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变态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防治

合集下载

药物变态反应及其治疗

药物变态反应及其治疗

药物变态反应及其治疗前言药物变态反应是药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其反应难于预测,有些反应严重还可致死,故在临床上有其重要性。

学者们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已进行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使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药物变态反应(或称药物过敏性反应)是药物作为变应原,在体内引发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使机体致敏后,当药物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特异抗体相结合,从而引发变态反应。

这种反应仅见于少数有易感性的人。

它与药物固有的药理学作用所致的其它不良反应如过量反应、副作用、继发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耐受及特异质等反应不同,它可发生于常用剂量,也可发生于很小剂量,并可当再用时,即使是很小剂量也可使反应再发。

变态反应是由免疫机制致成。

皮肤的药物反应(药疹)多由于变态反应所致,但并非都由于变态反应,有些被疑为变态反应但还缺乏证实。

依据免疫学原理,一种物质可引发抗体形成,即有免疫原性;可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即有反应原性。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者,叫做全抗原或完全抗原。

有些药物本身可作为完全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包括破伤风抗毒素及用来治疗白喉、狂犬病、腊肠中毒、气性坏疽、毒蛇咬伤的异种血清制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及伤寒、百日咳、小儿麻痹、斑疹伤寒、狂犬病疫苗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后叶素、胰岛素等器官提取物;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纤维蛋白溶解酶等酶类;还有肝素、右旋糖酐、疫苗中的添加剂以及动物器官提取物中的杂质等。

我们通常应用的药物,多属于分子量低于1000的小分子化合物,它们极少或无抗原性。

小分子化学物质,其本身虽无抗原性,但当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牢固结合后,形成大分子的结合抗原,就有了抗原性。

这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叫做半抗原。

例如二硝基氯苯,其分子量为203,它不能引起抗体形成,即无抗原性或免疫原性。

但当它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二硝基氯苯蛋白质结合物时,便能引起抗体产生,即有了免疫原性。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可能危害
1.能量危害:
(1)电能;(2)热能;(3)机械力;(4) 电离辐射;(5)非电离辐射;(6)悬挂质量; (7)患者支撑器械失效;(8)压力(容量破裂); (9)声压(听觉压力);(10)振动;(11)磁 场(如MRI磁共振成像仪) 2 生物学危害 (1)生物污染;(2)生物不相容性;(3)不 正确的配方(化学成分);(4)毒性;(5)致敏 性;(6)致突变性;(7)致畸性;(8)致癌性; (9)交叉感染;(10)热原;(11)卫生安全性; (12)降解
医疗器械分类
心电图机
一类:通过常规管理足
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
性的医疗器械; 二类:对其安全性、有
血压计
手术器械
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
疗器械; 三类:植入人体;用于 支持、维持生命;对人 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 安性、有效性必须严格 控制的医疗器械
输液泵 腰椎融合器 血管支架
麻醉机
血管导管 一次性输液器
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及特点
过敏反应一般只在用药者中的少数人身上 出现,往往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 可能病人过去用过而无记载,病人自己也 不知道或者用过类似的、有交叉过敏性的 药物; 机体从接受抗原到形成抗体需要一定的时 间,所以过敏反应有一个潜伏期;

某些药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可用皮试的方 法来测知,但有时皮试也会出现假阳性的 结果,可能是剂量太小不足以诱发抗原抗 体反应,也可能是皮试前服用了抗过敏药 物。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容易发生交叉或不完 全交叉的过敏反应。头孢菌素5%-10 %与青霉素 某些疾病可使机体对药物的致敏性增加, 例如:患全身性红斑狼疮者服用布洛芬的 过敏反应增加。
供相关资料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药物过敏处理与防护学习材料

药物过敏处理与防护学习材料

药物过敏处理与防护学习材料介绍本材料旨在提供关于药物过敏处理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指导。

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如何处理和预防药物过敏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药物过敏的定义药物过敏是指个体对特定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现象。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药物成分的异常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可能只引起轻微不适,而有些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的处理当患者出现可能是药物过敏的症状时,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步骤:1. 停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2. 立即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3.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4. 如果症状较轻,但仍有可能发展为严重过敏反应,应密切监测患者并寻求进一步医疗帮助。

