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公元前]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孙叔敖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魏迁都大梁,当寽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秦惠文王行钱。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78:楚迁都陈。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等金币。

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

许民铸钱。

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

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

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

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

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栔刀和大泉。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採实货币制。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

调整金银价格。

24:刘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孙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4:黄巾军起事。

186: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董卓铸小钱。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 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贝 ,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贝币· 天然贝
贝币· 骨贝
贝币· 蚌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 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 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 属制品,如铜贝、铜刀,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 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 ,也跨入了货币的行列。
1853年,太平天国铸造了精巧的铜钱,这些 铜钱的钱面上大多铸有“太平天国”四个字,背 面铸有“圣宝”二字,文字都采用方体宋字。太 平天国在好几个地区铸过铜钱,但是始终没有铸 过铁钱、铅钱,也没有印发过纸币。
七、近代的货币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从 此,进入近代史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币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中国古代在、到近代的货币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是历史性的东 西。它是从商品生产中产生的,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 货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仍将继续发挥 它的积极作用。但它终将随着商品生产和 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时,货币则成 为历史上的名词,人们只能从书本上和历史 博物馆里看到它了。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 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 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 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 ,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 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等。
电子货币优势
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可 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
交易效率。
电子货币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 的普及,电子货币在中 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
发展。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定义
数字货币类型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 化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 。
数字货币特点
数字货币监管
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全球通用 等特点,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 率。
特点
第二套人民币面值较小,取消 了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大面值纸 币。
退出时间
1964年5月15日
第三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
1962年4月20日
特点
第三套人民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 四种金属币。
发行背景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货币 制度。
退出时间
2000年7月1日
第四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
1987年4月27日
移动支付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在中国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05
中国货币发展特点与趋势
中国货币发展特点
历史悠久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数 千年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货币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
材质丰富
中国货币材质丰富多样,包括金、银、铜 、铁、锡等,这些不同的材质反映了不同
03
现代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
01
发行时间
1948年12月1日
02
03
发行背景
为了统一解放区货币,中国人 民银行成立后即发行人民币。
特点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珍贵的铜钱:“招纳信宝”,真实再现了 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斗争。《宋史•刘光世传》载,1131年,南宋军队与金 兵交战,隔江相峙,御前巡卫军都统制、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获悉金兵 不少士兵是强征来的老百姓,思乡厌战,便在镇江特铸“招纳信宝”背 “使”铜钱一种,每当俘获敌兵,优厚款待,劝其解甲归乡,释放时给足 路费,并携带“招纳信宝”秘密散发给其他同伴进行策反,只要手持这种 钱币就通行无阻,实际上这是一种招降证或通行证,虽非正用品,却有着 特殊的历史意义,谁能相信,一枚小小钱币,竟瓦解敌兵数万,迫敌退兵。
中国货币发展史
我国货币的发展

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出现:布、盐、烟、农具 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 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 买、卖、赎、账、债、赊、贷 贝币的原因:易获得、易加工、易保存 珠玉(上)、金(中)、刀布(下)






