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父爱综合征”是怎样的一种病
家庭教育父爱缺失带来的影响

缺失父爱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
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症”这一概念。
患有“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孩子成年后出现神经质、精神病或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以及犯罪自杀率均比其他宝贝偏高,并且有可能影响他们成年后正确地处理两性关系,导致不幸的婚姻生活。
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
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粗犷而温和、自信而关爱、智慧而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
男孩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
女孩则需要通过父亲了解男人并学会与男人相处的技巧. 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常被父亲拒绝、否定的孩子,容易焦虑。
心理学家甚至指出男孩的“父爱饥渴症”,即男孩到达青春期时,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凄苦。
他盲目地去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性放纵或吸毒。
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的心理需求。
男孩与父亲在一起,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父爱是帮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
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父亲传递给儿子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着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
相反,如果过分地强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爱不足和母性亲情过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胆小,意志脆弱、缺乏创新精神、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
父爱饥渴症

介绍
01 基本情况
03 疾病防治
目录
02 病理病因
父爱饥渴症是指多数父亲由于工作关系,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与日俱减,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男 孩儿往往被母亲、女老师所“包围”,男子气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女子气过重便成为现代男孩的标 志性弱点。表面看来这些男孩不喜欢父亲,其实他们只是以逆反的方式来表达对父爱的极强需求心理,心理学上 称其为“父爱饥渴症”。男孩到达青春期时,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 与凄苦。
谢谢观看
4.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在家里,不要强行让孩子规规矩矩地不吵不闹;不能因工作忙而厌烦孩子;更不能因 工作不顺心而回到家里就向孩子发脾气。应时刻把爱心献给孩子,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总之,在人类丰富而复 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也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感情。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亲应热爱自己的孩子,充分满足孩 子对父爱的需求。
当年幼的孩子在寻求依恋对象时,男孩会更多地依恋母亲,女孩则更多地依恋父亲。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依赖小动物、小玩具,这 样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另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孩子或者由于隔代亲的关系,孩子所受关怀过多,往往一个眼 神,一个手势,老人就马上给予满足。这样会使孩子缺乏表达机会,最后产生自闭,进而产生抑郁。这种情况下 的父母们要警醒,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与互动。
(2)父亲是孩子的榜样
父亲自身具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敢于冒险、富有进取心等,在与孩子相处 的过程中,都会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模仿。孩子常常会和同伴比较自己的爸爸,并以“我爸 爸……”而自豪,在夸奖爸爸的同时,仿佛自己就跟爸爸一样似的。
从小没有父爱的男孩会有什么心理

