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
(表格参考资料 )
忽必烈对出身、目的不同的“金莲川幕府”及其他应召人员,大抵是礼贤下士,虚己而问,兼容并蓄,不明 显地抑此褒彼,以多听多问为主,择其有用有益而从。即使是对个别不友好、不合作者,也不失礼。如有一次, 忽必烈召见了被俘北上的南人赵复,希望他作为自己攻南宋的向导,但赵复回答∶“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 人以伐吾父母者。”忽必烈听罢,并未怪罪赵复,也不强迫他入仕蒙古。
忽必烈仅掌军事以后,仍关注漠南的民事刑法。当时,蒙哥新任用的燕京等处断事官牙鲁瓦赤、不只儿负责 管辖漠南汉地的财赋司法。二人随意诛戮民众,招来忽必烈严厉的指斥 。他后来征大理途经六盘山时,许多赶 来晋见的地方官大多是向忽必烈请求开恩庇护的,只有延安路(治今陕西延安)兵马使袁湘面陈本路军户困乏之 弊以及相应革除的办法。忽必烈一面采纳袁湘的意见并加以赞赏,一面训戒其他官吏言私不言公的做法。巩昌总 帅汪德臣禀告新城益昌赋税徭役免除事宜的请求,也得到他的批准。总之,总领漠南的忽必烈借此机会在陕甘一 带留下了体恤百姓疾苦和秉公不徇私的美名。
0
即位建元
05
兄弟失和
一统全国 黩武嗜利
平服诸王 高寿病逝
潜邸岁月
孛儿只斤·忽必烈(一译呼必赉 ,传统蒙文:ᠪᠣᠷᠵᠢᠭᠢᠨ ᠤ ᠬᠣᠪᠢᠯᠠᠢ,西里尔蒙文:Боржигины Хубилай,拉丁化拼 写蒙文:borjigin-u qubilai),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也 是拖雷与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次子(在托雷的十个儿子中排行第四) 。
【元朝历史】忽必烈
【元朝历史】忽必烈原文标题: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
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
改国号“元”。
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
母庄圣太后,怯烈氏。
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
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刺氏为妃。
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於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治理天下之道)。
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
邢州有两答刺罕言於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
”帝从其言。
承制以脱冗脱及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邢乃大治。
岁王子,帝驻桓、抚间。
宪宗令断事官牙鲁瓦赤与不只儿等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
其一个盗马者,杖而释之矣,偶有献环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刀斩之。
帝责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详细审问)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
既杖复斩,此何刑也?”不只儿错悍不能对。
太宗朝立军储所于新卫,以收山东、河北丁粮,后惟计直取银帛,军行则以资之。
帝请于宪宗,设官筑五仓于河上,始令民入粟。
宋遣兵攻虢之卢氏、河南之永宁、卫之八柳渡,帝言之宪宗,立经略司於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壁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仍置屯田万户於邓,完城以备之。
夏六月,入觐宪宗於曲先恼儿之地,奉命帅师迎征云南。
秋七月丙午,牙西行。
岁癸丑,受京兆分地。
诸将皆筑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兴元诸州。
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及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
又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
秋八月,师次临洮。
【元朝历史】公元1294年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元朝历史】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世,终年80岁。
忽必烈(1215~1294),是元朝的创造者,拖雷之子,兄为宪宗蒙哥,弟有旭烈兀、阿里不哥。
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蒙哥汗三年(1253),受京兆封地;同年,受命远征灭大理国。
蒙哥八年(1258)兴师伐宋,忽必烈统率东路军,次年(1259)九月,蒙哥病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
忽必烈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图谋自立为大汗,采纳儒士郝等经建议,轻骑返燕京。
次年(1260)三月,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
此后,忽必烈先后平定了阿里不哥和李?的叛乱。
至元八年(1271),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
至元十六年(1279)他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忽必烈在位35年期间,注意农桑,兴修水利,并建立了元代的行政、军事、赋税等制度,尤以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忽必烈对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文化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元朝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时代的伟大人物
元朝的历史人物忽必烈时代的伟大人物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而在元朝的伟大人物中,忽必烈无疑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本文将从忽必烈的背景出生、成就和对元朝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在元朝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忽必烈,本名孛儿只斤·忽必烈,是元世祖铁木真的孙子,出生于1215年。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而他的母亲也来自名门望族,因此他天生享有优越的家庭背景。
在成长中,忽必烈不仅接受了优秀的家族传统教育,还在辅佐其父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忽必烈在政治和军事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在他的领导下,元军先后攻破了金朝和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
这一系列战争中,忽必烈相继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和政策措施,以提升元军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他同时非常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使元军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政治方面,忽必烈坚持实行集权统治,严格律己,任人唯贤。
他对内大力推行改革,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在对外交往中,忽必烈非常重视各族人民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政策,使元朝得到了不同民族的支持和信任。
忽必烈的统治对元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他完善了元朝的行政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实施了科举制度,推动了官僚制度的发展。
