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润滑系

合集下载

润滑系

润滑系

二,机油滤清器
1, 分类 (1)按滤清方式分过滤式滤清器和离心式滤清 器. (2)按滤清器的工作情况分集滤器,粗滤器和 细滤器. (3)按滤清器与主油道的连接方式分全流式滤 清器和分流式滤清器.
全流式滤清器: 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主油道的机 油全部流经它,称全流式滤清器. 分流式滤清器: 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主油道的机 油不流经它,称分流式滤清器.
2, 集滤器 (1)作用: 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它装在机 油泵之前. (2)类型 有固定式和浮动式两种.目前多用固定式. 固定式集滤器的构造与工作情况
工作原理
吸油管总成的上端有与机油泵进油孔连 接的凸缘,下端与滤网支座中心固定连接. 滤网夹装在支座与罩之间.罩的边缘有 四个缺口,形成进油通道.
第6章 章
润滑系
第一节 概述
任何零件表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表面粗糙度.发 动机工作时,传力零件相对运动表面必然产生 摩擦和磨损.而摩擦产生的阻力,既要消耗动 力,阻碍零件的运动,又使零件发热,甚至导 致零件工作表面烧损.因此,必须进行润滑. 即在两零件的工作表面之间加入一层润滑油使 其形成油膜,将零件完全隔开,处于完全的液 体摩擦状态.这样,功率消耗和磨损就会大为 减少.
当机油泵工作时,润滑油从罩的缺口处 经滤网被吸入,粗大的杂质被滤网滤去, 然后经吸油管进入机油泵.
3, 粗滤器 (1)作用: 用来过滤润滑油中颗粒较大(直径为 0.04mm以上)的杂质. 与主油道的连接关系:串联于机油泵与主 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因其对 润滑油的流动阻力较小.
(1)结构 粗滤器由壳体, 纸质滤芯,旁 通阀,进油口 和出油口等组 成.滤芯由经 过树脂处理的 多孔滤纸折叠 而成.滤芯内 有金属网作为 滤芯的骨架.

第六章 润滑系

第六章 润滑系

一侧的空腔,由于转子
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
大,产生真空度,机油
被吸人空腔内。转子继
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
油道一侧,这时转子进
入啮合,油腔容积逐渐
减小,机油压力升高并
从齿间挤出,增压后的 机油从出油道送出。
转子泵工作原理
㈡机油粗滤器
用以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以上) 的杂质。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故又叫全流式滤清 器)。根据滤芯的不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型式。柴油 机常用纸质式粗滤器。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较高,泵油 量较大,且供油均匀,噪声小。当机油泵安装在曲轴 箱外且位置较高时,用此种机油泵较为合适。
转子式机油泵
㈢工作情况
1.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 在机油泵壳体内装有一对主、从动齿轮。两
齿轮与机油泵壳体内壁间的间隙很小。
柴油机工作时,齿轮旋转,进油腔因轮齿脱离啮合 使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润滑油便从进油口被吸人 并充满进油腔。随着齿轮旋转,将齿间所存的润滑油带 到出油腔。由于出油腔轮齿进入啮合状态,轮齿间容积 减小,油压升高,润滑油便经 出油口送进油道。
㈠机油集滤器
WD615.67型柴油机集滤器
浮子式集滤器
2.转子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油泵工作时,内转子带动外转子向同一方向转动(如
图中箭头所示)。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
可以看作是一对只相差一个齿的内啮合齿轮传动,其转速
比为5:4。故转子泵又称为星形内啮合转子泵。无论转子
转到任何角度,内外转子各齿形之间总有接触点,进油道
3. WD615型柴油机油滤清器
采用两只旋装式纸质滤清器,呈水平对置、并联, 这种滤清器不能清洗,只能定期更换,如图所示。