从小没有父爱的男孩会有什么心理1、情绪不稳定从小没有父爱的男孩,在情绪管理方面能力较弱,他们经常会有忧郁、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
因为父爱是孩子最渴求的两种感情之一,跟孩子情绪管理息息相关,一旦缺乏就会使情绪波动较大,孩子缺乏安全感,并有种种负面情绪。
2、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早熟缺少父爱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不自信、胆怯、早熟、容易失望的性格,男生会对两性关系产生排斥心理,女生则会迅速陷入爱情之中,容易受伤。
无论妈妈对孩子付出再多的爱,在孩子心里永远都会有一块空缺,是属于父亲的,属于父亲深沉的爱。
3、容易胆小自卑如果男孩子从小没有父亲的爱,则会很容易养成胆小自卑的性格。
因为对于所有孩子来说,父亲是自己心中的大山,也是孩子对于男性角色的最为熟悉的对象。
当男孩长期和母亲在一起接触,很容易会在日常相处中感染到母亲身上女性的独特气质,因此在性格上会变得有些女性化,时常会表现出胆小自卑等性格特征。
4、孩子缺乏安全感爸爸的爱不同于妈妈的爱,爸爸的爱更多的是让孩子有可靠,坚实的感觉,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从小缺乏父亲的爱,就会非常的缺乏安全感,这会让孩子的内心有很强大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会让孩子形成很固执的性格。
家长该如何做好“父亲”的角色1、陪伴孩子作为父亲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腾出时间陪孩子,固定的“爸爸时间”不仅能分担妈妈的任务,也能让孩子意识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培养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沟通。
2、严格且宽容孩子做错事时要他严格规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切忌暴力和怒吼,适当的奖励也必不可少,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称赞他们,宽严相济,让孩子知道你的严厉,也能感受到父爱。
3、避免打骂孩子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打骂孩子。
家长的打骂教育常常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的心理,也会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情绪,反而达不到预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即便孩子真正的做了错事,打骂也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主要目的依然是要教会孩子应该如何采取正确的行事方式。
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序言孩子要上学了,或者孩子已经开始步入了小学生活,作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您做好准备了吗?也许很多家长会很迷茫地发出这些疑问:“我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准备?”、“面对孩子在一二年级表现出来的那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我都会束手无策!”……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很清楚地知道大多数孩子在一二年级都会出现的那些问题,我一直梦想着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帮助孩子以最佳的状态来小学阶段的学习。
直到2009年初,我的这个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
在朝华出版社相关编辑的组织和协助下,我和几位同事一同坐下来,对一二年级孩子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对待学习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纵观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及至整个人生,我们惊奇地发现:一二年级,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来说,实在是太关键了。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都会有着这样的深刻感受、深刻印象:虽然大多数家长一直都在告诉孩子“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但大多数的孩子仍然留恋在幼儿园的时光,他们曾多次这样向父母抱怨:“我不喜欢小学的老师,我要回幼儿园!”“学习好难呀,我不想学习!”“考试好烦,真希望小学里没有考试!”为什么孩子如此排斥小学生活呢?其实,这还要从孩子所经历的那些变化说起。
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个孩子至少都要经历以下几种变化:老师的角色在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既会教他们一些知识,又会细心、温柔地照顾他们的生活;但在小学中,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老师一般不再照顾孩子的生活,而且老师们都会严格地要求孩子;孩子的学习方式在变化,在幼儿园中,孩子一般都是在游戏中学习;但在小学课堂中,孩子不但不可以做游戏,而且还要集中精力坐上45分钟;孩子所面对的压力也在变化,在幼儿园中,孩子不用担心迟到,也不用担心考试,而且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但在小学中,孩子迟到了要受惩罚,考不好也要受惩罚……这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添了很多压力;……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孩子能否快速地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种转变,这将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生涯,是否能够顺利发展。
缺乏父爱的女孩心理

缺乏父爱的女孩心理缺乏父爱的女孩心理是自卑、敏感、多疑的。
从小缺乏父爱,这样的女孩子内心会更加自卑、敏感。
有个同学,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很优秀,大学期间总是拿奖学金,可就是很内向,胆子小,人多的时候都不敢大声发言,说实在的,到了上大学的年龄,还这么自卑的还真挺少见的。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毕业找工作面试,同学紧张的要命,前一天晚上在宿舍不停地练习。
因为跟我们相处久了,她内心其实很活泼,很有内涵,一起聊天,她总是观点最深刻的那个,可就是紧张,自卑。
后来一次聊天,她才说:小时候爸爸脾气特别坏,经常跟妈妈吵架,有时候还会动手打妈妈,在家里跟妈妈玩的正高兴的时候,如果爸爸回来了,她就吓得一句话都不说了。
缺乏父爱的女孩子,甚至爸爸在童年的记忆中太严厉、太暴躁,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缺乏父爱的女孩该怎么教育1、不要在背后指责、否定她的父亲对于缺乏父爱的女孩而言,她们因为心理创伤和归因偏差的影响,会偏激的认为其他男人都和她的父亲一样,从而产生排斥和不敢相信男人的心理。
如果母亲还是一味地在背后指责父亲的过错和不负责任,必然会加重女孩的心理创伤,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不要打骂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缺乏父爱的孩子要比大人承受的心理和社会压力都要大。
因为年纪小,心智还不成熟,易受刺激想不开。
又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排解压力和情绪,容易冲动走极端,做出离家出走,或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如今父母非常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听话就是打,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目前已被证明这是最没效果的教育方式,还会引发更恶劣的后果。
不要轻易的打骂孩子,更不能教孩子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好孩子都是引导出来的,凡事好沟通,有事好商量。
3、关注孩子内心,鼓励并给予更多的爱我们要经常找孩子聊天,倾听她们的想法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决定,理解她们的行为。
要经常鼓励孩子,引导她树立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经常鼓励她们,不要轻易批判和打击。
缺乏父爱综合征

