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采收率
浅议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浅议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c27a65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f.png)
浅议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已成为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石油开采成为当前庞大的工程,石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
目前,在稠油的开采方面主要使用热采和冷采两种技术,每一种技术都存在其优缺点,因此需要对稠油开采技術进行创新,不断改善,得出更加优良的技术。
标签: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稠油也可以称之为重质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动的阻力大,而难于开采。
通过原油粘度改善,可以提高抽油开采的效率。
稠油在油层和井筒中流动的速度都很慢,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
而且由于深井的特点,采用常规的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很难见到效果。
注蒸汽开采,由于井深的影响,热能的利用率低,导致热量损失大,热力采油的效果不佳。
由于深井稠油油藏的储油物性差,应用热力采油措施的效果不佳,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采取最优的开采技术措施,才能得到更高的稠油产量。
通过对稠油油层的改造技术措施的应用,如油管压裂技术措施的应用,提高油流的流动特性,提高开采效率。
1 稠油的定义在国际上往往把重质油和重油当作为稠油。
但是,稠油和重油是不能混合一谈的,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
重油主要是看油的粘度,也就是胶体、沥青以及原油的蜡含量,不同的含量有着不同的名称。
而重油的分类是看原油的密度,根据密度的大小对油进行分类,因为油里面的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都不一样,根据他们之间的大小进行分类。
在我国对于稠油的分类标准不一样,我国的分类是把粘度大于50mPa·s,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称为稠油。
2 稠油的特点在我国稠油油藏绝大部分都是在砂岩储集层,且不同的油藏埋藏的深度不一样,大部分在10米到2000米之间不等,分布非常广泛,类型繁多,收采情况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但稠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差别,具体主要有以下特征:(1)稠油的粘度和密度都比较高,很难流动。
所以开发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技术的要求难度也比较高,但油田的采收率却很低,以至于油田开发利润低。
提高陈家庄油田北区稠油油藏采收率
![提高陈家庄油田北区稠油油藏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32fe710dbed5b9f3f90f1cf4.png)
淹 ,提高油井采出程度。
( 2) 注 水 利用 率评 价 油 田开发 初 期 由于 油 水粘 度 比 大 ,非 均质 严 重 ,油藏 存 水率 较 低 。 1 9 9 9 年 后 采 取 了提 高 注 采 比 、堵 水调 剖 、不 稳 定注 水
高油 田采收率
稠油 “ 自扩散 降 粘 ”机 理 : 自扩 散 降 粘 体 系 通过 油水 界 面 由水 相渗 透 、扩 散 至 油相 ,利用 与稠 油 “ 分 子 ”之 间 的相 互 作
良好 的开发 效 果 。近 年来 , 由于套 管损 坏 井 增 多 ,导致 水 井带 病注
水 ;水 井 出砂 严 重 ,层 间差 异大 、层 间矛 盾 突 出, 导致 分层 合 格率 低 。针 对 以上 问题 ,通过对 北 区进 行水驱 效果评 价 ,根 据研 究结果 采
地 质 与 采收 率, 2 0 1 2 , 1 9 ( 3 ) : 9 8 — 1 0 3
提高陈家庄油 田北 区稠油油藏采收率 行 防 砂 ,防 砂后 效 果 明显 ,见 图 , 日产 油
◇ 中国石化 股份 胜利 油田分 公 司 河 口采 油厂 史 贞利 马金 娜
中国石 化股 份 胜利 油 田分公 司采 油工 艺研 究 院 刘廷峰
产 油 达到 最 大值 ,含水 减小 到最 小 。
油井采取防砂或者补孑 L ,提高油井产能。
( 2 )水 溶性 自扩 散 剂 的创 收率 。 【 参 考文 献 】
等手段 ,有效地抑制 了含水的上升 ,油藏 存水率逐步提高 ,恢复到理论值附近 ,注 水利用率提高N2 o %以上 ,从而改善 了开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a95ef7fab069dc502201d1.png)
[2] 王杰祥.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M].第一版.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01-208.
[3]郑军卫,张志强.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源头节约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国内外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以及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J].科学新闻,2007,1(2):34-36.
2.1.2 蒸汽驱
注蒸汽采油有两个阶段,一是蒸汽吞吐,另一是蒸汽驱。蒸汽驱开采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后接着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因为只进行蒸汽吞吐开采时,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留有大量的死油区,一般原油采收率仅为10%~20%,损失大量可采储量。
蒸汽驱技术机理主要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流度。蒸汽相不仅由水蒸汽组成,同时也含烃蒸汽。烃蒸汽与水蒸气一起凝结,驱替并稀释前缘原油,从而留下较少或较重的残余油。
[4]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第一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7-10.
[5] 唐春燕,刘蜀知.稠油热采技术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9(6):128-129.
[6] 张锐,朴晶明,邓明.火烧油层段塞+蒸汽驱组合式开采技术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5):66-69.
