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循环系统解读
工程热力学基础——第七章蒸汽动力循环
第四节 回热循环
一、回热循环的装置系统图和T-S 图 分析朗肯循环,导致平均吸热温度不高的原 因是水的预热过程温度较低,故设法使吸热过程 的预热热量降低,提出了回热循环。 回热是指从汽轮机的适当部位抽出尚未完全 膨胀的压力、温度相对较高的少量蒸汽,去回热 加热器中加热低温冷凝水。这部分抽汽未经凝汽 器,因而没有向冷源放热,但是加热了冷凝水, 达到了回热的目的,这种循环称为抽汽回热循环。
b
5
a
6
(4)
A
图8 再热循环的T-S图
二、再热循环工作原理
从图可以看出,再热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在原来 的郎肯循环1A356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附加的循环 ab2Aa。一般而言,采用再热循环可以提高3%左右的 热效率。
三、再热循环经济性指标的计算
1、热效率
t
w0 q1
(h1 ha ) (hb h2 )
第七章 蒸汽动力循环
本章重点
水蒸气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 环、热电循环的组成、热效率计算及提高 热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节 朗肯循环
一、水蒸汽的卡诺循环
1、水蒸汽的卡诺循环的组成,如图1 2、水蒸汽的卡诺循环在蒸汽动力装置中不被应用
原因:
T
(1)、T1不高(最高
不超 374 0 C ),T2不低
(h1
h2
)
(hb
h a
)
2、汽耗率
d 3600
3600
w0 (h1 ha ) (hb h2 )
四、再热循环分析
1、采用再热循环后,可明显提高汽轮机排 汽干度,增强了汽轮机工作的安全性; 2、正确选择再热循环,不仅可提高汽轮机 排汽干度,还可明显提高循环热效率; 3、采用再热循环后,可降低汽耗率; 4、因要增设再热管道、阀门等设备,采用 再热循环要增加电厂的投资,故我国规定 单机容量在125MW及以上的机组才采用此循 环。 [例7-2] 注意,再热后,各经济指标的变化
第七章循环系统
第七章 循环系统讲授重点:1 、板鳃鱼类与真骨鱼类在心脏构造上的差异2 、真骨鱼类主要动、静脉在鱼体的分布一、循环系统的功能1 、运输:把呼吸器官进行气体交换获得的氧气,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运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同时,将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酸、尿素、肌酸等,从全身各处运送到呼吸和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
2 、保护、防御:白血细胞能消灭进入机体的细菌等异物,患过某些传染病之后所产生的抗体也在血液中,可以防止重患之种疾病。
3 、调节内环境: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有效地执行其功能,必须在相对恒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般要求内环境中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盐类含量等都不宜变动太大。
循环系统在神经、呼吸和排泄各系统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内环境基本保持恒定,不至发生显著变化。
二、鱼类循环系统的特点鱼类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单循环(肺鱼除外),即血管分支到最细 的毛细血管,末端也无开口,液体在管道中循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血液在循环中不离开血管系统,同时,血流从心脏发出,经腹侧主动脉入鳃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出鳃后汇集成背到动脉,再分支直至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再复集成静脉,从身体各处回到心脏,故鱼类是只有体循环,无肺循环的单循环。
血液:心脏 ? 鳃 ? 背大动脉 ? 分支成毛细血管 ? 静脉 ? 心脏。
三、循环系统的组成(概况)管道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管道系统液体部分:血液、淋巴液第一节 鱼类的血液血液是有机体联系各部分,运送营养和废物及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体液。
鱼类的血量比一般脊椎动物为低,一般鱼类血液量仅为体重的 1.5-3% ,如鲤鱼( 700 克重时)的血量为体重的 2% ,大麻哈鱼总血量占体重 1.63% ,个别如角鲨可达到 5% ,而哺乳动物一般都在 6% 以上。
血液一般由液体的血浆及悬浮其中的有形成分血球组成。
一、血浆血浆略呈黄色,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 76-90% ,其中溶有多种物质:1 、水份:约占 76-90%2 、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残留的液体即为血清。
鱼类学:第七章 循环系统
结构:典型的心脏由三部分组成: ① 静脉窦:位于心脏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甚薄,
接受身体前后各部分回心脏的静脉血
② 心耳: 位于静脉窦的腹下方,心耳腔较大,壁薄 ③ 心室: 位于心耳的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心
室博动力最强,为心脏主要的博动中心
15
动脉圆锥:位于软骨鱼类及低等硬骨鱼类心室前方,
第七章 循环系统
(The circulatory system)
第一节 血 液 第二节 血管系统 第三节 淋巴系统 第四节 造血器官
1
◆ 组成 管道系统:血管系统 + 淋巴管道系统 液体部分:血液 + 淋巴液
◆ 功能 1.运输(养料、激素、氧、CO2等) 2.保护、防御(抵抗疾病、修补损伤组织、保健)
②年龄:不同种类间特点不一致
镜鲤: 当年> 2、3龄,4龄后数量又显著上升 草鱼: 年龄↑ → 红血球数量↑
9
③性别:
种类
红血球 (百万 /ml)
鳊
丁鱥
白鲈
♀1.79; ♀2.24; ♀1.78; ♂2.19 ♂2.61 ♂2.18
④环境条件(如食物种类)
种类
草鱼
青鱼
红血球 天然草料 221.8± 39.5 (万/ml) 配合饲料 175.5± 34.8
