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难点分析——分析电路及计算
初中物理电功率重难点知识与电路图解题步骤
![初中物理电功率重难点知识与电路图解题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058e6fdbd64783e08122bca.png)
初中物理电功率重难点知识与电路图解题步骤电能电功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焦耳(焦,J)。
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kW·h=3.6×106J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公式:公式中的物理量W——电能——焦耳(J)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t——时间——秒(s)R——电阻——欧姆(Ω)Q——电荷量——库伦(C)P——功率——瓦特(W)电能表测量电功的仪表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
下图是一种电能表的表盘。
表盘上的数字表示已经消耗的电能,单位是千瓦时,计数器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即1234.5 kW·h。
用电能表月底的读数减去月初的读数,就表示这个月所消耗的电能。
“220 V”表示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V,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 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 A。
“50 Hz”表示这个电能表在50 Hz的交流电中使用;“600 revs/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表盘转过600转。
根据转盘转数计算电能或根据电能计算转盘转数时,可以列比例式:串并联电路电功特点①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所做的总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②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1/W2=R1/R2;③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1/W2=R2/R1(各支路通电时间都相同)。
电功率电功率定义: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符号:P单位:瓦特(瓦,W),常用单位为千瓦(kW),1kW=103W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W=Pt t=W/P第一种单位:P——电功率——瓦特(W);W——电功——焦耳(J);t——通电时间——秒(s)。
第二种单位:P——电功率——千瓦(kW);W——电功——千瓦时(kW·h);t——通电时间——小时(h)。
初中物理电学动态电路分析(极值问题)-困难篇包含答案
![初中物理电学动态电路分析(极值问题)-困难篇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7825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9.png)
初中物理电学动态电路分析(极值问题)-困难篇包含答案初中物理电学动态电路分析(极值问题)⼀、单选题1.如图所⽰,电源两端电压保持12V不变,⼩灯泡L上标有“6V 1A”(灯丝电阻不变),滑动变阻器R最⼤电阻值为6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闭合后,滑⽚向右滑动,电压表⽰数增⼤B. S闭合后,灯丝中的最⼩电流为0.2AC. ⼩灯泡L正常发光时,灯丝阻电阻为12 ΩD. ⼩灯泡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连⼊电路的阻值为6Ω2.如图所⽰的电路,电源电压U=12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标有“100Ω1A”字样,灯泡L标有“6V6W”字样(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的⽰数不⼩于其最⼤测量值的1/3,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灯泡L消耗的最⼩功率是0.24WB. 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12ΩC. 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11A~0.6AD.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48Ω3.如图所⽰,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 1A”。
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电阻R1消耗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②电流表⽰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③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电路阻值的变化范围为10Ω~20Ω④电路消耗总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8W~3W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①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②和④4.如图甲所⽰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R阻值从0增⼤到60Ω,测得R的电功率与通过它的电流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的阻值增⼤,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数都变⼩B. 电源电压为12VC. 当电流为0.6A时,1s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为21.6JD. R0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6V~18V5.如图所⽰电路,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在滑⽚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滑⽚在b端时,电流表⽰数为0.3AB. 滑⽚移到中点时,电压表⽰数为2VC. 电路消耗的最⼤功率为3.6WD. 电压表⽰数与电流表⽰数的⽐值不变6.如图所⽰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阻值5Ω,滑动变阻器R 的最⼤阻值50Ω,闭合开关S,移动滑⽚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滑⽚P向左移,电流表的⽰数变⼩B.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值不变C. 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Ω~50ΩD. 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A~0.6A7.如图,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灯泡上标有“2.5V 1.25W”(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Ω1A”。
初中物理电学学不会的原因 动态电路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完整版
![初中物理电学学不会的原因 动态电路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007904bb68a98270fefa0f.png)
图(11)
电路故障专题复习
一、两种常见的电路故障:断路和短路 1、 断路故障
也叫开路,是电路中某处断开, 导致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的 故障。例如:灯丝断了,接触不良, 导线断开,仪表内部断线等。
2 、短路故障 指电源或电路元 件被电阻极小的导体 (如导线、电流表等) 并联而造成的电路故 障,短路时电路的电 流会变大。
[例4]如图6,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1表、 A2表和V表将如何变化?
