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总复习试题232页PPT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材料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材料

请在此输入标题请输入正文简介前言一、考情分析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极性小→极性大)(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学(解表剂)ppt课件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学(解表剂)ppt课件

B、牛蒡子
C、蝉蜕
D、柴胡
E、葛根
第一章 解 表 药
6、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 A、蝉蜕 B、薄荷 C、升麻 D、柴胡 E、葛根
答案:BD
7、具有止痉作用的解表药 A、柴胡 答案:CD 8、西河柳的功效有 A、发表 18 答案:ABCD B、透疹 C、祛风 D、除湿 E、止痛
11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不同2:虽均能升阳,柴胡、升麻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 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
不同3:升麻、葛根均能透疹,而柴胡不能。
不同4:柴胡又善疏肝解郁;升麻又善清热解毒;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 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木 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浮 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9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不同: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 肺止咳;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 胜,兼治肝风头痛。
10
中药专业知识(二)
5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太阳)止痛。治上半身风 湿痹痛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颠顶头痛。 羌活、藁本: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不同:羌活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 背肢节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
而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麻黄、桂枝:麻黄发汗力强,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 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总复习试题共234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总复习试题共234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总复习试 题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完整word版)执业中药师《药二》复习资料—打印版

(完整word版)执业中药师《药二》复习资料—打印版

常用单味中药1.考点2.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2.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1.中风痰壅、口眼斜、破伤风、惊风癫痫、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掌握【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方义简释】方中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故为君药。

白芍甘补酸敛微寒,善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

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故为臣药。

生姜辛微温发散,既发表散寒,又温胃止呕;大枣甘温补虚,既补中益气,又养血益营。

二药相合,既助桂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温胃止呕,故为佐药。

甘草甘平,既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营;又调和诸药,故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辛甘发散,酸甘和营,散收并举,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故善治感冒风寒表虚证。

表实感冒颗粒【药物组成】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二、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淡竹叶、桔梗、甘草。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中药化学教学课件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教学课件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化学教学课件:中药化学试题及答案》摘要:单糖类:单糖的化学通式为(CH2O)n,是多羟基的醛或酮,但目前仅发现2~5个单糖分子的低聚糖,分别称为二糖或双糖(蔗糖、麦芽糖)、三糖(甘露三糖、龙胆三糖)、四糖,淀粉、菊糖、树胶、粘液、纤维素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多糖类导语: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下面小编分享中药化学教学课件,欢迎参考!(一)单糖类:单糖的化学通式为(CH2O)n,是多羟基的醛或酮。

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单糖n=5~7,即五碳糖(L一阿拉伯糖、D-木糖等)、六碳糖(D一葡萄糖、D一果糖、D-甘露糖等)、七碳糖(景天庚糖)。

单糖类多为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可溶于稀醇,难溶于高浓度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具旋光性与还原性。

(二)低聚糖类:(寡糖)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但目前仅发现2~5个单糖分子的低聚糖,分别称为二糖或双糖(蔗糖、麦芽糖)、三糖(甘露三糖、龙胆三糖)、四糖。

(水苏糖)、五糖(毛蕊草糖)等。

低聚糖具有与单糖类似的性质:结晶性,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

有的有还原性如麦芽糖、乳糖、甘露三糖等,有的无还原性、如蔗糖、龙胆三糖等。

(三)多聚糖类:(多糖)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大多为无定形化合物,分子量较大,无甜味与还原性,难溶于水,有的与水加热可形成糊状或胶体溶液。

