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特殊三角形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 17 特殊三角形小结与复习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7 特殊三角形小结与复习冀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第十七章小结与复习【知识梳理】一.等腰三角形1.相关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未知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时,不能先说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防循环论证);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称之为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可利用此定理求第三边的长.可从三边的平方关系中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可解决面积问题等等.1.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 +b2 = c2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满足a2 +b2 =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四.反证法1.用反证法证明找出命题结论的反面是关键,“至少”的反面是“没有”,“最多”的反面是“不止”;2.用反证法证明一定要得出矛盾,这种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的矛盾,也可以是与定义、定理的矛盾.【典例分析】例1.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之比为1:4,则三个角分别是_________.解:设顶角与底角分别为x ,4x ,根据题意,有x +4x +4x=180.(以下略)掌握概念、把握方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善于数形结合,就能掌握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1,矩形纸片ABCD 中,AB =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若AF =425cm ,则AD 的长为( ) A. 4cm B. 5cm C. 6cm D. 7cm分析:本题考查折叠的有关知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ABC ≌△AEC ,∴∠EAC=∠BAC , 又∵四边形ABCD 为矩形,∴DC=AB=8,DC∥AB,∴∠FCA=∠BAC,∴∠FAC =∠FCA, ∴AF =FC =425,∴DF=DC-CF =8-425=47, 又∵∠D=090,∴AD =(),636474252222cm DF AF ==⎪⎭⎫ ⎝⎛-⎪⎭⎫ ⎝⎛=-故选C. 例3.如图2,有一木质圆柱形笔筒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现要围绕笔筒的表面由A 至1A (1A A ,在圆柱的同一轴截面上)镶入一条银色金属线作为装饰,这条金属线的最短长度是 .分析:求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距离时,通常可以将几何体表面展开,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于是问题可迎刃而解.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如图3,金属线的最短长度()22222212142h r h r B A AB AA +=+=+=ππ. 评析: 解决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线问题的关键是把立体图形平面化.方法是: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利用勾股定理,直接求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所求.例4.如图,AB=AC ,D 为BC 上一动点,DE ⊥AB于E ,图1 图2 A1A 1ADF ⊥AC 于F ,∠BAC =120°,BC =10cm,则DE +DF = 。

河北省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拔高练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课件新版冀教版

河北省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拔高练三角形中的动态问题课件新版冀教版
CD ,直接写出∠ AEG 与
∠ ACD 的数量关系.
1
2
(2)①解:同(1)可证,△ BAD ≌△ CAE ,
∴∠ ABD =∠ ACE . ∵∠ AFB =∠ CFO ,∠ ABF +∠ AFB
+∠ BAC =∠ FCO +∠ CFO +∠ BOC =180°,
∴∠ BOC =∠ BAC =70°.
∴ PB = BC - PC =6 -6. 1 2
③当 AQ = PQ 时,如图②,∠ QAP =∠ QPA =45°.
∵∠ BAP =∠ BAC -∠ QAP =45°,∴∠ APB =


90°.∵ AB = AC , AP ⊥ BC ,∴ PB = PC = BC =3
.综上所述, PB 的长度为0或6 -6或3 .
∵0°≤∠ BAP <90°,∠ B =45°,
∴45°≤∠ BAP +∠ B <45°+90°=135°,
∴45°≤∠ APC <135°. 1 2
2. [2023保定期中]如图,在△ ABC 中,∠ BAC =90°,
AB = AC =6, BC =6 ,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
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AB — BC 匀速移动,运动时间
为 t 秒,到达点 C 时停止,点 Q 在 AC 边上随点 P 移
动,且始终保持∠ APQ =∠ B .
(3)当点 P 在边 BC 上(包括端点 B ),△ APQ 为等腰三角形
时,求 PB 的长度.
1
2
解:根据题意有∠ AP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 AP = AQ 时,∠ AQP =∠ APQ =45°,则∠ PAQ =
第十七章
培优拔高练

八年级数学特殊三角形教案

八年级数学特殊三角形教案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ABD≌△ACE来证明结论,但如果抓住图形的“左右对称”构造“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就更为简捷.
解:作AF⊥BC于F.
因为AB=AC,AF⊥BC.
所以BF=F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同理可证DF=EF.所以BD=CE.
例4.如图所示,△ABC中,∠ABC=45°,H是高AD和BE的交点,那么BH=AC吗?说明道理.
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通过折纸操作认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不是顶角平分线本身)。
3.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轴对称变换的认识。
4.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B.12cmC.15cmD.12cm或15cm
分析:(1)要考虑这个外角是顶角的外角还是底角的外角,当顶角的外角是70°时,则底角为 ×70°=35°或顶角是180°-70°=110°,则底角是 (180°-110°)=35°;若它是底角的外角,则底角为110°,但是两个底角的和为220°>180°,所以这种情况不合理.(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以3cm为腰时,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只能以3cm为底边,6cm为腰,所以其周长为6+6+3=15cm.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互相重合。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特殊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特殊三角形