分析: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 相等,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 V示数不变。由于并联电路各支 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滑动变 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对R1这 条支路没有影响,所以电流表A1 示数不变。滑片P右移,R2变大, 图 6 两端电压不变,故电流变小,干 路中电流也随之变小,所以A2示 数也会变小。
最新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分析 和电路故障分析
电路动态分析题和电路故障分析题是初中学生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其原因是这两类题目 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进行电路故障分析,要 以电路动态分析能力作为基础,而电路故障分析又 是电路动态分析的载体,因此我们将这两类分析题 整合成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编排顺序中,我们以电路动态分析作为主线,而 将电路故障作为电路动态变化的一个原因。
[变式训练题] 在如图5所示电路中,当闭合 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 时( A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D)电流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图(起的变化
扩展: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 R2两端的电压 U2 将 ↑。推论:如果滑动变 阻器R2 足够大,当滑片P向右一直滑动时, 电阻将不断增大,那么U2 将不断增大, U1 将不断减小,I将不断减小。假设 R2 无 限大,这时U2 将增大到电源电压,U1 将 变为0,I也将变为0,这时的电路就相当于 断路。这就是用电压表来判断电路断路和 短路的道理。
初中物理电学难点分析——分析电路及计算
![初中物理电学难点分析——分析电路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a55a6c2aaea998fcd220e6c.png)
图23图24R 3V R 1R 2AS 1a P b S 2专题训练 分析电路1.热敏电阻普遍应用于操纵电路中,其阻值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图21甲中,电源电压U =6V ,A 是小量程电流表,其许诺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02 A ,滑动变阻器R 的铭牌上标有“200Ω 0.3 A”字样,Rt 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温度转变关系如图21乙所示。
闭合开关S ,求:(1)环境温度为10 ℃、电路中电流为0.0l A 时Rt 两头的电压。
(2)图甲电路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
解:(1)当环境温度为10℃时,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阻值为:Rt=500Ω由U=IR 得 U Rt =0.01A×500Ω=5V(2)电路中许诺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 =0.02A电路中许诺的最小总电阻为:R=U/I =6V/0.02A =30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因此热敏电阻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0Ω由图乙可知: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为50℃。
【规律总结】关于欧姆定律计算题的解题思路:(1)关于复杂的电路,第一简化电路;(2)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3)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解题。
2. 如图23所示,R 0=10Ω,电源电压不变。
当在电路中再串联接入一个R 1=3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0.25A 。
求:(1)电源电压; (2)要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2=1.2A 。
需要在图中如何连接电阻?阻值为多大? 答案:(1)10V ;(2)50Ω。
3.如图2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维持不变。
电阻图21R 1与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其阻值转变范围是0~20欧。
(1)当S 1闭合,S 2断开,滑片P 滑到b 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求电流表的示数。
(2)当S 1、S 2都闭合,滑片P 滑到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安,求R 2的阻值。
答案:(1)0.2安。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和电学计算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和电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005097c7cd184254b353581.png)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一、串联电路中的故障分析:(以电路中两盏为例子) ①闭合开关发现只有一盏灯亮。
故障分析:既然有灯亮,说明电路是通路的,那盏不亮的灯可能被短路了。
例:如图当闭合开关时,L 1亮,L 2不亮。
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
故障可能原因是( )A. L 1短路B.L 2短路C.L 1断路D.L 2断路 【题目变式1:】如上图,当闭合开关时,L 1不亮,L 2亮。
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故障可能原因是( )A.L 1短路B.L 2短路C.L 1断路D.L 2断路②开始时两盏灯都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盏都不亮。
故障分析:既然所有灯都不亮了,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现象。
即此时电路是开路的。
常用判断方法:用电压表依次测试某段两端,有读数或者无读数,以此判断故障的原因。
电压表有读数:说明电压表被测的电路应该是开路的。
电压表无读数:说明电压表被测之外的电路是开路的。
例:如图6所示的电路,开关S 闭合时,发现L1、L 2都不亮,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是U ad =6V, U ab =0, U bc =0, U cd =6V, 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 、开关S 接触不良;B 、灯L 1断路;C 、灯L 2短路;D 、灯L 2的灯丝断了 【题目变式1:】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 后,两灯都不亮。
用电压表检测得到的结果是:Uab =U bc =U de =U ef =0,若故障只有一处,则可能的原因是( )A .电路a 、b 间短路B .电路b 、C 间开路 C .电路d 、e 间短路或开路D .电路e 、f 间开路总结: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盏灯亮,另外一盏灯不亮。
说明这个电路可能发生了短路现象,谁不亮谁短路。
1.串联电路中如果所有灯都不亮,说明电路可能中发生了开路现象。
二、并联电路中的故障分析:(以电路中两盏为例子) ①闭合开关发现只有一盏灯亮。
故障分析:既然有一灯亮,说明这一灯亮的电路是通路的,那盏不亮的灯一定是开路。
中考物理《电学重难点》解题技巧详解
![中考物理《电学重难点》解题技巧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329f5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中考物理《电学重难点》解题技巧详解