润滑系第二节

润滑系第二节


解放 CA1092 型发动机润滑系挂图。桑塔纳(JV 型)发动机油路挂图 设 备 工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实物。
教 学 过 程 理论讲授 第二节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和检修
器拆装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拆装
1
实作训练
1
讲授内容 第六章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 第二节 润滑系主要机件构造和检修 一 机油泵 发动机上采用的机油泵分成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1. 解放 CA6102 型发动机齿轮式机油泵 1)解放 CA6102 型发动机齿轮式机油泵的构造如图 6—4 所示。 泵体 15 用两螺栓固定于曲轴箱内第一道主轴承两侧。 泵壳内装有主动轴 3 和从动轴 14,上面分别安装着主动齿轮 10 和从动 齿轮 16。 泵盖 11 通过螺栓固定于泵体上,吸油管总成 17 和出油管总成 12 通过 螺栓固定于泵盖后端面,并分别与机油泵上的进油腔和出油腔相通。 集滤器固定于进油管总成进油口处, 分叉的出油管分别与缸体上相应的 孔道相通。 主动轴上安装着机油泵传动齿轮 13,与曲轴正时齿轮啮合。 限压阀总成由阀体 9`钢球 7 和弹簧 5 组成,安装在泵盖出油腔一侧。 2)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进油腔的容积 由于轮齿向脱离啮合方向运动而增大,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便 被吸入油腔。 旋转的齿轮将齿间的润滑油带到出油腔。出油腔的容积由 于轮齿进入啮合而减小,导致油压升高,润滑油经出油口被输出,输出 的油量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 一般在壳体与泵盖之间设有很薄的垫片,既可防止油泵漏油,又可调整 齿轮端面与泵盖之间的间隙。 为保证轮齿转动的连续性, 当前一对轮齿还未脱离啮合,后一对齿轮已 经进入啮合了。 这样, 一部分润滑油将随着轮齿的转动被封闭在啮合齿 的间隙中,封闭的润滑油会产生很大的推力,作用于齿轮轴。为此,在 泵盖上铣出一条卸压槽与出油腔相通。 当齿隙逐渐变小时通过该槽将齿 隙内的润滑油导向出油腔。 2 桑塔钠轿车(JV 型)发动机齿轮式机油泵 构造如图 它由中间轴螺旋齿轮驱动,主从动齿轮轴 平行布置,而且主动轴较长,上端通过定 位螺钉与上支撑套连成一体,与分电器轴 上螺旋齿轮啮合,同时驱动分电器和机油 泵。泵盖固定于泵体下端面,两者之间设 有一个 0.2mm 厚的衬垫。吸油管分别与机 油泵盖上的进油口和集滤器相连接。 限压阀装在泵盖上。 3 转子式机油泵 1)构造:

第六章-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第六章-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储运油料学
随着发动机向高速、大马力、防废气污染等方向发 展,内燃机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越来越苛刻。其主要特点 是:
使用温度高,温差大。机件因受摩擦热和燃烧热的影响, 温度较高,如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轴承温度为85~95℃, 活塞头的环部可达205~270℃以上。由于很多发动机是 在室外作业的,环境温度在冬季很低,有的地区可低至 -50℃,发动机冷起动时润滑油温接近环境温度。
2019/9/13
储运油料学
内燃机润滑油简称内燃机油,也称发动机油或曲轴箱
油,用于汽油机、柴油机和喷气发动机,起润滑、密 封、冷却和清洗作用。
分类:汽油机润滑油、柴油机润滑油、喷气机润滑油和
航空润滑油。
它们是经过深度精制并加有多种添加剂的优质润滑油,
消耗量大,约占润滑油总量的50%。
2019/9/13
由于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总有少量润滑油进入燃烧
室被烧掉,所以发动机运转一阶段后,需要补充润滑 油。
2019/9/13
储运油料学
压力润滑和喷溅润滑后的润滑油都回到曲轴箱中,进
行连续循环运行。
循环的润滑油量大大超过发动机润滑的需要量,以便
带走因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和摩擦热,起到清洗和冷 却的作用,使摩擦面和润滑油温度都不致于太高。
C 齿轮
组别
应用场合
P 风动工具
Q 热传导
R 保护和防护
D 压缩机(包括冷冻机和真空泵) E 内燃机 F 主轴、轴承和离合器 G 导轨 H 液压系统
T 汽轮机 U 热处理 X 应用润滑脂的场合 Y 其他 Z 蒸汽汽缸
M 金属加工 N 电器绝缘
S 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
2019/9/13
储运油料学