青少年期出现逃学、偷盗、早恋,甚至吸毒、迷恋暴力等行为的几率加大。
父影响途径
1、直接影响
父亲是宝贝欢快的源泉。父亲跟宝贝游戏的方式不一样,比如他喜欢抛接宝贝,揉搓宝贝,把宝贝拎起来等 等,他的游戏方式显得有些粗暴或者看起来很危险,但是宝贝非常喜欢父亲跟他游戏的这种方式。
父亲是宝贝安全的港湾。在碰到困难的时候,父亲通常会更冷静,不会大惊小怪,父亲的这种行为方式会带 给宝贝一种安全感,让他觉得只要父亲在,那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因此,父亲是宝贝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
研究表明,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巨大,父爱充足的男孩,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 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 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气。
那么女孩子缺乏父爱呢?前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 阔、事业心强,所以女孩子受了这些影响,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和事业。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就 已经开始,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场合,婴幼儿和儿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抚。
父亲是宝贝的智力催化剂。父亲的思维方式与母亲不一样,他们在跟宝贝游戏的时候会玩出一些比较特别的 花样,同时他们对宝贝较少限制,会给予宝贝更多自主的权力,这些会促进宝贝智力的发展。
缺父爱的人的性格特征

缺父爱的人的性格特征在心理学说中,有一个名词叫做'父爱缺乏综合症'。
因父母离异、父亲长年不在家或者固然在家中但是极少关注孩子,致使孩子缺乏父爱而带来的一种分离性焦虑。
那么缺少父爱,对孩子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全面性,不同于母亲的情感细腻,趋于感性,容易情绪化,父亲更趋于理性,逻辑思维强于母亲,情绪更为稳定。
在与孩子的亲密相处中,父亲身上的勇敢、坚强、果断、拼搏、进取等男性气质也会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
在幼儿期便得到父亲高质量的陪伴的孩子,人格的发展会更加健全。
而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情绪控制能力、逻辑推理、创造力方面明显弱于家庭健全的孩子,孩子身上也少了一份果断、刚毅,男孩易胆小、懦弱、意志力薄弱,女孩易不够自信,容易逃避。
缺父爱的人的性格特征有:情感障碍更加突出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击性强。
青少年期出现逃学、偷盗、早恋,甚至吸毒、迷恋暴力等行为的几率加大。
他们自卑,渴望被关注又害怕被关注;缺乏安全感,渴望被人疼爱,但又害怕被爱,抗拒亲密关系,不敢主动表露自己的情感;自我保护过度,容易玻璃心,一被伤害就马上远离;容易患得患失,处在矛盾之中,容易悲观。
影响孩子性别认同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识只要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其实不然,对于一个还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虽然知道性别有男孩女孩之分,却不明白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女孩又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多方面模仿和强化,才能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
而父亲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0~6岁这个阶段。
男孩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榜样,通过对父亲的认同来完成对自己的性别认同。
他们会观察和模仿父亲的言行、气质以及为人处世等,希望自己能成为和父亲一样的男人。
女孩则会模仿母亲的女性气质,并通过父亲的接纳与肯定,来完成对自己的女性身份认同。
那些父亲长期'缺席'的家庭,孩子少了模仿的对象,身边又是女性陪伴者多,男孩会容易出现女性化,缺乏男子气,不知道该怎么融入男性集体中,女孩会安全感差,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相处。
父爱缺失综合症案例的分析

