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重点(李景丽)(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分为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技术开发、课程实施5个阶段。
网络课程目标确定、内容设计和内容组织这3个环节属于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阶段,而评价和修改的环节则贯穿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始终。
需求分析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首先确定需求来源,利用需求分析工具进行需求调查;其次网络课程开发者对调查得来的需求进行有效性审核、分类、删除、增加等;最后对需求进行可行性评价和论证。
目标确定环节的工作主要是在需求框架下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网络课程培养目标中包括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并形成网络课程目标分析表。
内容设计和内容组织环节的主要工作是:首先确定网络课程的内容是全部新编还是改变已有课程内容。
其次,根据需求分析和目标分析表,确定网络课程中的学术性内容和针对工作绩效的内容,并确定二者的比例。
三,对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网络课程的组织结构根据课程目标会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形式。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网络课程实施是对其他设计环节的检验。
评价和修改贯穿于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的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
(二)分析网络课程与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网络课件之间的关系
网络教学系统是网络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完成网络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网络教育目的的任务。
在网络教育中,网络课程是作为网络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设计的,因此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要考虑到与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网络课件是基于网络环境开发和运行的课件,是网络课程中为实现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而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包括了网络课件和教学活动两个部分,网络课件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网络课程的内涵要比网络课程大得多。
(三)如何进行行为目标导向的内容—媒体设计?
行为目标导向下的教学内容是层次结构良好、系统完整的学科内容。
设计程序如下:1.分析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部分)2.明确使用目的(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释原理、探究发现)3.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动画、音频、视频)4.选择媒体类型与内容(可遵循最大价值律、共同经验律、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
(四)生成性目标导向下的问题情境设计包括两个阶段:问题设计和情境设计。
(五)问题设计(特点:给定条件、目标、障碍)的3个阶段: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能力,由此出发列出多个相关的问题。
2.通过一系列准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修改。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询问的方式。
3.确定问题解决的成果及完成标准。
(六)情景设计就是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将设计好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联系。
2.营造一种真实生动的、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氛围。
(七)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可以分为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两大类。
(八)结构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自己扩展)1.补充学习材料:背景材料、讲解性材料、案例2.练习:试题文本和仿真实验室3.测试题:主观题、客观题。
(九)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自己扩展)1.网络教师2.学习伙伴3.同步或异步交流:基于主题的同步讨论,基于主题的异步讨论,BLOG
(一)试简述渐进分化策略和逐级归纳策略的异同点。
所谓渐进分化是指,应该首先讲授一般的,即包容性最广、抽象概括程度最高的知识,然后再根据包容性和抽象程度递减的次序逐渐将教学内容一步步分化,使之越来越具
体、越深入。
所谓逐级归纳是指应先讲授包容性最小、抽象程度概括最低的知识,然后再根据包容性和抽象程度递增的次序逐级将教学内容一步步归纳,每归纳一步,包容性和抽象程度即提高一级。
相同点:学习者所习得知识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归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细化理论基本相同。
都是逐级的同化、吸收过程。
不同主要有两点:首先学习者习得知识的顺序不同,归纳理论第一点要做的是固着点设计(先行组织者),其次要使教学内容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每一级归纳都是前一级教学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包容性更广,抽象度更高。
逐级细化中的同化、吸收是“由一般到特殊”,而逐级归纳中的同化吸收则是“由特殊到一般”。
(二)比较抛锚策略和认知学徒策略的异同点。
抛锚策略和认知学徒策略都是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它们都强调在具体的任务和环境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并且使用许多相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抛锚策略强调为学习者构建一个包含有情节的真实情境,在这个情境里的情节常常是虚构的,但非常贴近生活,所有的问题,任务和实例都是以这个情境为背景的;而认知学徒策略则强调真实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基于某种具有特定职业文化的“实践共同体”,如飞行员、建筑师、医生等 2.抛锚策略强调在特定背景中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而认知学徒策略强调某一类任务的解决和学习者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的培养。
(三)三种目标导向下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行为目标—学科中心”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策略:讲授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协调策略)
2.“生成目标—问题中心”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策略:抛锚策略、教练策略、建模策略、随机进入策略
3.“表现性目标—活动中心”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策略:认知学徒策略、反思策略。
(一)学习过程跟踪数据的类型
第一类,简单的教学交互过程跟踪记录。
网络课程中对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记录是以单个教学交互是否完成作为基本判断依据的。
第二类:学习阶段评价信息的记录。
记录学习者在某一个学习模块或学习单元中的完成情况,这类信息记录将用于对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导航和指导。
第三类:基本状态信息的跟踪和记录。
基本状态信息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者当前位置信息等。
(二)有效反馈系统的特点
第一,反馈的信息应该是确定的,积极地,正面的。
通过系统的判断,反馈信息应该清楚、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另外,反馈的信息应该是正面、积极的、鼓励性的,不能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
第二,反馈应该是及时的。
及时的反馈才能有效强化学习者的行为,有利于维持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延迟的反馈信息可能让学习者失去学习兴趣。
第三,反馈要能够纠正学习者的操作。
第四,反馈信息要解释学习者的操作为何正确或错误,即解释信息的反馈不仅应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操作的正误,还应让学习者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使其对错误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五,反馈信息要适时地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反馈信息的层次性
主要分为五层:1.正误判断的反馈,只提供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信息,一个符号、声音或者简单文字就可以实现。
2.告知正确答案的反馈,如果学习者操作错误,反馈信息直接告诉学习者正确的操作,准确的答案是什么。
3.对答案进行解释的反馈4.判断错误原因的反馈5.对问题进行启发的反馈。
(四)学习导航的种类
1.课程内容导航(1)教学内容介绍(2)知识结构图(目录结构)(3)内外部链接导航(4)上下页导航(5)内容检索导航
2.学习功能模块导航(1)菜单导航、按钮导航和图片导航(2)即使帮助系统
3.学习进度导航(1)课程学习建议(2)学习历史轨迹导航(3)智能学习伙伴导航
(五)学习支持系统有哪些?