电学是中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而在电学中,有一些重难点需要掌握。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重难点的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电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 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是电学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功率定律等。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2. 电阻与电路
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元件之一,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以及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和电势差的变化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电容器和电感器
电容器和电感器是电学中的重要元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电路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电容器和电感器的充电、放电过程以及电路中它们的串联、并联关系等。
4. 电路中的电功率
电功率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电路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解题都非常重要。
5.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和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难点,需要掌握磁场的形成和磁场的
性质,以及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确定磁场和电磁感应的方向和大小。
总之,电学是中考物理中的重点,掌握以上重难点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物理考试。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解析及计算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解析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c63ed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f.png)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解析及计算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的性质、电场、电位、电流以及电路等内容。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进行解析和计算。
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器元件按照线性的方式排列,电流从一个元件流向另一个元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正极与负极依次连接各个元件,电流穿过每个元件后发生变化。
串联电路中的元件之间是以水平排列的,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的数值相等,而电压则在各个元件之间相加。
这是串联电路的一个特点,也是处理串联电路问题的关键。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即I=U/R。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元件的电阻值相加即可得到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除了总电阻,串联电路中还需计算各个元件之间的电压分配。
根据电压分配定律,电源提供的电压会在各个元件上按照它们的电阻值比例分配。
例如,若一个串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电源提供的电压为U,则根据电压分配定律有U1/U2=R1/R2。
根据这个比例,可以计算出各个元件上的电压。
二、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电器元件按照平行的方式排列,电流在各个元件中分流,随后再汇合。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各个元件的正负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并联电路中的元件之间是以垂直排列的,电流可以多条路径流通。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分流,而电压则在各个元件之间相等。
这是并联电路的一个特点,也是处理并联电路问题的关键。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的比值,即I=U/R。
因此,在并联电路中,元件的电阻值的倒数相加的倒数即可得到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除了总电阻,并联电路中还需计算各个元件的电流分配。
根据电流分配定律,总电流会在各个元件中按照它们的电阻值比例分配。
例如,若一个并联电路中有两个电阻,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电源提供的总电流为I,则根据电流分配定律有I1/I2=R2/R1。
九年级电学物理难题
![九年级电学物理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669a4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d.png)
九年级电学物理难题电学难题?别急,咱们慢慢来,一点一点捋清楚!说实话,九年级的电学物理,真的是让人头大,尤其是那一堆堆的公式,电压、电流、阻力,哎呀,一看就让人头皮发麻,心里直打鼓。
不过,电学其实也没那么神秘,咱们只要用点心,分清楚概念,搞定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
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咱们先从最基础的电路开始,讲讲“电流”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电流就像是水流一样,想象一下,咱们管道里的水流动,那就是电流的形象!电流流动的过程,电压就像是给水流加压的水泵,水流受压就会动,电流受电压作用也就流动了。
而你要知道,电流的大小,不是看它有多“猛”,而是看它通过某段电路的“量”,也就是安培数。
安培这个单位,咱们平时说电流多大,就是讲安培数的多寡了。
简单说,电流就像是流进电路的“电流量”,多了就是电流强,少了就是电流弱,咋样?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然后说说电压,这个东西就有点像一个无形的推力,它推动电流在电路里跑。
想象你推一个小球,给它点力,它就滚动;再想象你推的不是球,而是一堆电子。
电压就是这股力,它能推动这些电子从电源“跑出来”,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
这时候,电压的大小就决定了电流的“速度”,它的作用就像个强力的推手。
电阻呢?嘿,这个嘛,就像是电路里的“障碍物”,它决定了电流流动的“难易程度”。
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的“路”就越难走,电流就越小;电阻越小,电流流得越顺畅,就像水流过泥巴路,泥巴越少,水流越快。
咱们平时听到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嗯,挺简单的吧!你是不是觉得电流、电压、电阻,哎呀,这些基本概念差不多都搞明白了?别急,真要解决难题,还得了解这些概念在电路中的实际运作。
那咋办呢?就得用到一个超级有用的定律——欧姆定律!这个定律可厉害了,它就像是电学的万能钥匙,解锁好多难题。
欧姆定律告诉咱们,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电流=电压÷电阻。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解决咱们不少麻烦。
初三物理电学最难知识点之一,5种方法选择公式,突破电功难点!