这为后来明朝和清朝建立了基本的行政模式。
其次,在军事领域上,忽必烈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改革为后来蒙古、明清王朝的征战奠定了基础,并且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此外,忽必烈推动的农业和商业发展对中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忽必烈实行的宽容政策,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这种理念对后来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之,忽必烈作为元朝时期的伟大人物,通过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宽容的统治态度,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为后来王朝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王朝。
元朝的第一位皇帝忽必烈,被誉为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和政治家。
他的领导能力、政治改革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手腕,为元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忽必烈皇帝的统治时期,以及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忽必烈的统治时期元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忽必烈统治时期,他在1259年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大汗位。
面对一个庞大的帝国,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以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统一。
首先,忽必烈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
他将蒙古军队重新组织为左右翼和中央三个军团,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指挥官,并负责特定的领土防御。
这种组织结构的改变,使蒙古军队更加高效,并增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作战能力。
其次,忽必烈注重内外交通的改善。
他修筑了广袤的道路和运河,以便更好地联络各地。
这不仅促进了交流和贸易,还提升了帝国的经济实力。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南方海上贸易的控制,使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商业中心。
此外,忽必烈还注重农业和经济发展。
他通过实施一系列农业政策,提倡农田水利,鼓励农民耕种。
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农业产量,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同时,他也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吸引商人来到中国。
二、忽必烈的外交手腕忽必烈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而闻名于世。
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确保了中国的安全和影响力的扩展。
一方面,忽必烈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控制。
他与金帐汗国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减少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此外,他还与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外交和贸易对话来确保中国的繁荣。
另一方面,忽必烈利用外交手腕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封闭政策。
他积极与外国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他派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远洋航海的先河,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忽必烈的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忽必烈皇帝的统治期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忽必烈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融合。
忽必烈的统一与元朝的辉煌时期
忽必烈的统一与元朝的辉煌时期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全名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第五代大汗,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一者之一。
他在继承蒙古帝国统治权后,成功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并建立起著名的元朝。
在他的统治下,元朝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
一、忽必烈的统一忽必烈在继承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后,面临着来自内外的众多挑战。
作为大汗,他首先需要稳定内部局势,解决蒙古帝国的后继之忧。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平息了宫廷内的争斗。
此外,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击败了来自西方的阻碍者,扩张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在统一内蒙古之后,忽必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他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地区,对于实现自己的统治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手段,他最终于1271年建立起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二、元朝的辉煌时期1. 政治成就忽必烈在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他建立了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发展了高效的行政机构和庞大的官僚体系。
此外,他还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加强政府机构的管理。
2. 经济繁荣元朝时期,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忽必烈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贸易的繁荣。
他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产量。
同时,他还推行了商业政策,鼓励对外贸易,增加了国家财富。
3. 文化与科技进步元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蓬勃发展。
忽必烈重视文化教育,扶持儒学,鼓励学术研究。
他还大力支持文化艺术,修建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建筑,例如著名的大相国寺和大熙宁寺。
同时,元朝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科学家,为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外交与交流元朝时期,中国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蒙古帝国的统一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流。