鲇 5350
单位: 个/ml
12
⑶血栓细胞:数量多于白血球,平均6-8万个/ml 功能:凝血。
彼此粘连形成网状结构,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网络血细胞 形成血凝块,使伤口停止流血
13
第二节 血管系统(Blood-vascular system)
血管系统 由心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组成
生理解剖学-循环系统
血液经动脉到达毛细血管后,其中大部分
血浆成份,从毛细血管渗出,进入组组间隙形 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 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重吸收入小静脉,小 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 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最后归入静 脉。所以淋巴系统被看作是静脉系统的辅助管 道。此外,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 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三、血管的吻合与侧支循环
人体内的血管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 吻合(vascular anastomosis)以适应人体各 部的机能。按吻合形式可分为动脉间吻 合、静脉间吻合和动、静脉间吻合。
第二节 心 heart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为血液循环 的动力部分,心有节律的博动,推动血 液循环。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1.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 腔的中纵隔内,周围 包有心包。约2/3在身 体中线左侧;1/3在中 线右侧。大小似拳头。 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 2~6肋软骨;后方平 对第5~8胸椎;两侧 与纵隔胸膜和肺相邻; 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 血管;下方邻膈。心 的长轴由右上斜向左 下,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
2.心的外形 心似前后 略扁倒置的圆锥体, 有心底、心尖,前、 下两个面和左、右、 下三个缘和四条沟。
第七章 循环系统
循环是指各种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 不停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循环系统是 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 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
第7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1节土壤的组成第2节土壤的性质第3节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第4节土壤分类与土壤类型第4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6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7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8节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引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述一、何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生命有机体及其产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反复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2.过程:物能的吸收-同化-排放-分解-归还-流失3.性质:非封闭的循环(进入土壤、岩层、海底)4.主体:生物和土壤5.循环的介质:水和大气二、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1.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2.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集散3.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第1节土壤的组成引言:土壤与土壤肥力1. 土壤:在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的本质是肥力,指土壤中水、热、气、肥(养分)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匀、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能力。
3. 土壤是一种类生物体代谢和调节功能比生物弱(如温度)不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功能不具有功能各异的器官一、土壤的无机组成1. 原生矿物: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
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经化学风化分解后,才能释放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2. 次生矿物: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新生成的土壤矿物,如粘土矿物。
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二、土壤的有机组成1.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