常规的蒸汽驱工艺过程是指从一口井注入蒸汽,然后从另一口井开采原油的方法,也就是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的生产井采油。与蒸汽吞吐相比,蒸汽驱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注入才能见到效果,费用大、回收时间长。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汽窜导致蒸汽的波及体积急剧减小,严重地影响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形成注汽、采水的恶性循环。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9fa0513b3567ec102d8ae7.png)
C h 巾园化 i I : 贸易
n a C h e mi c a l T r a d e
2 0 1 3 1 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高稠 油采收率 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高玲玲
胜 利油 田井 下作业 公 司■胜油 公司
摘要 :本 文探讨 了注蒸 气热 采技 术 的主要 方法 ,蒸 气吞 吐采 油和 蒸汽 驱 。分别 对两 种采 油方 法 的采油 机理 和采 油技 术进 行论 述 ,并对 两 项技 术存 在 的
问题及 解决 办 法进 行探 讨 。 关键词 :稠 油 采 收率 原理 采 油技 术 ( 1 )组 合式 吞吐技 术 组 合 式蒸 汽吞 吐 是指 在 蒸汽 吞吐 开发 单 元中 , 多 口井按 优 化设 计 的排 列组 合进 行 有序 的 蒸汽 吞 吐采 油 ,达 到改 善开 发效 果 的方 式 。组合 式 吞 吐 技术可 以有效抑 制和 利用 汽窜 ,提高 蒸汽热 能利 用率 ,改 善油 层动 用状 况 , 使 油井 的周 期产 油 量和 油汽 比均 得 到提 高 ,它 是 改善 蒸汽 吞 吐 超稠 油 油藏 开发 效果 ,提 高吞 吐阶段 采收 率 的有效 途径 。 ①井 对同注 同采方式 这种 吞 吐方 式是 针对 汽 窜方 向单 一 ,主 要集 中在 两 口井 之 间 ,通 过对 两 口井实 施 同时注 汽 、同时采 油 ,达到 抑制 汽窜 影响 ,提 高油 井生 产效 率 , 提 高油 井 生产 效果 的简 单 组合 式 吞吐 方式 。主 要适 应 于 超稠 油 油藏 开 发 早 期 ,汽 窜仅在 分散 区域井 或 高周期 的边 部 区域发 生 。 ② 多井整 体吞 吐方式 多井 整 体吞 吐方 式 是将 射孔 层位 相 互对 应 ,汽 窜发 生 相对 频 繁 的多 口 油 井作 为 一个 整体 单 元 ,集 中注 汽 、集 中生 产 , 以满 足 抑 制汽 窜 、提 高 动 用 效 果的 一种 方法 主 要 适 用于 超稠 油 开发 的 中后 期 ,此 时汽 窜 较 为严 重 且 相对 明显 的区域 。 ③ 水平井 井组 同注 同采 方式 水 平井 井组 同注 同采方 式 是针 对超 稠 油直井 向水 平井 开 发过 程 中 ,与 周 围直 井 相互 影 响较 严重 ,将 水 平井 与射 孔 层位 相 互对 应 汽 窜发 生 相对 频 繁 的多 口直 井 , 作 为一个 整体 单元 ,同时注 汽 、 同 时生 产 ,以满 足抑 制 汽窜 、 提 高动 用 效果 的 一种 方法 。主要 适用 于超 稠 油水 平 井 与周 围直 井 汽 窜较 为 严 重且 具有 相对 明显 区域 性的 区域 。 ④ 少注 多采 少 注 多采 方式 是在 多 井整 体 吞吐 的基 础上 ,对 射 孔层 位 相互 对 应 ,汽 窜发 生相 对 频繁 的 多 口油井 作 为一 个整 体 单元 ,优 选 部分 井 集 中注 汽 、实 现 单元 整体 采油 ,以满足抑 制汽 窜 、利用 汽窜 ,提 高动 用效 果 的一种 方 法 。 主 要适 用于 超稠 油开 发后 期 ,汽窜 非常 严重 的区域 。 ⑤ 一注 多采 方式 注 多采是 针对 于开 发层位 、吞 吐周 期 、采 出程 度 相 同或相 近 的井组 , 特 别 是汽 窜相对 严重 ,整体 吞吐 效果 差的 井组 , 采 用 中心井 大 注汽量 注 汽 , 周边 同层 位 邻井 利用 已形 成的汽 窜 通道 来 引 窜加 热油 层 ,增 加 油层 平 面动 用程 度 。其适 用 范 围主 要是 在井 组 中心 井 汽 窜严 重且 多 方 向汽 窜 ,射 孔 位 置最好 略 高于周 围井 ( 3~ 5 m )。 ( 2 )组 合式蒸 汽 吞吐现 场 实施过 程 中注意 的 问题 : ① 组 合 区域 内油 井应 达 到周 期 相当 、层 位相 同、吞 吐 时 间相近 。组合 式吞 吐 区域 内 油井 由于 在 周期 生产 时 间上 要 求几 乎相 当 ,而 根据 超 稠 油 周 期生 产 规律 分析 , 不 同周 期的 周期 生 产时 间 差别 较 大 。因此 ,为 了保 证 区 域 内油井 运 行 的 同步 ,要 求区 域 内油井 的周 期尽 量相 当:而 要 求其 达 到 抑 制汽 窜 、提 高动 用 的 目的 ,就 必须 要求 油 井 的生 产层 位 相 同 :在上 述 两个 条件 满 足后 ,要 达 到运 行 时间 上 的相近 ,还 必须 在 实施 前 ,对注 汽 时 间进 行调 整 。 因此要 实 施组 合 式吞 吐 ,必 须满 足 周期 相 当 ,层 位相 同 、吞 吐 时 间相 近三 个基 本条 件 。 ②要 充 分考 虑对 组 合 区域 外 的 影响 。在 实施 组 合式 吞 吐 的过程 中, 随 着 周期 的增 加 ,采 出程 度 的提 高 , 区域 的边 界也 逐 渐模 糊 ,这 样 ,组 合 式 吞 吐区 域 对区 域外 的 影响 也在 加 大 ,因此 ,在实 施 时要 充 分考 虑 对 区域 外 部 的影 响 ,让 其影 响在 可接 受的 范围 内 。 ③在 实 施组 合 时 ,井数 控制 要 灵活 、 时间可 相 对拉 长 。在 实 施组 合 式 吞 吐 的过 程 中, 区域 内井 数可 根 据 实际情 况 进行 增 减或 调 整 , 同时 一个 大 的 井组 可 适 当延长 运 行 时间 ,在 短 时间 内分 阶段 实 施 , 同时对 注 汽 井的 顺 序进 行 必要调 整 。 ④ 注汽 强度 可适 当下 降。在 实 施组 合 式吞 吐 的过程 中, 由于 在 短时 间 内对 一 个 区域 进行 集 中注 汽 ,使 这个 区 域 的能量 补充 幅度 较 大 ,如 果继 续 按 照 正常 的注 汽量 增 幅增 加 注汽 量 ,可 能 会导 致热 能交换 慢 ,使 焖 井 时间 延 长 ,油井 开井温 度 高 ,在影 响生 产 效率 的同 时 ,浪费 了蒸 汽热 量 ,因此 , 在 注汽 强度 设计 时 ,进 行适 当 的下 降调整 是 必要 的。 三 、结 论 1 、组 合式 吞吐 技术可 有 效 的抑 制 和利 用汽 窜 .是大 孔 、高渗 超 稠油 油 藏 有效 改善 开发 效果 的技 术 。 2 、实施 组合式 吞 吐技术 ,有 利于 建立 整体 温场 ,提 高 蒸汽热 利 用率 , 节 约注 汽  ̄ t t - . 。 3 、实施 组合 式吞 } 技 术 ,I - J 有 效减 缓超 稠汕 商蒯 ! l J j 递 减
稠油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热采提高采收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5f4482271fe910ef02df838.png)
2019年10月数据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且经过审验的数据会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其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实际的生产质量,从而干预到最后的生产效率。
所以,针对上述情况,需要企业在内部生产流程中添加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并添加到实际的数据管理流程中,保证整个步骤有智能化管理的支撑,从而提升整个生产效率。
针对目前的管理情势而言,此项步骤具备多种信息化管理技术,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对ERP技术的使用。
数据管理过程通常会被分为LMS和MES两种技术手段,并且内部的化工企业在运行期间会对其中各种阶段进行多层次的管理,从而形成多种信息数据的全方面管理,加快内部运转速度。
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所使用的多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保证内部管理层及时掌握正产运行的生产数据参数和使用材料情况,加强对此环节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对阻碍的解决效率,有可针对性的管理细节,从而根据实际运转情况制定专业的管理方案,确保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化工企业生产效率。
3.4线性规划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需要事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于内部生产计划的制定,保证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软件设施的支撑下独立的完成任务。
针对内部的生产管理层面来讲,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确保内部生产过程可以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作为支撑,从而提升大量的专业性管理方案,制定科学化的原料加工处理计划,并根据实际的市场建设需求,不断的设定有利于提升公司内部生产效率的专业化管控计划。
目前,国内是使用的专业化生产工具室PMS系统。
