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研究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中职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某种职业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职业基础;而高职教育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能适应高端、复杂的职业环境。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减少学习压力和适应期,有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培养,提高教育效益。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各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为了有效地实施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探索。
需要研究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与高职教育的要求相适应。
需要研究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评估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还需要研究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指导与辅导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在实践层面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加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促进经验共享和资源互助。
建立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联合办学机构,提供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资源给中职学生,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技能提升培训课程,为中职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升级机会。
可以加强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和实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深入探索和不断创新。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实践,才能建立起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课程衔接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介绍了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概况,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特点。
接着深入探讨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总结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启示。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和合作,提升教师培训水平等方面。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中高职教育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学生职业发展、应对策略、启示、发展方向、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实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学生在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时,常常面临着课程内容不对接、学习能力不适应等种种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机会。
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中高职教育体系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旨在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进行深入研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提升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高职教育体系的脉络和发展方向,为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能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价值。
2. 正文2.1 中高职教育体系概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中高职之间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衔接环节。
中职是作为初职教育水平的一种,为学生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
而高职则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任务是致力于将学生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进行平衡,让他们顺利地在学业和职场之间进行转化。
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相关文献,探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共性要素中高职之间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共性要素。
首先,中高职教育均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两者均会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制造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
其次,中高职课程均会注重实践应用,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
学生需要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中高职教育还将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职业伦理、职业道德等课程,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开展工作。
尽管中高职教育都有许多相同的课程和共性要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高职教育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重复。
因为许多学生会选择在中职阶段学习某一职业技能,在高职阶段又选择学习类似的专业,这就会导致中高职之间课程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知识背景不一致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的,但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是从中职教育开始的,因此在高职阶段会存在一些学生掌握不到位的基础知识。
为了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二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加强联合培养、调整中高职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招生比例调整等方式,减少重复课程和知识背景不一致问题,并统一不同地区教育的标准,促使各级教育之间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中高职课程体系共同协作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夯实教育基础,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和职业素养发展,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技能和知识。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课程体系衔接和转换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日益突出。
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和桥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不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或就业。
深入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以及影响衔接的因素等进行探讨,有助于寻找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借助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提供更加具体和可行的方案。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加强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通过研究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对中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改进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
探讨影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因素以及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内容已达到2000字要求】2. 正文2.1 中高职教育的特点中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
中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培养。
中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真实参与职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高职教育注重与行业的对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中高职教育还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学生的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
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中高职衔接的人才需求日益显著。
中高职专业衔接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领域提供实践指导。
研究对象本文以我国中高职专业衔接为研究对象,阐述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设置重复:中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相似,缺乏明显的层次差别。
2、课程体系脱节:中高职课程体系未能有机衔接,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脱节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中高职学校师资力量存在差距,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4、实训条件不足:部分中高职学校的实训条件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
原因分析中高职专业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统一规划:中高职专业衔接缺乏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导致中高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盲目性。
2、缺乏有效沟通:中高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导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难以有机衔接。
3、缺乏企业参与:中高职专业衔接缺乏企业的参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对策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统筹规划,优化专业设置: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中高职专业设置,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目标,避免专业设置重复。
2、完善课程体系衔接:中高职学校应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层次性和延续性,避免课程脱节和重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满足教学需求。
4、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高职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5、引入企业参与:中高职专业衔接应引入企业参与,与产业对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
中高职衔接的现状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生政策不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政策存在差异,中职学生
在升入高职的同时面临着高职学校的招生限制,导致许多中职学生无法顺利升入高职学
校。
二是课程设置不贴合。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学校后,需要进行额外的学习和适应期,使得衔接过程不够顺畅。
三是师资力量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职
学生在升入高职学校后,受到教学水平的影响,往往面临着学习难度较大的问题。
针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政策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统一招生政策,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和便利条件。
四是加强实习实训环节。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实习实训的对接,通过
实践环节的衔接,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他们更好地适应高职学校
的学习。
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存在问题的领域,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共同努力,加
强政策对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养和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为中职学生顺利衔接到
高职学校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共同推动中高职衔接问
题的解决,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专业课程和高职专业课程是中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
一、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1. 中职专业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中职和高职学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中职专业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在中职学校,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在高职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差异导致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学校后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和转变,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中职与高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重复和断层现象。