忽必烈的简介资料
忽必烈的简介资料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别名薛禅可汗,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忽必烈的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忽必烈的简介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别名薛禅可汗,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并与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迁都大都(今天的北京)。
忽必烈在位期间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 ;改革政体,首创行省制度;定都大都,开凿大运河。
公元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的生平事迹潜邸岁月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
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
有关忽必烈的童年、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生活的资料很有限。
南征北战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
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
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
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
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
8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忽必烈灭大理国。
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
1256年夏天,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蒙哥正式宣布了攻击南宋的意向。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即元世祖。
生卒年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即蒙古大汗汗位后,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则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他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攻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国王段氏投降,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1260年5月5日自称大蒙古国第五任大汗,但未获普遍承认。
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兵败投降。
忽必烈定为一尊,迁都大都,上都为陪都,并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员。
1267年忽必烈在大都筑新城,同时发布《下江南檄》讨伐南宋,首攻襄阳。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
1273年,元军经过六年时间包围,才攻陷襄阳。
但是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
1276年2月4日,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灭南宋。
1281年7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
1294年2月18日)于宫内去世。
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传_精品文档
忽必烈传忽必烈(1215年5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原名忽必烈阿坚,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成为统一中国的帝王之一。
他是蒙古帝国创立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窝阔台的长子。
在继承父亲的衣钵后,忽必烈坚定地推动了蒙古帝国向中国文化的融入和发展,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忽必烈传为主题,探讨他的成就、治理策略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成就1. 统一中国忽必烈在继承父亲窝阔台的帝位后,发起对南宋的战争,最终于1279年攻下举世闻名的临安,结束了南宋约三百年的统治,统一了中国。
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定,他通过改革政策、修建运河等措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 文化融合忽必烈非常重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他宽容地对待各个族群和宗教,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他招揽了许多汉族文化的精英,在政府中推行汉文化,并创立了以行政机构为主的汉文化政府。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使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管理政务为了改革统治体制,忽必烈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务管理措施。
他建立了地方行政机构,并对官吏的选拔和监督进行了改革。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加强了军队的管理和组织。
通过这些措施,他成功地维护了帝国的稳定和治安。
二、治理策略1. 以德治国忽必烈提倡“以德治国”,他鼓励文人士大夫担任政府职位,推崇儒家思想,尊重传统的礼法制度。
他还设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材。
这种治国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2. 实行轮流巡查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监督,忽必烈实行了轮流巡查制度,即官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调动到另一个地方工作。
这种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和权力滥用,提高了官员履职的积极性。
3. 重视农业和商业发展忽必烈非常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他提出“平欲轮”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他还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外贸易。
忽必烈的故事
忽必烈的故事
忽必烈,元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君主。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忽必烈出生在蒙古草原上,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从小,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接受了丰富的教育,熟练掌握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战争技巧。
这为他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忽必烈年轻的时候,蒙古帝国正处于分裂状态,内部不稳。
忽必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
然而,他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他渴望征服更多的土地,统一更多的民族。