不溶于有机溶剂。

水解后生成单糖或低聚糖,。

可有旋光性与还原性。

淀粉、菊糖、树胶、粘液、纤维素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多糖类。

1. 淀粉(Starch)是由数百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

水解后能生成葡萄糖。

淀粉为白色粉末,广泛贮存于植物的种子、块根、地下茎中,不溶于冷水与有机溶剂,在水中加热可部分溶解并膨胀、糊化成胶状液,极难过滤,故含淀粉多的中草药在提取时最好用乙醇为溶剂,或于水提液中加乙醇使沉淀而除去。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一)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 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作用原理
浸润、渗透
溶解
扩散、置换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要点:相似相溶原则 ➢常用溶剂分类: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 ➢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 醚>氯仿>苯>石油醚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 动物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甲壳素等。
二、 苷类化合物
(一)苷类的含义
苷类又称甙类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 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联接而 成的化合物。
苷元:非糖的部分,常见的有黄 R 酮,蒽醌等。 X 苷原子: C 、O、N、S
苷键: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化学键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2. 提取方法 ➢ 煎煮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 ➢ 回流提取法 ➢ 连续回流提取法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 流法>连续回流法 2)提取时间:连 续回流法>回流法 3)提取效率: 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 溶于水的成分。常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成分。 ➢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注: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1. 糖类 2. 苷类 3. 醌类 4. 香豆素类 5. 黄酮类 6. 萜类和挥发油
7. 生物碱 8. 甾体类化合物 9. 三萜类化合物 10. 鞣质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化学课件ppt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课件ppt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课件ppt中药化学课件中药化学课件题目一:如何学习好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主要介绍了中药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

一、项目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意义、中药化学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精神。

二、项目分析1项目重点:中药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意义2项目难点:中药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三、教学策略分析学习者分析:学生首次学习中药化学这门学科,对这门课程不太了解。

活动策略分析:增加能激励学生兴趣的视频图像。

四.教学准备:1.设备教学视频2参考资料、一概述1 中药化学的学科性质: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化学及其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学科。

2 中药化学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掌握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点。

其次了解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和分类,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化学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

3 研究对象本学科主要学习和研究中药、特别是植物来源中药的化学成分。

二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和意义1·有利于探索中药防病致病的作用机理过去是以身试药,现在可以利用现在化的手段探索中药防病的作用机理。

运用中药化学理论提取有效成分,确定化学结构,然后用药理学知识研究其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排泄以及各种药理作用,从而阐明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

2·改变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中药传统剂型服用量大,疗效慢,服用困难降低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改革剂型研制开发出高效、优质、安全、稳定的“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新型中药,中药化学在中药制剂的研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有利于控制中药和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能发挥疗效作用,在于其所含成分的含量4·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中药各种炮制方法都与中药中所含成分的质与量有关,都会影响到中药的性能和治疗效果。