![初三物理电学最难知识点之一,5种方法选择公式,突破电功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34b4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6.png)
初三物理电学最难知识点之一,5种方法选择公式,突破电功难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三物理电学是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科目,而电功是其中一个难点知识点之一。
学生在学习电功时往往会面临种种困难,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很容易陷入迷茫中。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5种方法选择公式,帮助学生突破电功难点。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基本的电功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电功公式通常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例如电功=电压*电流。
学生在学习电功时,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公式来计算不同场景下的电功大小,从而加深对电功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加深对电功公式的理解。
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练习题时,学生可以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如求解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等,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电功的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电功的相关知识。
实验是学习电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电功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自己操控电路,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大小,观察电功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电功的概念。
第四,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提高对电功的理解。
在学习电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从而获得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功的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扩展对电功的理解。
在学习电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了解电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应用领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电功的概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对电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学习电功是初三物理电学中的难点知识点之一,但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突破电功难点。
希望以上5种方法选择公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功的相关知识,为他们的学习之路增添一份光彩。
初三物理电学难点知识解析
![初三物理电学难点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fde1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02.png)
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V~6V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自左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例题讲析
答案:6 V , 2.4 A
OK ! ThaHale Waihona Puke k you !谢 将握认没同
谢 不了真有学
有问
题记
得要大家的参与! 联今天就到这儿 吧 !
再思 难路 学和 !方
法
系我,电
学
体一 会个 一新 下的 ,认
哦只要 ~识啊
掌?
们 , 现 在 对 电 学 有
(2) 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
S,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是
;
若电流灯表无L 示短数路,说明故障是
。 电阻 R 断路
(3) 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华同学将图中的电压表 V 正确并联在灯 L 两端,请判断他
能否查找出电路的故障,并说明理由。
小凯
例题讲析
休息一下~
E:\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画\串联.swf 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画\串联.swf
E:\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画\并联.swf 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画\并联.swf
E:\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画\串联电路 电流与电压.swf课件\物理\初中\电学实验动 画\串联电路电流与电压.swf
初中物理电路难题
![初中物理电路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a9d9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9.png)
初中物理电路难题初中物理电路难题通常涉及复杂的电路连接、电流和电压的分配、电阻的计算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电路难题类型及其解决方法:1.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识别与计算:难题描述:给定一个复杂的电路图,其中包含并联和串联的电阻、电源和用电器,需要求出某处的电流或电压。
解决方法:首先识别电路中的并联和串联部分。
对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对于并联电路,电压处处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然后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 动态电路分析:难题描述:当电路中的某个元件(如开关、滑动变阻器等)发生变化时,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会如何变化。
解决方法:分析变化前后电路的连接方式,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比较变化前后的数据。
3. 故障电路的诊断:难题描述:给定一个含有故障的电路,如某个电阻断路或短路,需要找出故障位置。
解决方法: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和电压,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找出异常点,从而确定故障位置。
4. 电功率和电热问题的计算:难题描述:给定一个电路,需要求出某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或电热。
解决方法:利用电功率公式P = UI 和电热公式Q = I²Rt 进行计算。
注意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
5.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计算:难题描述:电路中有一个滑动变阻器,需要分析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路中各量的变化。
解决方法:分析滑动变阻器滑动时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如何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