1276年,丞 相伯颜攻灭 南宋后,在 扬州将掠获 银子销铸作 锭,称“扬 州元宝”。 元朝廷亦铸 银元宝。
元代银元宝
宋代的开国钱币,《宋 史· 食货志》:“太祖初铸 钱,文曰‘宋通元宝’。” 《续资治通鉴》系于建隆 元年(960年)十二月。钱 文亦直读为“宋元通宝”。 书体仿八分。阔郭,背多 有星、月纹,广穿者少见。 径2.6厘米,重3.4克。系铁 范铜钱。又有铁钱。 宋代 钱品种繁多,但铸造较精。
贝币、珠玉、金、刀布(帛) 多姿多彩的春秋战国货币 铜钱(秦汉):秦半两,五铢钱(孔方兄) 书生浪漫的货币改革者:王莽 陏唐:通宝 宋、元:纸币出现 明清:银、钱并用 民国:银本位、银元制、法币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历史上的币材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汉武帝时建立了五铢钱 制度,钱面铸有五铢字 样,说明重量。这种五 铢钱,自汉朝知隋朝流 通了七百多年。
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
唐朝建国后,再整顿币制过程中, 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 “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 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 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 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 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 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 史上罕见。
千年不变的执迷
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几千年 来一直被人们疯狂的追逐着,直到 现在,人们也仍然为黄金痴迷。马 克思说过:黄金天然不是货币,但 货币天然是黄金。
到现在,世界上不光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直接 与黄金挂钩,而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量也代表了一国财富的 多少。
纸币的出现与发展
在北宋年间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 币——交子。后来由地方推广到 全国范围,成为南宋的一种主要现
流一 商 通直 代 。流 墓 通葬 ,中 直曾 到出 二土 十铜 世铸 纪贝 三币 十, 年进 代入 仍周 然代 有以 铜后 圆铜
——先秦前的货币
一最 :早 布的 铜 铸 币 之
最早的铜铸币之一: 铜贝
之最 一早 :的 刀铜 铸 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和五铢钱的发展
战国时期圜钱 在秦国大量流 通,圜钱是铜 铸的圆形货币, 分为中有方孔 和圆孔两种。 秦统一六国以 后,也以这种 形式的货币统 一了中国铸币 的流通。
20 30
鸦片战争后,由于流通方便,清政府开始铸造自己的银元,最初是 有龙形图案的龙洋,之后是像西方一样圆形、无孔、铸有统治者头像。
孙中山头像 龙洋 袁世凯头像
黄金时代
黄金,最早在商代的遗址中就有发现, 但主要作为饰物。战国时期大量出现, 有黄金论价、估计财富、馈赠、赏赐 之类的记载。“黄金方寸,而重一 斤”,“一金”与“一斤”同意。 “一诺千金”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中国货币发展史-V1

中国货币发展史-V1

中国货币发展史-V1中国货币发展史请注意本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如有补充说明将另行注明。

一. 中国古代经济和货币发展1. 原始社会经济和贸易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简单,还未出现货币交易的形式。

主要的贸易渠道则是互换物品,例如通过交换粮食获得衣服等商品。

2. 商代和周代的经济和货币商周时期,我国经济逐渐发展,货物的交换越来越频繁。

首先出现的是贝币,贝币是以贝壳为原料制成的, . 这种货币在商代时期流行,并持续使用到西周。

在周朝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除了作为礼器,还被用作货币。

长安和郑州是周朝的商业中心,大量的商业交易需要一种方便的货币,于是周朝的铜钱被设计制造出来并流行使用。

3. 秦汉和三国时期的货币秦朝统一全国后采用货币统一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以黄金和银子为主要货币,丝绸、布帛、五谷等也被用作货币。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铜钱逐渐脱离贬值的困境,成为统一的主要货币。

汉武帝时期铸行过包括小平钱、大平钱、当十钱等不少种类。

三国时期,魏国在京城洛阳和东京长安发行了和硕通宝和董泉泉银,这两种货币在市场上被认可,并且受到流通的欢迎。

4. 唐宋元时期的货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贸易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统一币制,中国的铜钱也开始为东亚地区所使用。

宋代货币发行量较大,主要通用货币包括“开元通宝”、“咸平通宝”等多种钱币,形式十分丰富。

“开元通宝”是当时流通最广、钱币种类最多的一种货币。

元代开始出现了纸币,最早采用的是班彪的“交子”,并举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新设“交子行”和“钞关司”,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和监管。

五. 近代以来的货币发展1. 清代货币清代前期,中国的货币仍以铜钱和纸钞为主,但清政府开始对财政进行改革,实行了政府垄断发行货币的制度。

同时,1897年清政府颁布《新式银元条例》,发行新式银元,成为清代主要货币之一。

2. 民国货币民国初年,中国面临着国民经济崩溃的危局。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货币发布法,废止了旧的货币制度,开始发行新式银元、金圆券等。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钱币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使用金属币作为货币交换的媒介。

在古代,中国的钱币主要是青铜制成的。

最早的钱币形状类似于铲子,称为铲钱,上面通常刻有文字和图案。

后来,钱币的形状逐渐演变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方便穿线以便挂在绳子上。

到了秦汉时期,钱币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铸币技术的发展使得钱币的形状更加规整,图案也更加精美。