土壤有机部分的最初来源2.腐殖质:有机组织经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化合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产物,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上为胶体状(颗粒直径<1μm)。
具有极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的能力,少量的腐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中生活的重要生物类群三、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血液循环
六、心电图(ECG) : 心电图( )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 ECG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是一次心动周期中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在体表的反映。 •P波:心房兴奋过程, 波 心房兴奋过程, 0.08--0.11s •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 波 左右心室去极化, 0.06---0.1s (图)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波 •P—R间期:P起点到 间期: 起点到 起点到QRS 间期 波开始,心房开始兴奋到 波开始, 心室开始兴奋。 心室开始兴奋。代表房室 之间的传导时间。 之间的传导时间。所需时 间,0.12---0.2s •S—T段:QRS终了到 波开始 终了到T波开始 段 终了到
图 心室功能曲线
3. 心脏的神经体液调节 由交感神经的作用或血液中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引起心室收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等长调节 等长调节。 缩力加强,从而增加搏出量的调节称 等长调节。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ATP 控制心肌收缩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化横桥数和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酶活性。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Ca 活化横桥数取决于心肌兴奋后胞浆 2+浓度的升高程度和肌 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 (钙离子在心肌收缩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激活 肾上腺素能受体 → 胞浆 肾上腺素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胞浆cAMP↑→ 型钙通道 ↑→L型钙通道 肾上腺素激活 ↑→ 开放↑ 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Ca 浓度↑ ↑→钙诱导钙释放机制 开放↑ → Ca2+内流↑→钙诱导钙释放机制→胞浆 2+浓度↑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肌收缩力加强 →活化横桥数↑→心肌收缩力加强。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2+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 ↑→心肌 茶碱可以增加肌钙蛋白对Ca 的亲和力→活化横桥数↑→ 收缩力↑ 收缩力↑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心肌收缩力加强。 酶活性→ 甲状腺素提高肌球蛋白的 酶活性 心肌收缩力加强。
(形态学)鱼类学第七章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动脉 – 微血管网 – 又称毛细血血管中的血液与组 织间进行各种物质的交换。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静脉 引导身体各部微血管中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称 为静脉。大多数的静脉和动脉相对平行分布。静 脉管壁不及动脉厚缺乏弹性,但管径较厚。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造血器官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早期胚胎阶段-- --血管能形成血球 早期胚胎阶段--血管能形成血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形成了造血中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充满于淋巴管内。淋 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的营养及清除废物, 同时对幼鱼骨骼的发育有辅助作用。 淋巴的成份与血浆相似,但没有红血球、白血球, 也无血液蛋白质。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管
淋巴液所流经的管道为淋巴管。淋巴管并不组成 闭锁的循环,而是由小到大似树枝状排列,毛细淋 巴管相互交叉,大的淋巴管常与静脉平行,最后开 口于静脉管中。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
鱼类的动脉圆锥是主动脉在围绕动脉圆锥半月瓣处 所形成的膨大部分,能产生独立的心搏节律,里面 有纵行排列的瓣膜,称为半月瓣。动脉圆锥的前方 为动脉干,或称腹侧主动脉,是动脉血管的始端。 真骨鱼类在腹侧主动脉开始处膨大成球状结构,称 为动脉球。它不是心脏的一部分,没有节律的搏动。
循环系统生理
一. 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心血管中充盈一定的血量
内因: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外因:大动脉的弹性