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电热等基本公式,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注意电路图中的元件标识和连接方式,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bd972e59eef8c75ebfb314.png)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比较难的知识,也是中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同学遇到电路类的题目,首先不会分析电路图,找不到电流的走向,分析不清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弄懂这4招,解决所有电路障碍!1、电路图的简化电学综合题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但是电路图复杂多变,部分同学可能会觉得难以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简化电路的技巧。
常用的简化电路的方法有:1.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路。
从电源正极(或负极)出发,先看电路的干路部分,再看支路部分(如果有支路)。
2. 判断电路中电表测量的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电阻(或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将电压表并联在该电阻(或用电器)的两端;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还是支路的电流,画上串联的电流表。
3. 判断滑动变阻器(如果存在)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在哪一端,以及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4. 电流表本身阻值非常小,等同于导线电阻,电压表本身阻值非常大,等同于断路,因此:电流表=导线,电压表=断路,把电流表用导线代替,把电压表及其接入电路的导线去掉。
【真题演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则()A. 电流表A的示数将减小B. 电压表V1的示数将不变C. 电压表V2的示数将增大D. 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正确答案: D对电路如进行如下简化: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
A选项,闭合开关S,R2被短路,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大,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故A错误;B选项,电压表V1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电路电流增大,R1阻值不变,根据U=IR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将变大,故B错误;C选项,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示数大于零,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2测的是导线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变为零,所以电压表V2示数减小,故C错误;D选项,由A、B选项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V1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D正确。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f8d5eb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b.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一、引言电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电学部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
电学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等计算公式,这些概念和公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电学部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方法,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难点分析1.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难度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电学的基础。
初中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电阻的理解,许多学生对于电阻的阻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疑惑。
此外,学生对电压、电流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但是,许多学生在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地找出电路中的各个电阻,导致解题错误。
3.电功率公式的记忆与运用难度电功率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计算公式,它涉及到电能、电压、电流等多个物理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记忆电功率公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对于公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常常出现错误。
三、难点突破方法1.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于电流、电压、电阻等抽象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流的原理,水流的大小与水压、水管粗细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如串并联电路的灯光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2.强化欧姆定律的应用训练欧姆定律的应用是电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训练。
初中物理电学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重难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7af5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d.png)
初中物理电学重难点总结物理电学作为初中物理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1. 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质微观粒子的一种性质,带电粒子具有电荷;电流是电荷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2. 电压和电阻:电压是推动电荷流动的驱动力,单位是伏特(V);电阻是抵抗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3. 电流和电路:电流可以通过封闭回路(电路)中的导体传导;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
二、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表示为I = U/R,其中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2. 欧姆定律的应用: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中的任意一个量。
3.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欧姆定律只适用于恒定电阻的情况,不能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电阻。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同的,电压是分配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的代数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代数和。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同的,电流是分配的,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的代数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代数和的倒数。
3.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根据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计算电流和电阻的值。
四、串并联电路的计算1. 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可以用分压定律计算各个电压。