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执业药师资格《中药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强心苷*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其他成分各论学习思路: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前人的经验..一溶剂提取法注意: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须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提取效率..补充: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作用原理: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一般提取规律:①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②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③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形式随溶液而异;故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可用不同pH的碱或酸提取..补充:溶剂的选择..1常见溶剂类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2溶剂选择的原则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用水煎煮后药液黏度较大;过滤困难;不宜使用..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2.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优点:简便;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缺点:①出膏率低;②以水为溶剂时;提取液易发霉变质..3.渗漉法定义: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基本过程:药材浸润→装筒→浸渍→渗漉..优点: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似浸渍法;但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缺点:①溶剂消耗量大;②耗时长;操作麻烦..4.回流法与连续回流法定义:使用易挥发的溶剂加热回流或连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优点:效率较高..缺点:①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使用;②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③耗时长..总结:方法操作优点缺点适用药物煎煮浸渍渗漉回流连续回流5.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适用成分:挥发性100℃有一定蒸汽压;对水稳定;不溶于水;耐热..如:中药中挥发油的提取常采用此法..6.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适用成分: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小分子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分等..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7.超声提取法定义: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的方法..超声波是一种强烈机械振动波;它是指传播的振动频率在弹性介质中高达20kHz的一种机械波..提取原理:超声波可产生高速、强烈的空化效和搅拌作用;能破坏药材的细胞;使提取溶剂渗透到药材的细胞中;从而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媒中;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特点:①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②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8.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定义: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超临界流体SF:指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以流动形式存在的单一相态物质..密度与液体相近;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能力强..萃取选择性的决定因素:温度、压力、夹带剂的种类及含量..常用的提取物质:C02、NH3、C2H6、C7H16、CCl2F2、N2O、SF6等;实际最常用的为C02..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升华法正确答案A最佳选择题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水B.甲醇C.二氧化碳D.三氧化二铝E.二氧化硅正确答案C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主要包括:结晶与重结晶..结晶:将不是结晶状态的固体物质处理成结晶状态的操作..重结晶:从不纯的结晶经过进一步精制处理得到较纯结晶的过程..原理:要分离物质在热的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的降低;溶液因过饱和而析出晶体..结晶与重结晶操作结晶用溶剂的选择:①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②对被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③对杂质或冷热时都溶解留在母液中;或冷热时都不溶解过滤除去;④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除去;⑤无毒或毒性较小;便于操作..常用的重结晶溶剂: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单用或混用注意:用于重结晶溶剂用量需适当;用量太大会增加溶解;析出晶体量少;用量太小在热过滤时会提早析出结晶造成损失..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结晶纯度的判定方法:1结晶形态和色泽:一个纯的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2熔点和熔距:单一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3色谱法:单一化合物用两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示单一的斑点..常用的有纸色谱、纸上电泳和薄层色谱..4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纯的化合物显示单一的谱峰..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单峰表示纯化合物;双峰表示不纯的化合物..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物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而实现分离..水提醇沉法:在药材浓缩的水提液中加入数倍量的乙醇稀释..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醇提水沉法:在药材浓缩的水提液中加入数倍量的乙醇稀释..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另:醇/醚法、醇/丙酮法..可使皂苷沉淀析出;而脂溶性的树脂等杂质留在母液中3.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溶解度实现分离..酸提碱沉:生物碱等碱性成分..碱提酸沉: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成分可被皂化溶于水;借此与其他难溶于水的成分分离..4.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酸性或碱性化合物可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的盐类等沉淀析出.. 酸性化合物+钙盐、钡盐、铅盐→沉淀→H2S气体→纯品碱性化合物+苦味酸盐、苦酮酸盐等有机酸盐→先加入无机酸;再碱化→纯品磷钼酸盐、磷钨酸盐、雷氏铵盐等无机酸盐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液萃取法和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等..液—液萃取法的原理:1.