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20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爆破破碎机理2008-07-09 17:39
一、岩石爆破破碎的主因
破碎岩石的炸药能量以两种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冲击波,一种是爆炸气体。但是岩石破碎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冲击波作用的结果还是爆炸气体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和掌握资料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1、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日野熊、美国矿业局的戴维尔)
当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生成的高温、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猛烈冲击周围的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应力波,它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因此引起周围岩石的过度破碎。当压缩应力波通过粉碎圈以后,继续往外传播,但是它的强度已大大下降到不能直接引起岩石的破碎。当它达到自由面时,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成拉伸应力波,虽然此时波的强度已很低,但是岩石的抗拉强度大大低于抗压强度,所以仍足以将岩石拉断。这种破裂方式亦称“片落”。随着反射波往里传播,“片落”继续发生,一直将漏斗内的岩石完全拉裂为止。因此岩石破碎的主要部分是入射波和反射波作用的结果,爆炸气体的作用只限于岩石的辅助破碎和破裂岩石的抛掷。
2、爆炸气体的膨胀压理论(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村田勉等)
从静力学的观点出发,认为药包爆炸后,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这种气体膨胀时所产生的推力作用在药包周围的岩壁上,引起岩石质点的径向位移,由于作用力不等引起的不同的径向位移,导致在岩石中形成剪切应力。当这种剪切应力超过岩石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就会引起岩石的破裂。当爆炸气体的膨胀推力足够大时,还会引起自由面附近的岩石隆起、鼓开并沿径向方向推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冲击波的作用。
3、冲击波和爆炸气体综合作用理论(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C.W.利文斯顿、φ.A.鲍姆,伊藤一郎,P.A.帕尔逊、H.K.卡特尔,L.C.朗和N.T.哈根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岩石的破碎是由冲击波和爆炸气体膨胀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两种作用形式在爆破的不同阶段和针对不同岩石所起的作用不同,爆炸冲击波(应力波)使岩石产生裂隙,并将原始损伤裂隙进一步扩展;随后爆炸气体使这些裂隙贯通、扩大形成岩块,脱离母岩。此外,爆炸冲击波对高阻抗的致密、坚硬岩石作用更大,而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对低阻抗的软弱岩石的破碎效果更佳。
二、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破作用的范围
1、炸药的内部作用
假设岩石为均匀介质,当炸药置于无限均质岩石中爆炸时,在岩石中将形成以炸药为中心的由近及远的不同破坏区域,分别称为粉碎区、裂隙区及弹性振动区。
(1)粉碎区(压缩区)
炸药爆炸后,爆轰波和高温、高压爆炸气体迅速膨胀形成的冲击波作用在孔壁上,都将在岩石中激起冲击波或应力波,其压力高达几万MPa、温度高达30000以上,远远超过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致使炮孔周围岩石呈塑性状态,在几到几十毫米的范围内岩石熔融。尔后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将岩石粉碎成微细的颗粒,把原来的炮孔扩大成空腔,称为粉碎区。如果所处岩石为塑性岩石(黏
土质岩石、凝灰岩、绿泥岩等),则近区岩石被压缩成致密的、坚固的硬壳空腔,称为压缩区。由于粉碎区是处于坚固岩石的约束条件下,大多数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都很大,冲击波的大部分能量已消耗于岩石的塑性变形、粉碎和加热等方面,致使冲击波的能量急剧下降,其波阵面的压力很快这下降到不足以粉碎岩石,所以粉碎区半径很小的,一般为药包半径的几倍。
(2)裂隙区(破裂区)
当冲击波通过粉碎区以后,继续向外层岩石中传播。随着冲击波传播范围的扩大,岩石单位面积的能流密度降低,冲击波衰减为压缩应力波。其强度已低于岩石的动抗压强度,不能直接压碎岩石。但是,它可使粉碎区外层的岩石遭到强烈的径向压缩,使岩石的质点产生径向位移,因而导致外围岩石层中产生径向扩张和切向拉伸应变。如果这种切向拉伸应变超过了岩石的动抗拉强度的话,那么在外围的岩石层中就会产生径向裂隙。这种裂隙以0.15~0.4倍压缩应力波的传播速度向前延伸。当切向拉伸应力小到低于岩石的动抗拉强度时,裂隙便停止向前发展。此时便会产生与压缩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伸应力。致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移动,当径向拉伸应力超过岩石的动抗拉强度时,在岩石中便会出现环向的裂隙。径向裂隙和环向裂隙的相互交错,将该区中的岩石割裂成块。此区域亦称破裂区。
(3)弹性振动区
裂隙区以外的岩体中,由于应力波引起的应力状态和爆轰气体压力建立起的准静应力场均不足以使岩石破坏,只能引起岩石质点做弹性振动,直到弹性振动波的能量被岩石完全吸收为止,这个区域叫做弹性振动区。
2、炸药的外部作用
当集中药包埋置在靠近地表的岩石中时,药包爆破后除产生内部的破坏作用以外,还会在地表产生破坏作用。在地表附近产生的破坏作用的现象称为外部作用。根据应力波反射原理,当药包爆炸以后,压缩应力波传到自由面时,便从自由面反射回来,变为性质和方向完全相反的拉伸应力波,这种反射拉伸波可以引起岩石片落和引起径向裂隙扩展。
(1)反射拉伸波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片落
当压缩应力波到达自由面时,产生了反射压缩应力波,并由自由面向爆源传播。由于岩石抗拉强度很低,当拉伸应力波的峰值压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岩石被拉断,与母岩分离。随着反射拉伸波的传播,岩石将从自由面向药包方向形成“片落”。“片落”现象的产生主要与药包的几何形状、药包大小和入射波的波长有关。对装药量较大的硐室爆破易产生片落,而对于装药量小的深孔来说,产生的“片落”现象则较困难。入射波的波长对“片落”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波长的增大,其拉伸应力就急剧下降。
(2)反射拉伸波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
从自由面反射回岩体中的拉伸波,即使它的强度不足以产生“片落”,但是反射拉伸波同径向裂隙梢处的应力相互迭加,也可使径向裂隙大大地向前延伸。
三、炸药在岩石中爆破破坏的过程
从时间来说,将岩石爆破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为多数人所接受。
第一阶段为炸药爆炸后冲击波径向压缩阶段。炸药起炸后,产生的高压粉碎了炮孔周围的岩石,冲击波以3000~5000m/s的速度在岩石中引起切向拉应力,由此产生的径向裂隙向自由面方向发展,冲击波由炮孔向外扩展到径向裂隙的出现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