此项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系统中国的递归算法和线性规划作为重要的管理技术,并利用现代智能化的设备对内部的系统组件进行管控,加强内部运转效率,能够做到在进行数据生产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制定出高效的管理平台,从而帮助企业稳定发展[3]。
3.5化工科技调度技术此项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流程中的多项环节进行多方面的管理调度,所以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有效的根据上层管理部门的指示明确具体的调度目标。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4c1e3c647d27284b7351de.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摘要:在油田开发后期主要以稠油为主,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措施后,其物性和流体性质都有较明显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油井的采油效果,其主要表现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升高、油气比降低,严重影响原油开发的经济性能,当今对于一些稠油井,应该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稠油储量动用程度。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化学驱技术研究我国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稠油主要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目前开采稠油主要方法是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较差,常规热采效率低,成本高,消耗大很难有经济有效的开发。
因此,为了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稠油采收率,发展了多种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文章主要阐述了:稠油热采工艺技术,井筒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稠油老油田开采基本面临着,大多数区块蒸汽吞吐以达到8轮以上,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产量递减严重,油气比降低,地层压力降至原始油藏压力的20~35%,油藏的有效动能量很小,绝大多数油藏已经过2~3次加密,井距已接近70~100米,从吞吐的角度来讲,已没有加密的余地,尽管吞吐轮次较高,但加热半径有限,仅在井筒附近区域温度有所升高,吞吐动用半径较小,在井筒附近50米以内。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把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频繁的部分油井作为一个井组,集中注汽,集中生产,以改善油层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利用多井集中注汽、集中建立温度场,提高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井整体吞吐能有效抑制汽窜,减少汽窜造成的热损失。
由于多炉同注、同焖,有效地抑制了汽窜的发生,使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2.多井整体注汽时,注入热量相对集中,油层升温幅度大。
由于采用多炉同注、同焖,有利于注入热量向油层中未动用区域扩散,增大了热交换面积;集中建立地下温度场,使热交换更充分。
3.多井整体吞吐时,通过不断变换注汽顺序,使驱油方向发生改变。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6e784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f.png)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思路摘要:稠油油藏是一类特殊的油气藏,与常规油藏有许多不同之处,稠油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投资高,但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稠油的重要课题。
热力采油是当今稠油开采主要技术,本文回顾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等常规热力开采稠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局限之处,介绍了几种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思路 (如强底水稠油油藏双水平井油水同采、改善特稠油油藏SAGD开发效果的智能完井和溶剂添加技术、水平井交互蒸汽驱技术、双水平井连接U型井加热技术等),在目前成熟的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基础上,探索强化采油、改善开发效果的新技术、方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力采油;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一、研究背景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约为9-13万亿桶。
剩余可采储量中常规原油占47%,而稠油和沥青占53%;稠油沥青资源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48%)、加拿大(32%)、俄罗斯、美国、中国、伊拉克、科威特等。
中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储量40亿吨。
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23亿吨),而后依次是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河南油田,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
1.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的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作业较简单、产油速度高、见效快,蒸汽吞吐加热区域有限,因此采收率仅为15-20%;蒸汽冷热周期变化,对井筒的损害较大;蒸汽吞吐作业周期长,时效性低。
蒸汽驱是最为有效的热采技术。
注入的高干度蒸汽不但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还可以补充地层能量,采收率为约40%。
蒸汽驱油开发效果受油藏深度影响很大,我国的稠油埋藏普遍较深,高温蒸汽在通过较长的井身时会损失大量的热量。
火烧油层是稠油热采中应用最早的一种EOR方法。
对热量利用高,适应油藏范围更加广泛采收率为约50%.需要连续向油层中注入空气,高压、大排量空气压缩机常年连续工作,对设备性能要求较高。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探讨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3df0c3c67ec102de2bd8989.png)
技术 , 提高了采收率, 为同类油藏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 词 : 油; 稠 热采 ; 吐 ; 吞 综合 治理技 术 ; 高采 收率 提 中 图分 类号 : 3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O 4 5 1 ( 0 2 0 - 0 9 -0 TE 4 A 1 0— 76 2 1)4 0 3 3 六、 九区浅层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 流动性差 , 油藏 非 均 质性 强 , 热力采 油 是 主要 的开发 手段 。实施 热采 技
术 中, 由于胶 质 、 青质 的沉 积 , 沥 油砂 表 面 亲 油性 强 , 驱 替 波 及 系数 小 , 油 效 果 差 。同 时 由于 地 层 的 非 均 质 洗 性 , 易导 致蒸 汽超 覆 和边 、 水 入侵 , 油藏 的采 收率 容 底 使
2 注蒸 汽 开发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摘 要: 克拉玛 依 油 田六 、 区油藏 是 一个储 层 物性及 原 油性质 变化 较 大 的 浅层 稠 油 油藏 , 九 开发 初 期
效果 较好 , 随 着稠油 热采 进入 中、 期 , 井吞 吐轮 次 高 、 层 亏 空 大 、 但 后 油 地 油层 动 用 不均 、 油 粘 度 高 、 原 含 水上 升 快 、 窜 出砂频 繁 等 问题 逐 渐 突显 , 重制 约 油 田采 收 率 的提 高。针 对上 述 问题 , 区油藏 汽 严 本 在 开发 过 程 中运 用氮 气辅 助 蒸汽 吞 吐 、 高温封 堵调 剖 、 汽混相 驱 油 、 学采 油 、 学 防砂 等综合 治理 蒸 化 化
21 0 2年第 4 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9 3
稠 油 油 藏 提 高 采 收 率 技 术 对 策 探 讨