5. 记录患者的过敏史和症状,以便日后的医疗管理。

药物过敏的防护预防药物过敏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记录在病历中。

2. 询问患者是否对某些药物或药物成分过敏,并告知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3. 在开展任何治疗之前,仔细阅读药物的成分和说明书。

4. 避免给患者使用他们已经对其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

5. 在必要时进行药物过敏测试,以确定患者对特定药物的过敏情况。

结论药物过敏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来处理和预防。

本材料提供了关于药物过敏处理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处理药物过敏时,请始终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独立的决策,不依赖于他人的协助。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医疗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

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很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如果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可以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别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现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行恢复。

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反应甚至影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

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主要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

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

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经管法》和国家药品规范并经药品监督经管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

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范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

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ADR,这与由人为过失造成的药品纠纷不同。

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

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现 场核实
核实方式
• 采用三级核实制度:一级核实为电话核实、 二级核实为现场核实、三级核实为专家核 实,可要据实际需要开展不同核实方式。
现场核实的范围
1.出现药品/医疗器械聚集性不良反应人数超过2人(含2 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或有可能造成永久 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者; 2.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但出现药品/医疗器械聚集性不 良反应人数超过5人,且使用同厂家同批号的药品/医疗器 械者,如经电话等非现场方式无法获得有效资料者; 3.所有死亡病例,经电话等非现场方式无法获得有效资料者; 4.造成较大负面社会影响者(已有新闻媒体参与); 5.上级或管理部门要求的其它情况进行现场核实者。
3. 死亡病历:死亡小结或死亡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 本情况、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特别是病情演变 和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和死亡诊断等),尽可能获取死亡 讨论和尸解报告。
4.药品说明书
5.该院使用情况:全院使用过该怀疑药品(涉及本次药
品突发性不良事件的生产厂家和批号)的所有人数、涉及 科室、所有使用怀疑药品的患者情况,有无类似不良反应 /事件出现及出现的人数,出现不良事件的时间、科室、 患者情况等。
产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能的原因?
1.产品的固有风险(设计、材料、临床 ); 例如,设计时心脏瓣膜开口过大时引起卡瓣 2.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碟片脱落) 3.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OK镜,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但应及时更 换,说明书未注明。
有的基层用户在填写完报告表后,保存时出现下图的现象,解决办法是: 将输入法改为字母后,按“区号-电话号码”形式填写。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二、类型: 1.T细胞缺陷 是一种遗传病。由胸腺发育不全引起。患 病动物表现为发热、厌食、沉郁、呼吸道或 消化道感染,或出现运动失调、角弓反张等 神经症状。 患病动物只发生细胞免疫的缺损,血清免 疫球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2.免疫球蛋白(Ig)缺陷病 (1)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症:是体液免疫(B细胞) 缺陷。属遗传病,只在某些品种的马驹(如阿拉伯马 驹),引起缺陷的基因与性染色体连锁,只在雄性动 物中发生。发病日龄可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表现为 发热、咳嗽、鼻炎。抗生素治疗只能短期缓解,终因 呼吸道反复感染而死亡。 (2)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本型不是所有的免疫 球蛋白都缺乏,是某一种免疫球蛋白缺乏,可分为 IgA、IgG、IgM缺乏等。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1、局部过敏反应 由花粉、灰尘、霉菌等引起 (变应原),常见躯干、背部、 四肢、耳、面部等处皮肤,出 现骚痒、红斑、疹块(荨麻疹)。 如犬吸入性变应性皮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2 、过敏性休克
多由药物(青霉素、磺胺药)、 血清、其它异体蛋白等引起。表 现为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呼吸 困难、肌肉颤抖抽搐,皮肤骚痒 水肿。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Ⅰ型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机理:是由抗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上的IgE分子结合,触发该细胞 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 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心力衰 竭等症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病理

