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区别
唐宋斗拱”VS“明清斗拱”
1、唐宋斗拱与梁、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方柱形木材)结合为一体,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2、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中间层次,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简化结构,节省木材,达到了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3、二者区别:(1)唐宋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和檐口曲线,具有动态感;而明清建筑的屋脊曲线、屋面曲线则不明显。
(2)唐宋建筑屋顶部分在立面高度所占比例较小,出檐深远,显得轻盈;而明清建筑屋顶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出檐较小,显得端庄。
(3)唐宋建筑的斗拱多有鲜明的结构作用,每个开间的斗拱数攒数不多,但斗拱构件尺度较大;明清建筑的斗拱结构作用淡化,装饰意味增强,开间内的斗拱攒数较多,但斗拱构件尺寸减小了。
(4)唐宋建筑的檐柱多有侧脚、生起,柱子多有收分等作法,明清的这种作法则较少。
(5)其他构件的细节也有很多不同,如唐宋时常见月梁而明清则少用,唐宋时柱子断面形式多样(如多边形、圆形)而明清则以圆柱为主。
唐宋建筑有叉手、托脚等手法,而明清则少使用。
唐宋建筑的大额枋断面高大于宽,明清额枋则接近于1:1。
宋代斗拱
宋式形制和构造《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
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
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
华拱可挑出一至五层,每挑一层称一跳;挑向室外的称外跳,挑向室内的称里跳。
同华拱成正交的拱称横拱,除泥道拱外,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用以承托外檐的拱檐方(即枋)和承托内檐天花的算拱方。
在柱心泥道拱和外跳令拱之间各跳跳头(即华拱头)上的横拱,都称瓜子拱。
瓜子拱、泥道拱上可直接承托方木,也可再加一层横拱,称慢拱,瓜子拱、慢拱上的方木称罗汉方;宋式斗拱中向外挑出的构件除华拱外,还有斜置的下昂和上昂。
下昂大体平行于屋面,昂尾压在梁下或椽(即檩)下。
上昂自斗拱中心向外上方斜出,以承令拱。
下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斗拱高度的条件下增加挑出长度;上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挑出长度的条件下增加斗拱高度,二者的作用正相反。
各层拱间用斗垫托、固定,斗位于拱的中心、两端或拱与昂等相交处。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斗拱以榫卯结合,出跳拱昂的卯口开在下方受压区,横拱的卯口开在上方。
拱上的斗用木销钉与拱结合,斜置的昂则用昂栓穿透到下层的拱中进行固定。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
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
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
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
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
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
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大全: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大全: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2016-05-27吴签华梦拓景观设计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大全: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中国古代建筑以单间的建筑为例,从上到下可分为四部分,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一、屋顶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
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
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1、庑殿顶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
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图为重檐庑殿顶宫殿建筑2、歇山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顶(单檐)。
▲图为单檐歇山(蓬莱院后院三清殿)3、悬山顶悬山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图为悬山顶(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4、硬山顶硬山顶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
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使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
古建常識:斗拱(鋪作)【圖文】
古建常識:斗拱(鋪作)【圖文】山西陵川二仙庙(宋构)正殿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斗栱示意图斗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结构构件,因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成为我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斗拱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
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斗拱在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是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檩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后来斗拱逐渐变为装饰,成为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三是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是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到抗震作用。
斗拱的分类:头拱的分类很多,形制复杂一按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二还可分为柱头斗拱(宋称柱斗辅作)、柱间斗拱(宋称补间辅作)、转角斗拱(宋称角铺作)。