忽必烈开始进攻中国,他率领军队南下,先后攻占了金朝和南宋。
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他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取得了胜利。
之后,他在中国建立了元朝,成为中国的皇帝。
作为一位明君,忽必烈在统治期间进行了许多有益于民众的改
革。
他推行了许多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经济,改善了人
民的生活。
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提倡蒙元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促
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忽必烈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和勇气的
故事。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征服了敌人,统一了中国,为中国历
史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忽必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更让他成为了
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传奇人物。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忽必烈的光辉
形象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忽必烈的名词解释
忽必烈的名词解释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在他的统治下,元朝成为了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统一了整个中国和蒙古草原。
忽必烈在他的统治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忽必烈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建立了行省制度,将中国划分为多个行省,并任命官员来管理各个行省。
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忽必烈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帝国。
其次,忽必烈进行了重要的经济改革,以促进贸易和经济繁荣。
他修建了大运河,使得南北交通更加便利。
他还亲自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政策,鼓励贸易和商业活动。
这些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帝国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忽必烈重视汉文化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在中央设立了书院,招收学生学习儒家经典。
此外,他还鼓励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这对中国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忽必烈的统治还受到了宗教的关注。
他信仰佛教,并在中国各地建造了寺庙和佛塔。
他还邀请了很多著名的佛教高僧来中国弘扬佛教教义。
这些举措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忽必烈的统治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他通过残酷手段征服了南宋朝,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流血冲突。
他也对南方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压迫,导致了很多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另一方面,在政治和宗教上的改革也引起了一些传统派的反对,产生了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总的来说,忽必烈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皇帝。
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他的统治手段还是他的政策,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负面影响,这让我们对他的评价保持客观和全面。
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的成就和错误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忽必烈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做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真实地反映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忽必烈
对外战争
在灭南宋前后,元政府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 城、缅甸、爪哇、琉求国)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 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国最为著名,也最 惨烈。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 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 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 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通常认为台风 (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这两次征日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亦有观点 认为,忽必烈担心归附军的忠诚,故而借东征日本而一举消除隐患。
忽必烈
元朝疆域图
谢谢大家
辽阔疆域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远超汉唐盛世。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 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 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 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忽必烈
元世祖孛儿只斤· 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
1294年2月18日),蒙古人,元朝首任皇帝 (1260年5月5日—1294年2月18日在位),蒙古 民族光辉历史缔造者,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 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 汗),1271年12月18日将国号由“大蒙古国” 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大元皇帝。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 玉玺和降表,南宋灭亡。1279年3月19日元朝统 一全国。· 忽必烈去世后,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 帝,庙号世祖,蒙古语尊号薛禅皇帝。
忽必烈的管理制度
忽必烈的管理制度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0日),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大汗,也是元朝的建立者。
忽必烈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元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繁荣。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探讨忽必烈的管理制度。