一.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总结)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动脉管壁的顺应性
循环血量
一. 动脉脉搏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流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重力与体位 呼吸运动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 外周静脉压 影响静脉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心脏的舒缩活动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心率对动脉 血压的影响
外周阻力对 动脉血压的 影响
动脉弹性对 动脉血压的 影响
*影响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分输出量↑
↑↑
↑
↑
心率↑
↑
↑↑
↓
外周阻力↑
↑
↑↑
↓
大动脉弹性↓
↑
↓
↑
外周小血管硬
↑
↑↑
↓
化
循环血量↑
↑↑
↑
↑
*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心脏的神 经支配及 中枢
血管的神经支 配及中枢
三、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回流压(组织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A端:=(30+15)-(10+25)=10 (mmHg)
V端:=(12+15)-(10+25)=-8 (mmHg)
组织液胶渗压15 血浆胶渗压25
第七章 循环系统生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鱼类学07循环系统
3、静脉窦 心脏后背侧,与心房相通;自身能收缩,把血液压
入心房。
4、瓣膜 (1)分布:窦和房、房和室、室和动脉之间的交界处。 (2)作用:提高血压,防治血液倒流。
二、动脉 (一)鳃区动脉 由心脏向鳃发出的腹侧主动脉; 基本结构:入鳃动脉-入鳃丝动脉-入鳃小片动脉-微 血管网——出鳃小片动脉-出鳃丝动脉-出鳃动脉-背主 动脉。 (二)头部动脉 基本结构:伪鳃动脉-颈总动脉-头环-冠状动脉。
二、淋巴管 淋巴构成鱼体微循环的一部分,收集组织间液汇入
小淋巴管、中淋巴管和大淋巴管,最后经静脉回到心 脏。
分成四类:浅层、深层、头部和内脏淋巴管。 (一)浅层淋巴管:分布于皮下,鲤有4条,背、腹正中 隔2条,体侧水平隔2条。 (二)深层淋巴管:2条,脊淋巴管和椎下淋巴管。 (三)头部淋巴管:浅层淋巴管和深层淋巴管。 (四)内脏淋巴管:器官的浆膜下方
(三)躯干部和尾部动脉
背主动脉向后延伸,紧贴脊柱下方沿途发出许多血 管,分支到内脏器官、肌肉、鳍和皮肤。
多数鱼类没有皮肤动脉。
三、静脉 鱼体内,多数静脉与动脉平行分布。 静脉始于毛细血管。 相比而言,静脉管壁薄,弹性小,内径粗。
(一)头部静脉
前主静脉:脑颅底部两侧、鳃区上方的窦状血管; 下颈静脉:下颌、鳃的血管。 (二)躯干部和尾部静脉
第二节 血管系统
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血管:血液流通的管道; 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泵; 动脉:血液离心的血管; 静脉:血液归心的血管; 毛细血管:机体和器官内细胞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 功能血管。
一、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部形态 位于腹腔前下方、鳃弓后下方的围心腔内,有结缔 组织相隔离; 鱼类的心脏属原始的心脏,基本结构为:
第七章 循环系统
二、静脉 (一) 概念: 凡引导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回心脏的心管称为静脉。 (二)分类 1. 古维尔氏管 在静脉窦的背上方连接的一对大导管,所有身体各 部的静脉血都要经过此导管再入心脏。 2. 头部静脉 (1)前主静脉:收集上下颌、吻部、鼻部、眼球 区域、脑及鳃盖区回心的血液。 (2)颈下静脉:收集由上下颌及舌弓来的血液。 颈下静脉有时为单一血管,如鲤,有时则成对, 如鲈鱼。
•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2、白细胞: (1)颗粒性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2)无颗粒白细胞; 3、纺缍细胞
血球
第二节心脏 一、 功能:循环动力中枢。 二、组成: 1、静脉窦——位于心脏 后背侧,近似三角形,壁 甚薄,接受身体前后各部 分回心脏的静脉血。 2、心耳——位于静脉窦 的腹下方,心耳腔较大, 壁薄。 3、心室——位于心耳的 腹前方,呈圆球状,壁厚。 心宜博动力最强,为心脏 主要的博动中心。 4、瓣膜——心耳与静 脉窦之间有两个瓣膜,称 窦耳瓣;心室与心耳间也 有两个袋状瓣膜,称耳室 瓣;心室与动脉圆锥之间 有半月瓣,防止血液倒流。
第七章 循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 、动脉球 2 、头环 3 、肾门静脉系 4 、古维尔氏导管 5 、肝门静脉系 6 、淋巴心 7 、赖迪氏器官 二、问答题 1 、白鲢的心脏由哪几部分构成?与板鳃类的心脏有何区 别?
2、比较软骨鱼类和真骨鱼类在心脏、鳃区动脉构造上的 差异。
第一节 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1、水份:约占76-90% 2、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 3、营养物质: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及氧气。 4、无机盐类:钠、钙、镁的氯化物,酸性碳酸盐、 磷酸盐等。 5、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 6、各种内分泌激素和酶类。
循环系统PPT课件
心脏传导系统(1)
• 特殊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或束
窦房结:起搏点,发出节律性冲动
• 组成 房室结:产生房室延搁
房室束及分支(浦肯野氏纤维)
•
分布
窦房结:右房心外膜 其它:心内膜下层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具有节律性。
浦肯野纤维
Pukinye fiber
血管
• 动脉(A):大A,中A,小A,微A • 静脉(V):大V,中V,小V,微V • 毛细血管(Cap.)