李 耿 , 刘 强 彭通 曙 杨 洪 张黎雪 , , ,
华北油田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华北油田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ac156c650e2524de5187ef9.png)
"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3 ?’ \( "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B \ \ " O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c\ \ "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c\ \ " O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年第 % 期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3f74ab6294dd88d1d26b28.png)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S KE oR 003871.03464.0lg084612.0058419.0+++=φμ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HIDD_H13)万吉业(1962年)RR KE μlg165.0135.0+=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2159.01903.00422.0)()1(3225.0--⎪⎪⎭⎫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h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Z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μ以上各式中参数: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S :井网密度,口/km 2; S *:井网密度,ha/well ; S wi :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K *:有效渗透率,μm 2。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bbcf0fdf61fb7360b4c6581.png)
21 年 l 0 1 2月
李锦超等.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
2 3
吸 人剖 面。
5 1 水热 裂解反 应机 理 .
3 热/ 面活 性剂 复合驱 技术 表
2 纪9 0世 0年代 美 国学 者 提 出 , 热 裂 解 反 水 应 中稠油 重 质 组 分 中 的有 机硫 成 分 起 到 关 键 作 用 。总化 学反应 过程 反应式 为 :
[ 摘
要] 对稠油 热/ 化学驱的研 究现状及进展进行 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种开采技术 的机 热/ 化学驱 提高采 收率 趋势
理 和特点 , 为热/ 认 有机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与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是稠油开采 的主要发展趋势。
[ 关键 词] 稠油
稠油在 世界 油气 资源 中 占很大 的 比重 。据 数
据统计 , 界稠 油和天 然沥青 的储 量约 为 10 0X 世 0
虽然热/ 复合驱效 果较 好 , 也存在 一些 问 碱 但 题: 由于 碱 的注 入 , 成地 层 伤 害 , 筒 和 管线 结 造 井 垢严 重 , 出液 破 乳较 难 ; 温下 碱 消耗 大 , 产 高 降低 了经 济效益 ; 碱 复合 驱 机 理 复杂 , 场 试 验 成 热/ 现 功率低 。因 此 , 技 术 未 得 到 有 效 的 现 场 推 广 。 此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和环保要 求 的提高 , 低碱 、 有 机碱 、 至无 碱 的驱 油 体 系将 成 为 未来 开采 稠 油 甚
得到 了有效 改善 , 经济效 益提 高 , 收率 提高 幅度 采 明显 。俄 罗斯某 油 田也将 热/ 合 物驱 技 术 进 行 聚 了部 分井 的矿场 试 验 , 内年 增 产 原 油 1X1 7年 0 t比单 一 聚合物 驱 生产 成 本 降低 了 13 。 中 国 , / J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c7b994e53a580216fcfef5.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摘要:本文探讨了注蒸气热采技术的主要方法,蒸气吞吐采油和蒸汽驱。
分别对两种采油方法的采油机理和采油技术进行论述,并对两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原理采油技术稠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稠油开采发展很快。
就目前稠油开采技术而言,稠油油藏开采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其中主要以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化学降粘等方法为主,同时也开展了许多新的技术。
一、注蒸汽热采技术1、蒸汽吞吐采油机理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2、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工艺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1。
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图1 蒸汽吞吐工艺通常注入蒸汽的数量按水当量计算,注入蒸汽的干度要高,井底蒸汽干度要求达到50以上;注入压力及速度以不超过油藏破裂压力为上限。
3、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由于蒸汽吞吐见效快,容易控制,工作灵活,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一般经过几个周期的连续吞吐,含水饱和度的增加使油水比上升,吞吐效果将逐渐变差。
目前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
针对出砂这一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但这种方法对细粉砂效果差,多次吞吐后易失败。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使用超级隔热油管、绝热同心连续油管、隔热接箍、环空密封、喷涂防辐射层。
(3)注汽监控系统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应用效果。
稠油采收率
![稠油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4f79b6d728ea81c758f578fa.png)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中石化、 中石化、中石油吞吐采收率状况对比
2000年12月
油田 浅层 中深层 河南 新疆 胜利 辽河
采出程度 % 15.0 17.8 13.8 15.7
标定采收率 % 22.2 23.0 19.8 20.9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储量50010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1粘温敏感性接近但粘度更高10100100010000100000405060708090100110国内外原油粘温曲线温度委内瑞拉美国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2主力区块埋藏深11001200m单1010001200m草20850960m乐安南区800960m800950m垦东52111501250m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3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水油体积比大于20一国内外稠油资源及主要油藏类型和特点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三中石化稠油提高采收率对策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四中石化稠油蒸汽驱未形成规模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历年稠油热采年产量单位10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20782720264325772634241324347231150916668667713659213496713694454671556177224402216162318781899282162527217165135752323778411178153817411004100988281282327615045587334958112710963745963793532731462612731147239347536336337441168231115