其中,尤以转角斗拱的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元代以后,梁、柱节点上的斗逐渐变小,与唐宋建筑中的斗相比,结构作用减弱,装饰性加强。
到清代斗几乎蜕化为装饰性构件。
因此,根据“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的特点,“每可籍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
斗拱主要构件名称斗拱主要构件名称华拱四跳华拱两跳转角辅作、補间铺作、柱头铺作铺作即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1
中国古建筑三维图解之斗拱(平身科)1本篇斗拱名为七踩重昂平身科。
既然是详解,就从名称的意义缘由说起。
七踩,踩-这是清式斗拱的叫法。
在宋式斗拱里叫-跳。
斗拱以大斗中心算,挑出三个斗口的距离叫-拽架;斗拱向内外各出一个拽架叫三踩,向内外各出两个拽架叫五踩,各出三个拽架叫七踩。
重昂,每向内外各出一个拽架就要向上加一层,就要加一个斗拱的纵向件翘或昂。
我们这攒斗拱有头昂二昂两个昂,称为重昂。
平身科,宋《营造法式》称‘补间’,是指这攒斗拱在檐下的相对位置,安放在角上的叫角科,安放在柱子上面的叫柱头科,在角科与柱头科之间的斗拱叫平身科。
上图,在大额枋、平板枋之上,左边是柱头科,右边是角科,中间的五攒斗拱是平身科,也正是我们要图解的七踩重昂平身科。
(这里说到一攒斗拱,什么是攒?攒是清代的叫法,宋式叫朵。
攒和朵的叫法,光说斗拱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一套装配好的斗拱,在整个带斗拱的大式宫殿建筑中,它是宫殿面宽与进深的基数,两柱之间放几攒代表间量的大小。
这在以后详解大式宫殿时还要提及。
)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一层,大斗。
大斗,这是清式斗拱的名称,也叫坐斗,它衍生于宋《营造法式》中的栌枓,十字开口,是整个平身科斗拱支撑系统的受力底座。
由耳、平、腰、包耳、拱挡板槽、斗拴孔组成。
宋《营造法式》说:‘造斗之制有四:一曰栌斗。
二曰交互斗。
三曰齐心斗。
四曰散斗。
’宋时栌斗。
其长与广皆为三十六分。
高二十分。
上八分为耳,中四分为平,下八分为欹。
开口广十分,深八分。
主要用于柱头。
大斗的形状与尺寸比例来自栌斗,腰、平、耳演化于欹、平、耳,如果大斗的全高为10,那么腰和耳各占四份,平占两份。
与宋式栌斗高二十分。
上八分为耳,中四分为平,下八分为欹。
开口广十分,深八分。
的比例一致。
宋式栌斗外形尺寸的长与广,由于主要是用于柱头,要大于清式大斗。
如同样比例,宋栌斗为三十六分见方,清式大斗则三十分见方,清式大斗实为三斗口。
清式斗拱的腰是直面,宋式斗拱的欹是曲面。
斗拱的分类
• 角科斗拱 • 角科斗拱是清式建筑斗拱中的一个分科。 • 角科斗拱是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 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一端为面 宽方向的构件,另一商为进深方向的构件。 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 件相交。是所有斗拱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科。
• 单昂三踩斗拱 • 明清出三踩斗拱中桃出最小的斗拱。 • 其进深方向构件,在大斗之上为昂(昂上 为耍头),从正心向内外各出五踩。 • 斗拱出踩 • 斗栱从檐柱中心开始,向内外两侧挑出, 每挑出一步,称为一踩。每出一踩,即有 一列栱枋相承。因此清式斗栱出踩之数, 可直接从斗栱侧面有几列栱枋(含正心部 分)得知。
• 平身科斗拱 • 平身科斗拱是清式斗拱的一个分科。 • 置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 的斗拱。 • 在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是大式建筑中使用 最多的斗拱。
与井口 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厚1斗口。清 称做井口枋。
• 斗拱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它 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 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 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 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 正因为如此斗拱的形式非常繁复。分类方 法更是多种多样。我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 斗拱的一小部分。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 分,它可以分为 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与它的名称息 息相关。 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称外檐斗拱;处于 建筑物内檐部位,称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 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 内檐斗拱又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宋代名称清代名称柱头斗拱柱头铺作柱头科柱间斗拱补间铺作平身科转角斗拱明清时期的柱头科斗拱是主要承垂斗拱其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它的斗拱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大
简述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演变与区别
简述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演变与区别摘要:一、唐宋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斗拱的起源与功能2.唐宋斗拱的形态特征3.唐宋斗拱的演变过程二、明清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明清斗拱的形态特征2.明清斗拱的演变过程3.明清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三、唐宋与明清斗拱的区别1.形制的差异2.构造方式的差异3.装饰风格的差异正文: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部件,起着承重、传递荷载的重要作用。
从唐宋到明清,斗拱在形态、构造和应用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演变。
一、唐宋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斗拱的起源与功能斗拱起源于商朝,起初仅作为一种简单的承重结构,随着历史的推移,其功能逐渐丰富,不仅具有承重作用,还具有装饰效果。
2.唐宋斗拱的形态特征唐宋时期的斗拱形态丰满,线条流畅。
拱与斗的比例适中,使得整个结构稳定且美观。
此外,唐宋斗拱的尺度较大,给人以庄重雄伟之感。
3.唐宋斗拱的演变过程唐宋时期,斗拱的形制逐渐完善,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斗拱的尺寸、形状和构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得斗拱结构更加稳定,承重能力更强。
