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案例分析范文(通用3篇)

中学教育案例分析范文(通用3篇)

中学教育案例分析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中学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中学生王鹏是住校生,脑瓜比较聪明,学习还算可以,反应比较聪敏,劳动也比较积极。

但最近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直线下降,尤其是最近几次月考特别明显。

观察他最近的表现,上课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经常不完成作业。

即使交上了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潦草应付,或是投机取巧,少做少写,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

他的抽屉里经常有什么武侠小说、情爱小说等,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上课的老师发现没收了,没过几天又被别的老师发现上课又在偷看小说,不能专心听讲。

晚上宿舍里已经熄灯了,被值班老师发现他还在用手机给女生发短信。

最最可气的是,欺骗老师,谎称病假偷着去校外的网吧里上网玩游戏。

王鹏可以说是集大成者,集贪玩、看小说、谈恋爱、玩游戏于一身,具有中学生典型的代表性。

一、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心理因素。

因为处于青春期,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精力充沛,喜欢尝试,酷爱标新立异。

所以他想谈恋爱、玩电子游戏等。

2.个性因素。

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事从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家庭因素。

由于王鹏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对其疏于管教。

由于家庭比较富裕,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过多的零用钱使他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个性,所以他有钱买小说上网等。

二、学生心理基本状况分析。

1.意志消沉。

由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整天浑浑噩噩,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消极混世,精神萎靡颓废,没有理想信念,得过且过。

2.心理疲惫。

表现为上课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懒散无力,没有一个青少年应有的朝气等。

3.意志缺失。

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自觉性很差。

需要老师经常提醒才能上好课,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三、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对策。

针对学生心理的基本状况,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攻心艺术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增强自信心上寨中学八年级(4)班2013.10心理问题与根源:1、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而在孙楠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2、意志薄弱,不愿学习孙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对于孙楠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去除孙楠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孙楠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孙楠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孙楠同学……”渐渐的,孙楠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孙楠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孙楠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背景】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学生容易产生苦闷、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抑郁等情绪,进而发展为逆反心理、狭隘心理等心理问题。

各大报纸曾经登载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案例:某中学生由于母亲总是要求他考试名列前茅,但他自己却无所谓,期末考试他又未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于是便用锤子砸死了自己的母亲。

案例中的那个中学生本应该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富有生命力的青少年,为什么会上演这样一出惨剧呢?针对这个问题人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就我看来,这其实是逆反心理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表现。

自己的意愿与母亲的期望背道而驰,自己又不愿遵从母亲的意愿便以砸死母亲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看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我将以班级个别学生为案例,对初中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对策,希望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矫正有所帮助。

【真实材料】吴某,男,15岁,初二学生。

某个星期天接到吴某妈妈的求助电话,原因是星期天早上妈妈想让孩子早点(七点左右)起床,先洗澡,然后进行学习。

可是吴某在妈妈的三催四请下仍然无动于衷,赖在床上,等到了八点多,吴某起床了,而且不刷牙也不洗脸直接就拿起书开始做作业,他的妈妈看不惯数落了吴某几句,于是吴某和妈妈发生了争执,现在吴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母亲不理不睬。

吴某妈妈没有办法打电话给班主任进行求助。

而在班主任印象中,吴某在校是劳动委员,工作认真负责,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显得活泼开朗,但在学习上表现得有些木讷。

【案例分析】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敦煌二中心理咨询室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

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_2

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_2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研究(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韩佩金性别:男年龄:15岁(二)个案来源1.接案原因:案主是东方市第二中学九年级(4)班的一名学生,中考前两个星期,案主出现频繁的旷课现象,有5天时间没来上课。

据家长反映,案主一直待在家里不肯上学,家长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家长说不去上课就不要吃饭,案主就3天没和家人吃过饭,只偶尔吃点零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看书,不看电视,也不和家长有任何交流,事情发生一周后,家长把情况反映给我,希望我给予一些帮助。

2.接案途径:家长转介(三)个案背景资料1.引发或重要的事件:案主所在的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被学校列为差班,案主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其他老师眼中,他是个差生。