考点分析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特殊三角形在全等证明中的运用4、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知识点概要1、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PS: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8年级 数学 特殊三角形参考答案

8年级 数学 特殊三角形参考答案

【题 11】
【分析】证明:∵AF=AG,∴∠G=∠GFA. ∵∠ADC=∠GEC, ∴AD∥GE. ∴∠BAD=∠GFA,∠DAC=∠G. ∴∠BAD=∠DAC,即 AD 平分∠BAC.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暑假收心· 第四练参考答案】
学员检测反馈体系
可预期 可检测 可反馈
【题 12】
【题 19】①②
【分析】在等边△ABC 中,AB=AC,∠BAC=∠B=60°, ∵在△ABE 和△CAD 中, , ∴△ABE≌△CAD(SAS),
∴AE=CD,故①正确; ∵∠ACD=∠BAE, ∴∠CAF+∠ACD=∠CAF+∠BCE=∠BAC=60°, 在△ACF 中,∠AFC=180°﹣(∠CAF+∠ACD)=180°﹣60°=120°,故②正确; ∵∠FAD<∠BAC,∠BAC=60°, ∴∠FAD≠60°, ∴△ADF 不是正三角形,故③错误.
【题 3】9 或 13
【分析】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腰长为 y,则根据题意得:

, 解得


经检验,这两组解均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底边长为 9 或 13.
【题 4】8 或 4
【分析】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 x, ∵等腰△ABC 的底边长为 6, ∴分两种情况,①x﹣6=2;②6﹣x=2, 解得:x=8 或 4.
【题 17】等边三角形
【分析】∵△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 AD=BE,∴AF=BD,∠A=∠B=60°, ∴在△ADF 与△BED 中, , ∴△ADF≌△BED(SAS).
4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暑假收心· 第四练参考答案】
学员检测反馈体系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特殊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特殊三角形经典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特殊三角形复习一、等腰三角形1、如图,∠AOB=30̊,OC平分∠AOB,P为OC上一点,PD∥OA交OB于D,PE垂直OA于E,若OD=4cm,求PE的长.2、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EF=CF.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BC=1,∠A=30°,∠B=90°,∠ADC=120°,求CD的长.4.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交AB 于点E . (1)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AE =21AB .5.如图所示,D 、E 分别是 △ABC 的边 BC 、AC 上的点,且 AB =AC ,AD =AE . (1)若 ∠BAD =20̊,则∠EDC = ; (2)若 ∠EDC =20̊,则∠BAD = ;(3)设∠BAD =ɑ ,∠EDC =β,你能由(1)(2)中的结果找到 ɑ、β 所满足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6.如图,CN是等边△ABC的外角∠ACM内部的一条射线,点A关于CN的对称点为D,连接AD,BD,CD,其中AD,BD分别交射线CN于点E,P.(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ACN=α,求∠BDC的大小(用含的式子表示);(3)用等式表示线段PB,PC与P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7.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CD;(2)若M,N分别是AE,CD的中点,试判断△B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1)求证:AD=CE;(2)求∠DFC的度数.9.如图,点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1.如图1,在△ABC中,已知∠BAC=45°,AD⊥BC于D,BD=2,DC=3,求AD的长.小萍同学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将图形进行翻折变换如图1.她分别以AB、AC为对称轴,画出△ABD、△ACD 的轴对称图形,D点的对称点为E、F,延长EB、FC相交于G点,得到四边形AEGF是正方形.设AD=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模型,即可求出x的值.参考小萍的思路,探究并解答新问题:如图2,在△ABC中,∠BAC=30°,AD⊥BC于D,AD=4.请你按照小萍的方法画图,得到四边形AEGF,求△BGC的周长.(画图所用字母与图1中的字母对应)2.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18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 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以2cm/s,Q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t为时,△PBQ是等边三角形?(2)P,Q在运动过程中,△PBQ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说明理由.3.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图中AB=AC,AD=AE,∠BAC=∠EAD=900,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 ,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指出线段DC和线段B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T5-6,△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求证:2CD2=AD2+DB2.5.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过点A作AE⊥AD,并且始终保持AE=AD,连接CE.(1)求证:△ABD≌△ACE;(2)若AF平分∠DAE交BC于F,探究线段BD,D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3,CF=4,求AD的长.6.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已知该纸片宽AB=3cm,长BC=5cm.求EC的长.7.已知,如图,∠ABC=∠ADC=90°,点E、F分别是AC、BD的中点,AC=10,BD=6.(1)求证:EF⊥BD;(2)求EF的长.8.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9.如图,在△ABC 中,∠C =90°,点P 在AC 上运动,点D 在AB 上,PD 始终保持与PA 相等,BD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BD 于点F ,连接DE . (1)判断DE 与DP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C =6,BC =8,PA =2,求线段DE 的长.10.如图, 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 ,连结AC 、EC ,已知线段AB =5,DE =1,BD =8,设CD =x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AC +CE 的长;(2)请问点C 满足什么条件时,AC +CE 最小?最小为多少?(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代数式9)12(422+-++x x 的最小值.11.