作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1年第10期
通過对青少年学生由于父爱缺失导致青春期或青年期出现的心理障碍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家长、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父爱缺失综合症孩子的心理疏导方法。
背景:父爱缺失综合症,也叫父爱饥渴症。父爱缺失综合症基本理论,由心理学副教授王国曾提出,其原理基于青少年在幼童年缺少父爱(母爱),在青年初期或成年期出现人格障碍。心理学家发现,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小孩情感障碍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现象普遍。尤其对于男孩而言,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孩子出生后,由于父母亲离异、外出打工、出现意外等原因,使未成年人没有与父亲或母亲建立起依恋关系,成长中严重缺失父爱或母爱,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不守规矩,更重要的是缺乏安全感。
父母在孩子幼童年必须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关系,让孩子具有安全感、信任感,以便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产生。
辅导方法:
1,对父爱缺失的孩子,更要注重父母的情感关怀。以更加细腻地父母之爱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和缺失的这颗心,让孩子的心情得以宽慰,安静。
2,孩子在成长過程中,由于爱的缺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感、行为偏差,家长、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要耐心予以引导。特别强调:家长、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不要给予過多的负性刺激。有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言论、方法都会导致孩子问题的发生。
反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少年在幼童年阶段,缺失父爱、母爱,造成的父爱、母爱缺失综合症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在成长中发生了行为偏差,而无法自诊自疗。由此,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恋爱不顺探因:父爱缺失

恋爱不顺探因:父爱缺失恋爱不顺可能是因为人在爱情中的表现受到父爱缺失的影响。
父爱缺失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父亲关爱和呵护的情况。
父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父爱可以给予孩子一种安全感和被保护的感觉,也可以建立起孩子和世界的联系。
父爱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爱的滋养,就会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父爱缺失会导致一个人缺乏安全感。
没有得到父亲的呵护和关爱,一个人容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对未来感到恐惧和不安全。
在恋爱关系中,他们会表现出对伴侣的不信任和依赖。
他们常常会怀疑伴侣对自己的真心感情,并担心被伴侣背叛或抛弃。
父爱缺失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
没有父爱的滋养,一个人容易对自己产生自卑、自我怀疑的情绪。
在恋爱关系中,他们常常缺乏自我肯定,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感到自责和自卑,进而影响到恋爱关系中的和谐和平衡。
父爱缺失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父爱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控制情绪、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而缺乏父爱的人在恋爱关系中常常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冲动、急躁和情感依赖的特点。
他们容易因一点小事而爆发,无法冷静地处理问题,进而导致恋爱关系的破裂。
解决父爱缺失对恋爱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缺失。
可以通过与其他亲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建立亲密关系,寻求他们的关爱和支持。
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自我成长和提升自我意识的活动来加强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与伴侣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也是解决父爱缺失对恋爱的负面影响的一种有效方式。
父爱缺失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恋爱关系中。
需要通过寻找替代性的支持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弥补这一缺失,从而提高自己的恋爱能力和幸福感。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近十年来,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对父亲缺失儿童的研究,日益显示出了父爱缺失的弊端。
从性别角色来讲,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气质类型、社会认知、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父亲、母亲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方面的影响。
人们常常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孩子也往往更依恋自己的母亲,但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止在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上,还涉及到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情绪情感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父亲的角色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期望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过程。
①在儿童的性别化过程中,父亲角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性别特征、气质类型、思维方式、社会角色,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
一般来讲,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
随着儿童的体质的增长及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父亲的统治权威和影响力,便无意识地对父亲产生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模仿父亲的行为,进而掌握社会规范。
这也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奥底甫斯”情结。
而父亲通常提供给儿童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的身上,儿童开始懂得男人与女人的不同,特别是性别特征、话语系统、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等方面,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角色。
有人对男孩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为人夫、为人父。
②而对女孩的研究则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
③由此可见,父亲的性别角色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
早期教育中父教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早期教育中父教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李艳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1年第08期“父教”是“父亲教育”、“父爱教育”或“父职教育”的简称。
而笔者更倾向于“父性教育”的理解。
父性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父亲主动承担、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教育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父教”的主体主要是父亲,但是也绝不仅仅是父亲,也可以是叔叔、伯伯、舅舅、祖父、外祖父,甚至是男性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等等,他们都可以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征”的教育。
在早期教育阶段,由于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父亲就成为了“父教”的主要承担者。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在孩子教育中,无论是性格的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和不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许多研究显示,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越是孩子成长的早期影响越明显。
一、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首先,父亲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母亲在语言、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优势,父亲则有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与判断能力,这些对于孩子认知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的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5年,进行追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英国纽克斯尔大学通过对17000名在1958年3月同一个星期出生的英国婴儿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例如在1965年间孩子母亲父亲平日花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如读书给他们听、与他们外出等),在孩子11岁时为他们安排智商测验。
结果显示,较长与父亲相处的孩子日后比其他同辈聪明并容易跻身高于父亲的社会阶层,可见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培养更高的才能,这一优势在子女42岁前一直存在。
至于把照顾子女的责任全部交给妻子的父亲,他们的孩子在个人发展上与单亲家庭子女无异。
缺少父爱易成危险男人