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高职学校相似度较高,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学校后需要重新学习相同的专业知识,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由于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专业课程衔接机制,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难以有序衔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中职和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健全,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
这导致了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化,难以有效衔接。
2. 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的差异化。
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上出现失衡和模糊现象。
3. 社会需求对教育人才的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导致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脱节。
三、对策研究1. 完善中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
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对接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和教师互动交流等形式,促进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专业水平不够等。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步。
研究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及对策是迫切需要的。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1.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在缺乏目标的情况下,学习往往缺乏动力。
2. 职业规划不清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方向时缺乏明确的思考和规划,导致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迷茫和困惑。
3. 专业水平不够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时,专业水平和基础能力不够,导致了在高职学习中遇到困难。
二、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1. 设立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针对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设立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2. 加强学生学科基础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注重学科基础教育,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进入高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推行导师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都可以推行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4. 推进产教融合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
三、结语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如何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是提高中高职教育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改革途径,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深度发展,促进中职基础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衔接和贯通,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在学科和课程体系上的对接,建立一流、多元、灵活、精准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
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课程衔接体系。
一是加强中高职学校课程改革,完善中高职专业建设的课程的内容,不仅是深化学科课程建设,而且要考虑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合理设置选修课,使其内容适合学生能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职和高职教学衔接。
二是加强专业、课程技术认可,确保中职课程和高职专业课程完全衔接。
其次,要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衔接体系。
一是依托学校组织实施课程改革,推广学而思、'学而优等先进的课程体系,针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对接,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过程的重复负担;二是开展课程和实践活动,加强专业课程和行业实践技能的结合,深入渗透,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激情;三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立就业实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建立针对入学学历、就业能力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特点的课程衔接体系。
最后,要构建一体化的学习、考试和评价体系。
一是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开展基于学生毕业要求的综合性考试,发挥大规模标准化文凭考试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课程体系衔接的学生升学、迁徙政策,解决中高职学生的衔接问题;三是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教育等内容,建立立体的评价机制,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
综上所述,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更加精准的衔接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中职学习基础上有效过渡到高职,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中高职之间的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中职生顺利升入高职院校或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知识技能的不匹配、职业意识薄弱、教学资源不足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1. 知识技能不匹配: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面临知识技能不匹配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培训来弥补差距。
2. 职业意识薄弱: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职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需要加强对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学资源不足:许多中职学校在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面临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差异的问题,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衔接培训和支持。
二、中高职衔接对策研究1. 优化课程设置: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加强协作,对接课程设置,确保中职生的知识技能在升入高职院校后能够顺利衔接。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中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和辅导。
2. 强化职业意识培养:中职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和理解。
高职院校则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帮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
3. 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向中职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支持,帮助中职生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环境。
4. 建立衔接机制: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衔接机制,通过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中职生升学和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可以开展双方联合办学、教师交流等活动,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效果和质量。
三、总结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中职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中高职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从中职教育阶段转入高职教育阶段时往往面临专业课程的剧烈变化和不适应,导致学习困难和辍学率增加。
为了解决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对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为改善中高职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质量: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通过研究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对策,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就业培训: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不畅通会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挑战,影响其就业和职业发展。
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可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
3.推动教育改革:研究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有助于发现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促进产业升级: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研究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提高中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机制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从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高职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职教育则是中等职业教育升学的桥梁,是技能人才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纽带。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如学生职业素质不足、求职就业困难、教育资源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困扰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矛盾。
本文将从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促进中高职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1. 学生职业素质不足目前,一些中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显得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在实训教育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2. 求职就业困难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渠道较为狭窄,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甚至出现就业歧视现象。
这些都说明了中职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脱节。
3. 教育资源不平衡在资源配置方面,中高职教育的投入依旧存在不足的情况,加之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成为制约中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1. 教育理念不合理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仍然存在以“升学率”为核心目标的倾向,而忽视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理念的偏斜导致了中职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上的不足。
2. 用人单位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由于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期望与学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中高职衔接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高职教育仍然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受到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使得教育质量无法保障。
三、对策研究1. 落实技能教育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
对中职学生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技能培养,增加实训教育的投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中高职课程贴近度、建立中高职培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等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