而且,钱币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官方铭文,比如皇帝的名字、年号等等。

这些铭文不仅使钱币得以辨别真伪,还帮助了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在中国的钱币发展历程中,一些特殊的钱币时期也值得提及。

比如北宋时期,有脆钱和活钱两种类型的钱币,脆钱容易断裂,而活钱则相对耐用。

明代时,出现了铜元和银元,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清朝时期,辅币逐渐减少,铜元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钱币逐渐与世界接轨。

20世纪初,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铸币技术,铜元的制作也更加精细。

此后,中国的钱币历程经历了辗转的时期,从被西方文化影响,到金圆券的发行,再到建国后的人民币改革和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钱币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最早的青铜币到现代的纸币,每一种钱币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钱币的演变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是中国历史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与货币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古代钱币与货币发展史。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钱币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一、钱币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钱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币和铜贝。

商代的贝币主要用贝壳制成,形状多为方形,通常贝壳上有一小孔,方便将其串绑在一起。

当时,贝币主要用作礼品和交换媒介,还经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铜贝开始逐渐取代贝币的地位。

铜贝是一种制作简便、易于携带和交换的货币形式。

最早的铜贝形状近似贝壳,后来逐渐演化为圆形或方形,上面刻有符号和文字,用来表示价值。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贝被逐渐取代,出现了大量的铜质货币,如刀币、布币和铲币等。

这些铜币多为实物货币,形状各异,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便于携带和使用。

同时,这一时期也开始出现铸造的铜钱,它们通常有规范的形状和重量,成为古代货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推行了一种统一的印制货币——铜钱。

秦朝的铜钱形状基本统一,上面刻有国号和文字,主要用于政府税收和交易。

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中央政府统一货币制度的时期,为后来的货币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各朝代的钱币特点与影响从秦朝开始,中国的钱币制度逐渐发展和演变,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货币特点和影响。

1. 汉代:汉代的货币以铜钱为主,铜钱的形制逐渐规范化,重量也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由于境内外贸易的发展,汉代开始引入了外国货币,如西域的银币和金币,对中国的货币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 魏晋南北朝:在这一时期,铜钱形制逐渐多样化,不再只有圆形,还出现了方孔圆钱、长方形钱等。

同时,由于政权的分裂和战乱,货币制度也比较混乱,私铸钱币的现象比较普遍。

3. 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唐朝的钱币形制逐渐标准化,重量也更为一致。

此外,唐代还开始大规模使用纸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方便了贸易和流通。

4. 宋代:宋代的钱币制度沿袭了唐代的规范,流通的铜钱形制种类繁多,有实心的和方孔的。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

关于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一、古代币制1、原始币制:据《史记•天宝新书》记载,早在公元前840年左右,周武王就发行了国家货币——“彝钱”。

“彝钱”及其他古代货币,是以金、银、铜、铁、象牙等相结合的铸副货币。

2、秦汉时代:211年,刘邦下令秦始皇正式颁布币制,在秦、汉时期,中国币制登上历史高峰,汇集了金、木、玉、炭、布、绢多种材料的通用货币“钱”。

3、汉中国:曹操创始汉中郡府制,实行以铜做单位的统一“令钱”制度,但令钱内地和汉中郡府发行的可以兑换,但其幅度不定,有时相差较大。

二、近代币制1、宋元时代:宋朝前期对当地历史上的不同种类的货币实行统一,元朝实行了新的币制,以“紫徽通宝”为主。

2、明清时代:明代制定《全国铜钱制度》,实施全国统一的货币“铜钱”,并以铜钱锻钱做为统一的价值衡量单位。

清代又实行新的币制,全国推行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成为当时主要的货币形式。

3、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采用以宋代为代表的历史上几个朝代比较成熟的“铜钱”制度,使各地货币更统一,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币制体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币1、1948年:自1948年起,中国采用新民币,并分别以元、角、分、厘四构成,有八个面值,除去1分代表的社会主义货币。

2、1955年:1955年以后,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币银行票发行管理条例》,开始发行1角银币,实行五种票币制,可兑换百分之一社会主义货币,但流通额度有限。