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系统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般包括:学习过程跟踪和记录系统、学习反馈系
统、学习导航系统和学习工具系统等几个部分。
(一)网络课程中教学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学习发生前的导学活动、学习进行过程中的辅导活动和学习结束后的评价活动。
(二)导学活动有哪些?导学是“导”和“学”的组合,“导”的主体是教师。
“学”的主体是学生。
导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
1.网上学习指导2.课程导引短片3.首次课的见面会4.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三)分析网络课程中不同形式的答疑类教学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目前基于互联网络实施网上答疑的方式主要有异步答疑和同步答疑两种:(1)问题答疑系统(FAQ)优点:具有超前性,受众广泛。
缺点:更新比较慢,针对性不强。
应用建议:采用WIKI的思想,师生共同创建FAQ (2)邮件答疑优点:针对性强,个别化辅导。
缺点:教师的负担重,反馈不及时。
应用建议:加强邮箱管理,设置自动回复,公布部分邮件内容。
BBS讨论答疑:优点:学习者主动参与,效率高。
缺点:时间比较长;个别化辅导不突出。
应用建议:及时引导,整理发帖内容。
(4)值机答疑:优点:及时反馈,交互性强。
缺点:对宽带要求高,人多时容易拥塞,答疑的深度有限。
应用建议:学生预约答疑,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归纳总结答疑内容,公布给更多学生共享。
(一)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原则
(1)关注学习过程融评价于课程,适时给予诊断、评估、反馈,使学习和评价一体化,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判断作用,真正关注学习过程。
(2)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涉及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
(3)评价方式多样化网络学习评价的主体包括学习者、教师、学习伙伴等。
(4)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性化结合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应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存储各种评价信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及智能系统分析,给学生以反馈和指导。
(二)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一般流程1.准备阶段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再根据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
第二步:选择评价信息来源和处理的方法。
第三步: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即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并回收信息。
3.处理阶段包括如下两个步骤:第一步: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试卷或评价量表的得分。
第二步: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
4.反馈阶段任务即将处理阶段的结果反馈给学生。
5.再评价阶段在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反馈之后,还要对学习评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性检测。
(一)制作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的步骤是什么?
1.步骤一——创建Asset Asset是代表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音、网页、评价对象以及其他的信息片断。
所包含的文件类型包括doc.wav.jpeg.fla.avi 和html等。
2.步骤二——创建共享内容对象共享内容对象是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可以传递给学习者,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对其进行跟踪。
(1)SCO的职责 SCO是一些可以与运行时环境通信的基于网页的内容,最简单的SCO 是一个有一部分脚本语言的网页页面。
所有的SCO 在与LMS进行通信传递信息时都必须能够查找到API实例。
3.步骤三——创建内容清单内容清单文件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和一个可选部分。
元数据部分从整体上描述内容包。
组织部分描述内容的组织或结构。
资源部分描述内容包中的内容列表。
(子)清单为可选项。
4.步骤四——创建内容包(1)什么是内容包内容包描述如何包装学习内容,实现在不同环境之间移动学习内容的功能。
内容包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与内容创作工具、内容知识库、学习管理系统、运行时环境和其他系统之间实现互相操作的数据结构,目的是定义用来交换内容的标准化结构。
(二)网络课程评价规范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概述:网络课程评价主要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从四个维度评价网络课程质量:1.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本身的学术
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核心要素。
2.教学设计:是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课件的特殊维度。
3.界面设计:是对学习者与网络课程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网络课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规范体系的内容从评价规范的4个维度介绍网络课程评价规范1.课程内容:要求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科学、严谨,课程结构的组织和编排合理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1)必须指标:包括课程说明、内容目标一致性、科学性和内容分块。
(2)可选指标:包括内容编排、内容链接和新资源扩展。
2.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良好,教学功能完整,在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与策略以及学习测评等方面均设计合理,能促进有效学习。
(1)必须指标: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信息呈现、媒体选用、练习与反馈、测评。
(2)可选指标:包括交流与协作、兴趣动机、学习指导、追踪。
3.界面设计:网络课程的界面要求风格统一,协调美观,易于使用和操作,具有完备的功能。
(1)必须指标:易识别性、导航与定向。
(2)可选指标:包括风格统一、屏幕布局、连接标识、电子书签和内容检索。
4.技术:急速维度指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能支持网络课程的可靠安装、运行和卸载,适合网络运输。
包括系统要求、安装与卸载、可靠运行、多媒体技术和兼容性。
亲们,把最后一道大题写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