分配系数K值溶质在任意不相混溶的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K=C U/C LK:分配系数;C U: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C L: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K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为一常数例:假定A、B两种溶质用三氯甲烷及水进行分配;A、B均为1.0g;K A=10;K B=0.1;两相溶剂体积比V CHCl3/V H2O=1;则一次振摇分配平衡后:水的密度小于三氯甲烷;故水为上相;三氯甲烷为下相A:K A=C H20/C CHCl3=10则90%以上的溶质A将分配到水中;不到10%分配到三氯甲烷中B:K B=C H20/C CHCl3=0.1则不到10%的溶质B将分配到水中;90%以上的分配到三氯甲烷中2.分离因子分离因子β表示分离的难易β=K A/K B注:K A﹥K B分离难易判定: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如上例;100>β≥10;通常需萃取10~12次;β≤2;需萃取100次以上;β≌1;即KA/KB≌1;则无法分离3.分配比与pH以酸性物质HA为例;其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及解离常数K可用下式表示:酸性越强;Ka越大;pKa值越小..碱性越强;Ka越小;pKa值越大..通常酚类化合物的pKa值一般为9.2~10.8;羧酸类化合物的pKa值约为5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解离;即使HA均转变为A-;则pH≌pKa+2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游离;即使A-均转变为HA;则pH≌pKa-2游离型极性小;易溶于小极性的有机溶剂;解离型极性大;易溶于水或亲水性有机溶剂①若pH﹤3酸性条件酸性物质游离态HA;极性小碱性物质则呈离状态BH+;极性大②若pH﹥12碱性条件酸性物质解离形式A-;极性大碱性物质游离状态B;极性小4.液-液萃取与纸色谱5.液-液分配柱色谱将两相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充在色谱管中;然后加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另一相溶剂作为流动相来冲洗色谱柱..常用载体:硅胶、硅藻土及纤维素粉等..常用反相硅胶填料有:RP-2-C2H5、RP-8-C8H17、RP-18-C18H371正相色谱:固定性极性>流动相极性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越不易洗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弱极性有机溶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丁醇等..适用物质: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2反相色谱:固定性极性<流动相极性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越不易洗脱..固定相:可用石蜡油..流动相: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适用物质: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3加压液相柱色谱了解;不做重点掌握载体:多为颗粒直径较小、机械强度及比表面积均大的球形硅胶微粒;如Zipax类薄壳型或表面多孔型硅球以及Zorbax类全多孔硅胶微球..快速色谱flashchromatography;约2.02×105Pa、低压液相色谱LPLC;<5.05×105Pa、中压液相色谱MPLC;5.05×105~20.2×105Pa及高压液相色谱HPLC;>20.2×105Pa等..各种加压液相柱色谱的大体分离规模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力吸附..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快速..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化学吸附:靠化学反应吸附..有选择性;吸附牢固;部分不可逆..如碱性氧化铝吸附黄酮等酚酸性物质..半化学吸附: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力量较弱..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1.物理吸附规律——极性相似者易于吸附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特点: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故同为溶质;极性强者将被优先吸附..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3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故与硅胶、氧化铝相反;特点为:1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2溶剂极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故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所谓极性乃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assymmetry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dipolemoment、极化度polarizability及介电常数dielectrieconstant等概念相对应..1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极性强弱:官能团的极性2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对化合物极性的影响①化合物中所含正电或负电等电性基团越多;极性越强如氨基酸强极性..②化合物所含的极性基团数目越多;极性越强葡萄糖极性强于鼠李糖..③所含极性基团相同时;非极性基团越多;极性越弱如高级脂肪酸极性弱..④酸、碱及两性化合物;游离型极性弱;解离型极性强;存在状态可随pH改变..3化合物极性与介电常数化合物极性大体可依据介电常数ε的大小判断;ε越大;极性越强..3.简单吸附法的应用1用于化合物的精制:结晶与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脱臭..注意:有时拟除去的色素不一定是亲脂性的;故活性炭脱色不一定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须根据预试结果先判断色素的类型;再决定选用什么吸附剂处理为宜..2用于化合物的浓缩:如活性炭吸附浓缩一叶萩碱..4.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1吸附剂及用量主要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用量:一般为样品量的30~60倍..样品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至样品量的l00~200倍..规格:通常为100目左右..如采用加压柱色谱;还可以采用更细的颗粒;或甚至直接采用薄层色谱用规格..2拌样及装样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以利样品在吸附剂柱上形成狭窄的原始谱带..如样品在所选装柱溶剂中不易溶解;则可将样品用少量极性稍大溶剂溶解后;再用少量吸附剂拌匀;并在60℃下加热挥尽溶剂;置P205真空干燥器中减压干燥、研粉后再小心铺在吸附剂柱上..3洗脱洗脱溶剂宜逐步增加;但跳跃不能太大..实践中多用混合溶剂;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达到梯度洗脱分离物质的目的..注意:一般;混合溶剂中强极性溶剂的影响比较突出;故不可随意将极性差别很大的两种溶剂混合在一起使用..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组合如表所示:吸附柱色谱常用混合洗脱溶剂4添加溶剂的选择分离酸性物质:选用硅胶显酸性;洗脱溶剂加入适量乙酸;防止拖尾..分离碱性物质:选用氧化铝显弱碱性;洗脱溶剂加入适量氨、吡啶、二乙胺;防止拖尾..5洗脱剂的选择与优化通过薄层色谱法TLC进行筛选一般TLC展开时使组分Rf值达到0.2~O.3的溶剂系统可选用为柱色谱分离该相应组分的最佳溶剂系统..5.聚酰胺吸附色谱基本原理:氢键吸附..适用化合物类型:酚类、醌类、黄酮类..1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性质: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固定相移动相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的原子X共价结合时;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的一边;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高而半径较小的原子Y结合;形成的X—H┅Y型的键..X、Y为氧O、氮N、氟F等电负性较大;且半径较小的原子..