2. 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可以用分流定律计算各个电流。
3. 串并联电路的综合计算:可以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来求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值。
五、电功率和电能1.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
2. 电能的定义和计算:电能是单位电荷通过电压消耗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3. 电功率和电能的关系:可以根据电功率和电能的关系计算电能的消耗或由电能计算电功率。
六、焦耳定律1. 焦耳定律的表达式:焦耳定律表示为Q = I^2Rt,其中Q 是电能,I是电流,R是电阻,t是时间。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0dd13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2.png)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分析与强化训练一、理清“短路”概念。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图2 图3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 1.两个电阻无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原因:串联时,R=R 1+R 2 ,若R 1增大,则R 增大并联时,1/R=1/R 1+1/R 2 若R 1增大 1/R 1减小,则1/R 减小,所以R 增大。
2.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电阻都小。
并联时 1/R=1/R 1+1/R 2 因为1/R >1/R 1 ,1/R >1/R 2 所以R <R 1,R <R 2四、欧姆定律的理解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I= U/R 。
注意点:(1)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对同一电阻(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即一 一对应。
(2)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在R 一定时,I 与U 成正比。
在U 一定时,I 与R 成反比。
(3) 变形公式 R=U/I 的理解:R 可以通过U/I 的比值求出,但R 的大小不是由U/I 决定的,R 的大小由公式R =ρL/S 的因素决定。
例: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关D 公式R=U/I ,表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五、R1、R2串、并联在电路中公式 A A B B A B B AB1.串联分压(1) I =I 1=I 2(2) U =U 1+U 2(3) R =R 1+R 2(4) 各量比例关系: 串正比 2.并联分流(1) I =I 1+I 2(2) U =U 1=U 2(3) 1/R =1/R 1+1/R 2 或者 R =R 1R 2/(R 1+R 2)(4) 各量比例关系: 并反比六、关于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问题灯泡铭牌上标的“220V 60W”就是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初三物理电学四大基础难点解析
![初三物理电学四大基础难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eb97d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c.png)
初三物理电学四大基础难点解析第一大基础重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图中介绍非常清楚,需要理解并牢记,同学们遇到电学题时可以把多个方法穿插运用,可以非常方便并彻底解决此问题,此处就不再累述。
第二大基础重难点:“电流表的测量对象判断”。
以下面这些图为例,在初中,由于电学图都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混连电路图,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合点法”与“电流路径法”相结合的方法彻底解决此问题。
所谓的“分合点法”,就是遇到实物图时,先在实物图中找到两个特殊的接线柱(这两个接线柱都与两根导线相连,必定有一个是电流的分接线柱,另一个是电流的合接线柱),或遇到原理图时,在原理图中找到两个导线连接点。
然后按照电流流向,分清电流的分点与合点,于是,在分点与合点之间的两条支路就一清二楚了,于是按照电流路径法,就能瞬间判断出来电流表所测元件!同学们可以把下面这几个电路图研究一下,从此就能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了。
第三大基础重难点:“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判断”。
以下图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去源法”或“移点法”快速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所谓的“去源法”,就是以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连接点作为分点,将两个分点间含有电源的电路去掉,然后看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组成闭合电路,则电压表测量的就是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所谓的“移点法”,就是沿着导线移动电压表在电路中连接点的位置,(注意移点时不能越过任何用电器和电源,只能越过导线、开关、电流表),一直移动到用电器或者电源的两端,则电压表就测该用电器两端或者电源两端的电压!当然,其实我们也可以采用“方框法”,相关方法与移点法极其类似,而且我已经在之前发布的文章专栏中详细说明,此处不再累述。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从而加快解题速度。
第四大基础重难点:“电路故障判断”。
由于电路故障问题属于生活中常见问题,与之相关物理习题属于中考物理重点考察内容,而且也是平时每次测试时必考内容,但是很多初中生都做错甚至不会做此类电学题,是初中生的软肋之一,因此,必须牢固掌握方法、灵活运用方法。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829b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物理电学可能是考试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科目之一。
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和电场等概念,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电学考试,本文将归纳总结物理电学考试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物理电学中的基础内容,但也是许多学生觉得较为困难的部分。
其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熟悉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另外一个难点是复杂电路的分析。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建议采用逐步简化的方法,将复杂电路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进行分析和计算。
此外,善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电路分析中的难题。
二、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常常对于法拉第定律以及楞次定律的应用感到困惑。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建议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理解和应用。
同时,多做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习题和实验,能够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此外,感应电流也是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并能够运用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进行计算。
做到理解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掌握感应电流的概念。
三、电场电场是物理电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难点与重点。
电场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电场的概念,包括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掌握电场线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其次,电场力和电势能的计算是考试中的重点。