(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E旋转至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易证△BCE≌△ACD.则①∠BEC=______°;②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拓展研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若AE=15,DE=7,求AB的长度.(3)探究发现:如图3,P为等边△ABC内一点,且∠APC=150°,且∠APD=30°,AP=5,CP=4,DP=8,求BD 的长.一、等腰三角形1.过点P 作PH ⊥BO 于点H ,则PE =PH =21PD =2 2.证明:(1)∵AB =AC ,D 是B C 的中点,∴∠BAE =∠EAC , ∴△ABE ≌△ACE (S A S ),∴BE =CE ; (2)∵∠BAC =45°,BF ⊥AF ,∴△AB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 =BF , ∵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AD ⊥BC ,∴∠EAF +∠C =90°, ∵BF ⊥AC ,∴∠CBF +∠C =90°,∴∠EAF =∠CBF ,∴△AEF ≌△BCF (A S A ).∴EF =CF 3.延长AD 、BC ,两条延长线交于点E ∵∠B =90°,∠A =30°∴∠E =60° ∵∠ADC =120°∴∠CDE =60°∴△CDE 是等边三角形,则CD =CE =DE 设CD =x ,则CE =DE =x ,AE =x +4,BE =x +1∵ 在Rt △ABE 中,∠A =30°,∴ x +4=2(x +1),解得:x =2,∴CD =2 4.(1)∵△ABC 为等边三角形∴∠A =∠ABC =∠C =60° ∵DE ∥BC ,∴∠AED =∠ABC =60º,∠ADE =∠C =60º∴∠AED =∠ADE =∠A =60º,∴△ADE 是等边三角形 (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BC =AC ∵AB =BC ,BD 平分∠ABC ,∴AD =21AC ∵△ADE 是等边三角形,∴AE =AD ,∴AE =21AB 5.(1) 10° (2)40°(3) α=2β.理由如下:(4)因为 AB =AC ,AD =AE ,所以 ∠B =∠C ,∠ADE =∠AED . 又∠ADC =∠B +∠BAD ,得∠AED +∠EDC =∠B +∠BAD .所以∠EDC +∠C +∠EDC =∠B +∠BAD ,所以2∠EDC =∠BAD ,即α=2β .6.(1)(2)解:∵点A 与点D 关于CN 对称, ∴CN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 ∴CA =CD . ∵∠AC N=α, ∴∠ACD =2α.∵等边△ABC ,∴CA =CB =CD ,∠ACB =60°. ∴∠BCD =∠ACB +∠ACD =60°+2α. ∴∠BDC =∠DBC =21(180°∠BCD )=60°-α. (3)结论:PB =PC +2PE . 本题证法不唯一,如:证明:在PB 上截取PF 使PF =PC ,连接CF . ∵CA =CD ,∠ACD =2 ∴∠CDA =∠CAD =90°-α.∵∠BDC =60°-α, ∴∠PDE =∠CDA ∠BDC =30°. ∴PD =2PE . ∵∠CPF =∠DPE =90°∠PDE =60° ∴△CPF 是等边三角形. ∴∠CPF =∠CFP =60°∴∠BFC =∠DPC =120°∴△BFC ≌△DPC . ∴BF =PD =2PE ∴PB = PF +BF =PC +2PE .7.因为,△ABD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BD ,BE =BC ∠ABD +∠DBE =∠EBC +∠DBE ,所以∠ABE =∠DBC 所以△ABE 全等△DBC ,所以AE =CD (2)等边三角形8.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 =∠B =60°,AB =AC 又∵AE =BD ,∴△AEC ≌△BDA ,∴ AD =CE(2)解由(1)△AEC ≌△BDA ,得∠ACE =∠BAD ∴∠DFC =∠FAC +∠ACE =60° 9.(1)证明:∵CO =CD ,∠OCD =60°,∴△COD 是等边三角形;(2)解:当α=150°时,△AOD 是直角三角形.(5分)理由如下:由题意可得△BOC ≌△ADC ,∴∠ADC =∠BOC =150°.又∵△COD 为等边三角形,∴∠ODC =60°,∴∠ADO =90°.即△AOD 是直角三角形;(3)解:①要使AO =AD ,需∠AOD =∠ADO .∵∠AOD =190°-α,∠ADO =α-60°,∴190°-α=α-60°,∴α=125°.②要使OA =OD ,需∠OAD =∠ADO .∵∠OAD =180°-(∠AOD +∠ADO )=180°-(190°-α+α-60°)=50°,∴α-60°=50°.∴α=110°;③要使OD =AD ,需∠OAD =∠AOD ,∴190°-α=50°,∴α=140°.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110°或140°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二、直角三角形1.参考小萍的做法得到四边形AEGF ,∠EA F =60°, ∠EGF =120°,∠AEG =∠AFG = 90°,AE =AF =AD =4. 连结EF ,可得 △AEF 为等边三角形.∴ EF =4. ∴ ∠FEG =∠EFG = 30°.∴ EG =FG .在△EFG 中,可求,EG =334. ∴△EFG 的周长=BG +CG +BC =BG +CG +EB +FC =2EG =338.2.(1)要使,△PBQ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PB =BQ , ∵在Rt △ABC 中,∠C =90°,∠A =30°,BC =18cm .∴AB =36cm , 可得:PB =36﹣2t ,BQ =t ,即36﹣2t=t ,解得:t=12,故答案为;12(2)当t 为9或572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C =90°,∠A =30°,BC =18cm ∴AB =2BC =18×2=36(cm )∵动点P 以2cm/s ,Q 以1cm/s 的速度出发∴BP =AB ﹣AP =36﹣2t ,BQ =t∴∠4=∠B =45°,BD =CE ∴∠ECF =∠3+∠4=90°, ∴CE 2+CF 2=EF 2,∴BD 2+FC 2=EF 2,∵AF 平分∠DAE ,∴∠DAF =∠EAF ,∴△DAF ≌△EAF ∴DF =EF ∴BD 2+FC 2=DF 2.(3)解:过点A 作AG ⊥BC 于G ,由(2)知DF 2=BD 2+FC 2=32+42=25∴DF =5, ∴BC =BD +DF +FC =3+5+4=12,∵AB =AC ,AG ⊥BC ,∴BG =AG =21BC =6,∴DG =BG ﹣BD =6﹣3=3, ∴在Rt △ADG 中,AD =53.6.由折叠可知AD=AF=5cm ,DE=EF∵∠B =90°∴ AB 2+BF 2= AF 2,∵AB=3cm ,AF=5cm∴BF=4cm ,∵BC=5cm ,∴FC=1cm ∵∠C =90°,∴ EC 2+FC 2= EF 2 设EC =x ,则DE=EF=3-x ∴(3-x )2=12+x 2∴ x =347.证明:(1)连接BE ,DE∵∠ABC =∠ADC =90°,点E 是AC 的中点,∴BE =21AC ,DE =21AC ∴BE =DE ∵点F 是BD 的中点,BE =DE ∴EF ⊥BD(2)∵BE =21AC ∴BE =5 ∵点F 是BD 的中点∴BF =DF =3在Rt △BEF 中,EF ==48.作AD ⊥BC 于D ,如图所示:设BD = x ,则CD =x -14. ∴2222)14(1315x x --=-, 解之得:9=x . ∴. ∴84=S9.(1)DE ⊥DP ,理由如下:连接OD ,∵PD =PA ,∴∠A =∠PDA ,∵EF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EB =ED ,∴∠B =∠EDB ,∵∠C =90°,∴∠A +∠B =90°,∴∠PDA +∠EDB =90°,∴∠ODE =180°﹣90°=90°,∴DE ⊥DP (2)连接PE ,设DE =x ,则EB =ED =x ,CE =8﹣x ,∵∠C =∠PDE =90°,∴PC 2+CE 2=PE 2=PD 2+DE 2,∴42+(8﹣x )2=22+x 2,解得:x =4.75,则DE =4.75. (10分)10.(1)125)8(22+++-x x(2)解:当点C 为AE 和BD 的交点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AC +CE 的值最小(3)解:如图(1),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 ,连接AC ,ED 。