据案主与家长反映,案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每天下午放学后经常和别的班朋友出去玩,最近玩的很晚才回来吃饭,家长就批评了他,说他在外面是不是结交了什么猪朋狗友,还怀疑他逃课出去玩,自此5天里,他不愿意上学。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对于案主的这种情况,家长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吓唬案主,不来上学就怎样怎样;耐心教育与劝导的方法。

但是上述方法见效甚微。

3.行为表现:案主自尊心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和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顶撞。

4.人际关系:案主平时在班上对同学说话很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他也不愿与他发生冲突。

5.情绪情况:案主容易情绪化,较冲动、敏感。

6.精神病记录:无。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良好。

9.暴力倾向或虐待记录:无。

10.支持网络(能获得的资源):家庭网络、学校、朋辈等。

(四)问题分析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

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逆反心理是指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即他们具有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想弄清其奥秘的特点。

当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难以接受的情况时,会通过与家长争辩等形式表达内心的意见,从而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教育孩子要先了解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处理,今天我就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做简单介绍:一位同学平常上课爱举手发言,但最近却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作业也经常拖拉,甚至连考试都没参加…面对这些变化,班主任老师十分着急,找该生谈话,可是她还是我行我素,无论怎么说,都听不进去。

为此,班主任只得请来了校领导。

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老师,除了学习成绩不佳、厌烦学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逆反心理较强。

由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叛逆心理增强,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目标,便失望至极,继而产生愤怒、抱怨的情绪,采取消极抵触的方法对待孩子。

逆反心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叛逆”行为,只有10%左右的人坦然承认自己存在逆反心理。

这些现象给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惑。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呢?首先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了解并掌握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中所出现的问题行为,就容易针对孩子身上的问题进行解决,否则将事倍功半。

作为家长,必须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教育方法,不要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不良心理品质,如任性、骄横、固执、撒谎、破坏公物等;第二类属于不良行为,如逃学、离家出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第三类属于病态心理,如孤僻、焦虑、抑郁、恐惧、猜疑、嫉妒等。

对于第一类逆反心理,家长应及早予以矫治。

比如,对于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妨有意识地让他吃点苦头,以磨练其意志。

第二类逆反心理属于非健康心理,它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体健康,更危害社会。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敦煌二中心理咨询室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

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敦煌二中心理咨询室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张某,男,15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曾是我校机器人小队的主要成员。

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我在班级的电脑上整理些东西,他跑过来要帮我忙,我说不需要,他说了几句怪话走了,结果第二天我要他帮忙做事,他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冷漠地回答我说:他做不到。

又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参加机器人小队,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ﻫ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ﻫ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ﻫ辅导方法ﻫ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第一篇: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八年级1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辅导方法和过程1、和风细雨,努力挖掘闪光点。

具有叛逆性格的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顶撞”,你说什么,他偏不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个别脾气暴躁的学生甚至会当面反驳或顶撞你,让你下不了台,这时我们先不要生气,也不要和他继续争执下去,如果不顾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地对学生大声呵叱,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且停止这次谈话,防止矛盾的继续恶化,避免冲突的发生,然后我们要静下心来把学生犯错误的情况、性质以及所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再找一个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合适的机会,找学生个别谈话,注意一定不能将学生的错误公布于众,使之产生无脸见人之感。

谈话的时候,我们的语气一定要轻,要和风细雨,润物于无声之中,并且尽可能寻找其闪光点。

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叛逆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偶然间形成的,所以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从一些小的方面对其进行引导,比如说早上早些到校;头发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修剪;自习课不应大声喧哗……等等。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承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那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拟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展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历,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历进展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场前还发动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淘气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指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成心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拟严厉,奶奶却又比拟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确实,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答复却让他懊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答复下列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历的老老师,他照旧微笑着问:“那么你如今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答复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方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事后,我询问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有关学生,发现在班级里他是一个及不受欢迎的人。

上课经常顾自己玩,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等到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不但错误连篇而且字迹不清。

因此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在班级中的影响非常不好。

经过观察,我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

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

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

我便走出了教室,我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

稍后,我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

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

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

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案例4:小丽女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塌实,成绩也比较突出,自律能力较强。