吸附强弱通常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如: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如:④洗脱溶剂的影响洗脱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 <尿素水溶液洗脱液可选择水、甲醇、乙醇、丙酮、不同浓度的酸碱液等..一般方法如下:①用适量水洗;洗下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用薄层色谱检识;防止极性大的皂苷被洗下;②7O%乙醇洗;洗脱液中主要为皂苷;但也含有酚性物质、糖类及少量黄酮;实验证明30%乙醇不会洗下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③3%~5%碱溶液洗;可洗下黄酮、有机酸、酚性物质和氨基酸;④10%酸溶液洗;可洗下生物碱、氨基酸;⑤丙酮洗;可洗下中性亲脂性成分注:研究表明;对吸附量真正起作用的是体积比表面积;即每毫升湿树脂所具有的比表面积..5大孔树脂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规格影响中药提取液的质量大孔吸附树脂规格内容包括:名称、牌型号、结构包括交联剂、外观、极性;以及粒径范围、含水量、湿密度真密度、视密度、干密度表观密度、骨架密度、比表面、平均孔径、孔隙率、孔容等物理常数;此外还有未聚合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添加剂残留量限度等参数..练习题最佳选择题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物质用水充分洗脱后;再用丙酮洗脱;被丙酮洗下的物质是A.单糖B.鞣质C.多糖D.中性亲脂性成分E.氨基酸正确答案D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超滤法——利用不同分子量化合物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超速离心法——离心作用1.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1分离原理: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混合物溶液通过凝胶柱时;比凝胶孔隙小的分子可以自由进入凝胶内部;而比凝胶孔隙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只能通过凝胶颗粒间隙..2凝胶的种类与性质葡聚糖凝胶Sephadex:只适于在水中应用;且不同规格适合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除具有分子筛特性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色谱效果..2.膜分离法利用一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渗透、反渗透、超滤、电渗析和液膜技术等..透析法:根据溶液中分子的大小和形态;在微米μm数量级下选择性过滤的技术..常压下;小分子可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按照孔径大小;可将透析膜分为:微滤膜0.025~14μm;超滤膜0.001~0.02μm;反渗透膜0.0001~0.001μm;纳米膜约2nm 应用:精制药用酶时;用透析法脱无机盐..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1.离子交换法原理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2.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质性质: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结构:1母核部分:由苯乙烯通过二乙烯苯DVB交联而成的大分子网状结构..网孔大小用交联度即加入交联剂的百分比表示;交联度越大;则网孔越小;质地越紧密;在水中越不易膨胀;交联度越小;则网孔越大;质地疏松;在水中易于膨胀..2离子交换基团3.离子交换法的应用1用于不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天然药物水提取物中的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的分离..例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物质的模型2用于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依据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不同分离例:碱性强弱:Ⅲ>Ⅱ>Ⅰ——弱酸性树脂吸附强弱:Ⅲ>Ⅱ>Ⅰ六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分馏法:利用中药中各成分沸点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一般来说;液体混合物各成分沸点相差在100℃以上时;可用反复蒸馏法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沸点相差在25℃以下;则需要采用分馏柱;沸点相差越小;则需要的分馏装置越精细..如挥发油和一些液体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常采用分馏法..原理方法特点及应用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结晶与重结晶醇提水沉法或水提醇沉法酸碱法沉淀法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萃取法分配柱色谱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简单吸附活性炭吸附柱色谱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过滤法膜分离法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法根据物质沸点差别进行分离分馏法配伍选择题A.聚酰胺B.离子交换树脂C.硅胶D.大孔吸附树脂E.膜1.具有氢键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正确答案A2.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吸附剂是正确答案A3.对酸、碱均稳定的极性吸附剂是正确答案D4.同时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正确答案DA.阳离子交换树脂B.透析膜C.活性炭D.硅胶E.氧化铝1.在水中可膨胀的是正确答案A2.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正确答案C3.不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是正确答案E4.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常用极性吸附剂是正确答案D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1结晶形态和色泽:一个纯的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2熔点和熔距:单一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3色谱法:单一化合物用两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示单一的斑点..常用的有纸色谱PC、纸上电泳和薄层色谱TLC..4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纯的化合物显示单一的谱峰..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最佳选择题判定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A.膜过滤法B.比旋光度测定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溶解度测定法E.液-液萃取法正确答案C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一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分子式的测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1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2同位素丰度比法3高分辨质谱HR—MS法质谱MS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和求算分子式;及提供其他结构信息..高分辨质谱HR-MS可将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一般质谱只精确到小数点后第1位;这可为确定化合物分子组成的重要依据..根据采用的离子源不同分类:。