学生需要熟悉库仑定律和电势能公式的应用,善于分析和解决与电场力和电势能相关的问题。
最后,电场分布也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画电场线,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加深对电场分布的理解。
总结而言,物理电学考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和电场等方面。
解决这些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实践加深理解。
2020中考物理电学重难点:电学计算方法分类解析
![2020中考物理电学重难点:电学计算方法分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ca6c9a8114431b90dd8f6.png)
电学计算方法分类解析电学计算是电学知识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在中考中也扮演着“压轴题”的角色。
中考的电学计算题往往是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拔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适当拔高,但建议不宜过分拔高!电路计算题的一般思路(1)“四个弄清”:①用电器的连接方式;②各电表的测量对象;③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部分;④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提供的物理过程。
(2)画电路图:在图中标出已知量的符号、数据和未知量的符号。
(3)电路分析: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抓住电路中的不变量,例如,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阻值不变。
(4)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列方程求解。
类型一分析法分析法即对电路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时可从已知入手,分析电路的组成、仪表测量的物理量,把物理问题的各个方面结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从未知入手,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和理论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层层推理,直到找到所需的已知量。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AB两端,电压表并联接在R1两端。
已知R1=10 Ω,R2=20 Ω,电压表示数为2.5 V,则AB两端的电压U=________V。
[解析] 本题采用逆向分析法,其具体的思路如下:方法一:U ―――――→④U =U 1+U 2 ⎩⎪⎨⎪⎧U 1(2.5 V 已知)U 2――――――→③U 2=I 2R 2⎩⎪⎨⎪⎧I 2―――――→②I 2=I 1I 1―――――→①I 1=U 1R 1⎩⎨⎧U 1(2.5 V 已知)R 1(10 Ω已知)R 2(20 Ω已知) 方法二:U --------→④U =IR ⎩⎪⎨⎪⎧I ----------→②I =I 1I 1----------→①I 1=U 1R 1⎩⎨⎧U 1(2.5 V 已知)R 1(10 Ω已知)R ------------→③R =R 1+R 2⎩⎨⎧R 1(10 Ω已知)R 2(20 Ω已知) 解答本题可采用逆向分析法(把从待求量追溯到已知量的方法称为逆向分析法),即确认要求的物理量,并根据物理公式分析明确要求出这个量需要知道哪些量,这些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如果是未知的,再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直到需要的量都是已知量时为止;将分析过程倒过来即可逐步求出各未知量并最终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002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002](https://img.taocdn.com/s3/m/af0a2098960590c69ec37648.png)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
识别串并联电路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电流法;等效电路法;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如上图2各个A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资料整理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图R3VR1R2AS1aPb S2专题训练分析电路1.热敏电阻广泛应用于控制电路中,其阻值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图21甲中,电源电压U =6V,A是小量程电流表,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02 A,滑动变阻器R的铭牌上标有“200Ω 0.3 A”字样,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1乙所示。
闭合开关S,求:(1)环境温度为10 ℃、电路中电流为0.0l A时Rt两端的电压。
(2)图甲电路可以正常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
解:(1)当环境温度为10℃时,由乙图可知热敏电阻阻值为:Rt=500Ω由U=IR得U Rt=0.01A×500Ω=5V(2)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0.02A电路中允许的最小总电阻为:R=U/I=6V/0.02A=30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所以热敏电阻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0Ω由图乙可知:可以正常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为50℃。
【规律总结】关于欧姆定律计算题的解题思路:(1)对于复杂的电路,首先简化电路;(2)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3)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解题。
2. 如图23所示,R0=10Ω,电源电压不变。
当在电路中再串联接入一个R1=30Ω的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0.25A。
求:(1)电源电压;(2)要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2=1.2A。
需要在图中如何连接电阻?阻值为多大?答案:(1)10V;(2)50Ω。
3.如图2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
电阻R1与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其阻值变化范围是0~20欧。
(1)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滑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求电流表的示数。
(2)当S1、S2都闭合,滑片P滑到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图21安,求R2的阻值。
答案:(1)0.2安。
(2)R2=10欧。
4、【2009•北京市】图13中,电阻R1与R3相等,电阻R2与R4相等。
现有一个两端电压为10V的电源,当把该电源接在A、B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7.5V,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
当把该电源接在C、D两个接线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V,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
则下列选项正确是【】ACDA.U1:U2=1:2B.R1:R5=1:3C.R2:R5=1:2D.R1:R2=1:35、某同学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图14中可实现测量R阻值的正确电路图是【】ACDA B C D6、【2009•茂名市】现有两个阻值不等的未知电阻R1和R2,为了分辨它们的阻值大小,几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四种电路,其中可行的是【】ABC7、【2009•齐齐哈尔市】如图17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假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大,灯变暗D.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图图图8、【2009•兰州市】(6分)如图2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为4V ,电流表示数为0.4A ;乙图中,闭合开关S ,电压表示数为6V 。