病理变化: 血压下降、脉微、体温下降,全 身出冷汗,呼吸困难、肌肉颤栗、 抽搐、皮肤搔痒,出现水肿或荨 麻疹等。严重导致休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础知识
体内有致敏抗体者:皮试(+) 体内无致敏抗体者:皮试(-),但如为特异体质,皮试本身即已使机体致敏
六、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原则 (一)毒副反应(A 类反应) 1.与用药单位时间剂量(给药速度)密切相关。 2.血药浓度监测(TDM)有助诊断和救治。 3.降低剂量,停药或促使药物消除可使大多数的 A 类反应减轻或消失。 4.严重中毒反应或后遗症则分别情况用解毒药、拮抗药或对症治疗。
五、过敏反应的预防(具体措施) (一)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治疗剂量无关(与过敏原的用量相关)。一般不能用降低剂量防止。 (二)问清过敏史很重要
如过去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则可用。但不能认为完全保险,有可能前次不发生反应,但本次使用 发生反应,也有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 (三)交叉过敏反应常见:如青霉素族与头孢类抗生素即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四)皮试的价值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系列教材
第一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基础知识
第一章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及其防治原则
一、概述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1.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上市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 性遗传素质等。 2.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是指因药品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 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程度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机体器 官、功能发生障碍则称为药源性疾病。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 ADR,而且包 括超量、误服、错用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3.不良事件/不良经历(adverse event/adverse experience,A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 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第十一章变态反应

第十一章变态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过敏性休克: 于再次接触变应原数分钟内发生,临床表现为胸闷、气
急、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a. 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 b.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心悸、四肢厥冷、 脉弱、血压下降 c.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 二便失禁、抽搐。 d.消化系统症状: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胃肠道 平滑肌痉挛。 e.皮肤过敏症状:皮肤潮红、瘙痒、红斑及药疹、面部 及眼睑水肿。
复合物,并沉积于务管的基底膜等组织中; ④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并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
导致组织损伤。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1、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由于链球菌的M蛋白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形成IC,并沉积于 肾小球基底膜上所致。
✓2、血清病: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治疗外毒 素性疾病后1—2周发生。患者表现发热、皮疹、 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和蛋白尿等临床症状。 ✓3、 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变性的IgG刺激机体产 生抗原性IgG的抗体IgM,并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关节滑膜。 ✓4、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原是自身DNA,与相应 抗体形成复合物后沉积于肾小球、关节、皮肤和其 他毛细血管,引起多个 器官损害。
致敏机理
青霉素的分解产物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均为半抗 原,能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从而刺 激机体产生IgE抗体,使机体致敏。
防止青霉素过敏
1. 严格掌握青霉素类临床应用的适应症 2. 在应用每种青霉素的各种制剂治疗之前必须详细询
问病史(以往是否用过青霉素类; 应用青霉素类后有 无荨麻疹、瘙痒、胸闷、发热等反应;对其他药物如 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有无过敏史; 个人有无变态反 应性疾病史; 家族中有无上述类病史) 3、皮肤试验(除对青霉素有过敏史,大面积皮疹,饥 饿、寒冷、疲劳等情况下除外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防范