二、明清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明清斗拱的形态特征明清时期的斗拱形态更为精细,线条更加优美。
拱与斗的比例更加协调,使得斗拱结构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更具观赏性。
此外,明清斗拱的尺度相对较小,呈现出一种小巧玲珑之美。
2.明清斗拱的演变过程明清时期,斗拱的构造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采用了更多的榫卯结构,使得斗拱的连接更加牢固。
同时,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主体结构,还应用于屋檐、门窗等局部装饰。
3.明清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在明清建筑中,斗拱不仅起到了承重作用,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工匠们巧妙地将斗拱与建筑的其他部件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典雅古朴的建筑风格。
三、唐宋与明清斗拱的区别1.形制的差异唐宋斗拱尺寸较大,形态丰满,线条流畅;明清斗拱尺寸较小,形态更为精细,线条优美。
2.构造方式的差异唐宋斗拱采用较多的木构件拼接,明清斗拱则采用更多的榫卯结构,使连接更加牢固。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斗拱结构详解
C斗 拱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从色彩、 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 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 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 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 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明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清
山东曲阜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 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翼角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斗拱结构—我国建筑特有结构ppt课件
斗拱的概述
•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 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接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 其分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 柱上。普通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留念性的建筑物,才有 斗拱的安顿。抖拱使人产生一种奥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 觉得。
• 在美学和构造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 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 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 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 徵桔祥如意。
一块像挽起的弓 弓形短木叫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 方形木块叫斗
斗 + 拱 = 斗拱
斗拱的作用
三、它构 造精巧,造形 美观,如盆景, 似花兰,又是 很好的装饰性 构件。
单位:“朵 〞
斗拱:可以鉴别建筑朝代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 代不同,每可借其构造演化之序, 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 拱之认识,实为研讨中国建筑者 所必具之根底知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
先秦——唐:无木建筑存世
火烧阿房宫
唐〔618——90年〕 宋〔 960—1279 〕
元〔1206—8〕 明〔8—1644〕 清〔1616—1911〕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以下图为 山西平顺 天台庵正殿
上图为 山西芮城 广仁王庙正殿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斗拱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斗栱构造)中国古建筑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分——墙身和木构架,今天介绍古建筑中分的另一重要构件——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宋式铺作斗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一种结构构件,它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由层层交错叠置的斗形木构件(斗、升)、弓形木构件(栱、翘)及斜置的木构件(昂)等组成。
斗栱由早期出现的挑出、撑托、支顶等简单的构件,逐步发展成为“模数”的复杂结构系统,成了大型甚至小型重要建筑关键性的结构部分。
它不仅是结构的需要,而且也是构成古建筑优秀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中国木结构发展、古建筑年代鉴定、古代建筑艺术等问题重要的依据之一。
铺作的名称宋代每一组斗栱称为一朵,根据位置又分别称之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平坐铺作、攀间铺作等。
铺作的两层含义(1)铺作首先表明了一组斗栱在构成上的层数与斗、栱等组成部分的相叠关系。
如四铺作,即一组斗栱由四层构件相叠而成;五铺作,即一组斗栱由五层构件相叠而成。
(2)其次表明了铺作数与出跳数之间的关系,如四铺作即出一跳,五铺作即出两跳,八铺作即出五跳。
再次,规定了斗栱出跳的次序,如八铺作通常是先出二华栱,再施三昂,而不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譬如不能先出一华栱,然后出三昂,再出一华栱等。
因此铺作在表示栱、昂的出跳情况及其多寡时,又有了“次序”的限定。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详见图5-7。
宋代铺作数与斗栱出跳的关系宋代铺作——基本构件组成宋式铺作由斗、栱、昂及其他附件组成。
知识点1:栱需要清楚宋式斗栱-栱种类宋式斗栱中用栱有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五种基本类型。
(1)华栱,也称抄栱、卷头、跳头。
垂直于建筑面阔方向上、向内外出挑。
华栱(广义)为主受力栱,按照其使用的位置又分为华栱(狭义)、骑槽檐栱、角华栱、丁头栱、虾须栱等。
中国传统古建筑斗拱