人教版初二数学讲义《特殊三角形之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讲义《特殊三角形之直角三角形》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这是初中阶段研究的一个特殊三角形,它的性质和判定是常考内容,也是解决初中几何问题的常用手段.一、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⑴ 两锐角互余;⑵ 三边满足勾股定理;⑶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⑷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另外,直角三角形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结论: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即ab ch =.2.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⑴ 有一个角是直角;⑵ 两锐角互余;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⑷ 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二、等腰直角三角形 思路导航知识互联网题型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1特殊三角形之 直角三角形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集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为一体的特殊图形,除具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以外,它的底边中线也同时具备了“三线合一”和“斜边中线”的共同特点,可谓“集大成者”.另外,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看成是正方形的“半成品”,因此“还原正方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做法之一.【引例】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3BE CF ==,AE BF 、相交于M ,求BM 的长.【解析】 ∵ABCD 是正方形,∴4AB BC ==,90ABC C ∠=∠=︒,∵3BE CF ==,∴ABE BCF △≌△, ∴BAE CBF ∠=∠,∴90BME ∠=︒ 又由勾股定理可知5AE =, 在Rt ABE △中,BM AE ⊥, ∴AB BE AE BM ⋅=⋅,∴125AB BE BM AE ⋅==.【例1】 1. 在ABC △中,若35A ∠=︒,55B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2. 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若28A ∠=︒,则B ∠=_______,ACD ∠=________,BCD ∠=________.3. 如图,已知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点C 到AB 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 .(十三中分校期中)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BC =2,CD =3,则AB = .EABCDDCBA典题精练例题精讲图2图1AMF DE FM D CBADCBAABC35. 已知Rt △ABC 中,∠C =90°,AB 边上的中线长为2,且AC +BC =6, 则S △ABC = .【解析】 1. 直角2. 62︒;62︒;28︒3. 24. 833.通过向外补形,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5. ∵AB 边上的中线长为2,∴AB =4,∴AC 2+BC 2=AB 2=16 ∵AC +BC =6,∴()236AC BC +=,即AC 2+BC 2+2AC BC =36 ∴1S 52ABC AC BC ==△【例2】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求证:⑴ 222111a b h+=;⑵ a b c h +<+.【解析】 ⑴ ∵222a b c +=,ab ch =,∴ab c h=, 代入得22222a b a b h +=,∴222111a b h+=. ⑵ 由222a b c +=,ab ch =,则22222a ab b c ch ++=+,∴222222a ab b c ch h ++<++,即()()22a b c h +<+,∴a b c h +<+.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是指()306090︒︒︒,,和()454590︒︒︒,,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之间有特殊的比例关系,分别是1:3:2和1:1:2,熟练运用这种特殊的比例关系,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大幅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正确率.【引例】 已知,Rt ABC △中,90C ∠=︒,30A ∠=︒,6AC =,求BC AB 、的长. 例题精讲思路导航题型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4【解析】 解法一:∵90C ∠=︒,30A ∠=︒,∴12BC AB =, 设BC x =,则2AB x =, 那么()()22262x x +=,解得2x =(舍负)∴2BC =,22AB =.解法二:∵90C ∠=︒,30A ∠=︒,∴::1:3:2BC AC AB =,∴6233AC BC ===,∴222AB BC ==.【例3】 ⑴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且::1:2:3A B C ∠∠∠=,则a 与c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⑵ 如图,把两块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放置, 若66AD =cm ,则三角尺的最长边长为 .(四中期中)⑶ 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ABA ,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1ABA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1A BB ,…,如此作下去,若1OA OB ==,则第8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解析】 ⑴ 2c a =;⑵ 12cm ;⑶ 64.【例4】 如图,点D 、E 是等边△ABC 的BC 、AC 上的点,且CD =AE ,AD 、BE 相交于P 点,BQ ⊥AD 。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授课课件新版冀教版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授课课件新版冀教版

