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产品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导线公称截面积,mm2
0.30
0.50
0.85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最小拉力,N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260
3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0
500
4.6.3 端子与导线压接处的横截面应符合QC/T 29106的要求。
4.7 电线束的包扎
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 一般规定
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 斜纹编织线
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 直纹编织线
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B/T 2443 钢卷尺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QC/T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4.8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端子和电线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端子与电线之间的电压降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导线截面积,mm2
试验电流,A
电压降,mV
0.50
5
3
3.00
35
18
0.85
10
5
4.00
35
18
1.00
15
8
5.00
40
20
1.50
20
11
6.00
40
≤20
2.00
30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_概述及解释说明
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汽车线束是指由多根导线以及管道等组成的电气设备的集合体,用于传递和控制汽车各个部件之间的信号和电力。
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整个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线束标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标准及其作用。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包括线束材料要求与选择、线束设计与布局要点以及线束制造工艺技术要求。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汽车线束的测试与认证,包括测试方法与工具、认证流程与标准以及常见测试问题与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已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条件的概述和解释说明,使读者了解汽车线束在整个汽车系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汽车线束标准和技术的参考和指导,以促进汽车线束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汽车线束的标准和技术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2. 汽车线束标准2.1 什么是汽车线束汽车线束是由电线、连接器、保护套等组成的综合性电气传输系统,用于将电力和信号从发动机、车身控制单元等传输到各个汽车部件和设备上。
它在汽车中起着传导电力和信号的关键作用。
2.2 汽车线束标准的重要性汽车线束标准是为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汽车线束在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方面达到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使用都至关重要。
首先,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促进不同厂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汽车具有不同的架构和系统,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各种接口可能无法兼容,导致配件选型困难以及维修、升级等工作变得复杂费时。
其次,通过制定统一的汽车线束标准,可以规范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整合_图文(精)
ICSJ021-005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Test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Automotive Wire Harness (草案稿中国·合兴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HXQ/HX 104— 2006 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 3 4.1 默认试验公差 . ...................................................................... 3 4.2 默认试验条件 . ...................................................................... 3 4.3 试验设备 . (2)4.4 测量精度要求 . (2)5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2 5.1 总则 . .............................................................................. 2 5.1.1 尺寸特性 [1、 2、3]................................................................. 2 5.1.2 物料特性 ......................................................................... 3 5.1.3 环境温度范围(分级 ............................................................. 3 5.1.4 线束的工作电压范围 ............................................................... 3 5.1.5 接触件样品准备 ................................................................... 4 5.1.6 预处理—连接器和 /或接触件插拔循环 ................................................. 4 5.1.7 外观[3]........................................................................... 4 5.1.8 线路检测 [1](QC/T29106 ......................................................... 5 5.1.9 电连续性监测(瞬断监测 ......................................................... 5 5.2 接触件—机械性能试验 . .............................................................. 6 5.2.1 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 /拔出力[1] .................................................... 6 5.2.2 接触件抗弯性[2]................................................................... 7 5.2.3 绝缘层压接部位的弯折试验[2](QC/T 29106 ......................................... 8 5.2.4 导线—接触件拉脱力[1](USCAR21 ................................................ 8 5.3 接触件—电性能试验 . ................................................................ 9 5.3.1 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总连接电阻[2]........................................... 9 5.3.2 电压降[2]........................................................................ 10 5.3.3 最大电流能力[2].................................................................. 