皮疹:
表现:各种皮疹均可出现,
以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多见,
也可出现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表现
一般持续5-10天,停药后1-3天内迅速退清 药物:各类抗菌药均可引起,以青霉素、链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磺胺药多见
37
药物性皮疹
38
常见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药物热:
各类抗菌药物均可引起
与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
它常为免疫学或遗传学的反应,与药品固有的正常药理 作用无关,而与药品性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B 型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常规的毒理
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高。
包括: 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
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45
常见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其他毒性反应:
骨骼、牙齿损害:四环素,氟喹诺酮类
灰婴综合征:氯霉素
心脏损害: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
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 治疗矛盾和赫氏反应 糖代谢紊乱:加替沙星
46
各类抗菌药使用注意事项
(一) ß -内酰胺类 1. 青霉素类: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等,以皮疹最常 见) 过敏性休克:青霉素(0.004 %~0.015%),病死 率 5%-10% 胃肠道:常见于口服制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阿莫西林主要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见于高剂量应用或 肾功能减退患者 局部刺激性: 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
9
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
(二) 机体方面:
种族:动物种属间差异,人类白色人种与有色人种
间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药物代谢酶)。 性别:部分药物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药物皮炎:男女(32) 保泰松、氯霉素引起粒细胞缺乏: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8、 急性胰腺炎 使用门冬酰胺酶会出现急性胰腺炎的不良反 应
主要表现为肺毒性,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急 性呼吸衰竭等。 急性型可发生在治疗期间的任何剂量之间,初期发生干咳,X 线检查阴性,几天到几周X线显示快速进行性改变,血氧值降 低而需要给氧。急性肺毒性作用不可逆。 慢性型主要与剂量有关,开始时患者出现干咳但不发热,当X 线显示进行弥漫性浸润性改变时,应进行肺活检并停止治疗。
20.09.2019
2、 膀胱毒性 临床表现:膀胱炎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膀胱
纤维化。代表药物: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喜树碱类等 可致出血性膀胱炎, 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和尿痛, 严重时 产生血尿。可在给药后几小时或几周内出现, 通常停药后 几天内消失。
20.09.2019
临床主要表现:外周神经包括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 末梢神经炎、深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中枢神经包括短暂 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罕见惊厥和意识丧失。植物神 经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 、头晕,严重者有高频听力丧失。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常见 药物有: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丙卡巴肼、长春新碱、铂类 等,且神经毒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
20.09.2019
肺毒性最常见的药物有博来霉素、卡莫司汀、环磷酰胺、丝 裂霉素、白消安、甲氨蝶呤、紫杉醇、多烯紫杉醇平阳霉素 、NVB、伊立替康、吉西他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亚硝 脲、白介素-2、阿糖胞苷、替尼泊苷、等。 博来霉素、平阳霉素致肺纤维化最常见, 紫杉醇主要表现为肺水肿, 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和外周水肿。 间质性肺炎是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最严重的不良反。
姑息化疗: 对于手术后复发、 转移或就诊时不能 切除的肿瘤病人, 化疗多是为了使肿 瘤缩小、稳定,以 争取长期维持。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

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

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

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

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

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过敏性休克
• 预防: ①以往用药史,是否用过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 ②应用后有无荨麻疹、瘙痒、胸闷、发热等反应。 ③对其他抗菌药物如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有无过敏 ④个人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⑤家属中有无上述类似病史。
鉴于90%的过敏性休克于给药后30min 内发生,故给药后应观 察30min 。
耳聋
• 程度:新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链
霉素〉奈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
• 神经肌肉麻痹: 阻滞乙酰胆碱和结合钙离子作用,阻滞神经传导。表现为心肌 抑制、肌肉松弛等。 程度: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 素>妥布霉素
氨基糖苷类
• 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血管性水肿、口周发麻常见 新霉素常见是接触性皮炎 链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
阿莫西林、磺胺药多见
处理措施
• 对有轻型皮疹而必须继续用药者,则宜在采取相应措施(给予 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下严密观察。
• 如皮疹继续发展,并伴有其他变态反应及发热者应立即停药, 同时加强抗过敏治疗。
使用药物前进行皮试
• 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 已停用7d 以上(小儿3d 以上),而需再次使用时应重做皮试 • 换用另一种批号也以再做皮试为妥 •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发生率<10%
大环内酯类
• 肝毒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 过敏反应:药物热、药疹等过敏反应。 • 静脉炎:滴液应稀释(浓度<0.1%),滴速减慢。 • 耳鸣和听觉障碍。
(六)四环素类
• 常用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1)胃肠道反应:食道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

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 基本知识和评价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
202X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肯 定:
2
1
5
4
3
很可能:
时间顺序合理; 该反应与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相符合; 停药后反应消失或减轻; 没有重复用药; 无法用并用药、病人的疾病合理解释。
或:
2018
01
02
03
04
05
可 能:
01
02
03
04
05
待评价:现有资料无法进行评价,需进一步补充 资料。 无法评价:现有资料无法进行评价,且补充资料 无法获得。
酮康唑、红霉素等为cyp3A4抑制剂,与特非那定联合应用后,使特非那定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从而产生QT间隔延长,严重者可产生“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01
02
03
试验研究结果:
谢谢!
2关系评价 (推理法)原则 报表不良反应分析栏中“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除了先因后果这个先决条件外,原因与结果的间隔时间也应符合已知的规律。 先因后果的先后关系不等同于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必须有先后关系。 时间方面的联系是否密切:
是否具有联系的一贯性: 与现有资料(或生物学上的合理性)是否一致,即从其它相关文献中已知的观点看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如动物试验的数据、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其它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另外以往是否已有对该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即相当于报表不良反应分析栏中“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正副高变态反应知识点