BC AC,
在△PCB和△ECA中,∵
BCP
ACE
,
P C E C ,
∴△PCB≌△ECA(SAS). ∴∠ABC=∠CAE,
∴∠ACB=∠CAE,∴AE∥BC.
知4-练
2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角平分线,
△ADE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①AD⊥BC;
②EF=FD;③BE=BD.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
总结
知2-讲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通常利用全等三角形来 证,此种方法先观察要证明相等的两个角分别属于 哪两个三角形,设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最后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结论.
知2-练
1 [中考·宿迁]如图,已知AB=AC=AD,且AD∥ BC. 求证:∠C=2∠D.
证明:∵AB=AC=AD, ∴∠ABC=∠C,∠ABD=∠D. ∵AD∥BC,∴∠CBD=∠D. ∴∠ABD+∠CBD=2∠D, 即∠ABC=2∠D.∴∠C=2∠D.
为( A )
A.3 B.2 C.1
D.0
等腰三角形中求角的度数的“三种方法” (1)利用等边对等角得相等的角. (2)利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导出
各角之间的关系.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包含三层含义: (1)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则它平分顶角,垂
AB AC(已知),
∵ 12(角平分线的概念),
AD AD(公共边),
∴△ABD≌△ACF(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归纳
知2-导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知2-讲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 AB = AC,BD,CE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第三节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本相关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这个定理也可以说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2、推论: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 、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 ,简称等腰三角形的【典型例题】【题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例1、(1)在△ABC 中,AB=AC ,若∠A=50°,则∠B=(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顶角为(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90°,则顶角为(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40°,则顶角为温馨提醒:一定要看清题目,是否要分类讨论。