缺少父爱易成危险男人亲爱的麦道卫先生:我今年13岁,非常仰慕你。
你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知道自身在讲什么的人。
你谈到爸爸的那个晚上对我震动很大。
我有爸爸,但却不认为他是我爸爸,因为他所做的不是冲我们大喊大叫就是忙自身的工作。
我再也不会跟他一起出去了。
他甚至都不问我一天过得怎么样或是其它什么一个父亲应该问的。
我努力跟他一起做点什么或是谈点什么。
他所做的就是不搭理我或是无缘无故地冲我大喊大叫。
六岁的时候爸爸打了我,一天下学回到家,妈妈还没有下班,妹妹们和弟弟出去了,他就打我。
这事我记了七年。
大约3个月前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但她却说她帮不了我。
我曾经想过并试着自杀,因为我觉得没人爱我。
我哭得很厉害,三天看不见东西。
我在周围人的眼里毫无用处。
就像你说的“爸爸别撇下我”,让我的心都要碎了。
我非常感谢你,我爱你就像你是我爸爸一样。
永远爱你的朋友。
约瑟 D.麦道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这是一个缺失父爱的男小朋友在听了麦道卫先生关于父爱的演讲后,给他写的信,原载于《关于父爱不可替代的研究与分析》。
“我想要向你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其中包括这周你能够作我的爸爸。
有时我觉得没有爸爸的关爱非常孤独。
我不认识爸爸,因为他们离婚的时候妹妹只有1岁,哥哥5岁,我3岁。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父亲因为你这周把我当成一个儿子一样对待。
我在慢慢恢复之中。
我的心中充溢了愤怒。
每次看到你的照片就会哭,因为我太想你了。
麦道卫先生,我真的希望你就是我的爸爸。
假如我有三个愿望,其中之一就是希望你成为我的爸爸――你本周的儿子。
”作为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麦道卫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父爱在人的生长中不可替代全美父道组织整理的调查显示: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小朋友住在单亲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组认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
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LIBERAL ARTS FANS2022年第18期教育教学3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代人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系统工程,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
《三字经》中提到“子不教,父之过”,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父亲教育。
在我国,家庭教育已备受关注,但父亲教育并没有被细化出来。
经调查发现,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父教缺失”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建议。
本文将“父教缺失”定义为父亲很少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父亲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较少以及不合理的责任主体观等方面。
一、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教育还没有被视为独立学科,但随着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家庭教育渐渐得到重视。
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的政策,要求家长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
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家庭中父亲投入工作的时间比重增加,从而对家庭教育投入的精力变少,也慢慢出现了“父教缺失”现象。
早在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在1988名受访者中,有60.7%的人认同目前中国儿童缺少父教[1]。
经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本文将“父教缺失”现状分为以下三点进行概述。
(一)父亲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家庭中亲子沟通时间以及沟通交流方式能直接反映家庭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孩子和父母有双向促进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此次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中,大部分父亲表示在与孩子沟通时有很多道理讲不清,不知道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部分父亲表示孩子不愿意交流,不听从建议;更有少部分父亲表示没时间与孩子沟通,甚至找不到话题。
李沙沙(2017)研究了北京3—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育的情况,结果80%的父亲表示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他们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把全部的家庭教育责任交给母亲[2]。
缺少父爱易患五种心理障碍