目录一、斗拱是什么 (1)二、斗拱的基本组成 (1)1.斗拱基本组成 (1)2.斗 (1)3.拱 (1)4.翘 (2)5.昂 (2)6.升 (2)三、斗拱的作用 (3)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 (3)将檐口荷载均匀传布 (3)增强抗震能力 (3)丰富檐口造型 (3)四、斗拱演变 (3)1.汉代斗拱 (4)2.南北朝斗拱 (6)3.隋唐斗拱 (7)4.宋辽金元斗拱 (11)5.明清斗拱 (18)五、宋式斗拱 (24)1.材分制 (24)2.造斗之制 (24)3.造拱之制 (26)4.下昂尖卷杀、耍头制度 (26)5.典例 (27)六、清式斗拱 (28)1.斗口制 (28)2.造斗之制 (29)3.造拱之制 (30)4.昂头、蚂蚱头之制 (30)典例 (31)七、斗拱分类 (32)一、斗拱是什么斗拱,又称铺作(宋式),牌科(吴式)等。
在梁檩与立柱之间,作为一种过渡结构,由许多斗性木块,与肋形曲木,层层垫托,向外伸张,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远,是中国建筑特有的结构。
二、斗拱的基本组成1.斗拱基本组成斗拱基本构件:斗,拱,翘,昂,升。
2.斗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形状如斗而得名。
图 13.拱拱是矩形断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为横向承挑作用,有瓜拱,万拱,厢拱之别。
图 24.翘翘外形与拱相同,其承挑方向与拱不同,翘为纵向出挑的短枋木。
宋法式中翘被称为“华拱”,或“抄拱”。
图 35.昂昂与翘一样是纵向出挑构件。
其前后伸出贯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内。
图 46.升统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构件。
位于拱、翘、昂的两端,介于上下两层拱之间,用于承托上层构件,实际上是一种小斗。
升图 5三、斗拱的作用增加出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Array斗拱由纵横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层层累叠、逐渐扩展,使出檐宽度增加。
无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拱出踩,随着斗拱出挑踩数增加,整体出檐尺寸随之增加。
中国古建精华斗拱详解
中国古建精华斗拱详解宋式形制和构造《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
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
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
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
华拱可挑出一至五层,每挑一层称一跳;挑向室外的称外跳,挑向室内的称里跳。
同华拱成正交的拱称横拱,除泥道拱外,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用以承托外檐的拱檐方(即枋)和承托内檐天花的算拱方。
在柱心泥道拱和外跳令拱之间各跳跳头(即华拱头)上的横拱,都称瓜子拱。
瓜子拱、泥道拱上可直接承托方木,也可再加一层横拱,称慢拱,瓜子拱、慢拱上的方木称罗汉方;宋式斗拱中向外挑出的构件除华拱外,还有斜置的下昂和上昂。
下昂大体平行于屋面,昂尾压在梁下或椽(即檩)下。
上昂自斗拱中心向外上方斜出,以承令拱。
下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斗拱高度的条件下增加挑出长度;上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挑出长度的条件下增加斗拱高度,二者的作用正相反。
各层拱间用斗垫托、固定,斗位于拱的中心、两端或拱与昂等相交处。
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斗,两端的叫散斗。
斗拱以榫卯结合,出跳拱昂的卯口开在下方受压区,横拱的卯口开在上方。
拱上的斗用木销钉与拱结合,斜置的昂则用昂栓穿透到下层的拱中进行固定。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
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
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
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
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
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
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
斗拱整理
三、斗拱的作用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模数”制)
宋式补间铺作斗拱构造示意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又如,第一跳华拱长60“分”,由此确定了华拱出跳,最长为30“分”;泥道拱、瓜子拱长62“分”;令拱长72“分”;慢拱长92“分”。
宋式斗拱中每挑出一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斗拱的大小等级就是以出跳数和铺数多寡来排定次序的。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由此可以知道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数)=x(出跳数)+3(常数项)。关于常数项3有多种解释。一种是:栌斗、耍头和衬方头;一种是栌斗,最上一跳跳头上的令拱和令拱上的拱檐方或算拱方;一种是柱列中线上的方木,泥道拱(单拱造时用栌斗)、慢拱(单拱造时用令拱)和罗汉方。斗拱组合中有慢拱的称重拱,没有慢拱的则称单拱;跳头上有横拱的那一跳称计心,没有横拱的那一跳称偷心。此外,还有两种不出跳的,一种叫“单斗支替”,是在栌斗上加替木以承下平拱;一种叫“把头绞项作”,是栌斗上用泥道拱承托下平拱,用于柱头上,梁与泥道拱相交出头。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出一跳斗拱,称“斗拱跳”,是梁与泥道拱交叉后出跳做为华拱,直接承托拱檐方。它虽出一跳,但铺叠不足四层,所以有一种意见认为跳和铺的关系并不总是跳数加3为铺数;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它不足四铺,不典型,所以被排除在“总铺作次序”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
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
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
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
分类:
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一般称“X翘X昂X踩”。
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五踩重翘品字斗拱:
其余几种手头没有图片。
溜金斗拱我在先农坛仔细看过,外侧与翘昂的一样,内层如同一个很长的昂尾,顶在金檩下面,其实整个昂是一个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种直昂承力起杠杆作用,难怪学者说其结构不合理。
明清斗拱实物,北京基本满街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