由于是毕业班,每天的作业量都比较大,几乎每天完成作业都到晚上十点以后。

一天,由于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多,小丽做到很晚也没有做完。

为了尽快完成作业,小丽加快了速度,于是作业写的比较潦草。

当老师的爸爸看到小丽的作业后,恨恨的批评了一翻,还撕掉了作业让小丽重写。

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的划下几道痕迹。

从此以后,小丽很少和父亲说话,成绩也很快下滑。

二、案例分析在案例1中,对“王老师班中部分男生的逆反心理”分析一,错误的舆论氛围。

初中生已经从现实世间中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为“傻瓜”等。

因此把多干一点活认为是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就很正常了。

如果王老师在平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心理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早已理解并接受了王老师的思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逆反心理;二,如果王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看到学生的发泄式行为加以指责或惩罚,那么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或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王老师忽略了初中生已经是“小大人”的心理特征。

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符合这一年龄特征的方法,教育效果一定会大相径庭。

案例2的分析:“爷爷管教比较严厉,有时斥责和打骂,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是造成周涛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案例3的分析:在公开课上面对老师的鼓励而不买帐的学生,他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学习态度非常不端正,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还被惩罚造成的。

针对经常被视为“差生”的学生,如果老师既往不咎、公平对待、多加鼓励,用爱心去感化他,逆反心理会逐渐消除。

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和方法问题。

在案例4中,“小丽含着泪水用钢笔在作业本上狠狠的,深深地划下几道痕迹。

”小丽这深深地一划,使我们每个施教者都值得思考。

小丽为什么会这样?从小丽自身来说:一是小丽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

如果小丽静心对待这件事,作业不会做成这样。

即使爸爸撕了作业,也会从自身上去找毛病,不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抗情绪。

二是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如果小丽当时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就会平心静气的重新做好作业。

从外因来说:一是繁重的课业负担。

当爸爸撕掉作业的那一刻,小丽即恨爸爸又恨老师,还恨该死的做不完的作业。

二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当。

如果当时爸爸讲清道理,耐心说服小丽,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毛病,主动的去改正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当小丽的逆反心理产生以后,作为教师的小丽爸爸却没有即时意识到小丽的心理变化,更没有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抚慰小丽受伤的心,以至使小丽的逆反心理影响了学习且伤害了父女感情。

三、成因归纳从以上4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因素可以归纳为:(一)自己的心理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中小学生时期由于生理的发育较快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

同时心理上又产生断乳,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

但是自己又不能很好的驾驭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和困难又不认真的分析,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认知的事物和现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客观因素可以归纳为:1、错误的舆论氛围;2、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3、施教者工作中的方法不当,主要有:教师不顾学生感受,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公正,引起学生反感;教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愿望。

4、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四、建议或策略(一)积极预防和干预的效果分析根据对部分案例逆反心理成因的分析,针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本研究配合学校政教处组织学校教师进行了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研讨,并在各班进行了逆反心理的预防教育。

同时,对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个别学生进行重点疏导,同时作好疏导观察记录。

结果显示: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效果。

案例1中,为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老师多次开展了以“奉献”为主题的班会,并通过大量的事实教学资料,让学生明白了互帮互助的意义。

后来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班集体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案例2中,针对周涛同学的情况,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恰当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教育效果会大为改观。

案例3中,经过观察,研究者挑选了一天放学时,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他,研究者告诉被试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

当着他的面,研究者写了封信,随后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于是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

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

研究者便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一会,发现这孩子谨慎的打开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

稍后,研究者进教室将信封好交给了他。

其实,孩子原本认为老师带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老师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

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

之后的日子里,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案例4中,当小丽的爸爸发现小丽的心理变化后,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后决定:一,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调整小丽的作业数量和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同时,尽可能的布置她感兴趣的作业;二,爸爸经常抽空与小丽谈心,加强父女之间的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丽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二)建议因此,本研究认为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主观上的努力(1)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2)帮助学生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帮助。

教育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的有些做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

2.客观保障(1)强化素质教育, 逐步形成良好而宽松的教书育人环境;(2)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 共同协作, 互相配合,齐抓共管;(3)老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符合要求的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