龙源期刊网
缺少父爱易患五种心理障碍
作者:周润健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0年第01期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关颖指出,缺少父爱的孩子常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一是情绪不稳定,常伴有忧郁、恐惧、紧张、焦虑;二是自卑心理严重,女孩不自信,男孩少阳刚,而导致胆小、怯懦;三是极易与母亲闹僵,极易偏执任性;四是意志薄弱承受不了一点挫折;五是拙笨无能,生活上的事一窍不通。
关颖表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但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为家庭提供物质保障上,更应体现在父亲对孩子的精神支持和行为引领上。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父母配合、优势互补。
关颖忠告说,父亲应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与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让孩子加深对父亲的了解和理解;聊聊孩子的学习、生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游戏、带孩子外出办事等等。
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孩子能从父亲身上接受潜移默化的
影响,为身心发育补充必要的养分。
【儿童心理】孩子心理有问题是被家长“精神虐待”了

【儿童心理】孩子心理有问题?是被家长“精神虐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惊奇的发现,精神虐待的比例正在增多,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多数儿童心理问题恰恰源于父母不正确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
在持续的"精神虐待"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激化、膨胀,甚至严重的影响了生活,下面我们看两个小案例。
案例一:小松爸爸整天出差不在家,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电话,都会在电话里吵翻了天,放下电话,小松的妈妈就会对小松横竖看不顺眼,稍微有点什么差错,小松的妈妈就会列举他的所有缺点,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打招呼、数学成绩差等。
妈妈的话就像刀子刺痛了小松的心,他的妈妈并没有察觉到他的变化,反而变本加厉的说他:“瞧你那个窝囊样,出门也不知道叫人,去了学校也没有朋友,你让我脸往哪搁?”分析:因为小松的爸爸长期出差,导致家庭天平中缺失了父亲一角,这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今父亲被过度社会化了,很多父亲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从家庭中淡出,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到了母亲身上,父亲的不作为,导致母亲成了“隐性单亲”。
父爱缺失的孩子普遍会感到焦虑和孤独,美国专家还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缺乏父爱综合征“。
一个人付出的太多,特别是全职妈妈,在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心中的委屈积攒起来,就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爆发,她此刻已经不把儿子当成小孩子,而是当成了一种倾诉或者泄愤的对象,但毕竟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还不懂得怎么应对或者怎么安慰妈妈的这些情绪变化,所以,妈妈发泄的越多,孩子受伤越大,而妈妈自己本身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虐待”。
支招:1、爸爸虽然出差,但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仍旧可以用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孩子沟通,这样的另类陪伴,会让沟通零距离;2、妈妈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尽量在孩子睡了或者孩子不在家的时候,用打字或者语音的方式发送给爸爸,及时跟爸爸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想孩子,多考虑考虑解决方案;3、多鼓励孩子,多用柔和的语调,尽量不要高分贝的像吵架一样,尽管自己不经意,孩子却受不了,坚持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和良好的沟通。
女孩缺乏父爱的7大特征

