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若干思考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互联互通已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之一。
而在这个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探讨,以期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一带一路”倡议是在2013年提出的,旨在加强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
这个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部分,倡导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所以,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合作框架,通过多领域、多层级合作来推动区域和跨区域的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连接了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地区。
这条海上贸易路线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繁荣与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纽带,是亚洲及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合作的见证。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海上贸易路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架起了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平台。
通过提倡互联互通,共享繁荣的理念,海上丝绸之路将承载着更多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1. 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互联互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
2. 拓宽贸易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将为中外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促进文化交流: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贸易路线,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许多文化交流与融合,倡议的提出将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4.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

对“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和思考“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这两条丝绸之路古而有之,一条沿路向西,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有了一条以古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一条向海,秦汉时期开通,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11月中国政府宣布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启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
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近2/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不到1/3,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从“一带一路”途径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向东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
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海上丝绸之路的读后感

海上丝绸之路的读后感读完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那些事儿,我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大宝箱,里面全是新奇又让人惊叹的东西。
以前吧,我就知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超级重要的路,但我以为就是在陆地上,一群骆驼驮着丝绸、茶叶之类的东西,慢悠悠地在沙漠里晃荡。
可这海上丝绸之路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简直就是古代中国在大海上画的一幅超级宏大的贸易蓝图啊。
你想啊,古代的那些航海家们得多勇敢。
他们就靠着当时那看起来不怎么先进的船,就敢驶向茫茫的大海。
那大海可不像咱们现在坐着大船还觉得晕乎乎的,他们那时候就是在未知里探索。
他们在海上要面对风暴,说不定啥时候一个巨浪就拍过来了,感觉就像老天爷在跟他们玩“看我怎么吓你”的游戏。
但他们还是勇往直前,为啥呢?就为了把中国的好东西带出去,再把外面世界的新鲜玩意儿带回来。
从中国的港口出发,那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船就像是海上的移动城堡。
丝绸在海外可是超级受欢迎的,就像现在的什么超级网红产品一样。
那些外国人估计一看到丝绸,眼睛都放光了,那手感,那光泽,简直绝了。
还有瓷器,咱中国的瓷器精美得不像话,外国人都把它当成是来自神秘东方的超级艺术品。
这些货物不仅让外国人体会到了中国的精美工艺,也让他们对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充满了好奇。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不同的文化也像搭便车一样开始交流起来。
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文化派对。
中国的文化随着货物传播出去,像儒家思想、中国的传统艺术等。
而国外的文化也传了进来,像印度的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就很大。
这种文化的交流就像是给各个国家的文化基因里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大家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还觉得海上丝绸之路就像是一个时间的纽带,把古代和现代连接起来。
现在我们不是也在提“一带一路”倡议嘛,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在现代的一个延续和发展。
现在的贸易规模可比古代大多了,运输的速度也快得像闪电。
但是根源上,还是那种想要交流、想要合作的精神在推动着。
总之呢,读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我就像是跟着古代的航海家们在大海上航行了一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适应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进一步加强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
但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国家众多,合作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绪论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强调,打造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与经济合作和不同文明交流进步,是一项造福世界的伟大事业。
本文我们将概述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正文一、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4年第21期张勇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军事和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务必从战略高度全面深入认识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早由19 世纪普鲁士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ndinand Von Riehehofen)使用,在此以后,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关注。
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大同小异,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两层面、多层次、多路径”。
“两层面”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进行理解“丝绸之路”;“多层次”指“丝绸之路”在不同的场合下意指、象征或代表着不同内容、意义;“多路径”指在广义解释下其所包含的多条不同的路径。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在路径上不仅包括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并且陆路、海路的路径有多条,呈现“多条路径”的特点。
如《辞海》解释“丝绸之路”为:“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亦称丝路。
约自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岛再由海道西运。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他1967 年出版的《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专著中初次提及,此后,此概念被学术界普遍接受。
有些时候,海上丝绸之路是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来理解的。
陈炎较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进行分期,并认为除“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外,近代亦有“海上丝路”。
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理解的相同之处是基本上都承认海上丝绸之路乃是历史上相当长时期里曾存在过的东西方之间海上贸易和交通的道路;不同之处是有关这条道路起止的时间( 特别是其下限是否延伸到了近代)、涉及的地域范围( 是否能够涵盖整个东西方的海上交通) 以及其社会属性等,不同学者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一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周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它将成为我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黄金路线。
目前,我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我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四建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四建议
发布时间:2014-05-15 18:53:00 来源:人民网摘要:(刘然杨翼)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今天举行的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致辞中表示,东盟是中国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而泛北相关国家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占据了98%以上,海运是泛北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面拓展海事合作领域,重点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研发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推进海事技术交流与训练合作,开展海事资源交流与人力资源的合作;人民网南宁5月15日电(刘然杨翼)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今天举行的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致辞中表示,东盟是中国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而泛北相关国家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占据了98%以上,海运是泛北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科学谋划海上互联互通的建设,对合作方向和合作重点、共建机制方面要开展系统的研究、科学的规划,优先支持中国与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中国—东盟海上运作一揽子等重点合作项目;
第二、着力提升海运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多边和双方的磋商,积极鼓励海运行业协会和海运企业等其他城市的沟通合作,推动各国简化出境手续,促进货运快速边界流动;
第三、全面拓展海事合作领域,重点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研发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推进海事技术交流与训练合作,开展海事资源交流与人力资源的合作;