一、政治制度1. 中央集权忽必烈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对各地政权的控制。
他废除了蒙古部落的家臣制,建立了皇帝至上的统治体系。
在政治上,他倡导儒家思想,重视儒学的传播,设置国子监,选拔士人为官,实行科举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同时,他以自己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2. 行政体制忽必烈在行政体制上进行了改革,设置了中央行政机构,例如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三省六部制等,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
他还建立了专门处理民生事务的衙门,以解决民间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3. 土地制度忽必烈在土地制度上进行了改革,确立了国有制和原始公社制。
他废除了蒙古部落之间的土地私有制,统一了土地所有制,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调控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二、军事制度1. 统一军制忽必烈进行了军事改革,统一了蒙古、汉地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兵役制度。
他建立了统一的军队编制、兵役制度和军事训练体系,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统一性。
2. 边防体系忽必烈在边防防御上进行了加强,修筑了长城,加强了对北方蒙古部落和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力量。
他还组建了海军,加强了对海上的防御,保障了国家安全。
3. 军事奖赏制度忽必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奖赏制度,鼓励士兵积极参战,保卫国家。
他进行了对军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提高了士兵的战斗意识和忠诚度。
三、经济制度1. 货币制度忽必烈进行了货币制度的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货币系统,促进了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 对外贸易忽必烈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忽必烈
精心整理忽必烈忽必烈,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监国托雷第四子,宪宗蒙哥之弟。
蒙古尊号“薛禅汗”,忽必烈在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忽必烈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蒙古族卓成威胁之势。
宪宗元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
曾先后召僧海云、僧子聪、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
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
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
他依靠一批汉人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
同时,他还奉蒙哥之命,领兵发动了灭亡大理国地方。
1254年初,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
大理军民出城迎战失利。
段兴智和高泰祥弃城逃走,大理城陷。
忽必烈派大将也古和霸突鲁追击高泰祥,斩于姚州。
)和侵掠后,1256忌。
蒙哥汗去世了,遗留下三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忽必烈成为未来蒙古帝国的大汗。
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后,由于远离蒙古高原,而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位。
剩下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作为幼子,已经成为蒙古汗国本土上的统治者,并在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扎营。
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他准备在蒙古召开库里勒台,以确保他被举为大汗。
而忽必烈抢在他之前行动。
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在中原的开平上都府建大本营,早些时候,他只是在这儿建起了他的夏季驻地。
1260年6月4日,他在此被他的党羽,即他的军队,拥立为大汗,当时他44岁。
按成吉思汗的法律,这次仓卒的选举是非正式的。
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不哥被迫在伊犁河流域与阿鲁忽作战。
阿里不哥被两军拑住,最后于1264年投降忽必烈。
忽必烈为了笼络人心,没有杀他,但是,处死了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包括聂思托里安教丞相孛鲁合。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
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
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
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
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潜邸岁月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
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
有关忽必烈的童年、所受教育以及他早期生活的资料很有限[1]。
折叠南征北战孛儿只斤·忽必烈塑像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
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2]?。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
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蒙哥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
6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奉命率军征云南。
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
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
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
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
8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忽必烈灭大理国。
忽必烈的治国措施
忽必烈的治国措施
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拓展元朝的统治。
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均田制:忽必烈实行了均田制,并通过减免和返还赋税来鼓励农民耕种土地。
这种制度调整让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 发展商业与贸易:忽必烈重视商业与贸易的发展,鼓励海外贸易和内陆商业。
他建立了一些商业城市和交易中心,例如大都、临潢等地,促使商业活动的繁荣。
他还在内地修筑了一些运河和公路,来促进商品的流通。
3. 改革军事制度:忽必烈对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组建了由蒙古贵族和汉人将领组成的军队。
这些军队实行了严格的军纪,提高了战斗力,并兼顾了蒙古族和汉族的利益。