391505505505505553434644746596140710173256732382928079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9811火烧油层热水驱注蒸汽不同开发方式的世界稠油产量构成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中石化2000年12月稠油开发数据表16912622336968645142513806253420575837116221126020222528280427984361646137048中石化2000年分油田稠油产量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中石化2000年不同开发方式稠油产量157995623141646100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胜利中深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周期数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河南浅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周期数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蒸汽吞吐在国内外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国内中深层蒸汽吞吐技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a546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浅述发布时间:2021-07-02T14:14:18.39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8月作者:张红俊王刚皇甫自愿[导读] 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永安采油管理区山东东营张红俊王刚皇甫自愿 257000摘要: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本文从稠油冷采和热采两方面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当前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开采技术引言:随着常规原油的开发,地下储量逐渐减少,而储量巨大的稠油资源在日后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的比例增大。
稠油在常规水驱后的剩余油较多且大部分连续可流动,这些稠油资源的开采方式成为了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大部分稠油油藏已进入高含水期,其中一部分进入特高含水期。
普通稠油水驱后的最终采收率较低,但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且分布零散,而采油速度低,含水率上升快,波及系数较小,油藏开发后期效果极不理想。
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稠油水驱后的剩余油,成为了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潜力所在。
稠油因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较高,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因此稠油开采的难度大、所需的成本高。
稠油开采的关键在于降低黏度与摩阻和改善流变性。
热采是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最常用也最成功的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和蒸汽吞吐等。
热采主要是通过加热来降低稠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其流度,在没有底水以及油层较厚的情况下,热采技术非常有效,采收率较高。
但对于油层厚度较小以及存在底水的油藏,热量在传输及加热原油的过程中会大量损失,无法通过加热来降低稠油黏度,热采稠油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受到限制,这时通常考虑利用冷采如化学驱和微生物驱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6f04d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4.png)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指的是一种密度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其常用的定义是在温度为20℃时,其密度大于0.92 g/cm3,粘度大于10 mPa·s。
稠油通常由含沥青质较高的油藏中开采而得,由于其粘度较大,使得传统的自然流动或压裂开采技术难以应用。
稠油热采技术成为稠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电加热法、水热法等。
蒸汽吞吐法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稠油热采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得稠油能够自然流动或被泵上地面。
蒸汽驱则是通过注入蒸汽将稠油推进到井底,进而提高含油层的渗透性,使得稠油能够自然流动。
电加热法是利用地层电阻加热原理,通过在井筒中通电加热管线,使得地层温度升高,稠油粘度降低,从而实现稠油的开采。
水热法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水来降低稠油的粘度和密度,使得稠油能够自然流动。
1. 降低能耗:稠油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量来降低稠油的粘度,然而传统的热采方式存在能源消耗大、温度损失严重等问题。
未来的稠油热采技术将会更加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优化采油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提高采收率:传统稠油热采技术的采收率有限,通常在20%左右。
为了提高稠油的采收率,未来的技术发展将会更加注重稠油热采与其他采油方式的结合,如蒸汽吞吐法与蒸汽驱的结合、电加热法与蒸汽驱的结合等,以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3. 应对环境和安全问题:稠油热采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稠油开采地区通常是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的地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未来的稠油热采技术将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性,通过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来应对环境和安全问题。
4. 进一步完善稠油热采技术:尽管目前已经有多种稠油热采技术可供选择,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热能损失、油水分离、管道腐蚀等。
未来的稠油热采技术发展将会更加注重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进一步完善稠油热采技术,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095213cc7931b765ce1577.png)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摘要随着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条件下,粘度很大,或相对密度大。
稠油还可分为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特稠油。
我国稠油特点:1.油藏埋藏较深2.储层非均质较严重3.油水系统较复杂4.原油中胶质含量高,含硫量低。
针对于稠油的特点现有的主要EOR方法可分成如下几大类:1、化学驱;2、气驱;3、热力采油。