第六章 润滑系

第六章  润滑系
过程:当机油泵和主油道上机油 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克服限 压阀弹簧作用力,顶开阀门,一 部分机油从侧面通道流入油底壳 内,使油道内的油压下降至设定 的正常值后,阀门关闭。
机油限压阀
§6.2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构造
四、 机油滤清器
作用: 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滤去机 油中的金属屑和大气中的尘埃
滤器
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机油标尺
§ 8.4 曲轴箱通风
原因:
汽油蒸汽 冷凝
稀释机油
废气中二氧化硫 硫酸
遇水 亚硫酸 遇氧
废气进入 泄露
曲轴箱压力增大 机油
作用:
为了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摩擦零 件的磨损和腐蚀,发动机漏油,
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 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直接导入大气中去。 强制通风: 将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进气管道中。
集滤器及安装
集滤器及安装
2、机油粗、细滤清器
(1)粗滤器:
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 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它通 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 。
3、细滤器
作用: 用来清除机油中细小(直
径在0.001mm)的杂质。 安装: 由于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
大,采用并联方式。 分类: 过滤式细滤器、离心式细
§6.2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构造 齿轮式机油泵
特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应用:捷达、桑塔纳、奥迪100、切诺基等轿车
§6.2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构造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图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图
润滑油压过低
§6.2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构造
转子式机油泵
特点:结构紧凑、重量轻、外形尺寸小、泵油量大、供油均匀度 好、成本低。
润滑方式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课件

《润滑系构造与维修》课件
详细描述
智能润滑系统采用传感器和智能化算法,实时监测设备的润滑状态,自动调整润滑剂的 供给量和时间,以适应不同工况和设备需求。这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润滑和维修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润滑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结词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润滑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维修后的检查与调试
功能测试
对润滑系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参数调整
根据测试结果,对润滑系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清洁与整理
对维修现场进行清理,确保车辆内部整洁。
记录与归档
对维修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归档相关资料 ,为日后维护提供参考。
05
润滑系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新型润滑油的开发与应用
润滑油冷却器故障与维修
润滑油冷却器故障
润滑油冷却器无法正常工作,可能是 由于冷却器的内部堵塞、冷却器的散 热片破损或冷却器的密封件老化等原 因。
润滑油冷却器维修
需要清洗冷却器的内部,更换破损的 散热片,检查密封件是否老化,如有 需要,应及时更换。
曲轴箱故障与维修
曲轴箱故障
曲轴箱内部润滑不良,可能是由于曲轴箱内部的润滑油不足或润滑油质量差等原因。
支持。
车辆检查
对车辆进行初步检查, 确定润滑系故障类型和
程度。
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操作规程
按照维修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维修,避免因 操作不当造成二次损坏。
清洁与检查
对润滑系零件进行彻底清洁,检查是否有磨 损、裂纹等损伤。
零件保护
确保润滑系零件不受损坏或污染,特别是精 密零件。
正确使用工具
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维修,避免使用不适当 的工具造成损伤。

润滑系ppt课件

润滑系ppt课件

润滑油冷却器
润滑油冷却器是润滑系中的散热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润滑油的温度,保
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润滑油冷却器一般由壳体、散热片、风 扇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散热片将 润滑油的热量传递给空气,再利用风扇
将热量排出。
为了保证润滑油冷却器的正常工作,需 要定期检查散热片是否清洁、风扇是否 运转正常,以及润滑油的温度是否过高
02 润滑系部件详解
润滑油泵
润滑油泵是润滑系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向发动机内部各个需要润滑的部 位输送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泵一般由泵体、转子、叶片、密封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子旋转时 产生的离心力,将润滑油吸入并加压后输送到各个润滑点。
为了保证润滑油泵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其密封件是否完好、润滑油是否清洁 ,以及润滑油泵的安装是否正确。
调整
根据检查结果,对润滑系进行调整, 如调整机油泵的供油量、调整机油压 力等,以保证润滑系处于良好的工作 状态。
04 润滑系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
总结词
润滑油压力异常
详细描述
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可能导致发动机部件磨损 或润滑不良,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转。
排除方法
检查润滑油泵、滤清器、油道等是否正常,更换 损坏的部件,调整润滑油压力至正常范围。