4. 重视教育与文化:忽必烈改革了元朝的教育制度,设立了许多学校和科举考试制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还派遣使者到西方国家学习外国的技术和文化,与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5. 保护农民和商人权益:忽必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和商人的权益。
他采取措施扶助农民,限制地主的剥削行为,并禁止商人与官僚勾结对农民和工商民众进行压迫。
总体来说,忽必烈的治国措施主要包括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商
业与贸易、军事制度改革、重视教育与文化以及维护民众权益等方面。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朝的繁荣与稳定。
忽必烈元朝的伟大统治者
忽必烈元朝的伟大统治者忽必烈,作为元朝的伟大统治者,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大汗,也是唯一一位征服中国的蒙古帝国大汗。
在他的领导下,元朝达到了巅峰时期,成为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帝国。
本文将从忽必烈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以及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来探讨他作为伟大统治者的特点。
一、治国理念忽必烈对待治理国家的理念可以用“开明”一词来形容。
他不仅注重继承了蒙古种族传统的政治体制,还积极吸收了中国的儒家思想。
他强调儒释道等多元文化的融合,采纳了一系列对治国有益的政策。
首先,他重视吏治改革。
忽必烈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推行以实力为本的选拔制度,鼓励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建立公正廉明的官员选拔体系,强调官员的廉洁和能力,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政府能够高效运转。
其次,他推行重商政策。
忽必烈积极鼓励和保护商业活动,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并逐渐增加商业税收的便利性,从而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这一政策不仅使元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最后,他注重民生改善。
忽必烈提倡耕地改良和灌溉工程,鼓励农民耕种富饶的土地,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还推动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忽必烈还重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改革忽必烈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使元朝的政治体制更加完善和规范。
首先,他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忽必烈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级体系,将权力逐级下放,并实行严格的官员任免制度,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这样一来,他能够更好地统一整个帝国,加强对各地的管理。
其次,他推行了科举制度。
忽必烈取消了辽金时期的乡试制,改为举行统一的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
这一举措使得社会上层有更多机会通过考试来进入官场,增加了社会流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最后,他重视法制建设。
忽必烈下令编纂《元律》,以明确国家法律的适用范围和规则,加强了法律的约束力。
元世祖忽必烈生平资料简介
元世祖忽必烈生平资料简介忽必烈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既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忽必烈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忽必烈简介忽必烈的全名叫做孛儿只斤·忽必烈,被称为“薛禅汗”,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忽必烈是蒙古国最后一位可汗,也是元朝的第一位皇帝。
忽必烈的父亲名叫孛儿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所以按照辈分成吉思汗应该算是忽必烈的祖父。
公元1215年,忽必烈在漠北的草原上出生,他从小就有一身抱负,想要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忽必烈一路征战,为蒙古国开辟了大片疆域,到了1260年蒙哥病逝,忽必烈在开平即位成为蒙古国大汗。
公元1271年,忽必烈将大蒙古的国号定为元,并在第二年定都北京。
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逝于大都。
忽必烈在位期间对元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在政治上,忽必烈注重选拔优秀人才,重用汉臣,完善了政治制度,巩固了朝廷的统治;在宗教上,忽必烈对佛教给予特权,并为道教提供资金,不仅如此,忽必烈还吸收外国_来到元朝。
忽必烈是什么意思忽必烈是蒙古族人,所以“忽必烈”也是蒙古族的名字的汉译,它在蒙古语里原本意思是家业、血统的继承者的意思。
“忽必”就是继承家业的意思,而“烈”就是“的人”,有些类似于英语里的“-er”、“-or”等后缀。
忽必烈,有一个蒙古尊号“薛禅汗”,其中“薛禅”是贤者、智慧之类的意思。
在蒙古族中,时常会在本名的后面加上社会称呼之类的后缀,“薛禅汗”就是忽必烈本名的后缀。
再比如铁木真的“成吉思汗”,也是他的蒙古尊号,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其中“成吉思”就是海洋、大海的意思。
蒙古族因为自身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大多是以动物、日月、花草等各种东西来命名。
比如,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蒙哥”的意思就是苍穹、天空,再比如他们的父亲托雷,名字时指镜子,而祖父“铁木真”就是坚硬的铁的意思。
当然,给子女以东西取名,其实寄托着深层寓意,就是希望他们像这些东西一样,像铁一样坚强,像镜子里的我一样,像天空一样广阔等。
忽必烈有什么故事
忽必烈有什么故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忽必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忽必烈的故事忽必烈的前半生可谓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出身蒙古皇室,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之后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又有心爱的皇后相伴、出色的太子作继承人。
可惜,到了他的晚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甚至变得凄惨,他失去了之前让他成功和美满的一切。
忽必烈晚年,尤其是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后,几次军事行动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两次东征日本都遭到台风而损失惨重,第一次派去一万多人失败,第二次征调十五万还是失败;甚至,他南下攻打过安南、缅甸等东南亚小国,也都没有成功征服。
1281年,忽必烈的深爱的察必皇后去世。
她不仅几乎陪伴他一生,为他生下四个儿子,而且是他的贤内助,在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
因此,察必皇后的去世让忽必烈黯然神伤。
五年后,忽必烈与察必皇后的嫡长子、皇太子真金因病去世。
他是忽必烈从小培养的皇位继承人,最后却因为一封让忽必烈禅位的奏章而惊吓过度,患上重病而死,只有43岁。
因为这些失败和悲剧,忽必烈大受刺激,于是开始酗酒并且暴饮暴食,从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胖,从而患病。
最后,他在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中去世。