纵位: 缝隙连接
• 心房,心室肌结构是否一致? •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心瓣膜结构?
心瓣膜
心内膜向腔内 凸起形成的 薄片.
表面为内皮. 中为CT.
***心室肌纤维的特点
粗而长
***心房肌纤维的特点
短而细, 心房特殊颗粒:
心房钠尿肽 (心房利钠尿多肽) 利尿,排钠,扩血管,降压.
5.毛细血管分为三类,即____,____和 ____.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左:铺片光镜图;右:模式图,↑内皮细胞核)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毛细血管
• 定义: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是血液与细胞借
助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结构
管壁很薄,结构简单. 直径:6-8um.
–内皮 –基膜 –周细胞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血液循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脏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心
Epicardium
室
壁
的
结
心肌膜
热力学第七章郎肯循环
汽轮机实际输出功
wnet ' h1 h2'
1
wnet’
汽轮机的ex损失
汽机 wnet wnet ' T0 ( s2' s1 )
2’
冷凝器的Ex分析
冷凝器的ex损失
冷凝器 ex2' ex3 h2' h3 T0 s2' s3
T
5
4’ 4 3
§7-2 实际蒸汽动力循环分析
非理想因素:
T 1’’ 1’ 1
蒸汽管道摩擦降 压,散热(1’’1’) 汽机汽门节流( 1’ 1 )
汽机不可逆( 1 2 ’)
5
4’ 4 3
给水泵不可逆( 3 4 ’)
2 2’
s
实际蒸汽动力循环分析方法
热一律:热效率分析法
√
热二律:熵分析法 Ex分析法
√
实际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法
锅 炉
给水泵
水蒸气动力循环系统的简化
简化(理想化): 1 汽轮机 12 汽轮机 s 膨胀 23 凝汽器 p 放热 发电机 34 给水泵 s 压缩 4 2
锅 炉
41 锅炉 凝汽器 3
p 吸热
郎肯循环
给水泵
郎肯循环pv图
12 汽轮机 s 膨胀 23 凝汽器 p 放热 4 1 34 给水泵 s 压缩
对于稳定流动
焓Ex
Ex
in
Exout i
离开设备的 Ex总和
进入设备的 Ex总和
Ex损失之和
锅炉的Ex分析
排烟
T
5
4’ 4 3
1’’ 1’ 1
燃料 空气
1’’
过热汽 4’(3)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心室肌基本相同。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主要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和收缩性。
㈠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
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㈡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在受到 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
力。 期前收缩:在心肌舒张早期过后以较强的刺激所引起 的收缩。 代偿间隙:心肌出现期前收缩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 的舒张。
血管分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类。 动脉: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 左心室运出的是富含氧的动脉血。 右心室运出的是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
㈠动脉分有:大、中、小、的脉
▪ 动脉管壁较厚,分为内腔、中腔和外腔三层,中层厚, 平滑肌组成,是弹性和收缩性。
▪ 大动脉主要有: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 和 下动脉等。含多层弹性 和弹性纤维,称弹性动脉。
•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 重新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小部分则渗入 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沿各级淋巴管向心 流动。最后注入静脉。
㈠淋巴管
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㈡淋巴组织
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因胞中充满淋巴细胞、吞噬 细胞和细胞等的组织。经于淋巴血管和消化道,呼吸道 的粘膜,是机体的一道防线。
内面的心包浆膜层可分泌心包液润滑心脏表面,外面的纤维层起 保护和隔离作用。
心包炎是壁层心包的 患此疾病时,心包腔内的心包液分沁增加, 由于心包纤维层缺乏弹性,心包液在压力的增加将不利于心室收
缩和血液流过心脏。
㈣根据挂图讲解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结构 2、心壁的结构 3、心脏的传导系统 包括窦室结、房室结、结向束、房室束收蒲肯野纤维。
㈤心脏的血管
营养心脏的动脉有左、右冠状动脉,两者起始于主动脉根部的心 膜深部。
第二节 循环系统和的结构
一、心脏
㈠理解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㈡理解心脏与肺之间的关系
通过肺吸气进入肺泡的氧气与来自心脏的血液 相接触,然后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使含氧的血液循 环全身,并将含氧后的静脉血运回肺腔排出CO2