案例二:某重型机械润滑系维护保养经验分享
01
02
03
保养经验
定期更换润滑油,清洗油 道,检查油封和滤清器是 否完好。
保养效果
有效降低重型机械的磨损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经验总结
严格按照润滑系维护保养 规程进行保养,确保油品 质量和油路畅通。
案例三
润滑油选择

第六章_润滑系统

第六章_润滑系统
废气内有水蒸气和SO2。 水蒸气凝结在机油中形成泡沫,破坏了机油的 供给及润滑性能,这种现 象在冬季尤为严重。 SO2遇水生成H2SO3,而H2SO3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H2SO4。这些酸性 物质出现在润滑系中对零件会起腐蚀作用。 另外,由于混合气与废气进入曲轴箱内,会使曲轴箱内压力增加,机油易 渗漏。 因此,为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摩擦副零件的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 机漏油,必须使发动机曲轴箱保持通风,将混合气和废气从曲轴箱内抽出。
当间隙过大时,机油泄漏严重,机油压力降低,油量减 少,甚至使油泵不能供油;间隙过小时,使齿轮与泵体接触, 产生严重磨损。因此。对上述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都有严格的 要求。泵盖与泵体间装有很薄的密封垫,既可以防止漏油,又 可用来调整泵盖与主、从动齿轮间的间隙。
齿轮式机油泵
主动齿轮 进油腔
从动齿轮
出油腔 壳体
适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夏季使用,磨 损教严重的汽油机尤为合适
HC—8
柴油机机油 HC—11
8.0—9.0 10.5—11.5
适于南方各省冬季使用;西北、东 北、青藏等严寒地区冬季使用低凝 点稠化机油
装巴氏合金轴承的柴油机全年可用
GB11122 —89 GB1123— 89
HC—14 13.5—14.5 全国夏季、长江以南地区全年可用
二、润滑系统的油路
1、4125A柴油机的润滑系
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通过集滤器,油管将机油从油底壳吸入,增压后沿 油道送入滤清器,并在这里分成两路,约1/3的机油流向离心式细滤器,经滤 清后直接流回有底壳。约2/3的机油流入粗滤器,过滤后至转换开关,当机油 温度高(夏季)需要散热时,转换开关处于图示位置,机油经散热器散热后进 入主油道。当机油温度低(冬季)不需要散热时,改变转换开关的位置,机油 便不经过散热器而直接流入主油道。

第六章 润 滑 系汇总

第六章   润  滑  系汇总

2020年6月27日2时33分
7
二、发动机的润滑方式和润滑系的组成
润滑方式:
按其供油方式可分为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 现代汽车发动机都采用复合式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对负荷大,相对运动速度高的零件,以一 定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间隙中进行润滑的 方式。
飞溅润滑
是对外露、负荷较轻、相对运动速度较小 的工作表面,依靠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 油雾进行润滑的方式。
2020年6月27日2时33分
15
三、轿车汽油机的润滑油路
由于轿车发动机转速高、功率大,凸轮轴 多为顶置,机油泵一般由中间轴驱动;配气机 构多采用液力挺柱;在主油道与机油泵之间多 用单级全流式滤清器,以简化滤清系统。集滤 器为固定淹没式,避免机油泵吸入表面泡沫, 保证润滑系工作可靠。
2020年6月27日2时33分
10
2020年6月27日2时33分
11
组成: 由加油管、油底壳、集滤器1、机油泵3、粗
细滤器21和9、机油散热器7、主油道19、分油 道、限压阀4、旁通阀20等组成。
发动机曲轴的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 承、摇臂孔、空气压缩机、正时齿轮和机油泵 驱动轴等采用压力润滑;活塞、活塞环、活塞 销、气缸壁、气门、挺杆和凸轮等采用飞溅润 滑。
演示
2020年6月27日2时33分
12
工作情况:
发动机工作时,机油经固定式集滤器1初步过滤后进入 机油泵3,防止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泵体内。机油泵使机油产 生一定的压力而输出。由机油泵输出的油分为两路:大部分 (90%)的机油经粗滤器21滤去较大的机械杂质后进入纵向 主油道19,并由此流向各运动零件的工作表面。若粗滤器的 滤芯被杂质堵塞而失效时,机油便顶开旁通阀20直接进入主 油道,以保证发动机各部分有足够的润滑油。另一小部分机 油经进油限压阀15流入细滤器9,滤去细小杂质后流回油底 壳。当润滑油路中的油压低于100kPa时,进油限压阀不开启, 机油细滤器停止工作,保证主油道内的油压足够。