第四,重点是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实现产业对接与分工,促进项目贸易投资,大力发展临港城市,形成一批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形成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地区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的经济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倡导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加强海上合作,促进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一倡议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地区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为各国提供了新的贸易机遇。
通过加强海上交通和物流网络的建设,实现货物的高效流通,海上丝绸之路有望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为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空间。
中欧班列的开通,已经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推动地区互联互通。
随着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互联的不断完善,交通和信息流动更加便捷,这将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建设的港口、公路和铁路项目,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也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过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海上丝绸之路将有助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将为各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共同繁荣。
第四,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作为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交流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将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机会,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项跨越国界的合作倡议,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将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西方世界的重要贸易通道,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其起点和终点、重要港口和贸易品,以及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及原因,以及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其历史价值、启示和启发,强调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古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古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历史背景、起点、终点、重要港口、贸易品、经济文化交流、衰落、原因、重要性、当今世界、历史价值、启示、启发。
1. 引言1.1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古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沟通东西方的历史使命。
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一条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和文化的纽带。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带动了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的跨国交易,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了科技、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各国通过丝绸之路互相学习借鉴,推动了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更体现在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相尊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汉朝的丝绸成为了珍贵的商品,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贪婪和向往。
由于丝绸的高价值和中国独特的制作工艺,汉朝开始向西方输出丝绸,并通过陆路和海路开展贸易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并扩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古代的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等国家都参与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形成了繁荣的国际贸易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观后感

海上丝绸之路观后感自古以来,海洋一直是人类开展贸易的重要通道和交流的纽带。
而在丝绸之路的独特地位中,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展览,并深受启发和震撼。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展的一些感想和思考。
展览中展示的各种文物和历史线索,让我不禁对人类历史中的文明交流和海洋贸易的频繁程度感到惊叹。
从古代开始,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就形成了多条贸易航线,而这些航线上的海贸交流以及随之而来的技术、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无疑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展览中,我特别被展示的各种传统船只所吸引。
这些船只形式各异,但都具备良好的适航性能,使人不由得佩服人类在古代的造船技术。
同时,这些船只也成为了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船只,展览还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商品。
其中,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东方商品无疑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产品。
这些商品的远销世界各地,不仅推动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在展览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商品的生产过程和历史背景,深感奇妙之处。
除了商品和船只,我还对展览中关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介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华的经济文化而闻名于世。
如古代的天津、广州、马六甲等城市,都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汇点。
它们以其丰富的贸易资源和发达的港口产业,吸引了无数商人和旅行者。
通过观展,我深刻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它为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交汇提供了独特而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尽管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逝,但它留下的痕迹和精神仍在影响着我们。
今天,丝绸之路精神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元化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智慧,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通过这次观展,我不仅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历史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
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
,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海上安全问题与对策

区域治理OVERVIEW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海上安全问题与对策*中国海洋大学 曹文振,陈秋彤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面临着一系列海上安全问题与挑战,影响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运行。
本文将主要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个角度,剖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安全;对策中图分类号:K92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1-0037-0004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况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海洋大国。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把海洋视为非常重要的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运输线是当时我国和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端已经延伸到了印度。
到了唐朝的后期,战乱导致陆上的运输受到阻碍,这时海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我国对外运输的主要方式。
到了宋朝和元朝,随着指南针的发明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途径国家地区不断扩大。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受到海禁的影响,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衰退,相应地我国的对外沟通交流之路也受到了阻碍。
之后,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使得我国的通商口岸被打开。
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海洋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世纪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尼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具体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起点为我国,途径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虽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与东盟国家共同建立的,但是这条线路不局限于东南亚国家,连同东盟国家、西亚北非国家以及欧洲的部分国家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联通了亚洲、欧洲、非洲,促进了太平洋、印度洋等海洋国家的沟通和联系,进而带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和人员交往、文化交流。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连接了中国和世界各国,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背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这条陆上贸易通道将中国和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
然而,由于陆路交通的限制以及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为了重新促进海洋贸易,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包括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现状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了经贸合作,促进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投资兴建港口和物流设施,提升贸易的便利程度。
例如,中国的重要港口——厦门、青岛、上海等,都得到了改造升级,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海洋合作,加强海洋科研、油气开发和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努力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展望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将继续发展,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构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并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间的互利合作。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应用。