11 5.3.4 1008h电流循环[2]................................................................. 13 5.4 线束—机械性能试验 . ............................................................... 14 5.4.1 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 /拔出力[1] ................................................... 14 5.4.2 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 /拔出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 [1].............................. 16 5.4.3 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 /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 [1].............................. 18 5.4.4 线束极性防错能力[1].............................................................. 18 5.4.5 连接器其它零件如 CPA 、 PLR 、locator clip的插入力 /拔出力 [1].......................... 19 5.4.6 振动 /机械冲击[2] ................................................................. 20 5.4.7 连接器—连接器装配时的喀哒声[2].................................................. 22 5.4.8 线束跌落试验[2] (22)IQ/HX 104— 20065.4.9 连接器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孔的易受损伤性 [2]...................... 22 5.5 线束—电性能试验 . ................................................................. 23 5.5.1 绝缘电阻[2]...................................................................... 23 5.5.2 耐压 [2](ISO16750-2 ............................................................ 24 5.6 线束—环境试验 . ................................................................... 24 5.6.1 可焊性 [2](QC/T29106 .......................................................... 24 5.6.2 耐焊接热 [2](QC/T29106 ........................................................ 24 5.6.3 热冲击(温度循环[2]............................................................ 25 5.6.4 温度 /湿度循环[2] ................................................................. 25 5.6.5 高温试验[2]...................................................................... 27 5.6.6 低温试验 [2](QC/T29106 ........................................................ 28 5.6.7 耐工业溶剂[3].................................................................... 29 5.6.8 浸渍试验[2]...................................................................... 29 5.6.9 压力 /真空泄露[2] ................................................................. 30 5.6.10 盐雾 [2](QC/T29106 ........................................................... 32 5.7 特殊试验 . ......................................................................... 32 5.7.1 连接器安装结构的机械强度[2]...................................................... 32 5.8 严酷环境试验 . ..................................................................... 33 5.8.1 高压水喷射 ...................................................................... 33 5.8.2 严酷振动 ........................................................................ 34 5.9 试验顺序 . ......................................................................... 36 5.9.1 说明 ............................................................................ 36 5.10 推荐的试验项目 . ................................................................... 3 5.10.1 新工具设计、工具更改或材料更改后推荐进行的试验 . (3)5.10.2 新 /现有接触件或连接器设计后推荐进行的试验 (5)6 质量评定程序 ........................................................................7 6.1 鉴定检验 . .......................................................................... 7 6.1.1 抽样 ............................................................................. 7 6.1.2 程序 ............................................................................. 7 6.1.3 合格 ............................................................................. 7 6.1.4 样品处理 ......................................................................... 7 6.2 质量一致性检验 . .................................................................... 7 6.2.1 逐批检验 (7)6.2.2 周期检验 (9)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2 7.1 标志 . ............................................................................. 12 7.2 包装 . ............................................................................. 12 7.2.1 检验:.......................................................................... 12 7.3 运输 . ............................................................................. 12 7.4 储存 . .............................................................................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加速老化试验 ................................................... 13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恒定湿热[2]...................................................... 14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温升[2].......................................................... 15附录 D (资料性附录表 D1 导线—接触件拉脱力 (16)IIQ/HX 104— 2006 前言本规范是修改采用 SAE/USCAR02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标准。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