多画图,有助于解题。

例2、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 ,分别以两腰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与等边三角形ACE ,已知∠DAE=∠DBC ,求△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题型二】三线合一中,知“一线”推“二线”(前提一定要在等腰三角形中) 例1、如图,已知△ABC(1)若AB=AC ,∠1=∠2,则 ,(2)若AB=AC ,AD ⊥BC ,则 ,(3)若AB=AC ,BD=DC ,则 , 【题型三】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垂直、角度相等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ABC 的高,求证:∠BCE=∠CBD例2、如图所示,AB=AE ,∠ABC=∠AED ,BC=ED ,点F 是CD 的中点。

(1)试说明AF ⊥CD(2)在(1)中的结论说明完毕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你写出三个(不必说明理由)例3、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E 在CA 的延长线上,∠AEF=∠AFE ,试说明EF ⊥BC 。

巩 固 练 习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50°,则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 25°B 30°C 45°D 65°注意:记住结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3、如图所示,已知P 、Q 是△ABC 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 ,则∠BAC=4、在△ABC 中,∠ACB=100°,AC=AE ,BC=BD ,求∠DCE 的度数5、如图所示,AB=AC ,D 是BC 边上的一点,AD=AE ,∠BAD=40°,求∠CDE 的度数6、如图所示,∠AOB 是一个钢架,且∠AOB =10°,为了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 ,FG ,GH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__根 7、如图,在△ABC 中,PM 、QN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AC=110°,那么∠PAQ=8、已知等边△ABC 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BC 边上的高为h 。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示例文章篇一:《特殊三角形: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的奇妙之旅》嘿,你知道吗?在我们八年级上册的数学里,有一个超级有趣的章节,那就是第二章特殊三角形。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三角形哦。

特殊三角形就像是三角形家族里的明星。

先来说说等腰三角形吧。

等腰三角形呀,就像一个对称的小房子,它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这两条边就像是房子的两个支柱,稳稳地支撑着。

我和我的同桌就经常讨论等腰三角形呢。

我对同桌说:“你看等腰三角形,这两条相等的边多神奇呀,就像双胞胎一样。

”同桌就会回答我:“是呀,而且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是相等的呢。

这就好比是双胞胎不仅长得像,连性格都有相似之处。

”有一次做数学题,题目里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只告诉了我们顶角的度数,要我们求底角的度数。

我一开始有点懵,这可怎么求呀?我就抓耳挠腮的。

这时候,前面的学霸转过来看到我的样子,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嘛。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用180度减去顶角的度数,再除以2就得到底角的度数啦。

”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亮光一样。

我赶紧按照学霸说的方法去做,果然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我兴奋地对同桌说:“原来等腰三角形的这个性质这么好用啊,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这类型题目的锁。

”再说说等边三角形吧。

等边三角形可就更厉害了,它就像一个完美的小金字塔。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呢。

这就好像是三个一模一样的小伙伴,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

有一回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问我们:“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角是不是都一样呀?”我们都齐声回答:“是。

”老师又问:“那这个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我马上举手说:“老师,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为它不仅两条边相等,是三条边都相等呢。

”老师笑着点头说:“非常正确。

”这时候我可高兴了,感觉自己像个小数学家一样。

特殊三角形基本知识点整理

特殊三角形基本知识点整理

特殊三角形基本知识点整理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而特殊三角形更是重中之重。

特殊三角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特殊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

一、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腰,另一条边称为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称为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称为底角。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3、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判定)。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3、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1、定义有一个角为 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2、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判定(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逆定理)。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特殊的直角三角形(1)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八年级数学课件-特殊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课件-特殊三角形
说明: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两个内 角的比为4:1,尚未指明哪两个角,可能是顶角 与底角的比,也可能是底角与顶角的比,所以分 两种情况求解.
此类题未说明哪两个角的比,解题时应审 清题意,注意分类讨论.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
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
h
D
C
PB
h a
A M
D CQ
N
5.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AB于 D,连结BE,
若∠A=50°,∠EBC=__________。
6.△ABC中,AB=AC,AD⊥BC于D,
若△ABC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 AD=____________。
7.若等腰三角形顶角为n度,则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_____________。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 (1)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2)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重要线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A
• 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 ∠1=∠2,AD⊥BC1 2 • 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
• AD⊥BC,BD=DC
•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 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B2. D C
例1. 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之比为4:1, 求顶角的度数.
A、b2=a2-c2
B、 ∠C=∠A-∠B
C、∠A:∠B:∠C=3:4:5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1. 三角函数
- 正弦函数:sin(A) = 对边/斜边
- 余弦函数:cos(A) = 邻边/斜边
- 正切函数:tan(A) = 对边/邻边
2. 特殊直角三角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
- 30度-60度-90度特殊直角三角形:长边:短边:斜边 = 1:√3:2
- 45度-45度-90度特殊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等于直角边的√2倍
3. 定义和性质
-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个角为直角(90度)
-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勾股定理)
4. 三角形的解题方法
-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的长度
- 已知一个角和一边求其他边: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其他边的长度
- 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解题
这些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直角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请认真研究,掌握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你在数学研究中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17《特殊三角形》教材分析冀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7《特殊三角形》教材分析冀教版