鉴于本文将详细的讲解关键词:稠油特点,蒸汽吞吐,出砂原因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稠油及其特点 (2)第3章蒸汽吞吐采油原理 (4)第4章蒸汽吞吐的增产机理 (5)第5章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因素及对策 (6)5.1藏地质参数 (6)5.1.1原油粘度 (6)5.1.2油层厚度 (6)5.1.3层渗透率 (6)5.1.4油饱和度 (6)5.2气工艺参数 (7)5.2.1蒸汽干度 (7)5.2.2注入气量 (7)5.2.3气速度 (7)5.2.4生产气举速度 (7)5.2.5注气压力 (7)5.2.6焖井时间 (8)第6章蒸汽吞吐开采主要工程技术 (9)6.1高温固沙、防沙技术 (9)6.2高效井筒隔热、套管防护及检测技术 (10)6.3分注选注技术 (10)6.4化学剂增油助排技术 (11)6.5封堵调剖技术 (11)第7章蒸汽吞吐采油法的应用及开发后期 (12)第8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1章前言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是油田勘探开发工作者的追求。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992bf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2.2 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3 化学驱油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4 相关实验研究的综述3. 实验方法3.1 样品的准备3.2 化学驱油剂的制备3.3 实验设计3.4 实验流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化学驱油剂的评价指标4.2 各化学驱油剂的效果对比4.3 机理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实验的推广与应用注:本篇提纲只为助教参考范例,实际写作请完善每个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前言1.1 研究背景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但油藏规模巨大,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和采油效率。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降低油藏黏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油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
近年来,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和勘探,化学驱油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驱油剂,改变原油流动性质,降低油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参数和机理,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1.3 研究意义稠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油效率低,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降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稠油油藏是指含油饱和度较高、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的油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7df9671ed9ad51f01df248.png)
摘要经过上个世纪对常规稀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使得常规稀油储量日益减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非常规石油资源以其储量巨大、分布集中等特点,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日趋进步,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研究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为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这对加快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稠油粘度高, 密度大, 在地层中流动阻力大,所以稠油油藏开采时不但驱替效率低, 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低, 常规开采方式开采效率低。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稠油基本概况及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调研,对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萃取(V APEX)、稠油出砂冷采及利用微生物开采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采油机理和工艺,总结了它们的特点及所适用油藏的标准。
结合现场实施效果,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对目前稠油开采领域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声波采油、人工地震等采油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EORABSTRACTThe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light oil resources in the last century makes conventional light oil reserves dwindling. On the such background, non-conventional oil resources,which is enormous and focus,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EOR technology of heavy oil reservoir provides a new concept of heavy oil exploration,which accelerates the pace of the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China.Heavy high-viscosity, density, flow resistance in the formation of large, so, when the exploitation of heavy oil displacement is not only inefficient, but the volume so low efficiency, conventional mining methods and inefficient ext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ofiles of heavy oil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steam flooding, burning oil, polymer flooding, surfactant flooding, alkaline flooding,steam-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vapor extraction (V APEX),Heavy Oil Cold Production and use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system. Analysis of a variety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oil recovery mechanism, sum up the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Combined effect of the scene and found that the questi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the field of heavy oil recovery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some of the sound production, oil recovery techniques such as artificial earthquake i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Key words: heavy oil ; oil recovery; EOR目录前言 (1)第1章稠油油藏概述 (3)1.1 稠油的定义及划分标准 (3)1.1.1 稠油的定义 (3)1.1.2 国内外稠油的划分标准 (3)1.2 稠油的特点 (4)1.3 中国稠油油藏分布 (5)1.4 中国稠油油藏开采现状 (5)1.4.1 辽河油田 (5)1.4.2 胜利油田 (6)1.4.3 克拉玛依油田 (6)1.5 本章小结 (7)第2章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和机理 (8)2.1 热力采油技术 (8)2.1.1 蒸汽吞吐 (8)2.1.2 蒸汽驱 (10)2.1.3 火烧油层技术 (12)2.2 化学驱采油技术 (15)2.2.1 聚合物驱油 (15)2.2.2 表面活性剂驱油 (18)2.2.3 碱驱 (20)2.3 微生物驱采油技术 (23)2.3.1 微生物开采机理 (24)2.3.2 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的优势及问题 (24)2.4 本章小结 (25)第3章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其他方法 (26)3.