新能源汽车线束标准
一、安全标准
新能源汽车线束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安全标准,确保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
二、环保标准
新能源汽车线束应符合环保要求,使用环保材料制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线束废弃后应易于回收和处理,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环保标准。
三、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线束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
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温度、湿度、振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验证。
四、耐久性
新能源汽车线束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至少应与车辆寿命相当。
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确保其耐久性达到预期要求。
五、抗干扰性
新能源汽车线束应具有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以保障车辆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线束应采用屏蔽、滤波等抗干扰措施,以减小外界电磁干扰对车辆电气系统的影响。
六、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应确保安全性,避免因线束故障或损坏导致车辆失控或其他安全事故。
线束应采用高绝缘材料制造,确保电气性能符合要求,同时应具备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19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前言本标准是QC/T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旳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旳企业标准为要紧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29106-1992相比,要紧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13527.2、HG2196、QB/T2423和QC/T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旳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旳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旳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旳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旳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旳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旳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旳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旳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旳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旳条款通过本标准旳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旳条款。
凡是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旳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旳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旳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旳逐批检验抽样打算GB11121汽油机油GB17930车用无铅汽油GB/T13527.2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T2196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JB/T6313.1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6313.2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JB/T6313.3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JB/T813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JG4钢卷尺QB/T2423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QC/T238汽车零部件旳储存和保管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QC/T414汽车用低压电线旳颜色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T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旳圆柱式插接件旳尺寸和专门要求QCn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纳以下及QC/T417.1中旳定义。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试验清单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试验清单本规范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20 VDC(0 VDC~20 VDC)的汽车线束。
本规范不适用于以下产品:标称电压高于20 VDC/AC线束,eyelet 接触件,edge board 连接器。
注: 以下表格中“适用”一栏中填写“全部”表示适用于本规范的全部连接器。
序号试验项目适用范围是否需对配件适用的客户1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适用于以下试验的过程中:振动/机械冲击;热冲击;温度/湿度循环;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浸渍试验;压力/真空泄露;需要全部2外观全部不需要全部3线路检测全部需要全部4电连续性监测(不是单独的试验)适用于以下试验的过程中:振动/机械冲击;热冲击试验需要全部5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拔出力全部需要全部6接触件抗弯性全部不需要全部7绝缘层压接部位的弯折试验全部不需要全部8导线—接触件拉脱力全部不需要全部接触电阻(干全部9电路电阻)需要全部10电压降全部需要全部11最大电流能力(最大电流能力试验只是为1008h电流循环试验提供电流极限值而已,而不作为接触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电流值)全部需要一级市场客户121008h电流循环(用最大电流能力试验所测得的最大电流进行通电试验)全部需要一级市场客户13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全部不需要全部14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全部需要全部连接器极性防错能力全部需要全部15连接器其它零件的插入力/拔出力(适用时)根据情况根据情况根据情况16振动/机械冲击全部需要(电连续性监测和预处理—连接器全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17连接器—连接器装配时的喀哒声全部需要全部18线束跌落试验全部不需要全部19连接器护套孔的易受损伤性适用于有接触件二级锁(TPA/PLR)的连接器不需要全部20绝缘电阻全部不需要全部21耐压全部不需要全部22可焊性适用于有焊接要求的产品不需要全部23耐焊接热适用于有焊接要求的产品不需要全部24热冲击全部需要(电连续性监测和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全部25温度/湿度循环全部需要(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全部26高温试验全部需要(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一级市场客户:1008h;其他客户:8h27低温试验全部需要(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全部28耐工业溶剂适用于密封型连接器不需要全部29浸渍试验适用于密封型连接器需要(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全部30压力/真空泄露适用于密封型连接器需要(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需要对配件)全部31盐雾全部不需要全部32连接器安装结构的机械强度全部(需要时)不需要全部33恒定湿热可选试验不需要全部34温升可选试验需要全部。