3、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在物价急剧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决定发行新版人民币,建立多种面额新币,取消旧币面值老票币,全面推行新民币。

4、2000年:2000年,中国推出了新的人民币计价方式,以金融市场来决定汇率,发行特殊版及中新版券,形成多种面额以及实用性更强的新币。

复习课件_(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复习课件_(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各时期的货币制度先秦时期(春秋战国),四大货币体系: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秦汉时期:秦始皇------半两钱,汉武帝-----五铢钱唐宋时期:唐代-----通宝钱制(开元通宝),宋元时期-----纸币(交子)货币发展史一、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

货币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而且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

手工业分很多种,细致的分工引起了广泛的商品交换活动,加速了货币的产生。

二、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活动不再限于剩余生产物的偶然交换。

商业的发展促动了生产物向商品形态转化。

商人阶级的出现,使产品发展成商品,这是经济方面的重大转折,反映子啊货币方面,就是铜铸币的发展极其广泛流通,又因为政治上各诸侯互相争雄,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因而各地区基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铸造出各种不同的铜铸币,即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

这四种货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小轻重都哦不一致。

这个时期的货币特点有:①虽然没有主币和辅币之分,货币单位已分等级。

②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③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中国古代的货币在秦汉时得以统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实行金钱本位制,即黄金和铜钱并行。

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因为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①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动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货币的统一,对于各地物资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动经济的繁荣有重要的意义。

③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铜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渊的影响。

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四、到了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承袭了秦朝的金钱本位制。

汉朝初年,经济败坏,日常交易用半两钱,在经济一派凋敝的景况下,半两钱日益减重贬值,而且汉高祖允许民间自由铸造铜钱,越铸越轻,造成物价上涨,对此,汉武帝对钱币实行了改革,公元前118年铸五铢钱,对钱币实行了整顿,他采取了两条措施: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铜贝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 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 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 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 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 绕着美元转。”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31.1035 克 )
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 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基本固定。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英镑主导到美元主导
货币体系 时间
金本位货币制度
19世纪初
影响
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 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
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经 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走向
问题5:试比较济“危金机本后位金货本位币制体崩系溃”。与“布雷瓦顿解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货币力量的较量
金本 位制
布雷顿森 林体系
牙买加 体系
【课堂小结2】
7.由实体货币向数字货币演进向: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和使用。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 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 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P88第2段
从纸币到银币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形形色色的货币
白银时代
一通 两 货 代 通 国 白 直, 之 币 开 中 流 银 到白 说 流 始 广 通 , 银。通大泛银在 世也 在 的 量 存 元 西 纪一 它 。 流 在 之 汉 直出单通的前的 年作 现 位 白 记 , 著 代为 后 是 银 录 从 述 才主 一 两 , 。 来 中 终币 直 , 它 我 没 出 止。 与 所 一 们 有 现 。白 铜 以 直 都 银 过 银币一是知铸, 的一直以道币但 流起有称从在在 通流银量宋流中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历数我国各朝代有代表意义的主要货币
• • • •
(一)、虚铜时代 (二)、白银时代 (三)、黄金时代 (四)、纸币时代
最早的货币
据古籍的记载、青铜器的铭文和考古的 挖掘,中国最早的国币是贝。最早约出 现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属铸币广泛 流通的春秋之后,中国汉字中也可以看 出贝币长期存在的事实,与财富有关的 文字“货、财、贸、贱、贷、贫、账” 等。
法币改革
•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民国廿四年十一月实施新货币 政策命令及章程》,开始在全国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一、集中钞票发行权。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 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其他银行不再享有发行权,其正在流通的纸 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 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 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 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 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如有故存隐 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四、规定法币不予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 镑实行固定汇价。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铸币与称量货币并行发展
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铸币体系。这些铸币大多以铜为 主,形状各异,重量和成色也不尽相同。
称量货币
与铸币并行发展的是称量货币,即以金属块或金属条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易时需要根据金属的 重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称量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2008-2017年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 审慎管理。
金融市场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
01 金融产品创新
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了 市场投资工具,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
02 金融科技发展
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改变了金融交 易方式,提高了货币政策执行效率。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将绿色金融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支持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6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货币发展史回顾
古代货币
起源于商周时期的贝币,逐渐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圜钱等。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推行半两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钱的形制。
近代货币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发行了具有 现代意义的法定货币——银元。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完整版
目录
•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 秦汉至隋唐时期货币制度演变 • 宋元明清时期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发展 • 近现代中国货币体系变革与演进 • 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 •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01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活所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出现,这种简单的交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于是,货币作为一种新型交换媒介应运而生。