二、血管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教学目的:描述循环系统的特性,并解释其功能。
循环系统由机体内闭合及连续管道系统(脉管 系)和在该管道内系统循环的体液组成,包括: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一、血液循环的组成
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在心血管系内循环的体液是 血液。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将心脏身体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部 静脉则把全身各部的血液带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脉和静脉之间和微细血管,
3、功能:⑴漏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
循环回流入血液,这是回收蛋白质的唯一途径由⑵肠道吸收脂肪 80%—90%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⑶侵入机体的细菌、异物均可
进入毛细淋巴管被淋巴液带去,经过淋巴结时被吞噬细胞清除。 ⑷各种淋巴管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是防御功 能。
㈢心包的功能是什么?
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按循环途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收缩—富含氧的血液进入主
动脉—流经各级动脉分支—抵达全身各部毛细血管,与 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变为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静脉
血—由各级静脉汇集起来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收缩—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
射入肺动脉—经肺动脉分支进入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网—肺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腔—富含氧的动脉血由肺静 脉汇集流回心房。
㈢传导性
㈣收缩性
心肌在发生兴奋时,外部表现为肌纤维 的缩短。
三、心肌的泵血功能
㈠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 动周期。
㈡心脏的பைடு நூலகம்血过程 讲解泵血的三个时期。
第三节 心脏生理
❖ 教学目的:描述心脏的生理变化规律,解释 心脏的生理功能。
❖ 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挂图、实验 进行讲解同。
❖ 重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血管生理。 ❖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㈠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受到适宜剌激就会产生
兴奋。 ★动作电位 时的3个期:
二、血液循环的功能
1 、运输功能: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2、缓冲功能:血液可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控制呼吸性酸
中毒(低PH值)和碱中毒(高PH值), 高浓度的氢 离子与二氧化碳。结合后形成碳酸;并很快分解为CO2 和H2O,随着CO2的呼出,酸性下降,从而使PH水平 保持稳定。
3、体温调节:体内热量过高的情况下,血液可将过高的 热量带到体表散发出去。
4、免疫功能:将白细胞运输到受到损伤或被致病因子侵 害的组织。
5、止血功能: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和凝血 蛋白可减少血液和损失。
三、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功能
1、组成:淋巴循环的管道系统称淋巴系,由淋巴管、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构成。在淋巴系内循环的体液是淋巴液。
2、途径:淋巴液从 细淋巴管汇集到淋巴管内作向心流动是血液 循环的辅助部份。
⒈0期(去极化过程)主要是膜对Na+的透性增 加,Na+迅速内流,膜内电位上升。
⒉1期()Na+内流终止。膜外Cl-内流,膜内电 位降低。
⒊ 2期(平 期,缓慢复极期)膜内电位接近零 电位,Ca+缓慢内流。 ⒋ 3期(快速 极末期),Ca+内流终止,K+外 流增多。 ⒌ 4期(静息期或舒张期),膜电位复到静息电 位水平(-90mv)
㈢淋巴器官
包括:胸 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腔上束。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
❖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①过滤淋巴液吞噬细菌、 异物。②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 脾的位置、形态。
❖ 脾的功能:过滤血液、参与免疫反应、贮存 血液。
▪ 讲解中动脉的特点。
㈢静脉
• 回心血管,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 层,也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与同名 动脉伴行。能容纳较多的血液。称为容量 血管。口径在2mm以上有两片半月型瓣膜, 为静脉瓣。头、颈、胸部多无静脉瓣。功 能是防止血液倒流。
三、淋巴系和结构及分布
• 组成: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