正副高变态反应知识点

正副高变态反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正副高变态反应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变态反应呢,通俗来说就是身体对一些东西反应过度了,像有的东西对大多数人没事儿,但对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就引起强烈反应。

这就好像有的人见到小虫子,别人只是驱赶,但他就像见了洪水猛兽一样,惊慌、起疹子,甚至喘不上气,这就是一种变态反应。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领域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医生得知道这个,才能找到好多看起来莫名其妙病症的根源,比如有些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呢,很可能就是变态反应在捣鬼。

③前置知识:得先掌握一些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

就好比你要知道一个地方的防御部队咋工作的(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才能明白为啥有时候防御部队会“发疯”(变态反应)。

比如说要知道白细胞、抗体这些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基本作用等。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的临床中那用处可大了。

例如给过敏患者看病的时候,通过了解变态反应的知识,就能够用正确的药物去治疗,像用抗组胺药来缓解过敏症状。

还有在预防方面,能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东西,像花粉过敏的人在花开的季节少出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变态反应在免疫学科里就像是一根树干上独特的树枝。

它跟人体的免疫系统紧密相连,像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表现。

②关联知识:和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耐受这些知识分不开。

打个比方,如果免疫防御是守门员,那变态反应就是这个守门员有时候脑子一热,把自己的队友(正常的物质)当成敌人猛扑。

而且和组织损伤修补的知识也有关联,毕竟变态反应常常带来身体组织的伤害。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变态反应各种各样,机制很复杂。

比如说有些是速发型(像过敏性休克,一瞬间就发作了),有些是迟发型(比如接触性皮炎,可能过个一两天才有反应),要全部分清楚得花费不少精力。

- 关键点:理解变态反应是怎么被触发的这很关键。

这中间涉及不少细胞、分子的相互作用,就像在看一场非常复杂的木偶戏表演,每个木偶(细胞、分子)都有自己的角色。

药物变态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防治

药物变态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防治
? 目的:查明致敏药物,以避免再次误用
1、皮肤试验
药物变态反应皮试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测试物必须无刺激性,否则容易出现假阳 性反应。这样,有些只适宜血管内注射的 药物就不可能通过皮肤来检测。
2、测试药物必须没有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 所以像组胺、烟酸、吗啡、可待因等药物 的皮试就没有什么意义。我国目前普遍应 用的普鲁卡因皮试也没有临床意义,因为 普鲁卡因也有血管扩张作用。
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的病变是可逆的 , 恢复后不留痕迹。所以,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 例,尸检时可能无任何阳性发现。
2、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的形成和沉积
? 主要存在于慢性病,长程药物治疗,自身 免疫病等
? 引起的基本病变是血管炎 ? CIC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当循环抗体出现时,
必须有循环抗原存在。
? 正常的免疫反应,对异体物质产生排斥, 使机体得到保护,而变态反应,则是机体 对这类抗原物质的过强反应,它导致组织 损伤,产生轻重不等的危害。
? 是抗原或半抗原作用于机体靶细胞或靶器 官,通过免疫学机制而引起的异常免疫反 应。
变态反应的机理
?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 质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无害 的。其主要起因是由于变态反应病患者体内产生 了过多的一种特殊的抗体,称免疫球蛋白 E (IgE)。它可以和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变应原) 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释放某些过量的化学物 质,继而产生各种症状。变态反应一般分为Ⅰ、 Ⅱ、Ⅲ、Ⅳ型,常说的变态反应是指Ⅰ型变态反 应。
? 尚需进一步研究。
变态反应与过敏的区别
? 变态反应: 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因自然接 触某些致敏物质而诱发的一类反应,不用来指 动物在实验条件下人工诱发出来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管病变

1、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毛细血管系统在变态反应病的发病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占有极大的面积和容 量。全身毛细血管的面积,仅在肌肉内,就达 6300 ㎡ ,比身体表面积大3000倍。广泛的毛细血 管扩张可使有效血容量迅速下降而导致休克。 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内液漏出,同样导致 血容量减少,同时还可在局部引起水肿。毛细血 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是人类变态反应常见的病变。 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的病变是可逆的 , 恢复后不留痕迹。所以,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 例,尸检时可能无任何阳性发现。
基本概念