忽必烈打日本的故事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曾经两次攻打过日本,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想要攻打日本主要是因为,日本从唐朝以后一直没有臣服中国;日本是南宋的贸易对象甚至可能成为外援;日本也是元朝刚征服的朝鲜半岛的威胁。
1274年,忽必烈命令本来驻守朝鲜高丽的洪茶丘率领一万五千人,以及九百艘大小战船跨海出征日本。
元军选择进攻的日本的北九州,在博多湾大胜日本。
可是不久,出现了一次台风,元朝的战船大部分都遭到了失事或者损坏,据说大部分元军都淹死或者失踪,于是元军只能撤军返回。
第二年,忽必烈见战争无法征服,就想派人去招降。
可惜派去的礼部侍郎一到日本就被他们处死。
因此,忽必烈十分恼怒,决定再次讨伐日本,当年就征调军队成立了征东行省,也叫日本行省,来主持攻打日本的军事行动。
忽必烈的治国措施
忽必烈的治国措施前言忽必烈(1215年-1294年),是蒙古帝国第五位大汗,他在位期间实施了许多重要的治国措施,为帝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忽必烈的一些重要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基础建设忽必烈在治理国家时非常重视基础建设。
为了促进商品交流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他改善了高速公路和运河的状态,并修建了许多新的道路和桥梁。
此外,他还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港口和海运业,以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帝国的统一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政策忽必烈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国家财富的增长和民生的改善。
他制定了多种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包括减免农业税等激励措施,以鼓励农民增加粮食和商品作物的产量。
此外,他还推行了加强商业贸易的政策,为商人提供安全和便利的环境,吸引了大量商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蒙古帝国发展贸易。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治理手段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和治理,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在全境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加强了货币的管理和流通,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此外,他还通过设立行政机构和各级官员来加强地方治理,确保政府的权威和效率。
更重要的是,忽必烈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了社会治安,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文化交流忽必烈非常重视文化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他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学术和文化活动,并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和艺术家到蒙古帝国交流和学习。
与此同时,他也鼓励本土文化的发展,并致力于保存和传承国家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努力,忽必烈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对外政策在对外政策方面,忽必烈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
他通过与邻国和其他大国的外交交往,扩大了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和交流。
此外,他还实施了多样化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各国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军事和文化交流协议,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全。
结语忽必烈的治国措施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一、改蒙古国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二、灭南宋,统一全国。 南宋时期地图 元朝时期地图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土面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三、发明了“钞”即纸币,把钞票引入流通领域。
唐、宋、元代的货币
元代纸币
忽必烈主要的历史贡献:
国以民为本: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民以衣食为本:吃饱穿暖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事。 衣食以农桑为本:种植农田,养殖桑蚕是人民衣食的最重
要来源。
这句话意思是层层递进的,体现了忽必烈重视百姓,
重视农业生产的以民为本的精神。
奇闻轶事: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
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 想吃清炖羊肉。厨师便宰杀羔羊,剔 选羊肉准备做清炖羊肉。可敌军突然 来袭,厨师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 放在锅里胡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 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
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打仗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 而归。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师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多 加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 羊肉”。
中国古代最后五个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北京市)。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
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 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元朝的 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 《易经〃乾篇》的“大哉乾
忽必烈( 1215~1294 )
元,万物资始”这话。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生长的动力。
成吉思汗:即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
年), 1206年统一了大蒙古国,成为蒙古国可汗, 尊号“成吉思汗”, 意为“拥有海洋四方”,是世 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是成吉思
汗的孙子,他继承了他爷爷成吉思汗的遗志, 统一了中原大地,建立元朝,是著名的军事 家、政治家。
四、发展经济的措施 : 1. 禁止改农田为牧场。 2. 招抚流民,鼓励垦荒。 3. 中央设“劝农司”(管理全国的农田水利等事务)。
五、加强统治的措施:
1. 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2. 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事务。
3. 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理。
忽必烈的治国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