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 (26)3.1.1 蒸汽辅助重力驱采油机理 (26)3.1.2 蒸汽辅助重力驱采油技术工艺 (26)3.1.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特点 (27)3.1.3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7)3.2 蒸汽萃取技术 (27)3.2.1 基本概念 (27)3.2.2 蒸汽萃取采油机理 (28)3.2.3 蒸汽萃取采油技术工艺 (28)3.2.4 蒸汽萃取技术特点 (28)3.3 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 (29)3.3.1 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29)3.4 稠油出砂冷采 (30)3.4.1 稠油出砂冷采的含义 (30)3.4.2 出砂冷采机理分析 (30)3.4.3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油藏条件 (31)3.4.4 影响出砂冷采效果分析 (32)3.4.5 出砂冷采存在的问题 (33)3.5 非凝析气相泡沫调驱技术 (34)3.5.1 泡沫调驱的技术原理 (34)3.5.2 泡沫调驱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34)3.5.3 泡沫调驱技术的工艺方法 (34)3.6 声波采油技术 (34)3.6.1 电脉冲仪冲击声波采油技术 (35)3.6.2 低频声波采油技术 (35)3.6.3 超声波采油技术 (35)3.7 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 (36)3.7.1 震动加快了地层中流体的流速 (36)3.7.2 动能降低稠油粘度,改善流动性能 (36)3.7.3 振动具有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的作用 (37)3.8 THAI稠油开采技术 (37)第4章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前言石油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之一,消费量居所有能源之首。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f5953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d.png)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摘要: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本文介绍了当前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开采技术1、稠油的特点在我国稠油油藏绝大部分都是在砂岩储集层,且不同的油藏埋藏的深度不同,大部分在10米到2000米之间不等,分布非常广泛,类型繁多,收采情况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但稠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差别,具体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稠油的粘度和密度都比较高,很难流动。
所以开发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技术的要求难度也比较高,但油田的采收率却很低,以至于油田开发利润低。
②重油的粘度与温度是成反比的,它对温度的敏感度非常高。
据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温度每降低10摄氏度,原油的粘度相应的增加一倍。
也就是根据稠油的这一特性,热力开采法才得以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③在稠油的组成成分当中轻质组分的含量很低,而相对含量比较高的是焦质和沥青质。
2、稠油开采技术2.1稠油热/化学驱油技术在蒸汽开采方法中,由于稠油与蒸汽密度和粘度的差异,常常导致蒸汽重力超覆和指进,导致蒸汽开采体积波及系数的降低。
另一方面,即使在蒸汽所波及的区域,由于受岩石-原油-水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稠油不能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展了热/化学驱油技术。
2.2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技术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主要机理有:温度升高,使油相黏度降低;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岩石-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替相毛管数,启动并驱替剩余油;生成O/W 型乳状液,携带、捕集、聚并剩余油滴;乳状液内相颗粒在多孔介质的孔喉处滞留,降低了高渗层带绝对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目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发展迅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将会更多的应用到石油开发中,随着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和稠油的大规模动用,廉价的、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稠油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稠油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6e1e9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0.png)
稠油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张小霞;杨胜来;黄力;李芳芳;章星【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年(卷),期】2012(000)0z1【摘要】总结了国内外稠油油藏常用的采收率确定方法,对各方法进行了分析归类,将稠油油藏采收率确定方法主要划分为经验数值类比法、经验公式法、注采关系曲线法等8种,并将稠油采收率计算动态法分为油汽比极限法、水油比极限法和产量极限法.选取6个典型稠油区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其采收率,并采用以上8种方法计算了齐40区块的采收率,通过对各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得出:蒸汽吞吐采收率主要受地质因素影响,蒸汽驱采收率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建立采收率计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操作条件对蒸汽驱的影响;在计算稠油采收率时,应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应选用动态法计算采收率,对采收率进行“动态监控”.【总页数】4页(P17-20)【作者】张小霞;杨胜来;黄力;李芳芳;章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4【相关文献】1.华北油田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J], 张凌僡;王营营;冯丽娟;王新颖;杜建德2.稠油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计算方法综述 [J], 赵志明;杨占伟3.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综述 [J], 崔航波;李政4.渤海稠油油田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J], 张俊廷;周铮;谢岳;王美楠;刘斌5.海上稠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以珠江口盆地EP油田HJ油藏为例[J], 李锋;邹信波;王中华;杨光;程心平;匡腊梅;段铮;王海宁;李勇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1)粘温敏感性接近, (1)粘温敏感性接近,但粘度更高 粘温敏感性接近
国内外原油粘温曲线
100000
粘 度 mPa.s
10000
1000
单家寺
100
井楼 美国 委内瑞拉
10
1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平均 104t 660 660
区块数 个 12 11 23
<500 储量 104 t 3136 2083 5219
平均 104t 261 189 227
其中:储量>1000 × 104t 的占60.2%; 储量为500-1000 ×104t 的占10.9%; 储量<500 ×104t 的占28.9%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第一指标 粘度,mPa.s 10 ~10 >10
4 2 4