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泛亚汽车设计中心规范
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泛亚汽车设计中心规范汽车电线束是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将各种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车辆的电气传输功能。
为了保证汽车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汽车电线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泛亚汽车设计中心对汽车电线束技术要求的规范:
1.材料要求
2.结构设计
汽车电线束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汽车设备的功能要求和布线要求。
电线束内部的电线布线必须合理,避免过多的交叉和叠加,以防止电线之间的干扰和短路。
同时,电线束的外部结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以保护内部电线的安全性。
3.电气性能
4.耐久性能
汽车电线束的耐久性能是指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振动等外力作用下,电线束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和性能。
汽车电线束必须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湿度、抗振动、抗高压等性能,以保证车辆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可靠使用。
5.安全性能
汽车电线束的安全性能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包括防火、防爆、防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要求。
电线束必须采用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测试和验证,以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其他安全事故。
6.安装易用性
泛亚汽车设计中心对汽车电线束的技术要求,从材料、结构、电气性能、耐久性能、安全性能和安装易用性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范。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汽车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车辆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一、引言现代卡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电气系统在车辆控制、信息采集和主从设备之间的通讯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在卡车的电气系统中,低压电线束是信息传输和控制的重要载体。
因此,合理设计和优化低压电线束对于确保车辆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卡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
二、卡车低压电线束的定义低压电线束是指在电气系统中,电源电压小于60V的线束。
在卡车中,低压电线主要负责多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讯,以及信息传输、检测和保护。
低压电线束将众多的设备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传递信息和电能、抗干扰、防水防尘等多种特性。
三、卡车低压电线束的设计要求1.国际标准和法律要求:低压电线束的设计符合ISO/TS 16949质量体系标准、RoHS环保要求和特定国家法律法规。
2.安全性能:低压电线束应符合阻燃、抗草酸等相关要求,并具有避免漏电、重复安装和异物进入等多项安全性能。
3.抗干扰和耐久性:低压电线束应抗干扰性强,能有效避免电子干扰和波动。
同时,低压电线束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能适应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的震动和磨损。
4.确保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低压电线束应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能力和极佳的数据保护和加密功能,确保各系统之间的通讯稳定、安全并且顺畅。
四、低压电线束的制造工艺低压电线束的制造过程主要分为特性分析、终端设计、终端生产、线束标识、线束装配、线束测试等几个步骤。
制造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技术评估和需求分析,确定电线材料、行业标准和产品使用环境等要素。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如线束剪切机、线束压接机、打标机等工具,提高制造的产能和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保证制造结果符合要求。
五、卡车低压电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车辆的性能和运行效能。
通过严格遵守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和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低压电线束,可以提高卡车的安全性能、降低损耗率并且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是指安装在汽车中,用于传输低压电信号和电力的线束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
1. 电线材料:
-电线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耐久的绝缘材料,如聚氯乙烯(PVC)或交联聚乙烯(XLPE)等。
-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磨损性和抗化学腐蚀性。
2. 导体规格:
-导体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质,确保电流传输效率高。
-根据所需电流及负载要求,确定合适的导体截面积和线径。
3. 绝缘层厚度:
-绝缘层的厚度应根据电线的额定电压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确保防止电线短路或绝缘击穿。
4. 温度等级:
-电线束应符合特定温度等级要求,以保证在不同工
作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温度等级包括80℃、105℃和125℃等。
5. 阻燃性能:
-为确保在汽车发生火灾时电线束不会加剧火势,电线束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低烟无卤(LSZH)材料可用于提高电线束的阻燃性能。
6. 抗振动和耐久性:
-由于汽车运行中存在振动和冲击,电线束应具备良好的抗振动和耐久性,以保持稳定的电信号传输和使用寿命。
7. 标识和色彩:
-电线束上应有清晰易读的标识,包括电线规格、颜色代码和制造商信息等。
-不同功能的电线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代码,便于安装和维护。
请注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条件,实际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技术条件可能因所在地区、汽车制造商的
要求和特定应用而有所不同。
建议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以确保电线束的质量和符合使用要求。
汽车线束行业标准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11121汽油机油GB 17930 车用无铅汽油GB/T 13527.2 软聚氯乙烯管(电线绝缘用)HG 2196 机动车辆用橡胶材料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第一部分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第二部分斜纹编织线JB/T 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第三部分直纹编织线JB/T 813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JG 4 钢卷尺QB/T 2423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用压敏胶粘带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QC/T 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7.3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三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4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四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五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QC/T417.1中的定义。