单元6 润滑系

单元6   润滑系

【必备知识】 一、润滑系的功用与类型
润滑作用
冷却作用
清洗作用
1.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的功用主要有:
密封作用
防锈蚀作用
减震缓冲作用 液压控制作用
任务一 拆装及检测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必备知识】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
任务一 拆装及检测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必备知识】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 1.油底壳 油底壳主要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一般用薄钢板冲压 而成,其形状取决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和机油的容量。油底壳的容量除 了要满足润滑系统工作时最大循环油量的要求,还应考虑机油自然散热 的需求。容量大则机油在油底壳内停留时间长,散热多,但受到结构尺 寸限制,不可能做得太大。油底壳底部装有放油螺塞,放油螺塞上通常 装有永久性磁铁,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减少发动机的磨损。
任务一 拆装及检测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必备知识】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 2.机油泵 机油泵的功用是提高机油压力并保证一定的流量,向各摩擦表面强制 供油,使发动机润滑部位得到可靠的润滑。 (1)齿轮式机油泵
任务一 拆装及检测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必备知识】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 2.机油泵 (1)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具有工作可靠、泵油压力高、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 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发动机。齿轮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如图6-3所示, 在油泵壳体内装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轮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很 小,壳体上有进、出油口。油泵工作时,齿轮按图中所示箭头方向旋转, 吸油腔的容积由于齿轮脱离啮合而增大,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 便从进油口被吸入。随着主从动齿轮的旋转,机油被带到压油腔内。在 压油腔一侧齿轮进入啮合,压油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经出油口 被送到出油管中。机油泵通常由曲轴前端的正时齿轮或凸轮轴齿轮驱动, 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不断工作,从而保证机油在润滑油路中不断循环。

第六章 润滑系

第六章 润滑系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应用范围
负荷大,相对运动速度高的工作表面。
飞溅润滑
外露、负荷小、相对运动速度小的工 作表面。
定期润滑
辅助机件
2、润滑系油路 EQ1092、 EQ1090E
机油泵 机油滤清器 集滤器 机油冷却器 油底壳
润滑系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路
油底壳 主轴颈 集滤器
限 压 阀
连杆轴颈
凸轮轴颈 机油泵
第一节润滑系的功用与组成
1.润滑系功用
润滑:利用油膜减少机件间的磨损 密封:利用油膜防止燃气的泄露 冷却:润滑油可以吸收热量 清洁:带走金属屑、杂质 防锈:防止或减轻零件锈蚀和化学腐蚀 减震缓冲:利用油膜缓冲振动 液压:兼做液压油,起液压作用
润滑油的功用
循环于润滑系中的润滑油有如下功用:
(1)润滑 润滑油在运动零件的所有摩擦表面之间形成连 续的油膜,以减小零件之间的摩擦。 (2)冷却 润滑油在循环过程中流过零件工作表面,可以降 低零件的温度。 (3)清洗 润滑油可以带走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碎末及冲洗 掉沉积在气缸、活塞、活塞环及其它零件上的积炭。 (4)密封 附着在气缸壁、活塞及活塞环上的油膜,可起到 密封防漏的作用。 (5)防锈 润滑油有防止零件发生锈蚀的作用。
第六章 发动机润滑系
概述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曲轴箱通风

§6.1
概述
发动机工作时,传力零件相对运动表面之间不 能直接接触。因为,任何零件的工作表面,即 使经过极为精密的加工,也难免存在一定程度 的表面粗糙度。在它们接触且相对运动时,必 然产生摩擦和磨损。而摩擦产生的阻力,既要 消耗动力,阻碍零件的运动,又使零件发热, 甚至导致工作表面烧损。因此,必须进行润滑。 即在两零件的工作表面之间加入一层润滑油使 其形成油膜,将零件完全隔开,处于完全的液 体摩擦状态。这样,功率消耗和磨损就会大为 减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六章润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职业教育版)》第六章润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