中药化学试题复习资料库

中药化学试题复习资料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根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探讨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构造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养分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养分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及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探讨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构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别离〕和〔鉴定〕等学问。

三、单项选择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及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4.及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5.能及水分层的溶剂是〔 B 〕A 乙醇B 乙醚C 丙酮D 丙酮/甲醇〔1:1〕E 甲醇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A 苯B 乙醚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7.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A 苯B 乙醚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8.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9.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项选择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纳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中药学相关知识 PPT

中药学相关知识 PPT
中药为一代代人服务,也经历了一代代人的创新发 展。例如:青蒿——抗疟新药青蒿素,宁波人屠呦呦 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五行学说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五味作用的总结
(续前表)
二、中药鉴定的方法
❖ 1、中药鉴定学定义:是鉴别和研究中药的品种 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 应用学科。
常见人参商品名
黄芪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
芪或膜荚黄芪 的干燥根。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 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 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 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 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 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6、中药鉴定常见的方法:
6.1 性状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 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等,常 用方法有观、摸、闻、尝、火烧、水沉等。
6.2 显微鉴别: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 、细胞形状及内含物,鉴定药材品种和质量, 包括两种:组织鉴定、粉末鉴定。
传统经验鉴别
6.3 理化鉴别: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 ,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 2、中药鉴定的依据:-根据《中国药典》、《中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进口药材 部颁标准》和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 3、中药鉴定的一般顺序:①观察植物形态 ②核对文献 ③核对标本
4、常见中药伪品的三种来源:
❖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呼造成 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的掺伪 (杂)品。

2024版中医学基础中药学ppt汇总(下)

2024版中医学基础中药学ppt汇总(下)

汇总(下)contents •中药学基本概念与分类•中药药性理论与配伍禁忌•常见中草药介绍与功效分析•方剂组成原则与配伍技巧•中药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中药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目录中药学基本概念与分类中药学定义及研究对象中药学定义研究对象中药资源分布与特点资源分布特点中药资源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点。

同时,部分中药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濒危性,需要加以保护。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贮藏方法采收方法01加工方法02贮藏方法03中药分类方法及各类别特点分类方法中药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按药用部位分类、按功效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等。

其中,按药用部位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各类别特点不同类别的中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解表药多具有辛散轻扬的性能,能够发散表邪;清热药多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解里热;补虚药多具有甘温或甘平的性质,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等。

同时,各类别中药在临床应用上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配伍禁忌。

中药药性理论与配伍禁忌四气五味应用实例030201四气五味理论及应用实例升降浮沉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升降浮沉影响因素归经理论在方剂配伍中应用归经指药物对某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可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所,提高疗效。

应用在方剂配伍中,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归经特点,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治疗头痛时,可选用归经于肝经的药物如柴胡、白芍等,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配伍禁忌原则及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原则注意事项常见中草药介绍与功效分析解表药:麻黄、桂枝等草药介绍及功效麻黄桂枝清热药:金银花、连翘等草药介绍及功效金银花连翘味甘、淡,性平。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症。

泽泻味甘、淡,性寒。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等病症。

茯苓祛湿药:茯苓、泽泻等草药介绍及功效VS补虚药:人参、黄芪等草药介绍及功效人参黄芪方剂组成原则与配伍技巧方剂组成三要素:君臣佐使配伍技巧: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