求: (1)R 1 、R 2的阻值; (2)乙图中电流表示数。
21112212410(20.464225(20.46(2)0.6A106 1.2A 50.6 1.2 1.8(2V AU U U V V VV AU VI R U V I R I I I A A A ==Ω------=-=-===Ω---------===Ω===Ω=+=+=-------1122U (1)在甲图中R =分)I U R =分)I 在乙图中分)(其它解法求出R 1 给2分,求出R 2给2分,求出乙图中电流表示数给2分。
) 9、【2009•长沙市】某班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拉力计,图29是其原理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通过硬质弹簧与拉环相连。
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P 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 与R 2接触良好且不计摩擦).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100kg ,定值电阻R 1 = 6 Ω,R 2 是一根长为6cm 的均匀电阻线(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其最大阻值为24Ω,电源电压为6V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当不拉拉环是时,金属滑片P 刚好处于a 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 与所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 间的关系如图30所示,问:(1)要把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则拉力计表盘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的何处? (2)闭合开关,当电流表示数为0.6A 时,R 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少? (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物块A 对地面的压力范围是多少?(取g =10N/kg ) (1)当不拉拉环时,R 2 = 24Ω,由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电流 I =Ω+Ω=+=246V621R R U R U = 0.2A 图图图30故拉力计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表表盘上示数为0.2A 处. (2)闭合开关,拉动拉环,当电流表示数为0.6A 时,由欧姆定律得 总电阻R '=0.6AV6I U = 10 Ω R 2接入电路的电阻R 2'= R '―R 1 = 10Ω―6Ω = 4Ω(3)由题意要保证电路的安全,则电路中最大电流不能超过0.6A ,当电流为0.6A 时,拉环上拉力最大. 由第(2)问知R 2'= 4Ω,又R 2的阻值与长成正比,故此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为l = 1 cm ,则弹簧伸长的长度△l = l 0―l = 6cm―1cm = 5cm 据乙图知,此时拉环拉力最大为F max =750N如图所示,A 受重力G 、支持力F N 和拉环拉力F 拉平衡,由平衡知识得 F 拉+F N = G ,当F 拉= F max 时,地面对A 的支持力F N 最小,其值为 F N = G―F max = 1000N―750N = 250N当F 拉= 0 时,地面对A 的支持力F N 最大,其值为F N '= G = 1000N 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可得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F 压=F N 故A 对地面的压力F 压的范围为250N~1000N .11、【2009•上海市】在图2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100Ω 1A”字样。
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0.5安,电压表V l 的示数为10伏,电压表V 2的示数为6伏。
求: ①定值电阻R 1的阻值。
②此时滑动变阻器R 2消耗的电功率P 2。
③请用定值电阻来替换电阻R 1,并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要求:在不更换电表量程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所有电表的示数都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第一,符合上述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定值电阻阻值:____________。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时,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
(写明必要理由)① R 1=U 1/I 1=10伏/0.5安=20欧 ② P 2=U 2I 2=6伏×0.5安=3瓦 ③ 5欧;25欧。
(1)定值电阻为5欧时,电流表、电压表V 1,V 2的量程分别为0.6安、3伏、15伏。
图当电压表V 2示数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此时有:安欧伏2.05)1516(1=-=I(2)定值电阻为25欧时,电流表、电压表V 1的量程分别为0.6安、15伏。
电压表V 2示数的最大值为:伏伏欧)欧(伏158.1210025100162<=⨯+=U所以,电压表V 2的量程只能选3伏。
当电压表V 2的示数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此时有:安欧伏52.025)316(2=-=I12、【2009•重庆市】 爱思考的林刚利用图21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S 后,发现标有“6V 3W”的灯L 1和标有“12V 3W”的灯L 2亮度并不相同。
已知电源电压为6V ,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求: (1)通过灯泡L 1的电流为多大? (2)灯光L 2每分钟消耗多少电能?(3)灯泡L 2的实际功率是多大?电路中灯L 1和L 2哪个更亮? 解:(1)、灯L1的额定电压U 1=6V ,额定功率P 1=3 W ,电源电压为6V ∴灯L 1正常发光,通过灯泡的电流A VWU P I 5.063111===: (2分) (2)灯L1正常发光时,每分钟消耗电能:W 1=U 1I 1t =6V×0.5A×60s=180J(3)灯I 2的额定电流A VW U P I 25.0123222===灯L2的电阻Ω===4825.012222AVI U R 通过灯L2的实际电流A VR U I 125.0486212'=Ω==灯L2的实际功率P 2`=U 1I 2`=0.75W∵灯L2的实际功率小于灯L1的功率 ∴ 灯Ll 较亮 (3分)LR 0SP图13、如图24甲所示,当开关S 接a 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定值电阻R 0的U —I图像;当开关S 接b 时,同样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灯泡L 的U —I 图像,如图24乙所示。
(1)求定值电阻R 0的阻值; (2)将R 0与灯L 串联接在6V 的电源两端时,求灯丝的实际电阻值; (3)将R 0与灯L 并联接入电路并调节电源电压,当 R 0消耗的电功率为4.9W 时,灯L 恰好正常发光,求灯L 的额定电功率。
解:⑴由图像可知:当U 0 =2V 时, I 0=0.2A(利用其它数据也可) ∴000I U R ==AV2.02=10Ω (2分) (2)分析图像可知:此时U L =2V I L =0.4A ∴L L L I U R ==AV4.02=5Ω (2分) (3)∵R U P 2= ∴U 0′=PR =Ω⨯109.4W =7V ∵R 0与R L 并联 且灯正常发光 ∴U L 额=U 0′=7V由图像可知此时:I L 额=0.75A 故:P L 额= U L 额I L 额=7V×0.75A=5.25W (2分) 14图26是某品牌家用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图,已知R 2 的阻值为44Ω;单独闭合开关S 1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此时的保温功率为40W 。
求: (1)R 1阻值是多少?(2)同时闭合开关S 1、S 2,电饭锅工作1min 消耗多少电能?解:(1)R 1的电阻值:R 1=U 2P 保温 =(220V)240W=1210Ω……2分(2) 同时闭合开关S 1、S 2时,两电阻并联,工作1minR 1消耗的电能:W 1=P 保温t =40W×60s =2.4×103J ………1分R 2消耗的电能:W 2=U 2R 2 t =(220V)244Ω×60s=6.6×104J ………1分电路消耗电能:W =W 1+W 2=2.4×103J +6.6×104J =6.84×104J ……1分0.4 R R0.2 0.6 0.82468U /VI /A 0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