抗原(antigen):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偶尔为糖 类或脂肪。 半抗原(haptene):有些物质(如合成药 物)本身无抗原性,但在机体内部能与组 织蛋白结合而转变为有抗原性的物质。
变态反应的定义



1975年变态反应才有了较准确的定义:变 态反应是由不同的免疫机理导致的对机体 不利的生理过程。 正常的免疫反应,对异体物质产生排斥, 使机体得到保护,而变态反应,则是机体 对这类抗原物质的过强反应,它导致组织 损伤,产生轻重不等的危害。 是抗原或半抗原作用于机体靶细胞或靶器 官,通过免疫学机制而引起的异常免疫反 应。
变态反应病的特异性治疗



1、防止机体暴露于致敏抗原是最有效的防 治变态反应病的方法,可通过控制环境和 避免接触来达到。 2、否则,抗原物质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机 体,采用免疫疗法,阻止变应原到达肥大 细胞,使其不能与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 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前提条件:必须首先明确“致敏抗原”
对症治疗



轻度的药物变态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就 可逐渐缓解;严重的药物变态反应,特别是严重 的全身过敏反应,除一方面病变常牵涉到多系统 ¸ 多器官,可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 一般治疗药物变态反应用得最多的是抗组胺药和 皮质激素,因为它们短期应用起效果快,不良反 应少。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则仍以肾上腺素为 首选药物。 药物引起的Ⅱ Ⅲ Ⅳ型变态反应,单靠停用致敏药 物症状不能缓解的,应该用皮质激素治疗,抗组 胺药治疗是无效的。
3、进行测试前,患者必须停用能抑制皮试反应 的药物。普遍,由此导致的判断错误可能造 成严重后果。 4、皮试还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不了 解这些情况也常是临床作出错误判断的原因。 5、药物皮试,特别是青霉素皮试,也非绝对安 全。按规定用量进行青霉素皮试引起死亡的 已有很多例报道。可见规定的剂量只能保证 多数人的安全,并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对于个别特别敏感的患者,皮试应从更小剂 量开始,不可拘泥于规定的剂量。

指机体与抗原接触后通过免疫机制发生反应 性过高的过程或是接受抗体或免疫细胞后所 处的反应性过高的状态。 抗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特应性患者体内,与 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即开始了致敏过程。 致敏人类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allergen)

Hale Waihona Puke 触发(triggering)

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暴露于同一特异性抗 原,即可导致变态反应的发作。这个过程 称为触发或攻击(challenge)
变态反应的机理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 质的不正常反应,而这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无害 的。其主要起因是由于变态反应病患者体内产生 了过多的一种特殊的抗体,称免疫球蛋白E (IgE)。它可以和环境中的致敏物质(变应原) 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释放某些过量的化学物 质,继而产生各种症状。变态反应一般分为Ⅰ、 Ⅱ、Ⅲ、Ⅳ型,常说的变态反应是指Ⅰ型变态反 应。 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平滑肌收缩



平滑肌收缩也可发生于不同的器官,引起不同的临 床表现。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再加以支气管黏 膜肿胀和分泌物的阻塞,使呼吸阻力增加,临床表 现为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时也常伴有支气管收缩, 所以哮喘也是过敏反应常见的伴发体征。 消化系统平滑肌收缩可致腹绞痛、恶心、呕吐、腹 泻、甚至便血。由于肠蠕动亢进,还可以发生肠套 叠和纽转。 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致痛经、子宫出血、流产等。 胆管平滑肌收缩可致胆绞痛,症状类似胆结石,胆 结石本身也能由变态反应引起。输尿管平滑肌收缩 导致输尿管绞痛,它也可由变态反应引起。
2、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形成和沉积



主要存在于慢性病,长程药物治疗,自身 免疫病等 引起的基本病变是血管炎 CIC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当循环抗体出现时, 必须有循环抗原存在。
3、血管炎(vasculitis)

变应性血管炎或称超敏性脉管炎是抗原抗体复合 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成分而引起的血管的 炎症。