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中高职衔接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课程贴近度、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人才需求也越发多样化和专业化。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的衔接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当前,中高职衔接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转化率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这些问题亟需通过更加切合实际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中高职衔接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以探讨当前中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通过分析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可以深入了解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研究对策来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旨在为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中高职衔接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就业率和发展能力。
通过详细研究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可以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推动中高职教育的改革与进步,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3 意义中高职衔接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高职衔接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缩小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差距,促进两者的均衡发展。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中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就是研究如何使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之间能够紧密衔接,促进学生从中职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设置的衔接。
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之间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使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高职课程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和层次,中职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之后,应该能够顺利地进入该学科的高职课程,而不会出现重复学习或者学习难度跳跃的问题。
第二,师资力量的衔接。
中职和高职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应该是相互衔接的,中职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高职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而高职教师也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这样可以保证中职和高职教师之间的衔接,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学生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应该是相互衔接的,中职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培养出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而高职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第四,实践教学的衔接。
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应该搭建起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中职阶段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做好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不断改进衔接方案和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而高等职业教育则为培养更高级别的技术人才提供了平台。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很多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面临着种种困难。
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高职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着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
很多中职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往往受到限制,这与中职教育的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转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教育被寄予厚望。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课程体系的不衔接问题,很多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升学转移,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受阻。
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生在高职教育中学习的课程与工作实际需要不完全匹配;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中高职教育之间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三是教学方法不合理,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教学方法不一致,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难以适应。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涉及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就业的畅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就业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而且,通过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可以促进各级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
1. 课程设置的整合。
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使中职学生所学课程能够与高职教育的课程需求相匹配,从而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2. 教学目标的明确。
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进行规划,使中职学生在升学或就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施策略1. 完善中高职课程体系。
通过对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竞争力。
中高职衔接研究
中高职衔接研究导言中职和高职的衔接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职和高职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可能面临一些适应和衔接问题。
本文将就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第一部分:中职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中职和高职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他们进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高职教育则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中等级别的职业岗位。
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群体:中职教育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而高职教育则面向中职毕业生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
因此,高职教育的学生在年龄和经验上相对成熟一些。
2.课程设置: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则注重专业技能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就业需求: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线操作人员,而高职教育则培养的是中层管理人员或技师级的高级操作人员,因此在就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上存在差异。
第二部分: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由于中高职教育的差异,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可能面临以下一些衔接问题:1.学习压力:由于高职教育的课程更加深入和繁重,学生可能在适应上遇到困难。
2.专业知识差距:中职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则需要学生掌握更深入的专业知识。
因此,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专业知识方面的差距。
3.实践能力不足:中职教育的实训时间通常较少,而高职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可能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毕业生就业问题:由于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就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不同,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面临一些就业问题。
一些中职毕业生可能在进入高职阶段后未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
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一、概述在职业教育领域,中高职专业衔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我们将对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我们将回顾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发展历程,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对中高职专业衔接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提出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改进策略,包括优化专业设置、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探讨中高职专业衔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出大批适应市场需求、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加强中高职专业衔接研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背景与意义中高职专业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高职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途径,其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认知的偏差,中高职衔接一直存在诸多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
对中高职衔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1. 学生就业压力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通常在高中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然而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中职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很多企业倾向于选择高职或者大专毕业生,而中职学生的就业机会较为有限。
2. 学生返乡就业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很多中职学生只能选择返乡就业,这也会导致他们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学校教学不适应社会需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中职学校的教学往往无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导致学生就业后遇到技能不足或者与实际工作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4. 中职学生社会地位低由于社会认知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使得更多的学生不愿意选择中职教育作为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行业与学校联系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 完善中高职衔接政策政府应完善中高职衔接政策,提高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高校对中职毕业生提供升学机会,缓解中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3.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工作内容和节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 提高中职学生社会地位政府和社会应该消除对中职学生的歧视和偏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
三、对策实施1. 政府推动职教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2.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而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差异,中职与高职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和不适应情况,导致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针对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转换。
各地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探索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与实践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就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促进中职生顺利接轨高职教育,实现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充分挖掘中职生的潜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选择、更多优质的学生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通过研究与实践,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在当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