女孩缺乏父爱的7大特征1、会有点自卑懦弱缺乏父爱的女孩遇到事情胆小彷徨、自卑,总觉得获得不了异性对自己的肯定,觉得自己不值。
得被爱,没有安全感。
这种女孩自卑敏感的内心,很难表达出真实的自己。
2、不会处理两性的亲密关系在恋爱的选择上,因为心里对父亲的不认同或者没有和一个“真实的”父亲相处过,让这些女孩子对男性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开始去幻想一个在她心目中的完美男性。
所以她可能会因为这小小的一点失望便去否定一个好男人,因为本身她对男朋友的要求就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她会在男朋友的选择上有很多奇怪的要求,只要有一点点不符合,她就觉得她对这个男生没那么喜欢了。
3、经常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缺乏父爱的女孩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们需要堂握的东西就会更多,对很多东西觉得无法放手。
在交友方面还是在谈恋爱方面总是需要有很强的掌控欲。
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胡思乱想,而给另外一半带来很大的烦恼,4、容易被渣男欺骗科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母亲。
因为父亲一般高大、强壮,是女儿成长中遇到的第一个亲密的男性。
所以女儿会不知不觉将父亲的特征,作为自己将来理想对象的性格模板。
如果父亲经常缺席女儿的教育,对女儿漠不关心,那么女儿也会不知不觉中寻找具有这一类特点的男性。
所以以后遭遇渣男的可能性很大。
5、找年龄大的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爱的女孩很渴望身边有一个成熟稳重的男性,这就导致她们谈恋爱的时候都会寻找一些年龄偏大的对象。
6、不知道怎么爱自己缺乏父爱的女孩一般也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总是爱别人比爱自己多,在亲密感情里非常细腻。
能方方面面地照顾到另一半。
你想要什么,都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你对待另一半的方式上。
7、爱逞强不知道怎么爱自己不会用柔软的方式和其他人相处,总是显得很硬梆梆的。
因为在逞强的女孩子面前,叫别人帮忙是一种示弱的行为,更害怕的是就算自己去表示示弱,对方拒绝怎么办?。
浅谈父爱的缺失

浅谈父爱的缺失(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浅谈父爱的缺失浅谈父爱的缺失说到父爱,我们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是“父爱如山”,可还有不少人会想到这样一个词——“父爱缺席”,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父爱的缺失!(一)如今,父爱缺失已经成为家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
没有父爱男孩容易成为危险男人

没有父爱男孩容易成为危险男人父爱作为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约瑟D.麦道卫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父爱在人的成长中不可替代全美父道组织整理的调查显示:尽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单亲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工作小组认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
全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的犯人来自无父家庭。
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
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患者来自无父家庭。
80%的强奸犯的动机来源于无父家庭转移的愤怒。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得出结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跟母亲相比,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给他划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而不指望血缘亲情的庇护,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使孩子的智商更高、学习的进度和深度更理想。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父爱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被专家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
没有父亲的雄象很容易成为小罪犯;缺乏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长为危险男人为什么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成为危险男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解释,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缺乏对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样做男人的机会。
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
缺少父爱综合症

10~16岁叛逆期5,父母引导男孩的100个细节约瑟?麦道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他在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后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教育男孩时,往往不会把焦点放在细枝末节上,而是让男孩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自主成长。
这种“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会迫使男孩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
由此,男孩的意志品质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
其实,父亲对男孩的影响不仅是智力方面的,孩子的性格、体格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父亲的影响。
如果父亲很少与孩子接触,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发育速度会慢一些,肢体平衡能力也相对较差。
另外,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焦虑,也比较怯懦,而且自尊心不强,情感的自控能力也较差,专家把这一系列现象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
既然父亲对男孩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那我们就要邀请孩子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让他把男性特有的独立、果断、勇敢、坚强等特质传递给男孩,让男孩远离“缺少父爱综合征”,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男子汉。
妈妈和爸爸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经常沟通,尽量达成共识,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否则,男孩不但不知道该听谁的教导,还会在其中钻空子,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另外,父母双方一定要恪守以下原则:第一,当一方正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能直接干预并表示反对;第二,决不当着男孩的面数落对方的不是;第三,事后及时沟通,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
这样,男孩的成长会因我们良好的合作而更加顺利。
因此,我们要给男孩一个倾诉的机会,静下心来倾听他的心声,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
这样,男孩对我们的信任会越来越深,也会越来越愿意向我们诉说他的心里话。
不打断男孩,耐心听他诉说倾听男孩的心声,最重要的是尊重。
尊重男孩,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男孩倾诉的过程中不打断他,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
其实,很多时候,男孩向我们倾诉他的心声,并不是要我们帮助他解决什么事情,而是一种宣泄方式。
这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断他,要用耐心的倾听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婴幼儿缺乏父爱综合征

