初中对知识的把握相对比较好,故而在本课程教学中以时间轴、历史地图的方式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他们初中时期没有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

从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行为出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难度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提交作业前,相互检查,确保内容准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同学们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抗日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战争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为后续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情感基础。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它是全民族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关键战役以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相互配合,以及国内外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
3.史料实证,培养能力:提供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4.课堂讨论,激发思考: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弘扬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关注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学案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学案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学案设计: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2019级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班级姓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探究一】参考答案全民族的抗战(1)评价:充分肯定了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影响:抗战初期,国民党多次组织会战,抵抗日军侵略,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2)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敌人,打击了敌人;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问题思考二】参考答案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2)方针:反对速战速决战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

原因: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持久作战的条件。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在淞沪会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纷纷奔赴前线,抗战杀敌,且广大的海外侨胞也踊跃支援中国军队的抗战,这说明了淞沪会战把中国社会最广大的阶层团结起来,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加强,故选C项。

A项错在“消弭了”,表述绝对化。

题干描绘的是淞沪会战的过程,而不是意义,故B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材料没有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故A项错误;B项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国民党是抗战战争胜利的主力军,故B项错误;C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表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故C项正确;D项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的问题,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2.运用抗战地图,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3.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以“民族魂”为主题,通过探讨抗战过程中投入的各种不同力量,理解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感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和不易。

(二)教学过程导入你-----中国曾记否1937年的那天卢沟桥的你备受摧残战火从你的胸膛弥漫我看见泪水从你的脸庞滑落你哭了还记得12月的那天南京的你趴在路边似河的鲜血从你的臂膀流出如山的尸骸在你的眼中出现我看见战火从你的胸膛弥漫我狂怒终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民族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奠定情感基调。

【学习任务】1:通过地图认识正面战场的重要会战,体会抗战的阶段性。

图1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图【学生活动】:观察图1,结合教材,标注主要会战的名称及其成果,并按时间顺序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中的忻口战役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设计意图】:直观了解全面抗战防御阶段和进入相持阶段的几场会战,通过地图和排序落实时空观念。

【学习任务】2:通过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感悟中国人民日高昂的抗战意志,体会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全民族抗战。

表1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整理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我有灭亡的危险。

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

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

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

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问题设计】:材料2反映了当时中日实力对比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概括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对抗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活动】:通过表格,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在国力、军力等各个方面实力都远逊于日本。

毛泽东总结抗日以来的战争形势,认为抗日是持久战《论持久战》科学论证了中国对日作战胜利的必然性,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直观感受中日的实力差距,进而理解抗战的持久性,从中感悟中华民族高昂的抗日斗志,落实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

【学习任务】3: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内涵。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国难当头,张家人不能做缩头乌龟,要出去抗日。

1937年德州沦陷后,土桥镇一户张姓地主家的两个儿子,先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刘志浩等《德州:一个地主家庭的1937》4个方向的城门垛有人募捐。

随便哪个走那217过,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钱的。

------王浩野《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城门募捐处乞丐也甩钱》【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分析有哪些群体共同坚持抗日。

【学生活动】:梳理抗日的团体,得出这是全民族参与的抗日战争的结论。

【设计意图】:解读材料,落实史料实证;通过材料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获胜是由各阶层、各团体、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感受中华民族想要获胜的必然决心。

【学习任务】4:理解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表2正面战场国共两党的合作图2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地图,结合教材,认识敌后战场取得的成就,认识正面河察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并成为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成就,打破了日军“囚笼”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设计意图】:解读材料,体现史料实证,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学习任务】5: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问题设计】:结合教材,分析皖南事变后,中共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结果如何?【学生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共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图3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设计意图】:通过皖南事变,理解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体现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学习任务】6:认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二战的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

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王公度《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设计】:根据材料10,结合教材,简述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活动】: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分不开的。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意义重大。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同实众品人群装小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板书设计(四)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能够理解和解释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

递争过程示意图,辨析抗日战争军事地图并加以描述,对抗日战争的过程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等结论,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对本课出现的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并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对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有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加以概括和说明。

能够对有关抗日战争的问题进行探究,以得到更加全面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和解释。

能够将抗日战争和现实问题相联系在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作出合理的论述。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例如不同国籍学者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并能恰当运用史料对自己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新的解释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

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

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和“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等信息,可以确定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