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顺畅衔接,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
其次,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中高级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人才培养机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中高职课程体系的特点中职教育是我国实施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而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中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重要衔接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不同中职教育以培养适用于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实践基础和职业技能。
而高职教育则着眼于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2. 课程设置不同中职教育课程设置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而高职教育则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涉及更多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3. 课程负荷不同中职教育课程负荷相对较轻,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负荷相对较重。
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
如何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的整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的顺畅衔接,需要对两者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使其能够有机结合,构建起衔接的桥梁。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为主,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采取更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衔接研究【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普及,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简单地“学历嫁接”,而是要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高职招考政策、学习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良好衔接。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学历嫁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普及,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也积极顺应形势,通过调整、合并、改制和升格高职院校等途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国家政策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初中后的分流教育制度要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与职业培训教育齐头并进,从而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在政策方面已经开始积极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机制体制。
因此,怎样促进和实现中、高职之间有效衔接与沟通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涉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基于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
中职和高职间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专业设置各自为政、招生模式自说自话等亟需在体制机制上予以综合纠正,在顶层管理上进行系统化设计。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
二、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毫无疑问,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创新改革的目的和制度设计的初衷看,中高职衔接本是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家长)“三方共赢”的改革新政,实行中高职衔接理当是大势所趋。
然而,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中高职衔接工作却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而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若即若离“两张皮”。
具体表现为“冷热不均”现象明显,即中职“热”、高职“冷”,教师“热”、学生“冷”,开始“热”、后来“冷”,家长“热”、学生“冷”,等等。
何以如此,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从总体上看,中高职衔接的阻碍因素很多,其中不乏诸如中职免费读书而高职学费偏贵、中职学生厌学现象较为普遍等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瓶颈则在于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专业设置各自为政、招生模式自说自话等内部原因,亟需在体制机制上予以综合纠正,在顶层管理上进行系统化设计。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高职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获取大专学历,而且对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就业质量寄予较高的期望。
但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原因和师资瓶颈制约,并不具备举办高等学历教育的丰富经验,有些连基本的人才培养定位都模棱两可,甚至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还与中职学校出现“倒挂”现象。
中职学生到了高职却学不到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就业质量也未见明显提高,“投入”与“产出”的匹配度不高,很多人便不愿意白掏这个“冤枉钱”。
加之目前国家层面的职教“立交桥”尚未搭好,对那些读高职不是最终目标的学生来讲,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反正也读不’通’、读不到‘顶’,不如不读”。
2.专业设置无法精准对接。
眼下,中职高职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不对口”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阻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因素。
在2010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新增专业85个,从原目录中删除专业22个。
这些专业设置更多地强调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专业与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在具体操作中,各个学校还会突破这一框架进行一定的“创新”和“边缘化”,使得中职专业设置时新而庞杂,与时代更合拍、与市场更吻合。
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则始终执行着2004年12月的版本,全部目录共分19大类、78小类、532个专业,如果需要新设或更新专业,都有比较严格的论证审批限制。
3.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
当前,在高职生源严重萎缩的大势之下,高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的呼声日高,但从近几年的试点情况看,高职入学的成绩“门槛”拆除以后,虽然能让一部分差生“顺利”入学,但这并不会引起更多学生“鱼贯而入”,相反却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高职的声誉和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生“不敢来”、“不屑来”、“不好意思来”。
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会想方设法组织各种考试(笔试)或测试(面试),既防止鱼龙混杂,使生源质量下降,又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和品位。
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组织好考试,让该来的来,不该来的不得进?由于目前中高职教学内容不一致、要求不一样,而高职院校普遍还沿用学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考评办法,专业技能考核不受重视,致使招考试题中文化课的比重高、难度大,未能体现职教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报考。
4.中高职衔接的“接口”有待拓宽。
中高职衔接是中职学校实现由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性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接口”却局限较大,有待拓宽。
如在衔接对象上,只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形式的衔接,而没有吸纳中职有深造需求的往届生;在衔接内容上,只限于中等与高等学历的衔接,而没有重视职业能力的衔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体现不出中职与高职的差别;在衔接时间上,没能顾及到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因素,在讨论并落实具体“衔接”事项的关键时候,学生都不在学校,客观上也减少了中职学生的参与度;在衔接管理上,也较多地存在“刚性”过高而“柔性”不足的问题,在目标导向、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探索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三、中高职衔接解决措施综上所述,当前中职与高职之间难以顺畅衔接,不是我们的理念跟不上,也不是思想需要解放,根子在于缺乏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这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中高职衔接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目前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教育之间的屏障,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色、互相贯通、有机衔接融合的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更不是基于生源因素的应景之举。
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中高职衔接的灵魂。
2.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因为这种衔接是中高职对口合作、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中职优秀毕业生的一种办学方式。
3.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日本的学生在职业高中学习毕业后,可以与高中专攻科学校、专门学校、职业大学等多种继续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相互衔接;英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确立了职业教育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制度,保证中高职可以进行顺畅衔接。
并且,职业资格教育的课程,由国家职业考试委员会和中学教学考试委员会一起协商决定;德国双元制实施的是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课程方面实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中高职斜街模式。
中等职业学生既可以利用已学到的技能、知识进行就业,又可以通过双元制的职业实践以后,再去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美国目前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体制机制,制定出一系列统一的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然后采用应用型为主导的综合性课程,并以此作为中高职衔接的相应模式。
从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互动的角度来说,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间表现为一种供求关系。
不可否认,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较长一段时间内,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策略是符合教育科学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但是,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中等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就学格局的变化。
中高职衔接问题的产生便受到这种现实力量的制约,这种现实力量源自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与职业技术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并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产生了变更,即社会需求促使中职从“直接就业”向“就业、升学”双重功能转变。
处理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和升学并充分实现这两种功能,对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来说都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中职学生迫切希望得到提升和拓展,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高端发展空间受限,摆在广大中职学生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而希望达到更高目标的中职生已无路可走,建议建立专科-本科-研究生一体化的独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广大中高职衔接和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1]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高职研究.2010.22.[2]何玉兰等.“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6).[3]马秋硕等.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4]刘辉等.中高职衔接得历史逻辑、现实困境及其超越[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5]李雪华,张燕燕.日本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6]董绿英.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秦辉.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比较研究,2009,2.[8]黄鑫等.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职教论坛.2011.18.作者简介:巩航军(1968-),男,陕西户县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汽车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