3.1 干线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如图1所示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29106-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引用标准GB 484车用汽油GB 485 QB汽油机润滑油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祥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328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ZB T35 001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ZB T35 002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ZB T36 003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n 29009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3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2572铜编织线JJG 4钢卷尺3 术语3.1 干线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3.2 支线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3.3 分支点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3.4 接点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3.5 端子接插件和接头的统称。
4 技术要求4.1 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 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110、120mm 等。
4.2.2 支线长度不小于50mm。
4.2.3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
4.2.4 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长为20±5mm。
4.2.5 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4.3 电线与端子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4.3.1 电线束中电线颜色应优先采用ZB T35002中规定的颜色。
4.3.2 接头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13的规定。
JT1-3720-2012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归档版)
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JT1-3720-2012共 27 页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5日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JT1-3720-2012编制易健校核毛国军审定周成勇批准何举刚更改记录JT1-3720-2012轿车电线束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轿车电线束总成(包括发动机电线束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与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以下简称电线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 13527.2 软聚氯乙稀管(电线绝缘用)GB/T 2828.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JB/T 6313.1 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JB/T 6313.2 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纺织线JB/T6313.3 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纺织线QB/T 2423 聚氯乙稀(PVC)电气绝缘压敏粘带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010-1991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013-19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T1-3700-2011汽车低压电线技术条件JT1-3703-2011 汽车用线束波纹管技术条件JT1-3712-2012 汽车线束橡胶件技术条件Q/JD 1920 汽车连接器技术条件Q/JD 1921 汽车继电器技术条件Q/JD 1922 汽车用熔断器技术条件Q/JD 1923 中央电气控制盒技术条件Q/JD 2486 长安汽车零部件标识标注规定SJ-NW-51 长安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害物质技术限值规范SJ-NW-3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SJ-NW-39车内零部件/材料挥发性有机物及酮类物质分析技术规范SJ-NW-42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技术规范SJ-NW-43挥发性有机物热解析气相色谱仪TD-GC-MSD测试分析技术规范SY-DQ-39《汽车电子电器部件环境条件及试验标准》SY-HB-14《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SY-HB-15《长安汽车禁限用物质的限值及测量方法(欧盟)》3 要求3.1 电线束应符合本技术条件和长安汽车《整车电线束总成产品开发技术要求》,并按照经规定批准的产品图样与技术文件制造。
QC 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C/T 29106-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9106-1992前言本标准是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修订版本。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以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29106-1992。
本标准与QC/T 29106-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13527.2、HG 2196、QB/T 2423和QC/T 238。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干区"、"湿区"、"刺破连接",并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相应的规定。
——增加了压接接点横断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导体标称截面积规格和与其对应的拉力值。
——增加了密封塞压接的技术要求。
——对电线束的使用环境温度、耐高低温性能、耐湿热性能、耐振动性能、耐盐雾性能及对应的试验方法作了修改。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要求。
——将耐油性能要求改为耐工业溶剂性能要求。
——出厂检验增加了"接点防水"、"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密封塞压接"项目的检验。
——对型式检验产品的抽样方法、编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作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德、汤曼如、方兴亚、姜树森、张杰、钱程。
QC/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对现行《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