婴幼儿缺乏父爱综合征
陶清华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1996(0)15
【摘要】一些婴幼儿由于长期仅由母亲照料,缺乏父爱,从而出现性格孤僻,担惊受怕,烦躁不安,哭闹不休,精神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临床医生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美国科学家调查发现:父亲对孩子有种特殊的吸引力。
尽管父亲逗孩子是用力气的玩耍,如摇晃孩子的手脚,情不自禁地抱孩子跳舞,抛起孩子等;但孩子对这些不仅不反感,反而玩得更开心。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
【总页数】1页(P11-11)
【关键词】婴幼儿;综合征;生理学;精神抑郁;临床医生;烦躁不安;营养不良症;吸引力;忙于工作;科学家
【作者】陶清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
【相关文献】
1.防止“缺乏父爱综合征” [J], 后乐
2.警惕“缺乏父爱综合征” [J], 章剑和;
3.家教新课题如何预防“缺乏父爱综合征” [J], 赵新明;
4.谈谈“缺乏父爱综合征” [J], 于丽萍;
5.警惕缺乏父爱综合征 [J], 王明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父爱综合征”是怎样的一种病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因此,STOKKE思拓科建议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生活照顾爸爸要学会给宝宝洗澡、换尿布、每天抱一抱宝宝,和宝宝说说话,通过眼神与宝宝交流。
或许你觉得这没什么,其实这就是陪伴宝宝玩,建立感情。
二、举高高爸爸可抱紧宝宝,把他举过头,宝宝视角更开阔,他会开心地笑起来,而且更喜欢与爸爸玩,因为爸爸的手有力量,也使宝宝感觉到安全。
三、摸下巴想不到吧,爸爸的胡子也可以锻炼宝宝触觉呢!把宝宝的小手放在爸爸胡子上,让他感觉另外一种触感,触觉发展有利于大脑发育。
四、摇钟摆爸爸双手托着宝宝(或放在宝宝腋下),左右摇晃,像钟摆一样,这个运动能锻炼脑部,有利于宝宝平衡能力的发展。
五、搭积木和宝宝一起搭积木,比一比谁搭得高。
用成人的智慧引领宝宝,有利于宝宝创造性的发展。
六、坐看天下将宝宝跨坐在爸爸的肩上,请爸爸记得双手扶住孩子,缓缓地起身或蹲下,将宝宝稳住,走到巷口街角看行人。
爸爸可以慢慢地转身,绕圈,让宝宝看见不同的景象。
起身或蹲下时,爸爸可以告诉宝宝现在是上升还是下降,让宝宝体会升高和降下的感觉。
偶尔加快或放慢步伐,让宝宝有不同的速度感。
可以将来来往往的人,介绍给宝宝听。
能锻
炼宝宝的空间感。
七、投掷(适合1岁以上宝宝)找一个小毛绒玩具,爸爸和宝宝坐在一起往远处投,看谁投得远,或者是面对面地坐着,投来投去。
能让宝宝适当锻炼肩膀肌肉。
八、两人三足(适合2岁以上宝宝)用一根绳子把宝宝的一条腿和爸爸的一条腿绑起来,然后一起走或者一起跑。
有利于平衡能力发展。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