—11—
任务6.1 润滑系统认知
➢ 6.1.2 润滑方式
6.1.2 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负荷 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零件应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发动机中常用的润滑方式包括压 力 润滑、飞溅润滑及润滑脂润滑三种,具体内容如下。 2.飞溅润滑
飞溅润滑是指利用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这 种方式主要用于润滑气缸壁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及摇臂等负荷较小的摩 擦表面。
转子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20—
任务6.1 润滑系统认知
➢ 6.1.4 润滑系统的改造
2 油道
油道可在气缸体与气缸盖上直接铸造出或加工在一些零件内部,它主要用于将机 油 泵输出的机油输送至各零件的摩擦表面。油道可分为主油道和分油道两种。主油 道是指 铸造在气缸壁内、沿发动机纵向布置的油道;其他油道均为分油道。
为维护方便,现代发动机多采用旋转式一次性机油粗滤 器。滤芯直接旋装于机油粗滤器端盖上,可定期更换。
—24—
任务6.1 润滑系统认知
➢ 6.1.4 润滑系统的改造
3 机油滤清器
3) 机油细滤器
机油细滤器主要用于过滤机油中直径在0.001 mm以上的细小杂质,它与主油道并联安装。机油细
滤器具有过滤能力强、流动阻力大等优点。
汽油机上。不同牌号的机油不得混用。
(2) 质量等级较高的机油可替代质量等级较低的机油,反之则不能。
(3) 经常检查机油的油位。检查时应使发动机处于水平位置,发动机停转几分钟后再进
行,机油标尺上的油痕应在 MAX 与 MIN 之间。
—27—
任务6.1 润滑系统认知
➢ 6.1.5 机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润滑系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

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图6-1)一、概述1. 功用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2. 润滑方式(图6-2)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

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的间隙中,方能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称为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

这种润滑方式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定期润滑: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则只需定期加注润滑脂(黄油)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定期润滑。

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3. 润滑油发动机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习惯上称为机油,品种很多。

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的润滑油不同,汽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汽油机机油,柴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柴油机机油。

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高则粘度小,温度低则粘度大,因此,要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润滑油。

4.组成(图6-3)润滑系一般由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各种阀,传感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润滑系的工作条件和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差别。

5.发动机润滑部位(图6-4)发动机的润滑部位主要有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以及正室齿轮室。

二、润滑系的主要另部件润滑系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各种阀,机油散热器以及检视设备。

1. 机油泵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和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1) 齿轮式机械泵(图6-5)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

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

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泛。

(3) 转子式机油泵(图6-6)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

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

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

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

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

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度好,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2. 机油滤清器发动机工作时,金属磨屑和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机油中含有这些杂质。

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

因此必须在润滑系中设有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

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般润滑系中装有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串联和并联在主油道中。

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粗滤器;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称为分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细滤器,过油量约为10~30%。

(1) 集滤器(图6-7)集滤器是具有金属网的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泵进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

浮式集滤器飘浮于机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目前应用不多。

固定式集滤器淹没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逐步取代浮式集滤器。

(2) 粗滤器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它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

粗滤器是过滤式滤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油通过细小的孔眼或缝隙时,将大于孔眼或缝隙的杂质留在滤芯的外部。