对现行《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是针对汽车电气专用线束和汽车整车电气原理图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对现行的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提高其应用价值。
一、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概述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是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技术文件,一般用于汽车行业的电气线缆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证汽车电器线束在安装、使用、维修中有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包含了许多具体内容,如线束设计要求、线束布局要求、散热要求、电磁兼容要求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规定,可以保证线束的质量和性能具备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并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二、研究现状目前,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不断更新和修订中。
在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束机械特性的研究线束在汽车中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组成,需要考虑很多机械因素,如抗拉强度、弯曲半径、挤压力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各种测试和仿真来验证方案的应用价值。
2、线束电磁特性的研究汽车中的电气设备和线束所带来的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重视。
因此,通过研究极化度、串/并联阻抗、天线增益等参数,为线束电磁建模提供实验数据和有效参考。
3、线束散热问题的研究线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由于电流密度过大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线束内的空间中容易积累,导致线束烧毁。
因此,在热实验平台上对线束进行散热研究,对于线束的长期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起到了监管和规范作用,但在现实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标准不够完善和实用标准的制定主要是针对线束部件的固定、保护和结构等方面,但对于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材料和工艺等问题并没有明确规定。
汽车低压线束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线束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
汽车低压线束是指车辆中用于传输低电压信号与电力的线束系统。
其要求和测试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气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电气性能要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包括电阻、电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要求。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进行电阻、电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测量,并与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对比。
2. 机械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机械性能要能够满足车辆运行中的振动、温度变化等环境要求。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振动测试、温度变化测试等,以评估线束的机械性能。
3. 绝缘性能要求:低压线束的绝缘性能要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以确保线束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电气短路等问题。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绝缘测试仪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介电强度测试等。
4. 环境适应性要求:低压线束要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潮湿等。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温度箱等设备进行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适应性测试。
5. 可靠性要求:低压线束在车辆使用寿命内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应发生断裂、接触不良等问题。
测试技术条件包括使用拉力测试机进行线束的拉力测试,使用接触电阻测试仪进行接触电阻测试等。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确保低压线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保证车辆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标准EQC-115-90-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标准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简称电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电压低于50V条件下使用的各种汽车电线束(含单根电线束、蓄电池线)。
本标准亦适用于各种汽车零部件总成的电线引出线。
2 引用标准ZBT35001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GB9328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GB2951.19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EQC-117-90 汽车用插接器技术条件EQC-155-91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GB3131 锡铅焊料FJ534 本色维纶纱线3 技术要求3.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尺寸、颜色3.2.1电线束图纸上所注尺寸,均指在23±5℃条件下不受外力作用自然伸直时的尺寸。
3.2.2电线束干线的总长度尺寸偏差为+20mm,各分叉点距离偏差为±10mm,各分叉处支线长度偏差为+20mm。
3.2.3电线束内部各接点之间、接点与分叉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mm。
3.2.4套在电线与接头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其长度为30±3mm,内径应与连接处的尺寸相适应。
且应能紧套在电线与连接部位上,在5N的拉力下不得松动和滑出。
3.2.5电线束内电线的颜色应符合GB9328;外表所包扎的纺织线应为深色,不得使用红、黄、白等鲜艳颜色,胶带、波纹管、软质塑料管和绝缘橡胶管等均为黑色。
3.3电线束的包扎3.3.1用塑料耐寒胶带缠绕时,采用半叠式缠绕、胶带应平顺地包住电线,电线束表面不应有松散及漏缝现象,且外表美观。
3.3.2用维尼纶线编织时,编织螺距不得大于25mm,编织应紧密、均匀、整洁,表面不得有粗大线头及漏电线现象,包扎物末必须粘紧,不得散开。
3.3.3用塑料波纹管包裹时,波纹管不得在电线束上产生移位。
开裂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的现象。
3.3.4电线束内单根或双根的分支线、允许采用软质黑色塑料管代替编织套,塑料管一端需包紧在电线束干线包扎层内。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是汽车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电力传输、信号传递和控制功能。
为了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通用技术条件。
一、导线材料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导线材料应采用优质的铜材料,以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导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以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
