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文明影响下的东南亚干栏式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多种文明影响下的东南亚干栏式建筑摘要:本文从东南亚地区的干栏建筑代表形式高脚屋入手,分析其空间格局、屋脊形式,平面布局,以及内部佛堂设置四个方面在多重文明融合中的演变与传承,总结干栏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东南亚干栏建筑高脚屋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southeast asia’s dry column buildings represent gaojiaowu form, and analyses its space pattern, fastigium form, layout, and the internal temple set four aspects in multiple civilization amalgamation of the evolu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tyle of dry bar important features and modern value.

keywords: southeast asia dry bar gaojiaowu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东南亚位于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历史上频繁的民族迁徙使东南亚形成了复杂的民族文化。民族迁徙不仅推动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文化交流。

东南亚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还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的汇聚地。在这里几种文化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东南亚地区别具一格的文化。建筑是文化的一种重要

载体。许多文化现象活动或少的通过建筑表现出来。所以,可以认为建筑自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干栏建筑是东南亚地区民居的“基因”,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和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影响下,这种民居形式的空间形式、平面格局等随之发生变化。

这里就以东南亚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干栏民居形式木构高脚屋的演变为例,寻找各种文明交流碰撞的踪迹。

1.空间格局:

东南亚居民的生活需要造就了民居独特的空间构成。高脚屋是东南亚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其空间结构基本遵循的“下空上住”的形式。

在垂直方向上,高脚屋分为屋脚、屋身和屋顶三个层次;水平方向上,前中后三段空间又将高脚屋全部贯穿起来。在受到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地区,高脚屋的空间划分还和圣俗、男女、尊卑等伦理关系对应。在他们的思想中,屋顶空间象征着天堂和神灵的居所,屋身象征着人间和现世。

具体的,高脚屋大致是由底层架空层、入户阶梯、前廊、堂屋、卧室、火塘、晾台、屋顶空间等组成,空间的有机组织和分明的功能设置构成了多种文明融合下的东南亚干栏居住建筑文化。

2.长短脊形式

我国考古学家安志敏提出“屋脊长于无言和两端略向上翘起的正脊,为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具有长短脊特征的干栏建筑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琉球

群岛以至日本等地区都曾广泛的散步。结合各种考古资料考虑,“长短脊”这种形式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曾经存在过,而这一地区也曾经是中国古代干栏建筑分布密集的地方。有学者认为,这种“长短脊”的做法,和东山文化有关系。东山文化出产了制造水平极高的青铜器,其中以个著名的特征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铜鼓,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举行仪式时到处都使用它们。拥有这种文化的人在航海和造船上都有很高的技术,它们是能够吃苦耐劳的航海者,并且具有一些天文知识。[ [英]d.g.e霍尔:《东南亚史(上、下册)》,p.74]¹

我国古代云南的滇国文化是东山文化的起源。而云南地区则成为东山文化接受中国内地文化次的中介。因此,东山文化与中国的内地文化之间就是源与流的关系。

3.平面布局,

东南亚地区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平面空间形式主要为“前堂后室”。通过对中国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地区干栏建筑的平面空间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平面布局形制系出同源。

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和东南亚的居住建筑中,最常见的平面形式也是“前堂后室”,从交通流线上讲,也就是前部为待客空间,后部为寝卧空间的空间格局。

严格意义上的“前堂后室”,是入口、堂、室三者在同一轴线上呈现前后关系。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住宅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入口通常布置在堂屋之前,卧室部分一般有一部次要楼梯。老挝的佬族

住宅又表现出“前堂后室”的另一种变化形式:即卧室居于平面的一隅,入口的位置也比较偏,但入口、堂屋及卧室这三者在空间广西上仍然处在同一轴线上。

另外一种“前堂后室”的空间表现形式就是堂屋和卧室所在的轴线正好和入口轴线相垂直。

我国云南地区傣族和景颇族干栏民居的典型平面就是这样,景颇族所不同的只是在卧室部分插入了一个火塘间。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干栏民居,就是前室用于待客,后室用于主人卧室。泰国的阿卡族干栏民居,堂屋兼作炊事之用,卧室部分分别为男、女两间。这种格局常见于云南哈尼族住宅,而这两者又属于一个民族的两个支系。

4.佛堂

中南半岛很多地区信仰佛教,这与印度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所到之处为其服务的文化也随之而来,而宗教和文化又能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干栏民居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在装饰艺术上,另外,在内部空间形态中表现为佛堂的设置。中南半岛的佛教地区,几乎家家设有佛堂,因为身为佛教信徒,人们平时是除了常到寺院礼佛,参与法会共修外,还要在几家自修念佛。家中有佛堂不但表明自己是佛的弟子,有了信仰的皈依处,也说明佛信徒对佛的恭敬与尊重。

例如泰国傈僳族住宅在卧室部分的中心位置隔出一间佛堂。卧室部分与起居室部分之间的分割没有采取普通的板壁,而是利用两

个部分在标高上的变化来加以暗示,但在卧室与佛堂之间仍然采用了板壁,这也许是处于对佛的敬意。中南半岛上的缅族信奉小乘佛教,反映在其干栏民居形式上则是室内东面要设一个特别的佛龛。

5.结语

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范围内考察和比较,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同样,建筑作为文明的一种外在表现,研究特定地区的特定形式建筑也应该将其放入更为宏大的体系中对比分析。将东南亚干栏民居建筑放入几种文化圈交融的体系中,能更清晰的看见其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同理,东南亚干栏民居的演变过程从微观上反映了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美)本特利,齐格勒著;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全峰梅,侯其强著,居所的图景:东南亚民居[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3].杨昌鸣著,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叹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