药物变态反应的特异性诊断

目的:查明致敏药物,以避免再次误用
1、皮肤试验
药物变态反应皮试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测试物必须无刺激性,否则容易出现假阳 性反应。这样,有些只适宜血管内注射的 药物就不可能通过皮肤来检测。 2、测试药物必须没有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 所以像组胺、烟酸、吗啡、可待因等药物 的皮试就没有什么意义。我国目前普遍应 用的普鲁卡因皮试也没有临床意义,因为 普鲁卡因也有血管扩张作用。

治疗原则





(1)凡已经查明的致敏药物应无条件停用; (2)如果正在治疗的原发病不严重,可以暂停治 疗,把所有药物全部停去; (3)如果原发病的治疗不能中断,则对治疗非绝 对必要的药物应全部停去; (4)对治疗绝对需要,停用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的药物,可酌情保留,但不宜过多;对于容易引 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应争取停用,必要时可以用 其他不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代替; (5)反应控制后一段时期,应查明致敏药物,避 免再次误用。
药物变态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防治
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
一、变态反应学的来源


变态反应一词源于奥地利的一位医学家 Clemens von Pirquet于1906年发表的一篇名 为“Allergie”的论文。意即“改变了的反应 性”,指一类当时对其发生机理完全不清 楚的特殊反应。 从而提出了“变态反应”的概念。以后经 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对其本质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就发展成为一门 新的临床学科——变态反应学。
变态反应与过敏的区别



变态反应: 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因自然接 触某些致敏物质而诱发的一类反应,不用来指 动物在实验条件下人工诱发出来的反应。 变态反应是国际上规范化的名词
过敏反应:指在实验室通过人工诱发出来的 反应,目前通指变态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

药物变态反应又称之为过敏反应,是致敏病人对 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产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反应或激发致敏淋 巴细胞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复杂性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有关部门规定,有些药物如 青霉素等应用前必须做皮试。但是有些人皮试时 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有时皮试阴性的病人也能发 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的人在别人注射青霉素时 闻了一点气味,就发生了休克。
特别要注意的是,许多没有规定作皮试的药物也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其它物质有过敏史的人, 服用任何药品时都要非常谨慎。有药物过敏史的 患者,在就医时,一定要把情况告诉医生,避免 再服用同样或类似的药。
(三)外分泌活动亢进

鼻、眼、支气管(哮喘)、消化道(黏液 性腹泻等)及其他部位的分泌物众多是变 态反应常见的表现
(四)血液病变


1、嗜酸粒细胞增多 分类记数可达80%以上 2、凝血功能改变(促进) 如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三、变态反应的分型

速发型(immediate type)变态反应 迟发型(delayed type)变态反应
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药物引 起的变态反应包括速发和迟发等4型反应,临床主 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对易致过敏的药物或过 敏体质者,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药物变态反应的特性


1、该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病人身上 2、和已知药物作用的性质无关 3、和剂量无线性关系 4、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 5、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6、初次接触时需要诱导期,停止给药反应消失 7、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易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 的过敏反应
2、体外试验

体外进行,绝对安全
主要测试血液中的药物抗体,所以适用于 体液免疫反应的致敏药物

试验方法受昂贵的仪器和试剂盒(药物种 类繁多,不可能收集全药物抗原)的限制
3、激发试验

模仿正常给药途径来检测致敏药物 优点:结果可靠,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 广 缺点:直接在患者身上做试验,有危险, 故应做好一切应急准备 用药原则:尽量用最小的剂量,通过最安 全的途径激发。可局部激发的不做全身激 发;可口服的不做注射;可皮下或肌肉的 不做静脉注射




1、眼激发试验 2、鼻激发试验 3、支气管激发试验 4、食入激发试验 5、注射激发试验 6、接触试验
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

药物变态反应治疗的要点是立即停用致敏药物。 和其他变态反应病一样,如果患者仍在继续接触 致敏物质,则任何治疗的效果都不会满意。
但是,对于药物变态反应来说,这可能有一定的 困难。因为大多数药物变态反应患者并不了解自 己对哪些药物敏感,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 因为处理药物变态反应的医师基本上都是对症处 理,对于致敏药物不作进一步的研究。

上述分类未考虑到发病机制,有局限性
Gell & Coombs变态反应分型法


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过敏型、反应素 型)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溶细胞型)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抗原抗体 复合物型) 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延缓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