此外,中国还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人文交流,推动民心相通,增进友谊与合作。
总结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注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为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政府和各方合作的共同努力下,海上丝绸之路将成为一条真正的“合作之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加快推进福建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探索争鸣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9期加快推进福建21世纪“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文/福建省团校 洪建设 福建省委党校 蔡勇志 福建省作为“海丝”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历史辉煌、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厚实的人文基础。
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部署,在“海丝”建设上大胆探索,境外产业园区顺利推进,农业合作取得较好成果,境外海洋渔业基地建设亮点突出,优势产能“走出去”成效显著,国际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一批代表福建特色的文化作品登上国际舞台,联合“申遗”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效显著1.加快构建经贸平台。
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9·8投洽会、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各类平台,在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还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亚洲合作论坛(ACD)工商大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中国福建周、福建品牌海丝行等活动,打造了一批福建特色的“海丝”交流合作平台。
2.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支持企业参与“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
福建服装纺织、水产品加工、矿产开发等行业纷纷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福建很多龙头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地区设厂。
2014—2016年,全省累计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40.7亿美元。
其中,2016年对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老挝等海丝沿线国家投资备案项目96个(2015年为48个),同比增长1倍,对外投资额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
中国武夷、紫金矿业、旗滨集团等一批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加大,建设了中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旗滨集团马来西亚工业园、福隆盛中柬工业园、紫金矿业刚果(金)铜矿等一批境外投资产业园区和项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层含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层含义在21世纪初期,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中涵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两个概念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战略上,都具有深层的含义。
本文将会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层含义。
一、海洋文化交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浓郁的文化交流意味。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今,也是推动文化多元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国早期的海上贸易和中外文化的互动,以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不断增加,都是推动海洋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丝绸之路连接了西方和东方,将传统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探索推向了高峰。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文化陪伴着富商和冒险家一起前往海外。
这些文化包括道教、佛教、基督教、波斯银器、印度毡毯等,都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元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为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乃至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这些机会可以带来汇聚文化,增进理解和增加相互信任的好处。
让文化保持开放性和多元性是极其重要的,海洋文化交流将会推动这个进程。
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动脉,将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将互利共赢作为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通过深入推进全球贸易、建设基础设施和增加投资,海上丝绸之路将继续带来合作的好处。
海上丝绸之路源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范围包括了中国与印度洋、南海和大海洋国家之间的海上经济区域。
作为贸易和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增加这些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互利的机会。
从而实现更多的增长和发展。
三、促进地缘政治稳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促进地缘政治稳定,减少潜在的冲突和争端。
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将多个国家联结在一起,并为那些既有竞争又相互依赖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既有经济又有政治意义的东西方对话的平台。
这种政治状况可以造成区域稳定,并将有利于外交、政治和经济的策略校准。
在东亚、南亚和中东地区,许多较小的国家都极度依赖其大国邻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对策建议

-20-新经济 NEW ECONOMY 尊敬的各位领导、学者、专家,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应邀参加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论研讨会。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个推进周边外交的新谋划、新举措。
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周边的重要抓手。
周边是我国外交政策优先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它将成为我国进一步密切与东盟国家联系、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制高点,有利于促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共建和平稳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对策建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副局长 张建国繁荣共建的周边环境。
二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基础资源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建立新的国际区域、经贸规则,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内外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是扩展未来发展空间的长远规划,我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方向,对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与沿海国家在港口海域、海洋能源、贸易往来、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极大扩展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空间,为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基础资源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建立新的国际区域、经贸规则,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内外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张建国专辑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NOV 2014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结合第十一届南博会主题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结合第十一届南博会主题白xx摘要: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首先提出的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也是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推动和深化中国-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中国视角的经贸定位;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经贸定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
这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海上丝绸之路”是借陆地“丝绸之路”代指还是那个运输通道,近段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以下为演讲部分摘要)第二,坚持合作共赢。
‘计利当计天下利。
’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
中国愿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这与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脉相承。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作者:林宏宇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5期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他强调指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
目前学界可能更多关注它的经济发展意义,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但笔者认为它的国际战略意义也许更为重大,可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深层战略谋划。
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自2010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极易酿成危机。
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
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
中国虽是一个海陆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的小国,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陆权,对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不够重视的。
而海洋将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若干思考卢昌彩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是古代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是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的友谊之路,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促进经贸往来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构建互利共赢的现实要求。