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一、设计说明1.本章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第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以及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定理;第三,反证法及其简单应用.本章知识既是三角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又是进一步研究特殊四边形的重要工具,同时,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今后探索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的垂直关系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仅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我们今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2.本章内容呈现方式及特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结论,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最后举例应用.实现了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基础上,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较好体现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两种推理形式的相辅相成,实现了两种推理的有机融合.(2)勾股定理的获得,设计了观察、计算、思考、归纳、猜想的探究活动,验证猜想的过程设计为“试着做做”和“做一做”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学生先操作(画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利用全等)的方式来获得.(3)在本章的尺规作图中,都增加了分析环节.使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还要了解作图的道理.(4)在反证法一节中,除介绍了反证法及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外,还运用反证法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了证明,体现了本套教材在内容上的完整性.同时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也用反证法给出了证明,使学生从中体会反证法的价值.二、教学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5.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6.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三、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要紧紧抓住本章内容和呈现方式的特点,目标明确地进行教学活动.1.关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前提下,进行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探究等活动并获得猜想,进而师生一起完成对猜想的证明,落实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自然结合,实现提升学生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的目的.2.对于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定理的发现成为学生认识活动的自然结果.3.对于证明的格式、方法和步骤,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中去逐步理解和掌握,此过程切忌急于求成,更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实践和总结.4.提倡思维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对学生出现的多种思路和方法,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展示,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得到及时的表现.四、课时建议17.1等腰三角形 3课时17.2直角三角形 1课时17.3勾股定理 3课时17.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课时17.5反证法 1课时回顾与反思 1课时综合与实践 2课时合计 12课时五、评价建议1.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既要看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要看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经历、体验的程度,以及对推理的理解.2.注重对数学思考的评价.数学思考更多地表现在学习活动过程之中,要看对图形的观察、操作、思考、猜想、证明中的合情、合理程度,关注从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步步有据的推理论证能力.3.注重对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利用特殊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4.注重对情感态度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评价要有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性质。

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定理。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来定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指至少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称为等腰边,另一条边称为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称为顶角或者顶点角,其余的两个角称为底角。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直角,则该三角形被称为直角等腰三角形。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两条等腰边的长度相等;2.两个底角的度数相等;3.顶角的度数与底角的度数和为180度;4.顶角的平分线也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5.顶角的平分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6.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的。

下面,我们来讨论等腰三角形的重要定理。

这些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1.等腰三角形底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直接得出。

当底角的度数相等时,两条边的长度必须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底角的补角。

顶角的度数与底角的度数和为180度,这个定理可以根据角的补角性质得出。

3.等腰三角形的高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同时是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垂直平分线。

这个定理说明了等腰三角形的高存在且为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它还说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等腰三角形的边中点连线定理:等腰三角形边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底边。

这个定理指出了等腰三角形的边的中点连线和底边垂直。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通过连接等腰边的中点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除了这些定理外,我们还可以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1.使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定理进行计算。

当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些边长或角度时,我们可以使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定理计算其余的边长或角度。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

另一条边BC叫做底边; 两腰所夹的角∠BAC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ABC和 ∠ACB叫做底角.
只有等腰三角形才有底角和底边. B
A
顶 角

底角
腰 C
底边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且AD=BD, 请大家数一数,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等腰 三角形?
△ABC(AB=AC),△ADB(AD=BD)
同步练习
填空:在△ABC中,AB=AC, D 在BC上,
1、如果AD⊥BC,那么∠BAD = ∠______, CAD
CD BD = ______ BC 2、如果∠BAD= ∠CAD,那么AD⊥___, BD = CD ____ 3、如果BD=CD,那么∠BAD =∠ _____, AD⊥___, CAD BC
作底边的高线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A
已知: △ ABC中,AB=AC. 求证: ∠B= ∠C.
证明:作底边高线AD. B 在Rt△BAD和△RtCAD中, D C
AB=AC ( 已知 ),
AD=AD (公共边) , ∴ Rt △BAD ≌ Rt △CAD (HL). ∴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文字叙述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 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 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 底边(简称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
A B
A 12 B D C
∵AB=AC
C
∴∠B=∠C
∵AB=AC,∠1=∠2 ∴AD⊥BC,BD=CD
小结归纳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等腰三角形
性质1:等边对等角
A
B
D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全部知识点、考点及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全部知识点、考点及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全部知识点、考点及练习本章主要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其中包括了勾股定理和HL定理等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也相等,三线合一,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也相等,是正多边形,有三条对称轴。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可以用勾股定理判断。

角平分线是指从角的顶点到对边的线段,它可以被平分线所穿过。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有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三边相等或三个角都是60度。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有一个角是90度或两个角相加等于90度或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长度的一半并不一定能直接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可以在解题时提供帮助。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角平分线可以被平分线穿过,这个性质可以在解题时使用。