二、古代货币1.古代中国货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布帛等物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钱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汉朝时期,铜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货币形式。

2.古罗马货币古罗马时期使用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货币,包括铜钱、金银质硬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居鲁士大帝所铸造的金质奥勒松硬币。

3.古印度货币古印度时期也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货币,最著名的是由印度皇帝阿育王所铸造的铜钱和金质硬币。

三、中世纪货币1.欧洲中世纪货币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各地货币形式不一,交易不便,于是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交换票据。

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和纸币以方便贸易活动。

2.中国宋代货币宋代时期,中国货币经历了从铜钱到纸钞的转变。

宋代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有铜钱、布票、官银、私银等。

四、近代货币1.欧洲近代货币近现代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发行金融券和纸币,并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2.中国近代货币中国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也经历了从传统铜钱到现代化纸钞的过渡。

民国时期曾发行过多种面值不等的人民法币,其中最著名的是元大洋。

五、现代货币1.金本位制度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这种制度以黄金为基础,规定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等。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71年美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度。

2.电子货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开始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使用电子货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代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和运输、便于 节省金银以移作他用。 7、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 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8、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可以以个人信用、商业信用和国家信 用为基础。例如,商业票据、国家发行纸币、现代银行存款等。 9、商品货币作为一般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 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10、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 11、信用货币特征: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银行可以通过 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他提供信用。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的性质。现在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来控 制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12、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由真实货币演变成虚拟货币。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 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 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 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 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1)再次肯定了铜 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 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2)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 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3)从此,中国 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 (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 (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 (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 (4)便于携带。 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仿制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 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 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 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四)汉武帝改革币制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2、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 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 整顿,采取两条措施: 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 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 二是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 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 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 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 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 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 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七)元朝的纸币及其管理
1、元世祖统一纸币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 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 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2、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 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 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关于发行方面的规定: (1)交钞、宝钞为法偿货币,严禁金、银、铜钱的流通和使用。 (2)设立发行准备金。 (3)中统钞、至元钞均分为不同面额、两种钞票并用。 (4)百姓随时可以用旧钞换新钞,用破钞换好钞,并收取一定手续费;有阻碍和刁 难者,定罪。 关于流通方面的规定有: (1)交钞、宝钞不限年月,通行流转。 (2)各地设立平准行用库,负责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维持钞值。 (3)严禁私自买卖金银,违者治罪,告发者赏。 (4)严禁伪造交钞宝钞,伪造者死,告发者重赏。
(六)宋朝的币制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 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 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 通无序。 2、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 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 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室工1401 第三组
中 国 货 币 的 起 源 及 分 类
古 代 货 币 的 发 展
古 代 信 用 的 发 展
人 民 币 的 发 展
中 国 货 币 史 上 的 六 大 演 变 特 征
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 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 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 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 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 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 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 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 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 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 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 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 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 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 成时期。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 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 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 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 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 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九)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 银行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实为在法律上准许用银,白银的流通便 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 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清朝承袭明朝的币制,仍用白银和铜钱,但以白银为主,也是大数用银,小数用 钱,白银成为一种主要货币。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上将银和两合用, 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银两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分成 实银两和虚银两。实银两是交易时收授的现银,虚银两则是记账的单位。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 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 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 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性、 均质性和可分性等特征。后来的金属铸币,一般在一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 通功能。 3、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特征: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 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以其内在价值量大小来决定交换比例。 4、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货币 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代用货币的发行流通,以背后充足的 金银货币或等值的金银条块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随时可同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 成金银货币。 5、代用货币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是用树皮做成的货币,即“交子”
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 作为货币,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 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 (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二)古代货币的早期发展
古代货币到了春秋战国,进入了早期发展时期。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 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 的基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 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 的,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 早的铢两货币。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 如今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 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 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