第二指标 3 15.6℃),g/cm 密度( 0.934~1.0 >1.0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 主要指标 辅助指标 开采方式 3 类别 名称 粘度,mPa.s 相对密度(20℃),g/cm >0.9200 50*(或100)~10000 Ⅰ >0.9200 50*~150* 普通稠油 Ⅰ—1 可以先注水 亚类 >0.9200 150*~10000 Ⅰ—2 热采 >0.9500 10000~50000 Ⅱ 特稠油 热采 超稠油 >50000 >0.9800 Ⅲ 热采 (天然沥青)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不同开发方式的世界稠油产量构成
火烧油层
热水驱
1% 1%
注蒸汽
98%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12月稠油开发数据表 年 月稠油开发数据表 中石化
投产 油田 井数 口 胜利 1691 河南 534 日产液 t/d 26223 2057 28280 日产油 综合 单井 年产油 采出 含水 日产油 程度 4 t/d % t/d % 10 t 3696 583 4279 86 71 84 4.5 1.6 3.6 142.5 22.1 164.6 13.8 12.6 13.7 年油 汽比 t/t 0.62 0.20 0.48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世界各国历年稠油热采年产量 (单位104m3)
热采类别 1984年 1986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国家 2078 2720 2643 2577 2634 2413 2434 美国 723 1150 916 668 667 713 659.2 加拿大 13 4.9 6.7 13.6 9.4 45 46.7 特立尼达 1556 1772 2440 2216 1623 1878 1899 委内瑞拉 28.2 16.2 52 72.1 71.6 51.3 57.5 注蒸汽 德国 0 232 377 841 1178 1538 1741 印度尼西亚 0 0 100.4 100.9 88.2 81.2 82.3 哥伦比亚 27.6 150 455.8 733.4 958 1127 1096 中国 203.1 前苏联 37.4 59.6 37.9 35.3 27.3 14.6 26 美国 12.7 31.1 47.2 39.3 47.5 36.3 36.3 加拿大 火烧油层 50.5 委内瑞拉 25.7 前苏联 37.4 4.1 16.8 23.1 11.5 3.9 1.5 美国 0.55 0.55 0.55 0.55 加拿大 8 5.3 4.3 4.6 44.7 热水驱 德国 95.4 荷兰 15.5 前苏联 4659 6140 7101 7325.6 7323 8292 8079 热采共计
100
86
80 60
46 57 48
69
74
75
78
80
80
84
85
80
82
83
40 0.80
油 汽 比 t/t
0.40 0.00
0.42 0.41 0.38
0.30
0.23 0.21 0.22 0.20 0.21
0.19 0.22 0.20 0.13 0.14 0.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报告人:沈琛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一、国内外稠油资源及主要油藏类型和特点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三)国内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三、中石化稠油提高采收率对策
(一)国际、国内稠油分类标准
UNITAR推荐的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合计 2225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分油田稠油产量
油田 乐安 单家寺 孤岛稠油 孤东稠油 河南稠油 合计 年产油 104t 39.7 37.0 53.3 12.5 22.1 164.6 百分数 % 24.1 22.5 32.4 7.6 13.4 100 采出程度 % 13.0 14.5 23.7 6.8 12.4 13.6
0.5 0.0 1 2 3 4
0.47
0.45
0.39
0.37
0.31
0.27
5
6
7
8
9
周期数
10
11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河南浅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
日 产 油 量 t/d
8
5.4
4 0
3.6
4.3 2.8 2.3 2.5 1.8 2.1 1.8 1.5 1.5 1.6 1.2
1.1
1.0
综 合 含 水 %
日 产 油 量 t/d
20 10 0
.2 8.2 8.1 8.0 7.1 6.3 6.4
综 合 含 水 %
100 80 60 40 1.0
0.96 0.93 0.72 0.61 0.52 62 52 69 74 79 80 80 82 83 83 84
油 汽 比 t/t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中石化2000年不同开发方式稠油产量 年不同开发方式稠油产量 中石化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常规开发 出砂冷采 合计 产量 10 t 157.9 2.3 4.2 0.2 164.6
4
百分数 % 95.6 1.4 3 ∕ 100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胜利中深层稠油吞吐周期指标曲线
注:*指油层条件下粘度; 无*者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世界重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
重 地 区 探明储量 8 3 10 m 55.5 0.013 227.7 7.9 4.2 92.7 23 3.9 0 415 油 远景资源量 8 3 10 m 22.7 0 273.8 36.6 0 35 112.4 5.7 0 486.2 沥 探明储量 8 3 10 m 2716.6 ∕ 0.2 208.2 1.7 0.02 1055.5 0.02 ∕ 3982.2 青 远景资源量 8 3 10 m 1375 ∕ 0 0 0.05 0 0 0.001 0 1375.1
中石化
中石油
(二)国内外稠油资源分布 中石化稠油储量分类
油田 胜利 河南 江苏 合计 百分数 探明储量 10 4t 普通稠油 特稠油 超稠油 3447 21658 2983 1721 498 1125 308 5168 22464 4108 16.3 70.8 12.9 动用储量 10 4t 普通稠油 特稠油 超稠油 2818 12681 500 1360 377 346 4178 23.1 13058 72.2 846 4.7
13
14
15
周期数
(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1.蒸汽吞吐已是中石化稠油开发成熟有效的技术 蒸汽吞吐在国内外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蒸汽吞吐在国内外都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国内中深层蒸汽吞吐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中深层蒸汽吞吐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蒸 汽吞吐技术成熟的标志一是稠油热采85%以上的产量来 汽吞吐技术成熟的标志一是稠油热采85%以上的产量来 85% 自蒸汽吞吐,二是胜利和辽河油田粘度5 自蒸汽吞吐,二是胜利和辽河油田粘度5-8×104mPa.s 的超稠油蒸汽吞吐已经突破并形成生产能力。 的超稠油蒸汽吞吐已经突破并形成生产能力。
(三)国内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1. 国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1)浅层 中-厚层普通稠油油藏(美国、印尼) 中-厚层特-超稠油油藏(加拿大) (2)中深层 中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委内瑞拉)
2. 中石化稠油主要油藏类型
中 深 层
具有活跃边底水的厚层砂岩稠油油藏(单家寺油田) 具有边水的薄层砂砾岩特稠油油藏(乐安油田) 具有边水的薄层砂岩稠油油藏(孤岛、孤东稠油)
(2)主力区块埋藏深 (2)主力区块埋藏深
单2 单10 草20 乐安南区 单6 草古1 草古1 垦东521 垦东521
11001100-1200m 10001000-1200m 850850-960m 800800-960m 1000-1100m 1000800800-950m 11501150-1250m
3. 中石化稠油油藏与国外稠油油藏相比的主要差异
(3)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3)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主力油田边底水活跃 水油体积比大于20 水油体积比大于20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一、国内外稠油资源及主要油藏类型和特点 (一)世界稠油主要开发方式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及 制约采收率提高的主要矛盾 (二)中石化稠油开发现状 (三)国内四大稠油生产油田开发状况对比 三、中石化稠油提高采收率对策 (四)中石化稠油蒸汽驱未形成规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