二、绝缘材料要求低压电线束的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PVC)、交联聚乙烯(XLPE)等,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要考虑到工作温度、耐候性和耐磨性等因素。
三、外皮材料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外皮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油性,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和物理损坏。
常用的外皮材料有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选择合适的外皮材料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
四、线束结构要求低压电线束应具备良好的线束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和维修。
线束内的导线应按照电气系统的布局进行合理的排列和分组,避免导线之间的交叉干扰和短路现象。
同时,线束的长度和形状也要根据汽车的布置和空间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五、标识要求为了方便安装和维修,低压电线束上应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导线编号、颜色、功能等信息。
标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确保用户能够准确识别和操作。
六、测试要求低压电线束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测,以确保质量和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导线的电阻、绝缘电阻、耐压等,同时还要进行可靠性测试,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和负载条件下的使用情况。
七、环境要求汽车用低压电线束要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包括高温、低温、潮湿、震动等。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电线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汽车用低压电线束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旨在确保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通过对导线材料、绝缘材料、外皮材料、线束结构、标识要求、测试要求和环境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提高汽车用低压电线束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rylcxs-J080
汽车用线束技术条件
前言
本技术条件是根据国家标准及主车厂应用要求编写,在国家标准或客户要求发生变化时,本技术条件应相应作出调整。
本技术条件由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汽配分公司起草归档
本技术条件由宁波日樱有限公司汽配公司李政桥起草
由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王蓉审核批准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本公司(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用线束的生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等。
二、引用文件
QC730-2005 汽车用薄壁低压电线
QC 417.1-5-2001 汽车用线束接插件
QC 29106-2004 汽车低压线束技术条件
GB13594-2003 机动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JJG4 钢卷尺
GB11121 汽油机油
三、要求
3.1 干线线束外护管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并且为了便于测量及制作应为10的倍数为佳。
3.2 支线长度不宜小于30mm,节点与分支点之间不宜小于20mm 3.3 对于ABS护套线束,外套波纹管的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3.4线束未注公差应符合下表:
3.5单线线芯的颜色截面小于0.5mm2优先采用单色,当采用双色线时,辅色与主色的比列为1:3-1:5.搭铁线优先采用黑色或者黄绿色。
3.6端子与线缆连接优先采用压接方式,压接时不应将导体压断,有防水要求的接插件不应将防水堵在压接时损伤、破坏。
压接后的端子不得影响接插件的相互对插。
若有几根单芯线不能同时压接在一起时,允许采用钎焊的方式连接,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夹渣、虚焊等焊接缺陷存在。
焊接后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进行电气强度试验。
端子在压接或者焊接后承受拉力应符合下表规定:
3.7线束在制作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松散。
使用开口的波纹管时,每隔200mm使用黑色胶带进行缠裹,缠裹宽度不小于20mm。
对于支线与干线的交汇点,缠裹应错落有致,外观美观,缠裹后增大外径不得大于最大波纹管外径30%,支线与干线不得脱落、漏线。
3.8线束中的接插件应按照图纸装配正确,导通良好,不应有错位、短路、断路现象。
3.9线束的使用和储存温度分别为为-40℃-70℃、-40℃-80℃.在对线束进行型式试验时应采用储存温度进行实验。
3.10 线束的外套护管应具有阻燃性,具有一定的刚性,不应有软化、塌陷等缺陷。
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不开口波纹管,使用开口波纹管时,应使波纹管内的线缆无外漏、无涨鼓、不松散。
3.11电气强度:线束所采用的电线电缆应承受2kv电压不击穿,在进行护套线试验时,应确保每根导线与护套、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电压存在。
3.12 线束应能承受车用机油。
3.13 线束应在支线的连接处,对支线功能进行明确标识,标识应正确、清晰,耐擦。
应在干线的醒目位置对产品进行标识。
四试验方法
4.1在无具体环境要求的情况下,实验应在下列条件下保持2H后进行。
环境温度:20℃-25℃
空气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4.2线束的外径使用测量周长计算或者直接使用卡尺测量,读数精度为1mm.
4.3线束的长度使用钢卷尺测量,测量时应使线束自然放置的平台上,不能悬空或者扯拉。
测量结果应符合3.4规定。
测量时的节点或者分支点应以支线和干线的轴线交点为测量点。
4.4线束外观使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3.5、3.7、3.10、3.13 规定
4.5端子的拉力测试使用拉力机或者悬块。
测量时使拉力完全施加在导线与端子的轴向,在使用拉力机时应符合3.6要求。
使用悬块时,悬块的重量应大于对应3.6要求的拉力。
施加后端子不应脱落。
4.6 电气强度的试验:将线束置于水中,两端露出水面不小于200mm,将每根单线和护套线,单线和单线中间施加2kv直流电压1min,不得有击穿现象。
4.7线束的阻燃性只要是对外套护管进行检测,采用点燃的方式检验,在点燃后3s离火自熄即为合格。
4.8线束的低温试验;将线束置于-40℃±2℃的低温箱内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应满足3.6、3.7、3.8、3.11、3.13规定。
4.9线束的高温试验:将线束置于80±2℃的低温箱内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应满足3.6、3.7、3.8、3.11、3.13规定。
4.10 线束耐油性采用在线束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上滴加机油,
30min后目测不得有膨胀、变软迹象。
4.11 线束的导通,连接采用专用测量仪检测,检测时将线束一端接插件与测量仪对插,分别将线束另一端与测量仪相应接插件对插,信号灯和语言提示为合格即为正确,否则为不合格。
五检验规则
5.1 线束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质量合格的报告文件5.2线束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具体如下表:
六下列情况之一的,需进行型式试验
6.1新产品开发投产鉴定
6.2距离上次型式试验满24个月
6.3国家标准或者客户提出新的要求
七包装、储存、运输
7.1包装使用pvc柔性包装袋按照规格数量进行包裹后使用瓦楞纸箱包装、运输。
装箱时不得对线束进行过度压挤、缠绕。
箱外应注明规格型号、数量、收货单位等信息,箱内应有产品合证明、检验报告等。
7.2产品的储存和保管应符合QC/T238的有关规定,产品储存期为2年,满2年后须进行型式试验。
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汽配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