根据滤芯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传统的粗滤器多采用金属片缝隙式和绕线式,现多采用纸质式和锯末式。

a. 金属片缝隙式粗滤器(图6-8)这种粗滤器的滤芯是由薄钢片制成的滤清片3、隔片2和刮片1等组成。

它们彼此相同地套在滤芯轴13上,用上、下盖板及螺母压紧。

由于滤清片之间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间隙,机油可通过此间隙流入滤芯,再经上盖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机油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在上盖设有旁通阀,当滤芯堵塞时,旁通阀被机油压力顶开,润滑油不经滤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证供油不会中断。

b. 纸质滤芯式机油粗清器(图6-9)金属片式粗滤器是一种永久性滤清器。

由于它质量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已基本被淘汰。

纸质滤清器的滤芯是用微孔滤纸制成的,为了增大过滤面积,微孔滤纸一般都折叠成扇形和波纹形(图6-10)。

微孔滤纸经过酚醛树脂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和抗水湿性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过滤阻力小、成本低和保养方便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c. 锯末滤芯式机油粗滤清器锯末滤芯式粗滤器滤芯为酚醛树脂粘结的锯末滤芯,它阻力小,滤清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3) 细滤器机油细滤器用以清除细小的杂质,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的机油通过它滤清后又回到油底壳。

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式机油细滤器存在着滤清能力与通过能力的矛盾。

为此多数发动机采用离心式细滤器。

3. 机油散热器、冷却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

因此,有些发动机装用了机油散热器或机油冷却器。

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保持润滑油一定的粘度。

(1) 机油散热器(图6-11)机油散热器由散热管、限压阀、开关、进出水管等组成。

其结构与冷却水散热器相似。

机油散热器一般安装在冷却水散热器的前面,与主油道并联。

机油泵工作时,一方面将机油供给主油道,另一方面经限压阀、机油散热器开关,进油管进入机油散热器内,冷却后从出油管流回机油盘,如此循环流动。

(2) 机油冷却器(图6-12)将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

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起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

机油冷却器由铝合金铸成的壳体、前盖、后盖和铜芯管组成,如图所示。

为了加强冷却,管外又套装了散热片。

冷却水在管外流动,润滑油在管内流动,两者进行热量交换。

也有使油在管外流动,而水在管内流动的结构。

4. 阀门(图6-13)在润滑系中都设有几个限压阀和旁通阀,以确保润滑系正常工作。

(1) 限压阀限压阀用以限制润滑系中机油的最高压力。

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的泵油压力是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增高的,并且当润滑系中油路淤塞、轴承间隙过小或使用的机油粘度过大时,也将使供油压力增高。

因此,在润滑系机油泵和主油道中设有限压阀,限制机油最高压力,以确保安全。

当机油泵和主油道上机油压力超过预定的压力时,克服限压阀弹簧作用力,顶开阀门,一部分机油从侧面通道流入油底壳内,使油道内的油压下降至设定的正常值后,阀门关闭。

(2) 旁通阀旁通阀用以保证润滑系内油路畅通,当机油滤清器堵塞时,机油通过并联在其上的旁通阀直接进入润滑系的主油道,防止主油道断油。

旁通阀与限压阀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其安装位置、控制压力,溢流方向不同,通常旁通阀弹簧刚度要比限压阀弹簧刚度小得多。

5. 油尺、机油压力表(图6-14)油尺是用来检查油底壳内油量和油面高低的。

它是一片金属杆,下端制成扁平,并有刻线。

机油油面必须处于油尺上下刻线之间。

机油压力表用以指示发动机工作时润滑系中机油压力的大小,一般都采用电热式机油压力表,它由油压表和传感器组成,中间用导线连接。

传感器装在粗滤器或主油道上,它把感受到的机油压力传给油压表。

油压表装在驾驶室内仪表板上,显示机油压力的大小值。

四、曲轴箱通风装置发动机工作时,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泄漏到曲轴箱内。

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汽油蒸汽凝结后,将使润滑油变稀。

同时,废气的高温和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及水蒸汽将侵蚀零件,并使润滑油性能变坏。

另外,由于混合气和废气进入曲轴箱,使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易使机油从油封、衬垫等处向外渗漏。

为此,一般汽车发动机都有曲轴箱通风装置,以便及时将进入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和废气抽出,使新鲜气体进入曲轴箱,形成不断地对流。

曲轴箱通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通风,另一种是强制通风。

1. 自然通风(图6-15)从曲轴箱抽出的气体直接导入大气中的通风方式称为自然通风。

柴油机多采用这种曲轴箱自然通风方式。

在曲轴箱连通的气门室盖或润滑油加注口接出一根下垂的出气管,管口处切成斜口,切口的方向与汽车行驶的方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