研究特殊三角形时,需要明确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不能混淆。

一般来说,根据边角关系判断一个图形形状通常用的是判定,而根据图形形状得到边角关系则是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在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下才给出的名称,即先有等腰三角形,后有腰。

因此,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不能将理由说成是“有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不仅可以用来证明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而且它也是今后研究直角三角形问题较为常用的辅助线,熟练掌握可以为解题带来不少方便。

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平方关系。

解题时应注意分清哪条是斜边,哪条是直角边,不要一看到字母“c”就认定是斜边。

另外,不要一看到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就认为另一边一定是5.HL”是仅适用于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只有在已知两个三角形均是直角三角形的前提下,此方法才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三角形复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24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4和5,则它的周长是()A12B13C.14 D. 13或14
2.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线段B。

角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3.如下图在△ABC中,∠BAC=90°,AD⊥BC,则图中互为余角的有。

()
A.2对B。

3对C。

4对D。

5对
4.在△ABC中,∠C=40°,∠B=70°,则下面的结论是正确的是。

()
A.AB=AC B。

AC=BC C。

BC=AB D。

都不相等
5.以下各组数为连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6 B。

15、20、25 C。

5、12、15 D。

10、16、25
6.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110°,要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底角∠B的度数是()A.70
B。

55°C。

70°或55° D.60°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顶角相等的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一边及一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顶角和底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36°,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
个数是()A.2B。

3 C。

4 D。

5
二.专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在△ABC中, ∠ACB=90°,AB=10cm,点D为AB的中点,则CD=_____cm.
2.在Rt△ABC中, 锐角∠A=35°,则另一个锐角∠B=_______。

3.在△ABC中, ∠A=120°,∠B=30°,AB=4cm,则∠DAC=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AC,∠1=∠2,BD=6cm,则BC=_____。

5.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cm,则它的斜边上的高线是____cm. 6. 如图,已知在△ABC 中,BC =3,∠ACB 和∠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OE ∥AB ,OF ∥AC ,则△OEF
的周长是_______。

7.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周长分成9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___
8.在Rt △ABC 中, AB =5,BC =3,则AC =______。

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厘米,BC =8厘米,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的长为______
10.如图2,某地有两所大学M 、N 和两条交叉的公路AO 、BO ,现计划建一个体育馆,希望体育馆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同,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同,则体育馆应建在 .
11.如图3,用硬纸片剪一个长为16cm ,宽为12cm 的长方形,再沿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可拼出各种三角形和四边形来,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cm ,周长最小的是 cm.
三. 细心做一做:(每题6分,共36分。


17.如图,在四个均由16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正方形中,各有一个格点三角形,那么这四个三角形中,
3.
已知如图,BD 、CE 是△ABC 的高线,且BD =CE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吗?
请你说明理由。

4.如图,在Rt
△ABC 中, ∠C =90°,∠A =30°,
(1)以直角边AC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将Rt △ABC 作轴对称变换,请在原图上作出变换所得的像。

A B C D
图3
(2)Rt △ABC 和它的像组成了什么图形?(____)(3)利用上面的图
形,你能找出直角边BC 与斜边AB 的数量关系吗?并请说明理由。

5.已知如图,AD ∥BC ,∠A =90°,AD =BE ,,∠EDC =∠ECD ,请你说明下
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AED ≌△BCE ,(2)AB =AD +BC 。

21.小娇的母亲下岗后,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皮衣美容店.一天,一位顾客送来一件皮衣,皮衣上有一个三角形孔洞,让她修补,此时店里有一块颜色、皮质与皮衣完全一样的皮子,其大小与皮衣的孔洞恰好一样,但方向相反,如图7,请你帮小娇的母亲想一想,怎样利用这块皮子(可剪开拼接,损耗不计)补满皮衣上的三角形孔洞.
23.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
会全等?
(1)阅读与证明: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1B 1,BC=B 1C l ,∠C=∠C l .
求证:△ABC≌△A 1B 1C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B ,B 1作BD⊥CA 于D ,
B 1 D 1⊥
C 1 A 1于
D 1.
则∠BDC=∠B 1D 1C 1=900,
∵BC=B 1C 1,∠C=∠C 1,
∴△BCD≌△B 1C 1D 1,
∴BD=B 1D 1.
(2)归纳与叙述:
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6.如图,下面是两张三角形纸片,图1的三角形纸片△ABC 的各个角的度数与图2的三角形纸片△DEF 的各
个角的度数如图所示,且AB =EF =a,AC =DF =b,将它们剪 成三个等腰三角形,且其中有两组全等的三角形。

请在原图上画出剪法,并作必要的说明。

皮衣上的孔洞形状
店里的皮子
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