本文分析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按照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对策措施“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是古代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尼国会发展演讲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纳入2014年工作计划。
一时间,中国掀起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讨论的热潮,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外延、内涵、重要性、机遇与挑战、如何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论道,建设思路和脉络逐渐清晰。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所谓“海上丝绸之路”,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海上贸易之路。
距今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非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是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的友谊之路,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斗转星移,随着世界和中国形势的变化,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及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端是东亚东南亚产业链,另一端连接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和发展中国家集中的非洲,覆盖人口近30亿,涉及经济总量约23万亿美元。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此前提出的建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构想连为一体,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和东盟是这一地区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在经历几年危机后欧盟经济正在恢复。
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之下,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7.7%的较高水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为亚欧经济发展提供机遇,成为拉动亚欧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经贸往来的客观需要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大通道自古以来就一直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作者简介:卢昌彩(1965-),男,浙江温岭人,浙江省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处长,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与渔业经济政策。
和贸易往来为基础的。
从目前的部署来看,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首先以东盟及其成员国为依托,这就为该设想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与两岸四地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高度重叠,而且沿线还聚集着4000多万华侨华人,是海外华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完全能够形成升级版的区域陆海合作新格局,造福地区各国、沿线人民和广大华商。
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将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快发展经贸往来,不仅能够拉动中国与东盟的发展,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极大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推动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从历史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不止于向海外传播了中国的丝绸,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等4大发明,以及中医学、中草药、瓷器等也主要是通过这条海路远播各国的。
与此同时,许多外国的特产,如珍珠、宝石、象牙、犀角等各种珍稀矿产、药材和经济作物新品种,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国与外国,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之间人民往来的主要途径。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虽然经济贸易仍然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但还必须把社会文化交流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
在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所经各国的互联互通中,人员及文化交流将成为经济合作能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构建互利共赢的现实要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由中国一家主导的地缘经济合作计划,更非如一些西方学者所称,中国试图通过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来恢复历史上由中国主导建立在朝贡制度基础上的“华夷秩序”,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
中国与有关各方将秉持相互尊重、多元包容的态度,通过平等协商和协作共同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加快从产业合作到能源开发、从深海技术到现代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运输和能源开发,并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目标。
毫无疑问,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符合相关各国维护地区稳定、谋求经济发展、扩大经济合作的利益需求和重要契机,推动构建更广阔领域的互利合作共赢关系,有利于打造稳定的合作环境,为地区的长久稳定与繁荣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海上丝绸之路所连接的广大区域有很好的经济、政治、文化、战略等领域的合作基础与前景,具有良好机遇环境。
一是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大战略和新布局。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会促进大量人才、科技、信息和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沿海城市,而且会在对外开放和双向循环中创造区域经济协作效益,而这会促进区域中的人才、商品、资金、信息多向流动,从而构成区域间各经济体稳定发展的基础,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是中国—东盟区域、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区域自2003年双方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启动自贸区建设以来发展迅速。
官方数据显示,双边贸易额已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4001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双向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4倍。
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讲演时还提出,中国愿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
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这表达了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的良好愿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阿双方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构建‘1+2+ 3’的合作格局。
未来10年,争取把中阿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把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去年的10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加快协调和推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阿拉伯国家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争取早期收获。
三是推进人民币更加广泛使用,实现区域化。
目前,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地位仅次于美元,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区域化,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
这一地区华商在住在国经济、金融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能够进一步发挥华商在金融行业的桥梁作用,可以推动人民币实现区域化。
四是构建海上合作网络促进经济转型提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统筹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会带来区域内贸易额量的扩张,还将推动海洋交通、通讯、能源、港口、码头、远洋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包括构建运输的集疏运网络,通过多式联运等方式,港口还将吸引众多的外贸企业,这又会有力地带动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港口关联产业,保税业、造船业、贸易、石化等港口依存产业和金融、保险、土木工程、旅游等港口派生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区域内各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转型等质的提升。
然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能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艰难、更复杂,其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面临更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专家们普遍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
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这就不可避免加剧国际资本的竞争。
同时,区域内同类产业竞争和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
二是投资环境亟须改善。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性较强的配套产业为基础;与此同时,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需要提供原材料、配套产品、运输系统、石化产业等众多基础配套产业。
我国的海洋工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较低、成本高,影响了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而目前,我国真正能够从事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人才匮乏,能够从事海洋新兴产业尖端技术开发、市场预测、技术经济分析、产品营销研究以及情报信息处理的“软科学”人才屈指可数。
从我国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要求仍有距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需要加强。
三是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
近年来,围绕着南海问题,不但菲律宾等国家不断地挑起事端,而且连美国也直接卷入其间。
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抛出“南海新论”: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各国必须厘清模糊,不应以国民情绪和历史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其潜台词是鼓励各国与中国较劲,说白了,等于把南海搞成“一锅粥局势”,让各国无序相争,搞得烽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